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指的是深静脉内形成的血凝块。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血液在深静脉当中流速减慢、粘度增高形成凝块,所形成的凝块就是深静脉栓子,深静脉栓子形成的过程就是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深静脉血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血栓形成后,有的粘附在血管壁上,有的脱落后随血液运行导致严重的临床症状。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会有哪些症状?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临床上主要有三大症状:肿胀、紫绀、血栓形成造成疼痛。 (1)早期:常表现为一侧肢体突然肿胀,先出现小腿肿,再累及大腿。 (2)病情加重期,患肢疼痛加重,会出现跛行。 (3)晚期:趾甲畸形增厚,肢体出现异样感觉,如:烧灼、针刺、麻木,患者全身反应强烈,有些患者甚至出现高烧、组织坏死、溃疡。 深静脉血栓与哪些疾病相似? 深静脉血栓应注意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下肢局部血肿; (2)下肢淋巴水肿; (3)腓肠肌撕裂(小腿肚子的肌肉损伤); (4)其他骨骼肌损伤。下肢水肿可能由于不同系统的疾病引起,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液体过多、贫血、低蛋白血症、盆腔恶性肿瘤等。这些疾病引起的下肢水肿通常是双侧的,对称的,但无浅静脉怒张,也无皮肤颜色改变。 如果出现下肢疼痛肿胀该怎么办? 首先不要自行随便按摩,而是要去医院就诊,要确定是不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这可以通过血管造影、血管超声等方法来检查。多普勒彩超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是诊断的金标准。因为按摩可能导致深静脉里的血栓从血管壁脱落,引起前面说的各种严重后果。 本文系冯琼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对于这种危害极大的疾病,及时治疗非常关键,除此之外,还应做好康复训练,两者结合才能尽早康复。那么,脑出血的有效康复训练方法有哪些? 床上练习 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动体位,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练习,上下肢活动以及洗漱、穿衣、进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活动练习。 步行练习 步行是偏瘫患者生活自理的重要一环。先作步行前预备活动(如扶持立位下患肢前后摆动、踏步、负重等)扶持步行或平行杠间步行、扶拐步行、徒手步行。在步行练习中应夸大,必须留意改善步态练习。 站立和站立平衡练习 先作站立预备活动(如坐位提腿踏步,患侧下肢肌力练习等,有条件可利用站立床练习),然后扶持站立、平衡杠间站立、徒手站立、脑出血后遗症治疗站立平衡练习,要达到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动下仍能保持站立平衡。 坐起和坐位平衡练习 先从半坐位(30度-40度角)开始逐渐增加角度、次数和时间,从床上坐、床边坐、椅子或轮椅坐。因患者坐位时,不能控制,常向患侧偏斜,接着应进行坐位平衡练习,从无依靠不能坐稳,躯干向不同方向摆动能坐稳,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动下能坐稳。
脑出血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复发率等特点的疾病。脑出血患者经手术治疗出院后,大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偏瘫、失语、痴呆等,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主要的恢复过程在家中进行,故家庭康复护理非常重要。 1、心理护理 偏瘫患者身体突然致残,生活不能自理,情绪低落,易悲观烦躁,常对生活失去信心,家人要充分了解患者的思想活动,做好心理沟通,在言语和行动上要热情主动,切勿表现出厌烦情绪。此外,家属要为病人提供适宜的温度(18℃~20℃),合理的湿度(50%~60%),室内每天开窗通风2次,光线要充足,调整生活必需用品的摆放位置,以便取用方便,从而使病人心情放松,避免情绪波动。同时根据病情安排病人一些适宜的活动,如看电视、下棋、听广播、读报等,使患者感到生活的充实与美好,从而坚定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2、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首先要预防褥疮:定时翻身,更换体位,一般每小时翻身1次,避免拖、拉、拽、推,以防擦伤皮肤,每次翻身时,要用25%的酒精按摩受压部位,受压部位垫气圈或海绵垫;每周用温水行床上擦浴,擦浴后涂滑石粉或爽身粉,避免着凉;保持床铺清洁、松软、无皱折,避免潮湿、摩擦的排泄物刺激。