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指的是深静脉内形成的血凝块。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血液在深静脉当中流速减慢、粘度增高形成凝块,所形成的凝块就是深静脉栓子,深静脉栓子形成的过程就是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深静脉血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血栓形成后,有的粘附在血管壁上,有的脱落后随血液运行导致严重的临床症状。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会有哪些症状?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临床上主要有三大症状:肿胀、紫绀、血栓形成造成疼痛。 (1)早期:常表现为一侧肢体突然肿胀,先出现小腿肿,再累及大腿。 (2)病情加重期,患肢疼痛加重,会出现跛行。 (3)晚期:趾甲畸形增厚,肢体出现异样感觉,如:烧灼、针刺、麻木,患者全身反应强烈,有些患者甚至出现高烧、组织坏死、溃疡。 深静脉血栓与哪些疾病相似? 深静脉血栓应注意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下肢局部血肿; (2)下肢淋巴水肿; (3)腓肠肌撕裂(小腿肚子的肌肉损伤); (4)其他骨骼肌损伤。下肢水肿可能由于不同系统的疾病引起,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液体过多、贫血、低蛋白血症、盆腔恶性肿瘤等。这些疾病引起的下肢水肿通常是双侧的,对称的,但无浅静脉怒张,也无皮肤颜色改变。 如果出现下肢疼痛肿胀该怎么办? 首先不要自行随便按摩,而是要去医院就诊,要确定是不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这可以通过血管造影、血管超声等方法来检查。多普勒彩超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是诊断的金标准。因为按摩可能导致深静脉里的血栓从血管壁脱落,引起前面说的各种严重后果。 本文系冯琼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对于这种危害极大的疾病,及时治疗非常关键,除此之外,还应做好康复训练,两者结合才能尽早康复。那么,脑出血的有效康复训练方法有哪些? 床上练习 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动体位,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练习,上下肢活动以及洗漱、穿衣、进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活动练习。 步行练习 步行是偏瘫患者生活自理的重要一环。先作步行前预备活动(如扶持立位下患肢前后摆动、踏步、负重等)扶持步行或平行杠间步行、扶拐步行、徒手步行。在步行练习中应夸大,必须留意改善步态练习。 站立和站立平衡练习 先作站立预备活动(如坐位提腿踏步,患侧下肢肌力练习等,有条件可利用站立床练习),然后扶持站立、平衡杠间站立、徒手站立、脑出血后遗症治疗站立平衡练习,要达到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动下仍能保持站立平衡。 坐起和坐位平衡练习 先从半坐位(30度-40度角)开始逐渐增加角度、次数和时间,从床上坐、床边坐、椅子或轮椅坐。因患者坐位时,不能控制,常向患侧偏斜,接着应进行坐位平衡练习,从无依靠不能坐稳,躯干向不同方向摆动能坐稳,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动下能坐稳。
气候变化是诱发脑卒中不可忽视的因素,约有一半的以上患者发生在秋末冬初气候剧变时候。这是因为(1)低气温可以使体表血管的弹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导致血管破裂。(2)寒冷的刺激还可以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小动脉痉挛,增加了外周阻力,血压升高(3)寒冷还可以是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液浓度增加,促使血液中栓子的形成而发病(4)寒冷可以使呼吸道的抵抗力降低,引发急性炎症,急性炎症通过一系列生物生化反应,有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甚至促进斑块的破裂,大量的炎性介质会破坏血液系统,凝血失衡,导致血栓形成。
中风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目前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群人身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高,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中风在人口死亡顺序中居首位。我国城市中风的年发病率、年死亡率和时间点患病率分别为219/10万、116/10万和719/10万;农村地区分别为185/10万、142/10万和394/10万,据此估算,全国每年新发中风患者约为200万人;每年死于中风的患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人数600万~700万。我国脑血管病的地理分布表明,中风的发病有北方高于南方,西部高于东部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寒冷季节发病率高,尤其是出血性中风的季节性更为明显。