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头晕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头晕是一种常见的脑部功能性障碍,也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与全身各系统,各器官均有联系,尤其是与脑的功能有很大的关联。而糖尿病人也常常会出现头晕的症状。那么糖尿病患者该如何来看待“头晕”这一症状呢?正常的脑功能取决于适当的脑血流量及血中氧和葡萄糖含量。要维持正常的脑功能活动,主要依赖于正常的血糖供应。因此糖尿病患者如果遇到持续、严重的头晕一定不可小觑,应警惕其可能存在的危险。其中脑动脉硬化的一个表现就是——头晕。心脏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管腔变细变窄,使心脏缺血缺氧。而心脏供血不足,可以造成心肌收缩力减弱,泵血减少,从而造成大脑供氧不足,引起头晕。严重的脑动脉硬化可引发脑血管病变,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生、脑梗死等等。糖尿病患者是脑血管病变的高发人群,而且具有发病年龄小、进展快、后果严重、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警惕由脑动脉硬化引起的头晕。脑动脉硬化除了头晕外,还有四肢发麻、视物模糊、健忘、情绪不稳、耳鸣、失眠等症状,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发出的疾病信号。大家都知道,糖尿病可以引发多种并发症,因此糖友如果出现了头晕或其他症状,一定要及时做相关检查。
燕麦片方便快捷的食用方法,是很多家庭会选择其作为早餐食物的理由,但有很多糖尿病患者担心吃了血糖会升高,真的是这样吗?李小姐今年31岁,是一位比较年轻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平时上班比较早,她的早饭经常就是燕麦片。可今年年初,自从她查出糖尿病以来就不敢喝燕麦片了,因为听人说糖尿病患者喝了燕麦片血糖会升高,真的是这样吗?燕麦片相对于其他谷类食品纤维较多,比传统的米粥更适合糖尿病患者,适当的食用,不会对血糖控制造成不利的影响。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欢喝燕麦,但大多数人都是用开水泡燕麦片喝的,更加营养的方法应该是煮燕麦粥。煮粥时,糖尿病患者可以加入一些蔬菜,做成燕麦蔬菜粥,这样可以使燕麦粥的营养更加丰富。南瓜粥是非常大众的粥品,但糖尿病患者无论在煮燕麦粥还是其他粥品时千万不要放南瓜,因为南瓜的升糖指数较高,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早餐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合理搭配的早餐能够帮助患者控制住饥饿感,避免患者在其他时段因为饥饿而吃太多零食。除了燕麦片,糖尿病患者在准备早餐时,还可以选择荞麦面、杂粮粥等。
常见的餐后血糖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1.糖尿病患者不重视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在监测血糖时,往往只重视空腹血糖,觉得餐后血糖的检测可有可无,只要空腹血糖达标就可以了,不需要调整治疗方案。2.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不合理糖尿病患者如果一天中的餐后血糖升高明显,这除了与早晨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肝脏产生大量的葡萄糖有关外,可能还与患者摄入食物的的质、量、烹调方法有关。菜品味道重、煎炸食品以及膳食结构不平衡等都会影响血糖。3.糖尿病患者用药不合理一部分2型糖尿病病友有明显的肥胖及胰岛素抵抗,但一直都在使用长效的胰岛素促泌剂,这类药物由于起效时间较长,不能很好地改善糖尿病的早相胰岛素分泌,减轻胰岛素抵抗,往往很难控制餐后血糖。
运动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改善血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脂肪消耗、改善心肺功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有研究显示:坚持规律运动12~14年的糖尿病患者死亡率显著降低。但是,糖尿病患者如果不注意运动方法,很容易陷入一些误区,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下面为大家介绍以下几点注意事项:一、不剧烈糖友患病超过10年和(或)患有其他不适合剧烈运动的疾病如哮喘、贫血等,需与医生商量,经医生检查后才可进行运动。可以选择步行、慢跑、打太极拳、游泳等有氧运动,不要选择长跑、踢球等高强度的无氧运动。一般感觉周身发热、微微出汗为宜,不要一味追求大的运动量,以免发生意外。二、不着急糖尿病患者运动十分有讲究,要注意从静止到运动,身体需要逐步适应,根据个人体质、年龄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适当的运动量。有些老人爱饭后散步,但切忌操之过急,应在餐后30分钟至1小时再出门散步。用心率来衡量运动量是比较简单的方法,比较适宜的运动时心率为“170减去年龄”,例如60岁的患者,运动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10次,运动频率为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三、不空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不宜空腹锻炼。空腹锻炼极易诱发低血糖,甚至引起低血糖昏迷。如果糖尿病患者当天运动量比平时大,一定要注意监测血糖和准备些含糖的食物,可随身携带糖果和饼干,以防发生低血糖。独自出门锻炼要随身携带急救卡,以便应急情况下寻求帮助。最后,运动要选择合脚的运动鞋和棉袜,运动前、中、后注意饮水,运动后仔细检查双脚,发现红肿、青紫、水泡、血泡、感染等应及时处理,以免引发糖尿病足等并发症。
