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营养均衡的饮食、规律的定期复查是新辅助术后康复的关键
肺癌新辅助治疗小科普(一)肺癌新辅助治疗的适用人群及治疗方案
肺癌新辅助治疗的优点:缩小肿瘤、消除微转移灶、手术切除范围小、降低复发风险、延长生命、治疗疗程短、不良反应少且可防可控
(每个训练之间可以适当休息再进行下一个训练,运动训练以患者可以耐受为主。)1、张口训练,让患者主动张口至最大幅度,同时发出“啊”音,维持8-10秒,10个一组,每次两组。2、鼓腮训练:鼓腮并坚持10-15秒,然后放松,10个一组,一次一组。如果鼻子有漏气,可用手捏住鼻子辅助联系以达到训练效果。3、舌主动运动训练:让患者舌分别向前、向左、向右、向上、向下运动至最大范围并维持5-8秒,然后放松,10个一组,一次一组。4、软腭抬升训练:嘱患者双掌用力互推,大声的发出“A”音,维持5-10秒,10个一组,每次2组。5、声带闭合训练:嘱患者双掌用力互推,大声的发出“一”音,维持5-10秒,10个一组,每次2组。6、用力吞咽训练:用力吞咽至喉上抬最高处,并尽可能长时间保持住,10个一组,每次2组。
患者:女,10岁 主诉:诊断支气管恶性肿瘤1月余,房缺封堵术后半月余 外院检查: 胸部CT示:1.右肺中叶及右肺下叶渗出,以感染与肺泡出血相鉴别;2.右肺代偿性改变,右肺左疝,左主支气管及左肺各叶支气管腔闭塞,继发左肺不张,未予治疗,为进一步诊治,转院。 外院检查: 胸部增强扫描(肺部三维成像)示:1.左支气管闭塞,左肺不张,纵膈左移;2.右肺上叶尖端少许炎症/纤维灶可,右肺中下叶少许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较前减少;3.肺动脉主干增粗,注意肺动脉高压可能。 心脏超声提示: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右心比例增大、肺动脉主干增宽、三尖瓣轻度反流、轻度肺动脉高压、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正常。 外院诊断:左肺不张、肺出血?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内镜下见:左主气管息肉样肿物,镜下支气管粘膜炎症改变,镜下取活检,病理+免疫组化:(左主)中分化黏液表皮样癌,诊断明确后,建议转院治疗;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后恢复可,嘱出院后口服氯吡格雷12.5mg,qd共半年。 2021年11月17日就诊我院:为进一步治疗,拟“1.左主支气管恶性肿瘤(黏液表皮样癌);2.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3.左肺不张;4.轻度肺动脉高压;5.支原体感染。” 现患儿欠缺主管表达能力,无咳血,无咳嗽,无喘息、气促,无午后潮热、盗汗,一般情况、精神反应可,大小便正常。 术前诊断:1、左主支气管肿物性质待查 ?2、左全肺不张 ?3、纵隔左疝 ?4、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 我院CT: (“鹿角型”病变累及次级隆突,术前左全肺不张,纵隔左疝) 手术经过: 术中所见:左主支气管末端见一肿瘤,肿瘤侵及左主支气管全层,远端左肺下叶累及基底段支气管,左肺上叶累及支气管开口处,大小约3.5cm*4.0cm,质硬,见有粘液,肿瘤切面呈鱼肉状,可见纵膈淋巴结肿大。术中纤维支气管镜再次检查确认左肺下叶支气管已受肿瘤侵犯。心包、胸膜未。见结节,胸腔少量淡黄色胸腔积液。 手术名称: VATS(胸腔镜辅助)左胸探查+左肺下叶袖式切除+肺门、纵隔淋巴结摘除术,有菌手术,予4-0PDS plus连续缝合,左肺上叶支气管-左主支气管端端吻合,解剖带蒂心包,置于支气管吻合口与肺动脉干间,并予4-0Vicry1水平褥式缝合,包埋于吻合口上。术程顺利,术中出血量约10ml。 术后影像: (术后1月,患儿运动自如,RO切除的前提下,拥有优质的生活质量) 总结: ??儿童气道重建要点一:缝线的选择。与成人不同,后者国内已经成熟开展,单孔腔镜下袖切多选择prolene线,它双头针,多针型,且具备不同长度。然而,它的不足是不可吸收。儿童气道重建需要选择可吸收缝线,Vicryl线可,但不能连续缝合;PDS线长且可吸收,但国内暂时无双头针;V-loc线有双头针,适合机器人等腔镜操作,但其缝合运用需要一定的适应,学习曲线较长。
