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有人问,内分泌科是看什么病的?内分泌科医生是干啥的?做一个内分泌科医生是很麻烦的事情,好像很多疾病都不相关,但又不能说没有一点儿联系。先说个前提,人体的一切异常代谢过程,想要和内分泌撇清关系是不可能的。内分泌科医生都看些什么病,从西医的角度说,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垂体性疾病、痛风是属于内分泌。但咱们是中医,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观念,因此范围就会更广一些。综合门诊上常见的疾病,可以归纳出如下疾病:1.一切物质代谢异常导致的疾病: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脂、高尿酸(痛风)、骨质疏松。2.所有内分泌腺体形态或功能异常类疾病: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垂体瘤、腺垂体功能紊乱、卵巢疾病(妇科内分泌)等。3.一切体型或性征异常类疾病:病理性肥胖或消瘦、月经异常、不孕不育、皮肤色泽异常等。4.不舒服,但其他科检查都正常的疾病:亢奋或抑郁、怕热或怕冷、自汗或盗汗,口渴不止、食欲亢进或极度厌食、乏力或有无力等等。是不是有点你记不住?我给您一个省事的办法:当生病不知道该找哪科医生的时候,就先找内分泌医生看看吧,也许他有办法!
近期,经常有妇科转来的患者,长期不孕,一查甲状腺功能异常,看看化验单,大多是甲减。那么问题来了,为啥不孕的患者要查甲状腺,而又以甲减为多呢?甲减主要表现为一些低代谢状态的症状,比如乏力嗜睡,精神倦怠,浮肿,畏寒怕冷等。女性患不孕症的原因众多,其中甲状腺激素与人类的生殖健康密切相关。女性甲状腺功能减弱( 甲减) 或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 都严重影响着性激素及卵巢功能的代谢。甲状腺激素参与机体的生长、发育、分化及代谢等生理过程。有报道,不孕症妇女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几率高于健康育龄妇女。病人甲减时,可反馈性干扰正常分泌平衡,降低卵巢的敏感性,抑制排卵及性激素合成。但当病人以不孕就诊时,应常规进行甲状腺检查,发现有问题要及时给予相应治疗。当其甲减被纠正后,可增加其受孕的几率。临床中,出了给予必须的甲状腺素外,中医药常采用温阳的办法进行治疗,如在中药中加入淫羊藿、仙茅等,常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特别是对于亚临床甲减的患者(化验指标达不到诊断甲状腺功能减退),常有很好的疗效。单纯TSH升高的亚甲减病人,当TSH>10 mIU /L时,应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未达上述标准时,需定期随访,而对于备孕的患者,还是要控制TSH<2.5 mIU/L/L。本文系冯磊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繁忙的门诊就要结束,突然推门进来一位老者,我正要说出去排队,老人用很低的声音说,“大夫,用中药能不能治好我的糖尿病”。该怎么回答,其实大多数医生都难回答得那么绝对。其实,治疗疾病并不是yes or no 来回答的。说能,不知道患者情况,临床中的确有很多患者不得不用胰岛素或者西药的降糖药;说不能,也的确有一部分患者使用中药血糖回归于正常。看完最后一个病人,老人说,他没有什么症状,就是体检发现糖尿病。经过仔细询问,有些隐匿的症状老人病没有发现,比如口干、口渴,乏力,情绪不佳,大便干燥等,之前查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血糖10.1mmol/l,糖化血红蛋白6.8.治法:1.饮食控制,2.情绪调节,3.适当运动,4.对症治疗。药用:生黄芪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生地黄玄参柴胡川楝子生大黄火麻仁 丹参 等治疗。患者服药两周,症状缓解,血糖控制平稳。为什么这么治疗,还是现用现代医学进行解释:患者肥胖,饮食控制,加强运动可以减轻胰岛负担,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肌肉的摄糖能力,同时使用益气养阴的药物,改善患者的体质,改善情绪,因此,疾病好转。当然,这种治法还适合于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的患者。对于初发的糖尿病患者,效果相对会好一些。糖尿病,作为个体化治疗的疾病,和每位患者使用胰岛素的量不完全相同一样,还要针对不同的症状针对性治疗。