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看这种病非常多,提一下自己的观点,滑膜炎好发于负重关节,如髋关节,膝关节,是临床的常见病,因各地对此病的认识不足,导致诊断难,效果差。滑膜炎的症状:以关节酸困不适,疼痛,活动痛为主,个别会出现静息疼痛,胀痛,甚至会向上向下传导。髋关节滑膜炎首先要和股骨头坏死相鉴别,膝关节滑膜炎首先要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对于滑膜炎的治疗,西医的办法就是消炎镇痛,一般不容易去根。而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考虑到本病只是轻微影响生活,很多人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后果比较严重,我们治疗本病疗效可靠,有很多本地的患者受益。对于滑膜炎的诊断:一般都是靠经验的,因X光片是没有异常的,核磁上可能会有少量或大量积液,所以一些当地医生对本病并未有足够的认识。很多医院对这个病重视不足,甚至以为只是吃点中成药,打点消炎针就解决问题了,导致疾病缠绵,日久,复发,难治。所以需要系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确切后至少连续服用药物3个月,防止复发。一旦复发,更为难治。关于治疗可以参照:滑膜炎治疗经验髋关节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滑膜炎是什么病我中心每年平均进行关节置换1000余例,进行髋骨各类骨折治疗2000余例,髋部骨病1000余例,对髋部疾病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欢迎就诊或咨询,必然详细回答。欢迎加入QQ股骨头坏死交流组。因患者较多,如果联系住院,请提前预约,不然不保证有床位。
文章导读: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一般分为保守治疗、保髋手术及关节置换术三大方向。保髋手术包括髓心减压术、打压植骨术、截骨术等;关节置换也分为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头置换、髋关节表面置换等术式;那么到底哪一种术式更安全、有效呢?下面我们通过美国诺斯韦尔健康中心Sodhi等2020年发表在Bone Joint Journal的一篇大样本回顾性分析文章,来共同了解一下目前股骨头坏死的治疗趋势。原文:Management of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摘 要 目的:曾有研究表明,股骨头坏死(ONFH)治疗中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所占的比率不断增加,而保髋手术的比率在不断下降。为了探究股骨头坏死未来治疗的发展方向,本文以50岁为分界点,观察高龄及较年轻ONFH患者的治疗状况,分析保髋手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所占的比率及其发展趋势。 方法:本研究从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全国医保数据库中,检索出219371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平均年龄为54岁(18至90岁),其中女性105298人,占总人数的48%。本研究使用国际疾病分类第九修订版临床修改(ICD-9-CM)和第十修订版临床修改(ICD-10-CM)疾病代码进行检索,统计每年各术式患者的占比,分析各术式的发展趋势。 结果:50岁以下患者中保髋手术的占比明显高于50岁以上患者(4.93%比1.52%;p < 0.001)。在全部病例中,THA的比例远远高于保髋手术,THA共291114例,占比94.03%;保髋术式中截骨术3598例,占比1.16%,股骨头置换术9171例,占比2.96%,髓芯减压术1200例,占比0.39%,打压植骨术3026例,占比0.98%。此外,研究发现部分术式环比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 (93.56%降至89.52%;p< 0.001),髋关节表面置换术(1.22%降至0.19%;p < 0.001),截骨术(1.31%降至1.05%;p < 0.001)。 结论:本研究发现,近年来股骨头坏死治疗的趋势中非保髋术式较为常见,此发现为股骨头坏死治疗的现状及趋势提供了有一定价值的参考,提示我们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应加大保髋术式的研究及应用力度。表 1 50岁以下患者各术式趋势引 言 股骨头坏死(ONFH)是因软骨下骨的血管供应中断而引起,以成骨细胞凋亡及股骨头关节面塌陷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疾病。这种破坏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突出的问题,在美国每年约有10000-20000例ONFH。目前我们对ONFH的病理生理学特征还不完全了解,但股骨头坏死好发于30-50岁患者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且超过80%的未经系统治疗的ONFH会发展至股骨头塌陷和退行性关节疾病,我们一直在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来保留患者髋关节的生理功能(尤其是年轻患者)。 除了各种非手术药物治疗外,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案还有保髋手术如髓心减压、截骨术和打压植骨术;关节置换术如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目前人们越来越关注基于患者年龄、症状和病情进展等相关因素所开展的外科治疗,但大数据统计分析仍无统一定论。Johnson等人曾探讨过股骨头坏死外科治疗的趋势,以探究现代科技和材料工程学对外科治疗的影响。他们发现,自1992年至2008年间,因ONFH而进行THA的比例在不断增加(75%至88%),而保髋手术的比例却在不断下降(25%至12%)。然而,在最近的十年里,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影响病情进展的各种因素,鉴于本病好发于年轻患者,手术需要侧重于保髋。尽管各种保髋的术式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哪种保髋方式更安全、高效仍然未知。因此,ONFH外科治疗的理念需要更新,以指导器械生产商提供更优的治疗方式和器械。因此,本研究分别评估了大于及小于 50岁的患者群体,探讨保髋手术和关节置换术的年度趋势,以及不同术式的应用情况。图 1 小于50岁患者所采用的术式方 法 对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全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趋势进行回顾,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全国住院患者样本数据库(NIS),是美国最大的可公开查询的住院患者医疗保健数据库之一。它由医疗保健研究和质量监督局管理,包含关于患者基本信息、并发症、出院证等信息。NIS每年跟踪大约800万次住院治疗,记录住院期间的信息,并允许根据医院规模、地区及是否为教学医院等对信息进行分层。由于所有信息均保密,因此使用NIS中存储的数据无需经过机构审查委员会的批准。 