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各位病家对我的信任和厚爱。经常有外地的病人家属告诉我,为了看我的门诊,在华山医院周围的旅馆里等上很久,甚至两三个星期,想要在网上预约,又不一定约得到,有时不得不从黄牛手里买票。这让我很感动,但又很过意不去。我想就我的门诊情况作个说明,一来方便大家,二来免得黄牛来钻空子。 周二下午,我在华山医院总院(乌鲁木齐中路12号)的疑难杂病门诊,在门诊楼7楼9号诊室,华山医院网站可以预约。 每周一、周四上午也可以电话预约我华山东院的门诊。东院的预约电话是021-38719999转1000分机,您可以在工作时间通过电话预约我B区的门诊。总院每天都有到东院的班车。华山东院地址在红枫路525号,东院门诊也可以直接来挂号,我不限号。如果您是外地的病人,网上预约不到我的门诊,请不要从黄牛手里买票。我和挂号处已经沟通好,一般不限额。周二下午你可以先在挂号处买一张华山医院的门诊卡,并到诊室来跟我说一声,我拉一下卡,加号成功,就可以去挂号处挂我的号了。因为我周二上午通常有手术,偶然会迟到一会儿,请多包涵。您还可以在工作时间拨打021-52887212或52887222预约我的特需自费门诊(看诊地点在华山医院总院六号楼十一楼),他们会与我联系,灵活安排就诊时间。这个自费门诊服务好,环境也不嘈杂,并且会有专人引导、陪伴,安排检查也很快捷方便,可以大大节约时间,当然收费会比较贵。 现在“好大夫在线”网站也为患者提供了直接电话咨询和远程视频会诊的服务,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些服务。 关于秩序:因为患者非常多,所以请务必排队遵守秩序,情况特殊或者紧急的患者可以找护士请求适当照顾,但也要取得其他患者的谅解。 现在黄牛炒号的根本原因是门诊供应量不足造成的,而我不希望给黄牛留下炒作空间,给病人带来额外的负担,因此我的门诊是不限号的,再晚我也会看好最后一个病人。除了我出差或休假期间,不必担心挂不到号。但也因为如此,每一个病人分摊到的时间是相对有限的,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希望我们能相互理解,也希望每个就诊患者能理解后面排队等待的患者的焦急心情。为了提高门诊的效率,希望大家在看门诊之前就想好要问的重要问题,怕忘的话可以把问题先写在纸上。那些安排了住院的病人,很多细节问题希望留待住院时再问。关于手术成功率、手术方式等需要很长时间来解释的,我有专门的文章回答,请不要在门诊时问此类问题,以免耽误时间。 再次感谢您的信任和厚爱,我深深知道,门诊的几分钟和手术台上的几小时,决定了一个人、一个家庭、几代人的幸福。希望我的这些信息能让您少走些弯路,节约点时间,也少花一些冤枉钱。 特别提示:最近网上有不少声称可以代挂号的网站,需要患者提前支付不菲的额外费用,请千万不要上当受骗! 2019,4
在这里,我想用尽可能简单易懂的语言让您对烟雾病有个大致了解。病因:烟雾病的确切原因至今还不清楚。知道病因的,比如部分动脉粥样硬化、钩端螺旋体引起的颅内血管病,也可引起血管造影图像上的血管烟雾样改变,这种知道病因的我们称为烟雾综合征,但是也有通称为“烟雾状态”的,比如在美国。病变的实质:烟雾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展性的脑血管闭塞性疾病。打个比方,我们脑子里的掌管各种功能的神经元就像种在地里的庄稼,神经胶质组织就好比土壤,而脑血管就像是灌溉渠道。正常情况下,脑子里阡陌纵横,灌溉良好,庄稼也长得郁郁葱葱。如果灌溉的渠道逐渐淤塞,那么就会引起干旱,脑子里就闹“旱灾”,庄稼就会缺水,逐渐枯萎发黄(缺血),甚至严重时直接枯死(梗塞),这就是烟雾病引起脑缺血和脑梗塞的过程。 但是我们的脑子是很“聪明”的,主渠道淤塞了,会自动地开辟一些细小的“副渠道”来尽可能缓解其下游的"旱情",这些副渠道就是在血管造影里面我们所看到的“烟雾状血管”。但是这些烟雾状血管毕竟不是原装的,壁是很薄的,容易破裂出血,一旦破裂出血,就会引起脑子里的“洪涝灾害”,一样可以淹死庄稼,影响神经功能。所以烟雾病既可引起脑缺血(旱灾),又可引起脑出血(涝灾)。手术的原理:手术是将大脑皮层外的血管接到脑子里。搭桥就是把颅外的颞浅动脉直接接到颅内的皮层血管。就好像引长江水到黄河,来缓解黄河流域的旱情。搭桥可以直接改善脑供血。