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元旦休假期间就想停下来仔细想想,接下来的路怎么走,经历2020春节前后史无前例的长假,给了我时间去思考,工作时间已经过去2/3(1996-2020),剩下的12年怎么做更有意义。自幼出生在最贫寒家庭,父亲是铁路工人,母亲不识字,全家八口人仅仅靠父母微薄工资生活,但是他们给我了做人最重要的根本:诚实,善良,努力。经历了漫长的17年的读书,终于成为一个父母眼中引以为荣的大夫。但是我个人知道是在大学毕业18年后经历了广州三年(05-08)的临床博士和旧金山一年(2011)的临床fellow培训,到2014年5月份才成为一名大夫。我非常感谢这四年异域的培训,在中山眼科中心让我知道了眼底病的基本知识,在UCSF我理解了什么是现代医生必备的素质,在此基础上经过3年的日夜锤炼,我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此后4,5年经过院内外病人例数的积累,才把工作做到自由!工作自由的同时,孩子读大学,家庭也无负担了!在自由的情况下独立思考,思考怎样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每个人短短的一生,怎么才能活的有意义,获得还是给予?平时在5+2白加黑的日程中很难静下来思考,目前特殊情况有了充分时间去考虑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怎样走下去才能更有意义!回顾24年工作经历,在本科毕业9年后的2005-2008年,就读临床博士期间初步懂得了医生成长之路:1, 先读书,无论是课本还是专著,尽管很多看不懂,但是也要努力看,做好笔记,笔记要清晰详尽,不懂的地方标记下来,非常重要,这是第一步。2, 然后是看病人和参与手术,对于书中不理解的内容要仔细咨询老师,争取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书中的内容。对于病人的情况、老师观点和手术操作与书中、专著中不一致的地方要记录下来。3, 白天结束工作后的时间才真正是成长的关键阶段。复习白天工作内容相关的专著或文献,充分理解书和白天工作内容的异同点及其背后机制,这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解释吧!老师讲的都是整体中的部分,想要全面理解必须自己课后做大量的工作!4, 带着下班后时间看书得到的思想再次进入临床工作,这次就要深刻体会带教老师的说与做同书、文献的异同点,再次和老师讨论。二者一定有差别,要认真体会其中差别意义,取其长!5, 再次回到书及文献,丰富理论,应用到临床,看病人及手术,不断反复,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书-临床-书不断往复,迂曲前进!在博士毕业后的两年中,非常幸运的是我有机会独立完成5百多例眼后节手术,尽管很艰难,但是非常感谢那段艰难岁月!在此基础上我到旧金山医学中心一年访学,本来那一年是在临床参观,但是带教医生很善解人意,安排我按照临床fellow进行工作,参与了部分病人诊治和配台手术。那一年的最大收获就是循证医学是西医的基本!同行的交流就是交流每个人对问题的相关文献知识掌握的程度,没有相当量的理论知识是无法交流的,这就是医生能持续成长的源泉-文献。 6, 在成为医生后,读文献就决定一个医生可以做到哪个层次,也明白了要读专科顶级文献而非专著。跟上知识更新,成为一名真正医生。记得,每个人精力有限,只能对1-2种疾病做到精通,不可能做到全才,一辈子能看懂1-2种疾病就非常不容易了! 医生,是这个世界上少数几个直接为人服务并且直接为人解除痛苦、带来快乐和受人尊重的的职业,因此成为一名自由医生需要一个漫长艰苦的过程。在自由的情况下我觉得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身边的人更快的成长。做医生一定要知道以下几点:1. 做人是根本: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自古以来医生就有崇高的声誉。做人好,做医生才能好。善良,单纯,诚实是做人之本。善良才能善待周围的每一个人,让每个病人感受到你的责任心和爱心;单纯才能更好地提高技术,医生是对技术要求完美的职业,思想行为单纯会更深入的学习技术;诚实能让一个医生更加完美,医生是具有不确定性的探索性职业,诚实是让你接受错误不断修正趋向完美的要素。2. 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执着的性格:无论中外从高中毕业成为一名责任医生(副高职)都需要15年左右,终身都需要不断学习,跟上科学技术的进步。所以一定要具有勤劳的品质,能耐得住寂寞,吃得起辛苦,才能进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执着甚至偏执是必备的品质,对知识的追求要精益求精,不能有一点偏差,甚至做到完美。3. 在目前国内的培养机制下尽早懂得做医生的基本过程和遇到一位合格的上级医生:死读书读死书是基础,解剖、生理、病理及临床基本表现等基础知识变化很小,牢固掌握基础是关键,只有在基础牢固的前提下才可能思维开阔,举一反三!掌握基础的情况下多与带教老师看病人、手术,白天看病人、手术,晚上一定要及时看与白天工作相关的亚专业书籍及文献(英文文献最佳),思考白天病人、手术同所看文献的异同点。我的老师告诉我每一个医生只擅长1-2种疾病,对其他绝大部分本专业疾病只是了解,不能依靠老师,我现在深有体会!所以读文献与独立思考非常重要,思考他人(无论多大名气)所做所讲同文献异同点,然后再次同老师交流,评价到底孰对孰错!一个合格的医生就是这样不停反复的锤炼过程中成熟的。不要相信任何人!不要相信任何人,不要相信任何人!相信的是值得信任的高分值文献!当读过任何一种疾病的相关文献(10篇以上),再看5-10个相关病人,您就是这方面的专家。记得我在旧金山学习时,与同事争论病人诊断,同事跟我讲的最多的就是文献怎么说,你所支持的观点有多少文献支持,拿不出文献支持的观点就不要讲,而且尽量是近五年的文献,不是书。一本书从写作到出版往往需要3-5年以上,这样就可能没有最近的新进展,所以读文献是一个医生成长最基本的方法。同样的观念我也听国内的医生讲过,文献和病人同样重要,只读文献会纸上谈兵,只看病人会是技术工人,二者一定要紧密结合!个人认为读文献更重要些,方向对了,才能达到终点,否则一辈子的工作都可能是偏差的!4. 手术技能的培训:经常能听到评价外科医生水平高低,以手术做的快慢、数量多少为指标,这是一个误区!评价一个手术医生太难了!我认为正确的评价是以最小的创伤带来最佳的手术效果。有些手术短期可以看到效果,有些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真正评价,因为效果和副损伤可能很长时间才能出现。相同的手术国外的手术时间普遍长于国内,是因为他们的手术通常都是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完成,主治医师能完成的责任医生是不会接手的,所以国外的医学生完成培训后都能独立完成本专业的基本手术,成为一名独立的外科医生。如果责任医生没有给主治和住院医师足够的手术量,下级医师会投诉,责任医生会受到惩罚!国内也在搞规培,但是在不能投诉上级医生制度制定前规培的意义很难讲!!!在参加国内会议时,责任医生总是在强调国内医疗环境不同。记得一次会议上,南方某省医生讲三年可以培训出一个眼底病手术医生,首都区域的医生就问能做到什么程度。某国内著名医生讲培训眼底病手术医生需要3-5年。其实我觉得关键是带教老师!印度培训白内障医生,基础不同2-4周就可以独立完成。我自己近十年经验,一年半就可以让一个硕士研究生独立完成眼底病手术,当然这一年半时间学生和我们都非常辛苦。记得我有一家乡进修医生,八个月就独立完成所有眼底手术。从开始的双手把双手,还需要脚踏着脚,非常辛苦,但是也可以独立完成,以后就靠自己努力慢慢成长。从那以后,我再不会招收一年以下的进修医生,太辛苦!所以,一个手术医生的成长,关键看上级医生,有手术量就很快独立,没有就需要很久。没有带不出来的学生,只看怎么去培养,运气很重要!平时走的太快了,没有时间思考,停下来仔细想想怎么走,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很短暂,怎样才能更有意义?能留下一点点东西吗?平凡的人也希望活的有意义!
