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能打新冠疫苗吗?指南及补充》——徐志泉包括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打新冠疫苗:前期要求接种年龄为 18-59岁,补充——2021.6已经开始扩展接种3-17岁儿童(国际儿童分期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为儿科,儿童只用灭活疫苗)及60岁以上。国内是灭火疫苗,一般情况下共接种2剂,两剂间隔28天,紧急时至少14天。疫苗打还是不打?打了会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哪些人可以接种疫苗?针对不同的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接种建议:可以接种的人群:健康人群以下这些人群也可以接种疫苗:1、 对尘螨、食物、花粉、酒精、青霉素、头孢、其他药物过敏。2、 心脏病,冠心病,不处于急性期。3、 高血压药物控制稳定,血压低于160/100mmHg。4、 糖尿病药物控制稳定,血糖≤13.9mmol/L。5、 甲减服用稳定剂量左甲状腺素片(优甲乐),甲功正常。6、 慢性湿疹没有明显发作。7、 慢性荨麻疹当前症状不明显。8、 慢性肝炎不用药物治疗,肝功正常。9、肺结核不处于活动期。10、银屑病非脓疱型等急性类型。11、慢阻肺非急性发作期,无明显咳嗽。12、强直性脊柱炎无急性疼痛表现。13、抑郁症药物控制良好,生活工作正常。14、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不能接种的人群:■1、既往接种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2、对疫苗成分及辅料过敏者不能接种。灭活新冠疫苗辅料主要包括:磷酸氢二钠、氯化钠、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铝;■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5、妊娠期妇女。补充——另有相关资料提示7种人不能接种:有七种人不适合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以前接种本疫苗出现过敏者。2.严重慢性病、过敏体质者。3.发热或急性疾病期患者。4.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者或出血性疾病患者。5.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或免疫功能缺陷患者。6.未控制的癫痫和患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7.孕妇。暂缓接种的人群:■任何原因(感冒、伤口感染、局部炎症)引起的发热(腋下体温≥37.3℃);■任何原因(感冒、伤口感染、局部炎症)引起的发热(腋下体温≥37.3℃);■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正在进行化疗、放疗期间。有免疫系统疾病的人群来说,如果也想打新冠疫苗,究竟能不能打呢?会不会导致复发?关节炎能打疫苗但有要求!在“无孔不入”的新冠病毒面前,一旦感染,症状会比一般人群要严重。因此,目前包括美国疾控中心、美国风湿病学院以及我国公共卫生机构和许多医生都在鼓励关节炎及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接种新冠疫苗。通俗地说:可以打疫苗。——当然了!具体能不能接种还是有一定的限制条件的。根据2019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关于自身免疫病患者接种疫苗的建议,以及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联合撰写的《免疫受损成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专家建议》的要求来看,存有以下情况应接种疫苗或暂停接种疫苗:关节炎、狼疮等风湿免疫病患者处于病情稳定期,如无其他禁忌,建议接种新冠灭活疫苗;若病情处于活动期,则不建议接种疫苗。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自身炎症性疾病患者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硫酸羟氯喹等治疗时,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但是可以接种灭活疫苗,不过与健康人群相比,自身免疫病患者接种疫苗的预期有效性可能会有所下降。正在使用生物靶向药治疗的狼疮患者,由于这类药物可以清除或部分清除B细胞,抑制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很可能导致接种疫苗后无法达到预期的保护效果,也不建议接种疫苗。妊娠后半程接受过生物制剂治疗的母亲分娩的新生儿,6个月内应避免接种减毒活疫苗。有过敏史的患者,需要在接种前告知医生,如果曾经发生严重过敏,或者有疫苗相关成分过敏史,不建议接种。正处于发热期、患有其他急性疾病及孕妇群体不建议进行接种。新冠疫苗和HPV疫苗,包括其他疫苗,都不建议同时接种,但可以分开接种,具体需要咨询风湿免疫科医生和执行接种的医生后再进行接种。接种疫苗会不会导致关节炎复发?接种新冠疫苗,是否有可能会诱发患者的疾病活动或者复发呢?理论上确实有这种风险存在。但总的来说,接种的获益始终远超过了风险。选择合适的接种时机,密切监测病情,便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也不必过于担心。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狼疮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接种疫苗会导致炎症反应/复发。除非患者对疫苗有严重过敏反应史或者有其他不适合打疫苗的情况,否则通常情况下狼疮患者可以接种疫苗。除此之外,对于接种后出现的发热、疲倦、关节痛等症状,也不用太过担心、焦虑。这些症状说明了机体的免疫系统正在工作,一般休息片刻后可自行消退,无需特别处理。但如果症状比较严重,或者症状没有自行改善也需要及时就医。接种疫苗就不会被感染了?既然接种了新冠疫苗,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就不会感染新冠病毒了?这种观点其实是不正确的。到目前为止,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少数人接种后仍可能不会产生保护力或者发病。只能说,接种疫苗后只能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而不是说不会再感染新冠病毒。补充——新冠疫苗说明书中的禁忌要求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得接种。因此备孕妇女须在疫苗接种后适当推迟怀孕时间,参考其他灭活疫苗,建议在接种3个月以后怀孕。提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路上,我们一直都在赛跑。我们接种的每一剂新冠疫苗都是在为自己撑起一把“免疫保护伞”,只有我们更多人“撑伞”才能建立起牢固的免疫屏障,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肾病综合征能打新冠疫苗吗?