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10套科教频道《健康之路》20141011-20141013期张晓甦教授“医说红楼”(上、中、下集)节目相关视频内容链接后附,可以点击以下链接参考:医说红楼(上集)20141011期http://tv.cntv.cn/video/C10606/1b1776e29d3c4ffc98e83b6d7cb240f1医说红楼(中集)20141012期http://tv.cntv.cn/video/C10606/7e01d2bd10ae40a28c2555461de8f4ce医说红楼(下集)20141013期http://tv.cntv.cn/video/C10606/b0589ba6d27f4c588255e3c258d7fdb7中医讲究辨证论治,由于各人情况不同,建议各位患者先到医院就诊,由医生按您的实际情况诊断后处理。
中华医药2009年第22期 “调经止痛膏”相关视频内容在后半部分,需要了解自己制作方法的患者可以点击以下链接参考:http://space.tv.cctv.com/video/VIDE1244053234580888中医讲究辨证论治,由于各人病情不同,建议各位患者先到医院就诊,由医生按您的实际情况诊断后处理。《中华医药》播出的“调经止痛膏”介绍的是家庭制作简易膏方的组方和方法,膏方最佳服用时间为秋冬时节,目前建议您可以先选择水煎剂或浓缩剂等剂型调治。
一、什么是卵巢早衰卵巢早衰(POF)是指卵巢功能衰竭所导致的40岁之前即闭经的现象。特点是原发或继发闭经伴随血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和雌激素水平降低,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一系列低雌激素症状如:潮热多汗、面部潮红、性欲低下等。二、为什么会卵巢早衰1.遗传因素通过对家族史的仔细分析,家族性POF的发病率在不同的人群中报道分别为4%~31%,可见遗传因素在POF中占主要地位。X染色体的异常一直被公认为是引起POF的主要病因,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研究者们在常染色体上也发现了越来越多的与POF相关的候选基因。2.免疫因素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者发现9%~40%的POF患者合并其他内分泌腺体或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等。POF患者常合并2种或以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所有伴随POF的自身免疫疾病中,甲状腺疾病是最常见原因三、卵巢早衰有什么表现1.闭经,分为原发闭经和继发闭经,继发闭经发生在40岁之前。通过对大样本的POF患者的调查发现闭经之前并没有特征性的月经异常的先兆。有的人是在规律的月经后突然闭经,有的是停避孕药或分娩以后闭经,有的则在闭经之前表现为月经周期及经期的紊乱。2.部分患者因不孕就诊而发现卵巢早衰。不孕是卵巢早衰患者就诊和苦恼的主要原因。有原发不孕和继发不孕,所以建议有卵巢早衰家族史者应尽早计划怀孕。3.低雌激素症状原发闭经者低雌激素症状(潮热和/或性交困难等)少见(22.2%),如果有也大多与既往用过雌激素替代治疗有关,继发闭经者低雌激素症状常见(85.6%)。这与低雌激素症状是由雌激素撤退引起的理论相一致。这些低雌激素症状还包括萎缩性阴道炎和尿频、尿痛等萎缩性尿道炎。4.伴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现如Addison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白癜风和克隆病等。另外还有肾上腺功能不全的隐匿症状,如近期体重的减轻、食欲减退、不明确的腹部疼痛、衰弱、皮肤色素沉着加重和嗜盐。四、卵巢早衰的诊断标准目前全世界公认的卵巢早衰的诊断标准为:⑴年龄<40岁。⑵闭经时间≥6个月。⑶两次(间隔1个月以上)血FSH>40mIU/ml。五、卵巢早衰的治疗方法1.雌孕激素替代治疗(HRT):此方法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可能会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血栓类疾病等患病风险,应用人群有局限性。2.预防骨质疏松:每天保证1200mg的钙的摄入。VitD400~800IU/天,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如走路、瑜珈或太极等。3.促排卵治疗4.卵巢抑制5.免疫疗法6.中医药治疗六、中医对卵巢早衰的认识卵巢早衰隶属于中医的“闭经” “不孕”“年未老经水断”等范畴。其病因病机归纳为肾虚是根本,与肝脾密切相关。中医妇科学认为,月经的产生机制即肾气盛-天癸至-任通冲盛-血溢胞宫,月事来潮。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 :“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七七任脉虚……故形坏而无子也”。