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添加张洁霞主任科普抖音号!一、什么是EGFR-TKI继发性耐药?是指起初EGFR-TKI药物对这类患者的治疗有较高的疗效,表现出肿瘤缓解、进展延迟、症状改善等好转现象。但在一定治疗时间后,患者对EGFR-TKI会陆续出现耐药现象,甚至会出现耐药现象,甚至出现疾病进展等情况,这是我们可以推测改患者为继发性耐药。二、MET扩增是导致EGFR-TKI耐药的机制吗?两者有什么联系呢?一二代EGFR耐药后MET扩增的比率为5%-22%,第三代EGFR耐药后MET扩增比率为15%-30%。在NSCLC中,MET扩增发病率较高,是导致EGFR-TKI耐药的重要旁路机制之一。因此患者在EGFR-TKI药物耐药后有必要进行MET的基因检测,以制定更为合适的治疗方案,进行精准的治疗。▲一/二代EGFR-TKI获得性耐药机制,MET扩增是最重要靶点之一三、临床上一般如何检测MET扩增?MET异常扩增有很多检测方法,其中包括FISH检测,NGS检测,数字PCR检测和免疫组化表达。DNA层面可选用FISH,数字PCR检测和NGS;蛋白质层面则可以选用免疫组化IHC来检测患者是否有蛋白的过表达。FISH技术在临床中是MET基因扩增的的“金标准”,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高,并且操作简便的优势。NGS测序虽然不是金标准,但是可以通过血液同时支持多基因,对组织较难获取的耐药患者来说,充分体现了其优势,应用前景更为广泛。数字PCR灵敏度高,数据读取简单,3-5天就可以得知报告结果。四、MET扩增有什么推荐的治疗方案?目前,化疗仍为泰瑞沙一线治疗或二线治疗耐药后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化疗疗效有限,其二线化疗的PFS仅为4.4个月。而多靶点抑制剂克唑替尼虽然也具有MET抑制作用,但是其ORR为32%、中位PFS为3.2个月,疗效不如单一靶点药物。中国第一个上市的单靶点MET抑制剂赛沃替尼,在MET扩增的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赛沃替尼的ORR高达64%-67%,中位PFS为9.0-11.0个月,相较而言具有较好的疗效,能使患者从精准治疗中得到更多的生存获益。不仅如此,赛沃替尼的安全性也较为可靠,赛沃替尼的副作用主要有:周围性水肿、AST/ALT升高、呕吐、低白蛋白血症等,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更重要的是,赛沃替尼临床实验中并未出现过间质性肺炎等可能加重肺部病变的病例,这提高了患者用药后的安全性,能降低患者对用药安全的担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五、免疫组化检测到MET蛋白过表达可以用MET抑制剂吗?NSCLC中MET通路异常主要包括三种发生方式: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MET扩增和MET蛋白过表达。C-MET受体受到异常激活,会导致MET蛋白过表达,与患者预后有关。往往MET蛋白过表达程度越高,MET抑制剂疗效越好。基于免疫组化检测,METIHC3+的患者接受MET-TKI治疗有显著获益。
欢迎添加张洁霞主任科普抖音号!那么胸部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肺部有阴影”,这是癌症吗?当然这个不是凭空就是确定的。需要进一步结合临床的病理活检才能确认是否为恶性病变。这种存在结节阴影的一般有四种可能在体检发现肺部有阴影时,我们不要过度焦虑,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确定病因才是关键。那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因此,肺部阴影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不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是否确诊为癌,单纯从影像学治疗是无法直接确诊的,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活检确定病理,这才是应对肺部阴结果的最佳方法
我们长期致力于慢性难治性咳嗽的诊断及治疗,不明原因慢性咳嗽或难治性咳嗽患者目前治疗手段十分有限,对患者造成极大困扰。我们团队现正在开展一项“慢性咳嗽患者经支气管镜冷冻治疗安全性和作用的单中心临床研究”,面向全国招募受试者。本研究旨在支气管镜下通过冷冻治疗系统将液氮输送至局部气道黏膜,利用低温效应降低气道黏膜神经末梢的密度以降低咳嗽敏感性,用于治疗难治性慢性咳嗽,以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已获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现面向全国招募患者。入选标准(1)年龄18-65岁,男女不限;(2)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持续时间超过2月)患者;(3)常规治疗效果欠佳;(4)自愿签署受试者知情同意书,并愿意接受随访;(5)经研究者评估受试者总体状况适合该试验的完成。排除标准(1)有严重心、脑、肺等基础疾病者;(2)合并其他疾病可能影响疗效及预后者;(3)不能耐受支气管镜操作及无痛麻醉的患者;(4)孕期、哺乳期及准备怀孕的女性;(5)入组前1个月内曾参加或正在参加其他药物或器械等临床研究者;(6)其他经研究者评估不适合纳入本研究的情况。研究主要分为筛选期、治疗期和随访期,如果您或您的朋友符合以上条件并有意愿参加本项研究,请联系我们了解更详细的信息。