本研究使用NIS对所有诊断为股骨头和股骨颈骨折并骨坏死的患者进行搜索,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NIS共记录了219371名确诊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岁(18岁至90岁),其中女性105298人(48%)。最初是使用程序术语(CPT)、ICD9-CM手术编码和ICD10-CM编码识别,首先使用这些代码提取治疗程序,然后根据年龄将患者分开(以50岁为分界点),选择50岁这个年龄是因为前来就诊的ONFH患者多集中在35至55岁的患者群体。随后根据手术方式对各组进行评估,保髋手术包括髓芯减压、植骨和截骨术,非保髋手术包括THA、半髋关节置换术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计算每年接受这些手术的患者的百分比,并进行年间比较。此外,我们还评估了各术式的发展趋势。统计分析 本研究使用卡方检验用于比较每年执行的各种术式,进行趋势分析,以确定研究期间各术式占比是否有显著变化(p ≤ 0.05)。表 2 50岁以上患者手术类型趋势结 果 本研究中,小于50岁患者所采用术式的发生率保持相对稳定(表I),该组采用了4503例(4.93%)保髋手术(图1)。大于50岁的患者,3770例采用了保髋手术(1.52%),而214868例(98.48%)采用非保髋术式(表二,图2)。对于整个队列,非保髋手术的比率稳定、略有增加(2009年为97.34%,2015年为97.57%;p < 0.001)。保髋手术的相关下降率从2.66%降至2.43%(表三,图3;p < 0.001)。 具体术式的年度趋势和相应比率 本研究表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显然是最常用的(291114;94.03%),而截骨术(3,598;1.16%),股骨头置换术(9,171;2.96%),髓芯减压术(1200;0.39%),打压植骨术(3026;0.98%)明显减少。接受THA治疗的患者的年平均百分比有所下降(93.56%至89.52%;p < 0.001),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1.22%至0.19%;p <0.001)和截骨术(1.31%至1.05%;p < 0.001)均显著下降。图 2 50岁以上患者所采用的术式讨 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原因是股骨头的血供受损,因本病好发于青壮年,在治疗中应尽一切努力挽救关节。虽然多数学者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此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但由于新的外科技术的出现,激发了股骨头坏死外科治疗理念的更新。 尽管保髋手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且微创、早期干预的原则得到了普遍认可,但本研究发现在2009年至2015年间,保髋手术的数量略有减少,这一趋势可能是由于替代关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高交联聚乙烯),以及保髋手术适应症逐渐缩小的现实,因为据报道这些术式主要对年轻患者和坏死早期(ARCOⅠ、Ⅱ期)患者有效。此外,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使用的减少可能是由于对金属植入物的关注与担忧。同时,诸如髓芯减压和打压植骨术等保髋术式没有标准化流程,外科医生用不同尺寸的钻头和生物基质进行手术,也影响了该种手术方案的比例。此外,考虑到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总体成功率和使用频率均较高,许多外科医生会选择这种治疗方案。表 3 所以患者手术类型趋势 本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所有使用大型数据库的研究一样,数据可能包含编码错误,由于研究期间存在从ICD 9到ICD 10的过渡,编码不一致的可能性相应增加。然而,由于我们报告了超过400000名患者,这些错误可能不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实质性影响。此外,NIS限制了每个患者输入的变量,潜在地影响了可以分析数据的粒度,我们无法控制患者相关因素,如年龄、人种及既往病史,以及在一次住院期间是否进行了多项手术。同样,我们无法确定患者接受治疗时骨坏死的阶段,也无法确定在特定阶段的特定术式。对于2015年部分关节置换术突然增加,可能是由于2015年疾病编码从ICD 9变更为ICD 10的阶段,这一增加很可能是数据库中的编码错误。尽管有这些局限性,我们认为本研究有效地显示了外科治疗的发展趋势,外科医生优先选择哪种术式来治疗ONFH。 虽然在ONFH的治疗中THA在髋关节功能改善和缓解疼痛方面有较好的表现,但由于无菌性松动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存在,增加了THA早期失败的风险,我们不提倡在年轻ONFH患者较早的使用THA。此外,由于假体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年轻患者可能需要二次手术进行假体翻修,THA本身价格昂贵,这对ONFH患者形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这一原因是将关节置换术作为治疗首选的最大阻碍。图 3 2009年至2015年间非保髋与保髋手术的趋势。 因此,偏保守的治疗方式可能会是更受欢迎的早期治疗方式。已有学者指出,假如保守方法治疗失败,对于后续THA的结果不会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这可能会进一步鼓励外科医生在疾病早期选择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或截骨术等保髋术式。Pierce等人的一项综述发现,大多数研究调查了曾做过保髋手术而后又行THA的患者,均表明保髋手术对THA结果无不利影响。此外,本研究表明所有手术环比均下降这一结果侧面反映了早期诊断的进步,对导致疾病进展因素的认识加深以及有希望的替代治疗方法的出现。在临床中骨科医生将能更好地控制风险因素,更早地开始治疗,并在需要手术之前成功地改善患者的状况。 最后,为了尝试更好地改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病情,我们使用了国家医疗数据库评估了常规手术的年度手术率,发现与50岁以上的患者相比,50岁以下的患者接受保髋手术的概率更高。然而,对于每一组病人甚至整个队列来说,股骨头坏死患者最常见的处理方式仍是非保髋手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关节置换术的使用略有增加,而保髋手术率略有下降。这些发现为目前ONFH的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并应指导临床更加努力保存髋关节。未来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探索患者的各种因素对手术策略的影响。