肾藏精,主生殖,如果肾精不足,那么月经来潮的物质基础就会缺乏,孕育胎儿的“土壤”就会“贫瘠”,从而出现闭经和不孕。《傅青主女科》中所云 : “经水早断,似乎肾水衰涸”“矧肾气本虚,又何能盈满而化经水外泄”,表明肾水的早衰涸与女子经水的早断绝紧密相连。本病与肾关系密切,又有“女子以血为本,肝肾共为先天”之说。天癸虽然是先天之精,蓄之于肾,但其亦受后天之本(脾)所运化的精微物质的滋养。若肝失疏泄,脾失运化,肝脾功能异常,则会使先天之本失养,后天气血失和。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始终坚持辨证论治,以补肾为主,并佐以疏肝健脾,结合名老中医专方验方经验、遵循阴阳消长的循周疗法,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必要时加以疏导,使其在治疗过程中处于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另可配合针刺、艾灸、耳穴埋籽、足浴、灌肠等多种中医外治疗法,必要时中医药联合西药治疗,已有多人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早衰比单纯用西药治疗,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激素水平、卵巢功能及免疫功能,增加临床疗效。七、如何预防卵巢早衰1、加强锻炼日常生活中要多运动,如果体力不是很好,可以选择游泳、瑜伽等运动。平常要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偶尔跑跑步,爬山等也是不错的2、饮食作息大豆作为雌激素的替代品,富含异黄酮,是非常接近人体的植物类雌激素,女性每天喝500毫升豆浆或食100克以上的豆制品,对改善激素分泌有良好作用。另外,蜂王浆也是很好的选择,但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植物雌性激素,如果本身有乳腺癌等疾病,就不适合用雌激素。女性应该多吃一些淀粉和纤维素含量高、热量低的食物,比如干豆类、燕麦、大麦等,少吃肉类和油炸食品。这样既健康还具有减肥效果。研究表明,经常吃鱼虾、喝牛奶的女性绝经期比较晚。维生素D有调理雌激素平衡作用,维生素C、E以及胡萝卜素是抗衰老的最佳元素。平时应注意多吃豆类、鱼虾、牛奶、鸡蛋以及各种新鲜蔬菜。每天的生活要规律,早睡早起,防止内分泌失调。偶尔的加班熬夜,也要及时补回来(午休或者周末休息)。3、重视自身健康大姨妈是女性的晴雨表,因此要时刻关注,一旦出现月经周期、量、色、质的变化,需及时就医。一些妇科疾病也要及时治疗,学会情绪的释放,保持心情的愉快,那么疾病会好得更快。
什么是HPV:HPV——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组嗜上皮组织双链小分子DNA病毒的总称。对人上皮细胞具有特异嗜性,可诱发多种良恶性增生性疾病。HPV的危害:全球范围内HPV的感染率逐渐增加,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性传播感染因子。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认为75%性活跃人群在其一生中都有可能感染HPV,而几乎所有的性活跃人群都存在感染HPV并进一步发展成为HPV相关疾病的危险。HPV感染的妇女,尤其是大量病毒复制者,更可能发展成CIN和宫颈癌。但大多数免疫力正常的妇女两年后HPV感染会自然缓解,仅小部分妇女发生持续性感染,并可发展为宫颈低度病变、宫颈高度病变,甚至进展为浸润型宫颈癌。因此,早期筛查、及早治疗对HPV感染的处理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临床根据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致癌可能性划分为高危型及低危型。高危型HPV: 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73和82等,与宫颈癌关系密切;低危型HPV: 6、11、40、42、43、44、54、61、70、72和81等,与大部分的宫颈良性病变有关。哪些人需要筛查:早期筛查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措施。故以下人群需要尽早关注:1. 阴道炎症反反复复者。 长期的炎症会诱导细胞恶化,要积极治疗,控制炎症。2. 妇科检查提示宫颈糜烂者。3. 同房后出血者。4. 有腹痛患者,盆腔的炎症会波及至宫颈、阴道。HPV的感染通常分为潜伏期、亚临床期、临床症状期和HPV感染相关的肿瘤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若有阴痒、白带发黄等不适症状,及时检查、治疗。HPV如何治疗:1. 西医治疗:目前,西药在治疗HPV感染上尚无特效的治疗药品,常用的药物主要有抗生素、免疫增强剂、疫苗等。