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家长问我牙线如何使用,我在网上搜了一下,找到一些相关的图片,与大家分享!) 牙线就是一根细线,一般都会打上蜡,有的还被染了味道。牙线可以清除陷在牙齿间及牙龈里面的食物残渣,这些地方牙刷不易刷到。如果放任这些食物残渣不管,细菌就会在此处生长,造成蛀牙、口臭、及牙龈炎。 如何使用牙线呢?首先教大家如何手持牙线。如何用牙线清除食物呢?您会用牙线了吗?
各位小朋友家长,你们好!我现在已经开通了好大夫的家庭医生服务,如果你们距离比较远,来医院不方便,也比较难挂到我的号,但是病情比较反复多变,建议您使用家庭医生这个服务,避免来回医院奔波劳累,我会每天抽出固定到时间回复你的信息。祝各位小朋友拥有健康、洁白、整齐的牙齿!申请我的家庭医生流程如下(两种方式):可以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我的网站或者下载好大夫患者版客户端,搜索我的名字,找到我的网站,申请我做您小孩的家庭医生,就可以跟我咨询沟通病情了,另外如果回复不及时,您也可以申请我的电话咨询,沟通效率更高更有效解答您的问题,祝早日康复!
舌系带过短一.概述舌系带过短是指孩子出生后舌系带(舌筋)没有退缩到舌根下,其附着点靠前,导致舌头不能伸出口外,舌尖不能上翘,影响孩子的发音,尤其是卷舌音,孩子的发音不准并不都是舌系带过短导致的,常与平时的训练有关。二.临床表现舌头不能正常自由地前伸,舌头伸出口腔的部分不及正常儿童的长,而且舌前伸时舌尖因被舌筋牵拉而出现凹陷,舌尖呈W形(正常人舌头伸出时,舌头呈V字形),还可能影响哺乳或者与
幼儿期是指宝宝满月后至3周岁这一时期,此时口腔最大的变化是从无牙到长出牙齿。很多家长经常忽略这一时期宝宝的牙齿健康,维护婴幼儿期的牙齿健康有利于均衡摄入营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全身的正常生长发育。婴幼儿期又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健康、排列整齐的乳牙是宝宝正常发音的生理基础。婴幼儿期牙齿会经常出现以下问题应引起家长的注意。 1.从出生开始,家长应为宝宝清洁口腔。宝宝出生之后,家长应每天用软纱布为宝宝擦洗口腔,可有效预防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俗称“鹅口疮”)。牙齿萌出后,可用纱布或软毛刷轻轻地为宝宝擦洗口腔和牙齿。当多颗牙齿萌出后,家长可用指套刷或软毛刷为宝宝每天刷牙2次,并确保清洁上下颌所有的牙面,特别是接近牙龈缘的部位。 2岁大的宝宝会想自己刷牙,但父母应明白这个年龄宝宝手的精细运动能力尚未形成,不能真正刷干净牙齿。因此,家长应帮宝宝刷牙,每日至少2次。 3岁大的宝宝就可以教授正确的刷牙方法,宝宝学会了有时也不会自觉,家长一定要督促。 2.不当的喂养会危害婴幼儿牙齿健康。母乳是婴幼儿最好的天然食品,相对于人工喂养,母乳喂养时乳牙患龋病的危险性低。喂奶姿势会影响婴幼儿颌面部的生长发育,最好抱着喂。奶瓶是人工喂养的器具,奶瓶放置过高或过低都可能造成牙颌畸形。奶瓶喂养时应选用合适的奶嘴,避免孔洞太大,奶液不需吸吮就流出,使宝宝咀嚼肌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不利于口颌的正常发育。乳牙萌出之后,不要让宝宝长时间含着装有甜奶或甜饮料的奶瓶,尤其不能含奶瓶睡觉,否则会造成婴幼儿龋。1岁后应尽量减少使用奶瓶,且奶瓶内只能装白水和无糖奶,用杯子或勺喂含糖液体(如甜奶、果汁、蜂蜜水等)。