气管肿瘤传统诊疗模式不足气管肿瘤发病隐匿,早期临床症状和表现不典型,常易漏诊、误诊。传统的医学诊疗模式下,气管肿瘤患者就诊前因缺乏明确的导诊方向,患者常会出现多次辗转不同的科室,不断重复相关检查才得到初步诊断。然而,这样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排队、预约检查或者重复不必要的检查中,耽误了最佳的诊疗时机,延误了病情。与此同时,气管肿瘤部分患者因缺乏科学规范的随访、辅助治疗以及尤为关键的术后康复指导和人文关怀,这些对术后康复与远期的生活质量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个体化精准诊疗方案对于气管肿瘤,胸部增强CT结合支气管镜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影像学CT检查与支气管镜检查两者联合,能精准地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管腔阻塞程度,并能取得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是国际上气管肿瘤确诊的金标准。然而,对于这两个金标准检查,能常规在门诊一天内完成的医疗中心,全国几乎没有!依托强大的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平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气管肺外科,针对气管肿瘤病患者能做到,就诊一天内即能完成胸部增强CT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明确病理诊断,做到“一站式”的精准诊疗。同时,我们将会依据患者自身存在的基础疾病,接受多学科专家的多对一评估,量身定制个体化治疗方案,并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提供快速康复等优质的服务。个性化的规范诊疗服务气管肿瘤手术遵循的原则是:气管病变的完整切除+气管重建。气管重建手术因气管吻合口与外界相通,气管重建张力大,术后易发生吻合口愈合不良,吻合口裂开等危重并发症;然而,当并发症发生后,气管二次手术等成功率极低。因此,全国乃至全球专注于气管肿瘤诊治的中心不多,仅见于大规模的医疗中心:如全球气管外科中心,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哈佛大学最大的附属医院,胸外科,2017年全美排名第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呼吸疾病,连续7年全国排名第一)等。依托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平台,在气管肿瘤诊疗一体化中心,气管肿瘤手术已为日常手术,中心能运用全球顶尖的系列医疗技术:最新一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Tubeless无管化麻醉、电磁导航技术、单孔胸腔镜微创技术,为患者提供“一体化手术室”的医疗服务。它具有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诸多优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气管肿瘤诊疗一体化中心,多次受国内官方媒体争相报道,中心将“无管化腔镜技术”应用于气管重建领域,简化复杂重建流程,提高重建精准性,让复杂手术更容易深化推广,得到国际肯定并推广应用。近年来,相继完成多个国际首例“无管化”简化气管重建手术,并先后获邀在全球胸外科四大学术盛会主题发言,受到国际胸外科同道肯定及高度认可。中心整合并优化多学科核心技术,解决了胸外科中复杂气管重建领域的难题。(本中心完成全球首例“无管化”机器人气管重建手术,填补了现代机器人胸外科领域的空白,成果荣登全球外科殿堂级杂志《AnnalsofSurgery》)人文关怀的康复管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人文关怀和系统地康复管是气管肿瘤疾病全病程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建立诊疗一体化中心的患者数据库,由相应的主管医生电话定期随访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提醒复诊及后续治疗,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解疑答惑、健康教育、营养护理、康复知识以及人文心理关怀等医疗服务,巩固气管肿瘤手术的治疗效果,达到术后患者恢复高质量生活的目的。国内示范推广单位 在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何建行教授的带领下,气管肿瘤诊疗一体化中心,始终贯穿于患者全病程的医疗服务让患者最大程度获益,真正做到早诊、早治。贴心的人文关怀能让患者有优质的就诊体验。气管肿瘤诊疗一体化中心,对“看病难”,我们可以说NO!
