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认为脚气这件小事,简单问题简单处理,涂涂药就好。但简单问题却未必总是那么简单,有时迁延不愈、反反复复,有时加重甚至引起了其他感染。医生建议口服药解决,这下问题更复杂了,听说口服药会伤肝,最好别吃,那么究竟该怎么办呢?别害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口服抗真菌药的真实面目。 1. 什么样的足癣需要口服药物治疗? 对于皮损面积较大的,病程较长、皮损角化较厚而涂药渗透性不好、或者是有糖尿病、免疫力低的人来说,仅仅外用药往往效果不好,此时就需要口服药物的帮助。血液可以帮助把药物运输到皮肤,使足癣得到更有效的治疗。 2. 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足癣有什么好处? 口服抗真菌药物具有疗程短、用药方便、覆盖范围广、复发率低等优点。市面上常见的口服抗真菌药物有两种: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研究显示口服特比萘芬1-2周治疗足癣, 12周时真菌学治愈率为89.3%, 随访3年的年复发率仅为10%左右。伊曲康唑冲击治疗1周, 真菌学有效率为56%。口服特比萘芬1周与外用克霉唑乳膏4周疗效和安全性相似。 3. 口服抗真菌药物伤肝吗? 口服抗真菌药物和外用抗真菌药物不同,需要经过肝脏或肾脏代谢。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就是由肝脏代谢的。当有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时,肝脏的代谢功能减弱,如果此时服用了经肝脏代谢的抗真菌药物,就有可能会加重肝脏的负担,进一步损伤肝脏。因此,在口服抗真菌药物之前,以及服药当中,需要定期检查肝功能。并且对于老年人,或有其他系统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口服抗真菌药物是否会对肝脏造成影响。 4. 口服抗真菌药物需要注意什么? 特比萘芬的服药方法为每天250mg总共2-6周,角化型足癣需口服4周。伊曲康唑的服用方法为每天400mg,共1周,或每天100mg,共2周。 特比萘芬不能和口服避孕药一起服用,和西咪替丁一同服用时要减量服用。孕妇、哺乳期、2岁以下儿童慎用。伊曲康唑不用于心脏病患者,伊曲康唑和其他药物同服,可能会影响其他药物的血药浓度或在肝脏的代谢,如镇静剂、止疼剂、降脂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并且伊曲康唑需要在油脂环境中吸收,因此要饭后立即服用或用牛奶送服。孕妇慎用。
脚背红肿,小腿出现红线,走路都疼。哎呀!脚气怎么会变成这样?当你的脚气出现这样的情况时,遗憾地告诉你,在脚气大战中,真菌的盟军—细菌加入了,脚气大战已经转变成了丹毒大战。 1. 什么是丹毒?丹毒是一种由细菌,通常是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与脚气引起的表皮感染不同,丹毒引起的皮肤感染位置较深,位于真皮,而且往往还会累及淋巴管。2.丹毒是什么样的?丹毒的特点可以总结成四个字,“红,肿,热,痛”。红:早期为一块小的红斑,逐渐扩大,边界清楚。肿:红斑较为水肿、皮肤紧张,而且手指压迫后没有凹陷。热:红斑的部位皮肤温度升高。痛:皮疹的部位有触痛和灼痛感。此外,丹毒还可以伴有淋巴管炎。当脚背出现丹毒的水肿性红斑时,还可以沿着小腿出现一条红线,并且可以在大腿根部发现肿大的淋巴结。当丹毒感染严重时,还可以出现水疱、脓疱,或者局部皮肤的坏死。 3. 我的脚气为什么变成了丹毒?不是每一种脚气都会变成丹毒。引起丹毒的脚气通常是发生于趾间的、皮肤糜烂、发白,以及出现小水疱、皮肤红肿、炎症较重的类型。发生于足跟的角化型的脚气通常是不会引起丹毒的。当真菌与人体免疫细胞之间的大战较为激烈时,可以引起严重的瘙痒和皮肤屏障的破坏。而这个时候,我们不恰当的搔抓,不仅没使脚气好转,反而帮了倒忙,更加恶化了战斗现场,使得人体的战斗堡垒—皮肤屏障进一步被破坏。引起丹毒的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属于皮肤的条件致病菌,可以在皮肤上驻扎一段时间。