指南及补充》——徐志泉打新冠疫苗:前期要求接种年龄为 18-59岁,补充——2021.6已经开始扩展接种3-17岁儿童(国际儿童分期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为儿科,儿童只用灭活疫苗)及60岁以上。国内是灭火疫苗,一般情况下共接种2剂,两剂间隔28天,紧急时至少14天。疫苗打还是不打?打了会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哪些人可以接种疫苗?针对不同的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接种建议:可以接种的人群:健康人群以下这些人群也可以接种疫苗:1、 对尘螨、食物、花粉、酒精、青霉素、头孢、其他药物过敏。2、 心脏病,冠心病,不处于急性期。3、 高血压药物控制稳定,血压低于160/100mmHg。4、 糖尿病药物控制稳定,血糖≤13.9mmol/L。5、 甲减服用稳定剂量左甲状腺素片(优甲乐),甲功正常。6、 慢性湿疹没有明显发作。7、 慢性荨麻疹当前症状不明显。8、 慢性肝炎不用药物治疗,肝功正常。9、肺结核不处于活动期。10、银屑病非脓疱型等急性类型。11、慢阻肺非急性发作期,无明显咳嗽。12、强直性脊柱炎无急性疼痛表现。13、抑郁症药物控制良好,生活工作正常。14、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不能接种的人群:■1、既往接种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2、对疫苗成分及辅料过敏者不能接种。灭活新冠疫苗辅料主要包括:磷酸氢二钠、氯化钠、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铝;■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5、妊娠期妇女。补充——另有相关资料提示7种人不能接种:有七种人不适合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以前接种本疫苗出现过敏者。2.严重慢性病、过敏体质者。3.发热或急性疾病期患者。4.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者或出血性疾病患者。5.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或免疫功能缺陷患者。6.未控制的癫痫和患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7.孕妇。暂缓接种的人群:■任何原因(感冒、伤口感染、局部炎症)引起的发热(腋下体温≥37.3℃);■任何原因(感冒、伤口感染、局部炎症)引起的发热(腋下体温≥37.3℃);■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正在进行化疗、放疗期间。肾病综合征人群来说,如果也想打新冠疫苗,究竟能不能打呢?会不会导致复发?肾病综合征能打疫苗但有要求!在“无孔不入”的新冠病毒面前,肾病综合征免疫力的,一旦感染,症状会比一般人群要严重。因此,目前包括美国疾控中心、美国风湿病学院以及我国公共卫生机构和许多医生都在鼓励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接种新冠疫苗。通俗地说:可以打疫苗。——当然了!具体能不能接种还是有一定的限制条件的。根据2019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关于自身免疫病患者接种疫苗的建议,以及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联合撰写的《免疫受损成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专家建议》的要求来看,存有以下情况应接种疫苗或暂停接种疫苗:免疫病、肾病综合征患者处于病情稳定期,如无其他禁忌,建议接种新冠灭活疫苗;若病情处于活动期,则不建议接种疫苗。自身免疫病、肾病综合征患者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硫酸羟氯喹等治疗时,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但是可以接种灭活疫苗,不过与健康人群相比,自身免疫病患者接种疫苗的预期有效性可能会有所下降。正在使用生物靶向药治疗的患者,由于这类药物可以清除或部分清除B细胞,抑制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很可能导致接种疫苗后无法达到预期的保护效果,也不建议接种疫苗。妊娠后半程接受过生物制剂治疗的母亲分娩的新生儿,6个月内应避免接种减毒活疫苗。有过敏史的患者,需要在接种前告知医生,如果曾经发生严重过敏,或者有疫苗相关成分过敏史,不建议接种。正处于发热期、患有其他急性疾病及孕妇群体不建议进行接种。新冠疫苗和HPV疫苗,包括其他疫苗,都不建议同时接种,但可以分开接种,具体需要咨询风湿免疫科医生和执行接种的医生后再进行接种。接种疫苗会不会导致过肾病综合征复发?接种新冠疫苗,是否有可能会诱发患者的疾病活动或者复发呢?理论上确实有这种风险存在。但总的来说,接种的获益始终远超过了风险。选择合适的接种时机,密切监测病情,便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也不必过于担心。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狼疮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接种疫苗会导致炎症反应/复发。除非患者对疫苗有严重过敏反应史或者有其他不适合打疫苗的情况,否则通常情况下狼疮患者可以接种疫苗。除此之外,对于接种后出现的发热、疲倦、关节痛等症状,也不用太过担心、焦虑。这些症状说明了机体的免疫系统正在工作,一般休息片刻后可自行消退,无需特别处理。但如果症状比较严重,或者症状没有自行改善也需要及时就医。接种疫苗就不会被感染了?既然接种了新冠疫苗,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就不会感染新冠病毒了?这种观点其实是不正确的。到目前为止,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少数人接种后仍可能不会产生保护力或者发病。只能说,接种疫苗后只能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而不是说不会再感染新冠病毒。补充——新冠疫苗说明书中的禁忌要求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得接种。因此备孕妇女须在疫苗接种后适当推迟怀孕时间,参考其他灭活疫苗,建议在接种3个月以后怀孕。提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路上,我们一直都在赛跑。我们接种的每一剂新冠疫苗都是在为自己撑起一把“免疫保护伞”,只有我们更多人“撑伞”才能建立起牢固的免疫屏障,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过敏性紫癜能打新冠疫苗吗?指南及补充》——徐志泉打新冠疫苗:前期要求接种年龄为 18-59岁,补充——2021.6已经开始扩展接种3-17岁儿童(国际儿童分期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为儿科,儿童只用灭活疫苗)及60岁以上。