以下为详细的西医中医治法分析:(繁忙的患者可忽略)原因分析之一:饮食控制西医:糖尿病患者要限制能量的摄入,要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和劳动强度,来综合分析总热量,再分配到各餐,总的原则是限制主食和肉类的摄入,提倡多吃青菜,同时,如果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采用升糖指数较低的食物。中医:中医认为消渴病的发生与饮食有关,《素问·奇病论》曰:“此美肥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消渴第一》中提出:“其所慎有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他,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以不可救,深思慎之。”可见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原因分析之二:情绪调节西医:很多糖尿病患者脾气不太好,现代研究表明,情绪的紧张可以使人处于应激状态,促进肝脏释放糖原,引起血糖升高。中医:自古就有情志所伤,五志化火,灼伤阴津、精血而致消渴的记载。灵枢·五变》曰:“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臆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在其《三消论》中更明确指出:“消渴者……耗乱精神,过违其度,而燥热郁盛所成也。此乃五志过极,皆从火化,热盛伤阴,致令消渴。” 因此,保持精神乐观,情志畅达,对糖尿病的防治有积极作用。原因分析之三:适当运动西医:现代医家认为消渴病分为消瘦型和肥胖型两种, 80%以上患者肥胖,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应重在减肥,生活上节制饮食,增加运动,运动可使糖耐量降低,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并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医:在糖尿病防治中,除了药物、饮食疗法之外,还应重视生活作息有规律,并勤于锻炼。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主张,消渴病人饮前“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余步后食之”。唐代医家王焘提出,消渴病人应该“食毕即步行,稍畅而坐” 。原因分析之四:对症治疗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口干口渴乏力等症状,属于气阴两虚,同时,阴虚内热,可以导致大便干结,情绪不好可以气郁化火,加重大便干结的症状,因此,对症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不适。(为了节约篇幅,本文没有探讨消渴病和糖尿病的关系,只做基本对应)
常常有患者拿着报告单询问医生:“医生,我的性激素六项都在正常范围内,为何备孕失败或月经不调呢?”也有不孕者说:“医生,你弄错了吧,我反复核对过,各项性激素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你为何考虑我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更有不孕者不解地问:“我月经正常,除了备孕失败,凭什么说我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也正是性激素的神秘之处。一性激素检查时间对于女性不孕者或者月经不调者,通常医生会开出的月经来潮第2-5天的性激素六项检查,包括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激素(PRL),卵巢分泌的性激素——雌激素(E)、孕激素(P)、雄激素(T)。通过检测这些血清的激素水平,可了解女性的卵巢基础功能,并对生殖内分泌疾病进行诊断。检查内分泌最好在月经来潮的第2-3天,这一段时间属于卵泡早期,可以反应卵巢的功能状态。但对于月经长期不来潮而且又急于了解检查结果者,则随时可以检查。查基础性激素前至少一个月不能用性激素类药物,包括黄体酮、雌激素类及避孕药类,否则结果不靠谱,当然治疗后需要复查性激素者除外。确定是来月经第3-5天,检查性激素5项即可,可以不查孕酮,孕酮应该在黄体期检查(月经21天或排卵后7天);但不能肯定阴道流血是否月经,应该检查6项,根据孕酮P数据可以大概判断月经周期时段。月经稀发及闭经者,如尿妊娠试验阴性、阴道B超检查双侧卵巢无≥10mm卵泡,EM厚度<5mm,也可做为基础状态。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1、卵巢功能衰竭:基础FSH>40IU/L、LH升高或>40IU/L,为高促性腺激素(Gn)闭经,即卵巢功能衰竭;如发生于40岁以前,称为卵巢早衰(POF)。2、基础FSH和LH均<5IU/L为低Gn闭经,提示下丘脑或垂体功能减退。