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到底是什么样的病 四川省人民医院东院 主治医师 牟成金 2020.07.09 乳腺癌是发生于乳腺上皮的恶性肿瘤。一般从细胞开始癌变到原位癌约需8-10年时间,而从原位癌再发展到肿瘤转移,有些也需多年时间。在发病初期常无明显的局部征象,更无全身症状,须经Ⅹ线、B超等特殊检测手段才能发现;随着病变的进展可逐渐出现局部症状,主要症状为乳房出现肿块:如果发现乳房内陷、皮肤凹陷、乳房变形、腋下肿块等,则已不是早期了,此时癌细胞就可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到全身。 哪些女性易息乳腺癌? 虽然乳腺癌与其他癌一样,至今还不能确定其发病原因。但是长期以来临床的病例统计分析,已经能确定哪一些女性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乳腺癌主要发生于青舂期以后的成年女性,35—55岁为易发年龄,有以下情况就要谨防乳腺癌的发生。 .12岁以前月事来潮或50岁后还未停经的女性,行经时间超过40年或月经长期不正常。 ·女性婚后未生育或高龄生产(大于35岁生育)。 ·有后未哺乳或过短者。 ·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指母亲、姐妹、外祖母、姨妈等患有乳腺癌的) ·独身未婚女性较已婚女性易患乳腺癌,且年龄越大这种倾向愈加明显。 .长期吸烟、喝酒、经常服用雌激素的女性。 ·多次人流的女性。 .乳腺因各种原因反复多次接受放射线的。 .常食脂肪而肥胖的女性(其胆固醇可衍化成雌激素)精神抑郁、心情焦虑、压力大、经常生气的女性。 出现哪些症状要警乳腺癌可能? 无痛性乳房肿块; 乳头溢液,特别是血性溢液 乳房腺体局限性增厚,这是临床上甚为常见但又不被重视的体征。表现为增厚组织长期存在,与月经周期变化无关。 乳头糜烂,特别是单侧、局部治疗后无效的。 ·不明原因的乳晕皮肤水肿、乳头回缩以及皮肤局限性凹陷等。 腋下淋巴结肿大,不伴疼痛。 乳腺癌高危因素 1、35—60岁;乳腺癌家族史 2、月经初潮小于12岁,绝经大于50岁,行经超过40年,未生育或35岁以后的 初产妇。 3、长期激素用药史、高脂饮食、电离辐射等。 4、良性乳腺疾病史(主要是不典型增生)。 5、既往乳癌病史。 早期诊断的方法 1、钼靶或超声。 2、MR|共振检查。 3、穿刺活检①辅助活检②空芯针穿刺活检③X线立体定位穿刺。 4、导管镜检查。 自我检查很重要 1、月经后5—7天进行,每月检查一次。 2、乳房是否对称,有无凹陷或隆起,乳头是否抬高或内陷,乳头是否有溢液或溢血。 3、轻轻触摸乳房,注意乳腺是否增厚、有无肿块,肿块的大小、质地、界限、有无压痛,是否光滑、活动。 4、异常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
哺乳期乳腺炎持续哺乳是必要的,可促进康复,一般处理包含频繁地排空乳房、休息、喂奶后冷敷,必要时给予抗生素,若经过24 h保守治疗后病情无改善,并伴随持续发热、头痛或有流感症状时,应进行专科的医疗检查,应用药物治疗。 顾名思义,乳腺炎是指乳腺组织的炎症,但乳腺炎不一定意味着感染。哺乳期乳腺炎表现为乳房肿胀、脆弱、发红以及疼痛,一般很难判定炎症是由肿胀引起还是乳管堵塞引起。此时持续哺乳是必要的,可促进康复,一般处理包含频繁地排空乳房、休息、喂奶后冷敷,必要时给予抗生素,若经过24 h保守治疗后病情无改善,并伴随持续发热、头痛或有流感症状时,应进行专科的医疗检查,应用药物治疗。 继续母乳喂养是预防和治疗乳房肿胀、乳腺炎及乳房感染的最好方法,停止母乳喂养将增加乳房感染转化为乳房脓肿的几率。 乳房肿胀原因 在产后2~4 d初乳逐渐转为成熟乳称泌乳第二阶段,因有了更多的血液、淋巴组织、母乳流到乳房内,使产妇感到乳房沉重、饱满,这属于生理性乳胀,只要宝宝正确吸吮乳房就可将母乳吸出,使乳胀缓解。 若产妇在10~14 d内没有喂母乳,也没有及时将乳汁挤出,乳房将很快变得肿、胀、痛,乳房也因肿胀使乳头被拉平,宝宝无法顺利含接乳房,导致乳房内组织因被压迫,乳汁淤积,形成不正常的乳房肿胀。 乳房肿胀的原因:宝宝出生后母乳喂养开始时间晚;婴儿含接乳房姿势不正确;没有按需哺乳或母婴分离时未及时将乳汁挤出;限制哺乳时间,不能排空乳房。 