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好大夫科普文不定期更新,欢迎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小儿心胸邓医生”。精力有限,将主要在公众号更新文章。
本人原创,首发于怡禾健康漏斗胸对我们心胸外科医生来说是常见病,但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家长们,都对这个病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原因是大家普遍爱把和骨骼有关的疾归因于缺钙。漏斗胸和缺钙有关吗?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什么是漏斗胸人的胸廓是由肋骨、胸骨和脊柱包绕而成,就像一个完整的“笼子”。四周都有骨性结构,胸腔里的重要器官如心、肺就可以得到较好的保护。正常胸廓是一个前后扁平的椭圆,胸前也应该是平整的。漏斗胸则是前面正中的胸骨中下段连同连在一起的肋软骨向下凹陷,形成一个漏斗状。漏斗胸是怎么形成的?和很多疾病一样,漏斗胸的形成原因至今仍不清楚。以往认为其形成是因为胸骨与肋软骨受到膈肌的过度牵拉,但根据这个理论去手术并没有效果,证明这一理论并不可靠。关于漏斗胸的病因,目前大致有如下两种假设:(1)可能是生长发育过程中,肋骨与肋软骨生长速度不一致,肋软骨生长过快,就可能将胸骨往前顶或或往后推,分别形成鸡胸和漏斗胸。漏斗胸可以在Marfan综合征,Ehlers Danlos综合征和成骨不全等所谓结缔组织疾病患者中发现,其他的多种遗传病症中也会出现,而且漏斗胸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可达3-5:1,但它是否与遗传有关,目前尚未可知,临床上看到的大部分漏斗胸都是散发的,很少在同一家族中出现多位患者。(2)施加到胸骨和肋软骨上不正常的力量。附着于这些骨头的肌肉和韧带,在某些情况下对胸骨和肋软骨产生不正常的牵拉,再加上婴幼儿的胸壁较软,容易外力作用下出现变形,形成漏斗胸。但上面两点还都是理论推测,具体原因仍不太清楚。国人很喜欢将病因不明的问题归咎于“缺钙”,漏斗胸还和骨头有关,自然也没有放过,但目前并没有发现缺钙和漏斗胸有关的证据,漏斗胸的孩子无论是是补钙还是补维生素D,都没发现有效。漏斗胸要治吗?漏斗胸的对孩子影响,一方面是外观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女孩。另一方面的影响是胸廓凹陷对心肺的压迫,从而对活动能力造成影响。而且漏斗胸本身有随年龄加重趋势,因此这两方面的影响也可能随年龄增长越来越明显。此外,漏斗胸的凹陷程度有轻有重,严重程度也是判断是否要治疗的主要因素,具体自己孩子是否要治疗,就需要找心胸外科医生评估了。怎样治?由于漏斗胸发病原因不清楚,所以无法预防或者从病因上进行治疗。目前的治疗方式,均为外科手术或物理机械方式,比如在胸前放置负压吸引装置,将凹陷部位提起。手术方则主要靠在凹陷的胸骨下放固定装置,待胸廓起来并稳定后再手术取出。何时治?目前在这一点上并没有统一认识。国外目前倾向于8-16岁手术,理由是认为这段时骨骼仍有一定弹性,复发机率也不会太高。而国内手术时间普遍较早,目前手术年龄最早起于3岁。较早手术的优势是骨骼可塑性较好,出现骨折、疼痛的并发症也较少。从目前来看,复发率也没有明显增加。所以,漏斗胸作为最常见的胸廓畸形,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它和缺钙没有关系,如果自己孩子有这个问题,最主要是去找胸外科医生评估病情,再确定是否需要干预或手术,不要因为盲目补钙耽误病情。
本人原创,首发于“怡禾健康”在外科门诊,常会碰到父母带着孩子来看病,通常是给孩子洗澡时或某个不经意间发现孩子胸廓最下边的肋骨向外微翘,高出了皮肤。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们常问的一句话是:“我们家孩子是肋外翻吗?”从医生的角度来看,这可能算不上什么的问题,但对于父母而言,孩子身上的任何一个看起来不寻常的地方,都会让他们担心焦虑。”肋外翻“是问题吗?事实上,在我的印象里,医学教科书上从来不曾提到过“肋骨外翻”(也称肋缘外翻、肋弓外翻,英文叫rib flare/flared rib (cage))。翻开书本,在任何一本正规的医学教科书中,都没有其存在的位置。哪怕是胸廓畸形一章里,一般也只会找到“漏斗胸”、“鸡胸”的名号,至多加上一个Poland综合征或肋骨发育畸形。如果在网上搜索一下相关的科普知识,能找到的信息点还真不少,关于“肋骨外翻”的病因也是五花八门,有说是缺钙或者营养不良导致的,也有人将其称之为佝偻病,甚至还有将病因归结为“裤腰太紧或太高”的。