日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教授团队为一例1岁多的婴幼儿实施了长段气管肿瘤的环切重建术。据手术团队介绍,这是全球年龄最小的长段气管肿瘤环状切除重建成功案例,此前国际未见报道。半年前,11个月大的小悦(化名)第一次发病,反复喘息、哭闹不安。在当地医院,医生为她做了相关检查,胸片没发现异常,于是按照喘息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小悦病情反复,后来一度恶化,发展成重症肺炎、肺出血、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入住儿童重症监护室,需要紧急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抢救,但喘息的病因仍不明确。今年初,小悦又因发病住院,通过CT及支气管镜检查,医生发现在她细小的气管里竟然长了个肿瘤,仅留下一丝丝缝隙让她只能勉强维持呼吸。据专家介绍,气管肿瘤发病隐匿,常表现为咳嗽、气促等症状,由于被胸骨遮挡,即使胸片检查也难以发现,外加婴幼儿还不会明确表达不适症状,更易漏诊。考虑到肿瘤累及气管长度范围较大、处理难度高,当地医生推荐小悦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求治。入住广医一院时,小悦喘息症状已十分严重,精神萎靡,呼吸费力,不能平躺睡觉,需要中流量面罩吸氧才能勉强维持外周血氧,需紧急手术缓解症状。广医一院儿科团队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气管介入科李时悦教授联合评估后,决定马上为小悦其实施支气管镜介入手术,解除她的气道梗阻、改善呼吸状况,为二期外科手术切除肿瘤争取时间窗口。“当时病情很危急,肿瘤累及约1/2气管,几乎堵塞了整个呼吸道,仅剩2个毫米的狭小缝隙,如果不及时扩开气道,孩子恐怕呼吸不了,危及生命。”李时悦教授带领呼吸介入团队,与儿科、麻醉科通力合作,当晚就采用婴幼儿专用的直径仅4毫米的支气管镜,为她实施“气管肿瘤高频电圈套切活检术”。“这么小的孩子,气管直径也就6-8毫米,给医生操作的空间极其有限,我们每一步操作都十分谨慎小心,否则会有撑破气管的风险。”终于,李时悦教授团队成功为小悦切除了气管内部分肿物,快速缓解了她呼吸道梗阻的症状,同时取出组织活检,诊断为一种低度恶性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且已侵犯气管右侧壁,若不及时切除,气管内肿瘤将会再次增生并阻塞气管,小悦会再次陷入危险境地。随后,在何建行教授的指导下,广医一院儿科主任陈德晖教授牵头组织胸外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影像科等多学科展开病例讨论。“1岁婴幼儿长段气管肿瘤,尤其是切除近一半的气管,这对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管理的要求很高,在国际上也没有类似的报道,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协作。”广医一院儿科主任陈德晖教授表示,“我们会尽全力救治。”何建行教授团队提出,小悦的气管肿瘤侵犯范围大,要将这段气管切除后重建才能让她获得有效根治。儿童切除30%以上的气管,属于长段气管切除,年龄越小,切除范围越长,手术难度越大、风险越高。小悦年龄这么小、需切除近一半的被肿瘤侵犯的气管,缝合张力大,易出现吻合口撕裂、愈合不良,甚至呼吸衰竭、大咯血等风险,难度也更高。了解完详细情况后,小悦父母选择信任医生,接受手术。术前,广医一院胸外科联合影像科团队为小悦进行了三维立体气管重建,做好精准的规划。据手术专家介绍,气管手术的复杂性在于气管是与外界相通的,两端连接双肺,这就意味着会有很多细菌、痰液堆积,目前还没有成熟应用的人工气管问世。手术团队除了要帮小悦将接近一半的受肿瘤侵犯的气管切掉,还要尽可能多地保留活性组织,减少复杂气管重建的张力,并考虑怎样把气管吻合好又不影响她以后的正常生长发育,难度可想而知。11月4日,何建行教授带领团队帮小悦实施这台高难度手术。