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8岁,先天性左侧马蹄内翻足畸形,走路时脚后跟不着地,脚非常僵硬。1年前来我院就诊,后行ilizarov外固定架矫正畸形,外固定架矫正一个月畸形矫正良好,拆除外固定架行石膏固定,石膏固定一个半月后拆除,后佩戴矫形鞋巩固治疗,同时行康复治疗。现患者来复查,畸形矫正良好,脚活动好,患儿家属非常满意治疗效果。
患者,女,28岁,6个月前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左马蹄内翻足畸形,后行手术治疗,外固定架调节一个月后畸形矫正良好,后行石膏定一个月,拆除石膏后佩戴矫形鞋治疗3个月及适当的康复治疗,现已恢复良好。
患者,女,43岁,2017年12月份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双膝内翻畸形。后于我院行双胫腓骨截骨(在弯曲最严重处将骨头截断),外固定架固定术。术后每天调节外固定架,约2个多月调好,双膝内翻畸形已矫正(此时骨头并未完全长好,可回家修养),5到6个月后骨头已长好,来我院拆外固定架,再行石膏固定一个多月,来院拆石膏。现患者已拆除石膏,双下肢畸形矫正良好,可下地自由行走。
小儿麻痹是因为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脊神经损伤,从而引起一侧肢体畸形(较常见)或是两侧肢体均有畸形(较少见),并伴有下肢肌肉力量差,甚至没有力量。主要畸形为膝关节屈曲不能伸直,走路的时候后需要压腿,走路费力。主要手术为行股骨截骨,矫正膝关节屈曲畸形,使腿能伸直,然后行钢板固定,外面固定石膏7到10天后拆除,行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及康复功能锻炼。钢板一般一年半到两年看骨头长得情况可以拆除。
脑瘫是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神经损伤,导致的下肢肌张力增高,从而导致各种畸形的产生。脑瘫产生的畸形很少为骨头方面的畸形,因此这种畸形的手术治疗多为肌肉方面的手术,很少做骨头的手术。一般走路都会有剪刀步,膝盖不能伸直,脚后跟不着地,有些伴有内翻,有些伴有外翻等畸形。手术主要为肌肉的松解和肌肉的转移,平衡一下各个肌肉的力量,从而行走的时候能够相对平衡,才能够达到矫正的目的。术后打石膏6周,6周后拆除石膏,佩戴矫形鞋,并且要及时去医院复诊。
出生时即发现双膝屈曲不能伸直,影响行走功能,主要治疗是手术治疗,通过外固定架逐渐将膝关节拉直,拉直后再行石膏固定一个月左右,拆石膏后佩戴矫形鞋行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
出生时就可发现手指并在一块,不能分开,影响手指的正常活动,早期治疗效果较好,越晚治疗越影响手指的发育及正常活动,有些时间长的,里面的骨头可能长在一块,分开后没有活动度。主要治疗是手术切开长在一块的皮肤,分开手指,然后取大腿或是腹部的皮肤植皮。
马蹄内翻足治疗后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预防畸形复发,在随访检查评估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些孩子的跟腱比较紧,有些家长也反映,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脚“上翘”有困难,或者蹲下时足跟着地有困难。从骨科的角度分成两个方面,第一点:就是畸形比较重,经过治疗之后患侧背伸可以达到正常要求(背伸度数可达15度)。虽然能达到正常的背伸要求,但是仍然较对侧紧,尤其在单侧发病的案例,患侧会显得背伸度数并不高,因为健侧背伸会到20度或30度,甚至更大,比较柔软,相对而言,患侧就是相对受限的,即我们说的“比较紧”。第二点:支具治疗开始的时候,看着还挺好,背伸也不受限。但是由于家长没有严格按照要求佩戴支具,比如:支具的构型、服贴性和时间等方面,一项或多项没有按医生的要求。根据我们的研究,畸形复发,很多首先表现为马蹄畸形的复发,即跟腱挛缩(“变紧”)的结果,所以在明确畸形复发出现之前可能会逐渐出现足背伸受限的问题,我们需要予以关注。我们也经常把背伸受限作为马蹄内翻足畸形复发的一个征兆。在自然放松状态下,孩子的脚呈下垂的位置,多认为是控制脚踝活动的小腿后群肌肉(包括到远端延续为跟腱的小腿三头肌)较前群肌肉更强大。马蹄足患侧的肌肉力量一般会比健侧弱一点,孩子在运动的过程中会习惯性使用力量比较大的健侧。孩子虽然还不太会说话,但很聪明,他(她)会做代偿性的动作,即他(她)会觉得什么样的动作能更容易、更轻松地完成,他(她)就会选择什么样的动作来完成。比如说:有的小朋友他(她)右脚的跟腱是很好的,左脚的跟腱比较紧,那他(她)在跑跳的过程中,就会让右脚先发力,而左脚会少用力,这样孩子会很轻松地完成这种动作,就会导致力量比较差的一侧,用力的幅度和用力的频率都不如另外一只腿,所以使患侧跟腱少有机会得到正常的拉伸,长此以往下去患侧的跟腱有可能会越变越紧。