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目送——不要让老年性黄斑变性模糊了您的幸福晚年
读一首诗,温暖整个冬天 《当你老了》是诗人叶芝写给他心中女神茅德·冈的诗。他畅想着,当她老了,翻看这本书时,还能回忆年轻时的美好。 我们每个人又何尝没有这样的夙愿?当我们老了,走不动了,至少还能读读书、翻翻老照片,甚至写一本自己的回忆录。 然而,“老”是残酷的,疾病是残忍的 除了骨质疏松、脑力蜕化,也可能一个“没发现”、一个“我以为”就会让我们的眼睛受伤,再也看不了“那本书”。 讲一个身边的故事 花姨是我家多年的朋友,她看着我长大,在我的印象里她是一位温柔善良、乐观坚强的母亲。一天,我接到她的电话: 花姨:最近眼睛越来越看不清楚,不管看什么,中间都好像有个黑影。 眼科医生的我:尽快来医院检查! 可这一“尽快”却是半年过去了,而此时她看到的世界已经是这样:视野的正中心有一个大大的黑影挡着,想看哪儿,哪儿就看不见,即使周围能看见,但是渐渐的整个世界都失去了色彩,像是活在了黑白世界里。 最后确诊,花姨得的是 老年性黄斑变性! 已经造成严重的视力下降。 她十分不解地问我:“ 老年黄斑变性是什么病?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我告诉她,老年性黄斑变性是老年人常见的眼底疾病。黄斑是眼睛的正常结构,位于眼底的正中心,就像照相机的底片,主管我们的中心视觉、形觉和色觉,是视觉功能的灵魂,黄斑一旦出现病变,后果很严重。 还没等我说完,花姨就迫不及待的打断我:“你快告诉我还能不能治好?我还能不能看见孙女了?” 我不知该怎么和她解释,她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视力损害。花姨得的是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老年性黄斑变性分为干性、湿性两种类型,虽然都会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但是湿性的危害更大,可以在3个月内导致视力急剧下降,如果不治疗,80%患者2年内会失明。 听完后,花姨问:“我的眼睛现在还有治吗?” 我告诉她: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治疗一定要趁早,治疗越早效果越好,一旦黄斑出现永久性的结构破坏,视力就难以恢复。就好像是打碎的花瓶,永远无法复原一样。 其实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发病率很高,50岁以上人群中,大约6个人就有一个人得病。但是“老年性黄斑变性”在公众面前的曝光度远远不够,据统计认知度仅为6.8%。 更严重的是,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意外伤害的发生。而且老年性黄斑变性还会催生抑郁,在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中抑郁症发生率高达44%。 几个月后,花姨因视力不好,不小心骨折住进了医院。趁儿女不在时她和我说:“一开始觉着眼睛不好以为是小毛病,想着先把孙女带大,再来看眼睛。可没想到造成了今天这个结果。”她既后悔,又不知所措。她害怕成为儿女的负担,更不想看不见孙女长大。 花姨现在这种情况还能治疗吗? 可以,但要提高视力很困难,只能维持现状。 那我们如何才能早点发现呢? 我教大家一个简单的自查方法:遮盖一只眼,用单眼去看门框或者窗框,如果出现中断或变形,一定要及早到医院检查。或者,还可以用阿姆斯勒表自我检查。 龙应台曾经在《目送》里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父母年轻的时候,只想着把我们养大,当他们逐渐老去,想的是不要给儿女添麻烦,即便是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希望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孩子过得幸福,哪怕只是一个背影。 花姨,就是我们身边千千万万的父母。作为儿女,我们要更多的关爱父母,让他们清晰的看着这个世界,陪他们走过一个又一个的春秋和冬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