不能总往前走,要停下来想想。脱离了冬日的雾霾,脱离复杂的社会、工作、生活环境休息一下吧,思路清晰后再慢慢前行!医疗问题是当今社会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近年来伤医案甚至杀医案层出不穷,医患双方均是怨声载道。仔细想想,其实医患双方都是受害者,医生也会生病,每个人都是病人。医生是这个社会的一个群体,医疗问题就是社会问题的一个体现。这种问题的根源不是我们可以解决的,而且也是长期存在的。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目前这样复杂的社会医疗环境下怎样让病人得到一个好的治疗效果:如何选择医生:患病后到医院都很着急找一个好大夫,那么怎样找一个适合你的医生就非常重要。1. 网上介绍:上网查您所要就诊的医院和医生的简介。上网收索您要就诊医院、科室、医生的简介。因为现代医学分科非常详细,比如眼科分青光眼科、白内障科、眼底病科、眼整形科等10几个科室,每个医生只能擅长其中的几种疾病。东北人不喜欢上网查医疗问题,看好大夫网就可以看出很少有东北病人上网提问。2. 熟人介绍:很多人看病都喜欢找熟人介绍,认为熟人介绍后好跟医生沟通。所以上网查询后可以问问熟人你选中的这几位医生是否合适。找熟人最好可以直接找到就诊科室的医生或护士,尤其是护士,因为同事才可能知道哪位医生最擅长治疗哪种疾病。但是这里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熟人往往会把你领到和他熟悉的医生,而这个医生不一定擅长治疗你的疾病。3. 咨询病人:如果能问问在那所医院就诊过的病人的经历是最好的,因为病人之间的交流是最可信的。就诊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选中医生后,您来到医院看医生。1. 带着问题就诊:上网查询后要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记下来,一定要带着问题来看医生。多问医生几个问题,不要怕医生不愿意理你。尽量问到你明白为止。我在旧金山进修时经常看到医生为了解释病情而不吃午饭的情形。在美国不主张再看其他的相同专业的医生,但是在中国还是主张多看一个医生的,因为医生之间的水平差距太大了。2. 确定接受治疗后要注意两个问题:医疗不足和过度医疗。医疗不足往往是技术上的问题,在治疗过程中容易改正。过度医疗在目前可能危害更大,所谓医疗过度就是能自己恢复的也要服药,能保守的开刀,能做简单的手术而选择复杂的手术。因此病人要自己上网查一下权威医院医生对该类疾病的看法,如果和您的治疗不一致就一定要问问原因,这个非常重要。治疗过程中如果没有预期效果也要问问原因,虽然有些疾病需要很长时间,还有些疾病无法恢复。一旦您的诊断、治疗方式都很正确,那么您就一定要百分之百信任和配合医生,即使最终的效果不良,甚至人财两空也是正常。疾病总是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医生不是神,如果每个病人舍得花钱、愿意遭受痛苦折磨后都能恢复,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人会死去、没有人残疾。所以要坦然接受正确治疗后的一切后果。就诊和治疗过程中不要担心医生的态度,把您想要问的问题搞清楚就好。我总跟病人讲,任何事情都不要怕,医院很多,医生也很多,总有一个医院和一个医生适合你!选择医生的误区:1. 国外留学归来的医生:病人看简介时往往说这个医生在国外哪个地方学习过,学习过多长时间。其实医生们都清楚,国内临床医生到国外留学90%以上都去的是实验室,每天接触的是动物和细胞,跟临床基本没有关系,回国后其临床水平可能比出国前还下降了很多。所以留学时间越长其临床可能越差。因此不要把有留学经历作为评价一个临床医生水平的必要条件。2. 年资:一些病人喜欢选择年长的医生。现代医学不是经验医学而是询证医学,靠经验是做不了高水平的医生。现代医学技术发展迅猛,知识不断更新,如果跟不上现代医学发展就很难成为高水平医生的。有些老医生一辈子的观点和手术方式不变,那么就可能不适合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方式的要求!3. 职位:很多病人喜欢选择选择行政上的主任、副主任看病。大家都很清楚,当今中国官场文化深入到各个方面,技术方面也是这样。一个人的精力往往有限,在政治上投入精力多可能业务上就会少些。医生完全是一个技术职业,需要一个人把全部的精力投入进去,即使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临床上也不一定能做好,更何况还要把精力分出去的人呢!4. 职称:这可能是国内最大的问题,也很难解决。国外从主治医生培训后就是attending了,那么刚刚拿到attending的32岁和退休的82岁医生都是一个职称。国内临床医生现在晋升职称不看你的诊断正确率高低,不看你的手术成功率高低,不看你的病人治疗效果好否,而是看你的文章、课题、成果。没有文章、成果、课题一辈子也不能晋升职称。一个整天忙于治病救人的医生哪有那么大精力去写文章、搞课题,而且国内搞课题、成果都有潜规则的,非常复杂。所以单从职称选医生也要注意的。总之,在国内看病想选择一个好的医生不容易,需要您去用心查找。记得我的旧金山学习的时候同行就说互联网给人类带来极大 帮助,从网络咨询就可以看出东北病人不习惯上网查阅,但是网络真的能给您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有困难、迷惑的时候多上网看看。毕竟能让每个人都健康是所有医生和病人的希望!今天是旧金山时间2014新年第一天,希望这一年从今天就能为我的病人做些事情,共勉!