1岁半到2岁应停止使用奶瓶。因为长期用奶瓶喂养,除了容易发生龋病外,还可妨碍孩子咀嚼功能的发育。 不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婴儿都不能睡着吃奶,因为长期睡着吃奶,可能使下颌过度前伸而形成上下颌骨位置不调。临床上可见众多婴儿因睡着吃奶而造成反颌(地包天)。 3.莫把病菌传给宝宝。唾液是细菌传播的载体。喂养人可以通过把食物嚼碎喂宝宝,以及把奶嘴或勺子放到自己口中试温度等方式将口腔中的致病菌传播给宝宝。致龋细菌越早传给宝宝,宝宝越易患龋病。所以看护人应注意喂养卫生,纠正不良的喂养方式,同时关注自身的口腔卫生,避免把致病菌传播给宝宝。 4.1一3岁宝宝因行为动作能力以及四肢协调性还不是很好,而且缺乏对事经验,所以监护人应时刻注意提防幼儿发生意外,损伤到宝宝牙齿。 5.宝宝应注意平衡膳食,做到不挑食,特别是多吃蔬菜和新鲜水果等纤维含量高、营养又丰富的食物,这样,既有利于牙齿的自洁作用、不易患龋病,又有利于口腔颌面的生长发育,促使牙齿排列整齐,增强咀嚼功能。 6.婴幼儿从牙萌出开始,每半年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和口腔卫生指导。婴幼儿应该在第一颗牙齿萌出后6个月内,由家长带去医院检查牙齿,请医生帮助判断孩子牙齿萌出情况,并评估其患龋病的风险,提供有针对性的口腔卫生指导,如果发现龋病等口腔疾病应及早诊治。此后每半年检查一次牙齿。
宝宝常见口腔问题宝宝口腔疾病主要包括有“虫牙”(龋病)、“地包天”、"鹅口疮”、疱疹性口炎、舌系带过短(大舌头)、“双排牙”、牙外伤等,这些都会导致宝宝的咀嚼功能、语音及颜貌等影响,以至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 引起这些疾病的原因有:如龋病,要注意少吃含糖食物,婴幼儿尤其不能含奶瓶入睡。 “地包天”妈妈要注意喂养姿势,奶瓶不能抬得太高,以免压迫上颌骨 ,影响上颌骨的发育。 “鹅口疮”、口腔溃烂、疱疹性口炎等口腔粘膜疾病主要是由于患儿的抵抗力下降,又没有注意奶具的卫生,容易引起。家长要注意宝宝的手卫生,不与其他的小朋友共用餐具等,注意不要让宝宝将尖锐的玩具、用物放在口腔内,不然会导致口腔刺伤、疱疹性口炎、手足口病等。 “双排牙”就是因为现在吃的食物都比较精细,老牙齿(乳牙)没掉,新牙齿就长出来了,形成了二排牙,若不及时拔掉老牙齿,牙齿就会长不齐。 “外伤牙”是由于宝宝学走路时,家长没有看护好,大点的小朋友打闹等,导致前牙外伤脱落,明显影响语音和美观 最后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 1.宝宝长出牙齿后就要用棉扦、纱布、指套牙刷清洗牙齿; 2.宝宝一岁后要尽量改掉喝夜奶的习惯,睡前吃完奶后要清洗牙齿后睡觉; 3.2岁后家长要让宝宝自己学习刷牙,可以不用牙膏,就用能喝的清水; 4.3岁以后宝宝若能将漱口水、牙膏吐干净的话,可用少许含氟牙膏刷牙、增加牙齿抵抗力、防止“蛀牙”; 5.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6.少吃零食、甜食、酸性的实物,多吃蔬菜水果、五谷杂粮; 7.发现“双排牙”,及时拔掉乳牙; 8.学走路或运动时都要防止摔到上前牙; 9.可以用涂氟、含氟牙膏、窝沟封闭,来防龋,保护牙齿; 10.定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本文系刘丽辉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孩子的饮食 一旦乳牙萌出,细菌就会出现,来自食物中的糖被细菌分解而产生酸。