而网上的这些信息,大部分都没有明确的证据来源,因此不可完全信任。医学是一个十分严谨的领域,作为专业人士更应该有严谨和专业的医学态度。事实上,对于“肋骨外翻”这样一个门诊就诊率很高的“疾病”,在中英文的医学数据库里检索,相关的参考文献并没有多少。即使有,也不是作为专门疾病的解析,而是作为症状描述,比如分叉肋、漏斗胸可能会造成肋弓外翻,还有一部分先天性肋骨缺失或发育不良者也可能合并出现这种情况。因此,在医学界,究竟是医生们有意回避了这个问题,还是“肋骨外翻”确实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呢?这些因素真的导致“肋外翻”吗?我作为一个每天处理孩子心胸问题的外科医生,来给大家分析一下这些因素和“肋骨外翻”的关系。*佝偻病或缺钙肋骨外翻和佝偻病或缺钙有关,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认知,现在不光普通大众会有这样的想法,甚至抱有同样看法的医生也大有人在,很多医生也因为孩子“肋外翻”而给孩子补钙。事实上,佝偻病主要是维生素D缺乏影响了钙的吸收和代谢,从而影响骨骼,在胸廓的表现主要为肋骨串珠样改变。而肋外翻和其它胸部畸形,如漏斗胸,以及大部分的鸡胸是没有关系的。我们也会发现,肋外翻的孩子维生素D水平基本上正常的,补充维生素D也并不会好转。*裤腰松紧至于裤腰太紧太高这一原因,因为婴幼儿胸廓较软,可能会有一定的压迫,但这只是基于一种经验推断,不能说明两者之间有明确的因果关系。*膈肌附着在肋弓上部父母们平时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婴幼儿在呼吸时虽是腹式为主,但因胸廓较软,吸气时可见膈肌附着部不同程度向内凹陷,肋弓外翻在这时会显得比较明显。一般来说,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这个情况会慢慢好转。每个人的身高、体形都具有个体差异,胸廓形态亦是如此,只要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没有其它方面的明显异常,都可以认为是正常的。因此,所谓的“肋骨外翻”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状态,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这种情况会自行好转,也不需要任何治疗。但对于有明显胸廓畸形的孩子,则需要找胸外科医生就诊,排除肋骨、胸骨的先天性畸形。
今年起我院已申请开展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具体到我科为先天性漏斗胸,根据具体情况,可报销3000元--30000元。对申请人2016年1月1日(含)以后产生的诊疗费用,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患病儿童在项目定点医疗机构接受诊断、手术、治疗和康复发生的医疗费用提供救助。具体内容参见附件。链接: http://pan.baidu.com/s/1pL0MDNt 密码: dhqf
我省新农合重大疾病先心病救治保障范围: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法洛氏四联症、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肺动脉闭锁、右室双出口、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相关补偿注意事项见附件。目前我科慈善基金主要为“爱佑基金”,可与大病救助叠加使用,最高资助金额不超过4万。申请以上资助后,一般简单先心病可基本全报,复杂先心病报60%左右。注:1. 最后报销比例及自付额根据病情不同,术后恢复不同而不同,本文信息谨供参考。2. 2017年起湖南省农合与城镇医保合并为城居医保,各地不同,详见附件。附件链接: http://pan.baidu.com/s/1c19FJXY 密码: tptc