联系方式联系人:钟医生联系电话:15915935901唐医生联系电话:18026300917地址:广州市荔湾区桥中中路28号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气管肿瘤术前,为何要主刀医师亲自行支气管镜检查? 气管肿瘤切除同期行气管重建术,是当今长段气管恶性肿瘤取得根治性治疗的唯一手段。它能让气管恶性肿瘤患者得到根治性治疗,获得长期生存的同时,具有良好的生活质量。然而复杂气管重建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因此,全国乃至全球专注于气管肿瘤诊治的中心不多,仅见于大规模的医疗中心:如全球气管外科中心,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哈佛大学最大的附属医院,胸外科,2017年全美排名第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呼吸疾病,连续7年全国排名第一)等。 全球气管外科中心,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胸外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气管肿瘤手术前一定要主刀医师亲自对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现代气管外科之父Mathisen教授指出,主刀医师亲自对气管肿瘤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这是气管肿瘤诊疗环节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犹如优秀的飞机机长,起飞前一定是要亲自看“飞行导航图”一样,即使有很多现代化的仪器辅助。 何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将头端带有高清摄像头和光源的细长柔软的支气管镜,经过患者呼吸道进入并全程观察。医师可以直接通过视频显示器进行全程、实时、可视化地观察气管和支气管的病变,并根据病变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因此,支气管镜检查在气管肿瘤的诊疗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为何术前主刀医师要亲自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气管肿瘤术前评估的必要性。这就类似于每一次飞机起飞前,机长要亲自详细地了解飞行计划、气象文件、航路图等相关的关键信息,做好充分的评估和准备,才能保证每一次飞行的成功。主刀医师术前通过术前支气管镜检查,可在手术前明确气管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和气管管腔阻塞程度,术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主刀医师明确肿瘤病变累及的范围、手术入路、重建方式等关键信息的评估及获取,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手术成功顺畅完成的有力保障。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气管肿瘤“一站式”诊疗 目前,患者在首次门诊就诊中,对考虑气管肿瘤当天即能完成胸部增强CT,同时完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中心在全国屈指可数。令人欣喜的是,在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何建行教授的带领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团队专注气管肿瘤患者的诊疗,不仅能在门诊就诊当天完成胸部增强CT检查,还可在门诊绿色通道开展“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能给气管肿瘤患者带来“一站式”的专科诊疗,做到早诊早治,并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提供“无痛”检查、快速康复等优质的服务。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胸外科医生具备“双镜联合”的能力,也就是能同时开展胸腔镜和支气管镜诊疗。2008年7月,国内胸外科团队首个开展并率先完成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的大宗病例报道;2021年,胸外科团队完成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肺结节定位的全球最大例数报道。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合中心核心“无管化”技术,在气管肿瘤诊治领域屡创佳绩。2020年,完成全球首个“无管化”气管各段重建全覆盖大宗病例报道;2021年,完成全球首例“无管化”机器人气管重建系列手术,也是至今全球唯一能常规开展此类气管手术的中心。术中应用荧光支气管镜,明确气管肿瘤的病变部位,做到精准切除与快速康复。 在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的平台上、在何建行教授的带领下、在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气管肿瘤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更快速的康复,更具人文关怀的诊疗。气管肿瘤术前,主刀医师亲自行支气管镜检查,我们可以!
