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手术注意事项 中耳疾病如鼓膜穿孔、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耳硬化症、中耳畸形、听骨链中断等常常需要手术治疗,术后注意事项: 1.饮食 没有特殊禁忌。但耳部手术可能会有术区附近疼痛,术后一段时间可以软食。 2.洗头 术后洗头注意保护外耳道和耳后切口敷料,保持干燥。 3.预防感冒 感冒病毒或细菌可通过咽鼓管引起鼓室内感染。 4.鼻腔问题 鼻腔或鼻咽部的分泌物都可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形成感染。擤鼻时可按住一侧鼻腔单个鼻腔清理,或回抽到咽部吐出。 5.换药 术后换药一周。一周后可以取出外耳道填塞油纱条。 6.术后用药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一周。 7.乘飞机 一般无特殊情况6月内不要乘飞机,因为飞机起降时气压变化较大,会对修补鼓膜或人工听骨产生影响。如必须,则在飞机降落这半小时或颠簸时用巴掌捂紧外耳道,不要让外耳道有气压的变化。这种处理方法也适用于感冒后乘飞机的人员。 8.运动 安放人工听骨3个月内避免剧烈或旋转运动,以免引起听骨脱落或移位,导致听力下降。 9.拆线 皮内缝合一般不需要拆线。间断缝合手术后7-10天左右拆线。 10.听力问题 术后密切观察听力,如果是提高听力的手术,术后因外耳道填塞物、分泌物堵塞、修补鼓膜的筋膜较厚、质量较大等原因,听力会受影响,在排除术后感音性聋或突聋的情况(术后音叉检查可简单快速的判断),随着外耳道分泌物或填塞物去除,修补筋膜慢慢长薄,听力会有明显改善。如果听力明显下降,则需进一步检查,有无突发性耳聋,虽然发病率极低。 11.疼痛 术后切口或手术区域可能会疼痛,如能忍受不需特殊处理;如难以忍受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口服止痛药物。术后3天后如果耳部疼痛剧烈(或局部发热、红肿、触痛),可能是合并感染,需要及时诊断和处理。术后伤口疼痛或麻木可能会持续1年 ,如果头痛剧烈,高热,需要注意有无颅内感染。 12.随访 发现问题,及时就诊。另外关注您的主刀医生的门诊时间,提早预约挂号复查。一般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复查。复查内容根据情况,可能包括听力、耳内镜或颞骨CT等。 13、面瘫 如出现面瘫、及时向医生反应,可以针对性对症处理。术中面神经完整,术后不是即刻发生的面瘫,极大多数能自愈。 术后马上发生的面瘫,大多数是手术中面神经被损伤到,需要紧急手术处理。 14、如果术后要求头部制动(头部尽量避免大的动作)、头部固定(头部基本不能动,多要求卧床),一定按医生和护士的要求来做,以免引起眩晕或听骨移位等。 15、双耳均需要手术的话,两耳手术时间至少间隔6月。 16.术后流脓 鼓室成形术在乳突上皮化之前,均会流浓、流水、流血。这个时间大约6个月,一般要紧,只需清理干净即可,不需特殊处理。六个月后基本上完全正常。
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瘫痪:俗称“歪嘴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病灶同侧上部及下部面肌瘫痪。表现为眼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讲话漏风、流涎,不能顺利完成皱眉、闭眼、吹口哨等动作,丧失同侧面部表情。少数患者可出现口唇与颊部的不适感。最常见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在用力闭眼时,眼球向外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为Bell现象。 病因 引起面瘫的病因有多种,临床上根据损害发生部位可分为中枢性面神经炎和周围性面神经炎两种。中枢性面瘫病变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之间的皮质延髓束,通常由脑血管病、颅内肿瘤、脑外伤、炎症等引起。周围性面瘫病损发生于面神经核和面神经。周围性面瘫的常见病因为:①感染性病变,多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病毒被激活引起;②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③自身免疫反应;④肿瘤;⑤神经源性;⑥创伤性;⑦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⑧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⑨血管机能不全;⑩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诊断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主要通过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判定,医生通过仔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可作出诊断。 1.静态检查 (1)额部检查额部皮肤皱纹是否相同、变浅或消失,眉目外侧是否对称、下垂。 (2)眼检查眼裂的大小,两侧是否对称、变小或变大,上眼睑是否下垂,下眼睑是否外翻,眼睑是否抽搐、肿胀,眼结膜是否充血,是否有流泪、干涩、酸、胀的症状。 (3)耳检查是否有耳鸣、耳闷、听力下降或过敏。 (4)面颊检查鼻唇沟是否变浅、消失或加深。面颊部是否对称、平坦、增厚或抽搐。