现在有不少小宝宝做体检的时候或因感冒、肺炎等其它情况接受了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宝宝的心脏基本正常,只是房间隔有一个小洞,这种情况医学上叫做卵圆孔未闭。这种情况是不是先心病?需不需要手术呢?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房间隔卵圆窝顶端遗留的月芽形裂缝未闭合即形成卵圆孔未闭.这是婴儿时期的正常生理现象。卵圆孔是胎儿发育必需的一个生命通道,来自母亲的脐静脉血也正是经此通道进入胎儿的左侧心腔,然后分布到全身,以此提供胎儿发育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孩子出生时,随着第一声啼哭,左心房压力升高,卵圆孔就应该功能性闭合,而解剖上的完全闭合一般要到出生后5—7个月。因此在一岁以内有可能保持开放,可能会有少量分流,甚至有5%~10%的人卵圆孔终生保持开放。卵圆孔未闭多无症状,难以听到杂音,心电图、胸部X线片均正常。因此,不易发现,也不被人们所重视。卵圆孔未闭的诊断主要靠心脏超声检查来明确诊断。卵圆孔直径多在5mm以下对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并无影响。若缺损较大,大于8~10mm,分流量大,则称为中央型房间隔缺损,需要手术修补。 手术时机应争取在幼儿2—4岁时完成。卵圆孔未闭是目前成人中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卵圆孔未闭一般不引起两房间的分流,对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并无影响,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卵圆孔未闭与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减压病、偏头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于5mm以下卵圆孔,将其关闭也可能有益于上述患者。以往封闭卵圆孔未闭依靠外科手术。近年来已很少采用。可经介入治疗根治,这一技术永久性关闭开放的卵圆孔也是安全、有效、可行的。需要强调的是,虽然目前的研究表明在一定人群中卵圆孔未闭是有处理指征,必须严格限定手术适应征,一般小孩无需手术,成人如无上述症状,根据目前的研究亦无需手术。本文系邓喜成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编译自:http://www.dallasnews.com/sports/high-schools/matt-wixon/20150514-wixon-arlington-martin-sprinter-not-slowed-by-heart-surgeries.eceNick Albus是一名橄榄球和短跑运动员。与其他运动不同的是,他在出生后第三天就因大动脉转位接受了动脉调转术。第一次手术非常顺利,医生也鼓励他参加体育运动。由于出生于体育世家,他选择了橄榄球和短跑运动。在高中一年级时,他已经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橄榄球、足球和短跑运动员了,但到了二年级时,他开始出现不明原因的晕厥,一开始没有发现问题,情况还在持续,后来再次就诊,发现手术后的大血管出现扭曲,于是接受了第二次手术。术后他将自己的重点放在了短跑上,并成功得以10.59秒拿到了外卡参加百米决赛。除了两次心脏手术,他还有严重的食物过敏,右眼几乎完全失明。“如果他能拿到奖牌,那是最好,但事实上他已经证明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许多人身体健全却经受不了挫折。他何止是克服了,完全是碾压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幸。”译者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最常见的复杂先心病之一,发生率为1/2000。连接心脏的肺动脉和主动脉对调了位置。肺循环和体循环相对独立,出生后即严重缺氧,需早期手术。未行手术,一般在六个月内死亡。术后需要终身随访,但只要治疗得当,可以过上健康的生活。不仅仅是这个病人,很多先心病患者术后可以达到正常人平均体能水平,甚至更好。
最近发现拿着胎儿心脏超声报告单来咨询的家长们越来越多了,随着胎儿心脏超声的普及和水平不断提高,我想以后这种情况肯定会越来越多。因此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相关方面的知识。胎儿心超不同于普通心超,除了描述过于专业,有时候结论也不甚清楚,这里面有多方面原因,一是由于胎儿心超跟出生后心超特点也不一样,而且毕竟隔了两层肚皮,孕早中期时,由于心脏尚没有发育完善,超声医生有时候也不太好把握,二是目前医疗大环境的关系,医生们都比较慎重,尤其是这种关系到一条鲜活生命的诊断报告,更是小心翼翼。由此也带来了烦恼,众多家长拿了超声单,一是不知道到底有没有问题,二是如果有问题,到底多严重,是“留”还是“流”?胎儿心脏超声简介胎儿心脏超声发轫于七八十年代,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大部分地区已对所有妊龄16~24周的胎儿进行心血管超声检查。