间接手术是把皮层外血供丰富的肌肉和脑膜组织贴附在大脑皮层表面,脑子会从这些组织上自动吸引血管与皮层血管形成自发吻合。这种过程一般需要4个月到半年左右。脑子的血供改善以后,对于烟雾状血管的需求会逐渐减低,因此,也间接的减少了脑出血的概率。对于那些枯萎的庄稼,通过改善灌溉,通常可以恢复生机。已经枯死的庄稼,即使恢复灌溉也无济于事。但改善灌溉可以减少其他庄稼再枯死的风险。烟雾病经常累及双侧的大脑半球的血供,最好要做双侧手术。我们的手术方式:2011年的日本烟雾病指南推荐成年人采用直接搭桥或包含直接搭桥的综合术式,儿童患者则直接和间接手术均可采用。对成人患者或较大儿童我们采用是综合术式,颞浅-大脑中动脉直接搭桥加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STA-MCA 搭桥加EDMS术(2007年11月由我们首先命名,参见相关文献)),我们的贴敷范围是比较大的,因为贴敷范围就好像种地的面积,想要得到更好的收成,就要种更大的面积。术中我们会确保脑膜中动脉和颞深动脉网络的完整,并确保大脑皮层不受损害。这种术式的好处是将颈外动脉的三层血管分支(颞浅动脉、颞深动脉、脑膜中动脉)加以最大程度的利用。现在有些患者群中流传着所谓“几搭几贴”的说法,听起来似乎数字越大效果越好,其实数字越大,也就意味着对原有脑膜中动脉或颞深动脉血管网络的破坏越大,纯粹是概念炒作,至于颞浅动脉分支应用一根还是两根,要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而定,同样不是越多越好,甚至在术中遇到某些特殊情况(小于5%)会迫使我们主动放弃直接搭桥:供受体动脉直径差别太大、受体动脉过于纤细或菲薄。这些情况需要在显微镜下仔细查看并根据术者的经验才能确定,过于勉强反而会增加风险。综上所述,每个患者具体的术式要根据术中所见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术前仅仅根据DSA或磁共振检查是很难确定的。对十岁以下儿童我们会根据孩子的个头和血管情况灵活决定,个子接近成人的可以采用成人术式,个子小的一般采用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随访结果表明,依靠儿童患者大大超过成人的代偿能力,颞浅动脉即便没做直接搭桥,也能通过骨瓣间隙与皮层动脉形成自发吻合,这种术式大大缩短了患儿的手术时间,提高了安全性,而实际效果和加做直接吻合并无明显区别。烟雾病手术时机选择上是很有讲究的,在病情稳定期手术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在美国哈佛儿童医院等单位,发现儿童烟雾病有时会当做急诊来处理的。有些家属(尤其是一些小患儿的年轻父母)不能理性的听取医生的忠告,而是感情战胜了理性,总希望出现意想不到的奇迹,在手术时间上一拖再拖,到病入膏肓,再也拖不下去的时候才来找医生,其实只能把患者置于更加危险的境地。我的手术照片和术后随访的照片分别登在2007年11月,2009年12月,2010年1月的《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的封面,欢迎查阅、比较。本文已被《人民日报》旗下的《 健康时报 》引用( 2013年01月28日 第23 版),相关的专业文章发表在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7)、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和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2,目前该文在烟雾病治疗领域的英文SCI文章中排名第一),相关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病例1,烟雾病术后6个月复查的颈外动脉造影侧位三维图片,可见颞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两个吻合口通畅,颞中深动脉、蝶腭动脉、脑膜中动脉、脑膜副动脉、枕动脉均与皮层动脉形成自发吻合,颈外动脉承担了几乎整个大脑半球的血供。病例1,烟雾病术后6个月复查的颈外动脉造影正位三维图片,可见颈外动脉的血流可以流到大脑中动脉的M2段,大脑前动脉A3段,颈外动脉承担了几乎整个大脑半球的血供。病例2,烟雾病术后6个月复查的颈外动脉造影侧位三维图片,图中标示了颞浅动脉、脑膜中动脉、颞中深动脉等颈外动脉分支和受体血管的直径,可见颈外动脉各分支术后明显增粗,负责大部分大脑半球的血供。病例2,烟雾病术后6个月复查的颈外动脉造影正位三维图片,可见颈外动脉的血流可以流到大脑中动脉的M1段,大脑前动脉A2段,颈外动脉承担了几乎整个大脑半球的血供。