国内是灭火疫苗,一般情况下共接种2剂,两剂间隔28天,紧急时至少14天。疫苗打还是不打?打了会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哪些人可以接种疫苗?针对不同的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接种建议:可以接种的人群:健康人群以下这些人群也可以接种疫苗:1、 对尘螨、食物、花粉、酒精、青霉素、头孢、其他药物过敏。2、 心脏病,冠心病,不处于急性期。3、 高血压药物控制稳定,血压低于160/100mmHg。4、 糖尿病药物控制稳定,血糖≤13.9mmol/L。5、 甲减服用稳定剂量左甲状腺素片(优甲乐),甲功正常。6、 慢性湿疹没有明显发作。7、 慢性荨麻疹当前症状不明显。8、 慢性肝炎不用药物治疗,肝功正常。9、肺结核不处于活动期。10、银屑病非脓疱型等急性类型。11、慢阻肺非急性发作期,无明显咳嗽。12、强直性脊柱炎无急性疼痛表现。13、抑郁症药物控制良好,生活工作正常。14、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不能接种的人群:■1、既往接种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2、对疫苗成分及辅料过敏者不能接种。灭活新冠疫苗辅料主要包括:磷酸氢二钠、氯化钠、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铝;■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5、妊娠期妇女。补充——另有相关资料提示7种人不能接种:有七种人不适合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以前接种本疫苗出现过敏者。2.严重慢性病、过敏体质者。3.发热或急性疾病期患者。4.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者或出血性疾病患者。5.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或免疫功能缺陷患者。6.未控制的癫痫和患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7.孕妇。暂缓接种的人群:■任何原因(感冒、伤口感染、局部炎症)引起的发热(腋下体温≥37.3℃);■任何原因(感冒、伤口感染、局部炎症)引起的发热(腋下体温≥37.3℃);■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正在进行化疗、放疗期间。有免疫系统疾病的人群来说,如果也想打新冠疫苗,究竟能不能打呢?会不会导致复发?过敏性紫癜能打疫苗但有要求!在“无孔不入”的新冠病毒面前,一旦感染,症状会比一般人群要严重。因此,目前包括美国疾控中心、美国风湿病学院以及我国公共卫生机构和许多医生都在鼓励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接种新冠疫苗。通俗地说:可以打疫苗。——当然了!具体能不能接种还是有一定的限制条件的。根据2019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关于自身免疫病患者接种疫苗的建议,以及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联合撰写的《免疫受损成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专家建议》的要求来看,存有以下情况应接种疫苗或暂停接种疫苗:过敏性紫癜、狼疮等风湿免疫病患者处于病情稳定期,如无其他禁忌,建议接种新冠灭活疫苗;若病情处于活动期,则不建议接种疫苗。过敏性紫癜等自身免疫病患者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硫酸羟氯喹等治疗时,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但是可以接种灭活疫苗,不过与健康人群相比,自身免疫病患者接种疫苗的预期有效性可能会有所下降。正在使用生物靶向药治疗的狼疮患者,由于这类药物可以清除或部分清除B细胞,抑制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很可能导致接种疫苗后无法达到预期的保护效果,也不建议接种疫苗。妊娠后半程接受过生物制剂治疗的母亲分娩的新生儿,6个月内应避免接种减毒活疫苗。有过敏史的患者,需要在接种前告知医生,如果曾经发生严重过敏,或者有疫苗相关成分过敏史,不建议接种。正处于发热期、患有其他急性疾病及孕妇群体不建议进行接种。新冠疫苗和HPV疫苗,包括其他疫苗,都不建议同时接种,但可以分开接种,具体需要咨询风湿免疫科医生和执行接种的医生后再进行接种。接种疫苗会不会导致过敏性紫癜复发?接种新冠疫苗,是否有可能会诱发患者的疾病活动或者复发呢?理论上确实有这种风险存在。但总的来说,接种的获益始终远超过了风险。选择合适的接种时机,密切监测病情,便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也不必过于担心。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狼疮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接种疫苗会导致炎症反应/复发。除非患者对疫苗有严重过敏反应史或者有其他不适合打疫苗的情况,否则通常情况下狼疮患者可以接种疫苗。除此之外,对于接种后出现的发热、疲倦、关节痛等症状,也不用太过担心、焦虑。这些症状说明了机体的免疫系统正在工作,一般休息片刻后可自行消退,无需特别处理。但如果症状比较严重,或者症状没有自行改善也需要及时就医。接种疫苗就不会被感染了?既然接种了新冠疫苗,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就不会感染新冠病毒了?这种观点其实是不正确的。到目前为止,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少数人接种后仍可能不会产生保护力或者发病。只能说,接种疫苗后只能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而不是说不会再感染新冠病毒。补充——新冠疫苗说明书中的禁忌要求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得接种。因此备孕妇女须在疫苗接种后适当推迟怀孕时间,参考其他灭活疫苗,建议在接种3个月以后怀孕。提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路上,我们一直都在赛跑。我们接种的每一剂新冠疫苗都是在为自己撑起一把“免疫保护伞”,只有我们更多人“撑伞”才能建立起牢固的免疫屏障,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能打新冠疫苗吗?指南及补充》——徐志泉打新冠疫苗:前期要求接种年龄为 18-59岁,补充——2021.6已经开始扩展接种3-17岁儿童(国际儿童分期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为儿科,儿童只用灭活疫苗)及60岁以上。国内是灭火疫苗,一般情况下共接种2剂,两剂间隔28天,紧急时至少14天。疫苗打还是不打?