面部是否感觉发紧、僵硬、麻木或萎缩。 (5)口检查口角是否对称、下垂、上提或抽搐;口唇是否肿胀,人中是否偏斜。 (6)舌检查味觉是否受累。 2.运动检查 (1)抬眉运动检查额枕肌运动功能。重度患者额部平坦,皱纹一般消失或明显变浅,眉目外侧明显下垂。 (2)皱眉检查皱眉肌是否能运动,两侧眉运动幅度是否一致。 (3)闭眼闭眼时应注意患侧的口角有无提口角运动,患侧能否闭严,及闭合的程度。 (4)耸鼻观察压鼻肌是否有皱纹,两侧上唇运动幅度是否相同。 (5)示齿注意观察自己两侧口角运动幅度,口裂是否变形,上下牙齿暴露的数目及高度。 (6)努嘴注意观察口角两侧至人中的距离是否相同,努嘴的形状是否对称。 (7)鼓腮主要检查口轮匝肌的运动功能。 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增强中内耳磁共振成像(MRI)或平扫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协助发现导致面神经受压的病因,如卒中、肿瘤或颅骨骨折等。 2.面神经电图: 神经电图(ENoG)是目前唯一定量估计神经运动纤维变性(失神经支配)的检查方法。临床经验表明,只要有>5%的运动纤维保持诱发传导功能(神经失用症级的神经纤维),就有足够完整的内膜小管数保证面肌功能得到满意的恢复。如
1.新生儿: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已经普及,筛查如果未通过的话主要有哪些原因? 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原因:1)神经性耳聋;2)新生儿期外耳道羊水、胎脂、胎性残积物滞留,3)新生儿中耳积液,4)筛查时小儿体动较多或烦躁。小儿感冒、鼻塞、流涕、咳嗽或喉鸣及呼吸音重等情形,5)检查技术及操作等不规范。如耳塞未完全插入外耳道;耳塞的插头与导线之间断线;测试环境不符合标准等。后面4个因素通过正确处理,听力筛查可以通过。如果仍未通过,可以进一步进行脑干诱发电位和多频稳态,中内耳CT和MRI检查。 与哪些因素有关 相关因素:(1) 出生前:1) 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利尿剂或滥用药物(吸毒)和酒精; 2)有与听力损失有关的综合征或遗传病;3)宫内感染,有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弓形体病引起 2). 出生后: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住院超过5天: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高胆红素血症达到换血要求;病毒性或细菌性脑膜炎; 新生儿窒息;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机械通气;体外膜给氧; 哪些措施可以预防或者降低新生儿听力异常概率? 1)杜绝近亲结婚,做好优生优育的宣传,听力损伤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如果父母或家有听力下降家族病史,则儿童出现耳聋的风险会增加,应尽早检查、干预; 2) 积极防治妊娠期疾病、孕期患风疹等病毒性疾病可能导致内耳损害,产生小孩出生后听力下降,母亲接种疫苗可以预防风疹的发生;母亲患梅毒,其孩子的耳聋几率将增加,这些孕妇应进行治疗;除非在医生的指导下,孕期应尽量避免使用任何耳毒性药物; 3)注意全身健康,接受计划免疫,积极防治急性感染性疾病和全身疾病。 4)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减少产伤早产儿,新生窒息,缺氧,都有可能导致听力损伤,应尽量避免和及时干预。 5)出院前接受听力”初筛";对未通过者需在42天内接受"复筛";对"复筛"未通过者应在3个月内进入听力损失的诊断程序并且应在6个月内明确诊断并对确诊者进行干预。凡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和婴幼儿,即使筛查通过,仍应跟踪随访听力至3岁。 2.儿童时期: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儿童听力下降的原因:外耳道异物、外耳道耵聍栓塞、鼓膜外伤性穿孔、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爆震。 分泌性中耳炎是造成儿童听力下降最常见的原因,大约90%的儿童曾患有分泌性中耳炎,大多发生在出生后6个月到4岁之间,2岁以前的发病率可以达到60%以上。大部分(90%)孩子的病情在6个月内可以自然痊愈。 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腔内有液体,没有发热、耳痛、耳流脓症状。中耳腔内的液体可以像水一样稀薄,颜色通常有点淡黄。如果时间长,也可能会非常粘稠,橡胶水一样。 家长如何及时发现? 较大的儿童可能会告诉家长,耳朵闷,像有什么东西塞住一样,耳朵里面有嗡嗡的响声,感觉轻微听力下降。一些孩子可能常常把电视的音量调得很高;或者别人跟他说话的时候,常常说“什么”,“再说一遍”或者不搭理;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因为听不到老师讲课,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常常答非所问学习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对周围的声音反应迟钝,比如没有将头转向声源,语言发育延迟等,发音不准确,讲话不清楚,含糊。对声源的位置判别能力差,转头听家长讲话。 