英国1999年产前先心病诊断率为23%,2000年产前先心病的诊断率就达到了70%。我国对产前胎儿保健制定了一系列检查规范,包括超声产前诊断,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是其中之一。通常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孕妇在常规超声检查时,对胎儿心脏进行初步筛查,约在妊娠的14~20周,是由从事专业产科超声医师进行,发现问题后,进入第二步胎儿心脏超声专项检查,是由经专业培训后的心血管超声医师进行。约在妊娠的18~28周。胎儿心脏超声准确率如何?在医学上,没有任何检查是百分之百准确的,在小儿心脏外科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是“为什么原来超声没发现?”或者“为什么跟原来超声不一样?”超声不同于X线、CT等,其检查效果对操作者技术与经验要求非常高,胎儿心脏超声尤其如此。目前该技术在我国还处在一个上升阶段,远远未达到成熟,根据文献报道,胎儿心脏超声敏感度为90%,特异度100%,也就是说会有一些漏诊情况,但一旦是诊断是有异常,一般八九不离十。另一方面,胎儿在发育过程,心脏形态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太早做结构形态还没完善,太晚做胎位相对固定,且有肋骨遮挡,效果不佳。胎儿心脏超声异常怎么办?最后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如何发现了有问题,应该怎么办?首先我们要考虑诊断的准确性和胎儿心脏的动态生长发育。如前所述,超声检查有一定误差,对于阳性诊断,医生一般也会建议过段时间再次复查,以增加诊断的准确性;胎儿在生长,心脏也在长大,对于比较小的间隔缺损,可能过一段时间复查就已经长好了。即使没有长好,或是比较复杂的,根据目前的技术, 80%以上都可以手术治疗达到较好的效果。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包括卵圆孔未闭(严格来说胎儿时期是生理性开放)、房缺、室缺、部分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等,这类疾病手术技术成熟,风险很低,效果也好,强烈推荐保留;第二类是包括法洛四联症、右室双出口(除少数严重的)、主动脉缩窄或弓中断,这一类畸形比较复杂,但手术也比较成熟,风险相对也比较低,只是做完以后有一小部分可能效果不是很理想,或者远期需要做二次手术,这一部分病人,也推荐保留;第三类情况,包括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严重的肺动脉闭锁、三尖瓣闭锁及其它各种类型的单心室等,这类病人,要么是血管畸形过于复杂,要么是心室先天比较差,做完手术后只剩下一个心室可以正常工作,总体而言,手术后效果比前面两类是要差的。但这类病人全世界包括国内也做了很多,情况好的正常生活也没有大问题。从我们医生角度来说,当然是希望能够给孩子做手术,但考虑到的国情,对于选择保留的,我们会尽力去帮助孩子,对于放弃的,也表示理解。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家对先心病的救助力度越来越大,现在先心病里很多病种都可用农合报销全部或大部分,另外还有各种基金帮助先心病的孩子。严格来说,一个新生命在受精卵形成那一刻就诞生了,对于不幸怀上了先心病宝宝的家长,还是要争取给小生命成长的机会和承担做父母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更好的未来。本文系邓喜成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应该说这个问题家长非常关心,而在临床工作又往往没有特别关注,也没有统一认识。不同的医生,包括儿科、外科和预防接种医务人员可能会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家长往往因意见不同而不知所措。首先来看看医生们怎么说:不支持:“由于有心脏结构的缺损,疫苗在注射过程中,孩子哭闹一方面会增加心脏负担另一方面疫苗成份会通过缺损直接进入体循环,可能会有不良反应,所以不建议注射疫苗,就你提供的缺损情况,有可能愈合但是如果一岁后还没有愈合,则自愈几率明显降低,则建议积极手术,”“打预防针以后,有些孩子会有发热等不良反应,这对有心脏病的孩子来说是不利的,特别是心功能不好的孩子,因此规定不许注射疫苗。一般术后患儿精神、体力基本恢复正常(3-6个月),无免疫缺陷,不伴有其他疾病,均可接种疫苗。”