频繁的糖摄入,含糖的食物存留在口腔内很长时间,是牙齿龋坏的最大因素。 奶瓶喂养饮料和牛奶含有对萌出牙齿有害的糖。重要的是避免让婴儿形成夜间和睡眠时间含奶瓶睡眠的习惯。奶瓶仅被用作喂养工具,不应该被用作 母乳喂养在喂养时,重要的是维持好的平衡饮食。乳牙龋坏的严重形式是喂养龋齿,它由不适当的奶瓶喂养引起,同样能够发生在不适当的母乳喂养。一旦乳牙萌出,重要的是遵从一个合理的喂养计划,避免过长时间的喂养。避免让婴幼儿整夜喂养,这可能出现在母亲和孩子一起睡眠时。 口腔习惯吮指:对于婴幼儿,吮指是一种自然的和正常的需要。在婴幼儿前几年的生活中,相当大的满足感来自吮指,如果婴幼儿已经有吮指习惯,不应该遭到喝斥。如果这种习惯持续到4~5岁,就应该咨询儿童牙科医生有关这对口腔发育的影响,获得推荐的处理方法。 安抚物安抚物并不是对每个孩子都是必需的。争议在于拇指或安抚物是否是最好的。这由父母决定是否适合,在许多情况下适合于孩子。如果觉得孩子需要安抚物,向儿童牙科医生或医生请求正确的使用方法,避免放糖、蜂蜜等在安抚物上来刺激孩子使用。 牙齿的清洁一旦乳牙萌出,细菌开始在口腔聚集,可以分解糖产生酸。只要第一颗乳牙萌出,尽管暴露在有限的含糖食物环境,也应该开始清洁婴儿牙齿。起始,牙齿可以用一块纱布或清洁的毛巾擦洗。在孩子习惯于每天的牙齿清洁时,可以开始应用小的牙刷。不一定需要牙膏。伴随着更多的牙齿萌出,可能需要使用牙线,这依赖于牙齿间的空隙是否存在。若要使用牙膏,也必须用婴幼儿专用的牙膏。儿童牙科医生能够示范婴幼儿牙齿清洁的适当方法,提供有关牙线是否需要,帮助掌握这项技术。 牙齿的损伤 摔倒、碰撞和挫伤在婴幼儿生长过程中属于正常。在孩子12~18个月学习走路时,损伤到口腔和牙齿也是相当常见的。出血不止的损伤、牙齿折断或牙齿脱出都应该看儿童牙科医生。常常是损伤后需要密切观察。 乳牙为什么比较稀通常乳牙的尺寸会比较小,而且乳牙中间会有缝隙,主要是让底下的恒牙可以从牙齿间隙长出来,如果乳牙长得太密集,可能会在换牙时产生空间不足的问题,所以,宝宝的乳牙稀一些,家长不必着急。 什么时候开始长乳牙? 正常的宝宝平均六个月大开始长牙,以每个月增加一颗的速度,在两岁半左右二十颗乳牙会都长全。但是每一个宝宝长牙的时间是不是都是那么一致,时常看的到的是很多宝宝不一定。时常有母亲会问:我的宝宝怎么到九个月大还不长牙?我的宝宝长牙的次序怎么与别人不一样?我的宝宝怎么长了两颗牙就不长了?但是反观我们所接触、所认识的所有人,没有长牙的真的很少见(除了非常少数所谓"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的病例以外)。 所以:在医学上,长牙齿应该不是很大的问题,除了很少数的「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这种病的患者之外(这是一种包括头发、指甲也会同时发育不好的疾病,不难分辨),通用人长牙的次序快慢可能有差别,但是都会长牙的。 每一个宝宝长牙的快慢、次序是可以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是下面两颗门牙最先开始长,以后是上面两颗门牙,再以后是上面外边的门牙,再是下面外边的门牙,再是犬齿…….。 但是也有人一开始犬齿就先长出来。也有人开始长牙的时间较晚,到了一岁左右才开始长牙,但是可能一次就长出来四颗或六颗。更有些小宝宝长了两颗门牙之后就停止很长一段时间不再长了。这些情形都可以见得到,也都在可以接受的正常范围之内,父母不用担心。 长牙齿要吃钙片吗?坊间时常会有人建议:如果牙齿长的慢,可以吃钙片。