2. 中医治疗:中医讲究整体论治,局部疾病往往与整体相关,中药调治相关疾病时必是从整体着眼。临床宫颈炎症、宫颈糜烂往往是湿热内郁,其外在表现可见:舌苔厚腻,就是舌苔上白色或者黄色厚厚一层,常感口腔黏腻,口干欲饮水等。中药能清热解毒,燥湿止带。临床效果较好,并改善整体抗病机能。常用中成药:1.蛇黄洗剂2,保妇康栓如何预防:1.注意休息,避免疲劳,起居有节,提高机体免疫力。2.调节情志,避免忧郁、烦恼。会阴部乃足厥阴肝经所在,肝气不舒,湿热循经下注是本病的重要病理机制。情志不畅,心理上的抑郁,必然导致抵抗力的低下,也将增剧病变。所以,心理上的自我调节,不仅有助于舒畅情志,疏肝解郁,而且将大大提高和唤起免疫功能。3.饮食清淡。少食辛辣、油腻食物,这些食品易上火,易生痰湿。4.贴身衣物最好选用透气性佳的布料。局部潮湿、闷热部易滋生细菌、诱发炎症。
一、什么是宫腔粘连?宫腔粘连是指由于宫腔手术操作、感染或放射等因素导致子宫内膜损伤,进而引起子宫腔部分或完全相互粘连。近年来行人工流产或反复流产人数增多,而宫腔粘连作为其远期并发症之一也在逐年增加,严重危害着妇女的心身健康。据报道,约 1.7%的继发性闭经和 40% 的不孕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宫腔粘连。二、发病原因有哪些? (1)宫腔操作: 1、妊娠期宫腔操作:人工流产刮宫过度或产后、流产后出血刮宫,剖宫产。 2、非妊娠期宫腔操作:诊刮术、子宫肌瘤剔除术、放射性物质照射、宫颈活检或息肉切除术等; (2)生殖系统感染:流产后感染、产褥感染、子宫内膜结核感染及各种宫腔手术所致的感染。 (3)子宫先天畸形:如纵膈子宫。 (4)其他:体质、免疫、遗传等因素。目前国际上尚不明确其发病机制。二、宫腔粘连的临床表现(1)月经异常: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主要引起月经过少,当宫颈管完全粘连甚或引起或闭经。(2)生育功能障碍:当宫腔发生粘连不利受精卵着床与生长,会引起不孕、反复和习惯性流产、早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生育障碍问题;(3)周期性下腹痛:主要为经期前后下腹坠胀痛。三、诊断方法1.金标准:宫腔镜检查术。2.其他检查方法:经阴道B超、三维宫腔B超、宫腔声学造影、输卵管碘油造影等方法。四、治疗与防护1.西医标准术式:宫腔镜下行宫腔粘连分解术。2.由于宫腔粘连术后复发率较高,在术后预防再粘连方面,西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宫内节育器、球囊导尿管、宫腔注射防粘连剂、羊膜移植、子宫内膜干细胞移植等方法。然而,目前仍缺乏绝对有效预防再粘连的方法。3.中医古籍并无“宫腔粘连”的记载,结合其月经过少及闭经等临床表现,中医认为“经水出诸肾”、“不通则痛”,可总结出肾虚血瘀为其基本病机,故补肾活血化瘀为本病治疗大法。治疗当结合中医“补肾调周”之法,辩证分期论治。治病必求其本,中医立足患者具体情况而行辩证施治,因人、因时、因地,具有长久的疗效,可显著缓解病情。4.中医认为“上工治未病”,防护比治疗更重要。其一,科学选择避孕方式,降低人工流产率。其二、 术前积极治疗生殖系统炎症;术中必须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避免手术感染,不过度搔刮宫腔,术后积极预防再粘连。其三、生活调摄,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患者应适度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配合营养饮食,少食辛辣刺激之品;调整作息,避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使肝气调畅,诸病得复。
如何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一、什么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所造成的一种病变。本病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在育龄期妇女中的发病率为10%~15%,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主要症状是疼痛和不孕,其中80%的患者有明显疼痛,50%的患者合并不孕。内异症虽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转移和种植的生长能力,是妇科难治的常见病,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二、内异症的发病机制内异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主要的理论包括子宫内膜种植学说、免疫调节学说及遗传学说等。1、子宫内膜种植学说经期时子宫内膜组织可随经血逆流,经输卵管进入盆腔,种植于卵巢和邻近的盆腔腹膜,并在该处继续生长、蔓延,形成盆腔内异症。