每次到旧金山陪家人都要写点东西,这次因为一直非常忙乱就耽搁下来。要离开的时候上网无意间浏览一篇文章“为什么不能把命交给医生:一个在美华人医生看中国医疗现状”非常有感触(http://www.med8th.com /humed/6/20060415zgdlyl.htm.htm)。想要写些东西,为所有病人(包括我自己)做点事情!在广州学习临床三年,然后回到东北工作三年,再到旧金山学习一年临床,有了广州的经历使我更好地了解中美之间的医疗差别。2011年末回国后每次假期出来探亲也会去看看UCSF的同行,聊聊彼此的医疗经历,再结合这篇文章,有了很多自己的看法!医疗是关系到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大问题,但是其也属于教育、住房、交通等社会问题中之一,想很好的解决医疗问题非常不容易,因为其只属于之一,其他的问题同样需要改进,这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所以我要跟大家讲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去做更好些!以药养医?哎﹍﹍文章首先提出国内医生开大处方赚取药品回扣而美国由于医药分家没有医生乱开药。在国内很多行业存在潜规则,医疗界也不例外,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很长时间,作为医患双方都要无奈的等待改善。作者提到医院给所有患病儿童感冒输液的问题,认为感冒不用输液。我自己感觉北方比南方输液频繁,南方比美国输液多。我小孩从小多病,每次感冒或哮喘发病时都要输液,往往这个小手的针眼还没有完全消退那个小手就又要扎针了,看着孩子的手我们都很心疼,但是那时我们从心里接受输液,认为不输液怎么行,孩子严重了怎么办!孩子五岁时跟我们去了广州,疾病没有好转,但是广州的医生每次都建议我们尽量不输液,开始我们在孩子发作严重的时候还是坚持输液,后来逐渐认识到了很多时候不输液孩子疾病也控制住了,一年后我们孩子虽然疾病没有好转但是输液次数明显减少了。三年后回到东北的两年我们坚持自己控制很少输液。到了美国后,可能是气候的问题,也可能是空气没有污染的问题,孩子的疾病好了,一次没有输液。在美国认为感冒是病毒感染,体温升高是机体的自我保护,适当发烧正是说明机体在修复,很快就会自愈的。临床上美国医生也是这样做的。一位朋友的孩子发烧40℃,作为医生的家长也在物理降温法,孩子很快就好了。但是在国内由于根深蒂固的观念,发烧一定要退烧治疗和抗炎治疗,有时候知道这样不对也不敢不用药。十个孩子发烧九个在输液治疗,你却在家里物理降温,一两天可以,时间稍微长些你就很难坚持,你能坚持亲属也很难坚持。所以很多时候由于传统观念的问题,正确的事情很难去做,环境也不如许你去做。孩子发高烧让作为儿科医生的你输液,你坚持不输液,孩子好了还好,如果时间长些还不好,家人很可能会找你麻烦的。所以在国内坚持一些正确的做法有时候很难的。那么针对上面这种情况我们有病了怎么办,我们今天是医生,明天就可能是病人,现在医疗和社会环境就是这样,我们怎么去做?我的建议是上网查找相关的信息,网络是无所不能的,多读一些科普知识,多看一些患者之间的交流经验,然后结合医生的建议来决定怎么治疗,也就是说自己一定要了解一些自己的病情。不清楚的要问医生为什么这样做,即使医生不愿意回答也要坚持问!医院很多,同一专业的医生很多,总能找到一个适合的医生帮助你!文章提到国内病人看病后如果没有药拿就认为是医生不重视,这个现象我也碰到过。当时那个病人还爆粗口。其实医院还有很多不开药的医生,还有很多不提倡开刀的医生,还有很多为你健康日夜操劳的医生!所以不开药的医生、让你保守治疗的医生、让你选择简单手术的医生可能就是正常的医生!中国的问题在于医生的水平较低且不齐文章提到在美国无论城里还是乡下水平都是基本一致的。其实这和美国的培训制度有关系,还和它们的转诊制度有关系!我进修是在旧金山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中心,这所医院是当地最佳的医疗单位,因此经常碰到其他医院转来的病人,几乎所有转来的病人都需要开刀,我问过同行其他医院为什么不做这种手术。同行告诉我的理由是那些医生不愿意做这种风险大的手术,不是不能而是不愿意。但是在疾病的诊断方面各个医院都差不多,因为他们接受的培训是一样的。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美国眼科医生的培训过程:工科大学4年,然后根据成绩申请医学院,医学院5年(4年学习,最后1年临床实习),然后考试获得行医执照。获得执照后只是取得做医生的资格,接下来要做三年的住院医生,一般学生都会选择和医学院不同地点的医院去做住院医师,眼科现在也分很多专业,如青光眼科、眼底病科、眼眶病科等等,这三年所有专业必须轮转;住院医合格后再次申请主治医培训,大部分人也是申请不同的医院。不同的科室培训时间不同,眼底病和眼整形科是两年的培训时间,其他的科室是一年的培训时间,这段时间就是要你在你的专业上深入学习,如果顺利,主治医生合格后就可以找工作了,你刚刚找到工作就是责任医生(attending),工作几十年也是责任医生(attending),职称上没有差别,当然你在教学医院还需要晋升教学医院职称(副教授、教授),如果单纯做医生一辈子都是这样的医生了。所有的眼科医生都要接受这样的培训,所以基本水平是一致的,你不合格不会让你去做医生,我就接触过一位做了两轮主治医生的年轻医生。国内的医学院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临床做医生,没有专科的培训过程,医学院的水平差距较大,好的医学院毕业生不愿意去下级医学院,下级医学院的学生很难去上级医学院工作。到上级医院进修最多一年,从美国的主治医生培训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来,进修一年如果只在一个科室学习,可能掌握一个亚专业知识。但是从下级医院来进修的医生往往在半年到一年时间来几个科室轮转,因为他们所在的医院还没有分亚专业,病人也没有那么多,需要他们每个专业都看,这样他们学习一年每个科室都看了,但是都掌握的不好。临床水平提高的有限。误诊率居高不下的原因:知道了美国医生的培训过程就知道在美国做医生是很不容易的。大学四年,学费就很贵,很多学生是贷款完成学业。医学院学费更加昂贵,整个5年下来要20-30万美金,我问过同行,他说90%学生都是贷款,毕业后慢慢还,同行41岁,做attending六年,还在还医学院贷款。