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为什么要同防同治?一体化的防治策略能给患者带来多大益处?这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普及预防知识的重要理念。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我们看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根本病因是什么。现代医学告诉我们,冠心病和脑卒中的主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并且是它们共同的病理变化,从出生之日起动脉粥样硬化即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与年龄呈正比例增长,所以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于中老年;还有其他因素加速了这个进程,例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肥胖、遗传等,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还有许多细节因素比如生活环境、地域、饮食习惯、性格、职业、微量元素的摄入等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引起心肌供血不足,而缺血性脑卒中也有与冠心病相同的病理生理改变,最终造成缺血性损伤。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和前瞻性研究表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高热量食物、高脂膳食等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上述危险因素并进行有效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既然脑卒中和冠心病的病理生理相同,又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那么防止心血管疾病的措施同样也适用于脑血管疾病。 一、降压带来的效果 我国是脑卒中的高发国家,脑卒中是致残的主要原因。有效控制血压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高血压也是造成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Framingham研究显示,血压130~139/80~85mmHg的个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是血压<120/80mmHg的2倍以上;年龄40~70岁之间,血压115/75~185/115mmHg的个体,收缩压每增加20mmHg,舒张压每增加1mmHg,其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一倍。 高血压理想治疗研究(HOT)得出结论,平均收缩压降低到138.5mmHg,平均舒张压降低到82.6mmHg水平时,致命性或非致命性心肌梗死,致命性或非致命性脑卒中的危险性降低最显著。 国际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收缩压每降低10~14mmHg,或舒张压每降低5~6mmHg,脑卒中危险减少40.0%,冠心病减少16.6%,总的心血管事件减少33.3%。 50年来降压带来的益处显而易见,不论是降压达标的理念,还是降压是硬道理,平稳降压,早达标,早获益,长期达标,终身获益,患者对药物安全性的认识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正以3%的速度下降,临床观察到的数据说明,有症状的卒中,不管是缺血性卒中,还是出血性卒中发病率都在明显减少。 二、降脂带来的效果 胆固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能显著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生活方式的调整是控制好血脂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的药物干预才能相得益彰,发挥药物有益作用。 一般推荐经3~6月的饮食控制,生活方式调整,血脂仍然偏高,超过需要药物治疗的尺度,那么改变膳食与药物治疗同步进行。 研究表明,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发病危险则下降2%,当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到1.9mmol/L以下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就会停止,缩小,所以说,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是治疗冠心病的重中之重。 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4S试验开始,应用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心脏病的长期干预研究层出不穷,例如LIPID研究显示胆固醇下降18%,低密度脂蛋白下降25%,冠心病死亡的相对危险下降24%,总死亡率下降23%;HPS研究表明,不管糖尿病血糖水平如何,不论胆固醇多高,将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到160mmol/L,心血管事件和卒中的风险明显降低。持续20年的WOSCOPS研究表明,中等剂量的普伐他汀长期服药,与安慰剂对比副作用并没有明显增加,说明长期、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安全的。 同样在PCI术后,部分患者还会发生心绞痛,心律失常,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稳定动脉粥样斑块,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抵抗炎症因子,抑制血栓形成。 三、改变生活方式的效果 心脑血管疾病是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病,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石。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维多利亚宣言》提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16字方针为健康生活方式的总内容。 合理膳食,指全面平衡的营养,每日膳食中各种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相互间比例恰当。即摄入的热量满足身体代谢需求,生长发育的需要,消耗多余的热量。 中国的膳食指南建议每日摄入:谷薯类:250~400克,蔬菜类:300~500克,水果类:200~350克,畜禽类:40~75克,水产品:40~75克,蛋类:40~50克,奶及奶制品:300克,大豆及坚果类:25~35克,油:25~30克,盐<6克。 合理运动,有氧运动,每周至少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运动方式因人而异,可以采取散步,快步走,骑车,游泳,打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达到运动的效果。研究表明合理运动可以降低血压、血脂、血糖,调节心情,改善睡眠,促进气血循环。 美国Framingham研究证实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降低了冠心病的发病率。 INTERHEART研究表明,吸烟、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高血压、糖尿病、腹部肥胖、紧张焦虑、每日水果、蔬菜摄入不足、缺乏体育运动,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增加,而积极改善上述因素,可以使心梗的发生率下降80%。 北欧国家是冠心病的重灾区,近几十年来,开展社区防控,改变饮食结构,特别是减少黄油的摄入,戒烟限酒,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芬兰的北加利亚男、女冠心病的发病率分别下降了24%,51%,充分说明生活方式干预对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有益作用。 