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连碰到好几个病人咨询药物治疗甲亢的问题,特别是伴甲亢的孕妇,生怕吃错了药或者吃多了药,对自身、对宝宝都会带来伤害。今天,我来给甲亢病友们普及一下甲亢药物治疗的常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了解甲亢医学中的甲状腺机能亢进,便是我们简称的甲亢。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女性人群中约有2%、男性人群中约有0.2%会罹患甲亢,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5-7。甲亢病人会有心慌、失眠、突眼、怕热出汗、进食增多、体重下降、情绪激动等表现。甲亢的原因非常多元化,包括:Graves病,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高功能腺瘤,产后自身免疫病,亚甲炎,肿瘤,药物等多种原因。在碘充足地区,80%的甲亢都是Graves病引起,碘缺乏地区往往是高功能腺瘤引起。治疗甲亢甲亢可以通过药物、手术、放射碘等多种方法治疗,但需要强调的是:药物是甲亢治疗的基石,药物治疗先于其他任何治疗方法。因此,充分了解甲亢的药物治疗,无论对医生还是对病人,都有很大帮助。甲亢常用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普遍的抗甲亢药物有两种,丙硫氧嘧啶(Prophylthiouracil,PTU)和甲巯咪唑(Thiamozole,MMI)。由于这两种药物的主要分子结构是相同的,所以它们都属于硫代酰胺(Thionamide)类药物。PTU和MMI治疗甲亢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在甲状腺腺体内发挥作用,由于硫代酰胺类药物的结构与甲状腺球蛋白的酪氨酸残基结构相似,药物可以竞争性抑制TPO-IOX与球蛋白结合,起到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作用。另一个是在甲状腺腺体外完成,硫代酰胺类药物可以阻止T4向T3转变,就是阻止活性低的甲状腺激素向活性更高的甲状腺激素转变,这个方面,PTU优于MMI。PTU和MMI,谁更好无论是PTU,还是MMI,均口服吸收完全,摄入后1-2小时达到血药高峰,两种药物虽然都能很好的控制甲亢,但MMI更快,半衰期6-8小时,作用持续40小时,而PTU半衰期仅有1-2小时,作用也只能持续24小时。所以,不难看出,甲巯咪唑作用更迅速,半衰期更长,持续时间更长。从服药频率来看,甲巯咪唑每天服用1次即可,而PTU则需要每天3-4次,因此,MMI比PTU有优势。另外,PTU的药物毒性较大,出现严重肝损的比例较高,所以,治疗甲亢的推荐药物应该是MMI。PTU和MMI,该怎么服用甲亢药物治疗分为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两个阶段,一般而言,初始治疗需要数周至数月,而维持治疗需要12-18个月,如果维持治疗小于12个月,甲亢容易复发,维持治疗大于18个月也没有太多意义,并不会增加甲亢的治愈率。因此,规范的甲亢药物治疗时间应该是1-2年。推荐的甲巯咪唑初始剂量是10-30mg,口服,1/日;丙硫氧嘧啶初始剂量是100-300mg,口服,1/6小时。维持治疗期间的药物剂量要比初始治疗剂量低,一般是推荐5-10mg的MMI或50-100mg的PTU。PTU和MMI,备孕或怀孕期间该怎么选美国FDA对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的限定是二者均属D类药物,什么是D类药物呢?它的意思是这类药物毫无疑问是会危害胎儿,证据非常明确,但这类药物对患有甲亢的孕妇非常有帮助,也就是说孕妇服药后所能获得的好处远远大于对胎儿带来的危害。不难看出,对伴甲亢的女性而言,如果从安全角度出发,备孕和怀孕阶段一定是在脱离抗甲亢药物治疗的阶段,也就是说最好是在甲亢已经治愈的时候再考虑备孕或者怀孕。但事情往往不如期望的这么美好,有些女性病人甲亢反复复发,或者由于其他原因不得不服用甲巯咪唑或丙硫氧嘧啶,在药物治疗期间备孕或怀孕也并不需要过度担心,因为毕竟这些药物对孕妇不是完全限制,孕妇服药后所能获得的好处远远对胎儿带来的危害。