美国医生是高收入群体,社会地位也很高,病人都很尊敬医生,没有听说过那个医生被病人打和杀的。由于来之不易,所以美国医生都很珍惜自己的职业,非常敬业。如果出了事故,认定是医生的责任,那不但医生不能做了,再找工作需要推荐信,这样有污点记录的人很少有人去给你写推荐信的,也很少有人聘用你的。所以同行说他们非常小心。在诊疗过程中,现在有很多的国际多中心的诊疗常规,美国医生都是遵循这个诊疗常规,所以很少有不同意见,当然遇到疑难问题他们会讨论,给出一个最终结论。我所在的UCSF眼科每周四上午都是病例讨论,2个住院医汇报病情全科进行讨论,很多时候还要外请其他州的医生来讲座,这对所有医生都是一个提高过程。文章提到在中国医生没有危机感,我认为其实不对的。在中国医生也是很受人尊敬的,医生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医生。没有医生愿意自己的病人手术失败,没有医生愿意自己治疗的病人没有好转,没有医生愿意因为自己的错误导致病人失去什么!再加上现在医疗环境恶化,哪个医生愿意因为自己的错误让病人或家属告上法庭,所以无论怎么样大部分医生都是希望病人好。文章提到国内医生可以换职业,如果有好的职业可以去换,那我想每个人都不用犯错误就去换职业了。所以我们看文章、学习都要结合实际,学会思考,不是所有的观点都是正确的。记得清朝时就说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到后来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中国医生水平落后的个人原因文章认为有医生培养制度有问题和临床医学水平差两个原因:关于眼科的培训制度我上面已经讲了,两国还是有差异的。至于说医学院的师生英文差,这个我很有体会。我们从中学开始学英文,大学、硕士、博士、工作后都在学习英文,可是我们有几个可以熟练用英文对话呢,太少了!我们所学英文的目的是考试,更注意一些语法、单词等,很多文章我们可以看懂但是我们无法读出来,我们几乎不能跟老外无障碍的交流,这确实是个问题。我在离开UCSF的时候,有时还是无法跟上他们讲课的内容,这对于提高业务是很大障碍。而目前最新的进展都是以英文发表的,我们读一篇英文文献可能需要2小时,而他们可能只要15分钟。在这个信息社会中,谁掌握的信息量大谁就可能成功!所以我们真的需要加强英文学习,努力跟上世界的步伐。但是中国医生的医疗水平差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差距表现在各个方面,当然也包括医疗。在UCSF工作的时候发现他们的诊断水平明显高于国内,尤其是疑难疾病,他们不会轻易确诊,总是从各个辅助检查中找到证据,即使我认为非常明显的疾病他们也要有证据,这就是询证医学。这样他们的误诊率非常低。我们对于常见病不用辅助检查也可以确诊,而且90%我们是对的,但是一定有错误的,但是他们就会少很多。我们在学习中经常遇到如RAPD征、Terson综合征、Weiss环等各种英文名称,都是老外医生为纪念发现这个体征或疾病的医生名字命名,很少有中文名字出现,这就是差距。但是一旦确诊了,治疗上他们会严格遵照教科书上的治疗方案,并参照文献报道的新进展,在统一的治疗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再进行相应的研究。我们往往是根据经验确诊,前几个病人都是这样,这个病人也是这样的,那么我们的诊断正确率也会很高。治疗上我们往往有很大差别,因为眼科在国内只有少数医院才分科室,大部分是全科医生,病人也不懂。找白内障医生看青光眼,找眼底病医生看白内障,如果医生没有进行分诊,那么治疗肯定不专业。我就遇到一位来自大兴安岭的李姓病人,患有特殊类型的葡萄膜炎,首次到北京最好的眼科医院治疗时一只眼睛视力正常,找一位非常有名气的眼科医生治疗,治疗三个月后双眼视网膜脱离,视力低于0.05。为什么,他找的是青光眼科医生。所以在看病之前一定要看您选中的这个医生是否对您这种疾病擅长。美国的医生分诊非常严格,因为不是你的专业你治疗有问题后会有医疗官司的,甚至失去医生资格。我们在这方面差距比较大。我们经常听到说老外医生手笨,手术做的不好。在外工作的一年中发现他们的手术完全没有问题,效果不会比我们差。我总跟国内同行说老外医生手术不差,因为先进的手术机器(超声乳化仪、玻璃体切割机等)都是国外医生发明的,手术耗材(人工晶体、硅油等)都是国外进口的,贵重精细的手术器械(角膜镜、视网膜手术器械)都是进口的,说明他们在手术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并及时解决了问题。那为什么还有国内医生认为他们的手术不好呢?我的看法是他们的手术不多,按照规矩去做,并且是分级做(住院医开台、主治医做大部分、attending做最关键的),往往是在主治医生做不下去的时候attending才接手。这样他们就耗费了大量时间,但是最终的结果是一致的。我们的手术量远远多于他们,我们的手术技巧明显好于他们,一台手术我们要比他们至少省一半以上的时间,我们使用他们发明的器械比他们熟练,因为我们使用的次数比他们多的多。所以中国医生的双手比他们灵巧,而且手术效果绝不比他们差。2012年我们开会,我把UCSF同行请来讲座,我给他看了六位病人,他认为我们的病人比他们的病人严重,手术比较棘手。我让他看了一台我做的视网膜脱离手术,他跟我们主任讲手术太快了,并没有说好与坏,第二天检查手术病人后才说我们的手术非常好。所以我认为国内医生的手术水平很高,因为我们的病人多,熟能生巧吧!但是我们需要把这种熟练技巧转为创新,发现新疾病、发明新手术器械才能在国际上直起腰。越来越看不起病?关于这个问题每个阶层的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这不是一个普通医师可以决定的。但是我认为自从有新农合医疗保险后从农村到省城看病的病人增多了很多。当然有很多看不起病的,但是到省城看病的人确实增多了。我们只能说希望国家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美国在医改,由于医改问题没有达成一致导致政府短暂关门,说明医改是很复杂的。中国也在医改,我们希望医改能惠及所有人!总之,目前这种状态下,每个人都可能是病人,医疗水平确实是参差不齐,那么我们真的要自己懂得一些基本的医疗知识。网络是非常好的平台,参照网上查阅到的知识结合医生的建议采取合理的治疗方式。愿所有人都平安健康!