区分生理性乳房肿胀和病理性乳房肿胀见表1。 ? 病理性乳房肿胀的预防 如果乳房充盈的速度比清空的速度快,乳房就会出现肿胀严重,但正常的生理性乳房肿胀演变为病理性乳房肿胀是可以预防的。 按需哺乳(产后每24 h哺乳8~12次);正确的哺乳姿势、衔乳和吸吮动作对于乳汁有效排空至关重要;避免使用人工奶嘴和配方奶;避免紧身衣或文胸;避免长时间不哺乳或吸乳;鼓励婴儿吸空一侧后再换另一侧;如宝宝不能吸吮,指导产妇用手挤奶或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保证乳腺管通畅。 乳房肿胀的护理 ●在喂奶前热敷,协助母乳流出。 ●将生卷心菜叶冷藏或常温下敷在乳房上,20~30 min/次,直至肿胀有所缓解。 ●冰敷乳房,可降低乳房肿胀程度,使乳汁制造减缓。 ●在喂奶过程中,注意观察喂奶姿势,如有问题及时纠正,调整喂奶姿势。 ●尽量让婴儿吸吮时下巴对着肿块位置。 ●哺乳前和哺乳过程中进行轻柔的乳房按摩。 ●哺乳后如果肿块仍在,使用电动吸乳器吸乳。 ●吸乳时先刺激再吸乳,并确保吸乳护罩尺寸合适,扣在乳房上时压力轻柔均匀。 ●母亲疲劳或不舒服时注意保证休息。 乳房按摩及人工挤奶的方法 在乳房肿胀时,我们也可以用人工挤奶的方法缓解乳房肿胀。步骤:热敷乳房或喝热饮,刺激泌乳反射;按摩乳房;人工挤奶。 按摩乳房时应由乳房外侧顺着乳腺管方向向乳头方向按摩。按摩1圈,按摩力度适中,按摩5~10 min。 按摩后进行挤奶,用拇指及示指放在乳晕处,向胸壁方向轻轻下压,拇指和示指在乳晕周边不断变换位置,将乳汁排空。 提示 有些产妇在喂奶期间可在腋窝处发现有硬、胀的组织,这是副乳腺。副乳腺与正常乳腺组织一样也可以分泌乳汁,因为无法排出乳汁而发生肿胀,副乳腺肿胀时不要用按摩或热敷等方式刺激,过一段时间后分泌的乳汁会被组织吸收,如肿胀严重时可用卷心菜敷在肿胀处。 乳腺炎的处理 如果未能及时地解除乳房肿胀,乳汁不畅通时,乳汁会变得黏稠,堵塞乳管,容易引起乳腺炎。发生乳腺炎后是否可以喂奶?答案是肯定的,发生乳腺炎后应指导产妇继续频繁喂哺,因为乳腺炎是乳腺周围组织发炎,不会影响乳腺腺泡分泌的乳汁,因此可以继续哺乳。婴儿频繁地吸吮可帮助母亲减轻乳腺炎引起的不适感,促进乳腺炎好转。 对乳腺炎产妇的指导及建议 ●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放开喂奶之外的所有工作,和宝宝一起上床休息,尽快恢复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 ●对乳房交替冷热敷,冷敷可缓解疼痛,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调动发炎部位的抗感染物质发挥作用。 ●频繁地用发炎侧乳房喂奶,如果喂奶引起疼痛,就先喂健侧,在感到泌乳反射出现时,迅速换到疼痛一侧乳房。清空发炎的乳房很重要,如果宝宝无法吸吮,可用吸奶器或人工挤奶的方法吸出乳汁喂养宝宝。 ●用不同的喂奶体位,不断变换宝宝吃奶的位置,让所有的乳腺管都能排空。 ●发热,疼痛时服用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以在哺乳期间安全服用。 ●有感冒症状的产妇,应多饮水。 ●宝宝吃奶时,从阻塞部位的乳腺管上方朝乳头方向轻轻按摩,这样有助于解除乳腺管的阻塞。 ●让婴儿吸吮时下巴对着肿块位置。
乳腺微创旋切术简介 牟成金 2020.07.09 是通过超声或钼靶机的引导,对乳腺内的可疑病灶做
乳腺微创虽然是个非常小的手术,但是有些注意事项您应该有所了解,以便您能轻松、从容地度过手术后恢复期。 1.术后会给予患者乳腺加压包扎,加压绷带松紧应该不影响呼吸、能耐受为宜,如果感觉不适应该及时告诉医生以便适当调节。 2.手术是以加压方式止血的,术后如有少量血液渗出属于正常。如果渗出血液进行性增多,并伴有进行性加重的疼痛,应该及时告诉医生,说明手术区有活动性出血,不必紧张,医生会给你适当的处理,不会有危险。 3.手术后加压绷带需要加压72小时,在此期间不要自行拆除或是松解加压绷带。可以在医院内拆除并理疗.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出血。