各位病友,首先非常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但是由于我的病人实在太多,也让我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对我无限信任,愿意将挚爱的亲人甚至自己的生命交托的患者,另一方面,是我有限的接待能力。而好大夫在线这个咨询平台,也慢慢被越来越多的催床信息所覆盖,我非常理解作为患者及家属的焦急心情,所以我想在这里做一个统一的回复,也希望各位病友不要再催了。 坦率地说,我已经是满负荷运转了,最多一天甚至做了九台大手术,但依然不能满足每一个患者的求治。门诊时,我一般都会告诉患者去哪里登记住院,包括东院或西院,请一定要根据我的提示尽快将入院卡交到相应的病房去登记,然后等待入院通知。 再次感谢各位的信任,希望大家能相互理解,如果实在等不及,也不是不可以询问,但尽量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催床了。
先来谈谈诊断的问题。海绵状血管瘤通常在以下情况下被诊断出来:癫痫发作;突发头痛,或有局限性的神经功能障碍,经CT、MRI等检查显示脑内出血。随着CT和MRI头部扫描在体检中的应用,有越来越多没有任何症状的病人也被查处患有海绵状血管瘤。初次听到“海绵状血管瘤”这样的诊断,由于里面有个“瘤”字,很多人以为是个肿瘤,而且还长在血管上,因此病人往往寝食难安,焦急异常,认为自己得了非常要命的毛病。其实海绵状血管瘤正确的称号应该是海绵状血管畸形。它是在胚胎形成毛细血管网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血管畸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从出血的危险性来说,海绵状血管瘤的出血常为渗血,一般不严重,但位于脑干或脑深部结构的另当别论。海绵状血管瘤还有长在脊髓,海绵窦,眶内等部位的,比较少见。再谈谈治疗的问题。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指征的把握非常重要,也比较复杂。对于没有症状,病灶比较小,有钙化,偶然发现的患者,不必着急,可以先观察,定期随访。有症状的患者,则要根据病灶的部位、深浅、血供程度、是否位于功能区等等因素来决定是否手术以及手术的方式。这需要外科医生仔细的评估。伽玛刀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指征的把握也是个重要问题。从患者的咨询来看,可以看到有些患者在做了伽玛刀后症状反而加重,病灶反而增大的情况。但并不是说所有的海绵状血管瘤都不适合做,要考虑具体部位,采用合适的放射剂量才行。特别要指出的是,海绵窦的海绵状血管瘤可以通过射波刀治疗获得很好的效果。总之,咨询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通过以上的介绍,你们可以看到,部分患者可能根本不必处理,部分患者必须处理,但是处理的方式也又有多种。请你们放下心理包袱,带上所有的片子,包括CT和MRI的,到门诊,找有经验的医生,经过仔细的评估后再做决定。本文系徐斌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对于脑血管病来说,很多患者虽然平时看起来是健康的,但实际上脑血管可能有很严重的问题,一旦发病,致死率或者致残率通常是比较高的,对毫无心理准备的患者家属来说往往很难接受。手术的成功率是很多的患者家属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但也是外科医生最难回答的问题之一。 