下丘脑-垂体功能低下;用GnRH-a垂体抑制性药物注射后;妊娠期、哺乳期、雌孕激素(避孕药)治疗期间。而二者的区别需借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试验。3、卵巢储备功能不良(DOR):基础FSH/LH>2-3.6提示DOR(FSH可以在正常范围),是卵巢功能不良的早期表现。4、基础FSH>12IU/L,下周期复查,连续>12IU/L提示DOR。5、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基础LH/FSH>2-3,可作为诊断PCOS的主要指标(基础LH水平>10IU/L即为升高,或LH维持正常水平,而基础FSH相对低水平,就形成了LH与FSH比值升高)。6、检查2次基础FSH>20IU/L,可认为是卵巢早衰隐匿期,提示1年后可能闭经。三雌二醇(E2)雌二醇:由卵巢的卵泡分泌,主要功能是促使子宫内膜增殖,促进女性生理活动。1、基础雌二醇E2>165.2-293.6pmol/L(45-80pg/mL),无论年龄与FSH如何,均提示生育力下降。基础E2≥367pmol/L(100pg/mL)时,卵巢反应更差,即使FSH<15IU/L,也基本无妊娠可能。2、基础雌二醇E2水平<73.2pmol/L,提示卵巢早衰(prematureovarianfailure,POF)。3、监测卵泡成熟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指标促卵泡排出:促超排卵治疗时,当卵泡≥18mm,血E2达1100pmol/L(300pg/mL)时,停用HMG,当日或于末次注射HMG后24-36小时注射HCG10000IU。E2<3670pmol/L(1000pg/mL),一般不会发生OHSS。E2>9175pmol/L(2500pg/mL),为发生OHSS的高危因素,及时停用或减少HMG用量,并禁用HCG支持黄体功能,可避免或减少OHSS的发生。E2>14800pmol/L(4000pg/mL)时,近100%发生OHSS,并可迅速发展为重度OHSS。4.诊断有无排卵:无排卵时激素无周期性变化,常见于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某些绝经后出血。5.诊断女性性早熟:临床多以8岁之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诊断性早熟,血E2水平升高>275pmol/L为诊断性早熟的激素指标之一。四催乳激素(PRL)催乳素是由垂体前叶的泌乳滋养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激素。在非哺乳期,血PRL正常值为女性:5.18-26.53ng/ml。PRL水平随月经周期波动较小,但具有与睡眠相关的节律性,入睡短期内分泌增加,醒后PRL下降,下午较上午升高,餐后较餐前升高。因此,根据这种节律分泌特点,大约上午9-10点是其分泌的低谷,应在此时空腹抽血。PRL的分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饱食、寒冷、性交、情绪波动、刺激乳房等均会导致PRL升高。故一次检测值偏高不足以诊断为高催乳素血症,需排除以上影响因素后重复测1-2次,连续两次高于正常范围方可诊断。PRL≥25ng/ml或高于实验室设的正常值为高催乳素血征,但须需排除怀孕、药物及甲状腺机能减退的影响。PRL>50ng/ml者,约20%有垂体泌乳素瘤;PRL>100ng/ml者,约50%有泌乳素瘤,可行垂体CT或磁共振检查;PRL降低见于席汉综合征、使用抗PRL药物。过高的催乳素可抑制FSH及LH的分泌,间接抑制卵巢功能,影响排卵。存在闭经、月经不调、不孕时的高泌乳素血症方需治疗。PRL水平升高还见于性早熟、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卵巢早衰、黄体功能欠佳、长期哺乳、神经精神刺激(如氯丙嗪、避孕药、大量雌激素、利血平等)。10%-15%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表现为轻度的高泌乳素血症,其可能为雌激素持续刺激所致。PRL降低:垂体功能减退、单纯性催乳素分娩缺乏,使用抗PRL药物如溴隐亭、左旋多巴、VitB6等。五睾酮(T)雄激素由卵巢及肾上腺皮质分泌。雄激素分为睾酮和雄烯二酮。绝经前,血清睾酮是卵巢雄激素来源的主要标志,绝经后肾上腺皮质是产生雄激素的主要部位。99%以上的睾酮T在血循环中与肝脏分泌的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结合,呈无活性状态。只有1%的游离T有生物活性。在胰岛素抵抗的代谢紊乱者,SHBG水平下降,游离T升高,在总T并不升高的情况下,出现高雄激素血症的表现。1、卵巢男性化肿瘤:女性短期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雄激素过多症状及血清雄激素升高往往提示卵巢男性化肿瘤。2、多囊卵巢综合征:睾酮水平通常不超过正常范围上限2倍,雄烯二酮常升高,脱氢表雄酮正常或轻度升高。