UBE技术(unilateralbiportalendoscopy)是指单边双通道内镜下的脊柱手术,是一项新兴的微创技术,在脊柱疾病的治疗中疗效确切。该技术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可完成内镜下微创减压、融合和内固定。UBE的优点:1.兼有内镜放大的视野和开放手术灵活的操作;2.可应用常规关节镜器械和脊柱开放手术器械;3.对肌肉损伤较小、透视少;4.可以进行镜下融合;5.对腰椎管狭窄具有独特的优势;6.可进一步应用于颈椎和胸椎。目前手术适应证包括:1.腰椎间盘突出症;2.椎管狭窄症;3.轻度的腰椎滑脱;4.椎不稳。
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和普查的推广,人群中越来越多的肺部小结节被检测发现。早期肺癌通常表现为肺部小结节。然而,肺部组织松软,藏匿于肺组织深部的小结节如同狡猾的逃犯,尤其是双肺多发结节,常令外科医生难以捉摸。精准定位是肺小结节切除的关键。肺小结节的定位,目前主要方法有:术前CT引导下经皮穿刺金属钩定位、术前CT引导下注射核素或胶水/染料定位、术中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实时定位等。 传统术前CT引导经皮穿刺钩定位术前CT引导下经皮穿刺钩定位是一种传统、有创的定位方式。由于穿刺针道的调整,需要反复射线暴露,一个肺结节至少需要3次CT扫描以及定位穿刺调整才能确保定位准确,也正是因为这种多次调整的定位方式,在增加患者术前、术后胸部疼痛的同时,定位后气胸、血胸,甚至定位钩断裂残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同时,CT室穿刺定位后,回普通病房等待的时间也会造成患者焦虑、恐惧等紧张情绪进一步加剧。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定位(ENB定位)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定位(ENB)是将电磁导航系统与内镜技术相结合,定位与手术同时进行,经麻醉后引入导航支气管镜,灵活、精准地到达末端支气管“靶区”,采用吲哚菁绿进行染色(可吸收示踪剂)定位。操作流程如下:患者在全程麻醉状态下,通过荧光胸腔镜对病灶进行标示,针对“靶区”进行精准切除。整个术程中:患者处于麻醉镇静状态,在安全、无创、无辐射的前提下,显著缓解了患者焦虑、紧张等心理压力。近年,国际上多将其应用于肺结节定位,效果显著。这也更加符合现代微创外科诊疗理念及国际上提倡的“一体化手术室”及“人文关怀”。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定位与传统CT引导下经皮穿刺钩定位比较表现状及展望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于2013年在国内首先提出电磁导航肺结节定位,并将经验分享发表,开创了我国微创胸外科去有创精准定位的先河。秉承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我中心在何建行院长的带领下,进一步进行技术革新,结合我中心的核心Tubeless单孔整体微创技术,优化ENB(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定位)技术、与“一体化手术室”理念进行有机结合,完成了国际首例Tubeless(无插管麻醉)剑突下单孔电磁导航定位同期双肺小结节切除术,提高早期肺部小结节的精准治疗。 通过单孔Tubeless(无插管麻醉)技术,患者创伤小,恢复快,从而降低了定位后气胸、血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一体化手术室减少了患者在定位完成和手术前的转运时间,缩短手术总时间,提高诊治效率;降低了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充分体现了就诊过程的人文关怀。我中心自开展该项技术以来,经过近十年的经验积累和技术创新,已在多个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相关论文,并于2021年发表了全球最大例数报道,获得国际同道的认可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