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肾脏内科和外科疾病门诊,经常有病人问,我这个病能治愈吗?能断根吗?要吃多久的药?这个朴素的想法,任何病人都会有,但作为讲究科学的医生,有时真不好回答,说不能治愈,病人顿时没有治疗的信心了,说能治愈,病人可能会麻痹大意,或者抱有不切实际的希望。本文就这个问题跟患者谈谈心,讲讲道理,期望对广大肾脏病患者有所裨益。一、肾脏外科疾病肾脏或输尿管结石、梗阻积水、肾脏畸形:对于导致肾脏、输尿管梗阻和积水的结石,大部分能通过手术(包括微创的腔内手术)解除梗阻,取出结石,缓解积水。疏通梗阻后也可能会遗留残余结石,这些残余结石并不梗阻主干道;或者遗留一定程度的积水但积水并不会继续增大,说明肾脏所产生的尿液都可以排出到膀胱;或者结石取出积水疏通后会遗留一定程度的肾功能损害不能完全恢复。这些情况算不算治愈?从治疗的角度讲,医生已经解决了主要问题,应该算治愈了。从长期预后讲,这些遗留的问题,不会导致肾功能的继续损害,使肾功能能够保持长期稳定,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也应该算治愈了。可是患者并不是这么认为的,患者的治愈是完全没有遗留问题,全部恢复到正常功能和正常结构,这种要求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正确的对待。肾脏肿瘤:良性肿瘤比如错构瘤,手术切除后肾脏或许有个缺损,或许部分肾脏被同时切除,对肾功能没有任何影响,算不算治愈?我们认为完全治愈了,可是有的病人还是认为以后有可能长出新的瘤子,肾脏缺一块会不会影响肾功能,这是没有必要的担心,因为任何一次治疗都不可能包一辈子。肾脏恶性肿瘤通常会行一侧肾脏部分切除或全切,根据对侧肾功能的情况,可以对总肾功能没有影响,也可能会出现肾功能不够用,也有可能今后出现肿瘤复发。这算不算治愈呢?至少可以说大部分是可以治愈的,可以断根的,可以不需要长期用药的。肾脏的感染:比如慢性肾盂肾炎,大部分是可以治愈或保持稳定不复发的。急性肾盂肾炎基本上可以痊愈不留后遗症。当然,也有一部分很顽固,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和随访。肾结核切除结核肾后,大部分无需再手术,肾功能可以保持稳定,我们也可以认为治愈了,还有一部分可以出现对侧肾脏积水,需要二次手术,或一侧肾功能不够用而需要保护肾脏的治疗。二、肾脏内科疾病肾炎:急性肾炎大部分可以治愈而不留任何后遗症。少部分可以转变为慢性肾炎迁延不愈。急进性肾炎也有部分可以治愈,大约50-70%,少部分遗留肾功能的进行性损害。最多见的是慢性肾炎,比如IgA肾病,FSGS,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蛋白尿、血尿、水肿等肾病综合征表现,大部分可以治愈,临床治愈标准就是蛋白尿小于500mg/d,少部分不能维持稳定,肾功能进行性损害。所以慢性肾炎也是可以大部分治愈的。但是慢性肾炎有复发倾向,减药停药不能快,不能疲劳感冒,维持服药时间较长。其实,慢性肾炎治疗的最终目的是维持肾功能的稳定,蛋白尿控制了,肾功能才不会持续的损害,这已经达到治疗目的了。我们不必要去追求永远不复发,永远蛋白尿都正常,那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现实的。慢性肾衰竭:大部分的慢性肾衰竭在找到致病原因后,可以治疗原发病而保持肾功能稳定,比如肾炎的蛋白尿控制好了,肾功能就不会继续快速进展;比如高血压导致的肾衰竭,只要血压控制好了,就能维持肾功能不继续恶化。这算不算治愈?当肾功能稳定,你生活得跟正常人一样,没有可怕的后果,你为什么要追求所谓的彻底治愈、断根(即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这是一个思想观念问题。