文章导读: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作为髋部疾病的终极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目前有许多手术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如后侧入路、侧方入路和前侧入路等。但关于手术入路的选择,不同的医生有不同的选择,究竟哪种入路更好似乎一直没有定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发表在《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杂志上的一篇临床研究,来了解不同手术入路选择与全髋关节置换翻修率之间的关系。《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杂志原文摘 要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手术入路有很多种,但很少有人研究不同的手术入路对翻修率的影响。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不同手术入路与THA翻修率之间的关系。 方法:数据为澳大利亚骨科协会国家关节置换中心从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骨关节炎接受THA的所有患者,共登记了122345例THA手术入路(后路65791例,外侧24468例,前路32086例)。主要衡量指标是所有原因的累积百分比指数(CPR)。次要观察指标为翻修过程中是否需要改变髋臼和/或股骨假体,是否出现骨折、假体松动、感染和脱位。潜在的混杂因素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和股骨头大小。 结果:虽然不同入路的总体CPR无明显差异,但在校正混杂因素后,前侧路入路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股骨并发症、翻修假体周围骨折和股骨柄松动。在整个手术期间,前侧入路因感染而翻修的风险低于后侧入路,同时与外侧入路相比,前3个月出现因感染而翻修的风险更低。在所有时间段内,后路入路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因脱位而导致的翻修。 结论:不同入路的总体CPR无明显差异,但与后路和外侧入路相比,前路入路的患者更容易引发较早时间内的的翻修和并发症(翻修假体周围骨折和股骨柄松动),但脱位和感染的风险较低。材料和方法 澳大利亚骨科协会国家关节置换登记处(AOANJRR)于2015年开始收集THA手术入路的数据。登记记录包括3个入路:后路、侧路和前路。为使每次翻修手术与主要手术相联系,本研究每个月搜索一次注册中心所有涉及同一患者同一侧的翻修手术记录。研究数据包括从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骨关节炎接受THA(采用后入路、侧入路或前入路)的所有患者,但排除使用金属对金属轴承的患者。本研究的主要衡量指标是所有原因的累积百分比指数(CPR)。次要观察指标为翻修过程中是否需要改变髋臼和/或股骨假体,是否出现骨折、假体松动、感染和脱位。如年龄、性别、ASA评分、BMI、股骨头大小和股骨内固定是不同手术入路结果差异的潜在混杂因素。表1.经手术入路诊断骨关节炎的主要THA统计资料统计分析 第一次翻修的时间使用Kaplan-Meier分析法进行描述,用95%置信区间(CI)估计未调整的CPR。对每个模型的比例风险假设进行了分析检验,调整年龄和性别后的Cox风险比例模型的风险比(HR)来比较组间的翻修率。持续地选择时间点,直到满足比例性假设,并计算每个选定时间段的HR。在结果中,如果没有指定时间段,那么HR在整个随访期间所有检验均在5%的显著水平上进行双尾检验。结 果 研究表明:1.不同入路的总体C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路与后路的HR = 1.01 [95% CI = 0.92, 1.11],p = 0.881;侧路与后路的HR = 1.04 [0.94, 1.15],p = 0.416;前路与侧路HR = 0.97 [0.86, 1.08], p = 0.557)。2.老年患者应考虑后路和外侧入路,BMI和ASA评分较低的患者更适合采取前路入路(表1)。3.不同入路之间有不同的翻修类型和翻修原因(表2)。4.在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后。与后路入路(HR = 1.21 [1.08, 1.36], p = 0.001)和侧路入路(HR = 1.36 [1.18, 1.56],p < 0.001)相比,前路入路的翻修率更高。后路入路和侧路入路的翻修率没有差异。 具体来说,前入路出现因股骨柄松动导致翻修的风险高于后入路(HR = 2.16 [1.71, 2.73],p < 0.001)和侧入路(HR = 1.82 [1.37, 2.41],p < 0.001)。后入路和侧入路无差异。 在前3个月内前入路出现因骨折导致翻修的风险更高(后路入路HR = 2.01 [1.63, 2.49],p < 0.001);侧入路(HR = 1.94 [1.35, 2.80], p < 0.001)。前3个月后,前入路出现因骨折导致翻修的风险低于后入路(HR = 0.62 [0.42, 0.92],p = 0.016)。后入路和侧入路无差异。与前路相比,后入路出现因感染导致翻修的风险更高(HR = 1.58 [1.29, 1.95],p < 0.001)。前3个月内,侧入路比前入路更容易出现因感染导致的翻修。后路和侧入路无差异。 后路入路出现因脱位导致翻修风险更高(前路HR = 1.87 [1.51, 2.32],p < 0.001;侧路HR = 1.27 [1.07, 1.51],p = 0.007)。前6个月内,与前入路相比,侧入路出现因脱位导致翻修的风险更高(HR = 1.48 [1.14, 1.93], p = 0.003)。表2.经手术入路诊断骨关节炎的THA翻修原因及类型讨 论 研究数据来自一个大型的国家关节置换术登记处,收集因骨关节炎接受THA的所有患者。结果显示前入路更容易引发并发症(假体周围骨折和假体松动),导致更高的翻修率。想反,因脱位和感染导致的翻修风险较低。相关结果显示,不同入路间的植入物存活率没有差异,这也表明入路选择和手术经验是引发并发症主要的原因。 来自瑞典和荷兰的研究数据显示,与前入路和侧入路相比,后入路出现翻修的风险最低。前路手术在技术上要求很高,股骨很难暴露,因此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同时,最近有研究表明:股骨柄松动是导致前入路手术后进行翻修的最常见原因。并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股骨柄松动的发生率会越来越高。 其他多项研究表明:前入路手术导致翻修的原因一般为术中或早期假体周围骨折,包括股骨干骨折,且实际骨折数量可能比本研究反映的还要高。对此通常的治疗方法是环扎钢丝或内固定。前路手术可降低因感染而翻修的风险。来自挪威的数据显示侧入路可增加因感染而翻修的风险,同时前入路手术后的并发症可能并非入路本身,更可能的原因是患者的肥胖和糖尿病。 与后入路相比,前路手术可降低因脱位导致翻修的风险。Kaiser膝关节置换注册中心对42438例髋关节脱位患者的研究表明:与后路手术相比,前入路手术和侧入路手术出现因脱位导致翻修的风险更低。相比之下,来自英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和马恩岛国家联合登记处的数据表明:后入路和侧入路在脱位方面没有差异。 这项研究也有其局限性。1.由于骨科医生和住院医师受到的培训程度不同,经验不同,手术量不同,可能会影响结果。2.在这三种方法中,前入路是最近才引入的,所以外科医生可能没有太多的经验。3.我们只纳入了因骨关节炎进行的THA。4.那些不需要处理植入物的手术,包括用闭合复位处理脱位,用内固定骨折处理等并未记录。结 论 我们的发现表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不同手术入路选择并不影响早期的翻修率,但会影响后期大翻修率。同时,不同手术入路导致翻修的原因不同。与另外两个入路相比,前入路更容易出现因假体周围骨折和股骨柄无菌性松动导致的翻修,但出现早期感染和脱位的风险较低。骨科医生应利用这些数据针对不同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手术入路,并努力减少容易导致THA翻修的并发症。
