内痔是肛门内齿线上方的软块,临床症状以出血和脱出为主,痔块大小不同,大的如杨梅果,小的如樱桃,有的1-2个孤立,有的几个连在一起。按内痔的发展程度不同,分为4期。Ⅰ期,主要以排便时出血为主,无痛苦;Ⅱ期,有便血,痔随排便脱出,但便后痔核能自行还纳;Ⅲ期,每次排便脱出肛门口外,不能自行还纳,必须用手托回;Ⅳ期,内痔脱出肛门外无法回纳到肛门的里面,或回复后立即脱出,这是内痔中最严重的一期,多见于老年患者。 目前内痔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药物注射、PPH(TST)、结扎等。而其中痛苦小、愈合时间短、并发症轻、操作简便的首选消痔灵注射治疗。消痔灵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肛肠科史兆岐教授研制成功。主要成分为五倍子提取的鞣酸,医用明矾(硫酸钾铝)。消痔灵注射后,引起无菌性的致炎反应,分为急性炎症期和慢性炎症期,消痔灵注射后急性炎症水肿期仅为5小时,在慢性炎症的基础上产生组织纤维化,黏膜和黏膜下层粘连固定,使痔萎缩消失。 消痔灵的注射方法:手术要求配备喇叭形肛门镜(视野清楚,便于操作),5号注射器,5号针头(针头5cm长,针尖细,注射时有手传导感),1:1浓度的消痔灵液(1份消痔灵原液加1份1%利多卡因)。手术时要求局部麻醉,局麻的目的是使肛门括约肌松弛,视野暴露清楚,治疗后可以避免出现肛门括约肌痉挛所致的肛门坠胀。直肠消毒后即可以开始手术。第一步从痔核上方直肠上动脉区进针,也就是3、7、11点三个主痔核上方进针,要偏向黏膜下层的斜上方1-2cm,每处注药2-3ml。 第二三步即痔的黏膜下层和黏膜固有层注射。在肛门镜下向痔核中间部进针,进针方向稍向斜上方,待有肌性抵抗后,稍抬针尖使与肌层脱离再注药。注药量稍大于内痔核体积。然后边退针边注药,当针退到黏膜固有层时常有一落空感,这时进行第三步注射,痔疮黏膜固有层的注射量是第二步的1/2-1/3,其注药量合适的标志是痔黏膜表面稍呈凸起状,出现清楚的黏膜血管纹理,即提示注药已经合适,若黏膜变为苍白,血管纹理消失,显示注药过量或过于集中。第三步注药量不可过多,以防发生表浅性坏死。 第二三步注射后,行副痔核注射。根据副痔核大小和病理分型决定注药量的多少。一般每个副痔核的注药量要稍大于痔核的体积。副痔核为血管肿型仅在痔黏膜下层注药,如为静脉曲张型和纤维化型需行黏膜下层和黏膜固有层注射。 第四步注射在齿线上0.1-0.2cm进针,入黏膜下层后注药,每个主痔核的窦状静脉处各注1-2ml。如果还要做外剥内扎,注射的第四步就可以简化。 要重点强调的是消痔灵四部注射进针法,采用先进针穿过黏膜→黏膜固有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的最低位置,待有肌性抵抗后,稍抬针尖使与肌层脱离再注药。边退针边注药,其目的是使药液均匀的分布,又能使进针处的粘膜不出现回血(决不能采用进针注药)。有时在操作中,已注过药的痔核膨胀影响尚未注药痔核的暴露,可在肛门镜下放入干棉球压迫已注药的痔核,使尚未注药痔核暴露清楚再进行注药。注射完毕后,食指反复轻柔注射后的痔核使药液均匀分散开。最后纳入一枚太宁栓。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内痔夹住或拉出肛门外注射;不进行第一步注射或注药量过大;将药液注射到内痔的表浅部;不是先进针后再注药,而是边进针边注药。12点位的注射一定要注意保护前列腺。 注射后患者在医院观察1-2小时后即可自行回家休息,口服或静滴抗生素三天,控制排便一天。每日早晚肛门内放入太宁痔疮栓一枚。定期复诊即可。 注射后尚无明显不良反应,不影响一般活动。在注射后数小时内可能有肛门坠胀外,无其他不适应反应,注射后第一次排便即无痔核脱出及出血,5-7天痔核萎缩消失。 总之,消痔灵注射治疗内痔具有疗效可靠,无痛苦,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适合于任何年龄组患者。
很多朋友问我,我只是偶尔体检发现了幽门螺杆菌阳性(以下简称HP),但是没有任何症状,要不要治疗呢? 其实,他们的潜台词大多是:最好不治疗。 回答这个问题,要了解很多您的情况,比如年龄、性别、既往史、家族史、生活饮食习惯、甚至工作环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建议。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都会建议根除治疗。 具体细节,今天,咱们就聊聊。 一、先从两个病例说起: 在最近央视的《健康之路》节目中,北大三院的一位专家讲述了两个典型病例: 一个是50多岁的男性,平时身体很好,单位健康查体,腹部彩超发现肝脏多发占位,考虑癌转移。进一步胃镜检查证实是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但他平时没有任何症状,也没有胃癌家族史。