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家长问我牙线如何使用,我在网上搜了一下,找到一些相关的图片,与大家分享!) 牙线就是一根细线,一般都会打上蜡,有的还被染了味道。牙线可以清除陷在牙齿间及牙龈里面的食物残渣,这些地方牙刷不易刷到。如果放任这些食物残渣不管,细菌就会在此处生长,造成蛀牙、口臭、及牙龈炎。 如何使用牙线呢?首先教大家如何手持牙线。如何用牙线清除食物呢?您会用牙线了吗?
孩子的饮食 一旦乳牙萌出,细菌就会出现,来自食物中的糖被细菌分解而产生酸。频繁的糖摄入,含糖的食物存留在口腔内很长时间,是牙齿龋坏的最大因素。 奶瓶喂养饮料和牛奶含有对萌出牙齿有害的糖。重要的是避免让婴儿形成夜间和睡眠时间含奶瓶睡眠的习惯。奶瓶仅被用作喂养工具,不应该被用作 母乳喂养在喂养时,重要的是维持好的平衡饮食。乳牙龋坏的严重形式是喂养龋齿,它由不适当的奶瓶喂养引起,同样能够发生在不适当的母乳喂养。一旦乳牙萌出,重要的是遵从一个合理的喂养计划,避免过长时间的喂养。避免让婴幼儿整夜喂养,这可能出现在母亲和孩子一起睡眠时。 口腔习惯吮指:对于婴幼儿,吮指是一种自然的和正常的需要。在婴幼儿前几年的生活中,相当大的满足感来自吮指,如果婴幼儿已经有吮指习惯,不应该遭到喝斥。如果这种习惯持续到4~5岁,就应该咨询儿童牙科医生有关这对口腔发育的影响,获得推荐的处理方法。 安抚物安抚物并不是对每个孩子都是必需的。争议在于拇指或安抚物是否是最好的。这由父母决定是否适合,在许多情况下适合于孩子。如果觉得孩子需要安抚物,向儿童牙科医生或医生请求正确的使用方法,避免放糖、蜂蜜等在安抚物上来刺激孩子使用。 牙齿的清洁一旦乳牙萌出,细菌开始在口腔聚集,可以分解糖产生酸。只要第一颗乳牙萌出,尽管暴露在有限的含糖食物环境,也应该开始清洁婴儿牙齿。起始,牙齿可以用一块纱布或清洁的毛巾擦洗。在孩子习惯于每天的牙齿清洁时,可以开始应用小的牙刷。不一定需要牙膏。伴随着更多的牙齿萌出,可能需要使用牙线,这依赖于牙齿间的空隙是否存在。若要使用牙膏,也必须用婴幼儿专用的牙膏。儿童牙科医生能够示范婴幼儿牙齿清洁的适当方法,提供有关牙线是否需要,帮助掌握这项技术。 牙齿的损伤 摔倒、碰撞和挫伤在婴幼儿生长过程中属于正常。在孩子12~18个月学习走路时,损伤到口腔和牙齿也是相当常见的。出血不止的损伤、牙齿折断或牙齿脱出都应该看儿童牙科医生。常常是损伤后需要密切观察。 乳牙为什么比较稀通常乳牙的尺寸会比较小,而且乳牙中间会有缝隙,主要是让底下的恒牙可以从牙齿间隙长出来,如果乳牙长得太密集,可能会在换牙时产生空间不足的问题,所以,宝宝的乳牙稀一些,家长不必着急。 什么时候开始长乳牙? 正常的宝宝平均六个月大开始长牙,以每个月增加一颗的速度,在两岁半左右二十颗乳牙会都长全。但是每一个宝宝长牙的时间是不是都是那么一致,时常看的到的是很多宝宝不一定。时常有母亲会问:我的宝宝怎么到九个月大还不长牙?我的宝宝长牙的次序怎么与别人不一样?我的宝宝怎么长了两颗牙就不长了?但是反观我们所接触、所认识的所有人,没有长牙的真的很少见(除了非常少数所谓"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的病例以外)。 所以:在医学上,长牙齿应该不是很大的问题,除了很少数的「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这种病的患者之外(这是一种包括头发、指甲也会同时发育不好的疾病,不难分辨),通用人长牙的次序快慢可能有差别,但是都会长牙的。 每一个宝宝长牙的快慢、次序是可以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是下面两颗门牙最先开始长,以后是上面两颗门牙,再以后是上面外边的门牙,再是下面外边的门牙,再是犬齿…….。 但是也有人一开始犬齿就先长出来。也有人开始长牙的时间较晚,到了一岁左右才开始长牙,但是可能一次就长出来四颗或六颗。更有些小宝宝长了两颗门牙之后就停止很长一段时间不再长了。这些情形都可以见得到,也都在可以接受的正常范围之内,父母不用担心。 长牙齿要吃钙片吗?坊间时常会有人建议:如果牙齿长的慢,可以吃钙片。这一种说法在医学上并不成立,牙齿长的慢的小宝宝若骨骼发育的很好,没有任何钙质缺乏的症候,补充了钙对促进牙齿的生长,毫无助益,反而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长牙齿会发烧吗?另一种长牙的时候常见的问题是:大家常说:「长牙会引起发烧及拉肚子」。 的确,有的小宝宝在长牙的时候发烧的机会会比较多,但是这不是绝对的。长牙本身并不会造成任何发烧现象,长牙时候出现的发烧现象主要的是因为小宝宝在长牙的阶段牙龈会痒,比较喜欢咬束西,如果咬到不清洁的东西就可能会造成喉咙或肠胃道的感染,而发烧或拉肚子,并是长牙齿本身会造成小宝宝发烧或拉肚子。
0-3岁儿童口腔保健儿童口腔保健,应从出生开始,重在预防。培养孩子良好的口腔健康意识,是让他们受益一生的礼物。 龋病及其引起的并发症、牙齿发育异常等口腔常见疾病,以及口腔不良卫生习惯等,不仅破坏口腔健康,不利于孩子塑造个人良好形象,还可能影响全身健康。 一、1岁之内见牙医,每半年检查一次宝宝在一岁以内,就应该见牙医。除了进行早期口腔健康状况评估之外,更主要的目的是医生与家长沟通,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普及。 1岁以后,孩子最好每半年进行一次常规的口腔检查。医生通过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口腔健康指导,增强家长和孩子的口腔健康意识;有助于判断孩子牙齿萌出情况,并评估其患龋病的风险,如发现龋病可及早诊治,孩子牙列畸形、牙龈炎以及口腔不良习惯也能够得到及时矫治。 二、家长应掌握正确的喂养方式乳牙萌出之后,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含着装有甜奶或甜饮料的奶瓶,尤其不能含奶瓶睡觉,否则会造成婴幼儿龋(俗称“奶瓶龋”)。 有些父母特别是爷爷奶奶喜欢把食物嚼碎喂孩子,或者把奶嘴或勺子放到自己口中试温度,这些都是不恰当的。因为口腔是一个开放的有菌环境,唾液交流会导致细菌传播给孩子,而致龋细菌越早传给孩子,越容易成为优势菌群,孩子越易患龋病。 总之,预防口腔疾病,不仅仅是“好好刷牙、少吃甜食”这么简单,定期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对口腔疾病和不良习惯进行早期干预,可以避免或者减轻疾病对口腔健康的危害。希望广大家长朋友们,能好好重视宝宝的口腔健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