打了会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哪些人可以接种疫苗?针对不同的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接种建议:可以接种的人群:健康人群及以下这些人群也可以接种疫苗:1、 对尘螨、食物、花粉、酒精、青霉素、头孢、其他药物过敏。2、 心脏病,冠心病,不处于急性期。3、 高血压药物控制稳定,血压低于160/100mmHg。4、 糖尿病药物控制稳定,血糖≤13.9mmol/L。5、 甲减服用稳定剂量左甲状腺素片(优甲乐),甲功正常。6、 慢性湿疹没有明显发作。7、 慢性荨麻疹当前症状不明显。8、 慢性肝炎不用药物治疗,肝功正常。9、 肺结核不处于活动期。10、银屑病非脓疱型等急性类型。11、慢阻肺非急性发作期,无明显咳嗽。12、强直性脊柱炎无急性疼痛表现。13、抑郁症药物控制良好,生活工作正常。14、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不能接种的人群:■1、既往接种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2、对疫苗成分及辅料过敏者不能接种。灭活新冠疫苗辅料主要包括:磷酸氢二钠、氯化钠、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铝;■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5、妊娠期妇女。补充——另有相关资料提示7种人不能接种:有七种人不适合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以前接种本疫苗出现过敏者。2.严重慢性病、过敏体质者。3.发热或急性疾病期患者。4.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者或出血性疾病患者。5.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或免疫功能缺陷患者。6.未控制的癫痫和患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7.孕妇。暂缓接种的人群:■任何原因(感冒、伤口感染、局部炎症)引起的发热(腋下体温≥37.3℃);■任何原因(感冒、伤口感染、局部炎症)引起的发热(腋下体温≥37.3℃);■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正在进行化疗、放疗期间。有免疫系统疾病的人群来说,如果也想打新冠疫苗,究竟能不能打呢?会不会导致复发?狼疮能打疫苗但有要求!红斑狼疮这类特殊的人群在“无孔不入”的新冠病毒面前,会显得特别无助,一旦感染,症状会比一般人群要更严重。因此,目前包括美国疾控中心、美国风湿病学院以及我国公共卫生机构和许多医生都在鼓励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接种新冠疫苗。通俗地说:狼疮患者可以打疫苗。——当然了!具体能不能接种还是有一定的限制条件的。根据2019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关于自身免疫病患者接种疫苗的建议,以及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联合撰写的《免疫受损成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专家建议》的要求来看,存有以下情况应接种疫苗或暂停接种疫苗:风湿免疫病患者处于病情稳定期,如无其他禁忌,建议接种新冠灭活疫苗;若病情处于活动期,则不建议接种疫苗。自身免疫病患者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硫酸羟氯喹等治疗时,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但是可以接种灭活疫苗,不过与健康人群相比,自身免疫病患者接种疫苗的预期有效性可能会有所下降。正在使用生物靶向药治疗的狼疮患者,由于这类药物可以清除或部分清除B细胞,抑制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很可能导致接种疫苗后无法达到预期的保护效果,也不建议接种疫苗。妊娠后半程接受过生物制剂治疗的母亲分娩的新生儿,6个月内应避免接种减毒活疫苗。有过敏史的患者,需要在接种前告知医生,如果曾经发生严重过敏,或者有疫苗相关成分过敏史,不建议接种。正处于发热期、患有其他急性疾病及孕妇群体不建议进行接种。新冠疫苗和HPV疫苗,包括其他疫苗,都不建议同时接种,但可以分开接种,具体需要咨询风湿免疫科医生和执行接种的医生后再进行接种。接种疫苗会不会导致狼疮复发?接种新冠疫苗,是否有可能会诱发狼疮患者的疾病活动或者复发呢?理论上确实有这种风险存在。但总的来说,接种的获益始终远超过了风险。选择合适的接种时机,密切监测病情,便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狼疮也不必过于担心。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狼疮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接种疫苗会导致炎症反应/复发。除非患者对疫苗有严重过敏反应史或者有其他不适合打疫苗的情况,否则通常情况下狼疮患者可以接种疫苗。除此之外,对于接种后出现的发热、疲倦、关节痛等症状,狼疮也不用太过担心、焦虑。这些症状说明了机体的免疫系统正在工作,一般休息片刻后可自行消退,无需特别处理。但如果症状比较严重,或者症状没有自行改善也需要及时就医。看到这里,相信蝶友们已经解除了能不能打疫苗的疑惑。互助君觉得,符合接种条件的狼疮,都可以咨询一下自己的主治医生,在医生的允许及指导下接种新冠疫苗。疫苗对于符合条件的狼疮,不仅没有想象中那么危险,而且不花钱,还能给自己和家人一份保护,实属不亏。接种疫苗就不会被感染了?可能有部分狼疮认为,既然接种了新冠疫苗,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就不会感染新冠病毒了?这种观点其实是不正确的。到目前为止,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少数人接种后仍可能不会产生保护力或者发病。只能说,接种疫苗后只能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而不是说不会再感染新冠病毒。补充——新冠疫苗说明书中的禁忌要求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得接种。因此备孕妇女须在疫苗接种后适当推迟怀孕时间,参考其他灭活疫苗,建议在接种3个月以后怀孕。提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路上,我们一直都在赛跑。我们接种的每一剂新冠疫苗都是在为自己撑起一把“免疫保护伞”,只有我们更多人“撑伞”才能建立起牢固的免疫屏障,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儿童肾病风湿免疫科徐志泉 补体C1q是补体C1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分子量为3900000,是由六个相同的亚基组成的一种对称六聚体。对于补体C1q,普通人可能并不了解,事实上,补体C1q含量的走高和降低都将影响人体的正常运作。