摘 要 股骨颈骨折(FNFs)已经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一大杀手,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股骨头坏死(ONFH)是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干预可防止早期骨坏死加重,但目前的医疗水平对FNFs术后无症状股骨头坏死仍无有效诊断方式,这将错失对骨坏死的早期干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x线平片结合患者变量(临床症状)开发的一款深度学习方法(DL),建立FNFs内固定术后ONFH的预测模型。对接受了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固定的FNFs患者进行一项双中心的回顾性研究。然后我们使用术后骨盆x线片和输出的回归x线片变量建立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在此基础上,让一个经验较少的骨科医生和一个经验丰富的骨科医生同时通过患者和x线片进行评估和诊断。基于患者和X线片变量开发了混合列线图,来判断预测性能。本研究共纳入238例患者,其中股骨头坏死95例、非股骨头坏死143例。术后照X线片并记录其变化,对于CNN模型,验证集的精度为0.873,并且该算法实现了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12的预测。基于术后x光片,该算法的诊断和预测能力优于两位医生。在临床标准图中加入基于DL的放射学变量改善了预测性能,结果AUC值为0.948(95%CI,0.920-0.976)和更好的校准。决策曲线分析表明,与单独使用临床方法相比,添加DL提高了列线图的临床实用性。综上所述,我们构建了包含X线片和患者变量的DL简化列线图,可用于提高FNFs内固定术后ONFH的早期预测。表 1 CNN模型的设计引 言 髋部骨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每年约有450万人罹患髋部骨折,40年后这个数字预计将增加到2100万。股骨颈骨折(FNFs)是髋部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所有髋部骨折的49-80%。尽管有多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治疗FNFs,仍有10-48.8%的患者因继发股骨头坏死(ONFH)需要二次手术,ONFH可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疼痛、肢体残疾和精神压力,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晚期往往不可避免地需要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早期诊断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推迟关节置换术,然而由于ONFG早期症状不典型,影像学上容易被内固定装置干扰等因素,经常发生误诊和漏诊的现象。同时由于不同放射科医师诊断标准的不同以及视觉估计有偏差,诊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进一步降低。因此,早期、准确、一致地预测股骨头坏死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在最新的研究中,证明使用x线片的深度学习(DL)方法能够以专家级精度对特定部位的骨骼结构和特征进行分类。而其中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腕、踝关节的骨科诊断当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是最适合DL图像识别的模型。Chee等人在利用DL放射学模型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方面有了突破性的发现,该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经验不足和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他们的研究验证了DL在诊断和预测股骨头坏死方面的潜力,特别是在x线成像方面的潜力。术后x线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基于术后x线诊断可以提高对股骨头坏死的预测,从而获得更好的预后效果。但术后x线受各种原因的影响,如内固定装置的干扰,容易导致x线图像可能会与股骨颈和股骨头的原始外观不同。在本研究中,我们设计和评估了CNN模型的DL算法诊断的准确性。同时比较了该DL模型与两名不同经验水平的骨科医生诊断的准确性。 以往大量的研究表明,患者和干预方式的变量,包括人口学、骨折分类、实验室检查、复位质量和术后早期康复,与术后ONFH显著相关。然而,术中和术后的因素,特别是影像学变量,包括术中复位和骨折愈合,还没有被纳入常规的术后ONFH临床预测。在本次研究中,使用患者和人工智能(AI)放射学变量的混合DL促进预测模型也被开发出来。图 1混合列线图的构建流程图材料和方法研究人群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FAH)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SBH)南方分院,因股骨颈骨折接受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固定的患者238例,其中FAH 139例,SBH 99例。纳入标准:(1)年龄大于18岁的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2)有术后6个月骨盆x线片;(3)持续随访至少5年,临床特征明确。排除标准:(1)病理性骨折、双侧骨折;(2)长期使用激素者。根据美国骨科医师学会指南,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标准和策略是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技术。术后股骨头坏死由盆腔磁共振成像诊断或由三位经验丰富的骨科医生根据最后一次随访获得的盆腔x线片共同作出诊断。本研究已获得两家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统计资料有吸烟史、饮酒史、血液检查、术前Garden分类、术前损伤间隔时间、手术相关数据、术后Garden指数等。成像研究 使用图像存档和通信系统(PACS)对FAH和SBH患者进行图像采集和检索。对FAH患者使用Digital Diagnostics(Philips Healthcare),对SBH患者使用Discovery XR656(GE Healthcare)。存储的图像大小从2,128×2,248像素到2,688×2,688像素不等,具有8位灰度颜色。每张X线片都根据术后ONFH的最终诊断进行标记。股骨头T1加权像上呈几何状、光滑、凹陷、带状低信号病变为ONFH的病因学MRI表现。