拆除弹力绷带后两周内白天应该佩戴较紧的文胸,上托保护乳腺防止晃动出血。 4.手术后拆除绷带后手术区会常见皮下淤血或是触及包块。皮下淤血会自己消失。包块是因为乳腺肿瘤切除后会有个空腔,需要组织液填充,所以出现血肿是正常的,在之后的一到两个月内会吸收消失。 5.微创手术后两周内不要做大幅度上抬、外展及后伸上肢的动作,不要提拉重物,这会造成新的血肿形成。术后两周后可以随意活动上肢,防止上肢关节功能障碍。 6.手术后半年内不要进行超声检查,因为此时乳腺内血肿没有吸收完全,可能会有不规则低回声结节出现,容易造成误判。术后半年及时回院复查彩超,以便了解愈合情况。 7.手术后4至7天回院查看病理报告。根据病理报告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如果是良性肿瘤,就不必再处理了。 8乳腺良性肿瘤中有些类型非常容易复发,即使是复发,病理已经知道是良性肿瘤也没有必要处理了。有的人是良性肿瘤多发体质,常常再度生长新的肿瘤,可以根据患者生理或心理需要决定是否必要再次手术。 9.微创旋切手术后一般不会疼痛,偶尔出现术后疼痛也不会严重,除非迅速出现的血肿会有急剧胀疼。有少数患者术后一周左右开始会有阵发性轻度隐疼,不必担心,这是所有手术都会出现的小神经损伤后修复症状,可以采取适当的湿热敷(术后48小时内不要做),一天两次,每次十分钟左右,症状会慢慢缓解。 只要您按照医生嘱咐配合治疗,微创手术后您一定会取得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重新获得一副健康美丽的乳腺!
医学的严谨与奥妙让普通人充满好奇却又望而却步,科普漫画的意义此时便显现出来,漫画作品让人既能一窥医学世界的美丽,又避免了大量的专业文字叙述,让人在愉悦的阅读体验中乐享医学知识所带来的美好,小编觉得这便是医学科普原创漫画的意义吧。下面在新的一期作品中,小编为大家解答一个常见病的疑惑:乳腺增生,为啥老治不好?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jI3NTg3MA==&mid=412280444&idx=1&sn=0f3dfef33d8225174f9560b3041e76ea&scene=2&srcid=0331lUSitHWLCa04l2hmft97&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关于乳腺癌你要知道 虽然乳腺癌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家族遗传的影响,但实际上,在生病这件事情上,生活方式握有更大的决定权,所以与其发奋调查你祖宗八辈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或者花大价钱去筛查自己是不是有易感基因,不如在生活方式上稍微多费点心,就能尽量避免与乳腺癌的不期而遇。 首先,一场自然的生养最重要。 科学家得出结论:女性生育越多、哺乳时间越长,患乳腺癌的风险就越低。如果一个女人一辈子生5个孩子,每隔2年生一个,而且每个孩子都用母乳喂养,那么这个女人乳腺癌的发病率将下降50%或者更多。 从优生优育的角度,医生都建议女性最好在年轻时候生孩子,再考虑到对自身的保护,30岁之前生育是比较推荐的做法,因为孕激素对女人有很大的保护作用。怀孕、分娩、哺乳虽然辛苦,但也大大增强了女性的抗病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越早获得,对于防止乳腺癌的发生就越有帮助。所以如果女性有生育意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尽早生育。 其次,保持体形,不要发胖。 如果你不能尽早生孩子是为了保持体形,那就继续努力保持下去,不要发胖,因为发胖既毁了女人的虚荣心,又毁掉你的健康。 过量摄入高糖高脂的食品、经常喝酒等等都会导致女性身体里储存过多的脂肪,这些脂肪将刺激雌激素分泌,而大量雌激素的堆积会提高乳腺癌的发病率。所以,要降低乳腺癌风险,就要降控制体内雌激素水平,要控制激素水平,就必须节食——多吃蔬菜多吃鱼,少吃烧烤少喝酒,这保证对你有百利而无一害。 第三、没事少熬夜,有空多睡觉。 