若治疗前雄激素水平升高,治疗后应下降,故血清雄激素水平可作为评价疗效指标之一。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T值呈轻度到中度升高,这既是长期不排卵的结果,又是进一步影响排卵的原因。3、肾上腺皮质增生肿瘤血清雄激素异常升高,睾酮水平升高超过正常值上界2倍以上者,应首先排除卵巢或肾上腺有分泌雄激素的肿瘤。4、两性畸形:男性假两性畸形及真两性畸形,睾酮水平在男性正常值范围内;女性假两性畸形在女性正常值范围内。5、女性多毛症:测血清睾酮水平正常时,多系毛囊对雄激素敏感所致。6、应用雄激素制剂或具有雄激素作用的内分泌药物如达那唑,用药期间需监测雄激素水平。7、高催乳素血症:女性有雄激素过多症状和体征,但雄激素水平在正常范围者,应测定血清催乳素水平。六孕酮(P)1、判断排卵:黄体中期(月经周期28日的妇女为月经第21日)P>15.9nmol/L提示排卵。使用促排卵药物时,可用血孕酮水平观察促排卵效果。2、诊断黄体功能不全(LPD):黄体期血孕酮水平低于生理值,提示黄体功能不足、排卵型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黄体功能不全又称黄体期缺陷(lutealphasedefect,LPD)是指排卵后卵泡形成的黄体功能不全,分泌孕酮不足,或黄体过早退化,以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性降低。临床上以分泌期子宫内膜发育延迟,内膜发育与孕卵发育不同步为主要特征,与不孕或流产密切相关。黄体中期P水平的测定超声、BBT和尿LH水平等监测排卵后5、7、9天的血清孕酮平均值<15μg/L为黄体功能不全的标准。月经前5-9天行血孕酮水平检查>5.0ng/ml(15.6nmol/ml)确定为有排卵周期。月经来潮4-5日血孕酮值仍高于生理水平,提示黄体萎缩不全。3、判断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预后:排卵前P水平可以估计IVF-ET预后。肌注hCG日P≥3.18nmol/L(1.0ng/mL)应视为升高,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下降,P>4.77nmol/L(1.5ng/mL)提示过早黄素化。在IVF-ET长方案促排卵中,肌注HCG日即使并无LH浓度的升高,若P(ng/mL)×1000/E2(pg/mL)>1,提示卵泡过早黄素化,且该类患者临床妊娠率明显降低。过早黄素化也是DOR的表现。4、鉴别异位妊娠:异位妊娠血P水平偏低,多数患者血P<47.7nmol/L(15ng/mL)。仅有1.5%的患者≥79.5nmol/L(25ng/mL)。正常宫内妊娠者的P90%>78nmol/L。血P水平在宫内与宫外孕的鉴别诊断中,可以作为参考依据。5、辅助诊断先兆流产:孕12周内,孕酮水平低,早期流产风险高。先兆流产时,孕酮值若有下降趋势有可能流产。6、观察胎盘功能:妊娠期胎盘功能减退时,血中孕酮水平下降。单次血清孕酮水平P≤15.6nmol/L(5ng/mL),提示为死胎。除上述经典的性激素六项之外,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是近年来认为评价卵巢衰老的较佳的内分泌学指标,AMH水平与获卵数及卵巢反应性呈正相关,可以作为预测卵巢储备功能及促排卵过程中卵巢反应性的血清学标记物。
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需要经常去医院,糖尿病患者去医院一般来说就是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门诊就诊可能是去医院就诊频率最高的方式,所以,门诊就诊应该有备而去,门诊就诊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在门诊上,经常有以下形式的医患对话,比如:医生问:您糖尿病几年了?答:好多年了;问:您目前用啥药治疗?答:降糖药;或者说吃一个白片片药,一个黄片片药,或者纯粹不知道等等。问目前用啥胰岛素也不清楚,具体多少用量不确定。问近期血糖,没测过等等。这些都是门诊非常常见的问题和现象。很显然,这样就诊不可能有效解决问题,因为基本属于无效交流。非常浪费时间,影响就诊效果。糖尿病患者就诊时,应该有所准备。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第一、提前预约挂号,或者门诊挂号,按序就诊,就诊时要带门诊病历,以往大夫没有写过病历,那就买个新的门诊病历,因为如果大夫有时间,一般来说是要写门诊病历的。而且,要保存好,下次复诊时带上,便于大夫快速了解病情。第二、糖尿病患者要清楚自己目前所使用的所有药物,包括胰岛素,也包括其它药物,比如降压药,降脂药等。所谓的清楚,就是知道自己所用药物的名称和自己的用量。如果实在记不住,就记录在纸上,或者带药品外包装,或者直接把所用的药物都带着去就诊。第三、要带近期的血糖监测结果,糖尿病患者应该人人具备血糖仪,能够做到自我监测血糖。