最后一次随访未获得MRI资料(45/238,18.9%)的诊断依据是最后一次随访获得的盆腔平片,并将其作为标记的参考。ONFH的诊断标准采用美国骨科协会循环骨科分类系统(ARCO),并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症 使用MATLAB库(版本2007b,MathWorks,USA)加载射线图像文件以进行处理。以双侧股骨头为中心的7×7 cm图像被裁剪。中心坐标是事先手动记录的。将X线片标准化到相同的大小和像素强度分布。这些图像经过下采样和填充,最终大小为120×120像素。对每幅图像的平均像素强度和标准差进行归一化处理。表 2患者的基线资料算法开发和图像变量提取 为了开发深度学习算法,我们使用MATLAB(2017b版,MathWorks,USA)实现了一个CNN模型来计算输入图像像素阵列的抽象图像特征。CNN模型的设计如表1所示。CNN模型由三个卷积块、一个丢弃层和全连接层组成。每个卷积块由卷积运算、批归一化、重排和平均池组成。使用的输入是使用数字图像将像素值设置为120120。利用输出标签与真实标签之间的差异,对每一层进行立方卷积和合并,以调整神经网络的权值。 患者被分配到不同的组:149名(63%)接受培训,17名(7%)接受验证,72名(30%)接受测试。对输出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网络输出为回归系数0~1.25连续变量的概率分布,每0.25个区间分为1~5个分类标签,标记值越高,对术后ONFH的预测越强。本研究中,这个输出标签被称为AI索引分类。算法评估 利用72个独立数据集对训练后的预测模型进行检验,以评估其对术后股骨头坏死预测的准确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预测术后股骨头坏死的概率。并且使用0.5的截止水平概率测量了x线片对概率预测的灵敏度、准确性、召回率和特异性。(训练曲线被用来确定均方根误差和损失,而精确-回归曲线被用来确定精确性。)图像预测变量评价 我们通过让AI指数DL算法与两名不同经验水平的骨科医生观测相同x射线进行比较,以评估算法的性能。研究协调人将髋关节手术后6个月获得的x线片随机分为两个信息处理和控制序列。让一位经验不足的骨科医生(A医生,第三年的住院医师)和一位经验丰富的骨科医生(B医生,18年的骨科医师)参加了阅片环节。医生根据术后最后随访x线片判断最可能的结果,采用1-5分级系统进行评分。其中1认为股骨头坏死的发展是不可能的,而5则认为股骨头坏死的发展是肯定的。每个医生独立对股骨头坏死的预测变量进行评分。通过校准和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将AI的表现与两位医生的评价进行比较。预测模型发展 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基于患者和临床变量的临床预测模型。应用AI指数分类作为单因素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的候选预测因子,使用混合变量构建基于DL的术后ONFH预测模型。然后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临床预测诺模图和基于DL的诺模图,工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列线图性能评估 基于人工智能的列线图和临床列线图采用校准曲线进行评估。通过曲线下面积量化了基于AI的列线图图谱和临床列线图的鉴别性能。临床使用 通过计算阈值概率范围的净收益来估计列线图的临床效用。统计分析 用中位数和平均标准差(SD)描述连续变量;分类变量以频率和百分比的形式呈现;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采用R软件版本3.0.1构建诺模图;使用“proc”软件包绘制ROC曲线;使用“RMS”软件包进行诺模图构建和校准曲线图创建;使用“dca.R”包执行DCA;模型选择采用正反向逐步法,采用似然比检验,以Akaike信息准则为停止准则;选择Akaike信息准则最小的模型作为最终模型;报告的统计显著性水平都是双面的,统计显著性设置为P值为0.05。图 2 CNN模型在术后ONFH预测中的表现结 果病人及x线片特征 用238例患者(包括95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和143例正常患者)的术后x线片构建DL模型和预测列线图。所有患者的AI指数为每张x线片中提取成像特征变量。表2显示了患者的基线特征。CNN模型的性能 建立了一个CNN模型提取x线片变量,测试集的精确召回曲线如图2A所示,盈亏平衡点的阈值为0.425。设此点为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最高总和。在此阈值下,训练集的训练精度值分别为0.903和0.873。训练过程中的变化如图2B所示。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训练集和测试集的中误差的偏差逐渐减小,两条曲线趋于平稳。同样,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训练集与测试集之间的损失偏差也逐渐减小。预测x线片AI变量的性能 与医生A和医生B相比,AI指数校准曲线预测与实际观察吻合较好(图3A)。人工智能指数的敏感度值为0.910 (95%置信区间,0.871–0.949),经验较少的医生A的敏感度值为0.657 (95%置信区间,0.591–0.724),经验丰富的医生B的敏感度值为0.827 (95%置信区间,0.776–0.879)(图3B)。从图3C所示的曲线可以看出,当医生或患者的阈值概率在0.09-0.96范围内时,AI指标为预测增加的准确性要比医生A或医生B高。图 3人工智能指数预测值的表现开发一种混合预测模型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质指数、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复位时机、Garden分类和AI指数是影响ONFH的显著因素。然后,我们创建的预测计算图表,结合上面的独立预测因子,提出了混合列线图(图4)。基于排除在AI指数之外的独立预测因素,构建了临床列线图(图4B)。混合列线图的性能 与临床列线图术后ONFH预测模型相比,混合列线图术后ONFH预测模型的校准曲线与实际观察结果吻合较好(图5A)。基于AI的列线图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8 (95% CI, 0.920-0.976),而临床列线图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96 (95% CI, 0.629 - 0.763)(图5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混合列图对ONFH的诊断具有较好的鉴别和预测能力。临床使用 混合列线图和临床列线图的DCA如图5C所示。DCA表明,当医生或患者的阈值概率在0-0.98范围内时,混合列线图治疗方案比“全部治疗”或“不治疗”策略增加了更多的净效益。临床列线图的范围为0.2 - 0.7,这也表明了使用混合列线图预测术后ONFH更有益。表 3混杂变量的单变量和逐步多元分析结果讨 论 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发现ONFH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本次研究中,我们开发和训练了一种DL人工智能模型,该模型可以利用术后骨盆x线片来预测ONFH。通过CNN模型的输出值分层预测了患者术后发生ONFH的风险。