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前糖尿病足坏疽合并感染,创面进展快、引起全身状况恶化(心衰、低蛋白、贫血严重),坏死多,面临截肢风险。治疗后治疗后0天坏疽合并缺血,适度清创控制感染,纠正全身状态,不扩大清创治疗后7天查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胫前动脉长段狭窄闭塞,胫腓干动脉重度狭窄;创面大、血供欠佳,后期修复对血供要求高。治疗后7天行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直达创面血管得到明显改善,创面血供明显改善,进一步清创。治疗后10天介入后血供改善,进一步锐性清创、蛆虫清创;为后期创面修复行创面床准备。治疗后14天患者要求保留行走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外观;行跖趾关节融合成形+负压吸引术。治疗后22天负压吸引后创面肉芽填充良好,复合条件后行自体植皮术。治疗后36天患者愈合后,进一步行足底压力检测,发现足底压力异常并行足底减压治疗。真正预防溃疡再发风险,长远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风险。
治疗前 40岁中年女性,因“左足第4足趾破溃3天”入院;无其他基础疾病史。入院合并高热、脓毒血症、严重低蛋白、贫血等并发症。 糖尿病足感染,合并坏死性筋膜炎,此类病情进展恶化快。 治疗中 入院24小时内,内外科团队共同干预,急诊手术清创引流、控制血糖、控制感染、纠正低蛋白和贫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前2张为急诊清创清楚坏死组织后。 中期积极内外科团队综合治疗:第3张图片为负压吸引后、为封闭创面作积极准备。 治疗后 治疗后21天 入院后3周行自体植皮术,封闭创面。 治疗后1月 图为入院后1月,下肢植皮全部存活。 最终保肢成功,恢复独自行走能力、回归正常生活!
治疗前 约50岁中年男性,因“左足跟溃疡1周“在外院清创并负压治疗”,仍有高热,来我院门诊。拆除负压见足跟创面溃烂坏死严重。遂急诊收住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 入院时合并脓毒症,严重低蛋白、贫血,心功能衰竭(EF29%)等并发症;体重消瘦60斤。 糖尿病合并坏死性肌炎,病情进展恶化快,需要急诊手术等内外科综合治疗,保证围手术期安全。 图1为我带外院负压来院就诊图片 图2为拆除负压后入院图片 图3为即刻X线检查可见下肢显著气体影。 治疗中 入院24小时内急诊手术: 图1急诊手术中 图2进一步手术可见显著大量坏死 治疗后 治疗后3天 小腿肿胀消退,继续内科综合治疗:纠正严重低蛋白/贫血,纠正心功能不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中。 治疗后12天 负压吸引后,为创面积极培养肉芽,为后期封闭创面准备中 治疗后21天 初期自体植皮,缩小创面。 治疗后40天 图一:小腿植皮存活, 图二:处理封闭足跟处原始创面,因足跟骨质外露、同侧小腿不具备皮瓣条件;行对侧小腿交腿皮瓣封闭创面。 治疗后90天 下肢原始创面和小腿创面愈合,恢复正常行走能力;同时积极心脑基础疾病以及血糖内科综合管理,回归正常生活!
