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状半月板是一种先天性畸形,指膝关节正常的半月板被纤维软骨组织的盘状半月板所替代,表现为膝关节的半月板呈盘形肥大,是儿童膝关节的常见先天性畸形,单侧、双侧发病均可见,外侧盘状半月板最多见,发病无性别差异,无家族遗传性。病因:目前对于真正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过去认为盘状半月板是由于胚胎发育停滞,股骨与胫骨之间的间充质中央部吸收障碍所致,但是后来的研究表明在胚胎发育的任何节段均未发现半月板呈盘状形态,即一开始形成就成半月形。目前认为在胎儿时期,外侧半月板后角没有附着点,通过Wrisberg韧带即板股韧带连接股骨内髁和外侧半月板的后侧部分,从而使机体在伸直膝关节时,半月板由于受韧带的牵引向后内侧移位,到达股骨髁间凹,而伸直时又回复到外侧,如此反复摩擦、受压,使半月板增生、肥厚,形成了纤维软骨的盘状半月板。病理:盘状半月板多位于外侧,内侧极少见,盘状半月板失去了正常的C形结构,取而代之的是整个纤维软骨团块,呈卵圆形或者圆形,厚度可为0.5-1.3cm。目前主要分为3型:1完全型,该类型最常见。2不完全型,不同与完全型之处在于肥厚的半月板较小,未能占据整个外侧胫骨平台。3Wrisberg韧带型,最少见的类型,外侧半月板胫骨韧带缺如,这样外侧半月板的后角在胫骨平台上没有附着点,而代之以半月板股骨韧带(Wrisberg韧带),导致半月板在膝关节活动时位置异常产生弹响,该类型常有症状。半月板的位置:半月板位于膝关节腔内,是股骨与胫骨之间的纤维软骨。正常的半月板内侧成C型,外侧呈O型。临床表现:在婴幼儿时期,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即使有盘状半月板,膝关节检查也可以正常。由于盘状半月板容易发生软骨损伤或撕裂,因此,随着年龄的增大,儿童活动量的增多,可以出现患侧膝关节弹响或者剧烈运动时出现疼痛、关节肿胀、跛行,关节稳定性差,严重者,关节活动受限。另外,当膝关节由于外伤出现盘状半月板损伤或撕裂时,可出现明显的肿胀、关节腔淤血。少数情况用力过伸膝关节时,关节外侧疼痛明显、关节交锁往往提示有半月板撕裂。辅助检查:X线:如果外侧盘状半月板增厚明显,可见膝关节外侧的关节间隙较内侧宽。MRI:核磁检查对于盘状半月板诊断价值较高,可以显示半月板增大、增厚、增宽,前后角相连呈蝴蝶样改变,后角明显增厚,也可以显示是否有半月板损伤、撕裂等。目前是盘状半月板的常规检查方法。诊断:先天性盘状半月板一般通过临床检查及MRI可明确诊断。治疗:先天性盘状半月板不一定因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就医,偶尔膝关节活动时感觉或听到弹响而疼痛不明显,不影响关节活动的不需手术治疗,也无需限制活动,但是需要定期复查。如果疼痛较重或反复发作,膝关节肿胀有渗出,关节功能受限,建议手术全部或部分切除半月板以防止其对关节软骨造成损伤。目前多采取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可以部分、次全切或全切,也可去除撕裂的部分。注意术后2~3周开始关节功能锻炼。关节镜微创手术,手术仅需在膝关节前方切开2个0.5cm切口,瘢痕小,不影响美观。预后:出现症状及时手术治疗一般效果较好。
锁骨骨折多数是锁骨干骨折。80%的锁骨损伤发生于骨干部分。锁骨骨折约占儿童全身骨折的8%~15.5%。【诊断与分型】(一)症状1. 有外伤史或难产史。2. 局部肿胀、疼痛、畸形。3.患肢拒动。(二)体征1. 患肢活动障碍。2. 局部压痛、叩击痛阳性。3. 活动时可触及骨擦音并有异常活动。(三)辅助检查 1.X线片可以明确诊断。2.复杂和远近段骨折需CT诊断骨折及移位情况。【分型】最常用的分型为Allman分型。I 型为中1/3骨折,此型最为常见,约占全部锁骨干骨折的80%;II型为远端至喙锁韧带间的骨折;III型为内侧1/3骨折。【治疗】1. 局部固定锁骨具有很强的愈合能力,在没有外来骚扰的条件下几乎100%可以愈合,儿童锁骨骨折愈合后具有很强的再塑形能力。完全移位的骨折一般在6个月~9个月最多不超过2年可得到完全塑形。最常用的外固定方法为8字绷带固定,患儿直立或端坐挺胸双手叉腰,双腋部衬以棉垫保护腋部神经,以绷带8字缠绕双肩交叉于背侧,松紧度以双桡动脉搏动不受影响,双手无麻木感为限。现在有市售锁骨带,原理同8字绷带,并带预置弹性衬垫,使用方便,固定可靠。固定时间通常4周,即可见连续外骨痂,届时去除外固定,保护下功能训练,3个月~4个月后骨性愈合,方可恢复体育运动。2.手术适应证包括:开放损伤需要清创;骨折压迫神经血管需要探查;骨折端有刺破皮肤的危险。如果手术切开复位,最好选用钢板螺钉内固定。【并发症】1. 血管神经损伤;2. 畸形愈合;3. 迟延愈合和不愈合。【预防】加强儿童及监护人的教育,减少外伤。