当皮肤屏障破坏时,伺机而动的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趁虚而入,进入表皮,直达真皮,帮助他们的盟友真菌,引起了另一场丹毒大战。4. 得了丹毒该怎么办?如果脚气引起了丹毒,由于丹毒发展较快、病情较重,这个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先控制丹毒,进行抗细菌以及相应的对症治疗。等待丹毒控制住之后,再接着治疗脚气。5. 我该如何预防丹毒?“不要挠,勤治疗,讲卫生”是预防丹毒的三个要点。首先,得了脚气后要尽量减少搔抓,保证人体的第一道屏障—皮肤屏障的完好,才能更有效地对抗外来真菌或细菌的侵犯,如果瘙痒较重时,可以口服一些抗组胺类药物来缓解瘙痒。其次,得了脚气要尽早地规范抗真菌治疗,不要让脚气加重,而让真菌的盟友细菌趁虚而入。最后,引起丹毒的细菌都是皮肤表面的暂驻菌,并不能长期存在于皮肤表面,我们可以通过勤洗脚,讲卫生,保持好足部皮肤的局部微环境,就可以避免这些细菌引起的感染了。
脚气的表现多种多样,常常和湿疹等其他疾病混淆不清。真菌是引起脚气的罪魁祸首,如果在皮屑中找到真菌的孢子或菌丝,就能够确定是否存在真菌的感染,减少仅凭症状判断而发生的漏诊和误诊。配合好医生做真菌镜检,能够帮助我们尽早准确地诊断。那么真菌镜检前都需要注意什么呢?1.什么样的才是合格的取材部位?皮肤的真菌镜检主要取材于皮损处的皮屑。医生通过用钝刀刮取皮屑,在显微镜下寻找真菌来确诊。因此,在做真菌镜检前,可以柔和地清洗足部,去除污垢、多余的皮屑等杂质,就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取到皮损处的皮屑。此外,真菌镜检虽然会用到钝刀,但只是刮取皮肤表面的皮屑,而不会引起创伤。因此足部还要尽量避免有伤口、结痂等,以避免取材时的干扰或引起不必要的感染。检查前也要尽量避免在皮疹处涂护肤品等,保存皮疹处没有异物,才能帮助医生更好地取材。2.我在做真菌镜检前已经涂过抗真菌药,会影响检查结果吗?外用抗真菌药物有抑菌或杀菌的作用,涂药期间会抑制皮疹处真菌的生长或减少真菌的数量。而真菌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如果需要确诊是否是真菌的感染,最好在涂过抗真菌药物后停药一周以上,让皮疹处的真菌恢复生长,然后再做真菌镜检,才能较准确地确定是否真的存在真菌。总结一下,在做真菌镜检前,我们需要做的有:适当地清洁皮肤、保证皮损处没有异物、伤口,停用抗真菌外用药物至少一周。这样就能更准确确认是否有真菌感染了。
足癣真是个讨厌的家伙,痒起来让人受不了,可治好了过一段时间又会再长,总也甩不掉。据统计,在我国足癣的复发率高达50-80%。那足癣到底能不能治好呢?我的脚气还有希望吗?攻略一:想要打败脚气,首先要掌握足癣规范治疗的标准方案。一般来说,足癣的治疗方法包括三种:外涂抗真菌类药物、口服抗真菌类药物、以及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外涂抗真菌类药物是最常使用的方法,起效快、副作用小而且花费较少。要坚持涂药,时间至少2-4周。一般一日两次,要求涂抹时必须覆盖全部皮疹范围,并且涂抹均匀。单纯外涂药物治疗有一定的适应的范围,适合复发次数少的足癣、或皮损面积比较局限的情况。而当涂药效果不好、总是复发、皮疹面积较大或者足底角化较厚的时候,就需要吃一些抗真菌药来治疗了。口服药物一般只需2周左右。涂药和吃药联合时不仅起效较快、而且疗效也较好。攻略二:了解评价足癣药物治疗效果的方法。这里我们需要提到评价足癣抗真菌药物治疗效果的两个衡量方法,临床治愈和真菌治愈。临床治愈指足癣的皮疹和瘙痒的感觉消失。真菌学治愈指在足癣的皮屑中查不到真菌。所以临床治愈只是表面看没有了症状,此时皮损处的真菌可能仅仅是生长受到了抑制,但并没有被完全杀灭,只有真菌学治愈才说明真菌已经完全被消灭了。而大家平常往往只关注了临床治愈,以为用药后不红不脱屑、不痒了,足癣就好了,症状消失后马上停药。结果过不了多久,残留的真菌就又开始繁殖,脚气大军又卷土重来了。攻略三:消灭治疗的误区。 1. 外用药涂一两次足癣就该就好了。资料显示,有82.5%的人涂药不到两周,特别是有些人想起来才涂,断断续续而不坚持。但由于真菌生长的周期较长,可以在皮屑中存活好几个月,间断的涂药就为真菌提供了喘息的机会。因此足够的用药疗程对于彻底消灭真菌至关重要。事实上,涂药治疗至少需要2-4周,并且要规律、坚持涂药。