人工智能指数的预测能力明显优于经验不足的骨科医生,且高于经验丰富的骨科医生。混合列线图ONFH术后预测功能优于单独的临床列线图 ONFH术后预测功能。 髋关节疼痛是FNFs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这可能与骨折、手术、植入物刺激以及早期ONFH有关。术后x线检查是内固定术后常规临床随访中最常见、最容易得到的影像学检查。由于每个医生的经验水平和诊断标准不同,所以对于术后ONFH的诊断,尤其是硬化异常和股骨头小梁中断的检测也不同。相比之下,只有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才有可能通过术后x线准确预测ONFH,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一定的误差。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因不断增加的工作量使放射科医生的诊断能力明显下滑。因此,为了获得稳定和准确的诊断,DL作为一种潜在的辅助诊断工具值得深入研究。本项研究中,我们建立DL模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明显优于经验较少的骨科医生。与经验丰富的骨科医生相比,DL模型在准确性上相似,但在一致性上更好。这也表明了DL模型诊断和预测术后ONFH是存在一定开发潜力的。最近的研究表明,不同的固定结构,如空心螺钉或动态髋螺钉,会产生不同的骨折固定结果。对于相同的固定结构,在实施手术标准下的位置差异对预后没有显著影响。在训练过程中,即使金属内固定物的位置并不完全相同,DL模型的输出仍然能够反映预测效率,并显示出良好的定标效果。图 4ONFH手术预测列线图 与传统的临床列线图和简单的基于x线片的DL模型相比,混合列线图在纳入患者和x线片变量后显示出更好的预测性能。现有的研究利用临床危险因素,如人口统计学数据、骨折分类、术前间隔进行术前预测。由于缺乏纳入所有围手术期变量,特别是术中和术后x线片变量,这些研究中的术前预测模型难以达到理想的预测能力,术前模型并不能很好的预测接受过一定内固定的患者。而加入DL模型的成像预测,显著提高了传统预测模型的ONFH预测能力,这也说明了使用混合变量的优势。使用混合变量的预测模型更接近于模仿骨科医生的诊断和预测过程,即善于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来解释图像。虽然对危险因素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包括术中减重和术后负重,但纳入单一临床列线图的变量均为术前变量。其中,Garden分类赋值最多,这与以往研究发现骨折类型对预测术后ONFH至关重要的结果相似。当纳入术后AI指数时,Garden分类的归属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因为人工智能指数已经从图像中包含了某些人工纳入的分级变量。结合患者和x线变量的DL预测模型对术后ONFH的预测能力显著提高,这也为医生在临床随访时提供另一个意见和决策依据。 MRI是ONFH早期诊断的黄金标准,然而MRI并不是评估治疗方案和术后随访中ONFH的最常用测试。MRI易受到金属植入物影响,可能损伤潜在的内固定。同时核磁共振检查价格昂贵、耗时久,并且要求放射科医生有较高水平的诊断经验。而基于DL模型和临床变量的列线图可以提高阳性诊断筛查的能力。 使用混合变量的列线图序图可以帮助临床随访期间的决策,达到及时的干预从而使早期ONFH患者受益。虽然创伤性ONFH的最终治疗方法仍有争议,但是某些早期干预已在术后临床随访中广泛应用。对于发生ONFH的可能性较高的患者,保存髋关节或延迟关节置换术的干预措施,包括游离带血管的腓骨,是安全有效的术后ONFH治疗方法。通过评估列线图辅助决策作用来改善患者的预后,有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术后使用患者和x线片变量的混合预测对于早期干预的应用是有用的,甚至可能推迟关节置换术。对于预测概率较低的患者,在术后获得准确的预测后,可以进行实质性的积极康复,也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这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因此很可能受到选择偏差的影响;其次由于这种疾病的罕见性,我们的研究在CNN模型中只包含了238张图像,后期应使用多中心大样本来提高CNN模型的性能;第三,我们对术后ONFH的诊断标准是基于随访MRI和典型的盆腔x线片,没有组织病理学证实。因此,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主观性,假阴性和假阳性值是无法避免的。同时,术后6个月纳入x线数据,并没有采用金标准MRI进行横向比较,未来我们团队计划使用更大队列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图 5混合预测模型性能结 论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混合x线片和患者变量的DL列线图预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风险的方法。
摘要:本研究通过观察股骨头软骨下功能不全骨折患者(SIFFH)相关影像学参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性参数与临床病程的相关性。本研究共纳入31例SIFFH患者,平均年龄68.9岁,所有患者早期均接受限制负重的保守治疗。影像学评估指标包括外侧中心边缘角(CE)、关节间隙变窄(JSN)和股骨头塌陷(FHC),股骨头塌陷程度分为轻度(<2 mm)、中度(2~4 mm)和重度(>4 mm)。随访期间,记录每次X线片上CE角、JSN及FHC的进展数据,顽固性疼痛患者将接受了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最终15例患者行THA(48.4%)。结果显示:最终临床结果与初期FHC程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与症状改善组相比,接受THA的患者中出现关JSN和FHC进展的比例较高。研究表明:老年SIFFH及JSN患者保守治疗失败的风险较高,JSN是SIFFH患者保守治疗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P=0.038;OR=11.8;95%CI1.15~122.26)。 关键词:髋关节;股骨头软骨下骨折;危险因素本文翻译自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报道 背景 股骨头软骨下骨折可分为疲劳型和功能不全型,股骨头软骨下功能不全骨折(SIFFH)是由正常或生理应力下发生的,既往无创伤,多见于骨质较差的老年人。SIFFH患者不仅在无基础疾病的骨质疏松患者中有报道,而且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器官(肾或肝)移植中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中也有报道,因此有学者提出了SIFFH与股骨头坏死鉴别的重要性。SIFFH是一种罕见疾病,MRI典型表现有软骨下骨折、骨髓水肿等,这是与骨坏死相鉴别的点。目前关于SIFFH的病例报道呈增加趋势,然而,多以病例报告的形式呈现,系统性病例研究较少见。与股骨头软骨下功能不全骨折相比,疲劳型股骨头软骨下骨折好发于骨骼质量良好的成年人,多因突然超负荷增加活动量而发生,而且SIFFH患者临床病程中,髋关节平片上可观察到关节间隙逐渐变窄。