1)什么是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大约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50%~70%,常见于3~10岁的儿童。是儿童肘部的严重型损伤,如果治疗不当,并发症发生率会很高。2)我们孩子不手术可以吗?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否需要手术主要取决于骨折严重程度。骨折移位程度越大越严重,复位越困难,复位后稳定性越差也越不容易维持。我们骨科医生一般采用根据骨折移位程度的Gartland分型。一般的,1型和部分2型可以保守治疗,3型应该手术治疗。2型中尺侧有压缩的医生称之为”尺侧塌陷型“的也需要手术。对于3型肱骨髁上骨折,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技术出现之前,多数采取保守治疗石膏托固定,但是发生并发症的概率非常高,例如前臂缺血性肌挛缩、肘关节内翻等,这些都与骨折不稳定有关。克氏针固定可以大大增加骨折端的稳定性,因而降低了相关的并发症。3)手术需要开刀吗?对3型肱骨髁上骨折,我们的手术方法是“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是先进的微创手术方法,绝大多数不需要开刀,损伤很小,没有切口也不会留下瘢痕。只有非常少的情况下,例如开放性骨折或者骨折不可复位才可能需要做切开复位。4)会留下后遗症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严重型损伤,容易发生骨折的畸形愈合,最常见的是肘内翻。正常人肘关节都有向外的角度,医学上叫“携带角”,也就是老百姓说的“胳膊肘向外拐”。如果发生了肘内翻,外观看上去就变成了“胳膊肘向里拐”,会影响外观。另外,肘内翻会增加继发肘关节骨折的风险,有时还会影响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另外,肘关节周围的神经血管在骨折同时也容易合并受损。但是,即使对于严重移位的3型髁上骨折,只要治疗得当,术后能很好的配合功能锻炼,多数不会留下这些“后遗症”。5)我们孩子需要紧急手术吗?对于肱骨髁上骨折,对开放性的、骨折移位特别大并且影响会肢体供血的孩子,应该在做好术前检查准备、麻醉禁食水要求满足后尽快手术。多数骨折在伤后5天以内手术都可以,我们有外地转诊来的在受伤后10天手术的孩子,最后也获得满意的治疗结果。如果不具备急诊手术条件,医生一般都会对骨折做简单复位后用石膏托临时固定。6)手术有哪些相关并发症?麻醉会给孩子留下后遗症吗?除了与骨折相关的可能并发症以外,外科手术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麻醉风险、针眼处感染、穿针时损伤神经血管等。特别需要说明的一点,由于骨折后孩子肘关节明显肿胀,并且骨折错位后神经位置也可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经皮穿针”的微创手术毕竟不是直视下穿针,难免在穿针时损伤尺神经。但是,实际上我们科1年将近要做200例这样的手术,穿针引起的尺神经损伤不到5例。随着医学的发展,现在麻醉技术和药物都很安全,“麻醉会让孩子变傻”等说法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7)能给我讲讲手术大概怎么做的吗?孩子进到手术室后,麻醉师和护士会给孩子输液、麻醉,手术医生会做好手术准备。等麻醉充分孩子胳膊不痛了,手术医生就开始在透视X光机下做手法复位,骨折复好位以后继续在透视X光机下经皮穿入钢针。然后把针尾折弯剪短后用敷料包扎好,外面再用石膏托固定。一般需要大概2个小时时间。8)手术之后我需要注意些什么?饮食有什么禁忌吗?手术完成后回到病房,护士会用枕头垫高受伤的上肢,一般让“手超过肘、肘超过心脏”,这样的体位有利于受伤胳膊的消肿。同时,在孩子麻醉消退手能活动后,医生会指导孩子做握拳-松开的动作,目的也是促进消肿。握拳活动可以每天4次,每次10分钟。饮食清淡点好,孩子骨折愈合比较快,不需要特意吃“加速骨折愈合”的食物或药物。9)我们孩子手指活动不好,医生说有神经损伤,怎么办?肘关节周围的神经血管等软组织容易由于移位显著的骨折而发生损伤,医生根据手指活动情况判断是否发生了神经损伤以及什么神经损伤。但是,儿童骨骼有一个优点就是骨膜厚,多数骨折伴发的神经损伤是由于机械牵拉导致,真正被骨折端刺伤的可能性小。如果一旦发生了神经损伤,多数不需要特意手术切开探查,可以给予神经营养药物促进恢复。可以观察3~4月神经损伤还是没有恢复,复查肌电图证实,可能需要做手术探查松解神经。10)我们什么时候回来复查?