一般情况下,C1q的临床测定常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 一、补体C1q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当免疫复合物中两个以上的C1q与IgM或IgG的Fc段结合时,C1q的结构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导致C1r和C1s的连续激活,从而启动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 二、补体C1q偏低意味着什么? 补体C1q偏低的情况相较于偏高并不十分普遍,通常补体C1q偏低多见于活动混合结缔组织病。补体C1q偏低的早期患者通常表现为易疲劳、乏力、关节疼痛、手指肿胀或硬化、肺部炎症改变、肌痛、肌肉无力、食管功能障碍、淋巴结肿大、脱发、皮疹等。目前,到底是何原因导致补体C1q低还尚未明确。补体C1q偏低在临床表现上还可出现重叠的特征,不同的患者的表现更是各有不同。在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的情况下,患者可以对不明原因的发热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在补体C1q的检查时,患者不应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除此之外,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将直接影响试验结果,对于有血瘀史者,应提前说明并作特殊安排。 三、补体C1q偏低该如何治疗? 对于补体C1q偏低的治疗通常以对症治疗和控制病情发展为主,治疗方案和剂量应注意个体化原则并实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使用具有不同针对性的药物对补体C1q偏低进行治疗。糖皮质激素对补体C1q偏低导致的关节炎、皮疹、浆膜炎、肌炎、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管炎均有较好的疗效。由补体C1q偏低导致的无肾损害的侵袭性关节炎患者可使用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案进行治疗。 补体C1q偏低出现的原因目前仍不确定。自身免疫学理论认为,自身抗体可能在遗传免疫调节功能失调的基础上对自身免疫组织的成分进行损伤、变性和突变,从而引起免疫病理过程。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相信补体C1q偏低的出现原因与应对办法将会越来越完善。
《染色体病其实没什么可怕的!》————如果没防住!那只能坦然面对,然后充分重视!徐志泉 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 肾病风湿免疫科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儿童肾病风湿免疫科徐志泉正常人一共有23对染色体,父亲和母亲各自通过精子和卵子遗传给孩子23条染色体,所以正常人的染色体数目是46条。其中1-22号染色体为常染色体;另加两条性染色体组成了正常人,女性有2条X染色体(46,XX);男性有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46,XY)。但是如果精子和卵子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不是23条,丢失或者增加一条,或者23条染色体并不完整,某一段丢失了或增加了,就会造成染色体疾病,这种染色体病大部分不是遗传的,而是细胞分裂过程中产生的的疾病,可以在受精卵细胞形成前,精子和卵子染色体异常了;也可能受精卵细胞形成后,一开始的染色体正常的,在随后的细胞分裂过程中产生了分离异常,发生了染色体疾病。最常见的染色体病就是21三体(唐氏综合征),13三体(Patau综合征),18三体(Edwards综合征)等,即唐氏筛查时进行风险筛查的染色体疾病。但每一条染色体、每一段染色体都可能丢失或者增加,形成各种各样的染色体缺失重复综合征,造成出生缺陷。随着技术的发展,基因芯片、二代测序等检测染色体微小拷贝数变异的技术也开始了临床使用。使得更多的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可以进行准确诊断。这些染色体疾病涉及到染色体微小片段的丢失或者增加,造成胎儿生长发育迟缓、畸形或者出生后智力低下。较常见的有:1p36.3微缺失综合征;22q11.2微缺失综合征;15q11.2q13微缺失综合征;7q11.23微缺失综合征等。这些微重复或者微缺失综合征通过传统的羊水细胞培养法是无法准确诊断的,需要通过基因芯片进行。在儿科专业,如果新生儿或者幼儿有发育异常,基因芯片是推荐的第一线的诊断方法。我们可通过绒毛活检、羊膜腔穿刺(羊水穿刺)等进行产前胎儿染色体疾病检测,通常是基因芯片与细胞培养染色体同时进行,在检查常见的染色体疾病如三体综合征等疾病外,也同时检测了染色体微重复微缺失综合征,是比较全面、快速、准确的染色体检查。如果胎儿存在较严重的染色体疾病,就可以选择优生性引产,降低出生缺陷概率。因为染色体病的咨询是非常专业的,所以一般如果产前诊断有染色体异常胎儿,建议去遗传专科进行详细的遗传咨询,了解各种风险和再发几率后,根据自己家庭情况再进行后续处理。下面是一些常见染色体疾病的简要说明,染色体微重复微缺失综合征不包括在内,会在另外的文章中说明。1、唐氏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是由21号染色体增加了一整条而导致的疾病。60%唐氏患儿在胎内早期即流产,存活者有明显的智力低下、特殊面容(眼距宽,鼻根低平,眼裂小,眼外侧上斜,有内眦赘皮,外耳小,舌胖,常伸出口外,流涎多)、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头围小于正常,前囟闭合晚,四肢短,由于韧带松弛,关节可过度弯曲,手指粗短,小指中节骨发育不良)和多发畸形(常有先天性心脏病、胃肠道或其他畸形)。唐氏综合征发生率与母亲怀孕年龄相关性很高,在高龄妇女中常见。2、Edwards综合征,即18三体综合征,是次于21三体的第二种常见染色体三体征,是由18号染色体增加了一整条而导致的疾病。18三体综合征的畸形主要包括中胚层及其衍化物的异常(如骨骼、泌尿生殖系统、心脏畸形最明显)。出生后因为有多发畸形,喂养困难、呼吸困难等因素,一般于新生儿期死亡。约5%可能存活至1岁,1%可能存活至10岁。主要临床表现有:出生低体重,肌张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小头,颅面异常,骨骼异常(拳头紧握、拇指发育不全、摇椅足),肺发育不良,先天性心脏、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神经系统疾病有无脑畸形、脑积水及其他脑发育异常等,有严重认知障碍。3、Patau综合征,即13三体综合征,是由13号染色体增加了一整条而导致的疾病。13三体综合征患儿的畸形和临床表现要比21三体性严重得多,存在多种先天异常,导致严重的生理和智力损伤,且出生后死亡率较高,严重的出生缺陷使得少数患儿能够活到1岁,90%患儿1岁前死亡。即使能够存活,有严重的智力障碍和发育异常,易发癫痫,喂养困难。主要临床表现有:宫内发育迟缓、出生低体重,肌张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小头,前脑无裂畸形,颅面异常,骨骼异常(拳头紧握、多指或趾),呼吸困难,先天性心脏、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畸形。