每个孩子每1-2年行一次常规耳鼻喉科检查,耳声发射、声道抗、纯音电测听,以排除外耳道耵聍、分泌性中耳炎等。 儿童时期为了预防听力受损,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按规定进行传染病预防接种,避免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等; 2.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早期预防,发现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3.一些药物可能损害听力,尽可能避免使用; 4. 避免噪音、意外伤害对耳部及听力的损害. 3.中青年人:听力下降甚至耳聋的常见原因? 1、传导性耳聋,常见的病因有:先天性外、耳畸形,各种类型的中耳炎,耳外伤,耳道耵聍栓塞,耳硬化症等。听力损失是可逆的,通过去除病因,部分或完全恢复听力。 2、感觉神经性耳聋 ,常见的病因有:先天性内耳畸形、药物中毒性耳聋、病毒感染(腮腺炎等)、爆震性聋、噪声性聋、突发性耳聋、老年聋、听神经瘤等。大多数是不可逆的, 但短时期内发生的突发性耳聋,经过积极治疗可以好转或治愈。 3、混合性耳聋,常见的疾病有:患中耳炎多年,未经系统治疗,最后导致混合聋。 要做好哪些预防措施? 1.提高生活水平,防治传染病,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减慢听力老化过程。 2. 合理使用耳机,长时间戴耳机大声地听音乐会严重损害听力。一般情况下戴耳机的时间一次不要超过20 分钟, 3.严格掌握应用耳毒性药物的适应证,尽可能减少用量和疗程,发现有中毒者应尽快停药治疗。 4.及早发现及治疗突发性耳聋及分泌性中耳炎。 5. 及早治疗感染性疾病。 5.避免颅脑损伤,尽量减少噪声和其他有害因素的接触,戒烟戒酒,加强个体防护观念和措施。 什么情况下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听力? 如果小声音听不清,经常说话打岔,长时间不交流,言语分辨率差,只闻其说不明其意,或者听力突然明显下降,或者严重眩晕、呕吐发作,或者耳部有回声,或者耳鸣突然发生,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听力 4.老年:老年人耳聋多和退化有关吗? 老年性耳聋多和退化有关,与老年人整体的神经、血管健康和耳聋关系紧密,导致老年性耳聋的因素包括1)内在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全身因素(情绪紧张,某些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2)外在因素,如环境噪声、高脂肪饮食、吸烟酗酒、接触耳毒性药物或化学试剂,感染等等,这些因素均会引发或加重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发展。 预防措施? 1、避免长期的噪音刺激,使用防噪耳塞。 2、要戒烟限酒。 3、老年人必须慎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 4、饮食有节,合理营养。节制食用动物脂肪,控制体重防止肥胖,限制糖和食盐的食用量,以防止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发生。 5、坚持体育锻炼促进周身血液循环,使内耳能获得良好的血液供应。 5.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听障人群,是否只能借助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恢复听力? 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听障人群,为了获得较好的言语交流,需要借助于助听器或人工耳蜗。 哪些情况下建议使用使用助听器? 双耳听力平均纯音听阈大于40分贝最好佩戴助听器, 听力损失约40~50分贝,听不到低小声的人,选配低功率及中功率助听器; 听力损失约50~60分贝,听不到普通讲话声的人,听力损失60~70分贝,听不到高声讲话的人,可选配中功率及大功率型助听器; 听力损失70~80分贝,听不到大声喊叫声的人,选用中、大功率助听器; 全力喊叫声听不到的人听力损失约约80~90分贝或更高,可选配大功率及特大功率助听器。 大于90分贝或者助听器选配后言语识别能力无明显改善使用人工耳蜗恢复听力。 选配和使用时有什么要注意的? 选配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 严格而全面的听力学检查和专业的听力师的帮助时验配的基础:获得听力损伤的部位、程度、性质的准确信息,言语接受和理解能力,以及患者工作与生活的实际需求。患者通常不能准确描述量化的听觉需求,需要有资质、有经验的听力师的专业服务。 2、 正确的选配时关键:严谨的循证医学效果评估,厂家工程师根据患者的听力学诊断和言语需求选配合适的助听器类型、功率、计算机芯片、软件功能,并编写听力程序后,需要从数量和功能两个层面对助听效果进行客观、可量化的评估,切实了解佩戴后的增益、最大输出和清晰度,保证患者舒适清晰佩戴,并无副作用。 3、 反复调试和适用是正确获得良好效果的途径:连续而可靠的复诊与随访,获得了一台助听器,听障患者的康复工作仅做了三分之一,初次佩戴至少需要历时一个月的三次调试和两次评估,人的听觉和助听器性能都存在变化的可能,成功的听觉康复是一个相伴一生的过程。定期的听力复查和助听器性能检测是必须的。 4. 专业的保养是良好使用的保证:助听器是使用很高的个人电子产品,需要专业的定期保养和维护,才能保证助听效果连续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