(部分知名专家亦持上述观点)支持:“可以打预防针,但他们也可能不敢打,因为心脏有杂音,打与不打都行,心脏手术后补上就行。”“如果不伴有肺部感染或心功能不全,可以按正常程序接种疫苗。”“我个人认为只要孩子一般情况还好就可以打,但是很多防疫站因为怕先心病孩子出事都不会给这种患儿打疫苗”“临床工作中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因为患儿有先心病,所以当地的疫苗接种预防机构就拒绝给患儿进行疫苗的接种,导致患儿不能够按时进行正常的预防接种,所以家长就跑到医院来问心外的医生,其实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如果没有明显的过敏,或机体抵抗力极弱的情况,一般是应该按期接受各种国家规定的免疫疫苗接种注射的,这样就可更好的避免一些常见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了。”“理论上可以,但接种人员不愿意。”部分支持:“部分先心病患儿可能合并免疫力低下等情况,而且某些减毒活疫苗存在可能引起心内膜炎的可能性。因此,一般认为灭毒疫苗不受影响,而减毒活疫苗则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具体可向当地防疫站咨询。”“可以打乙肝疫苗和口服麻痹糖丸,其他预防针暂时不打。”总体看来,支持接种的占多数。口说无凭,再来看看已发表的专业论文,检索中文和英文文献结果:中文大约有5-6篇,如:《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社区发现及预防接种情况》,《先心病患儿预防接种安全性探讨》,《对先天性心脏病儿童预防接种中产生副反应的观察分析》等,均认为对于绝大多数先心病患儿可以正常接种疫苗。部分文中也提到,因为接种风险因新闻报道逐渐引起人们重视,防疫机构为规避风险,扩大了接种的禁忌症。对于适合接种而没有适时接种者,反而可能因感染疾病加重心脏负担引起生命危险。英文权威网站中,均一致认为先心病患儿因感染风险和后果均更高和严重,应正常计划免疫甚至增加免疫各类,对于少数合并有无脾综合征或Di George综合征者,部分认为应避免活疫苗使用,也有较新文献报道在Di George综合征中,免疫力不是特别低下,仍可使用活疫苗。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到,中英文文献中各有一例报道:因接种疫苗出现心衰死亡的,其中一例为接种乙肝、麻疹,另一例为白百破。因此对于发绀型先心病或心功能有明显影响的,风险可能较高,然而考虑到接种的获益,国外仍然推荐这部分患儿在严密观察或住院接种,由于国情不同,国内可能较难做到这一点。对于术后接种,一般3-6个月接种是可以接受的。最后,我们要指出,在循证医学时代,医生个人经验甚至观察研究均不能作为充分证据,一级证据即有说明力的证据一般认为为较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从论理等诸多角度进行这一样一项研究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还是需要根据现有的经验和研究进行临床实践。由于医学的复杂性而目前医学水平的局限,没有任何临床实践是绝对安全和绝对有效的,包括疫苗接种,即使是没有先心病,也有可能因接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总结一下:绝大多数先心病患儿可以按计划接种疫苗,对于发绀型先心病或心功能有明显影响的,要充分考虑接种的风险效益比,谨慎接种。对于可以接种而因种种原因未能及时接种的患者,家长应与儿科、心脏专科及相关机构人员充分沟通,相互理解与支持。最终才能使接种的益处最大化。参考资料:1.http://www.heart.org/HEARTORG/Conditions/CongenitalHeartDefects/CareTreatmentforCongenitalHeartDefects/Childrens-Special-Needs_UCM_307736_Article.jsp#.WXIb1IR969I2.https://www.starship.org.nz/for-health-professionals/paediatric-and-congenital-cardiology-clinical-guidelines/i/immunisations-and-cardiac-infants/#Administration-of-immunisations3.Korean J Pediatr.2011 May;54(5):197-200.4.Pediatrics.2014 Apr;133(4):e946-54.