4、X三体综合征,即47,XXX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女性三体综合征,是因为X染色体增加了一条导致的疾病。在女婴中的发病率有1/1000,多数患者仅表现轻微症状或者不表现症状,90%有正常的生育能力和正常的生存期。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身高高于平均身高,肌张力低下,卵巢功能异常:间歇性闭经,乳房发育不良,部分患者有智力障碍和精神障碍。5、克氏征,即47,XXY综合征,又称为Klinefelter综合征(Klinefeltersyndrome),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或原发小睾丸症。患者为男性,比正常男性多了一条X染色体。据文献资料,发病率相当高,男性新生儿中达到1.2‰,在精神病患者或刑事收容机构中为1/100,在不育症患者中约为1/20。主要临床表现有:不育;第二性征发育差,有女性化表现(无胡须,体毛少,阴毛分布如女性,阴茎龟头小,乳房发育等);身材高,四肢长,智力水平不一,一部分患者(约1/4)有智力低下,一些患者还有精神异常及患精神分裂症倾向。6、Turner综合征,即45,X综合征,在新生女婴中发生概率约为1/2500。与正常女性相比,患者少了一条X染色体。主要临床表现为身高矮(一般低于150厘米,如果在幼年期应用激素类药物可能可以提高身高);生殖器与第二性征不发育(外阴发育幼稚,有阴道,子宫小或缺如,卵巢发育不全,部分患者可能可以正常来月经,但易发生卵巢早衰,乳头间距大、乳房及乳头均不发育);躯体的发育异常(眼睑下垂、耳大位低、高腭弓、后发际低、颈短而宽、有颈蹼、胸廓桶状或盾形、肘外翻、第4或5掌骨或跖骨短、下肢淋巴水肿、肾发育畸形、主动脉弓狭窄等)。智力发育程度不一,大部分患者有正常智力水平。生存期限与正常人相同。一些X染色体嵌合体(45,X/46,XX;45,X/47,XXX;45,X/46,XX/47,XXX等)和X染色体结构异常(如X染色体长臂等臂i(Xq),短臂等臂i(Xp),长臂或短臂缺失XXq-,XXp-,环形XrX或易位型X)表现与45,X类似。7、47,XYY综合征(XYYsyndrome),在男婴中的发生率为1/900。XYY男性的表型是正常的,患者身材高大,常超过180cm,智力水平正常或者略降低。部分患者脾气暴烈,易激动。大多数可以生育,有正常的生存期限。偶尔可见隐睾,睾丸发育不全并有精子形成障碍和生育力下降,尿道下裂等。8、5p-综合征,又称为猫叫综合征,患者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发病率约为1/50000,女患者多于男患者,因婴儿时有猫叫样啼哭而得名,其原因在于患儿的喉部发育不良或未分化所致。主要临床表现有:猫叫样哭声;特殊面容(头小,圆月脸不对称,呈惊恐状;眼距增宽,内眦赘皮,眼角下斜,斜视,白内障,视神经萎缩;鼻梁宽,小下颌,偶见唇腭裂,错咬合,耳位低,发育不良,颈短等);生长发育落后;多发畸形(先天性心脏病(50%);掌骨短,并指,通贯掌纹,髋关节脱位,半椎体,脊柱侧凸;肾脾缺如,尿道下裂,隐睾,腹股沟疝等)。9、48,XXXX综合征,患者有4条X染色体,比正常女性增加2条。生育力异常、智力障碍和精神障碍程度较47,XXX严重。10、49,XXXXX综合征,患者有5条X染色体,比正常女性增加3条。生育力异常、智力障碍和精神障碍程度较47,XXX、48,XXXX更严重。11、48,XXYY综合征,表现与47,XXY类似,生育力下降,精神障碍程度更严重。12、49,XXXXY综合征,比正常男性增加3条X染色体。智力障碍,精神障碍更严重。13、8号三体综合征,又称Warkany综合征(Warkanysyndrome)。罕见,男性好发,临床存活患者均为嵌合体型。临床表现有:下颌小并后缩,耳大且位低,腭弓高。颈短,肩及骨盆狭小。骨骼畸形有脊柱侧弯、椎体数目和结构异常,椎骨裂,多余肋骨,关节僵直及畸形足。内脏畸形多为肾畸形,少数为外生殖器发育不良。肌张力高,步态异常。智力低下,少数嵌合比例较低者正常。性情愉快,安静,易交往,偶有焦虑和激惹,语言障碍突出,部分有癫痫发作。14、 9三体综合征,9号染色体部分三体是较常见的异常,主要临床表现有:精神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特殊面容(鼻子大而突出、眼睛深陷、眼距过宽、嘴角下垂、小颌、耳廓畸形、低位耳),发育异常(两手小指弯曲变形,指甲发育不良和异常的皮纹改变),脑发育不良(Dandy-Walker畸形),左心发育不良等。15、 14三体综合征,完全或单纯性14三体型的胚胎是不能存活的,所以在自然流产中常见。临床存活患者为嵌合型。临床表现有:异常面容、骨骼及心血管等多发畸形,发育迟缓,智力障碍,严重程度及存活期因异常细胞嵌合比例不同而略有差别。16、 15三体综合征,完全或单纯性15三体型的胚胎是不能存活的,临床存活患者均为嵌合型。临床表现有:异常面容(前额正中独眼、异位鼻、单鼻孔、发际低)、骨骼畸形(拳头紧握、指或趾异常)、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及其他多发畸形,严重程度及存活期因异常细胞嵌合比例不同而略有差别。17、 16三体综合征,完全或单纯性16三体型的胚胎是不能存活的,在流产胚胎中常见。临床存活患者为嵌合型,且嵌合比例较低。主要表现有:皮肤表现(多毛、毛细血管扩张、角化过度和色素沉着等),其他包括骨骼异常,听力丧失等。18、 17三体综合征,在流产胚胎中常见。临床存活患者为嵌合型。主要表现有:异常面容(前额突出、睑裂下斜、鸟嘴鼻、高腭弓、小嘴),颈短,骨骼异常(漏斗状胸、拇指挛缩等),发育迟缓,智力障碍。19、 22三体综合征,流产胚胎中常见。临床表现有:异常面容(虹膜部分缺损、钩状鼻、长人中、小下颌、眼距宽、眼睑下斜、低位耳或畸形耳),骨骼畸形(长而细手指、髓关节脱臼),肌张力低,先天性心脏病,肛门闭锁,发育迟缓,智力障碍。20、 4p部分三体综合征,主要表现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和某些畸形体征。21、 4p部分单体综合征,又名Wolf-Hirschhorn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和某些畸形体征(患儿宫内发育迟缓,出生低体重,哭声细小,呈猫叫样,脊柱侧凸,鼻梁低平,睑裂下斜,小下颌,低耳位,耳前赘生物,双手通贯掌,隐睾,尿道下裂,先天性心脏病等)。生存期限一年以内为多。22、 4q部分三体综合征,智力发育严重迟缓,多数患者生存期限小于一年。主要表现为发育迟缓但体重增加正常,四肢畸形(拇指、食指分叉或缺失),骨骼畸形(肋骨髋骨畸形),泌尿生殖系统畸形(马蹄肾、肾发育不良、肾盂积水、膀胱输尿管反流、隐睾、尿道下裂等),心肺畸形。23、 5p部分三体综合征,肌张力减退,智力发育严重迟缓,运动和精神发育迟缓,面部畸形(前额扁平、枕骨突出、内眦赘皮、低耳、眼距过宽、腭裂、小颌畸形),心脏畸形(房间隔缺损),肾功能异常(肾盂扩张),癫痫,肺功能异常。24、 5q部分三体综合征,面部畸形(反先天愚型样:睑裂狭窄下斜,内眦赘皮、眼距增宽、斜视),严重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混合性耳聋。25、 6p部分三体综合征,以异常面容、先天性心脏病、肾脏发育异常、耳聋、智力及生长发育迟缓、精神运动发育严重迟缓为主要表现。临床病例罕见。26、 6q部分三体综合征,临床病例罕见,新生儿期死亡多见。痴呆面容,多发性畸形。