糖尿病足病一般发生在糖尿病史5年以上的糖友们身上,是目前最为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根据资料统计:70%的截肢手术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所以广大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做好糖尿病足的预防工作。很多糖友在发现自己足部出现问题时因为知道糖尿病足的严重性,所以会出现迷茫、焦躁的状态。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糖尿病足病的类型。85%的因糖尿病而导致的截肢手术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积极的教育和预防是有效降低糖尿病足截肢的关键。糖尿病足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在临床上糖尿病足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神经病变型糖尿病足病,表现为足部麻木,感觉缺失等。患者对温度、疼痛、压力等感觉减弱或者丧失,在有烫伤、异物入侵、创伤等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感觉缺失的足部就会产生溃疡。二、动脉缺血型糖尿病足病。由于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会导致下肢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血管内容易形成血栓,并集结成斑块,造成下肢血管闭塞和下肢组织病变。而“足”离心脏最远,缺血现象也就最为严重,从而会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等。三、神经病变和动脉缺血同时存在的混合型糖尿病足病。患者同时有周围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这一类患者的足部通常会发凉,有的还会伴随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足部有溃疡或坏疽形成。糖友如果发现自己的足部出现以上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检查,以便确定自己是否患上糖尿病足。糖尿病足如果病情控制的不好,进展会非常快,为了保全肢体,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
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是内分泌疾病中最常见的两类,通常情况下它们是独立出现的,但随着患病人群的不断扩大,两种疾病同时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多。随着工作压力增大以及生活环境的恶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甲状腺疾病。在临床中我们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得甲状腺疾病的几率要比普通人群高,患者除了要预防眼病、足病等并发症,还有警惕甲状腺疾病。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而作为最大的内分泌腺体,甲状腺承担着调节机体能量代谢的主要功能,而血糖为机体提供着必须的能量,因此糖尿病患者一旦患上甲状腺疾病,就会使血糖受到很大的影响。糖尿病患者合并的甲状腺疾病中,最为常见的是甲状腺结节。胰岛素是一种甲状腺生长因子,胰岛素抵抗可导致代偿性胰岛素分泌增加,可诱导甲状腺细胞的生长及增殖,进而引起甲状腺功能及结构的异常。糖尿病患者若得了甲状腺疾病,那么血糖会更难控制,甚至会诱发糖尿病酮症、低血糖等急性并发症,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做定期检查时,也要做好甲状腺功能的筛查。
脑血管意外就是 我们常说的“中风”、“卒中”,可能会让患者下半辈子瘫痪在床,失去行动能力,甚至死亡,而糖尿病患者面临着更高的发病风险。既然脑血管疾病如此的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那么,糖尿病患者和脑血管疾病之间又有哪些密切的联系呢?脑血管病不是糖尿病所特有的,但是糖尿病特别是控制不良的糖尿病,引起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血糖控制的不够,导致并发症增多。下面为大家介绍两种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的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比普通患者更高,作为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常见的主要有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两种,常见的有脑出血和脑梗死。脑出血多发生在情绪激动、过量饮酒、过度劳累后,因血压突然升高导致脑血管破裂。发病多在白天活动时,发病前少数人有头晕、头痛、鼻出血和眼结膜出血等先兆症状。患者突然晕倒后,出现昏迷、面色潮红、口眼歪斜和两眼出血侧凝视,对侧肢体瘫痪、握拳,牙关紧咬,鼾声大作,或面色苍白、手撒口张、大小便失禁,有时可呕吐,严重的可伴有胃出血,呕吐物为咖啡色。对于脑梗死这种疾病,很多患者可能并不陌生,因为它是一种突然发作的疾病,大家可能经常会在新闻中看见相关报道。脑梗死高发年龄在50-70岁,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年龄提前,通常发生在睡眠后安静状态下,发病前无前兆,也可有短暂的脑缺血症状,如头晕、头痛、意识模糊、昏迷或突然跌倒、短时间失语,肢体发麻和沉重感等。往往在早晨起床时突然觉得半身不听使唤,神志多清醒,脉搏和呼吸明显改变,逐渐发展成偏瘫、单瘫、失语和偏盲。