临床工作中每天都会遇到白内障的病人,看病首先要清楚为什么会患这种疾病,也就是发生的病因:白内障通常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和继发性白内障。绝大多数都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也就是老年性白内障,根据名称就知道是年龄导致发生白内障,如果40-50岁发生就相当于少白头,发生早一点。人类还没有发明真正能抗衰老的药物,也就提示任何治疗白内障的眼药水及口服药都是作用有限或者无效的!既往对于白内障没有药物那就只能手术治疗,什么时候是最好的手术时机呢?有人建议早做,因为现在的技术早做好做一些,并发症少些,成功率高一些;也有人认为应该到了看不到时再做,因为手术有风险,一旦失败就有失明的危险。我的手术标准是白内障的严重程度影响正常的工作或者生活就考虑做手术!不同的人不同的手术时机!为什么是这样的标准?因为不同的人的要求不同。有些人只要生活能自理,认为目前状态很好,就没有必要手术,因为手术有风险,过很长时间再手术也只不过是对手术医生技术要求更高一点,其实区别不大!还有些人视力相对较好,但是影响开车,读书,品质更好的生活,这样患者要求就可以开刀,因为白内障手术成功率很高,风险相对较低。所以我在临床工作中首先尊重病人的要求,然后根据不同的病人选择不同的手术时机。不做手术的白内障病人我是不给药物的,意义不大。如果选择手术,那么白内障的手术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很多人把白内障手术成功的标准定义为手术时间很短,五分钟、十分钟等,术后第一天视力恢复比较好,基本恢复到0.5-1.0等。我觉得这是相对片面的。我对白内障手术成功的定义为;术后第一天手术副反应很轻,就是角膜透明,前房炎症反应轻微,这是最重要的;其次是人工晶体位置居中,尤其是屈光型人工晶体;最后才是视力恢复的情况和手术时间。原因如下:1. 角膜透明,前房反应轻说明手术对角膜内皮、虹膜的损伤很轻,前房基本没有炎症反应,这样整个前节结构就会很快恢复到正常状态。2. 人工晶体位置居中,尤其是屈光型人工晶体,这样就能得到一个最佳的视觉质量,保证后续的生活、工作都能到最佳状态。3. 前面两点做到了,视力基本就可以恢复到最佳程度。不能强求视力,因为术后视力恢复和术前眼底情况、人工晶体度数选择有很大关系,眼底不好和人工晶体度数有误差就会导致视力恢复不良,但是不代表手术不成功。再者不能看手术时间,我们白内障手术基本都在5-10分钟做完,太慢了也不好。但是手术太快了,术后第一天角膜内皮损伤大,角膜水肿严重,即使一周恢复正常,那角膜内皮细胞数也会丢失很多,万一眼睛将来需要再次手术,就会非常麻烦!所以,我对白内障手术成功的定义是:手术后第一天前房炎症反应轻微,人工晶体位置居中,视力恢复良好。做手术的最终水平很大程度是看做人,只有做人好才可能把手术做的精益求精!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扩张,让我们的眼界不断加宽,对世界也有了更多了解。最近关于国内医疗弊端的报道很多,如ZTZZT:一个杭州人的美国求医经历——倾心2007;华西医科大学校长如何死于一场眼科手术?;千万不能把命交给中国医生,等等。那么国内外医疗真有那么大的差距吗?作为一名眼科医生,2011年我在UCSF临床学习一年,对美国的医学教育和临床有些了解,在我认知程度上我认为中美医疗是存在很大差别。医疗的差距源于理念,理念的差距源于传统、经济、体制、文化等等。中外医疗差异最大的是理念,这种理念的差异深深的扎根于医生和病人中。西方国家医学的理念是询证医学:一切医学活动是建立在证据之上的。医生的培训过程就是一个学习证据、按照证据行医、补充证据不足的过程。所有医疗活动,如疾病诊断、治疗都要在证据的指导下进行。所谓的证据就是书本和文献。年轻的医生看书本多些,年长的医生看文献多些。这样对一个病人的病情,所有医生都是在文献或书本上的指导去寻求支持诊断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寻找相似和不同,然后根据书本或文献上的指导做出诊断和治疗。所以几乎所有的医生都会得到一致的诊断和治疗。美国的医生的培训过程很漫长,要求很高,花费巨大,做医生后非常受人尊敬。所以美国的病人非常信任医生,基本上都听从医生的建议,很少有异议,我在UCSF学习的时候,同行就经常把病人带到电脑前给病人讲诊断和手术过程,让病人能理解整个医疗过程,这样无论结果怎样其过程都是经得起考验的。我跟同行讨论病例的时候,他最多的时候就说要求我把相关的文献拿来,否则不会相信我说的依据。遇到不常见的病例每次都是查阅文献来解决。所以一年的学习我受益最大的就是我学会了阅读文献的方法,接受了诊断、治疗一定有据可查的理念。我们国家的医学理念是经验医学:经验医学占据医生和病人的主流思想。中国历史悠久,中医理念源远流长,因此受到中医的影响很深。