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对策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的微生物种类,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幽门螺杆菌列在一类致癌物清单。部分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可以没有明显症状,也可能不会发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因发病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别。新近感染者可能出现急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约30%进展为慢性胃炎,10%~20%发展为消化性溃疡,少数发展为胃癌和MALT淋巴瘤。一早期症状1.早期感染无症状2.急性胃炎表现: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食欲不振等大多数患者在感染早期没有任何症状,部分可出现急性胃炎症状,包括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二典型症状1.慢性感染的消化道症状(慢性上腹疼痛、饱胀、不适、反酸、嗳气、晨起恶心)2.消化性溃疡症状(慢性、节律性上腹痛,呈周期性发作)3.慢性进行性消化不良(逐渐出现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疼痛或体重减轻等相应症状)提示慢性胃炎进展中患者出现慢性上腹疼痛、饱胀、不适、反酸、嗳气、晨起恶心等消化道症状,这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黏膜的炎症改变,即慢性胃炎。当少数患者由上述慢性胃炎表现逐渐出现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疼痛或体重减轻等相应症状,这提示长期慢性炎症可能在导致胃黏膜从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胃癌这一进程中恶化。部分患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慢性、节律性上腹痛,呈周期性发作,这提示可能发展为消化性溃疡。部分患者仅表现为轻微消化道不适,这是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Barrett食管、胃食管反流病、淋巴细胞性胃炎?、增生性息肉等相关。三伴随症状1.缺铁性贫血,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可能还会表现出乏力、脸色苍白等贫血?症状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身上有出血点、淤斑、肾功能损害的紫癜症状3.冠心病:HP感染增加冠心病风险。(长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刺激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增生,肿瘤坏死因子增加。幽门螺杆菌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血管壁,或者通过产生多种炎性因子(如C反应蛋白、细胞激酶、热休克蛋白60等)和自身免疫反应等途径,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通过影响血浆纤维蛋白原、血脂代谢、血糖代谢、胰岛素抵抗、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和血压水平,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通过影响自身免疫反应、促进凝血的发生、直接和间接的炎性反应,进一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4.儿童生长发育迟缓:HP感染的儿童普遍生长发育迟缓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可能还会表现出乏力、脸色苍白等贫血?症状,身上有出血点、淤斑、肾功能损害的紫癜症状等,这是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与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密切相关。还有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冠心病、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肠外疾病的风险也较大,这些症状却常常被忽略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四HP感染对策1.良好饮食卫生,个人卫生习惯是杜绝HP感染的唯一途径包括水,食物,餐具消毒,餐桌上公筷分餐,餐前洗手,餐后漱口,睡前刷牙等等2.HP的检测:目前有血液抗体C13.14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粪便检测。HP抗体阳性说明既往感染过幽门螺杆菌,不能确定现在是否感染。C13,C14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粪便检测才是判断现在感染金标准3.清除HP的四联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为三联,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铋剂为四联,注意抗生素必须是敏感的,疗程要在一周至二周。4.再感染HP的处置:由于HP再感染产生耐药性使清除HP难度加大,敏感抗生素选择尤其主要,疗程适当延长。5.抗幽门螺杆菌后续管理:预防再感染,胃黏膜保护(忌饮酒,刺激性食物,控制食物温度和量防止胃黏膜损伤。胃黏膜保护药物使用)虽然幽门螺杆菌会导致各种胃部疾病的发生,甚至是胃癌的发生,但是要彻底消灭幽门螺杆菌并非难事,90%的细菌感染者经过一至两周的治疗后,体内的幽门螺杆菌往往能被消灭干净。因此对于幽门螺杆菌的防治,我们要注意进行全民的普查,至少对接受过胃部手术,或者有过胃病,或者亲属中有过胃病疾患的人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普查,这样就可以早期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并对其进行杀菌治疗。做到公筷分餐,饮食卫生防止幽门螺杆菌感染,这样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幽门螺杆菌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血管壁,或者通过产生多种炎性因子(如C反应蛋白、细胞激酶、热休克蛋白60等)和自身免疫反应等途径,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通过影响血浆纤维蛋白原、血脂代谢、血糖代谢、胰岛素抵抗、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和血压水平,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通过影响自身免疫反应、促进凝血的发生、直接和间接的炎性反应,进一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