总结1.请按要求,高标准穿支具。2.跟腱紧的马蹄足宝宝放松或自由活动时,家长要督促宝宝多活动。尤其单侧马蹄足宝宝家长需多督促宝宝用患侧活动。3.所有和治疗有关的手法需专业人员指导。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是饱受争议的,有的人觉得挑破之后有利于伤口的恢复,但是也有人认为如果挑破容易引起感染。水泡也能够为皮肤伤口营造无菌的环境,也减少了感染的可能性。不过通常来说如果患者可以做好挑破之后的护理工作,最好还是挑破有利于更快的恢复。在烫伤三天之内,如果是小泡的话就不用太大的处理,一般会自行吸收,如果是大泡则最好挑破,当然必须用正规的方法,如果方法不当非常容易引起感染和发炎,不利于伤口的恢复。另外也要注意水泡在什么部位,如果是刺破嘴唇边或者口腔里的泡相对于脚上的泡更不安全,所以如果自己不放心的话,最好先到医院进行检查,在做决定。那么怎样挑破水泡才不容易引起感染呢?1、清洁手或者带无菌手套。用肥皂或者洗手液反复洗手,然后用温水冲洗感觉。最好是用没有香气的肥皂,这样的肥皂相对来说化学成分不会太刺激伤口,也更有利于抑制细菌的传播。2、局部水泡清洁。清洗水泡周围皮肤,切记动作要轻,切不可把水泡弄破,可以用肥皂或者干净的水,最好用医用酒精或者抗菌剂进行清洗。3、针或者刀片。最好使用一次性无菌针头或者刀片,这个可以到诊所或者医院进行购买,如果是用平时家里缝补衣服的针,在使用前要进行消毒,用酒精就可以达到效果。很多人都经常用火来消毒,这个是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但同时针头或者刀片上也容易出现碳颗粒,这种物质容易刺激皮肤,也容易引起感染,所以最好不要选择这种方法进行消毒。4、侧面刺破水泡。要从水泡的侧面刺破,可以先刺破几个孔,排除水泡里面的液体,不要用力挤压水泡或者撕破水泡使液体排除,这样容易导致周围皮肤的损害,然后涂抹些抗菌软膏,绑上绷带,每天要定时更换软膏和绷带通常需要一周的时间,在刺破之后接下来几天的日子,可以通过盐浴来促进水泡中液体的排除,平时饮食上注意以清淡和有营养的食物为主,对于刺激性比较大的食物要少吃,多注意观察,如果出现红肿或者疼痛以及出脓等症状,这很大几率是被感染了,需要及时到医院通过抗生素进行治疗。总的来说,烫伤的水泡是否可以刺破是要看情况的,如果泡比较大,自己能够做好刺破之后的护理工作,最好还是刺破,这样恢复的更快,如果比较小的话,就不用进行处理,通常会自行恢复。
1病因脊柱侧凸是一种症状,有很多原因可以导致脊柱侧凸,各有特点。为使治疗有效,应该分清种类,有针对性的治疗。脊柱侧凸可以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种,或称非结构性和结构性。(一)非结构性脊柱侧凸1.姿势性侧弯;2.腰腿疼痛,如椎间盘突出症、肿瘤;3.双下肢不等长引起;4.髋关节挛缩引起;5.炎症刺激(如阑尾炎);6.癔症性侧弯。非结构性脊柱侧凸是指某些原因引起的暂时性侧弯,一旦原因去除,即可恢复正常,但长期存在者,也可发展成结构性侧凸。一般这种病人在平卧时侧凸常可自行消失,拍摄X线片,脊柱骨性结构均为正常。(二)结构性脊柱侧凸1.特发性最常见,占总数的75%-85%,发病原因不清楚,所以称之为特发性脊柱侧凸。根据发病年龄不同,可分成三类。(1)婴儿型(0~3岁)①自然治愈型;②进行型。(2)少年型(4~10岁)。(3)青少年型(>10岁~骨骼发育成熟之间)。上述三型中又以青少年型最为常见。2.先天性(1)形成不良型①先天性半椎体;②先天性楔形椎。(2)分节不良型。(3)混合型,同时合并上述两种类型。先天性脊柱侧凸是由于脊柱在胚胎时期出现脊椎的分节不完全、一侧有骨桥或者一侧椎体发育不完全或者混合有上述两种因素,造成脊柱两侧生长不对称,从而引起脊柱侧凸。往往同时合并其他畸形,包括脊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泌尿系畸形等,一般在X线片上即可发现脊椎发育畸形。3.神经肌肉性可分为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是由于神经或肌肉方面的疾病导致肌力不平衡,特别是脊柱旁肌左右不对称所造成的侧凸。常见的原因有小儿麻痹后遗症、脑瘫、脊髓空洞症、进行性肌萎缩症等。4.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脊柱侧凸。5.间质病变所致脊柱侧凸如马方综合征、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等。6.后天获得性脊柱侧凸如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脊柱结核、脓胸及胸廓成形术等胸部手术引起的脊柱侧凸。7.其他原因如代谢性、营养性或内分泌原因引起的脊柱侧凸。