然而,关节间隙变窄的原因和临床意义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评估SIFFH的临床病程与其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关节间隙变窄。图 1使用同心圆(C,股骨头的中心)测量股骨头塌陷的程度(A和B之间的距离)材料和方法 选择自2000年12月到2011年5月在同一家医疗机构机构进行了诊断和治疗的SIFFH患者31例。平均年龄68.9岁(53.0~90.3岁),其中女性26名、男性5名,右髋15名、左髋16名。所有患者均无明显诱因出现急性髋部疼痛,除骨质疏松外,均无代谢性疾病、无外伤等骨质急剧变化病史。其中一位62岁女性患者20年前因直肠癌转移接受过左侧髂骨和坐骨区放射治疗,1名患者有长期饮酒史(≥每周饮酒400mL),其余患者均无股骨头坏死易感因素,如饮酒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等。图 282岁男性正位X线片显示早期无股骨头塌陷和关节间隙变窄(A)。8周后显示左髋关节间隙变窄(B)。影像学评价 股骨头坏死诊断的金标准是MRI,故本研究主要通过MRI、X线平片和CT扫描。在平片上测量股骨头外侧中心边缘(CE)角,股骨头塌陷(FHC)、关节间隙狭窄(JSN)及硬化带。使用同心圆工具测量FHC范围,并将其分为轻度(<2 mm)、中度(2-4 mm)和重度(>4 mm)(图1)。与最初的X线片相比范围增加>2 mm则被定义为FHC进展,在随访期间对每次的平片进行连续性评估。关节间隙宽度是在标准的髋关节正位X线片上测量的,测量方法参考(Yoon PW, Yoo JJ,. Joint space widening in synovial chondromatosis of the hip. J Bone Joint Surg Am 2011; 93: 303-10)。当X线片上关节间隙宽度较健侧减少>0.5 mm则被定义为关节间隙变窄。对7名高度怀疑SIFFH的患者进行了骨扫描,尽管他们的平片没有明确的异常发现。记录所有患者骨髓水肿类型、软骨下骨折线及其位置的特征性MR表现。图 376岁男性早期X线片显示右髋关节间隙变窄(A)。5个月后显示关节间隙变窄和股骨头塌陷(B)。临床结果评估 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8例患者的骨密度(BMD),并计算所有患者在髋关节疼痛时的Singh指数评分,评估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体重指数(BMI)计算为kg/m2。早期治疗方案为非负重保守治疗,允许患者在承受范围内负重,但使用拐杖,直到髋部疼痛接近消失。在随访期内,顽固性疼痛患者可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在基线和随访结束时,使用西安大略大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评分对没有手术治疗症状改善的患者进行临床结果评估。图 4图3中同一患者的MR图像(A)T1和(B)T2加权信号强度图像显示软骨下骨折(箭头)和延伸至软骨下区域的骨髓水肿。统计分析 使用IBM SPSS统计软件包(版本20;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IBM)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为了评估影像学参数与临床结果之间的关系,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对JSN和FHC进展等分类数据进行分析。症状改善组与THA组之间的参数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为了评估哪些变量与保守治疗失败有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模型中包含的参数(P<0.2)。P值小于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图1。使用同心圆(C,股骨头的中心)测量股骨头塌陷的程度(A和B之间的距离)。图 5 图3中同一患者切除的股骨头的大体照片显示关节软骨明显破坏。结果 在所有病例中,磁共振图像显示股骨头软骨下区有一条形低信号带,周围有骨髓水肿。骨质疏松患者中低信号带可延伸至软骨下区,而坏死区的反应性边缘未见异常信号带,这是股骨头坏死的特征性表现。股骨头前上侧软骨下骨折30例,后上侧骨折1例。7名患者进行了骨显像检查,均显示患侧股骨头放射性核素浓聚增加。 影像学显示,在13例早期塌陷的髋关节中,有10例FHC进展超过2 mm。在早期诊断时没有FHC的18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了塌陷,其余14例在最后一次随访之前没有明显塌陷。 21例(67.7%)在平片上显示患侧关节间隙较健侧窄,16例在初诊时检测出阳性结果,5例在诊断后4-8周检测出阳性结果(图2)。所有病例患侧髋关节CE角为16.0°~39.7°,平均27.0°。8例患者股骨近端T值为-3.7±0.5,Singh指数评分为2.9(1~4分),BMI平均值为22.8 kg/m2(17.0~27.0 kg/m2)。图 6图3中同一患者切除的股骨头上部(虚线读数矩形)的组织学,显示骨折骨痂(箭头)和肉芽组织(H&E,×40[A],×100[B])。 发病至确诊时间1~6个月,平均2.1个月。所有患者的早期治疗均采用限制负重,并以步行辅助。在患者可耐情况下逐渐增加负重,疼痛完全消失并且随访时X线片上证实股骨头塌陷没有进一步进展后,允许完全负重。16例保守治疗后疼痛减轻并逐渐消失,平均5个月(4~6个月)。WOMAC评分从42.1分(28~52分)显著提高到随访结束时的89.9分(81分~96分),随访时间12~30.2个月,平均15.9个月。随访期间15例(48.4%)因顽固性疼痛伴或不伴FHC明显进展而行THA。初诊至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时间间隔为1.5~9.5个月,平均5.6个月,JSN患者的股骨头软骨明显受损(图3-6)。 临床结果与初始FHC的程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然而,与症状改善组相比,接受全髋置换术的患者中,有更大比例的患者出现JSN和FHC的进展(分别为P=0.006和0.048,表1)。与保守治疗失败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是JSN(P=0.038;OR11.8;95%CI;1.15-122.26,表2)。JSN患者的平均年龄(71·3±8·5岁)明显高于非JSN患者(63·8±6·8岁;P=0.025,表3)。讨论 本次研究中,15例(48.4%)的SIFFH患者接受了全髋置换术,原因是保守的、有限的负重治疗未能取得满意的疗效。JSN患者保守治疗失败的风险要高得多。 这些结果与疲劳型股骨头软骨下骨折的结果明显不同,后者是发生在骨骼质量良好的健康人身上的股骨头应力性骨折,通常发生在活动量突然增加之后。据报道,疲劳型骨折保守治疗后仍有一些股骨头发生塌陷,但其总体临床疗效良好。此外,在疲劳型骨折中没有关节间隙变窄的报道。 SIFFH发病率较低,目前文献多为病例报告或小宗病例系列报告。报道中显示在这些有限的病例中,有部分患者接受了THA。Yamamoto和Bullough报告了10例SIFFH的组织病理学基础,这些病例以前被诊断为骨坏死,所有患者早期保守治疗均失败,最终在髋关节疼痛开始后2至13个月内接受了THA。Buttaro等学者报告了4例SIFFH病例,所有病例均出现进行性股骨头塌陷,其中3例保守治疗4~12个月后行全髋置换术。最近,Miyanishi等学者报道了27例SIFFH患者,这项研究是目前纳入病例数最多的一项研究,其中13例(48%)行THA。