我姑且尝试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的回答至少要分成以下几个部分:1,患者因素:对即将接受手术的患者来说,患者的年龄、平素的身体状况、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其他器官的功能情况、是否对某些必须要用的药物过敏、是否吸烟等因素可能直接影响手术结果。2,疾病本身的严重程度和手术的困难程度及手术时机:有些疾病本身已经非常严重,任何的风吹草动可能都会引起患者的重残甚至死亡;有些疾病累及的范围很广,一次手术只能解决局部的问题,不论是手术部分还是剩下的部分在围手术期,风险反而会增高;有些手术,尽管病灶并不复杂,但位置不好,也会增加手术的难度和并发症率。有些手术在时机选择上是很有讲究的,在病情稳定期手术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有些家属(尤其是一些小患儿的年轻父母)不能理性的听取医生的忠告,而是感情战胜了理性,总希望出现意想不到的奇迹,在手术时间上一拖再拖,到病入膏肓,再也拖不下去的时候才来找医生,结果反而降低了治疗成功率。3,医生的因素:每一个主刀医生在选择具体治疗方式时,一般都会根据自己的最成熟的经验来向患者推荐,因为这样会最有把握。因此,具体的问题必须向主刀医生本人咨询。其他医生有不同的经验、技术水准或者不同的建议是非常正常的,你问十个医生,可能会有8种治疗方案。因此,其他医生不能越俎代庖,去回答必须由主刀医生回答的问题。4,患者家属的因素: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是一件社会工程。患者家属除了要提供充足地资金支持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同样不可忽视。有一位患者在当地发病后无法转来我院治疗,家属反复给我打电话,他声称只相信我的建议。我反复告诫他,我并不了解具体情况,要尊重当地医生的治疗方案。但结果他拿我的建议去挑当地医生的刺(其实当地医生没有错)。这样做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5,对于成功率的理解问题:总体而言,成功率是针对人群来说的,对个体而言,其实意义不是很大,因为对个体而言,只有三种情况:好了、病情稳定但有症状、死亡。即便医生告诉你,在一百个同类手术中患者存活率是99%,还是有一个死亡了,对该患者而言来说,这个死亡概率就变成了100%。6,手术的成功并不一定意味着生存质量的提高。患者及家属希望通过手术,获得生命周期的延长和生存质量的提高,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对脑外科疾病而言,生命和生存质量之间经常会成为不可兼得的东西,有时,甚至是经常,需要牺牲一部分的生存质量来获得生命周期的延长。7,手术过程只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脑血管病因为风险高,患者就像站在对面悬崖上,任何的新的打击都可能使其掉下去,急需救助,而我们医护人员和家属是站在安全地带。手术就像在对面悬崖与此岸的安全地带之间架设一个独木桥。架桥的工作是我们的任务,但还需要患者能够通过这个桥,自己走到安全地带。在这个行走过程中,其他的因素,比如风雨雷电、地震等等,都可能成为新的危险。外科医生的区别在于桥的施工质量的好坏,但再好的医生也无法保证每个患者都能通过这条桥,到达安全地带。技术上的成功,并不一定意味着你所期待的结果一定会出现。即使医生尽最大的努力,总会有少数患者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手术成功与否,有很多因素是外科医生掌控不了的。概率问题往往是一个回答了也差不多等于没回答的问题。
随着2010年的到来,我国医保的覆盖面进一步加大,医保给很多原来看不起病的病人带来了福音。根据以往我们在收治外地医保病人是经常碰到的一些问题,提醒外地来沪就诊的医保病人注意以下事项。1,来之前,请到当地的医保办公室问清楚是否可以转来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包不包括东院(东院比较特殊,用的是和总院一样的发票,大部分地方可以报销),包不包括其他分院。2,一定要问清楚报销时需要哪些资料,并列好清单。各地的医保报销所需资料可能有所不同,有些地方还需要复印医嘱,五花八门,什么样的要求都有。3,办理入院前,请千万不要因为托到熟人,图方便,不挂门诊号,没有让医生填写门诊病历卡就直接办住院,很多病人就是在回去报销时拿不出门诊病历卡被卡住,回来补办都很困难,因为日期对不上了。4,出院时,请一定要花一点时间,仔细核对你所需要资料的清单,有没有缺项,常见的缺项是“疾病证明书”,有时候并不是我们没有给,而是这张纸比较小,不起眼,容易被忽略。5,出院后,一定要保管好所有的资料,尤其是出院小结。有些地方在报销时会把这些收走,请一定要复印好,留好备份。复查时要带好出院小结。