我个人的经验是,在甲亢的初始治疗阶段,不建议备孕和怀孕,在甲亢的维持治疗阶段,可以考虑备孕和怀孕,如果一旦有计划,应该以最小剂量的PTU来维持治疗,一旦怀孕,在怀孕的前三个月,PTU是优于MMI的,因为MMI的致畸性风险高于PTU;但在怀孕的后6月,胎儿重要器官已经成形,MMI则优于PTU,因为PTU对肝脏毒性较大。本文系单成祥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乳房疼痛,相信女性朋友们都不陌生,我在门诊也经常遇到因乳房疼痛而到处寻医问诊的病人。一方面,乳房疼痛确实会给女性带来不适、痛苦和烦恼,影响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乳房疼痛还会让女性滋生罹患乳腺癌的恐惧心理,思想负担明显增加。今天,我来给女性朋友们普及一下乳房疼痛的相关知识,教教大家如何摆脱乳房疼痛。“我怎么这么惨,得了这个病?!”其实女性病人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得了乳房疼痛而苦恼,因为毫不夸张的说,每一天每一家医院的乳腺外科门诊都在诊治乳房疼痛的女性病人,实际上,你不是唯一的那一个,你也不是少部分人中的那一个,你更不是最惨的那一个。言下之意,发生乳房疼痛的女性很多很多很多。。。还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因为乳房疼痛而就诊的女性病人已经很多,但这个人数也远远小于实际发生乳房疼痛的人数,因为很多很多很多乳房疼痛程度比较轻微的女性并没有就诊,而往往只有中度、重度的乳房疼痛病人,或者疼痛影响生活质量、增加思想负担了,才会来就诊。据资料统计,在整个女性人群中,有一半以上(>50%)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乳房疼痛,六分之一左右会出现严重的乳房疼痛。“我疼的这么厉害,是乳腺癌吗?!”不可否认,乳腺癌发病率逐年提高,发病年龄也有年轻化的趋势,所以,乳腺健康得到越来越多的女性人群重视。而持续的乳房疼痛便会让女性滋生罹患乳腺癌的恐惧心理,思想负担明显增加,但实际上,乳房疼痛即不是乳腺癌的重要症状,也不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据报道,针对1386例乳房疼痛的病人进行进一步检查,仅有1.8%的人群罹患乳腺癌,可以说,乳房疼痛的病人罹患乳腺癌属于小概率事件,而至于究竟有没有罹患乳腺癌,不能够靠乳房疼痛来判断,需要进行外科体检、超声检查、钼靶检查来排除。“为什么我和隔壁王美女的乳腺疼痛表现不一样?!”虽然临床上经常遇到乳腺疼痛的女性病人,但她们的疼痛表现并不都是相似的。如果我们进一步的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女性的乳房疼痛往往可以分为三类,周期性、非周期性、胸壁疼痛。虽然这三种疾病的主要症状都是乳房疼痛,但是疼痛的程度、性质、部位、发病年龄是有很大区别的。周期性的乳房疼痛最常见,三分之二的患病人群都是周期性疼痛,这类人群往往是3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疼痛以酸痛、钝痛、、针刺样疼痛、烧灼样疼痛为主,往往一侧乳房比另一侧症状严重,有时会放射至腋窝。疼痛多出现在月经前5天,发生在乳腺外上方,可能持续整个月经周期,月经结束后症状缓解,40%左右的人群停经后乳房疼痛症状会缓解。非周期乳房疼痛的发生比率较低,所占比例不到女性人群三分之一,这类人群往往是40岁左右,疼痛症状比较明显,发作时间比较多,没有太多规律,一般都是单侧乳房出现疼痛,症状加重时一般没有特殊的诱因,也比较难治疗。还有一些其他疾病也会间接引起乳房疼痛,比如肩周炎、肋软骨炎,但大多数引起的疼痛位置都集中在胸壁外侧和肋骨软骨结合的区域,比较容易判断。“我为什么会得乳房疼痛?!”可以这么说,出现乳房疼痛的女性和没有疼痛症状的女性,她们的乳腺病理组织结构是相似的,这也就是说,不能因为一位女性的乳房体积大,就说她发生乳腺疼痛的几率高,也不能因为一位女性是平胸,就说她不可能出现乳房疼痛。实际上,乳房疼痛的原因非常多元化,很多很多因素都会影响乳腺组织的局部微环境,引起女性乳房疼痛不适。具体来讲,乳房疼痛与女性近期的心情和情绪是否舒畅、精神压力是否过大、饮食是否含有太多油脂、是否摄入过多的咖啡和茶、是否摄入碘不足、是否过度吸烟,等等,都有关系。另外,机体分泌的雌、孕激素、泌乳素水平不协调也会引起乳房疼痛,比如:泌乳素水平升高、雌孕激素水平及比值异常。