现在很多高强度、三班倒的工作都拒绝女性,那正好,你也拒绝它,因为熬夜不仅让人眼袋发黑、皮肤干燥、面容枯槁,更危险的是它还会增加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几率。丹麦科学家研究发现,上夜班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更高,而且上夜班的时间越长,患乳腺癌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是因为人造光抑制了体内褪黑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只在黑夜产生),而褪黑激素水平降低会促进雌激素的分泌(又是雌激素)。所以要想远离乳腺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要熬夜,每天晚上好好睡一个兼具保健功效的“美容觉”。 除了以上最好要做到的,关于乳腺癌还有一些你应该知道的事情: 1、乳腺增生≠乳腺癌 现在很多美容院都做起了乳房保健的生意,在海报里大肆宣传乳腺癌根源于乳腺增生,或者乳腺增生有20%的可能性会发展成乳腺癌……美容师在你身上一边按压一边面带忧虑地告诉你你的乳腺全都被堵死了,情况很糟糕,要是不想将来死于乳腺癌,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赶紧让她们用专业的按摩手法给你做乳腺疏通,当然你得先办张卡。 千万不要被她们的表情和说辞吓到,这一切纯粹是骗钱的。乳腺癌的发病原因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至今没有明确结论;而乳腺增生则是一种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病变,它主要由内分泌失调引起,和个人的精神状况密切相关。科学研究表明,乳腺增生和乳腺癌是两码事,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记住这一点就足够了! 2、定期去医院体检,不要依赖自检 在最早谈到乳腺癌话题,号召大家“关爱乳房”的时候,媒体曾一度大力号召女性做乳腺自检,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然而事实上,大量实验数据证实,乳腺自检其实并没能减少乳腺癌的死亡率。这个结论有些令人灰心,但也进一步说明了,自检固然重要,但定期去医院找专科大夫体检是更加、更加重要性的。
乳腺增生症的概念及分类 乳腺组织是性激素的靶器官,所以有卵巢功能妇女,乳腺在内分泌素影响下,乳腺组织都有周期性增生和复原的组织改变。在增生期,有些人可能出现自觉乳房痛,或触到乳腺有些增厚,特别是经期前更为明显,经期过后,上述症状就能自行消退,这些都属生理性改变,不算是病也不需治疗,不要轻 易给经前乳房出现胀痛者都戴上‘乳腺增生病·的帽子。 “乳腺增生”必须区分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如果每次月经乳腺出现肿块,并有持续长短不一的疼痛,有的连续数月,也可长达数年。这是由于乳腺不完善的周期性改变而造成,属于乳腺生理性增生的一种,它在组织学上的改变包括腺泡、腺管或腺小叶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腺小叶发育不规则,腺 泡或腺管上皮细胞增生,所以“乳腺增生”通常又叫“乳腺小叶增生”、乳痛是生理性乳腺增生的主要临床表现,所以有时也叫“乳痛症”。生理性乳腺增生大多可自愈,有的在妊娠、哺乳后症状完全消失,有的在绝经1~2年后自愈。 病理性的乳腺增生病也称乳腺囊性增生堕,在组织学上有小乳管高度扩张而形成囊肿,乳管上皮细胞增生,多数中、小乳管可发生乳头状瘤,由于本病不但有上皮增生、尚有囊肿形成,所以被称为‘囊性乳腺增生病”,该病少数可发生癌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对于·乳腺增生”必须区别对待,不能笼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