这一种说法在医学上并不成立,牙齿长的慢的小宝宝若骨骼发育的很好,没有任何钙质缺乏的症候,补充了钙对促进牙齿的生长,毫无助益,反而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长牙齿会发烧吗?另一种长牙的时候常见的问题是:大家常说:「长牙会引起发烧及拉肚子」。 的确,有的小宝宝在长牙的时候发烧的机会会比较多,但是这不是绝对的。长牙本身并不会造成任何发烧现象,长牙时候出现的发烧现象主要的是因为小宝宝在长牙的阶段牙龈会痒,比较喜欢咬束西,如果咬到不清洁的东西就可能会造成喉咙或肠胃道的感染,而发烧或拉肚子,并是长牙齿本身会造成小宝宝发烧或拉肚子。
龋齿俗称虫牙或蛀牙。在适宜条件下,牙齿上的食物残渣会被细菌发酵产酸。牙齿的主要成分是钙,钙遇到一定浓度的酸后,经过一段时间便逐渐被溶解、软化、脱钙、破坏,最后出现龋洞,由大变小,由浅变深。如任其发展,可将牙冠全部腐蚀。 龋齿发展到一定程度,吃东西时食物会嵌入龋洞内或有疼痛感从而影响食欲,造成偏食、厌食。孩子为了避免疼痛会不用有龋齿的一侧咀嚼,久而久之形成偏侧咀嚼的不良习惯,造成面部发育不对称。 若因龋齿而减少了咀嚼,则牙床颌骨就得不到应有的生理刺激而影响发育,将来造成不同程度的牙齿排列不齐及颌面部畸形。 乳牙龋齿若未及时治疗,容易导致提前脱落形成缺隙。相邻的牙齿会往缺隙处移位,造成继承恒牙萌出时位置不够,导致咬合关系紊乱。 如果龋齿发生在前牙,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导致说话跑风,影响孩子正常发音,甚至影响孩子生理健康。 因此,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习惯。教给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树立口腔保健意识,每3~6个月做一次口腔检查,及时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本文系刘文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刷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寻常的一件小事,在短短几分钟内如何做到有效刷牙,最大程度保护好牙齿,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些小窍门。 1.牙膏不用沾水 因为让牙膏沾水后刷牙很容易起泡沫,会让人感觉已经刷了很长时间的牙,认为可以结束了。其实,这时牙齿还并未真正被刷干净。正确的刷牙方法应该是牙刷不沾水,挤上牙膏慢慢刷,逐渐刷出些细微的泡沫,牙膏的清洁成分才能发挥到最大程度。 2.别用冷水刷牙 冷水刷牙会让牙本质敏感的人牙齿酸痛,用冷水刷牙刷久了,会让牙齿的寿命缩短10年以上。用接近体温的温水刷牙更有利于保护牙齿。 3.不要横着刷牙 横着刷牙不能清除牙齿缝隙里的垃圾,同时还可能导致牙齿颈部形成长条形楔状缺损、牙龈损伤、牙本质敏感等问题,是对牙釉质的一种物理磨损。应该顺着牙缝竖着刷。 4.起床别马上刷牙 绝大部分人的习惯是每天早上起床后先刷牙,再吃早餐。这样的结果是,牙膏里的有效护齿成分并没有太多机会留在牙齿上,而是随着早餐吃到了肚子里。饭后刷牙更合理。 5.牙刷个儿别太大 每个人的牙齿有大有小,牙刷太大,在口腔内“执行任务”会不够灵活;牙刷太小,又无法完成大面积的口腔清洁任务。因此要选择适合自己口腔及牙齿的牙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