根据国内的流行病学资料,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并且在35岁以后呈急剧上升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进程加速,中风的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但高发年龄逐渐向后推迟。还有研究表明,中风的分布与社会经济地位、职业及种族等有关。中风致残率高,约有3/4的患者遗留有严重的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吃点西药好的多了!@ 患了这个病 还可不可以继续工作?武汉市武昌医院神经内科刘迪龑: 这个病在那些对注意力要求比较高的行业最好是不要工作,如飞行员、司机、建筑工人等行业。其他要求不高的行业还是可以继续工作的。 植物神经紊乱是因长期的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以及生气和精神受到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组症状群。病因长期的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以及生气和精神受到刺激后所引起。症状患者情绪不稳,烦燥焦虑,烦起来电视不能看,甚至听到说话都浑身难受,心慌、爱生气,易紧张,恐惧害怕,敏感多疑,委屈易哭,悲观失望无愉快感,不愿见人,不想说话,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看什么都不高兴,压抑苦恼,甚至自觉活着没意思,入睡困难,睡眠表浅,早醒梦多,身疲乏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植物神经紊乱还可以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如没有食欲,进食无味,腹胀,恶心,打嗝,烧心,胸闷气短,喜长叹气,喉部梗噎,咽喉不利,有的患者表现头痛,头昏,头憋胀,沉闷,头部有紧缩感重压感,头晕麻木,两眼憋胀,干涩,视物模糊,面部四肢憋难受,脖子后背发紧发沉,周身发紧僵硬不适,四肢麻木,手脚心发热,周身皮肤发热,但量体温正常,全身阵热阵汗,或全身有游走性疼痛,游走性异常感觉等症状。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常以自觉症状为主,虽然做过多次检查,但结果往往都比较正常,什么病也查不出来,上述种种症状在临床上常被认为是精神病,脑供血不足,心脏病,胃肠病而进行治疗,往往疗效不高或无效,其实这些症状都与植物神经紊乱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你有上述症状而且久治不愈时,你可以考虑调治一下植物神经,很快症状即可消失。另外,我建议你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调理气血,调整机体的脏腑功能,选用镇惊安神,滋阴补肾,健脾泻肝,活血化瘀等方法,让自己睡得好。
患者提问:疾病:脑中风病情描述:去年8月第一次脑梗(因高血压),积极锻炼治疗,由无法说话,变得基本能够说话,右腿能动,能走一些路,但右手依旧不能动。五月底六月初,因之前一直服用阿司匹林导致胃出血,住院,引发第二次中风,嘴歪,语言能力严重失调,行动不便。请问医生,我的父亲还能否康复到之前的状态,还有没有机会恢复语言能力和行动能力。希望提供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如何预防第三次中风所就诊医院科室:当地大医院治疗情况:医院科室:未填写未填写治疗过程:无用药情况:服用说明:阿司匹林,日常降压药武汉市武昌医院神经内科刘迪回复: 脑中风患者后期康复治疗时间长、效果慢,但是并不是没有效果,我们可以积极进行康复训练,例如说话不能的患者,可以慢慢教她发音,就像小孩子学说话一样,从简单的单词开始,逐渐训练,肢体活动也是一样,积极康复训练,半年之内康复的速度是比较快的,半年到未来几年都是要效果,重在坚持。 脑中风治疗重点在预防下一次中风,不管是家属还是医生,让病人本身获得最大好处的事情就是做好中风患者的预防,中风患者发生再次中风的概率明显高于未出现中风的人群。控制中风主要是做好如下几点: 1.控制好血压 2.控制好血脂 3.控制好血糖 4.坚持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治疗 5.解除脑血管狭窄等疾患本文系刘迪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脑出血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复发率等特点的疾病。脑出血患者经手术治疗出院后,大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偏瘫、失语、痴呆等,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主要的恢复过程在家中进行,故家庭康复护理非常重要。 1、心理护理 偏瘫患者身体突然致残,生活不能自理,情绪低落,易悲观烦躁,常对生活失去信心,家人要充分了解患者的思想活动,做好心理沟通,在言语和行动上要热情主动,切勿表现出厌烦情绪。此外,家属要为病人提供适宜的温度(18℃~20℃),合理的湿度(50%~60%),室内每天开窗通风2次,光线要充足,调整生活必需用品的摆放位置,以便取用方便,从而使病人心情放松,避免情绪波动。同时根据病情安排病人一些适宜的活动,如看电视、下棋、听广播、读报等,使患者感到生活的充实与美好,从而坚定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2、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首先要预防褥疮:定时翻身,更换体位,一般每小时翻身1次,避免拖、拉、拽、推,以防擦伤皮肤,每次翻身时,要用25%的酒精按摩受压部位,受压部位垫气圈或海绵垫;每周用温水行床上擦浴,擦浴后涂滑石粉或爽身粉,避免着凉;保持床铺清洁、松软、无皱折,避免潮湿、摩擦的排泄物刺激。