此外,还有很多染色体片段重复或缺失综合征,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常染色体重复或缺失的片段较大的话对于胚胎是致死性的,如果片段较小(一般20Mb以内),胎儿可能存活,大部分表现为多发畸形、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综合征。本文对于7p部分三体综合征、7q部分三体综合征、8p部分三体综合征、8q部分三体综合征、9p部分三体综合征、9p部分单体综合征、10p三体综合征、10q部分三体综合征、11q部分三体综合征、11q部分单体综合征、12p三体综合征、12p部分单体综合征、13q部分单体综合征、14部分三体综合征、15q部分三体综合征、18p部分单体综合征、18q部分单体综合征等染色体综合征不再重复说明了。总之,染色体重复或者缺失综合征存活患儿因为多发畸形、智力低下、发育迟缓,需要终生护理和康复,对于家庭和社会来说都是比较沉重的负担。对于容易发生染色体疾病的高龄孕妇、不良生育史的高危孕妇及各种不同产前筛查高危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降低这样的染色体异常的出生缺陷发生概率,是产前诊断工作者的首要目的之一。
意思就是,哪有这么多牛初乳?那初乳是真的假的? 牛初乳成分与普通奶粉不同,替代儿童高营养食品,成分不一定合适! 人奶初乳主要含IgA在肠道起黏膜“抵抗力”。牛初乳最珍贵的主要是IgG多,难说其有多少作用,尤其加工过程中的热处理可能大部分都破坏了。这些IgG原则上无法进入血液,所以对消化道以外应该没什么作用,所以对感冒这些IgG应该不起作用。 那活性成分对人不一定起作用,不能加热灭菌?那细菌、结核菌、病毒等污染咋办? 内部含有激素样物质对人体有多大风险? 并且容易过敏,所以多数医学专家不提倡。 专家认为:“利害尚无定论 不能拿孩子做实验 ” 颜华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湖南省儿童医院 儿童康复中心 孩子为何不能喝牛初乳? 发表于 2012-08-29 卫生部日前重申,“婴幼儿配方食品中不得添加牛初乳以及用牛初乳为原料生产的乳制品”,并强调这一要求将自9月1日起执行。消息一出,国内证券市场乳业股普跌,一度销售火爆的牛初乳婴幼儿食品也将面临退市。宣称高营养价值的牛初乳为何被禁止添加到婴幼儿食品中?记者进行了调查。 大限将至 商家家长陷入纠结 早在今年4月,卫生部函复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进口牛初乳类产品适用标准问题时就指出,“婴幼儿配方食品中不得添加牛初乳以及用牛初乳为原料生产的乳制品”。8月13日,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进一步明确不得使用牛初乳的范围,即婴幼儿配方食品,包括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这三类食品。 禁令颁布后,国内乳业股票受到冲击。8月14日,光明乳业、皇氏乳业、伊利股份以及在香港上市的蒙牛乳业的股价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 国内销售市场也引发连锁反应。记者15日在北京宣武门附近一家大型超市看到,之前销售火热的牛初乳产品,柜台上只剩下亨氏品牌的金装纯牛初乳粉和生命阳光·新西兰品牌的婴儿牛初乳配方粉,后者产品外包装上标注着“专为0-1岁婴儿科学配制”。 “这款产品9月1日后就要下架,不建议购买。”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国家颁布禁令,以后婴幼儿牛初乳配方奶粉不能再出售,店里也只剩下最后两罐,店里所售的其他婴幼儿奶粉都是没有添加牛初乳成分的产品。 记者在淘宝网、1号店、阿里巴巴等电商网站看到,仍有大量商家在出售牛初乳产品,不少商家还在搞各种促销活动,而一些网店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一家名为母婴专卖店的淘宝商店正在以“买一送一”的促销手段出售2011年9月产的“新西兰原装纽瑞兹牛初乳粉”,该牛初乳标注的适宜人群包括孕产妇、婴幼儿和老年人。 当记者询问9月1日禁令实施后是否还可购买时,该网店客服人员称,卫生部是指不能将牛初乳添加在奶粉中销售,奶粉是主食,而纯牛初乳宝宝不需要每餐食用,只要早晚各一次就好,所以可以继续吃。该网店的成交记录显示:从7月16日起到8月15日,共有320笔交易。 一些家长也颇为纠结。山东东营市的任女士女儿5岁了,为了给孩子补充营养,女儿两岁前她曾买过大量牛初乳配方奶粉。如今听到这类奶粉被禁卖,她感到十分无奈:“都已经喝了,还能怎么办呢,就当是有好处吧。”一位妈妈网民疑惑地留言:“孩子咳嗽,不知跟喝了牛初乳粉有没有关系,可是网店老板还在卖,到底买不买呢?” 牛初乳身世揭秘:到底有多高营养价值 到底何为牛初乳?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牛初乳的定义尚存在分歧,分奶牛产崽后头三天和头七天乳汁两种观点。 有专家指出,牛初乳是奶牛产崽后7天之内的乳汁,属于生理异常乳,其物理性质、成分与常乳差别很大,产量低。中国农业大学原食品学院院长、畜产品加工教授南庆贤则认为,牛初乳是指奶牛产崽3天内的乳汁,每天可挤三次,只有这三天内所挤的9次奶才称得上“牛初乳”,而且从第一次奶到第九次奶,营养含量越来越少。 南庆贤说,与从母体脐带关系获得免疫力的新生婴儿不同,饮用牛初乳是新生小牛获得免疫力的唯一途径,所以第一天的牛初乳一般都是小牛食用,剩下两天的牛初乳才能用来进行加工生产。 据介绍,牛初乳在提高人体免疫力等方面的功能价值已得到认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乳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罗永康认为,牛初乳蛋白质含量较高,且有大量的免疫因子和生长因子,脂肪和糖含量较低,比较适合年龄大、体弱多病的人食用,在免疫力低的时候可以适当进补。 不过,关于牛初乳是否适合产业化开发食用,专家观点也不一致。一种认为牛初乳营养价值高,可以开发食用;一种则认为牛初乳是给小牛食用的,不建议人体食用。 据了解,国内市场上的牛初乳产品最早是从新西兰进口,近年来国内部分乳品企业也开始开发牛初乳产品。国内知名乳业企业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一直没有生产牛初乳产品,三元公司奶源部经理郑健强告诉记者,三元之所以没有在奶粉里添加牛初乳,主要是牛初乳产量很低,“有限的牛初乳主要用来喂养小牛,以满足小牛的生长发育需要,只有奶牛健康了,牛奶才能健康”。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严卫星说,卫生部基于审慎的原则,通过综合考虑,规定在婴幼儿配方食品中不得添加牛初乳。 “虽然目前也没有资料和研究成果表明,食用牛初乳会对婴幼儿带来不利影响,但卫生部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出台禁令,可以减少风险,是必要的。”罗永康认为。 “牛初乳对婴幼儿有没有负面影响,不能拿孩子做实验。”南庆贤认为,成年人机体抵抗能力强,饮食结构是综合性的,食用牛初乳可以增强免疫力。但两岁以下的孩子的食谱以奶为主,特别是0-6月的孩子,食品非常单纯。“牛初乳的酸度、营养成分、免疫蛋白球都是有浓度的,因此小孩特别是初生婴儿,不能冒险食用。” 专家介绍,牛初乳的质量会受到两方面影响,一是牛初乳粉的加工程序比较复杂,不能热加工,热加工会把里面有效成分破坏掉,只能采用技术水平较高的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等技术;其次,九次牛初乳间的成分差异很大,营养成分减少很快,越往后的奶营养越差,不能保证奶源的质量,质检部门难以查验。 据介绍,目前,牛初乳未列入我国婴幼儿配方食品标准及相关标准中,国际上也未允许牛初乳添加到婴幼儿配方食品中。在牛初乳主要进口来源国,澳大利亚将牛初乳作为补充类药物管理,新西兰规定添加牛初乳的膳食补充剂类食品不得用于0至4个月婴儿。 不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所研究员杨月欣等专家指出,除卫生部公布的三类配方食品外,其他食品里面可以添加牛初乳。9月1日起执行的规定,也是指这三类配方食品,而不是说9月1日起不能继续销售牛初乳。