平时监测数据应该详细记录。准备门诊复诊时,建议提前最少三天,监测全天血糖,包括三餐前后和睡前血糖等。并详细记录,就诊时携带记录本。记录全面,有利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减少自己往返医院的次数。第四、应该了解自己近半年或三个月内体重的变化、血压的情况,比较大的生活习惯等的变化、来源不明的保健品等等,必要时告知大夫。如果有近期的相关辅助检查结果,或许没有参考价值,但也应该携带,或许有用,或许可以不用重复检查。第五、如果打算采血检查,就尽量早点就诊,因为查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等是需要空腹的。另外,最好把正在吃的药或胰岛素带上,因为有可能抽血后,需要继续服药或打胰岛素。第六、如果就诊就是为了开药,要提前明确开哪些药,最好写个小条,或带药物包装盒等,因为有时候,您的就诊记录可能电脑上不显示。总结:糖尿病患者门诊就诊时,应该明白自己本次就诊的目的、目前所用的药物、携带门诊病历、血糖监测单和近期检查结果。这样才能提高就诊效率,解决实际问题。
【冯磊医师出诊时间】每周三下午、周六上午,内分泌科 医院老门诊楼一层,周三(九诊室),周六(三诊室)【挂号方法1】手机上,下载“广安门医院”app,预约门诊挂号(3天内)。在内分泌科下找到我的名字。 预约成功后,到我院门诊大厅“预约窗口”取号即可。【挂号方法2】电话114挂号,预约门诊挂号(3天内)。在内分泌科下找到我的名字。 预约成功后,到我院门诊大厅“预约窗口”取号即可。【挂号方法3】当天现场挂号,9点前一般能挂上号。如号满,【老患者】请到诊室找我开加号条。然后到挂号窗口挂号。
糖尿病便秘,是由于患者胃肠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的动力低下,蠕动减弱而引起。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引起便秘的发生率也不断的上升,已经成为糖尿病的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重要原因。西药治疗不良反映较大,且容易反复,病人容易产生依赖。笔者就治疗中的中医辨证用药作以探讨。1.病因病机饮食入胃,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其糟粕由大肠传送而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如果胃肠功能正常,则大便通畅,若肠胃受病,影响大肠的传导功能,就会引起便秘。糖尿病患者既往多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多为阴虚热盛之体,胃肠积热,加上患者长期服药,伤及肠胃,肠胃受病,热邪留恋,津液耗伤,导致肠道干涩,热结于内,形成便秘。正如《景岳全书》中说,“阳结者,必因邪火有余,以致津液干燥。”或因患者运动过少,久坐不动,肺失肃降,腑气不通,导致大肠气机郁滞,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而大便闭结;或因老年人久病体虚,气血虚弱,气虚导致大肠的传送无力,血虚津枯而不能滋润大肠,导致排便困难;或因年老失养,糖尿病久病及肾,阳虚体弱,或因治疗不当,过用寒凉、苦寒药物损伤脾胃,导致脾肾阳气虚弱,温煦无权,不能蒸化津液,阴寒内结于肠道而糟粕不行。本病多与肺、脾、肾关系密切。2.辨证论治糖尿病便秘是糖尿病并发症一个表现,由于大多是自主神经病变引起,在治疗当中多错综复杂。本病初起多因久患糖尿病,血糖控制欠佳,由于糖尿病患者多为阴虚热盛的体质,其初起多为大便干结,排出不爽,口干口渴,口臭,时欲饮冷等,患者多表现出一系列的热盛的症状,在治疗当中多以泻热导滞,润肠通便为主。其中大便秘结,面赤心烦,时腹胀痛,或有身热,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治以承气汤类,若腑气不畅气滞偏盛者,用小承气汤;若以燥热偏盛为主者,用调胃承气汤;若燥热与腑气不畅俱盛者用大承气汤。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中病即止。若患者大便不畅,可出现排便困难但不硬结,排便时间延长,排便无力,欲便不出,临厕努挣,汗出短气,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弱无力,在治疗当以顺气导滞,当治以补中益气汤(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加减,以补中益气汤补益中气,加用肉苁蓉、火麻仁、郁李仁养血润肠。若患者大便干结或如羊屎状,形体消瘦,腰酸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以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当归、首乌、黑芝麻、紫菀)加味以养阴通便、增水行舟。