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有的问题如果不重视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糖尿病足治疗几大误区,你知道吗?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往往容易忽视并发症的一些早期症状,早期糖尿病足的表现有:下肢麻、凉、痛,走路时腿痛,休息后缓解,足感觉减退,痛觉减弱,皮肤刺痛感,蚁走感,足背动脉减弱或消失,足部皮肤干燥、皲裂、足尖苍白,足趾发绀,足趾皮肤破溃,足趾皮温低,足趾点状坏死,这些都是早期糖尿病足的主要表现。有些糖尿病患者平时没有注意到这些症状,出现症状后也没有及时去医院看病,直到足趾溃烂还是自己在家处置,错过了早期治疗的好机会,最终造成截肢。有的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主治医生并没有为他们做足部检查,最终造成对糖尿病足的漏诊,这也是可能延误糖尿病足治疗的几大原因之一。有的医生只注意到患者血糖、血脂变化,心脑血管检查,没有进行足部查体,观察足部外观,检查足皮肤温度,没有做10g尼龙丝检查,音叉半定量检查,更没有做下肢彩色超声检查,下肢神经肌电检查,错过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最佳机会,直到发展到足坏疽再诊治难以保足了。最后,及时准确的治疗也很关键,有的糖尿病患者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最终导致足部缺血加重,造成截肢的严重后果。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高血脂状态加速了下肢动脉硬化和神经病变,但是并没有接受扩血管,改善微循环,改善神经代谢治疗,动脉闭塞后导致足部缺血加重,严重者会造成截肢。所以,糖尿病患者一旦被确诊患上糖尿病足病,一定要及时去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切勿因为自身原因耽误宝贵的治疗时间。
对于糖尿病足患者来说,介入治疗在恢复血供方面有着一定的疗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血管介入治疗相关事项以及注意事项。 糖尿病足是指由于糖尿病引起的下肢动脉病变和局部神经异常所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致残率和致死率高。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是导致糖尿病足发生发展恶化的主要原因,常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下肢疼痛、肢端发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足溃疡或坏疽等。根据血管闭塞的程度分为不完全性和完全性闭塞,根据闭塞的范围分为节段性和广泛性闭塞。 血管介入糖尿病足治疗 血管介入的蓬勃发展,给糖尿病足患者带来新的曙光。糖尿病足的下肢介入治疗在我国是一项刚刚起步的的新技术,由血管外科、介入科和内分泌科的医生相互配合实施。开展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目的在于开通闭塞的血管,挽救缺血的下肢,降低截肢率,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经导管动脉内溶栓、超声消融、粥样斑快旋切术、经皮机械血栓消融等。 PTA是目前国际上治疗糖尿病足的最先进的技术之一,是通过加压的气囊压迫粥样斑块,使斑块壳受压破裂而扩张管腔;此外,动脉中层的弹力纤维、胶原纤维及平滑肌细胞等被过度伸展而使管腔扩大。管腔扩张后由于脉冲血流增强,一般不易再狭窄。手术中使用造影介入技术,经对侧或同侧股动脉逆行或顺行穿刺插管做常规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及闭塞程度、侧支循环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导丝引导下将球囊置于狭窄部位,球囊的直径与长度依病变部位及长度而定,选用合适的球囊在狭窄段进行充分扩张,并造影观察效果,如PTA后开通不满意者置放合适的血管腔内支架,随后配合抗凝治疗和改善微血管循环的药物,便能有效地治疗由下肢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引起的糖尿病足。病变长度>7 cm对通畅率的影响较大,若在3 cm以下或多个1 cm左右的病变,单纯PTA的治疗即可获得良好的效果。PTA适合节段性狭窄病变,因为广泛性狭窄、闭塞病变,球囊导管多次分段扩张易造成血管损伤。 与外科手术相比,该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见效快、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具有可重复性等突出优点。采用介入方法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病变血管的再狭窄。究其原因,早期因素主要有技术瑕疵、再通血流量太低或血液凝固性增高等,中期因素主要是再通血管内膜增生,而晚期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继续发展的结果。但由于该方法具有可重复性,不失为糖尿病足的理想治疗方法。