其次要预防肺部、口腔及泌尿系统感染:长期卧床者应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翻身,叩背,增强肺功能;保持口腔清洁,经常漱口,多饮水,每天清洗会阴部2次。 3、瘫痪肢体的被动锻炼 以预防关节挛缩变形,保持肢体于功能位。按关节活动阈进行被动活动,按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进行,既要注意各方向运动到位,还要注意动作强度,切忌粗暴,以免肌肉损伤。对肘、趾(指)、踝、膝关节要因其易发生强直,特别注意多运动。按摩患肢要轻柔而有节律,以使其放松。被动锻炼每天2次每次20分钟。 4、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日常生活中,要求强制性反复使用患侧肢体,并配合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进食、洗漱、更衣、大小便、移动体位及使用简单的家庭用具等,指导患者床椅转移、扶拐站立及上下楼梯等训练,应循序渐进地增强体力训练,注意安全且不宜过度劳累,不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争取最大限度地恢复生理功能。 5、饮食护理 脑出血病多由于动脉硬化和高血压引起,与日常饮食有密切关系,患者要忌食肥腻食物,坚持长期低盐、低脂、适量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饮食。宜吃植物油、蔬菜、水果及豆制品,忌食胆固醇高的蛋黄、皮蛋和辛辣食物,注意预防便秘。高血脂和血糖患者应努力进行控制和调节,给予低糖和低脂饮食,有烟酒嗜好者,要劝其戒烟酒。 6、护理咨询及指导 出院后遵医嘱用药,每天测血压1次,家属应随时与医生及护士取得联系,及时进行医疗和护理咨询,医生和护士定期到患者家中或通过电话随访,为病人检查及指导。
这几天,霸王级寒潮来袭,天寒地冻,我国中东部剧烈降温,卒中高危人群纷纷中箭。脑血管病随季节步入高发期,如何在高发季节安然度过? 加强科普宣传,预防卒中高发。在基层医院和专科门诊加强科普宣传力度,让所有的高危人群知其险发,晓其难愈。规避病机,减少病因,对已有高危因素加强控制,规范用药、明确目标、长期坚持、争取达标。 适度适时锻炼,注意保暖,冬季锻炼,应适时适度。冬季室内外温差大,寒冷刺激易致外周血管剧烈收缩,致血压偏高。如合并血管狭窄或有附壁斑块,易致血管痉挛或斑块脱落,直接诱发梗塞。天冷雾霾时,应减少或避免室外活动。餐后两小时锻炼为宜。适度指量力而行,每次30分钟慢跑或快步走,以不出汗为度。 平和心态、调理饮食。冬季雾霾频发,空气污染,易使人心情焦躁、血压不稳、睡眠质量低下。老年人特别是有高危因素者,应调适情绪、随遇而安、戒骄戒躁。任其冰冻三尺,雾遮九天,我自闲庭信步,花开花落属自然,云卷云舒是规律。冬季气候干燥应食清淡、暖肠胃、舒心肝。心情愉悦,慎防中风。 总之,寒潮晚来急,谨慎防中风,保暖加锻炼,安然渡严冬。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我国每年新发病人约25 万,每年因卒中死亡约1500万,死亡主要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及严重脑干梗死,每分钟约有3人死于脑卒中。卒中病人四分之三遗留轻重不同的残疾,四分之一遗留严重残疾。其医疗费用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负担,其残疾更是给本人及家庭带来精神和生活的巨大痛苦及严重不便。 脑卒中的早起治疗极为重要,4.5小时是早期的溶栓治疗窗,选择合适病人,再通率可超过半数,再通者有望完全康复或遗留轻度残疾。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若能正确选择及时实施介入治疗,有望终止缺血发作及大面积梗死的严重后果。 卒中的预防 降低卒中的发病率关键是预防,其有效措施主要是: 1.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最主要的发病因素,血压一般应控制在130/85mmHg。 2.控制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高血压胆固醇是动脉粥样最重要的发病因素。 3.防治糖尿病:糖尿病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4.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适量运动。 5.卫生饮食:低盐、低脂,控制体重,适量进食蔬菜水果以及补充钾、镁离子。 6.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有效药物。 7.保持情绪乐观,心理健康,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