其次要预防肺部、口腔及泌尿系统感染:长期卧床者应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翻身,叩背,增强肺功能;保持口腔清洁,经常漱口,多饮水,每天清洗会阴部2次。 3、瘫痪肢体的被动锻炼 以预防关节挛缩变形,保持肢体于功能位。按关节活动阈进行被动活动,按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进行,既要注意各方向运动到位,还要注意动作强度,切忌粗暴,以免肌肉损伤。对肘、趾(指)、踝、膝关节要因其易发生强直,特别注意多运动。按摩患肢要轻柔而有节律,以使其放松。被动锻炼每天2次每次20分钟。 4、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日常生活中,要求强制性反复使用患侧肢体,并配合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进食、洗漱、更衣、大小便、移动体位及使用简单的家庭用具等,指导患者床椅转移、扶拐站立及上下楼梯等训练,应循序渐进地增强体力训练,注意安全且不宜过度劳累,不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争取最大限度地恢复生理功能。 5、饮食护理 脑出血病多由于动脉硬化和高血压引起,与日常饮食有密切关系,患者要忌食肥腻食物,坚持长期低盐、低脂、适量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饮食。宜吃植物油、蔬菜、水果及豆制品,忌食胆固醇高的蛋黄、皮蛋和辛辣食物,注意预防便秘。高血脂和血糖患者应努力进行控制和调节,给予低糖和低脂饮食,有烟酒嗜好者,要劝其戒烟酒。 6、护理咨询及指导 出院后遵医嘱用药,每天测血压1次,家属应随时与医生及护士取得联系,及时进行医疗和护理咨询,医生和护士定期到患者家中或通过电话随访,为病人检查及指导。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我国每年新发病人约25 万,每年因卒中死亡约1500万,死亡主要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及严重脑干梗死,每分钟约有3人死于脑卒中。卒中病人四分之三遗留轻重不同的残疾,四分之一遗留严重残疾。其医疗费用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负担,其残疾更是给本人及家庭带来精神和生活的巨大痛苦及严重不便。 脑卒中的早起治疗极为重要,4.5小时是早期的溶栓治疗窗,选择合适病人,再通率可超过半数,再通者有望完全康复或遗留轻度残疾。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若能正确选择及时实施介入治疗,有望终止缺血发作及大面积梗死的严重后果。 卒中的预防 降低卒中的发病率关键是预防,其有效措施主要是: 1.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最主要的发病因素,血压一般应控制在130/85mmHg。 2.控制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高血压胆固醇是动脉粥样最重要的发病因素。 3.防治糖尿病:糖尿病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4.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适量运动。 5.卫生饮食:低盐、低脂,控制体重,适量进食蔬菜水果以及补充钾、镁离子。 6.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有效药物。 7.保持情绪乐观,心理健康,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中风也叫脑卒中,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 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为主要特点。 由于本病发生突然,起病急骤,“如矢石之中的,若暴风之疾速。”临床见症状不一,变化多端而速疾,有晕仆、抽搐,与自然界“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古代医家取类比象而名之为“中风”;又因其发病突然,亦称之为“卒中”。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中风就是脑血管意外,它的本质是脑部血管或支配脑的颈部血管发生病变,引起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导致的急性或亚急性脑损害。
当怀疑中风的时候,你可以按眼、口、手、脚的顺序观察自己是否发生了卒中:(1)症状突然发生或几分钟后消失;(2)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3)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4)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5)说话不清或理解言语困难;(6)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7)严重的头痛、呕吐。具有上述症状中的一项或者更多,可以认为有脑卒中发生,应立即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