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注意事项 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足患者都能使用糖尿病足介入治疗,该治疗方法也有着属于自己的适应症。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适应病症: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严重供血不足,缺血、间歇性跛行,溃疡坏死,保守治疗无好转;下肢血管造影股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等中等动脉有斑块形成、狭窄甚至闭塞等情况可考虑介入治疗。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目前仍存在术后再狭窄的问题,且因为糖尿病本身的原因,其术后再狭窄的概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对于如何预防和治疗术后血管再狭窄也是当今的一大热点。相信随着对介入术后再狭窄预防和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方法结合的介入治疗在糖尿病足中的应用将有更广阔的前景。 了解到相关注意事项及风险后,才能万事俱备的对自己进行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会危害全身的“慢性杀手”,各种慢性并发症常常危害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其中,糖尿病足更是因其患者的病情复杂、治疗困难且风险巨大、截肢率和死亡率均很高而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如何更好地专病专治?减轻糖尿病足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10月8日,江苏省糖尿病足专病联盟成立大会暨诊疗中心建设研讨会在联盟理事长单位东部战区空军医院顺利召开。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负责同志、联盟理事会单位代表、专家顾问委员会专家、各成员单位代表等参加了本次联盟成立大会。 难点:15%的糖尿病患者面临“足病”高风险,但就诊却问题不少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而“糖尿病足”则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相当痛苦的症状之一。因糖尿病而导致的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会让患者不自发地出现溃疡,如不引起重视甚至会造成截肢这样的悲剧。 记者在大会现场了解到,目前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约有1.144亿人,其中15%为足病高风险患者、5%正经历足溃疡或下肢缺血的症状,江苏的情况也不乐观。“但同时,糖尿病足患者的就诊目前还是面临不少困难。”东部战区空军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爱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其他重大疾病类似,糖尿病足的患者常常因为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好,只能四处求医,“江苏的病人可能会往南京跑,甚至往上海跑、北京跑,但又不清楚哪里看得好,看得好的医生又是谁,这属于一个无序状态。”据了解,糖尿病足诊治涉及多个学科,多数医院采取的是患者分散收治、多学科会诊的模式,导致患者管理混乱、治疗流程和方法不一致、患者预后不确定等问题。 联盟:提升基层诊治水平,立足建立四级防治体系 糖尿病足患者“就诊难”的背后,同时伴随的是他们通常病情复杂、治疗困难且风险巨大,而且截肢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作为此次成立的江苏省糖尿病足专病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爱萍认为,努力将工作前移才能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拒绝足病风险。“江苏省糖尿病足专病联盟成立就是要发挥分级诊疗的优势,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王爱萍介绍,在未来,联盟将分批设立市级、县级和基层糖尿病足诊疗中心单位,初步建立糖尿病足诊疗四级防治体系。“基层医院以预防为主,轻、中度病人可以在当地就得到诊疗,危重病人及时上传,治疗好转病人及时下转的分级诊疗、转运及治疗标准流程,积极推进规范化糖尿病足诊疗服务的建设和发展,大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专家提醒:秋冬季糖尿病足更高发,勤看医生是关键 迈入十月,秋燥来袭,越是天气寒冷人不自觉地会感到皮肤的干燥。王爱萍提醒,对于糖尿病足患者来说,干燥可相当“讨人厌”。“天冷的时候脚上也容易干得特别厉害,病人会‘裂口子’,尤其是足弓的地方。好多患者会出现顺着溃疡开始发生感染等等,因此,从神经病变来说秋冬要尤为注意,比较容易加重糖尿病足。” 