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斗胸是最常见的胸壁畸形,是指前胸壁胸骨中下部与其两侧肋骨异常向后弯曲凹陷,呈舟状或漏斗状的胸壁畸形,胸骨体剑突交界处凹陷最深。胸骨柄及两侧的第1、2肋软骨正常,而以下的肋软骨与胸骨体及剑突均向后凹陷(如图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3-5:1。漏斗胸患者一般无自觉不适表现,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呼吸困难、心悸、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运动耐受量下降、心动过速或者胸痛,有些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抑郁或焦虑、过度害羞、缺乏自信等心理问题,严重者会导致社交障碍。有些患儿可随着漏斗胸程度的加重,出现两肩前倾,后背弓状,前胸下陷和腹部膨隆的典型漏斗胸体征。也有些患儿伴有胸肌发育不良、扁平胸等。漏斗胸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是肋骨、肋软骨生长的不平衡和不对称是漏斗胸发生的主要机制。一般而言,漏斗胸的发生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生后即发现漏斗胸,一个高峰期在孩子进入青春期身高快速增长期,原本坍陷的胸壁会短期内加剧。漏斗胸的诊断通过胸壁视诊即可明确,漏斗胸可合并脊柱侧弯(多见)及先天性心脏病(少见),因此一般需要完善X线胸片、胸部CT、心电图、心脏彩超和/或肺功能检查。其中胸部CT能清楚显示胸廓前部凹陷的程度和范围,以及心脏和肺受压的情况,并可测定Haller指数,目前通用的分级指标是:Haller指数<3.2为轻度,3.2-3.5为中度,>3.5为重度。有条件者可完善脊柱全长测力线评估脊柱情况。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胸壁柔软,胸部骨骼可塑性较青少年和成人佳,故可选择一定时间内进行保守治疗(真空吸盘或支具等),相比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可避免手术矫治的各种并发症,且在尝试保守治疗失败后,患儿仍有机会接受手术治疗,但保守治疗需要较长时间不间断的家庭配合治疗,需要一定时间的坚持,有一些患儿不能耐受,研究显示:对重度、严重不对称或大龄的漏斗胸患儿,保守治疗效果可能并不理想。漏斗胸手术的目的主要是:矫正胸壁畸形,解除心肺受压,改善心肺功能;预防漏斗胸体征的继续发展;解除患儿的心理障碍。如Haller指数>3.2,表明畸形可能严重影响心肺功能,是手术矫正的重要指针,但目前越来越重视该病可能对儿童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如果已经有明显的心理影响,即使Haller指数<3.2,也可以考虑手术矫正。手术治疗的年龄应个体化,一般建议手术时机为3-12岁。1997年,美国医生NUSS首次报道了一种微创漏斗胸矫正术,即直接从胸骨后置入一根弧形钢板将下陷的前胸壁顶起,不需要广泛的游离胸大肌瓣、不切除肋骨和不做胸骨截骨,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矫形效果好等特点,目前NUSS手术已经成为漏斗胸的主流标注术式(如图2)。一般钢板放置2-4年后拆除。
1.术后注意事项(1)术后当天保持平卧,第一天可坐起,保持上身平直。(2)加强呼吸道理疗,防治呼吸道感染。(3)术后需保持背部伸直,避免弯腰、扭髋,以防撑架移位。(4)术后一月内不屈曲,不转动胸腰,不滚翻,保持平卧。起床时最好有人协助。(5)如有呕吐,可禁食减压,静脉输液支持,严重时可使用止呕药物;如便秘可使用缓泻剂,如乳果糖等,如有小便困难,可适当温毛巾热敷小腹促进排尿。2.出院注意事项(1)注意姿势、体位;不滚翻,少屈曲;平时站立、行走、下蹲时要保持胸背挺直。如有疼痛,可规律口服5-7天布洛芬口服液或布洛芬胶囊。(2)睡觉建议平卧,避免侧卧,避免碰撞伤口及周围,造成钢板、线排斥,影响远期效果。不能行核磁共振检查。(3)避免外伤、剧烈运动使支架移动影响手术效果或损伤血管及周围组织。一般3-4周可以正常上学及工作。(4)一月内病人保持背部伸直的良好姿势,免持重物包括较重的书包,经常进行正常行走,不滚翻。一个月复查后可以进行常规的活动。(5)术后两个月内不弯腰搬重物,不滚翻,不猛的扭动上身。(6)术后三个月内尽量不要进行剧烈运动。避免身体接触性运动。(7)支架在体内保留一年以上,需门诊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及取板时间。定期复诊评估胸壁的矫形效果,取支架前尽量不要进行对抗性运动。(8)如有外伤、呼吸困难、立即复诊,拍胸部正侧位X线片。(9)如伤口周围局部突起等,立即复诊,拍胸部正侧位X线片。(10)通常在术后1年-1年半左右,患者的胸壁巩固可全麻下取出植入物。取出钢板后2天内运动稍加限制,以后恢复正常,定期随访以评估胸壁的矫正效果。如有再发倾向,务必尽早复诊。(11)术后及时、规律换药,检查伤口情况,伤口完全愈合后方可沐浴如术后出现伤口渗液,不愈合或沿钢板皮肤红肿,瘙痒,需考虑过敏可能,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予以抗过敏治疗并避免容易过敏食物(如海鲜等)。过敏严重者需考虑取出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