由于发现得比较晚,虽经各方努力,但还是很快地离开了。 另一个是30多岁的女性,没有任何诱因,突发呕血、黑便和头晕。血色素从正常一下子降到七八克,接近休克状态,情况紧急。急诊胃镜发现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大出血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她平时也是没有任何感觉,一般情况很好。经过一系列治疗,逐渐转危为安。 这两个病例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平时没有任何不适感,一起病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并发症表现,一个是癌变,一个是上消化道大出血。 两位患者其实在几年前的常规查体中均已发现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当时能够根除,也许就可以避免这么严重的后果和风险了,至少第一个病人不会发展的如此迅速。 二、没有症状=没有病吗? 答案是否定的! 没感觉到不适症状,不代表就没有问题!反过来也一样,真正患上某些疾病,早期也并没有症状,就像消化科医生中非常流行的一句话,“早期胃癌的典型症状就是~没有症状”。 目前的研究发现,每100位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病人当中,会有30位左右的患者有不舒服的感觉,比如胃胀、胃痛、反酸、烧心等。剩下的70位患者他们基本没有什么症状。 研究显示,只要感染了幽门螺杆菌,100%都会有活动性胃炎,胃黏膜都会存在炎性反应,包括慢性和活动性炎性反应,慢性炎性反应表现为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增生、淋巴滤泡形成,活动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 这些表现在内镜下,或者在病理切片下,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但是感染者并不一定感觉得到。 李兆申院士曾说过:“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症状,就是没有症状!” 许多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甚至有的中重度的异型增生、胃癌,都没有任何明显症状,或者即使有一些症状,也多多没有特异性,不容易鉴别。 临床上胃癌的癌前病变,比如肠化、异型增生,严重萎缩,大多是没有症状在胃镜检查时发现的。 在一个,我国胃癌70%-80%发现时候都是中晚期,也是在早期没有症状才被忽略的,等到有症状,火烧眉毛了,才来做胃镜,很多人活不过5年(进展期胃癌的五年存活率<30%)。 总之一句话,感染了hp,你没感觉到症状,并不表示它对你很友好,只是还没到时候。 三、幽门螺杆菌有哪些危害? 2019年4月19日我国发布的《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专家共识》首次全面地阐述了幽门螺杆菌的危害,和根除治疗的重要性: 1、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根除治疗可有效降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2.胃炎 几乎所有Hp感染者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 3.消化性溃疡 Hp感染者中,大约15%~20%会患上消化性溃疡,即平时所说的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 4.胃恶性肿瘤 约1%的Hp感染者会发生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 我国有14亿人,就算50%的感染率,那么将有7亿人感染,即使1%会因为感染HP而罹患胃癌,那也将是700万人,是个十分恐怖的数字! 5.消化不良 Hp感染者大约5%~10%会发生Hp相关的消化不良。 6.其他疾病 增生性胃息肉、胃黏膜肥大症等少见胃病,以及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维生素B12缺乏症等胃外疾病。 四、不根除HP,何谈预防胃癌? 幽门螺杆菌(HP)已定性为一类致癌因子,HP感染引起慢性胃炎,进而导致胃粘膜萎缩、肠化也已经被公认为胃癌发病的前期病变。所以2014年在日本京都,全世界的医学专家达成共识,预防和根除HP感染,应该作为预防胃癌的首要手段。 在日本,医生们把根除HP形容为“扑火”,希望通过根除HP而达到大大降低胃癌的发病率的目的。 