术中,专家团队将她胸廓气管全段松解,切掉带有肿瘤的气管段后,再将下段气管上提与上段气管进行缝合。“考虑到患儿的气管本身非常纤细,使用常规气管缝合线易造成疤痕狭窄,不利于日后的通气功能。因此,医院专门为她定制了一款0.07毫米的可吸收缝线。何建行教授给她进行了精准的手工吻合,尽最大努力使重建气道疤痕更小、愈合更佳。”广医一院气管外科李树本教授解释道。此外,何建行教授团队还对气管重建手术流程进行了创新和优化,在麻醉手术科的默契配合下,为小悦手术的整个过程中未使用到体外循环或体外膜肺(ECMO),手术最关键的吻合过程仅用了15分钟,这对她术后的快速康复更加有利。经过四个多小时的全力奋战,何建行教授团队成功为小悦切除了受肿瘤侵犯、占其气管46%的一长段气管,并实现了有效的重建。据手术团队介绍,这是全球年龄最小的长段气管肿瘤环状切除重建成功案例,此前国际未见报道。术后,小悦无须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广医一院儿科团队采用支纤镜帮她清理气道痰液、做好气道管理。在医护团队的悉心照料下,小悦各项指标明显好转,已顺利出院。
三年前,张女士曾因气管癌接受过长段气管切除重建手术。术后,她恢复得不错,但没想到今年春节,一场感冒高烧过后,她咳嗽、咳痰、憋气的症状一直难以缓解。于是,她前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广医一院”),向该院胸外科副主任、实力中青年医生李树本教授求助。“她留下来的气管可切除长度不多,二次切除重建张力大、并发症风险高,再次手术机会不大。”张女士入院后,李树本结合她的检查结果,邀请该院呼吸内科李时悦教授带领的呼吸内镜团队一同会诊。专家们讨论后一致认为,张女士所患的气管恶性肿瘤对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均不敏感,而传统的放疗有穿透性放射损伤,气管肿瘤患者放疗后位于气管后面的食管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食管炎。怎么办?专家们最后决定为她做呼吸道柔性机器人辅助下的光动力治疗。据介绍,光动力治疗是通过一定波长的可见光对附着光敏剂的肿瘤进行照射,从而使肿瘤细胞破坏、凋亡。但在打光敏药物期间,张女士要全程避光,包括太阳照射、强烈的灯光、甚至手机屏幕的光都要尽可能避开,以免皮肤过敏、红肿、瘙痒。为此,李树本教授团队为张女士安排了一间特殊病房。护士们用黑布将窗户全部封住,防止外界自然光照射病房,并为她准备了墨镜、围巾等,尽可能让她暂时处于“密室”之中,一日三餐全部给她送到病房里。接受治疗当天,张女士包裹严密后被送入呼吸内镜中心。治疗室里,一根橙红色的晶莹光柱十分引人注目,李时悦教授团队操作呼吸内镜机器人系统,将设定好波段和波长的光束引导到病灶“靶区”,对着附有光敏剂的肿瘤进行照射,实现精准“打靶”。“呼吸内镜机器人系统可以大幅提高手术精度和稳定程度,更加灵活,很适合在气管这种比较狭窄的部位操作。”李时悦教授解释说,光动力治疗开展至今已有20多年,以前存在长时间操作微颤抖导致光照野不稳定、欠精准等不尽人意的地方,随着呼吸内镜机器人系统的出现,微颤抖的问题解决了,还可较好地保护医生和患者,做好放射性强光暴露的防护等。此外,术前可完全运用机器人系统模拟治疗路径、术野等,使治疗更加精准。通过光动力治疗,张女士气管中的肿瘤细胞受到破坏、凋亡。一周后,她接受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观察气道横断面,结果显示治疗效果良好,便顺利出院了。据广医一院专家团队介绍,此次呼吸内镜机器人系统联合光动力治疗气管肿瘤在国内尚属首次开展,并在光动力治疗领域首次运用光学相干成像技术(OCT)做治疗前后评估,更为科学、精准。“对于部分气管癌或者中晚期肺癌患者,不能耐受化疗或者放疗,对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都不敏感的患者,选择光动力治疗耐受性好且无全身副作用。”广医一院肿瘤医学中心主任何建行教授表示,此次结合OCT+创新机器人内镜光动力治疗,有助完善难治性气道肿瘤及中晚期肺癌诊治全链条体系的探索和实践。