若患者大便艰涩,四肢不温,喜热怕冷,小便清长或腹中疼痛据按,腰膝酸冷,在治疗当中多温阳通便,方用济川煎加减(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锁阳、沉香)。然而,在糖尿病引起的便秘当中,由于病情复杂,常多种方法结合使用,在辨证当中需要抓其主证,兼顾其余,考虑到糖尿病本身及其其他的并发症。3.合理用药对于本病的治疗,应根据临床症状,采用多种方法。常用药有:大黄、麻子仁、芒硝、瓜蒌仁、郁李仁、炒卜子、桃仁、肉苁蓉、厚朴、枳实、当归、黄芪、白术、首乌、泽泻、杏仁、紫菀、沉香粉、玄参、沉香等。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以选用有效的方剂加减。如气滞者加槟榔破气行滞;气虚者用黄芪,白术益气健脾;血虚者用当归、首乌补血润肠通便。同时,要注意“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对于多日不大便,便出较为困难者,多采用峻剂以解决病人的主要症状,但是要做到中病既止。4.典型病例患者,女,67岁。2006年2月23日就诊,自述患糖尿病10年,便秘2年,每7天一次,大便坚硬难解,每次排便要半小时以上,状如羊矢,坚硬难解,没有矢气。一年来伴有下肢沉重,口苦。曾服用龙胆泻肝丸、芦荟胶囊,肛用开塞露效果不佳。一年前应用人胰岛素每天54μ,因对其过敏停用,现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10mmol/L。排粪造影检查为直肠痉挛。现见证:排便困难,不畅,便装如羊矢,乏力,怕冷。舌红,苔黄,脉弦。西药暂不调整,中药治以温阳行气,润肠通便。药用:炒卜子60 g,决明子30 g,郁李仁12 g,炙紫菀30 g,肉苁蓉30 g,枳实9 g,油当归15 g,赤芍15 g,沉香粉3 g(冲),芒硝15 g(冲)。日服1剂。7剂后,症状有所缓解,病人自取7剂。二诊:患者早晨出现矢气,空腹血糖下降为7.6mmol/L,大便质稀,但仍7天一次,少腹有下坠感,排便过程顺利。治以益气健脾,温阳通便。药用:生白术60 g,生黄芪30 g,川牛膝30 g,肉苁蓉30 g,炙紫菀30 g,首乌15 g,火麻仁30 g,杏仁12 g,泽泻9 g,玄参30 g,麦冬15 g,沉香粉3 g(冲)。上方加减调理一个月后大便2天一次,血糖控制良好。按:本病因患者久病入络,肠络瘀阻,气津难行,更加重了肠燥内积,所以便秘往往久而难愈。在一诊中,鉴于病人较为痛苦,血糖控制不好,且降糖药已经用到最大量,药用芒硝以泻下,再用肉苁蓉,油当归,郁李仁、火麻仁以温阳通便之品合而治之。见效后,二诊鉴于病人有下坠感,采用大剂量的白术,黄芪以益气健脾,兼以玄参、麦冬、肉苁蓉、沉香等滋阴补阳润肠。同时,阴阳并补,“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水源不竭”。用药时需注意扶阳不忘滋阴,滋阴中照顾扶阳,其他如益气不忘补阴血,攻下不忘宣上,温中须防耗阴。同时,更取增液汤之意,以增液行舟。在两方中均用以紫菀,因其甘润苦泄,长于润肺下气,因肺与大肠相表里,取其宣开肺气之功,共达润肠通便之效。5.结语糖尿病便秘多见于糖尿病中、后期,此时病程已久,早期的烦渴多饮、消谷善饥多不明显,而久病伤肾,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胃,多见于阳虚、气虚、阴阳两虚。西医治疗多难度大,费用高,且需要长期服药或局部用药,多是应用一些泻下剂。然而,病人本身多为阴虚热盛体质,愈泻下则阴愈虚,大便更加困难,愈困难则愈泻下,形成恶性循环,病人较为痛苦。而中医在辨证治疗的时候乃是治病求本,治本求源。在临床的过程中,在良好的控制血糖的前提下,通过准确的辨证,用药合理,才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而不能一贯的运用番泻叶、大黄、芒硝等泻下济。只有这样,才可以进一步减少患者身体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大力提倡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
虽然已过处暑,炎热的天气仍然不肯离去。暑期多湿,一些本来就肥胖慵懒的人们更加不愿意运动,血脂升高的患者也多了起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高脂血症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年轻化。医生常嘱咐患者要注意饮食习惯,减少脂肪摄入,降低体重。但是具体该如何做,让不少人感到困惑。 高脂血症在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病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促进的作用,特别是在人到中年后,肾气渐衰,五脏六腑精气渐减。