提倡从儿童和青年人就开始筛查HP,并及时根除,以切断形成慢性胃炎并向萎缩、肠化发展的根源,最终控制胃癌的发病。 2013年2月21日,日本开始实施消灭胃癌计划,对12~20岁人群进行幽门螺杆菌筛查,并将慢性胃炎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纳入医保范畴。实施该策略后,预期至2020年日本胃癌患者死亡率可下降约40%。 日本的胃癌5年综合存活率日本胃癌的发病率虽然很高,但因胃癌死亡的比率却很低,五年存活率达到了80%以上。 反观中国,据2017年中国癌症中心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度新发胃癌68万例,因胃癌死亡49.8万例,5年生存率不足30%。 原因主要是得益于胃镜的普及,和全民消灭HP计划的实施! 日本逆天的治愈率得益于全民根除HP 五、我国特殊的家庭结构 和饮食习惯造成感染人群庞大 中国是HP感染的大国,有7-8亿感染者,预防和根除HP都任重而道远。以下是权委统计数字: 可见中国的一句俗话“十人九胃”,并非空穴来风! 目前我国约有7亿人感染此病菌,约占总人口50-56%。 青壮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0%左右, 50岁以上的人群中感染率为50%~80%, 胃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检出率高达几乎为80%,十二指肠溃疡几乎100%; 萎缩性胃炎患者检出率更高达90%。 在我国,60%的胃病患者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问题,有些专家甚至把胃癌称作“传染病”。 儿童青少年感染率大约在30%-40%左右,尤其卫生条件差的集体生活的儿童Hp感染率更高,达64.39% 。 Hp阳性的儿童中,10岁以下被感染者占40%~60%,且每年以3%~10%的幅度急剧增加; 如此庞大的感染人群,加上我国的家庭结构、就餐模式,从源头上避免口口传播,难度很大,全面推广分餐制,难以实现。 那么就要在确认感染后,及时根除,以防后患! 六、40岁前受益最大、或萎缩、肠化前根除可完全消除胃癌风险 根除Hp可改善胃黏膜炎症反应,阻止或延缓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可逆转萎缩,但难以逆转肠化生。 所以,在胃萎缩或肠化生前根除Hp,阻断了Correa模式"肠型胃癌演变"进程,几乎可完全消除胃癌发生风险。 已发生胃黏膜萎缩或肠化生者根除Hp,可延缓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进展,也可不同程度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 因此,根除Hp的最佳年龄为18~40岁。 近期一项来自中国香港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在60岁以上人群中开展H.p根除也可获益,但其降低胃癌发生率的效果要在根除10年后才能显现。 七、哪些人必须根除? 建议成年人,只要没有抗衡因素,一经发现,都建议根除。 14岁以下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除非有必要,不建议检测和治疗。 以下人群建议检测并根除: 1.年龄大于等于40岁; 2.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3.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4.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5.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6.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八、检查和治疗都很简单 检查是否感染,一般常用的检测手段是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简单快捷无创无痛准确。治疗一般推荐含铋剂的四联疗法,疗程10-14天。治疗后一个月复查呼气试验,最好连胃镜一起做。 文章来源:胃肠病
在“全面放开”的情况下,在能不去医院就暂时不去医院“凑热闹”的前提下,为了保护自己及他人,我们病友们短时间内无法去医院进行消化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无法从容进行空腹抽血化验时,我们可以在家中留取粪便标本,带至社区医院、卫生院、个体诊所等具备有粪便检验功能的医疗场所,进行检查,一方面粪便检查相当普及,而且有很强的参考意义,经过多次检查对比,我们可以了解粪便的潜血情况、粪便中是不是有红白细胞等判断肠道一个基本功能。借以基本了解患者的消化功能。同时取得结果后,可以携带检查结果来上级医院就诊,同时可以减少前往大型综合医院就诊次数。