出院之后还需要注意什么?什么时候可以拆石膏拔针?出院之后,如果孩子一般情况可以的话,就可以回学校上学了。需要注意保护受伤的胳膊,避免再摔倒。还需要在石膏托外面再挂上三角巾,避免受伤胳膊长时间下垂。从手术日期开始计算,手术后3周时到门诊复查拍片,一般术后3周左右可以拆除石膏,术后4周一般可以拔针。钢针在门诊就可以拔,也不用麻醉。此外,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我们建议孩子在手术后3个月、半年和1年时再次复查孩子的肘关节功能和外观情况。11)康复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在手术后大约3周,如果拍片显示骨折愈合理想就可以拆除石膏托。可以让孩子带着钢针简单做肘关节屈伸活动。术后4周拔除钢针后可以开始在门诊康复师指导下让孩子进行肘关节的主动活动锻炼。让孩子利用重量适当的哑铃进行活动是个很好的办法。一般来说,对小年龄孩子,像这样的主动锻炼就可以。但是对大孩子可能需要在康复师的专业指导下进行锻炼恢复。需要注意的是,应该避免用粗暴的被动手法锻炼,否则可能出现“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12)孩子发生了肘内翻怎么办?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穿针固定手术之后发生肘内翻的几率大约是3%。如果和健侧相比,两侧不对称角度超过15°可能需要手术矫正。在骨折完全愈合、肘关节锻炼结束后,一般在伤后半年左右就可以考虑矫形。典型病例:5岁男孩,摔倒致伤“右肱骨髁上骨折”,转来我院,行“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手术,术后2年随访外观、功能无异常。
由于孩子病情需要,已行石膏外固定治疗,需注意以下事项:1.维持石膏固定的位置直至石膏完全凝固。促使石膏快速干燥可适当提高室温,或用电吹风吹干,温度不宜过热,以免烫伤。干后的石膏勿使其受潮。2.每天对石膏病人进行翻身,置患儿舒适位。为患儿翻身或运送患儿时,应注意避免折断石膏,如有折断应及时到医院修补。3.患儿应抬高患肢,以减少肿胀。石膏干固后,即开始患肢远端关节的功能锻炼。4.密切观察患肢远端血循环、感觉和运动情况(非常重要)。如患儿哭闹,或诉说伤肢剧痛、感觉麻木或血液循环障碍(与对侧比较,患肢远端肿胀明显,或原本肿胀,固定后肿胀更加厉害;皮温凉或发冷、颜色发白或发青)等不适情况,应立即自行拆除,或到医院将石膏纵行全层剖开松解,然后到医院继续观察患肢远端血循环情况。若患肢仍有血运循环障碍,应立即拆除石膏,完全松解,紧急处理患肢血运障碍。5.肢体肿胀消退后,如石膏固定过松失去固定作用,应及时到医院更换石膏。6.天气冷时,注意石膏固定的部位的保暖(但不需加温),以防患肢受冷使远端肿胀。因深圳天气炎热,易出汗,故石膏固定后患儿会诉说肢体发痒(但不会有疼痛感)按医嘱定期到医院更换石膏。7.固定石膏避免沾水或大小便污染,以免松软失去固定作用。本文系赵占波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儿童o形腿、X形腿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在儿童骨科门诊中,有很大一部分妈妈因为这种情况带小孩前来就诊。下面,黎大夫给您详细解答一O形/X形腿到底是什么?究竟该如何应对? 儿童o形腿、X形腿的医学术语为膝内、外翻。人体下肢的力线是处于一个范围之内的,在这一范围之内下肢的力学处于最优状态,消耗的人体能量处于最佳状态。很多妈妈误认为,下肢完全笔直应该是最漂亮的。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大腿、小腿、和膝关节自身都存在一定角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负重,另一方面还需一定的弹性以维持肢体平衡。第一个图就是膝关节内外翻角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在2岁以内,很多小孩的膝关节是内翻的,而在2岁以后就变成外翻了。第二个图就是家长最关心的踝关节之间的距离。最大可以达到8cm,但这也是正常的。当然,膝内外翻是否需要治疗,首先需要排除其他的疾病,即病理性膝内外翻。最常见的就是小儿缺钙导致的佝偻病。此外,就是外伤导致的生长板损伤。对于小孩X形、o形腿,特别是角度较大的小孩,进行X线照片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了解膝内外翻的幅度,同时还可以判断有无病理性因素。左边这个小孩(1岁10月)膝外翻要不要处理呢? X线照片是正常的,所以不用 处理,观察即可。