或通过其他途径使子宫内膜组织种植于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2、免疫调节学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调节异常在内异症的发生、发展各环节起着重要作用,表现为免疫监视、免疫杀伤功能的细胞如NK细胞等细胞毒作用减弱而不能有效清除异位内膜,导致异位内膜在宫腔以外部位生长、繁殖。3、遗传学说相关研究表明内异症具有家族聚集性,患者一级亲属的发病风险是无家族史者的7倍,单卵双胎孪生姐妹发病率高达75%。4、在位内膜决定论子宫内膜种植学说因其为较多的临床现象和实验所证实,故而被人们广泛接受。然而80%~90%的女性都有经血逆流而只有10%~15%的妇女罹患内异症,这是子宫内膜种植学说所不能解释的。现今的研究证明,子宫内膜碎片必须通过黏附、侵袭和血管形成,方可以生存、生长,并引起病变和症状。这一过程的完成是以不同的在位内膜的不同生物学特性,甚至基因差异为基础的。可以认为是“在位内膜决定论”。研究结果表明,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在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方面显现出更活跃的功能、更强的血管增生、迁徙和侵袭能力,,修正和完善了的子宫内膜种植学说。三、预防方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尤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对于任何疾病,我们应本着“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先时治疗”的原则。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良性疾患,但却具有类似肿瘤的特性,且治疗十分棘手,除根治性手术外几无治愈的可能,因此我们应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1、避免子宫内膜异位种植,防止经血逆流,严禁在经期过性生活;如有生殖道畸形所致经血外流受阻时均应及时手术治疗。经期禁止一切剧烈体育运动及重体力劳动。做好计划生育,尽量少做人工流产和刮宫术,防止脱落的子宫内膜种植在破损的手术创面。分娩后,及早做功能锻炼,防止子宫后位。2、平时注重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使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正常,即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肝为女子之先天”,肝主疏泄,主调畅情志。情绪低落,肝气郁结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内分泌、免疫及神经系统,从而增加内异症的发病几率。“万病不离乎郁,诸郁皆属于肝”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肝气郁结。3、“假孕疗法”是治疗内异症的经典方法,作用机制是通过口服避孕药或孕激素,使异位的子宫内膜发生蜕膜样改变,进而萎缩。因此对于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潜质的人来说,如果较早生育同时延长哺乳期,对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对于已有内异症的患者,妊娠是防止其复发的最好方法。4、中医认为瘀血内阻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病机,故而活血化瘀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根据女性月经周而复始的生理特点,予以中药汤剂行周期疗法效果明显。由于内异症病灶大多位于盆腔内,故予以活血化瘀中药保留灌肠,效果也较显著。此外还可以用中药局部外敷或选择针灸治疗。由于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无明显的副作用,且效果明显,故内异症患者应及早选择中医药治疗,将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一、功能失调性子冒出血的概念功能失调性子冒出血(简称功血)为妇科常见病,它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功血可分为无排卵型和排卵型两类,约85%的病例属无排卵型功血。功血可发生于月经初潮至绝经间的任何年龄,50%患者发生于绝经前期,育龄期占30%,青春期占20%。无排卵型功血属中医崩漏的范畴,有排卵型功血与中医的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和经间期出血等病证相类似,可互相参考;功血常伴见不孕不育。