高脂血症常伴有头晕耳鸣、头痛脑涨、腰膝酸软、肢体麻木、胸闷气短、舌质暗红等表现,虽然目前有他汀类、贝特类和中药等很多降低血脂的药物,但由于人们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药物副作用,很多患者不愿意服用。 中医认为高脂血症属于“浊阻”、“痰湿”、“肥胖”、“湿热”等范畴,多在脏腑之气虚衰的基础上,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好坐好静继而形成正虚邪实证。因此,这个季节饮食要注意清淡,限制动物脂肪,适当增加植物油。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应通过限制主食摄入的办法来达到减肥的目的。多吃含纤维素的膳食,如粗粮、蔬菜等,有利于降血脂和增加饱腹感。适当增加一些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作用的食物。荷叶粳米粥正是适合这个季节食用的家常饭。 荷叶粳米粥的主要食材是在这个季节成熟且长势最旺的荷叶,配上性味平和的粳米。制作方法为,荷叶洗净放入砂锅,添加清水适量,注意不要太多,汤汁宜精不宜多。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煎20分钟左右,捞出荷叶留汤汁备用。粳米50克洗净,放入煮开的荷叶水里,转小火煮至米烂粥熟。此粥可常饮,疗程不限。适应人群:该膳食适用于高脂血症脾虚证者。表现为血脂升高、乏力懒言、大便不成形、舌有齿痕等。 荷叶具有消暑利湿、健脾升阳、散瘀止血的功效。明代医家戴元礼所撰医书《证治要诀》里面就有提到:“荷叶灰服之令人瘦。”现代研究认为,荷叶中的生物碱能有效分解体内的脂肪,促进脂肪代谢。长期饮用,可以改善日常喜食荤腥、油腻的饮食习惯。此外,粳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等功效,《本草纲目》中也有“粳米粥利小便,止烦渴,养肠胃”的相关记载。可见对于脾虚型的患者荷叶粳米粥具有很好的效果。▲中国中医科学院 冯磊 《 生命时报 》( 2016年09月06日 第 09 版)
糖尿病患者手脚发麻常提示血糖控制不佳,出现了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四肢末梢针刺麻木感,病情重者常会觉得痛如针扎,皮肤蚁行感,女性外阴瘙痒也常见,这都是长期高血糖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出现的症状。研究表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约2/3糖尿病患者有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受累,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者大多患有此症。患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怎么办? 以下三种方法能助你缓解症状。一、用按摩器做足底、小腿、手臂、手掌等部位的穴位按摩,每天两次,对改善末梢循环有效,要注意力度,防止损伤皮肤。或者双手互搓,直至发红。二、用生麻黄、桂枝、透骨草、艾叶、生姜等煎汤泡脚,每日1-2次,每次30-40分钟。三、去医院可以输液治疗,如输注改善循环的药物凯时、脉络宁等,也可服用改善循环的药物,如弥可保、复方丹参滴丸等。
糖尿病到底能不能治愈,很多患者都提出这样的疑问。各种学术著作强调糖尿病患者需要终生服药。但是,在临床中,对于一些初发的糖尿病患者,通过饮食、运动,减轻了体重,降低了胰岛素抵抗,也有些患者真的血糖控制良好,不再服药。所以,这是一个比较难回答的命题。人们害怕糖尿病,其实主要还是害怕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那么控制好并发症,就能安枕无忧了。首先,要确定信心,糖尿病并发症是可以治愈的,关键是治疗要及时、正确。要想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逆转,要知道,不管是糖尿病的大小血管病变,还是糖尿病的神经病变,在早期得到良好处理的前提下,都有完全消失的可能。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还没有出现大量蛋白时,或者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眼底还没有出现新生血管之时,尽早用胰岛素治疗,这些病变也都可以逆转。其次就是治疗得当,在控制好血糖的同时,使血压、血脂维持在基本满意的水平,避免一切不利于糖尿病并发症的生活习惯和药物治疗,而且针对并发症采取适当的处理,这些早期并发症的逆转是很有希望的。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必过于恐惧,树立好信心,也是一种长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