更重要的是:乳房疼痛与是否服用外源性药物有很大关系,很多药物都会引起乳房疼痛,比如:内分泌激素、抗抑郁药物、毒品、茶碱、胃复安等等,此外,机体的内分泌异常也会引起乳房疼痛,“没有任何治疗,为什么乳房疼痛突然消失了?!”说一个让大家都很意外的事情,乳房疼痛这个疾病居然可以自己痊愈,很多没有经过特殊治疗的女性人群,其乳房疼痛症状居然消失了。呵呵,实际上,数据显示,一半比例以上的乳房疼痛都会自行缓解。为什么乳房疼痛会自行缓解?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像引起乳房疼痛的病因也是多元化的,比如:心情愉悦了,乳房疼痛消失了。但需要申明的是:在专业知识领域,我个人理解是,乳房疼痛是乳腺正常发育及退化过程失常的伴随症状,而在女性月经周期变化的过程中,乳腺组织也会出现适应性变化,其所处的微环境也会出现变化,如果局部组织与微环境达成了协调,可能这种乳房疼痛的症状就会消失。“饮食调整也可以治疗乳房疼痛?!”前面也讲过,乳房疼痛的女性即使不经过任何治疗,也有50%以上的人群症状会自行缓解。但作为乳房疼痛的病人,我们希望能通过恰当的自身调整来减少乳房疼痛发作的次数以及每次发作的疼痛时间,这也体现了一种热爱健康生活的正能量态度。在饮食调整上,我给大家的建议是:①减少甲基黄嘌呤类物质的摄入,什么是甲基黄嘌呤?很简单,咖啡因、茶碱、可可碱、咖啡、巧克力、可乐等等都包含甲基黄嘌呤,还有一些呼吸系统药物中也存在甲基黄嘌呤,停止摄取甲基黄嘌呤6月后,65%的人群中乳房疼痛消失;②低脂饮食,低脂饮食会改善乳腺纤维囊性病,减轻乳房疼痛发作;③减少月见草油,γ亚麻酸等摄入,因为这些会导致人体内必需脂肪酸异常,引起乳房疼痛、乳头溢液;④适当增加含碘食物,碘缺乏时,乳腺腺泡导管上皮对雌激素的刺激非常敏感,疼痛发作更为频繁。“乳房疼痛,最科学的治疗方法是什么?!”虽然乳房疼痛可以自愈,也可以通过饮食调整、情绪调整缓解,但这些都不是最科学的治疗方案。乳房疼痛的女性朋友一定要去医院进行详细的专科查体和检查,听取专业医师的意见。因为,虽然乳房疼痛与乳腺癌、乳房结节之间没有明确的联系,但这并不代表乳腺癌病人不会出现乳房疼痛。因此,乳房疼痛的病人,尤其是40岁以上的女性人群,需要经过外科医师查体,同时配合超声、钼靶等检查来排除有无乳腺肿块,在专科医师的建议下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本文系单成祥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定位篇是关于原发性甲旁亢的最后一个科普内容了,通过之前关于PHPT的概念、历史、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表现、分型、诊断、治疗等方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PHPT应该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接着讲PHPT的定位。由于甲状旁腺体积都比较小,而且数量较多,90%左右的正常人群具有4个甲状旁腺(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甲状旁腺),还有余下10%的正常人群具备小于4个或者大于4个甲状旁腺。此外,甲状旁腺出现的位置并不是恒古不变,经常发生变异,这是由于胚胎时期的甲状旁腺原基需要向下迁移形成上、下甲状旁腺,如果迁移目的地发生变化,就会出现甲状旁腺的位置变化,通俗点说就是:本来应该出现甲状旁腺的地方却没有甲状旁腺,不经常出现甲状旁腺的地方却发现了甲状旁腺。因此,由于甲状旁腺存在数目和位置上的变异,因此,在PHPT病人中,究竟是这4个甲状旁腺中的哪一个或者说哪几个甲状旁腺出了问题,定位检查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有重大价值,其实,说到底,定位的目的就是通过各项辅助检查将病变的甲状旁腺的数目和位置全都明确。一般来讲,用来定位的检查手段有超声、Sestamibi核素扫描、CT、MRI、PETCT和SPECT等,这几种检查各有优劣,其中临床最常用的检查是超声和Sestamibi核素扫描。