右边这个小孩膝外翻要不要处理? X线照片提示有问题,左膝明显外翻,因此需要处理。那么,膝内翻要如何治疗呢? 对于年龄小的患儿,症状不严重的患儿,可以采用支具治疗。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儿,我们可以采用生长板阻滞、截骨矫形的手术治疗。总之,大多数儿童膝内、外翻是生理性的,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不过,妈妈们也不能放松警惕,最好咨询儿童骨科专科医师,进行相关的检查,以排除病理因素,以便及时处理。本文系黎艺强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经常有家长带着3、4岁的小朋友来就诊,说小朋友突然喊腿痛或者走路一瘸一拐。但是并没有明显的外伤史。看着孩子走路都困难,父母们大多很着急。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考虑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那滑膜炎是什么表现,又该怎么治疗呢?一、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的特征(个体不一定符合所有)(1)呈四季散发,3-7岁儿童为主,男女比例2-3:1;(2)出现症状前一周内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3)出现症状前有活动量较大或者外伤病史;(4)主要表现为:下肢疼痛、跛行,活动障碍;晚上较重,容易反复。二、需要做什么检查来诊断滑膜炎?通常医生问诊后根据患儿的病史及体格检查结果来选择所需要做的进一步检查,主要包括血液检验、下肢的X片及髋关节的B超。这些检查结果也有助于医生排除其他的关节疾患,如类风湿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Perthes病等。三、家长该如何协助治疗滑膜炎?最最关键的,就是制动,通常要求患儿绝对卧床1-2周。在制动期间,尽量不要让孩子坐起、站立或行走。已有的滑膜炎病因学研究结果表明,髋关节负重、超量活动导致滑膜组织充血、水肿,细胞、纤维物质渗出增多,使得关节内压力升高及氧分压降低,是造成滑膜炎关节疼痛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所以严格的平卧制动是治疗滑膜炎的关键,严重时还需要进行下肢水平牵引。其次,如果小朋友此前有感冒病史,应该根据血常规的检查结果来选择是否需要进行抗感染或者抗病毒的治疗。提示病毒或者细菌感染时,可以选择口服或静脉输注抗病毒、抗感染药物。在进行约一周的制动、抗病毒或抗感染治疗后,疼痛、跛行症状若有好转,可以复查血常规判断感染恢复情况,并尝试进行站立行走。若小朋友仍有疼痛跛行,需要继续进行制动治疗。若经过两周的正规治疗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需要再次至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本文系汪飞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小儿斜颈有哪些类型?造成这些种类的斜颈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小儿斜颈的类型包括:姿势性斜颈、肌性斜颈、颈椎畸形、斜视继发斜颈等。姿势性斜颈与抱宝宝或者哺乳时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有关;肌性斜颈的可能原因包括臀位、产伤等;颈椎先天发育畸形(如半椎体畸形等)导致骨性颈椎侧弯;为降低斜视带来的视物不适而头颈偏斜,也可继发斜颈。2、为什么说小儿肌性斜颈是先天性的?有遗传的因素吗?一般的,肌性斜颈在生后或生后早期即可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并且,还可同时合并有骨骼肌肉系统的疾病,如跖内收、发育性髋脱位、马蹄内翻足等。但是,文献报告也有同卵双胞胎同时发生“肌性斜颈”的例子,所以,目前并不能完全除外遗传的因素。3、一般哪些原因会导致小儿肌性斜颈?对于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确切病因目前尚无定论。相关因素可能包括:臀位、巨大儿、产伤(分娩时使用产钳助产)、感染、血管损伤等。4、自然分娩是不是比剖宫产更容易导致孩子发生斜颈?单从理论上来说,自然分娩可能比剖宫产更容易导致孩子发生肌性斜颈。5、小儿肌性斜颈与妈妈怀孕过程中的睡觉体位不当或者运动不够有关吗?