糖尿病餐后高血糖对糖尿病患者危害很大,长时间高水平血糖可引起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下降,加重糖尿病本身,使血糖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一般情况下,餐后血糖在10.0mmol/L以上就算是高了。餐后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如只控制空腹血糖,而餐后高血糖控制不良,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将显著增高。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呢?1、主食吃得多主食也就是“糖”,是升高血糖的主力军,因此,主食吃得多,是导致餐后高血糖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因素。2、肥胖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不仅加重了胰岛的负担,加速了胰岛的衰竭,使得胰岛分泌不出足够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而且使肝脏、脂肪和肌肉等对胰岛素不敏感,出现胰岛素抵抗。3、缺乏运动运动是消耗能量的,而糖是运动时首要的供能物质,因此,餐后运动不足,不消耗糖,餐后血糖就会居高不下。4、药物因素我们知道,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其胰岛功能至少衰竭了50%,此时服用降糖药已经是势在必行,单纯的生活方式干预是不足以控制好血糖的。当然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朋友可以忽略这点。5、应激等影响因素最后,提醒广大糖友们:一旦患者出现急性感染、压力、劳累或熬夜等应激因素,即使平常血糖控制平稳,血糖也很容易波动,出现餐后高血糖。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摔倒就是其中一方面。而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跌倒往往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日常生活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经常会约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许多细节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摔倒就是其中一方面。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节节上升,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老年糖尿病患者也逐渐增多,且往往合并多种并发症。老年糖尿病患者因为摔了一个跟头后卧病不起,再继发感染等症不治的老年病例屡见不鲜。由此可见,老年糖尿病患者要把防止跌倒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来关注。老年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容易跌倒,与其合并的多种慢性并发症有关。患者跌倒与周围神经病变密切相关。周围神经病变最早为深感觉受损,会影响震动觉、位置觉,有的动作不协调,甚至踝关节变形。进一步发展下去,患者的浅感觉也受损,出现触觉、痛觉、温度觉、压力觉障碍,容易引起足部受伤。总之,神经病变使得下肢肌力、肌张力的平衡失调,引起跌倒;另外,足关节变形,造成步态不稳,都会增加跌倒的发生。另外,老年糖尿病常合并的周围血管病变使得足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使供养神经的血液循环发生障碍,也是导致患者跌倒的原因之一。上了年纪的人多合并骨质疏松,一旦跌倒,容易造成脊柱、股骨颈等处的骨折。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自身做到加强保护的同时,主治医生也一定要对他们加强安全防护教育,指导他们有规律、适当地锻炼,加强社会支持与照料,以减少意外跌倒的发生。
糖耐量试验主要是用于了解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通过这一试验可以了解糖友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情况,那么做这项检查前,应注意些什么呢?随着定期体检的观念被越来越多人接受,查出高血糖的人数也因为体检人数的增多而增多,检查出高血糖的下一步,就是要进一步确诊是否为糖尿病,而糖耐量试验就是很关键的检查之一。影响糖耐量试验结果的因素有很多,为了安全有效的接受检查,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1、检查前3天保证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通常情况下,这3天每天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应低于250克,否则可能造成人为的糖耐量受损。在试验前要空腹10~14个小时,即前一天必须进晚餐,但饭后至第二天清晨就不要再进食了。2、试验中,将无水葡萄糖粉75克溶于300毫升温开水后,糖水一定要在5分钟内喝完。3、喝完糖水后应坐在等待区安静休息,等待时不要做剧烈的体力活动,也不要四处走动或趁机去做其他检查。等待期间不要大量饮水,注意情绪平稳。4、随身应携带糖果或小点心,以防发生反应性低血糖。5、检查前停药3天,尤其要停用可能影响血糖的药物,如口服避孕药物、降糖药、利尿剂、激素等。6、糖耐量试验需要在空腹、服糖后1小时和2小时各抽静脉血2毫升送检,耗时较久,因此建议早上尽量早点到医院检查,过了10点则建议下次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