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气管疾病专科门诊挂号-CT检查-入院指南 挂号:方式一:关注医院公众号,在线挂号,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提前一周放号,气管外科门诊设在大坦沙院区门诊四楼A1区3诊室(如实在无法挂号,可在医生出诊时前往门诊联系医生助理加号)。方式二:好大夫在线平台加号:关注“好大夫在线”搜索医生姓名,进行线上图文问诊,这样可以让医生提前知道您的基本情况,了解情况后会告知您面诊时间。CT检查:医院共有三个院区,均可做ct检查,气管外科设在大坦沙院区,如需看气管相关疾病,可选择在大坦沙院区做胸部或颈部ct,这样看诊更方便。流程:医生开单-缴费(缴费可到门诊收费窗口或手机公众号)-预约(可在手机公众号、院内自助机、放射科前台预约),需在医生开单前告知医生您希望在哪个院区做ct检查(不同院区ct质量及清晰度一致),Ct(平扫/增强)一般可提前1-2天预约。ct拍好后,大概30分钟左右就可在医生电脑端看到影像。入院:门诊面诊后,医生会根据您的病情安排入院时间,医生助理会对接及跟进您的入院流程。首先在自助机输入就诊卡号打印“住院卡”,各层门诊及一楼大厅均设有自助机,然后到一楼“入院服务中心”办理入院手续,办理入院时需要缴纳住院押金。办理好入院后,到指定住院部报到入院。
“终于可以放心回家过年了,感谢医生救了孩子!”近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了气管肿瘤根治手术的8岁患儿顺利康复出院,临走前,孩子父母专门定制了两面锦旗送给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及小儿呼吸亚专科团队,连连向医护团队表示感谢。据团队介绍,这既是全球首例奥密克戎感染“阳康”后2周的小儿气管重建手术,也是全球年龄最小成功接受Tubeless“无管麻醉”下的气管复杂重建手术病例。8岁男童咳喘两月 查出罕见肌纤维母细胞瘤家住河北的8岁小兜兜(化名)是个活泼好动的“小胖墩”,两个月前,他开始出现咳嗽、气喘、气促等表现,特别是活动后症状更加明显,家人原本以为是“份量太重”而导致的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看到小兜兜脸色明显变差,精神也越来越不好,严重的时候出现呼吸困难,赶紧带他到医院检查。 当地医院根据他的症状认为是儿童哮喘,按照哮喘治疗了一段时间,但是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发生喘憋的次数越来越多。兜兜妈妈意识到问题可能没有这么简单,就带着他到了大城市的三甲医院检查,通过胸部CT发现,原来在他的气管里面有一个肿物,将他的主气管堵住了一半,进而影响到他的正常呼吸。 为了缓解气促的症状,并进一步明确肿物的性质,医生给他做了气管镜下套扎诊疗,病理检查结果是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长在气管里面的情况并不多见,尽管大部分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属于良性肿瘤,但却具有“恶性行为”,对生命健康还是存在一定的威胁。 小兜兜接受了套扎治疗后,咳喘症状有所缓解,但是复查时发现在气管内壁仍有局部肿瘤组织,且侵犯气管壁全层,保守治疗的效果欠佳,而要根治性切除需要正中开胸进行全麻手术。 然而,这种大开胸手术对于一个8岁的孩子来说,后期的抗感染等问题具有较大的风险,“医生告诉我们手术中可能要断两根肋骨,我们当时特别纠结。”兜兜妈妈说,如果不把肿瘤根治,总是觉得心里有块大石头悬在胸口,但也希望能找到更好的治疗方式。他们在网上通过各种渠道搜索,最后将目光锁定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团队,“我们看到报道说何建行教授团队用微创技术给一岁半的孩子做过类似的手术,就想来看看能不能帮帮我家孩子。” 一波三折 求医之路受到新冠病毒阻断 就在兜兜一家准备南下的时候,新冠感染性病毒汹汹而来,他们一家人都“阳”了,只能退掉了南下的车票。幸运的是,兜兜尽管感染了新冠病毒,但症状相对较轻,很快便康复了,他们重新打包行李直奔广州。 