最好是等皮疹和瘙痒消失后,再多涂药至少一周,才可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2. 足癣涂药就行了,没必要吃药。对于轻微的、面积较小、或者第一次才得的足癣,涂药是可以治好的。但是对于面积较大、时间较长、皮损角化较厚涂药渗透性不好、或者是有糖尿病、免疫力低的人来说,仅仅涂药很可能就解决不了问题。这时候需要吃2周左右的口服抗真菌药物,让血液把药物运输到皮肤,就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了。 3. 治好了我就什么都不需要注意了要想长期不受足癣反复的困扰,我们还需要尽量避免足癣复发的因素。包括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足部干燥、穿透气的鞋袜;不用公用的毛经、拖鞋等;治疗足癣患者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其合并的皮肤癣菌病,也应同时对患者家庭成员进行治疗。
脚气痒,痒起来真要命。恐怕好多人都有这样的痛苦回忆:趾缝间脱皮、起小水疱、瘙痒难耐,可真是折磨人万分。但小小的脚气可绝非这么简单。脚气的正式名称叫足癣,是一种真菌感染。真菌在脚部的皮肤内定植、生长,会引起人体对真菌的炎症反应时,就会出现瘙痒、疼痛等感觉,并出现红斑、水疱、脱皮等表现。真菌的战斗力很强,能够侵犯脚的不同部位,如趾缝、足底、足侧缘和足跟等。而根据发生部位、真菌的攻击力和人体免疫力的不同,足癣的表现也不同。各型足癣不仅可以互相转化,也可以同时存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脚气还有哪些常见的招式。第一招:最让人痛恨的趾间型足癣这一招最为常见。攻击部位:主要发生于脚趾缝间,尤其是第3、4和4、5趾缝间,也可以在多个趾间先后或同时发生,甚至波及邻近的足背皮肤。攻击对象:这一类型的足癣最喜欢粘着脚部多汗或经常穿透气性差的雨鞋、胶鞋的人。因为这些因素能够使趾缝间的环境变得温暖潮湿,有利于真菌长期在皮肤的角质层里“安居”,并且症状通常也随着夏季加重、冬季减轻。招式:早期可仅表现为轻度的红斑、脱屑。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使得脚趾间的皮肤越来越增厚,出汗多的人,趾间的皮肤还会浸渍发白,剥除发白的死皮后露出红色糜烂面,甚至是比较深的裂隙。招式进阶:当足趾间浸渍严重时还会引起继发的细菌感染,使得皮肤深层甚至皮下组织也受到破坏。当有继发感染时,瘙痒更加严重、并且还可以出现疼痛和趾间恶臭。病情严重时甚至可引起蜂窝织炎和丹毒等严重的感染。第二招:最容易被忽略的角化型足癣这一招是第二常见的招式,症状最不典型,且瘙痒感较轻,往往易被忽略。攻击部位:多发生于一只或两只脚的足跟、足底和足侧缘,严重时可累及整个脚掌甚至是脚背。 受害对象:害人于无形之中。好多人都以为着只是普通的皮肤干燥,所以从不治疗,结果耽误了病情。招式:干燥、皮肤增厚和脱屑是最主要的表现,可以长时间迁延不愈,冬季皮肤干燥时还可出现皲裂,甚至到了夏季环境和皮肤变得湿润以后也不能恢复。招式进阶:这一型足癣可由于用手搔抓患足而并发手癣,可表现为手足同时感染,如“两足一手”或“一足两手”,长期发展也可引起甲癣,就诊时需要同时检查手部和甲的情况。第三招:最有杀伤力的水疱型足癣攻击部位:这一型的足癣多发生于脚掌中央、足侧缘。招式:症状多表现为群集或散发的水疱,疱壁不易被穿破,多个水疱可融合的大疱。如果不继发细菌感染,疱液数天后可以自行吸收,水疱破裂后形成环状脱屑,皮损可以继续向四周扩大。常常让人自觉又疼又痒,难以抑制而去搔抓。这一型足癣往往伴有真菌产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因此炎症较重,病情比其他类型的足癣发展迅速。招式进阶:如果继发细菌感染,水疱周围出现红晕,疱液甚至变浑浊,局部出现现糜烂或肿胀。还可引起手指、手掌对真菌产物的过敏反应,出现水疱、脱屑。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容易引起丹毒等较严重的感染。其他招式当脚气碰到较弱的对手,如糖尿病,免疫抑制和外周血管炎患者,病情更易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