2诊断(一)脊柱侧凸的早期诊断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可以防止畸形发展严重。脊柱侧凸早期表现有:双肩高低不平,脊柱偏离中线,肩胛骨一高一低,一侧胸部出现皱褶皮纹,前弯时双侧背部不对称。早期发现主要靠父母、学校老师和校医,简单的检查是弯腰试验:让患儿脱上衣,双足立于平地上,立正位。双手掌对合,置双手到双膝之间,逐渐弯腰,检查者坐于小孩前或后方,双目平视,观察患儿双侧背部是否等高,如果发现一侧高,表明可能存在侧弯伴有椎体旋转所致的隆凸。如果弯腰试验阳性,应到医院及时就诊。(二)影像学检查(1)X线片检查最为重要,一般借助X线片就可以区别侧凸的原因、分类以及弯度、部位、旋转、骨龄、代偿度等。常规的X线片应包括站立位的脊柱全长正侧位摄片,上端包括下颈椎、下端包括双侧腰骶关节和髂骨翼。其他特殊的X线片包括仰卧位侧弯位片,牵引位片等,可以评估脊柱侧弯的柔韧性。(2)CT扫描可以很好的显示骨性畸形,尤其是脊柱三维重建CT可以很好显示先天椎体畸形,还可以做脊髓造影CT扫描,在一些复杂的脊柱畸形中可以很好显示脊椎与神经关系,有无脊髓畸形,指导手术治疗。(3)磁共振(MRI)相比脊髓造影是一种无创性检查,它的软组织分辨率高,可以很好的显示脊髓病变。(三)神经系统检查每一个脊柱侧凸的病人应进行详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一方面注意有无侧凸导致脊髓压迫,引起截瘫,早期有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另一方面注意有无合并脊髓脊膜膨出、脊髓纵裂、脊髓空洞等脊髓异常。3治疗脊柱侧凸的治疗可分为两大类,即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常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理疗、体操疗法、石膏、支具等,但最主要和最可靠的方法是支具治疗。一般20度以内的特发性脊柱侧凸,可先不予治疗,进行严密观察,如果每年加重超过5度,则应进行支具治疗。首诊30度~40度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应立即进行支具治疗,因为这一组病人60%以上会发展加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在下列情况需要考虑手术治疗:(1)胸弯大于40度、胸腰弯/腰弯大于35度者;(2)支具治疗不能控制,侧弯快速进展者;(3)腰背疼痛明显或者有神经压迫症状者。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病人,如果侧弯是容易进展的类型或者在观察期间出现侧弯明显进展,则应尽早手术治疗,一般3~5岁是一个比较好的手术时机。由于脊柱侧凸病因复杂,类型繁多,是否需要手术绝非简单地依据患者年龄或侧弯度数,还应考虑到畸形的类型、特点、节段、进展速度、患者骨龄发育及畸形对患者体态的影响程度等因素。进展型的先天性脊柱侧凸应早手术已成共识,因其随年龄增长不仅畸形加重,且变得僵硬,难于矫治。但特发性脊柱侧弯如在儿童期过早行后路矫正融合,可能会影响其脊柱生长发育,远期很可能会出现畸形加重。另外,脊柱的平衡、手术对脊柱的生长和活动度的影响等因素也要考虑在内。因此每个脊柱侧弯的患者都应该具体分析,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措施。脊柱侧凸手术目的是:防止畸形进展;恢复脊柱平衡;尽可能的矫正畸形;尽量多的保留脊柱的活动节段;防止神经损害。采用当前的三维矫形技术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脊柱侧凸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矫形,但也不能得到100%的纠正,因为手术还要考虑患者脊柱和脊髓的耐受性,过分的矫正容易导致内固定物失败,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甚至会导致神经损害和瘫痪。不同年龄、不同度数以及病因的侧弯矫正度都有不同,一般特发性脊柱侧凸其矫正率通常可达到60%~80%。4预防脊柱侧凸是危害青少年和儿童的常见病,如不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可发展成非常严重的畸形,并可影响心肺功能,严重者甚至导致瘫痪。学龄儿童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加强肌肉锻炼,防治脊柱侧凸最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应在学校内推广脊柱侧凸防治知识,定期进行脊柱侧凸的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