继发性肾脏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这都是我们常见的继发性肾病,如果血压控制好了,蛋白尿控制好了,狼疮不活动了,肾功能依然可以保持长期稳定,这算不算治愈?当然,高血压、糖尿病、狼疮大部分患者都需要长期服药,理论上是不可能完全治愈的,不能完全断根的,但只要能保持肾功能稳定,我们为什么要求达到疾病的完全断根这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有些肾脏病可以明确治不好,比如多囊肾、遗传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肾脏淀粉样变,医生只能预防可能发生的其他并发症,尽量延缓肾功能的进展,保护其他重要器官不受损害。如果人活到100岁,肾功能才会进展到尿毒症,我们关心这个未来很久将要发生尿毒症的可能,有什么意义呢?急性肾损伤:大部分可以痊愈或恢复到原有水平,少部分转为慢性肾衰竭或直接进入终末期肾病,达到尿毒症。本文系吴雄飞 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药物性肾损害是近年来肾脏疾病谱变化的一个重要现象。近年来随着抗微生物药物、肿瘤治疗药物、造影剂等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伴随而来的药物性肾损害日益突出。由于药物引起肾损害临床表现各异,加之肾脏本身具有强大代偿能力,故疾病早期常难以被发现而延误诊治,造成不可逆的肾衰竭,甚至死亡。 常用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甙类、利尿剂、脱水剂、止痛药均易造成肾损害,认为中草药无毒无害的传统观念应彻底改观。大量研究表明有200多种中药有肾毒性,如近年来屡见报到的含马兜铃酸中药可造成不可逆肾损害,应高度警惕。人类对疾病的认识还很肤浅,大多数疾病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办法,所谓的“祖传秘方”,多数是个案,并不能包治百病。因此,在治疗方面应坚持稳重的支持疗法,千万不可过度“积极”地用药干预,以免加重肾损害。
恐怖的尿隐血(持续更新)经常会在不同场合遇到咨询尿隐血的患者:我的天啦!我有肾炎!我会不会尿毒症呀! 在这里,总会回忆起在华西读书时候一位老教授对我们汇报病史的点评:你们懂不懂血尿,只汇报尿隐血。 实际上,尿隐血是尿中的含铁血红蛋白,遇到试纸中的成分产生氧化还原反应,间接反应尿中是否存在红细胞,也不是血尿的诊断标准。很多患者这种情况并不能对健康构成重大危险。不需要过度恐慌,需要到肾病专科进一步评估 无数种可能的尿白细胞尿白细胞往往是尿中存在炎症的一个重要表现,如果每高倍视野白细胞数大于5个,往往提示尿路感染存在。但是尿白细胞是存在无数可能,泌尿系结核,狼疮肾炎的患者都可能存在白细胞增多,这需要您到高一级医院做尿培养,尿查抗酸杆菌等仔细鉴别。 肾小球疾病的核心:尿蛋白尿蛋白是肾小球疾病的核心。由于肾脏电荷屏障及分子屏障的存在,正常人的小便里面仅仅有及其微量的蛋白。所以在做尿常规的时候,尿蛋白都是阴性。但是高血压,心衰,尿路感染等情况都可能使得这个指标阳性。但是这个指标比较粗略,就像验孕试纸判断怀孕一样,而且它所检测的蛋白,都是尿中的白蛋白。 肾科医生如果发现尿里面有蛋白尿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24小时尿蛋白等检查,明确是否需要做肾穿刺活检等检查。 尿电导率这个概念是若干年前在华西读书时候,某师兄异常愤怒的对我说:某其他科室的医生因尿电导率异常请肾内科急会诊! 这个是由于尿液中存在很多的阴阳离子,是必会产生一定的导电效果,在肾小管疾病中可见有些患者出现尿电导率异常。但存在这种情况,并不一定是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