我们在学习西医的过程中听到最多的就是老师和长者告诉我们:年轻医生要多在临床跟着看病人,多做手术,时间长了、经验多了就会成为好医生。其实也就是这种理念阻碍了我们的进步。多看病人就会积累经验吗?前提条件是要做好看病人的基础,也就是看好文献、书本,在看病人之前对此病有初步了解,看病人后再次阅读书本、文献对此病有了深入的理解,反复几次才能有很提高。一种疾病通常有常见和少见临床表现,每个病人只能表现出其中的几种,因此需要医生一定要牢记此病所有临床表现。如果你没能掌握此病所有临床表现,想在临床中逐渐学会那需要太多的时间。另外医学发展的很快,观念、检查仪器等不断更新,必须要查阅最新文献才能跟上发展。所有多看病人,没有多看文献是无法成为好医生的。手术也是如此,新的手术器械、手术方式、药物辅助不断出现。跟一个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年长医生学习一辈子也不会掌握最新的方式、方法。打个比方,眼科白内障手术,一个年长医生常年应用小切口或囊外手术方式,这样医生带出的下级医生可能长时间只会这种技术,这和另外一个年轻医生刚刚毕业就学会了超声乳化手术是有很大差距的。询证医学要求我们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掌握新的理念和技术。经验医学往往固步自封,跟不上询证医学的发展。在询证医学的指导下,美国医生做诊断需要更多的依据支持,他们会根据各种辅助检查来证实和排除,最终确诊。我们往往更依靠经验诊断,前几个病人就是这样,这个病人也是这样了,所以我们的误诊率会高些。当然在常见病的诊断上我们诊断迅速、花费少、恢复快,也是有一定的优点的。治疗:我们经常听到病人讲看了几个医生,其诊断治疗都不一致。但是在美国很少有这种情况发生。询证医学在治疗上严格依照多中心研究结果制定出的治疗指南进、行,几乎每种疾病都有规范的治疗指南。因此诊断费时困难,治疗相对容易。在按照指南治疗效果不好的时候就需要再次查找文献或发表文章来为该种疾病补充治疗方法,推断医学的发展。我们经验医学往往按照自己的经验去治疗。既往的一些病人就是这样治疗的,老师教的就是这样治疗所以我也这样治疗。前提是老师教的确实正确和最新,既往治疗的效果都很好。所以我们缺少的是思考、是勤奋、是读书、读文献。我们经常说不要本本主义,那么我现在想到的我们缺乏的就是本本主义。询证医学就是按照多中心的指南(本本)去做和补充指南(本本)。因为一种疾病或这种疾病的某个阶段就应该只有一种最佳的治疗方式,如果出现两种不同治疗方式时一定有文献支持两种的优缺点并指导医生和病人共同选择。询证医学的目地简单,一切目的为了治好疾病,让病人恢复健康。我们国内目前的医学参杂一些非医疗成分,所以我反复提醒病人在诊疗前后一定要对自己的疾病有所了解,充分和医生探讨,使用好互联网,这样才有可能得到一个最佳的治疗。改变全民的医疗理念,让医生更强大,让病人更轻松,让所有的人更健康!
2016新年寄语今年还是想写点什么,可是毫无思路,越来越感觉到鲁迅的伟大,弃医从文,拯救人的思想比救治人的身体要伟大的多。目前中国,尤其是东北,思想的落后让身体的健康显得那么无意义,更何况冬日的漫漫雾霾折磨的身体也无健康而言。我能为病人做点什么,我能为社会做点什么!!!2015新年寄语今天是新年第一天,希望在2015年的第一天给自己下一年前行的路指出方向。工作近20年了,经历了哈医大、中山眼科中心、旧金山医学中心三个阶段的临床学习,见证了中山和旧金山的临床水平,在2014年第一次感觉到我是一个合格的眼底病临床医生。临床医生是终生需要学习和思考的职业,我会在不停的督促自己提高临床水平。也是在2014下半年第一次考虑要花费一些时间去晋升职称,尽管我对职称根本不关心,但是目前这个社会环境、医疗体制迫使我去考虑,浪费一点时间去适应社会吧!治好疾病才是我最关注的事情。在国内目前这种复杂的社会、医疗环境下,一个医生很难去改变什么。我会争取做一个对得起自己良心、对得起病人信任的合格医生。不要纠结其他人做了什么,最重要的是自己为病人、为他人做了什么!尽力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目前这这种医疗环境,每个人都会很困难。但是互联网会让你受益匪浅,努力吧,无论国内、国外,在很多时候互联网真的可以给每一个病人提供非常大的支持。切记用好互联网!让我们一起共勉,为了健康一起奋斗!2015.1.1晚于旧金山附2015春节休假杂想我很崇敬的一位中山的老师曾经告诉过我,一个医生一辈子可能只会精通一种病,当时我不理解,工作了将近20年,我懂了!一个医生的精力是有限的,看的文献是有限的,病人数是有限的,能跟上一种疾病的世界步伐就已经很好的!最近刚刚推出的住院医规培三年政策,其实初衷是好的,但是这里只提出了住院医怎么做,没有对上级医生的规范化要求,结果就是医学院多上了3年。正如最近沸沸扬扬的柴静的穹顶之上和吕正平的评论一样:没有约束的权力是这个国家的最大污染源。医学改革也是一样的,对设计者和上级实施者没有约束,只是对最下级的住院医约束最终只能以一个闹剧收场。医疗不去行政化,不改变目前的晋升制度,医疗水平很难进步!