概念:儿童脸上皮肤一块一块发白的现象,很多见,称为“白色糠疹”,又称“单纯糠疹”,是常见的皮肤病。发病特点:80%以上发生于儿童,多见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颜面为最好发的部位,仅少数见于颈部、躯干、四肢,不会累及全身。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当天气炎热或面部出汗时,可呈淡红色并出现痒感。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春季发生较多,亦可见于初夏及冬季,部分夏季加重,海南等炎热地区四季均可发现。病程长短不一,但均可自然消退。皮疹形态:白色糠疹的颜色苍白或淡红色斑片,皮损为一片或数片,表面干燥,附有细薄灰白色鳞屑,边界清楚,可融合成片。发病机理:其发生可能与卵圆形糠秕孢子菌感染有关。皮损消退后残留淡白色色素减退斑。病因:白色糠疹的病因尚无定论。一种是认为与感染有关,如病毒或真菌(糠秕孢子菌)。另一种是认为与特异体质有关,即患儿具有易患此病的遗传性素质。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是皮肤干燥、不洁,或营养失衡所致。预防:儿童要注意保持面部清洁,及时洗涤沾附于脸面上的灰尘、汗渍、油污,勿使用碱性强的肥皂。平时的饮食要注意营养平衡,荤素、粗细合理搭配,纠正偏食。治疗:无特殊疗法,外涂水杨酸软膏、润肤霜、5%硫磺软膏或弱效糖皮质激素霜均可,但激素的效果通常不比润肤霜更好(故尽量不用激素霜),内服复合维生素B可能也有好处。光疗作用不大。对于局部皮肤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可用油霜膏保持皮肤滋润。如果病情较长较重者可以试用抗真菌药外涂;如益康唑软膏、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等。
人体的血尿酸当中,三分之二以上为内源性尿酸,食物来源只是小部分。但考虑到尿酸排出能力下降的问题,食物的嘌呤含量仍然值得关注。而且,对于动物性食物来说,食物中的嘌呤含量过高,不仅仅意味着身体的尿酸排泄压力,更多地还意味着膳食结构不合理,而这是导致代谢紊乱的重要因素。一、什么是「嘌呤含量」?首先要知道,嘌呤是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组成成分。所以细胞越密集的生物组织,嘌呤含量就越高。那些没有细胞结构的食物,比如牛奶,嘌呤含量就非常非常低。也有些食物整个就是一个大细胞,比如各种禽蛋。无论蛋多大,只是一个细胞,一个细胞就只有一套遗传物质,嘌呤总量是非常少的。水果蔬菜比较「水汪汪」,它们的细胞体积比较大,其中还有个大液泡,单位重量中遗传物质的含量也很低。相比而言,那些干制的食物,水分被除去了,里面的「干货」被浓缩了,一般来说嘌呤就会多一些。比如说,干的豆子显得嘌呤含量很高,是因为它水分含量太低了。如果把它泡在水里,含水量增加几倍,那么嘌呤含量也就降低到几分之一了。蘑菇也一样,干蘑菇看似特别高,如果变成泡发的蘑菇,含量就一下子变成几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了。所以,如果看到一种植物性食品嘌呤含量很高,先别害怕,先看看是干的还是鲜品,或者是水发的。此外,那些特别「密实」,代谢很旺盛的组织,和代谢率低的组织相比,也会含有更高的嘌呤。比如说,同一种动物,内脏的嘌呤含量通常比普通肌肉高,普通肌肉又比肥肉高。因为肥肉是脂肪组织,代谢活性很低;而内脏通常代谢率比较高,细胞小而密集,细胞核物质含量高。鱼子是卵细胞,将来要不断分裂形成胚胎,所以它含有非常高水平的嘌呤。二、食物嘌呤含量怎么分?医学书籍上通常把食物按照嘌呤含量分成四等。这些食物被散乱地列出时,人们会感觉到很难记忆,找不到规律。如果把它们按食物特点来分类总结,理解和记忆起来就容易多了。《第一类——超高嘌呤食物》,嘌呤含量在150mg/100g以上,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应当完全避免这些食物。它们包括各种动物内脏(肝、肾、脑、脾等);部分水产品(沙丁鱼、凤尾鱼、鱼子、小虾等);浓肉汤、浓鱼汤、海鲜火锅汤和羊肉火锅汤等。《第二类——中高嘌呤食物》,嘌呤含量在75mg~150mg/100g之间,患者应当严格限量,在急性发作期不能食用。它们包括各种畜肉(猪、牛、羊、鹿等);禽肉(鸡、鸭、鹅、鸽子、鹌鹑、火鸡等);部分鱼类(鲈鱼、鲤鱼、鲫鱼、鳗鱼、鳝鱼等);甲壳类(牡蛎肉、贝肉、蚌肉、螃蟹等),还有干豆类(黄豆、黑豆、绿豆、红小豆等)。这里需要特别提示的是,其他动物性食品都是含水70~80%的,而干豆类含水只有10%多点。水分含量不同的食物相提并论是很不公平的。考虑到很少有人吃干豆子,都是用水煮甚至加水打浆之后再吃的。但如果把豆子用水泡过再排序,就会降到下一个等级当中。《第三类——中低嘌呤含量的食物》,嘌呤含量在30mg~75mg/100g之间。它们包括深绿色嫩茎叶蔬菜(菠菜等绿叶菜、芦笋等嫩茎);花类蔬菜(白色菜花、西兰花等);嫩豆类蔬菜(毛豆、嫩豌豆、嫩蚕豆);未干制的菌类(各种鲜蘑菇);部分水产类(三文鱼、金枪鱼、白鱼、龙虾等)。第四类是低嘌呤含量食物,嘌呤含量在30mg/100g以下,几乎无需顾忌其嘌呤含量。它们包括奶类(牛奶、奶酪);各种蛋类(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鸽子蛋等);浅色叶菜(大白菜、圆白菜、娃娃菜等);根茎类蔬菜(土豆、芋头、甘薯、萝卜、胡萝卜等);茄果类蔬菜(番茄、茄子、青椒);瓜类蔬菜(冬瓜、丝瓜、黄瓜、南瓜等);各种水果;各种粮食(大米、白面、小米、玉米等)。三、别拒绝健康的植物性食品很多人会问:我已经出现了高尿酸血症,我能吃第三类中嘌呤含量略高的绿叶菜吗?我能吃豆制品吗?我能吃杂粮吗?一些医生严禁患者吃杂粮,理由是它们比精白米面嘌呤含量高。但是,如果不考虑综合健康效益,唯嘌呤含量来取舍,那么就会得出「吃白糖比吃小米好」、「吃黄油比吃豆腐好」之类十分荒唐的结论。的确白糖嘌呤含量是零,但它的营养价值也几乎为零,多吃它会促进代谢紊乱。的确黄油嘌呤含量也几乎为零,但多吃它会促进肥胖和高血脂。有流行病学研究专门分析了那些传说中嘌呤含量较高的蔬菜,并未发现它们与痛风风险或痛风发作之间存在相关性。而且,也没有发现任何全谷杂粮的摄入量,和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有相关性。所以,这里给出的答案是:对于嘌呤含量整体偏低的植物性食品来说,即便嘌呤含量高于白米白面,只要对控制体重、血糖和血脂有好处,就值得吃。
涂氟可能的风险:给孩子牙齿涂氟的时候,用量过大,氟的含量过高会产生氟斑牙,甚至氟中毒。 建议: 小孩牙齿涂氟必须去正规的口腔机构,由专业口腔医生来完成,对涂氟的时间、次数、浓度使用量严格控制。并且一般3岁以下的小孩不建议涂氟,因为年龄太小不能很好的配合医生的操作,容易导致氟化物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