二、功能失调性子冒出血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1、无排卵型功血(1)病因:导致无排卵型功血的原因很多,来自机体的内外因素,如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忧伤、环境与气候骤然变化以及全身性疾病、营养不良、贫血及代谢紊乱,均可通过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调节功能,最终发生功血。无排卵型功血多发生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妇女,其是由于单一雌激素刺激而无孕激素拮抗,子宫内膜不受限制地增生而引起的。(2)临床表现及辅助诊断:临床最常见的症状是子宫不规则出血。特点是月经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至大量出血。或先有数周或数月停经,然后发生不规则出血,血量往往较多,不能自止。有时一开始即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无明显下腹痛,多伴不同程度的贫血。妇科检查中应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辅助检查主要是排除生殖器肿瘤、炎症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阴道出血,可根据病情需要选做B超、MRI、宫腔镜检查,或诊断性刮宫、基础体温(BBT)测定等。(3)治疗:①一般治疗:患者多呈贫血貌,应加强营养,改善全身情况。可补充铁剂、维生素C和蛋白质,贫血严重者须输血。注意休息,预防感染,适当使用凝血药物减少出血。②中医药治疗:本病属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危重病证,属中医学“崩漏”范畴,其常见病因有脾虚、肾虚、血热和血瘀。根据中医学“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出血量多时应急救其标,止血以防厥脱;出血量少、病情平稳时据该病辩证以健脾、补肾、凉血、化瘀;血止后则针对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以复旧,达到调整月经周期及建立排卵功能(有生育要求者)以防复发的目标。③西药治疗:主要是内分泌激素治疗,对不同的患者选择不同的方法。有止血、调整月经周期以及周期控制后不孕患者的排卵功能恢复三个方面。2、排卵型功血(1)病因:有排卵型功血多发生于生育期妇女,卵巢虽有排卵,但由于卵泡发育不良或下丘脑垂体功能不足,引起排卵后黄体功能异常。常见有两种类型:黄体功能不足和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2)临床表现及辅助诊断:黄体功能不足多表现为月经周期提前,有的表现为月经量过多或排卵期出血,有的虽然周期正常,但卵泡期延长、黄体期缩短,以致患者不孕或流产;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多表现为月经间隔时间正常,但经期延长达9~10天,经量多。妇科检查正常,BBT双相,但排卵后上升慢,幅度小,维持时间仅9~10天,子宫内膜显示分泌反应不良为黄体功能不全;若BBT双相,但下降缓慢,在月经第5~6天诊刮仍见分泌反应的内膜,且与出血期及增生期内膜并存,则为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3)治疗:①中药治疗:该病可与中医学中“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治疗互参,或补气止血,或凉血养阴止血,或活血化瘀止血,或清利湿热止血。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标本兼治,从而达到止血及调整月经周期的目的。②西药治疗:主要有促进卵泡发育疗法、黄体功能刺激与替代疗法,常用药物有CC、HCG及黄体酮等。三、功能失调性子冒出血的预防及调摄1、节饮食,不宜过食肥甘滋腻、生冷寒凉、辛烈香燥之品,以免损伤脾胃,或生热灼血。2、调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郁怒,损伤肝脾,或七情过极,五志化火,冲任蕴热,而引起月经先期。3、适劳逸,经期不宜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损伤脾气,致统摄无权而引起本病。4、节房事和节制生育,避免生育(含人工流产)过多、过频,及经期、产褥期交合,否则易损伤冲任,耗损精血,导致月经疾患。5、崩漏是可以预防的,重视经期卫生,尽量避免或减少宫腔手术;早期治疗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月经先期等出血倾向的月经病,以防发展成崩漏。崩漏一旦发生,必须及早治愈,并加强锻炼,以防复发。崩漏首重个人卫生防感染,次调饮食增营养,再适劳逸畅情怀。