很多病人就诊时或在网络咨询时会说,医生,我眼底出血了怎么治疗!其实眼底出血是一种体征,不是疾病,我要给您进行详细检查确诊是哪种疾病导致的眼底出血后才能给您治疗方案。就跟咳嗽本身不是疾病,是一种体征,是由于感冒、肺炎、肺结核等疾病导致一样。关于眼底出血我多次跟下级医生讲,一定给病人讲清楚,眼底出血是体征,不是原发病,一定尽力查病因,让病人真正知道自己患的是哪种疾病。眼底出血分类:眼底出血分为玻璃体出血、视网膜前出血、视网膜内出血和视网膜下出血,每一种出血其身后都隐藏着一种或几种疾病。引起眼底出血的常见疾病: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视网膜静脉阻塞、静脉周围炎、外伤、老年黄斑变性、高度近视、玻璃体牵引等。糖尿病、高血压、炎症、外伤可以引起玻璃体腔出血、视网膜前和视网膜内出血,很少导致视网膜下出血。黄斑区变性、高度近视通常引起视网膜下出血,比较少引起其他类型的出血。眼底出血的治疗:很多眼底出血病人使用了很长时间活血化瘀类药物却没有效果或者更差,当然也有少数病人感觉好转。人的自身的修复能力非常强,就像被刀割破的伤口一样,不处理也会自愈。出血不治疗自身也有一个吸收过程。我们查阅相关文献和多年学习、工作经历认为无论哪种疾病导致的出血在出血1-2个月内不要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因为导致出血的原因没有治疗,那么出血的血管就不会完全修复,这时候给活血化瘀药物病人可能再次出血。因此我主张早期只给单纯的止血药物。所谓的一些中药有出血部位止血,淤血部位活血并没有科学依据。那么也有人认为不给药物会导致血液瘀滞,至今为止也没有文献支持血液瘀滞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我们临床工作中也证实早期不适合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大部分第一次和部分第二次眼底出血病人如果病因控制良好,在半年内眼底出血都能完全吸收。关于手术治疗,传统认为玻璃体出血3-6个月不吸收可以手术,现代观点认为手术技术非常成熟,20天不吸收就可以考虑手术。本人认为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是少量出血,尽量检查眼底看看是哪种疾病导致,然后根据病因治疗。大量出血,则在严格的随访下可以观察至少3个月,在随访过程中尽量查到病因,及时进行激光治疗。一般在视网膜没有脱离的情况下可以观察6个月,当然在3个月时没有好转也可以考虑手术。这个没有统一的标准,出血20天后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处理。总之,眼底出血病因比较复杂,需要定期复诊,根据病因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处理,既不要耽误病情,也不要过度治疗。
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有人问到,眼前黑影是怎么回事呀,影响视力吗,将来会加重吗,会不会是大问题,为什么长时间用药治疗也一点没有好转?黑影总在眼前飘动烦心呀!那么眼前黑影是真的有问题吗,我们来详细讨论一下。眼前黑影是玻璃体混浊导致的,那么玻璃体是什么?人的眼球是一个球体,眼球内部后3/4容纳的是玻璃体,玻璃体是透明胶冻状物体,由胶原纤维、透明质酸、水等构成,胶原纤维构成网状结构,其他物质填充在其中。人出生后玻璃体完全的粘稠胶冻状物质,随着年龄增长,胶原纤维支架及其中的填充物逐渐解聚,液化。到老年,所有人的玻璃体都会解聚、液化,只是程度不同。这与人随年龄增长头发变白、皮肤松弛、皱纹、老年斑等人类退化性疾病发生原因是相同的。玻璃体混浊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生理性玻璃体混浊(飞蚊症):有研究报导最早的人在4岁时即可发生玻璃体解聚、液化,解聚、液化的成分漂浮在胶原纤维支架中,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生理性玻璃体混浊;玻璃体周围是视网膜,视网膜是人类视物的基本结构,视网膜正常的代谢产物有些进入到玻璃体然后再回到视网膜内,如果某个阶段代谢紊乱进入到玻璃体的物质无法回到视网膜内而一直漂浮在玻璃体内就产生了玻璃体混浊。上述这两种原因导致的玻璃体混浊都是人类正常的生理活动,不影响人的视力,因此没有必要去干预。生理性玻璃体混浊的易发人群:我们提到玻璃体最早在4岁就会发生液化,那么是不是每个人儿童时期就会有黑影飘动?有研究认为大部分人在30岁前都会发生玻璃体液化,但是很少有人感觉到眼前有黑影飘动,是因为发生的范围和程度有限。两类人容易发生临床意义的玻璃体混浊:近视眼人群和中老年人。近视眼人群因为眼轴逐渐拉长,眼球变大,玻璃体跟不上眼球容积的变化导致比较早期发生解聚和液化而导致眼前黑影飘动,还有就是中老年人因为正常退化玻璃体液化、解聚加重而出现黑影飘动。这两种原因的玻璃体混浊不需要任何的医疗干预,因为没有医疗干预可以延迟衰老,也没有医疗措施能彻底治疗近视。所以这也是很多生理性混浊人群长时间活血化瘀、离子透入等各种治疗办法也没有效果的原因。那么什么是病理性混浊?顾名思义就是在有疾病的情况下导致的玻璃体混浊,因为是科普性文章,我们只是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已经讲过正常的玻璃体是透明的。在发生某种疾病时,最常见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次是高血压导致的视网膜血管栓塞,还有葡萄膜炎、视网膜脱离、眼外伤等很多原因导致出血或炎症因子进入到透明的玻璃体中,就跟清水中放入混浊物一样,这个时候就会出现眼前黑影,导致视力下降。通常不治疗可能会加重,但是也可能随着时间逐渐减轻,数月后再次加重。这些情况需要到医院及时就诊,根据不同病因进行相应治疗。我们建议在确定病因之前不要使用药物治疗,尤其是扩张血管药物,因为在出血的早期还没有在完全止住之前扩张血管会导致再次出血的。综上所述,如果刚刚发现眼前黑影,需要到医院就诊,看看是否有病理性疾病,最好散瞳进行三面镜检查。如果正常,就不要担心,随诊观察三个月即可。如果黑影增多、加重或眼前有闪光感,则再次进行检查。黑影出现超过三个月,没有影响视力,那就不需要检查,黑影可能伴随您一生。人的一生有很多自然退化的过程,有些会给您带来一些不适,这些不适人类无法抗拒。珍惜健康的生活,抛弃不必要的烦恼,享受快乐的人生!