在等待期间,他们通过互联网医院与何建行教授团队的骨干、气管肺亚专科负责人李树本教授取得了联系,并详细告知了兜兜的病情,李树本教授通过线上会诊给予他们在抵抗新冠病毒时的护理方法,让他们感觉到非常的暖心。 来到广州的第二天,他们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坦沙院区门诊见到了李树本教授,此时,兜兜感染新冠奥密克戎病毒转阴后不到两周。李树本教授给兜兜做了详细的问诊和检查,孩子除了气管有肿瘤之外,其他身体状况都比较良好,特别是容易受到病毒攻击的肺部也没有问题。考虑到安全起见,胸外科、小儿呼吸专科、重症医学科等专家团队围绕兜兜的病情开展了多学科病例讨论,为他制定个体化精准诊疗方案。 “根据感染新冠病毒后外科手术的指引,建议尽可能避免气管插管手术,使用区域麻醉进行手术的安全性相对较高。”李树本教授表示,传统气管肿瘤手术需要反复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但它们对气道是个损伤,正压通气对肺部也是个损伤,尤其是感染新管病毒后的患者;但如果采用何建行教授国际首创的Tubeless无管化气管重建的方式进行,则可以非常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手术过程中不需要气管插管,避免反复气管插管全麻的创伤和气压损伤,也不需要使用肌松药,仅需要在颈部开一个小切口便可以完成这台复杂的气管重建手术,且有利于术后的快速康复。 在手术时机的选择方面,医生团队也非常谨慎,由于气道手术比较紧急,如果拖延时间太长可能会存在气管堵塞的风险,何建行教授团队经过精准严谨的评估后,一致认为在孩子转阴康复后2周后手术是较为适合的时机,经过与家属的充分沟通和告知后,最终确定了“无管化”气管肿瘤切除重建的手术方案。 多学科团队协作 顺利接受“无管”复杂气管重建术 入院之后,兜兜成为病区里的“小宝贝”,医护团队都非常关心和爱护他,听说他非常喜欢猪猪侠这个卡通形象,但由于走的匆忙而没有随身带玩偶来广州,让他有点闷闷不乐。为了让兜兜能够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手术,医护团队自发给他送来了可爱的猪猪侠、小恐龙等玩偶,小兜兜的脸上又有了笑容。 手术当天,麻醉手术科医生为小兜兜注射了静脉麻醉,让他美美的睡着了。胸外科、麻醉手术科、手术室等团队通力合作,3个小时后,何建行教授带领团队为小兜兜开创性地完成这台全球最小年纪的Tubeless气管肿瘤切除重建手术,在术后复苏室里,患儿已经清醒,而且可以少量喝水。 经历一晚的重症监护室的密切监护后,第二天,兜兜转出ICU进入小儿呼吸亚专科的病房,术后的围手术期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对于小孩子天性好动的习性,更需要经验丰富的小儿呼吸专科团队。 由于手术之后气管吻合口需要一定时间的愈合,小兜兜需保持头低位屈脖子的姿势至少1周,避免甩头致气管吻合口撕裂。医护团队专门给他定制了一个舒适的“个体化”头枕。“小朋友年纪小,复杂手术后难以配合,因此我们不仅仅要注重医疗上救治的每一个细节,还要关注人文关怀,做好每一个细节,送出温暖与爱心,也是我们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的特色。”小儿呼吸亚专科的孙丽红主任表示,在整个恢复期间,包括胸外科团队每天都会过来一起查房,一起为兜兜的康复情况进行讨论,及时调整方案,确保孩子的安全。 术后第九天,兜兜复查情况非常良好,手术创口基本愈合,没有再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已经达到康复出院的标准。离开前,小兜兜专程来到门诊跟帮助过他的医生叔叔和阿姨道别。据手术团队查阅文献后了解到,该病例属于全球年龄最小的无管麻醉下复杂气管重建手术,手术的成功得益于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多学科团队的无间配合以及强大的技术实力为支撑,也给众多气管肺肿瘤患者多了一种可以选择的手术方式,这种术式更加利于实现复杂重建术后的快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