一、什么是霉菌性阴道炎? 霉菌性阴道炎由霉菌感染引起。医学上把霉菌感染称为念珠菌感染,因此霉菌性阴道炎也称念珠菌性阴道炎。多见于幼女、孕妇、糖尿病患者,以及绝经后曾用较大剂量雌激素治疗的患者。二、霉菌性阴道炎的诊断 1.霉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症状是白带多,外阴及阴道灼热、瘙痒;波及尿道,也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2.典型体征的白带呈凝乳状或豆渣样的白色片块状,阴道及阴道前庭粘膜高度水肿,覆有白色凝乳状薄膜,呈点状或片状分布,易剥离,其下为受损潮红基底,或形成溃疡,或留下瘀斑,严重者小阴唇肿胀粘连。但白带并不都具有上述典型特征,从水样直至凝乳样白带均可出现,如有的完全是一些稀薄清澈的浆液性渗出物,其中常含有白色片状物。3.白带涂片检查霉菌阳性。三、中医治疗特色 中医治疗阴道炎从整体出发,或清利湿热,或健脾化湿,或补益肝肾,或疏肝健脾,配以杀虫止痒;在内治的同时,结合外治法,目前由于外治药物直接作用于患病部位,针对性强,而且药物吸收迅速,对机体内环境干扰少,奏效快捷,是一种非创伤治疗方式,操作简单。中草药外用熏洗治疗: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作用的中药(如蛇床子、黄柏、苦参、车前草、蒲公英等)煎水,熏洗外阴,既可以减轻症状,又能抑制消灭念珠菌。由于熏洗后患者的外阴痒痛、灼热症状明显减轻,因此更适用于急性霉菌性阴道炎的妇女,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另外,可以配合中药栓剂阴道上药治疗。中医药辨证论治、内外合治,临床疗效良好,且无明显副作用和赖药性。对反复发作的霉菌性阴道炎尤为适合。四、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及外用肥皂烫洗,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积极治疗可以消除易感因素。 2.改变阴道酸碱度:可使用2%~4%的小苏打水冲洗阴道,每日1~2次,2周为1疗程。冲洗后要拭干外阴,保持外阴干燥,以抑制念珠菌的生长。3.阴道上药:使用咪唑类栓剂阴道上药,对霉菌性阴道炎有很好的疗效。克霉唑栓每晚1粒,于冲洗后纳入阴道,10~14天为1疗程;或达克宁栓每晚1粒,冲洗后阴道上药,7天为1疗程。 4.外用药膏:使用克霉唑软膏或达克宁软膏外涂,可以治疗因霉菌感染引起的外阴炎,减轻外阴痒痛的症状。每日外涂数次,连用2周。5.口服用药:由于霉菌感染可以通过性生活在夫妻间相互传染,因此可以通过口服用药对双方进行治疗,口服药同样可以抑制肠道念珠菌。氟康唑口服:一次150毫克,顿服。或斯皮仁诺口服:如为初次感染念珠菌阴道炎,每次服200毫克,于早、晚饭后服用,仅服1天;如为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斯皮仁诺药量需加大,可每次服200毫克,每日1次,连服3天,也可每日服2次,每次100毫克,连服3天。服药均在饭后。 五、预防霉菌性阴道炎六注意 1、穿棉质内裤,并且勤换,清洗外阴的毛巾和盆要单独分开。洗后的内裤要放在太阳下爆晒,不要晾置于卫生间内。 2、穿着衣物须透气,不要连续穿着连裤袜或紧身牛仔裤。 3、大便后擦拭的方向应由前至后,避免将肛门处的念珠菌带至阴道。 4、如果以前喜欢穿着泳衣坐在泳池边聊天,那以后可得改改了,在公共泳场、浴室这样的地方都不要随便坐,公共马桶也不例外 5、请尽量保持开朗心情,因为心理原因也会降低身体免疫力,使念珠菌乘虚而入。 6、不要用消毒剂或各种清洁剂频繁冲洗外阴和阴道。清洗阴部的最好用清水,而不是各式各样的洗液。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一、 什么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妇女常见的一种极为复杂的内分泌及糖代谢异常所致的病理状态,以持续不排卵、黄体生成素水平升高和高雄激素血症为特征,是引起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育龄期女性中患病率为5%-10%。二、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1、症状与体征 (1)月经初潮后经行不规则,以稀发月经最常见,继发闭经及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次之,偶见原发闭经及规律的无排卵月经。绝大多数患者无排卵,少数可稀发排卵或黄体功能不足。(2)高雄激素症状有:多毛(发生率约70%)、痤疮、偶有阴蒂略大,或见喉结稍突出。(3)肥胖 :发生率约为50%。肥胖者常有胰岛素抵抗(IR)、高胰岛素血症。2、性激素改变:血清睾酮(T)水平升高;血LH/FSH >2.5~3。3、B超检查提示卵巢多囊样改变。三、多囊卵巢的诊断标准 排卵异常、高雄激素血症、盆腔超声显示PCO(多囊卵巢)征,此三项中符合任何两项,并除外其他引起高雄激素血症的疾病者,即可确定诊断。