全髋关节置换组股骨头塌陷的发生率比保守治疗组高得多,只有年龄是全髋关节置换的显著危险因素,最低限为71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与保守治疗的失败没有直接关系,而平片上JSN是导致不良预后的唯一显著危险因素。有文献报道在许多病例中观察到关节间隙变窄,一些作者认为这一现象是髋关节迅速破坏性的早期征兆。然而,目前还没有研究证明JSN是影响SIFFH预后危险因素。在疲劳型股骨头软骨下应力性骨折中尽管已经出现FHC,保守治疗仍能取得比较非常满意的结果,因此我们推测JSN是SIFFH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我们的假设得到了统计分析结果的验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症状改善组相比,行THA的患者中发生JSN的比例明显增加(P=0.006),JSN是保守治疗失败的显著危险因素(P=0.038;OR11.8;95%CI1.15~122.26)。SIFFH中JSN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但发生JSN患者的平均年龄(71·3±8·5岁)明显高于非JSN患者(63·8±6·8岁,P=0.025)。 总之,在平均15.9个月的随访期间,保守治疗失败15例(48.4%), 16例疼痛缓解到可以忍受的水平,尽管在最后一次随访时,仍有一些病例的X线片上存在FHC和JSN。这可能与老年患者的低活动需求有关,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这些患者的症状可能会恶化。与疲劳型股骨头软骨下骨折相比,老年SIFFH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相对较差。JSN患者保守治疗失败的风险较高。
根据“面积与稳定”分型,小面积稳定型、小面积中度不稳定型、中面积稳定型、大面积稳定型,这4种类型股骨头坏死可以采取非手术疗法治疗。“面积与稳定”分型治疗方法推荐表 非手术保髋治疗方法有:大体分以下几种:1、药物口服(以中药为主),必要时给予静脉给药;2、中药外用,药膏外敷、中药熏洗、中药塌渍等;3、牵引、中频脉冲、电疗、CPM功能训练仪等局部治疗;4、冲击波治疗;5、传统毫针、艾灸、刃针、小针刀等治疗;6、骨髓干细胞治疗;7、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我院针对骨坏死的院内制剂髋关节无负重功能训练中药外敷冲击波治疗下肢肌力训练
2020年9月,医信天下互联医学标准委员会等多家机构,发布2020年度《中国中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位居年度中国中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骨科榜首,综合得分99.69,雄踞全国中医骨科第一。这一成绩的获得,标志着洛阳正骨医院以崭新的姿态迈上了发展的新高地,也标志着河南的中医骨科在中国中医骨科的新位置和新格局。 据悉,2020年度《中国中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医院评价按照临床质量、学术质量、同行评价、创新指数和舆情5个维度计算得出。使用一致性数据、一致性标准、一致性模型、一致性算法,得出一致性评价结论。该榜单,是第一个人工智能排行榜,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300万医生,3万家医院,5个维度,30个学科,4500个指标,3万个细化指标,实现几何级数数据的智能医学科学计算。
股骨头坏死需要手术吗?问:请问什么是手术保髋?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髋部疾病研究治疗中心张颖答:手术保髋就是采用手术的方式,把坏死组织清除,再给股骨头提供新的支撑,进而保住患者的髋关节。问:这种手术怎么做?答:保髋手术的术式也有多种术式,临床比较成熟的有:髓芯减压术、打压植骨、外科脱位、髋臼截骨、带血管骨移植、不带血管骨移植术、多孔钽棒置入、关节镜手术、动脉灌注术等。问:这些手术风险大吗?答:保髋手术风险跟很多因素相关,比如医生对患者疾病的掌握程度、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室的环境是否达标、手术中各位医生护士之间的配合等各方面因素,都会对手术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建议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问:我股骨头坏死已经好几年了,还适合做手术保髋吗?答:是否适合做手术保髋,需要我们根据股骨头坏死的面积及稳定性来评估,这个需要你提供近3个月的骨盆X线片、髋关节MRI片。问:如果我选择手术保髋,您会采用哪种手术方式?答:这需要您来一趟医院,我们要对你进行详细的查体,症状、体征、影像学结果,三者相结合,才能最终确定一个比较合适的治疗方案。保髋病例一——外科脱位下头臼成形+自体骨移植术一、DR片患者,男,28岁,右侧股骨头坏死(图1)。 图1二、平均稳定指数(ASI)分析图 2通过分析可以得出:ASI指数为1.67,为极度不稳定型。三、术平均坏死面积指数(MNAI)分析图 3通过分析可以得出:MNAI指数为为9.69,为大面积坏死。四、结论右侧股骨头大面积极度不稳定型坏死。五、治疗方案指导及疗效预测对于此种类型,推荐的治疗方法为:手术保髋表5 治疗方法推荐六、实际治疗最终给予外科脱位下头臼成形术,术中刮除股骨头内坏死组织,取自体髂骨及松质骨,植入股骨头内。(如图4)图 4
首先我们要学会看片子的方向,每张片子上都会有患者的姓名,拍片日期,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文字、数字来确定片子的反正和各方向。 如下图,在片子的右上角显示的有某附属医院,某男,44岁,日期是2020-09-17,文章正确了,片子就正确了。方法一:借助电脑翻拍一张完美的X线片。第一步,在电脑桌面新建一个Word文档;第二步,在页面布局中,把纸张方向调为横向,纸张大小调到最大;第三步,关灯、拉上窗帘,把室内光线尽可能的调暗;第四步,把片子的上下左右方位摆正,对着空白的Word文档,拍照即可。 看,效果还不错吧!跟正经观片灯上拍的效果差不多(下图为借助观片灯拍的),能把片子的基本信息展现给你的大夫!
术后康复锻炼的原则 1、个性化原则 每位患者身体的基本情况不同,所患疾病不同,手术方式也有差异,康复锻炼方案的制定也应该因人而异,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一套适合的康复训练计划。 2、循序渐进原则 关节置换的患者一定要认清一个事实:不是手术后就马上拥有了正常的关节,从手术到正常行走,再到正常生活,是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康复锻炼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回归正常生活不可能一蹴而就,经历刀口的愈合、消肿,适应假体的存在,需要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任何过度的活动对关节来说是一种损伤,会影响康复 训练的效果。 3、全身锻炼原则 患病关节的功能锻炼固然重要,而全身训练也不可或缺。人体是一台复杂的机器,只有各部分都保持良好的状态,整台机器才能运转良好。髋关节置换术后,除了加强髋关节局部的运动,还要配合踝关节、膝关节、脊柱、上肢的协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