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外伤,其中很常见的就是眼外伤,处理不好病人往往丧失有用视力甚至眼球。因此我们介绍一些眼外伤的基本知识,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眼外伤分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种。闭合性眼外伤及眼球壁没有破裂,球内容没有脱出,眼球还是完整的。伤后一般不需要急诊处理,会给病人一些时间去治疗和会诊,因此大部分病人会得到较好的预后。开放性眼外伤就是常见的眼球壁破损、不完整了,也就是眼球漏了、瘪了。病人往往一听到眼球漏了、瘪了就感到十分可怕,有些医生看到眼球破裂往往想到的也是病情严重,需要眼球摘除。其实就目前的眼科技术而言,只有很少的眼球破裂才考虑摘球,绝大部分都可以保住眼球甚至恢复有用视力。我们介绍一些常见的眼球开放伤基础知识和治疗原则:我们将眼球开放伤根据伤口累及范围和严重程度分为三区:I区伤:伤口累及角膜及角巩膜缘:这种眼外伤比较轻,急诊把角膜及角巩膜缘伤口水密缝合,恢复眼球的完整性,眼内情况是伤情而定,可以将外伤障、虹膜脱出、瞳孔一并处理,也可以二期处理。术后一般观察,必要时才考虑二次手术。II区伤:伤口在角巩膜缘后5mm内,这个位置一般不会累及视网膜,所以要根据术中所见考虑下一步治疗方案。如果术中见大量玻璃体脱出,其间可见视网膜,那么我们要在缝合眼球壁后10内进行第二次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如果只有少量玻璃体和一点色素膜脱出,我们需要缝合眼球壁,术后每两周观察一次眼球情况,B超是一定需要的,根据情况考虑下一步治疗。二区伤处理相对复杂,需要术中仔细检查,做出正确的判断,这类病人往往也会恢复有用视力。III区伤:伤口累及到角巩膜缘5mm以后,较多玻璃体脱出,很可能视网膜脱出。我们一般根据情况先缝合眼球壁,恢复眼球完整性。术后10天内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还有部分病人因为受伤严重,往往在缝合眼球壁后急诊就进行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III区伤的病人预后相对较差,但是大部分病人经过几次手术后也可保住眼球,甚至部分病人保留较好视力。眼外伤病人病情相对复杂,处理起来比较困难,需要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共同努力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我们坚决反对急诊摘除眼球,我经常告诉下级医生的一句话:不是你处理不好别人就处理不好,不是这里处理不好其他地方就处理不好。每个人只有两只眼睛,不要轻易放弃。严重的开放性眼外伤只有经过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才能知道伤到什么程度,将来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们建议眼科医生和病人在做出摘球决定前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视网膜静脉栓塞是常见的一种眼底病,其对视力危害巨大,处理不好病人视力往往无法恢复,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新的治疗方式不断出现,近五年的临床研究表明现在的治疗可以让大部分病人恢复有用视力。视网膜静脉栓塞分为分支静脉栓塞、半侧静脉栓塞和中央静脉栓塞三种类型。其发病机制有以下几种:1、血液流变学异常:患者有高血脂症而导致血浆粘度与全血粘度高,此外,红细胞增多症,巨血球蛋白血症使血粘度增高,以及凝血酶Ⅲ因子降低都易于发生血栓。2、血液动力学改变:高血压、颈内动脉斑块、血管炎、血容量不足及老年血压低均可使血流缓慢而导致血栓的发生。3、动脉硬化及内皮增生:视网膜中央动脉与静脉在筛板处互相毗邻,有共同的结缔组织围绕,动脉增厚时,静脉易受压迫。4、血管炎症、血栓形成:任何全身及眼局部炎症均可侵犯视网膜静脉,发生视网膜静脉阻塞。多见于青年人。5、其它:口服避孕药,眼压增高和头部外伤等也是CRVO的病因,情绪激动亦是产生本病的明显诱因。静脉阻塞的临床表现:症状:视力下降。视力下降的严重程度和是否累及黄斑部有关,黄斑一旦受到波及,中心视力突然或于数日内显著下降,并出现视物变形,严重者仅存眼前指数或手动;分支静脉阻塞影响到黄斑区则导致中心视力和发病部位的对侧视野缺损,未累及黄斑区的分支静阻视力不受影响。体征:眼底表现:视盘水肿混浊 境界消失 整个视网膜水肿混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火焰状浅层出血,视网膜静脉怒张迂曲 部分被组织水肿及出血掩盖而异节段状 黄斑部放射状皱被 呈星芒状斑或囊样水肿。分支静阻则是象限性出血、渗出、视网膜水肿。辅助检查:一般的静脉阻塞临床表现都很明显,因此诊断相对比较容易。对于特殊的、尤其是慢性静脉阻塞需要早期进行一些辅助检查。1.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如果慢性RVO或对诊断有困难时可以在发病早期进行,如果典型的RVO,早期视网膜出血比较浓厚我们不主张进行FFA检查,因为此时出血遮蔽荧光,临床意义不大。大部分病人在发病3个月后视网膜出血大部分吸收后需要进行FFA检查,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对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2.OCT:对治疗和随诊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主张确诊后及时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法。3. RAPD检查:第一次就诊就应该检查,对病情进行基本评估。4. ERG-B检查:首诊及进行检查。5. 眼底彩照:首诊及进行检查。鉴别诊断: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眼部缺血综合征:3.视盘水肿:4.血液病:5.放射性损伤性疾病:治疗:在国内RVO治疗存在很大误区,认为是血管栓塞就要进行扩血管或溶栓治疗,但是根据CRVO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报告,经过国外40年的多中心临床观察,证明扩张血管或溶栓治疗没有意义,甚至还会加重病情。还有目前很多地方有早期就进行激光治疗RVO眼底出血,实际上国际上已经证明早期激光治疗有害无益,大量的视网膜出血吸收激光能量造成视网膜不可逆的损伤,本来RVO已经造成中心视力受损,激光后周边视野也带来不可逆的伤害。目前主张先治疗黄斑区水肿,待视网膜出血吸收后再造影决定是否需要激光治疗。目前国内外的治疗集中在CRVO导致的黄斑区视网膜水肿(ME),大量临床研究证明玻璃体注药可以减轻黄斑区视网膜水肿,目前治疗CRVO-ME主要有两类药物:激素类(Oqurdex和T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Av、Lu和康柏西普)1.Oqurdex:长效激素,可以持续4-6个月,国外主要治疗药物,但是国内还没有应用。2.曲安奈德注射液TA:长效激素,持续1-3个月,国内主要应用,国外也在应用。优势是价格便宜,(13元人民币),缺点是少数病人反复注射后眼压高、白内障、视网膜前膜的发病率高。3.Avas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持续一个月,国内外均在应用。优点是价格相对便宜,缺点是未批准在眼科应用,需要病人的理解。4. 康柏西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持续1-3个月。优点是持续时间长,价格相对便宜,缺点是上市时间短,需要国人认可。本人现在绝大多数病人都使用该药治疗,效果确切。5.Lucenti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持续一个月,国内外均在应用。优点是批准在眼科应用,缺点是价格昂贵和多次注射。(9800元人民币)上述四种药物的疗效基本一致,使用风险相同,副作用激素类药物可能略大些,但是价格相差悬殊,从13元到9800元不等,因此我现在一般应用TA和康柏西普治疗该病,疗效比较确切。观察三个月左右后才考虑是否进行激光治疗!RVO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周期需要1-3年,所以需要医生和病人密切配合,长期随诊,最终恢复有用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