除了神经病变,血管病变也是糖尿病人不可忽视的并发症,而血管病变也会对糖尿病足来说也是“潜在凶手”。王爱萍告诉记者,“糖友”本身血管就容易出现下肢缺血,而在秋冬季节更可能加重这种缺血性的症状。“特别是冬天好多老年人都觉得冷,就会用选择用热水捂,或者是电热毯等等想去保暖。但由于神经病变或者是血管病变,感觉不灵敏,反而容易引起烫伤。继而引发感染,造成溃疡,这就是典型的足病。” 王爱萍提醒,糖尿病患者的“爱脚护脚”首先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鞋子,“对于脚本身来说,太硬、太热、太冷的都不要去碰。”在控制好血糖、血压的同时,王爱萍指出,“糖友”们也要记得勤看医生。“就诊频率应根据患者的足病风险来定。如果本身已经有缺血或神经病变,或者脚已经破裂或做过介入,这时候作为高危人群可能一个月就要看一次医生。对于风险相对低一点的患者,建议三个月看一次也可以。”
据统计,全球大约有4.25亿糖尿病患者,其中每100个糖尿病患者,至少有6个会发生糖尿病足。随着糖尿病足发病率的逐年上升,预防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足,变得刻不容缓。 小糖花提醒以下6种糖尿病患者,警惕糖尿病足! 小糖花在临床为糖尿病患者做教育工作时,会询问患者在家测量血糖的频率。有些糖尿病友表示会每天坚持测血糖,有些糖尿病患者则表示“血糖很久都没测了!” 在这里小糖花提醒广大病友:血糖升高可以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或高胆固醇血症,都是可以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同时血糖升高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引起动脉管腔的闭塞。血管病变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坏疽等慢性伴随症状的发生与发展。 抽烟对糖尿病坏处很大,具体有以下几点:1,血糖难以控制,抽烟可以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是机体处于交感兴奋状态,直接导致血糖升高;2,免疫力下降,使糖尿病更容易并发感染,从而引起交感兴奋,导致血糖升高;3,并发症发生增加,抽烟收缩血管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还容易诱发肿瘤,抽烟引起骨质流失更快,容易发生骨痛,抽烟还会影响生育,影响胎儿成长,重症会引起流产。因此糖尿病患者戒烟是必须的降糖措施之一。 图片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可引起严重的下肢血管狭窄,使足部的供血、供氧量相对减少。此病患者的足部一旦出现创伤,伤口就会因营养和氧气供给不足而迁延难愈,从而引起糖尿病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使糖尿病患者的视力严重下降。此类患者在走路时,双脚容易受伤,故易患糖尿病足。而糖尿病肾病会严重影响肾功能,使其体内大量的有毒物质无法及时排出。这些有毒物质会损害人的血管,尤其是下肢血管,从而易诱发糖尿病足。 生活中,不少人喜欢跷二郎腿,认为这样坐着比较舒服。然而糖尿病人常跷二郎腿,不但会导致糖尿病足,严重时还有截肢的风险。这是因为,糖尿病足的发生有两个前提,一个是下肢动脉硬化缺血,另一个则是神经病变。长期跷二郎腿使得糖尿病人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加速下肢动脉硬化缺血,久之易患糖尿病足,因此糖尿病人一定要杜绝跷二郎腿。 做过下肢截肢手术、足部有溃疡、老茧、鸡眼或足部畸形的糖尿病患者。此类患者,即使伤口和溃疡面已经完全愈合,其患糖尿病足的几率仍高达80%以上。 最后,小糖花提醒广大糖友: 一旦患糖尿病足,除须支付高额医疗费,还可能致残,严重者甚至会致死。当足部知觉逐渐会麻木丧失,或无故疼痛,出现各种疼痛的异常感觉,比如针刺感、灼热感、双足发凉冰冷时,请及时到专科门诊就诊。
人的体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老年人中腿痛和腿麻的情况普遍存在,一般大多数老年人会认为是骨头和关节出现问题,很少会考虑是因为血糖高而出现腿痛的症状。王女士这段时间总是感觉自己双下肢麻木、疼痛、且双腿变得硬邦邦的。她怀疑这些症状是因为腰椎间盘突出所导致的,但是在医院治疗几个月腿痛依旧,后被建议到内分泌科才查明病因,原来是糖尿病引发的腿痛。其实,王女士之所以会腿痛无力,是由于糖尿病造成下肢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使下肢血流量减少,特别在活动时,由于肌肉、骨骼耗氧量增加,但下肢血管内的血流量严重不足,就会导致缺血、情况愈演愈烈,从而出现下肢疼痛。在这里提醒大家:糖尿病引起腿痛通常是病史较长的患者,这类患者还会伴有很多其他并发症,例如视物模糊、头晕乏力等。所以,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腿痛、腿麻的现象,一定不可轻视,应该及时去正规医院做相关的检查。其实,对于老年人来说,当身体出现小问题的时候,就应该引起重视。不要当小问题变成大的身体隐患的时候才追悔莫及。另外,糖尿病平时在做好运动和饮食控制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对血糖的控制和监测,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