超声检查经济、方便、快捷、无创,是PHPT的首选检查方法,但其对操作者的经验要求较高,另外,超声对异位甲状旁腺,如:食管后方、气管后方、纵膈内甲状旁腺的诊断价值较低,总体评估下来,超声检查的敏感性约为75%,诊断准确率为80%;Sestamibi核素扫描的原理是根据不同组织器官对核素的吸收排泄能力不同而显像,由于PHPT病人经常是单个甲状旁腺病变,因此Sestamibi核素扫描对PHPT病人的定位价值较高,但对多腺体病变的价值不大。Sestamibi核素扫描诊断PHPT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都很高,均>90%。为什么要把甲状旁腺的定位单独列出来,这还是为了凸显定位在PHPT治疗中的重要意义。定位检查是是每个预手术病人术前必须要接受的检查,一方面,成功的定位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术前如果能准确定位病变的甲状旁腺,术中则省去了很大一部分时间进行双侧颈部探查排除其他甲状旁腺旁腺病变。本文系单成祥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治疗篇(注:文中PHPT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TH为甲状旁腺激素)PHPT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可以累及多个脏器并引起多个脏器功能损害,血钙、血PTH长期持续高水平会明显增加病死率,因此,PHPT需要进行积极治疗。目前,PHPT的治疗分为随访观察、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三种。随访观察随访观察顾名,思义就是不需要任何处理,只需定期复查即可。哪些人可以随访观察?没有满足手术指征或者说由于其他原因无法接受手术的病人可以考虑随访观察。据研究报道,对PHPT的观察随访期可达10年以上,只要病人疾病并无明显进展都可以继续随访,但一旦病人在随访观察期出现了疾病进展,如果满足手术指征,则建议尽快手术。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随访观察并不是随意观察,而是要严格按照医生规定执行,指南推荐:接受随访观察的PHPT病人,每年均需要复查血钙、血PHT、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脊柱、骨盆、四肢的骨密度检查,每1-2年复查一次;如果病人出现明显骨痛或明显变矮,需要进行X线检查排除骨折;此外,还需要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排除是否存在结石。药物治疗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PHPT病人可以考虑服用药物治疗,拟钙剂是其中一类,这类西药的药物名是西那卡塞,商品名盖平,它可以通过增加钙敏感受体对细胞外的钙浓度敏感性来直接降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因此,对于严重高钙血症的PHPT病人,西那卡塞比较适合,但是其只能缓解70%左右的病人群体,而且对改善骨密度没有帮助。治疗PHPT的另一类药物是双磷酸盐,这是一种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因此它可以改善PHPT病人的骨密度,减少病理性骨折和骨痛的发生率,但是对降低血钙和PTH,双磷酸盐的作用很小。手术治疗对外科医生而言,无论是经典型PHPT,还是无症状PHPT,只要病人满足手术指征,都可以进行手术治疗,而且手术治疗PHPT的疗效可靠,能够明显降低血钙、血PTH,改善骨密度,改善多个受累脏器的功能,降低PHPT病人的死亡率,可以这么说,抛去手术创伤和手术并发症,手术对于PHPT病人是百利而无一害。那么PHPT的手术指征是什么呢?2014年的原发性甲旁亢诊治指南推荐以下四点:1、年龄小于50岁;2、血总钙大于正常参考值上限0.25mmol/L或者离子钙大于正常参考值上限0.12mmol/L;3、骨密度检查中腰椎、股骨颈、骨盆的T值≤负2.5;4、肾功能损害: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或者检查发现明确肾结石等。总之,对PHPT病人而言,能手术首选手术。