脑动静脉畸形(BAVM),如果不是很严谨的话,又称脑血管畸形,是一种比较危险的先天性的脑血管疾病。AVM是胚胎发育到45-60天时发生的动静脉血管的异常沟通,动脉与静脉之间没有正常的毛细血管网,而只有异常的畸形血管团。临床医生就是根据AVM供血动脉、畸形团大小、部位和深度、引流静脉的深浅等对其加以分级。级别越低,相对就比较好治疗;级别越高,治疗难度就越高。我们华山医院常用的是本院宗师史玉泉教授提出“史氏分级”(简而言之,每2.5厘米加一级,共四级),和Spetzler分级(每3厘米加一级,功能区加一级,深静脉加一级,共五级)。脑AVM通常在以下情况下被诊断出来:1,运动时或情绪激动时突感剧烈头痛,常伴呕吐,神智可清醒,也可模糊甚至昏迷,可以有手脚麻木或者无力,严重时有偏瘫、讲不出话等神经功能障碍。多于青少年期发病。AVM第一次出血的病人80%-90%可以活下来。2,抽搐,也就是癫痫发作。大约一半以上的AVM有癫痫发作。3,头痛,半数以上的病人有头痛史。头痛常偏一侧,可自行缓解。4,逐渐加重的神经功能损害。出现上述情况时,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CT、磁共振(MRI)、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即可加以确诊。治疗方面,目前有三类治疗方法:1,开颅手术切除。2,血管内栓塞治疗也就是介入治疗,通过往畸形团内注射ONYX等胶的方法来使畸形团得到全部或部分闭塞(近年来发展很快)。3,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也就是伽玛刀和射波刀等。这些方法也可以结合应用,也就是综合治疗,通常会有更好的疗效。
首先,我们要明白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作为现代人来说,医院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生命的起始地,也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生命的终点站。妇产科的医生和护士是比妈妈还要早触碰到我们身体的人,是他们在我们小屁股上的一巴掌带来了我们的第一次呼吸。我国妇产科学的创始人之一林巧稚大夫,就被很多人尊称为妈妈,我觉得非常恰当。当然,对多数人来说,陪伴着走完生命最后历程的除了亲人,也有医护人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说医院是现代人的另一个家也不为过,而医护人员,自然也是你的“家里人”。 第二个基本事实是,所有人都会生病,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在生命的某些个阶段不可避免地成为病人或者病人家属。强悍如亚历山大大帝者,只活了33岁。公元1900年前,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而现在,人类的平均寿命基本增加了一倍,我想,任何人都不能抹煞现代医疗体系在其中的作用吧。从这点来说,医护人员是每个人面对疾患时的最大帮手。 第三,生病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当得知自己或至亲生病时,人的心理是最脆弱的,也是最敏感的。我最近刚刚接触过一个患者,在糊里糊涂可能听错了的情况下,以为自己确定得了“脑癌”,还没得到进一步证实,就回家喝了农药,抢救回来以后,到我们医院检查,发现脑子完全正常,根本没有所谓“脑癌”。还有一个家属,医生跟她谈话时,她只听负面的内容,不听正面的,丈夫还在手术过程中,她却跑到住院部的顶楼准备跳楼,幸亏被拦住,结果丈夫手术一切顺利,她事后想想,后怕不已。