为此,除临床症状外,应作一段时间的基础体温观察,确认排卵异常;择期测定血性激素水平。PCOS肥胖者,血LH水平可以正常;单一盆腔超声表现为PCO尚不能诊断为PCOS。诊断时还应该了解患者有无代谢异常情况,包括BMI、血压、空腹胰岛素、血糖及血脂水平等。四、治疗目的:(1)达到正常体重;(2)降低雄激素水平;(3)对渴望生育者诱发排卵;(4)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5)避免高胰岛素血症引起的严重后果。(6)保护子宫内膜。在PCOS的治疗上,因缺乏明确的发病机理,主张对症治疗。三、多囊卵巢的中西医治疗 1、针对肥胖与胰岛素抵抗者,加强体育锻炼,调节饮食,控制体重,二甲双胍为治疗PCOS多毛及恢复月经周期的一线药物,二甲双胍开始剂量为500mg/d,逐渐加量至500mg,tid,中医认为"脾虚不运,痰湿阻滞"是肥胖之根本,故"强脾健胃"是治疗的关键 2、针对月经不调与不孕,西医可采用达英-35周疗,于月经第五日起服,每日口服一片,连续21天,停药7日后重复用药,共3-6个月,此法既可对抗雄激素过多症状,又可调整月经周期。同时可辨证施治加中药内服,"益肾调周法"是治疗PCOS患者闭经及不孕的重要法则之一。对有生育要求者调周同时可予克罗米芬促排卵,于月经周期的第5天开始应用,每晚口服50mg,共5天,常于服药后5-10天发生排卵,若无排卵在以后周期中可将药量递增至每天100mg。用药期间应行基础体温测定,了解排卵情况及激素水平,但不宜长期应用,以免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一.定义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的炎症。严重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发病。按其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盆腔炎与慢性盆腔炎。急性者发病危急,症状严重,可致败血症危机生命,慢性者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二.病因病机本病育龄期女性多见。中医学认为急性盆腔炎的发生都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如分娩、流产、宫腔手术操作、经行房事、经期不洁等,此时妇人胞宫、胞脉空虚,血室正开,气血耗伤而余血未尽,若摄生失当或手术消毒不严格,湿热毒邪乘虚而入,与气血相搏结,蕴积胞宫、胞脉,冲任损伤,正邪交争,而成急性盆腔炎。而急性盆腔炎若治疗方法不当、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较差,多转化为慢性盆腔炎,病程缠绵,迁延难愈。久则可导致输卵管炎症阻塞、盆腔粘连而不孕,甚或宫外孕等严重后果,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很大痛苦。三.治疗 急性盆腔炎的治疗,强调中西医结合,及时、合理、足量地应用抗生素对于迅速控制感染,避免败血症、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以及盆腔脓肿的形成,是十分必要的。但抗生素均有一定的副作用,中药不但可以减缓这些副作用,还能协同、增强其抗炎作用,使患者病情迅速得以控制,早日康复。对于慢性盆腔炎,中医治疗较西医治疗有较大的优势。中医强调多途径综合疗法,包括中药水剂、丸剂口服,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外敷,中药制剂静脉点滴,中药足浴,针灸治疗等。一般来说,单纯口服中药治疗没有综合治疗效果好。 四.盆腔炎的预防1.杜绝各种感染途径,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晚用清水清洗外阴,不可随意掏洗阴道内,也不可用热水、肥皂等洗外阴,专人专盆。盆腔炎时白带多,质粘稠,要勤换内裤,不穿紧身、化纤质地内裤。2.月经期、人流术后及上、取环等妇科手术后阴道有流血,一定要禁止性生活,禁止游泳、盆浴、洗桑那浴,要勤换卫生巾,因此时机体抵抗力下降,致病菌易乘虚而入,造成感染。3.做好避孕工作,尽量减少人工流产术的创伤。手术中要严格无菌操作,免致病菌侵入。五.如何防止盆腔炎病情反复发作注意休息,避免疲劳,起居有节,房事适度。调节情志,避免忧郁、烦恼。少腹与阴部乃足厥阴肝经所在,肝气不舒,肝郁气滞,不通则痛,是本病的重要病理机制。情志不畅,心理上的抑郁,必然导致抵抗力的低下,也将增剧病变。所以,心理上的自我调节,不仅有助于舒畅情志,疏肝解郁,而且将大大提高和唤起免疫功能。保护脾胃,少食辛辣,注意饮食营养,选择易消化食物。因本病的主要病机在于湿热瘀阻,肝脾失调。若过食辛辣之品,可致瘀热更重,病情加剧;若增加营养不当,影响脾胃运化,也可反过来损伤脾胃功能,将加重病情。由于慢性盆腔炎虚实夹杂,故谨防风寒湿热之邪入侵十分重要。特别是下肢腰部及小腹部的保暖尤为重要。稍有不慎,风寒湿热之邪由下而入,将再度引起复发,故须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