诊断篇(注:文中PHPT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TH为甲状旁腺激素)诊断任何一种疾病往往都需要充分剖析病人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可能有些疾病的临床表现非常特异,那么对于这类疾病,辅助检查的价值就比较低,但是,对于PHPT而言,由于这种疾病有可能累及一个或多个互不相干的脏器,因此,往往只有经验丰富的医生才能够对PHPT病人的多种临床表现进行有效提炼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这言下之意也就是说辅助检查结果,尤其是实验室检查结果对PHPT的诊断地位较高,因为,绝大多数的PHPT病人均会伴有血钙升高(>2.5)和血PTH值升高(65),需要阐明的是:由于血钙和血PHT实际上存在反曲线的关系,见下图。因此,临床上会有一部分病人出现血钙过度升高,而血PTH值并不升高,反倒在正常范围,这主要是因为过度升高的血钙对PTH合成、分泌的抑制有关。另外,血钙浓度需要根据血白蛋白值进行校正,这是因为血钙可与白蛋白绑定,如果一个病人抽血提示PTH升高,而血钙正常,下一步则需要进行离子钙的检测。因此精确测定钙离子的浓度需要对血清中的白蛋白进行校正。当然,根据我“分型篇”中的描述,PHPT病人也存在一类血钙正常、PTH升高的分型,即:血钙正常的PHPT(NPHPT)。不难看出,血钙和PHT的检测是诊断PHPT的重要工具。为了排除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还需要检测维生素D的浓度,一般认为PHPT病人维生素D浓度不应该低于30,此外,还需要排除病人有无慢性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使用襻利尿剂、使用骨吸收抑制剂等等情况。
分型篇(注:文中PHPT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TH为甲状旁腺激素)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血清PTH值、血钙值可将PHPT分为三类,分别为:经典型PHPT、无症状PHPT、血钙正常的PHPT。经典型PHPT1970年以前,血钙检测尚未普及,这一时期发现的PHPT绝大多数都是经典型PHPT,为什么说这时期的PHPT病人都是经典型?主要是因为这个时期罹患PHPT的病人往往都同时具备多个系统,如:骨、肾、消化道、心血管、神经-精神的受累,临床表现非常典型。无症状PHPT相对经典型PHPT而言,顾名思义,无症状PHPT是指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PHPT。临床上,无症状PHPT没有经典型PHPT那么明显的骨、肾等受累器官的临床表现,但是病人往往也是存在一些临床不适,只不过程度并不严重。如:经典型PHPT病人可以出现囊状纤维性骨炎,但无症状PHPT可能仅有骨密度降低,而没有临床症状;经典型PHPT病人可以出现泌尿系结石,剧烈肾绞痛、血尿,但无症状PHPT可能在有肾结石的基础上但不存在什么症状,此类病人也往往并不知道自己罹患肾结石。血钙正常的PHPT(NPHPT)虽然血钙升高、PTH升高是PHPT的实验室检查的两大特征,但是PHPT还存在另外一种血钙正常的分型,这种分型在第3次、第4次国际无症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研讨会上得到提出并认可。血钙正常的PHPT具体是指在除外继发因素(慢性肾损害、服用骨吸收抑制剂等)的基础上,血PTH水平升高同时经血白蛋白调整的总钙及离子钙水平持续正常。血钙正常的PHPT占据整个PHPT比例较低,其中一部分血钙正常的PHPT病人会发展成为高血钙经典型PHPT,据报道此比例约为0.6%-19%。血钙正常的PHPT中那些相对高血钙、高尿钙、高龄的人群更易发展成为高血钙PHPT。患者可无明显临床表现,但也有部分患者在血钙水平正常时即有靶器官损害的表现。总结 不难看出,PHPT的分型实际上与血钙、血清PTH的筛检是否普及关系密切,在筛检系统相对全面、完善的国家,无症状PHPT占据主导地位,反之,经典型PHPT占据主导地位。因此,随着血钙、血清PTH检测方法和设备的普及,在当今欧美国家,经典型PHPT已非常少见,80%以上的原发性甲旁亢病人都是无症状PHPT,但在亚洲、非洲等落后区域,经典型PHPT仍占多数。目前国内也已经存在PHPT从经典型到无症状性的转变。