目前没有研究证据表明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与妈妈孕期睡觉体位或是否运动有关。6、抱宝宝或者哺乳时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会导致孩子斜颈吗?这是肌性斜颈吗?抱宝宝或者哺乳时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也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头颈向一侧偏斜,这种称之为“姿势性斜颈”,不是肌性斜颈。这种“斜颈”的特点是:1)多见小于2个月的小婴儿,在这个发育阶段,宝宝颈部肌肉发育尚未完善,还不能很好控制头颈姿势; 2)头歪往往不是固定朝向一个方向的,即孩子可以正常向对侧歪头,只是多数时间向某一侧歪;3)胸锁乳突肌一般不会紧张,被动转动头颈也没有活动受限;4)随着宝宝的发育及母亲改变抱孩子的习惯多会自然好转。7、如何区分小儿肌性斜颈导致斜视还是斜视会导致斜颈?先天性肌性斜颈时,一般颈部可触及包块形成或胸锁乳突肌紧张,头颈主动与被动活动有受限。而斜视时头颈偏斜以患儿注视物体时明显,颈部无明显包块也无明显活动受限。两者之间一个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是,用东西将孩子的一只眼睛遮住(10分钟以上),看孩子头颈偏斜是否自我好转,如果遮盖一只眼后头颈偏斜改善明显,可以初步判断是斜视引起的问题。可以带孩子到眼科医生处进一步明确诊断。本文系张中礼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全麻是一种手术时经常需要采用的麻醉方式,这种麻醉方式可以让病人在一定时间内意识和感觉完全消失,在接受手术治疗时毫无痛苦。对于年幼的孩子,手术需要麻醉的情况更多。那么,全麻对孩子的大脑有影响吗?会使孩子变傻吗?这是许多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家长普遍存在最大疑虑。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搞清楚什么是全麻。全麻就是全身麻醉的简称,是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经静脉、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使手术病人痛觉消失、肌肉松弛、反射活动减弱等,这种抑制状态是可以控制的,也是可逆的,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要根据病人的情况及对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调整麻醉药的用量,手术结束,麻醉药物会逐渐代谢消失,孩子会慢慢醒来。术后一周内,病人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眠和短时间的记忆障碍。于是有些家长就将孩子手术后的这些变化归结为麻醉引起的智力下降。其实,患儿手术是一个经历创伤的过程,康复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并不意味着孩子的智力发育已经受到影响。我国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儿童因需要手术治疗而接受全麻。有些还经历多次,但并无资料显示全麻对患儿智力会产生不良影响。况且智力不像高度和重量那样能够精确地进行测量。即使最完全的智力测试也存在局限性。所以家长不要因为孩子某次智力测试或考试成绩不尽人意,就把原因归结于手术时所做的全麻。 这里有一个问题必须指出,那就是手术麻醉后仍有极少病人可能出现无法预见的“苏醒延迟”,“不醒”,甚至心跳、呼吸骤停的危险。那是麻醉意外,其发生率极低。这可能与患儿存在个体差异、原发病的严重程度和急剧变化、手术设备及方式的局限、患儿对麻醉药物敏感度过高,即“特异质”等因素有关,难以完全防范。手术和麻醉时可造成机体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特别是接受麻醉的患儿本身有疾病的情况下,在这一时期可加剧疾病的进程,最终导致大脑缺血缺氧,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所以只有在具备良好的医疗、技术条件的正规医院,您孩子的麻醉、手术安全才能真正得到保证。为了手术病人能舒适安全地渡过手术关,应抛开麻醉会使人傻的顾虑,大胆地选择全身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