话说“十人九痔”,生活当中,痔疮的发病率是相当高的。患有痔疮之后,不但饮食受到限制,而且站也难受,坐也难受,遇见开会或是同学朋友举行聚会更为尴尬。久坐不动,是形成痔疮的重要原因。 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云:“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明确指出了痔疮的形成与饮食不节、起居不时、感受湿热等有关,而后世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体会及前人的经验,又进一步指出,病因与久忍大便、久痢久泻、酗酒、嗜食辛辣、年老体衰、妇人妊娠、久坐久行等都有极大关系。故而,治疗痔疮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要消除一些不良习惯。 有一个艾灸奇穴——长强穴,是治疗痔疮的神奇穴位,它保证人体气血升降循环的穴位。所以,对于中气下陷证,如脱肛、痔疮、便秘等,都可以通过按摩长强穴来防治。 原因就是它振奋了人体的“阳气”,所以中医说“长强为纯阳初始”。万物生长靠太阳。阳气就是人体的太阳,是生命的根本,它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阳虚,表现为四肢发凉,怕冷等,会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 长强穴的由来 其实我们看名字也知道,“长”是长大、旺盛。而“强”顾名思义就是强壮、充实。长强合二为一,意味着这个穴位的气血很强盛。 古人对这个穴位还有一个解释,叫循环无端谓之长,健行不息谓之强”。意思也很好理解,人体的气血是循环不息的,新陈代谢就在循环运行之中完成。气血运行正常的话,人体的健康就能够得到保证。否则,就很可能得病。 我们都知道,武侠小说有一个很神奇的练功方法叫做“打通任督二脉”,打通之后,人的功力就会倍增。其实这是道家很常见的气功功法——打通小周天,起开始处就是尾骨上的长强穴。打通任督二脉能不能使人功力倍增不可知,但练习小周天可以养生健体是被很多人论证过的。 长强穴的位置 长强穴就在后背的正下方,在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是督脉的起始穴,阳气就从这里开始生发。 艾灸手法: 具体的做法很简单,趴在床上,让家人帮忙艾灸长强穴,每次艾灸20分钟左右,长强处感到发热就可以了。 如果觉得这样操作不放心,或者不方便的话,也可以在晚上睡觉前,趴在床上,将双手掌心搓热,然后趁热顺着腰椎骨往下搓,搓100下,让长强穴处感到发热就可以。 注意事项: 1.戒烟酒 要想预防痔疮,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调配饮食,避免食物鬼偶遇精细,多食含纤维素较多的粗粮,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忌烟酒,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肛门周围清洁等也很重要。 2.注意饮食健康 除了戒烟酒之外,还需要注意,合理调配饮食,避免食物鬼偶遇精细,多食含纤维素较多的粗粮。 转自微信公众号 实践派 今天发表的文章
温馨提示:深圳市中医肛肠医院(深圳唯一一家公立肛肠专科医院)源于2005年,是深圳市福田区卫生健康局主管,经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审批注册的一所公立非营利性肛肠专科医院;医院以肛肠疾病临床诊疗为重点,是集预防保健、康复、科研与教学为一体的专科医院,医院现已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会长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医院、深圳市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会长单位、深圳市肛肠外科研究生培养基地、深圳市肛肠疾病会诊中心。您可以随时咨询医院专家或者拨打医院电话 0755-83636999,进行咨询了解,医院将会为您的身心健康答疑解惑。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松岭路1号。提示:在深圳市我院未开设任何分院及门诊部,未与任何其他肛肠医院进行合作,敬请广大病友注意。