临床表现篇(注:文中PHPT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TH为甲状旁腺激素)在PHPT作为一种疾病刚刚被临床医生发现时,其临床症状是非常典型的,有一句特别顺口的英文短句对典型的PHPT进行了描述:“renal stones, painful bones, abdominal groans, psychic moans (depression), and fatigue overtones”。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是原发性甲旁亢的病人,必然具备“肾结石、骨痛、腹部不适、精神抑郁、疲劳”。可以看出,罹患PHPT的病人,其受累的器官主要是:骨、肾、消化道、神经-精神等系统。当然,除了上述系统以外,心血管系统也常常是PHPT病人的受累器官。具体的临床表现分析如下:骨骼系统PHPT加速了人体的钙磷代谢,钙流失严重,因此,PHPT典型的临床症状毫无疑问会体现在骨骼系统上、PHPT病人会有骨痛、病理性骨折(脊柱骨折多见)等表现,而X片等检查项目上则可有囊状纤维性骨炎、骨质疏松、棕色瘤等征象。肾脏系统肾脏是钙离子重吸收的重要器官,更是钙离子排泄的最主要器官,因此,PHPT病人常表现为尿钙增多,如果因尿中钙离子过度升高而出现尿液钙盐析出,则会引起肾钙质沉积、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疾病,后者常伴有腰痛、背痛、多饮、多尿等临床症状。心血管系统过度升高的血清钙离子和甲状旁腺激素都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危害,会导致左心室肥大、心脏重构、心脏瓣膜钙化、冠心病等,而中重度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也会明显增加心血管事件的死亡率。神经-精神系统钙离子是重要的神经递质,PHPT引起的高浓度血钙和高水平甲状旁腺激素都会引起神经生理系统的变化,可导致抑郁、焦虑、疲乏,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等临床表现。消化系统对消化系统而言,PHPT病人常伴有的临床症状是便秘、消化性溃疡以及胰腺炎等。
病因篇(注:文中PHPT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TH为甲状旁腺激素)PHPT的发生机制是机体内关于PTH的合成和分泌的内稳态丧失。有5%-10%左右的PHPT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即:同一家族内多名病人罹患PHPT,我们称之为家族性或遗传性PHPT,而没有家族遗传倾向的PHPT我们称之为散发性PHPT。家族性PHPT的病因往往是基因突变引起,最常见的便是MEN(详情请参照本人之前在好大夫网站上写的一篇科普:你真的了解MEN吗?),MEN是英文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的缩写,中文名叫做多发性内分泌瘤病,也叫多发性内分泌肿瘤或腺瘤。MEN是一类累及多种内分泌器官的家族性遗传病,常伴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具体又可以分为:MEN1,系MEN1基因突变引起,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的长臂1区3带,11q13;MEN2,系RET基因突变,基因位于10号染色体的长臂1区1带,10q11;MEN4,系CDKN1B基因突变,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的短臂1区3带,12p13。除了MEN以外,还有遗传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颌骨肿瘤综合征(Hereditary hyperparathyroidism-jaw tumour syndrome),系CDC73基因突变引起;家族性低钙血症高钙尿症(FHH)和新生儿重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系CASR基因突变;家族性孤立性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hyperparathyroidism Familial isolated hyperparathyroidism),可由MEN1、CASR等多个基因突变引起。对于散发性的PHPT,甲状旁腺腺瘤和甲状旁腺腺癌是最常见的原因。而引起甲状旁腺腺瘤和腺癌的深层次机制也是CCND1、MEN1、RB1、CDC73等基因突变引起。