本文是在医院汇报学习工作体会时所写,在此分享给各位病友,对本人也是一个提醒与激励。2013年上半年,我从GEELONGHOSPITAL转到了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进行为期半年的小儿心脏外科临床培训。墨尔本到底是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城市,与海滨小城Geelong风格迥异,其特点是花园遍地,古典建筑具有浓郁的欧洲风格,被称为花园城市。到达第一天,我的心思就早已飞到了皇家儿童医院(the Royal Children’s Hospital),迫不急待地要去看一看这一世界闻名的儿童医学中心。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于2011年迁入目前新址,总投资10亿美元,是一所集医疗服务、教学研究、健康保健及儿童和青少年疾病预防于一体的儿童专科医院。该院是维多利亚最主要的儿童医院,并为从塔斯马尼亚州到新南威尔士州乃至全澳大利亚的儿童提供医疗服务.。走进儿童医院一楼大厅,迎面一个巨大的抽象动物雕塑,吸引了一群小朋友驻足,嬉戏。右手边的一个大鱼缸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仔细一看,原来这是一个小型的珊瑚礁水族馆,水里有一只大鲨鱼在悠闲的游荡。小朋友们及参观者纷纷在此留影纪念。再往里走,墙上有一个巨大的电子屏幕,看造型活脱脱一个放大版IPAD;实际也确实如此,孩子们在上面拍打,涂划,玩着各种各样的有趣的游戏。透过巨大的玻璃墙,可以看见医院后面的royal park,大片草地和树林,还有给孩子们玩的各种滑梯、秋千、翘翘板之类玩具。转过弯去,是starlight theatre,这里每天都有不同的电影或剧目上映,孩子们可以尽情享受快乐时光。这哪里是一家医院,分明是一个充满乐趣的儿童游乐园。皇家儿童医院的心脏中心病人管理流程是一个西方发达国家先心病中心的典型范例。其特点是高度专业化,多学科多专业合作。以一个病人从头到尾整个看病流程为例:一个先心病病人首先到家庭医生处看病,再转诊到心内科医生。心内科医生负责病人的术前处理,如检查治疗等,并转外科手术。手术完毕后到ICU,由ICU医生负责管理病人。病人回到普通病房,继续由心内科医生管理。出院后由心内科医生负责随访。整个过程中,参与人员有心内科/外科医生、科室秘书、手术室麻醉医师、技师、护士、助理护士,ICU医生、护士、营养师、义工、药剂师等等。手术病人一般当天直接进手术室,而皇家儿童医院又经常接收来自维多利亚州(墨尔本所在州)以外其它地方及国际病人。收治的病人大多为复杂先心,作为世界一流的心脏中心,所做手术的复杂程度及先进设备、仪器、装置等的使用都是国内一流医院都不能比的。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先心病手术中难度最高的Norwood手术,据我所知,目前国内还没有医院做过;我也第一次见到了心室辅助装置Berlin Heart的使用,而且是用于一个新生儿患儿;还有国内做得较少的ROSS手术,在这里的外科医生手下,却又是那样的行去流水。这里有很多因素决定了这种差异。比如全民医保制度,患者看病手术基本不用自己掏腰包,医生不用考虑太多费用问题,必要时可以使用ECMO,心室辅助装置或进行心脏移植;还有西方国家出色的专科医师培训制度也起了重要作用。这些东西,很多都不是医生个人可以决定的。复杂先心病的外科治疗,是一个不亚于发射卫星的系统工程,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细小差错,都可能导致最终的失败。在整个过程中,都需要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手术操作及对疾病和手术的精深理解。对儿童的关注发达国家普遍非常重视儿童,而皇家儿童医院作为一家儿童专科医院,更是少不了关注和重视。政府对儿童医院的投入非常之大,儿童医院的新大楼可以说以是墨尔本最漂亮最先进的。除了政府的投入,来自民间的资助也不可小视。澳洲民众的公民道德意识很强,举办各种活动进行筹款非常普遍。我在澳洲期间,就好几次碰到义卖和长跑等活动,所得收入均捐给医院的儿童病房或儿童医院。所有儿童医院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接受“儿童相关工作”的审查,也就是调查你的背景,是否会对工作中接触的儿童产生潜在伤害。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