尊敬的国内外专家、教授、同仁朋友们: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肛肠事业快速发展,由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深圳市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深圳市医师协会肛肠外科医师分会主办,深圳市中医肛肠医院(福田)承办的2019年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学术年会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中医肛肠疑难病高峰论坛定于10月25日至27日在深圳隆重召开。 大会以“传承发展、和谐合作”为主题。届时将:(一)总结2019年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双创”活动;(二)举办国际性学术论坛;(三)为受聘于深圳市中医肛肠医院(福田)的30位专家颁发聘书;(四)为医联体单位授牌。 本次大会将邀请到Joannis Constantinides(英国)、HyeonKeun Shin(韩国)、Arun Rojanasakul(泰国)、Tetsuo Yamana(日本)、田振国、韩宝、曹吉勋、宋光瑞、丁义江、李国栋、张燕生、赵宝明、陆金根、杨向东、于永铎、刘仍海、贾小强、樊志敏、张书信、任东林、曾宪东、何永恒、周建华、王晏美、崔龙、曹永清、杨巍、柳越冬、张虹玺、罗湛滨、范小华、杨自富、马东望、张锡朋、李一兵、梁靖华、凌志远(香港)、王一涛(澳门)、王琛、黄忠诚、贾山、高记华、贺平、毛宽荣、刘佃温、石荣、林爱珍、隋楠、席作武、宋太平、曹波、金黑鹰、何洪波、邵万金、彭作英、任毅、屠世良、徐玥、范学顺、郭修田、孙化中、魏峰明、马辉、史仁杰、吴先哲、魏志军、王东、杨晓东、徐敏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届时会议将以专题报告、疑难病例讨论、手术视频演示、名老中医特色展示等形式对肛肠领域的最新进展、学术热点、临床难点进行探讨和交流,这必将是一场空前的学术盛宴。 欢迎国内外肛肠同道积极参与、拨冗莅临!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 深圳市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 深圳市医师协会肛肠外科医师分会 承办单位:深圳市中医肛肠医院(福田) 协办单位: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社 中国肛肠病杂志社 大会主席:田振国 韩 宝 李一兵 梁靖华 执行主席:梁靖华 郭文涛 秘 书 长:韩 宝 张虹玺 隋 楠(兼) 专家指导委员会: 柏连松 曹吉勋 邓正明 丁义江 贺向东 姜春英 李国栋 凌光烈 凌志远 宋光瑞 杨向东 张燕生 赵宝明 周建华 共同主席:(按姓氏拼音排序) 柏连松 曹 波 曹吉勋 陈 平 陈诚豪 陈德柱 陈中杰 程效林 崔 龙 邓正明 樊志敏 冯文哲 高记华 郭修田 耿福能 韩 平 何永恒 贺 平 侯庆兴 黄海燕 黄忠诚 贾 山 贾小强 靳胜利 鞠应东 柯 玮 李春雨 李国峰 李国平 李振国 梁靖华 林爱珍 凌志远 刘 丹 刘佃温 刘仍海 柳越冬 鲁明良 路 明 吕中华 罗湛滨 马富明 毛宽荣 尼玛次仁 彭作英 启 明 任 毅 芮 冬 石 荣 宋太平 隋 楠 孙化中 孙 昱 田建利 屠世良 王吉侯 王 坚 王建民 王 晋 王业皇 王振彪 魏峰明 伍桂友 席作武 肖慧荣 谢 钧 辛世勇 邢承忠 熊腊根 徐教仁 徐 玥 杨 利 杨 巍 杨 伟 杨 云 叶长新 殷志韬 于 洪 于永铎 张国胜 张苏闽 张相安 张玉波 张志云 赵 刚 郑丽华 郑旭恩 周 璐 邹振培会议资讯 一、会议时间:2019年10月25-27日 二、会议地点:深圳市麒麟山庄麒麟报告厅 三、会议内容: 1、国内外肛肠病中西医治疗新理论、新进展; 2、肛肠疑难病中西医治疗新技术、新方法; 3、肛肠疑难病例分享; 4、名老中医特色展示; 5、优秀手术视频展播。 四、参会须知: 1、本次会议免会务费;交通费、食宿费自理。 2、报名方式: 方式一:登录www.szzygcyy.com/yydt/下载参会回执,填写后发送至szszygcyy_ywb@163.com。 方式二:登录https://i.eqxiu.com/s/2x0sNn5S填写参会回执并提交。 3、报名须知:请务必于9月30 日之前通过邮箱、电话或填写参会回执报名,以便安排餐饮、住宿等事宜,否则不能保证。 4、疑难病例、手术视频、名老中医特色征集事宜详见附件2,请于8月31日前发至会务组统一邮箱szszygcyy_ywb@163.com。 5、医联体单位征集事宜详见附件3。 五、交通指南:(详见第二轮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