流行病学篇(注:文中PHPT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TH为甲状旁腺激素)PHPT好发于中年人群,年龄为50-60岁最为多见,且好发于女性,男女发病率约为1:3。另外,PHPT的发病率与地域和种族有很大关联。北美北美人群中,PHPT的发病率高低依次是黑人>白人>亚裔>西班牙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率最高的黑人人群中,约有92/十万女性和46/十万男性发病,而在最低的西班牙裔人群中,发病率为48/十万女性和17/十万男性。据报道,美国在1988到2003年间,甲状旁腺癌的发病率上升了60%,这也是PHPT发病率上升的一个原因。欧洲据瑞典数据显示,PHPT的发病率在女性中约为1.6%、男性中约为0.3%,而根据丹麦、苏格兰、英国的数据,PHPT的发病率逐年稳步上升,且主要影响女性。亚洲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尚缺乏对PHPT发病率的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从现有研究看,亚洲发生的PHPT主要以典型症状性PHPT多见,无症状性的PHPT所占的比率较低。但中国香港的一项研究表明,无症状性PHPT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从1973年的5%,到1992年的39%,再到2002年的59%。国内也有学者支持这种变化趋势,目前国内已经存在PHPT从症状性到无症状性的转变。总体来讲,随着筛检的完善,PHPT的发病率和检出率上升明显,据美国数据分析,近15年间,PHPT的发病率提升了3倍。
前几天,一个同行就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增高跟我进行了探讨,正好最近也想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进行一个综合的回顾,于是便查阅很多文章,在这里也想就我本人查阅的内容,得到的心得体会,跟大家谈一谈关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你们有所帮助,这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我拆分成了好几个内容,一个一个慢慢更新。概念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Hyperparathyroidism,HPT),简称甲旁亢,是指机体一个或多个甲状旁腺的分泌功能发生了变化,产生了过多的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继而导致机体出现骨、肾、消化道、神经、心血管、软组织等相关系统症状或损害。如果导致甲状旁腺分泌功能变化的病因是甲状旁腺本身,比如甲状旁腺细胞增生或者形成肿瘤,那么就称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历史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并不是一个具备悠久历史的疾病,在19世纪30年代,PHPT才先后由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院及欧洲报道发现,但尽管如此,麻省总院却在30年前,也就是19世纪初,便开始对甲状旁腺的生理、病理及PHTP的诊治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而麻省总院的多篇关于甲状旁腺生理功能的医学文章,也让同行认识到那个年代最初被诊断为囊状纤维性骨炎(右图所示)的患者实际上是罹患PHPT后而发生的骨骼系统并发症。可以说,美国麻省总院在PHPT相关领域的贡献是居功至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