在我的诊疗过程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第四,医生是人,也会有判断失误。随着现代医学的进展,分科越来越细,有些甚至在普通医生听都没听到过的疾病,或者在教科书中也没有很好办法的疾病(教科书相对来说是比较保守的),其实已经有了很好的解决方案。的确,我也从患者家属的转述中,听说过一些牛气冲天的医生,断言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其他医生也不可能解决。对这样的医生,你大可敬而远之。(参见本网站文章:医生应不应该告诉患者还能活多久?,如何看待所谓的“医学最新成果”?) 第五,很多情况下,我们都可以带病生存。就拿高血压来说,现在只要控制得当,高血压人群的预期寿命与正常人群的预期寿命没有区别。有些疾病完全可能与人长期共存。 第六,很多情况下,是恐惧而不是疾病把我们击垮了。适当的警觉是必要的,但过度的担忧和恐惧除了损害我们的身体以外,对疾病的治疗只会帮倒忙。 第七,不要讳疾忌医。尽管医护人员其实是我们的“家里人”,但我们对医院、穿着白大褂、拿着手术刀或针筒的医护人员有着先天的恐惧感。想想我们小时候,有哪一个小朋友是喜欢往医院跑的?但对于有正确判断力的成年人来说,我们知道,在遇到自己无法克服的困难时,都需要找帮手。生病时,最好的帮手自然就是医护人员。 第八,不要迷信社会地位和关系在诊疗中的作用。有些患者一生病,首先想到的不是怎样找一个最合适的医生,而是怎样找一个最强的关系。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权力介入只会扭曲医生的正常诊疗。华佗不愿为曹操看病的心理,适用于任何国家与时代。有些患者,总以为自己是一介平民,不知道大医院的门有多难进,其实在大多数医生的眼里,生命都是等价的,医院大门对每一个公民开放。 第九,选定最适合的帮手,全力配合诊疗。我们每天都在面对选择,生活的常识告诉我们,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现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选择面空前地宽广起来。在性命所系的选择上,我们有选择帮手的权利,但一旦选定这个帮手,我们就要全力配合治疗。我们学过物理学中合力的道理,要想合力最大,两个力的方向就必须一样,任何其他方向的力,最终都会导致在最需要方向上力的损失。 第十,有些手术在时机选择上是很有讲究的,在病情稳定期手术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有些家属(尤其是一些小患儿的年轻父母)不能理性的听取医生的忠告,而是感情战胜了理性,总希望出现意想不到的奇迹,在手术时间上一拖再拖,到病入膏肓,再也拖不下去的时候才来找医生,其实只能把患者置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十一,手术就是与病魔的比赛,是比赛就一定有输赢。医生的能力固然有大小,但超人永远是不存在的。 总结上述观点,生病时,先别慌,好好冷静下来,做点功课,找到可信的医生,然后全力配合治疗,随时保持乐观的心态是最有利于康复的。
动脉瘤就是动脉壁上的鼓包,此地像被吹起的气球的一部分,壁薄,容易破裂。介入治疗又称血管内治疗。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原理就是在这个薄弱的动脉瘤腔内填塞一些异物,最终导致动脉瘤腔闭塞,血液不再进入这个动脉瘤腔内,也就起到了止血的效果。这些常用的异物目前主要是铂金弹簧圈,通过临时置入血管内的导管系统填塞到动脉瘤腔内,然后解脱,把它留在其内,这个过程就像往一个虾篓子里塞一段段绳子,最终把它填满。如果这个篓子的口比较大,医生担心绳子在里面可能会被冲出来,就需要用球囊(临时)或者支架(永久)挡一下。您可能会觉得奇怪,绳子怎能止血呢?因为血液不是水,它里面有很多的细胞和纤维蛋白成分,当血液流动在遇到紧密的异物阻隔时,就会明显变慢,并和这些铂金弹簧圈一起形成混凝土样的血栓,这样动脉内的血流就流不进动脉瘤腔了,从而起到止血的作用。这种铂金弹簧圈的生物相容性很好,以后不必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