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喉癌治愈率较高,但是由于喉部的位置较深,常规检查难以观察到病变,导致早期喉癌容易漏诊。有以下一条或多条者:声嘶、咽喉不适、咽喉异物感、咽喉隐痛、痰中带血、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特别是2周以上治疗效果不好的,建议尽早行电子鼻咽喉镜等检查。
临床工作中,经常患者会问,“耳石症”复位(通过机器复位或者手法复位)后,该怎么安排自己日常生活,核心内容包括怎么动?怎么睡?目前每个眩晕中心的要求可能不完全一致,我们眩晕门诊参照美国耳鼻咽喉学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指南(2017年版)和我们诊治经验,做出以下建议:1、对于诊断明确的后管耳石症,耳石复位后保持直立位20分钟就可恢复正常生活。不要求患者睡觉刻意头高位或者健侧卧位,不要求患者刻意保持头不动的姿势,只是尽量避免剧烈的头部快速运动。2、对于复位效果不好的耳石症,我们要特别重视患者在复位过程的眼震变化,再现耳石移动轨迹,用不同方式复位。我们会根据患者耳石的具体位置,指导患者的睡觉姿势,有的需要头高位,有的需要向眩晕弱侧睡,有时需要向眩晕强侧睡。总的原则是让耳石从半规管通过非壶腹侧移动回椭圆囊。3、对于复位效果不好的“耳石症”,我们要注意导致耳石症的原发疾病或者伴发疾病的治疗,有些缺钙的需要补钙。特别要注意认真询问病史,全面查体,必要辅助检查,排除中枢性疾病。过分强调患者耳石复位以后头部直立位、避免患侧卧位,确实可能避免耳石再次从椭圆囊掉入半规管有少许作用,但是这些要求会导致患者焦虑、影响睡眠或工作,会延长患者耳石复位后头晕或者眩晕的残余症状时间,有些患者出现颈部僵硬不适,有部分患者会出现主观性眩晕甚至PPPD的发生。对患者是弊大于利。
“眩晕”、“头晕”、“头昏”是医学专业术语,每个术语都有特定含义,不同的国家不同年代对其具体的解释有一些不同。对一些初学者觉得很困惑,对于患者更是一头雾水。为了方便患者就诊挂号,我总结了相对简单易懂的要点,供大家参考。 对于眩晕、头晕、头昏,我们分不清楚的时候,可以概况为“晕”这一大类疾病,首诊科室简易要点如下: (1)有意识障碍、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复视、肢体偏瘫、明显心慌心累的等严重症状时首诊急诊科、神经内科、心内科等科室。当没有以上严重症状时,可以按下面推荐选择科室就诊。 (2)就诊医院有眩晕中心时首先到眩晕中心就诊。 (3)有听力下降或/和耳鸣等耳部症状的首诊耳鼻咽喉科。 (4)发作时觉周围物体旋转的或者觉得自己身体旋转翻滚的首诊耳鼻咽喉科。 (5)慢性头晕、失眠等首诊神经内科或者心理科。 (6)其他的可以寻求就诊医院分诊人员帮助确定科室。 因为“晕”这类疾病复杂,近几年诊治进展较快,牵涉到耳鼻咽喉科、神经内科、急诊科、心内科、骨科、老年科、睡眠科等科室,建议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尽可能找经过系统学习培训有一定经验的医生诊治。
为什么患声带小结会声嘶呢?咱们的声带,发声时像琴弦一样振动,当有声带小结时,这小结就像琴弦上的疙瘩,阻碍声带正常闭合与振动,声音自然就嘶哑、难听。产生声带小结根本原因是什么?主要是发音行为异常,比如长时间大声说话、频繁喊叫、说话节律过快、发音方式不当等等。我们做声带显微手术只是把发音行为异常的结果去除掉了,如果患者术后还是继续术前的错误的发音行为,会导致术后复发。所以,做完手术,一定要进行嗓音发音行为矫治,从根本上解决声带小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