四、戒烟后的效果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戒烟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明显的益处,Framingham研究得出的结论,戒烟可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病,减少冠心病致死率,至少25%的患者从戒烟中获益。戒烟后脑卒中的危险性很快降低至和不吸烟者同样的水平。大量证据表明,停止吸烟时间越长,心脑血管的危险性也就越小。 我国的研究也表明,吸烟使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50%,而戒烟后的风险下降至22%。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 心脑血管疾病作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预防是最重要的,因为有共同的发病机制,所以预防的措施基本一致,心血管疾病减少了,脑卒中也会随着下降。心脑血管疾病分三个时期:预防期~治疗期~康复期,其中预防期最长,可能是10年、20年、甚至30年,这时期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管理好血压、血脂、血糖、戒烟限酒、定期运动、心情愉快、保证睡眠,做什么事情不要太过,适可而止,身心都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治疗期很短,错过了抢救的黄金时间,用多少药也起不到逾期效果。康复期也是需要重视的,急性期过后,应积极功能锻炼,6个月的康复效果决定了以后机体恢复的程度。 总之,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体化防治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靶点明确,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降压达标、降脂达标,纠正各种危险因素,就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最近接诊了几个年轻患者,主诉胸闷、胸部隐痛不适,有时刺痛,有时牵拉痛,用手按压,或者活动一下肢体,疼痛即能减轻或者缓解,有一位患者缓解症状的方式很特殊,戴口罩,戴帽子,带手套,或者穿紧身衣裤,刺痛和隐痛发作明显减少 ,这是什么原因呢? 诊病必须求因,有人会说这是肝郁证,即神经官能症,也有说是焦虑症,但是他们并没有焦虑的表现,进行焦虑量表评分没有达到诊断标准,所以不能用焦虑来解释,那又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这是营卫不和,即营气、卫气功能紊乱,又合并肝郁气滞。首先我们说说气的功能。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内经》曰:“气者,人之根本也”。具体的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推动作用,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推动血的生成、运行,调节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二)温煦作用,指气有温煦、熏蒸作用。阳气维持人体正常体温,气的温煦作用促进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三)防御作用 ,指气有护卫肌肤,抗御邪气的作用。《瘟疫论补》曰:“正气受损,邪气方张”。同时抗邪外出,自我修复,促进愈合。(四)固摄作用,固摄血液,防止血液溢出脉外,保证血液在脉中的正常循行;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等,控制其分泌量,排泄量、防止体液的丢失;固摄精微,防止其妄泄;固摄脏腑之气,使之升降正常,从而保持脏腑 在体内位置的相对恒定。(五)气化作用,包括精、气、血、津液的各自新陈代谢极其相互转化,促使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然后再化生成气、血、津液。 营气卫气相对而言属于阴阳,所以又称为“营阴”,“卫阳”,调和营卫即平衡了营卫之气。 营气由水谷在脾胃作用下化生成精微,并由脾上输于肺,在肺内转化成精专之气进入脉道,成为营气,分布于血脉之中,成为血液的组成成分,而营运全身,故曰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 卫气,由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上输于肺,在肺的作用下,水谷精微中慓疾滑利的部分被敷布到经脉之外,成为卫气,肾中精气激发卫气的生成,卫气在肺的宣发作用下,循行于脉外,散布于人体的组织间隙和体腔之内。 卫气的主要功能:(1)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2)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3)调节控制肌腠的开合,汗液的排泄。 采用调和营卫法,疏肝解郁法缓解躯体敏感性增高。 经典调和营卫的方剂有桂枝汤、疏肝理气之逍遥散,体现了脏腑用药和气学特点, 验案举例,患者女,45岁,有经期受寒史,近期无明显原因出现胸部隐痛不适,安静状态下明显,活动后反而消失,按压胸部,按摩肢体背部症状也可减轻,先后检查过普通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冠脉CTA都没发现异常,心脏彩超仅提示三尖瓣少量返流(功能性),睡眠尚可,情绪稳定,焦虑量表评分正常,排除焦虑抑郁。患者还有一个特点遇冷即发,隐痛波及到颈肩部,保暖,或用暖风机一吹,隐痛即消失,说明寒气袭表,腠理疏松,虚劳时也发,说明虚之可致营卫失调,情绪激动时隐痛提示气机不通,肝气郁结。西医诊断:躯体敏感性增高症。 治则:调和营卫,益气养血。 方剂:桂枝汤合逍遥散 桂枝9g,白芍20g,当归15g,炙甘草6g,柴胡10g,茯苓15g,白术12g,葛根20g,川芎10g,白芷10g,羌活10g,防风6g。 方中桂枝辛甘温,解肌、扶助卫阳,营阴外泄,白芍益阴敛汗,使之祛邪不伤正,敛阴而不留邪,共奏解肌、调和营卫之效。柴胡疏肝,补益肝血,白芍一是增强当归养血和肝之力,二是防当归、柴胡过于辛散,白芍与当归、柴胡相伍,符合肝脏“体阴而用阳”的特性,再加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既可使营血生化有源,又可使“土实以抑木侮”。两方合用解肌疏表,疏通腠理,益气疏肝,使营卫气血充足,灌溉脏腑经络,症状得以缓解。羌活芳香上行发散,长于散风寒止痹痛,白芷、川芎祛风散寒,宣痹止痛,风中润滑剂防风辛甘温,助力诸药祛风散寒止痛功效,表里同解,相辅相成。 服药一周,胸部隐痛明显减少,发作时间缩短;两周后遇冷也没有发生,食欲,睡眠均明显改善,继续巩固治疗。 该例患者的诊治经验告诉我们,经方认识不能停留于表面证候,应深入挖掘其内涵,结合西医辨病的普遍性,扩展疾病的证候应用范畴,不拘泥于一方一证,充分利用中医药多部位,多靶点,多功效,整体性,个体化的优势,攻克慢性疾病的困扰。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意外最重要的始动因素,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的三巨头,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先后死于脑出血,人们才开始重视高血压的危害,70多年年的控压历史告诉我们,有效的降压治疗明显减少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压治疗的益处来自降压本身,还是降压以外的心血管保护?既往研究更倾向于降压本身,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血压降至正常时,心血管事件风险明显降低,长期、稳定的血压控制,心血管获益更多。到底是看血压值,还是看心血管病史?存在两个主要争议,一个是既往有心血管病史与无心血管病史个体降压治疗是否相同?另一个是不论什么药物,只要把血压控制正常即可,与心血管病史关系不大。一项对当代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注册登记的分析表明,心血管事件与血压J型相关,血压水平在130/75 mmHg左右时发生事件的风险最低,HOT试验证明了这一点,这表明将血压降低到这一水平以下会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另外一项对有心脏代谢病史患者进行的研究认为,强化降压,血压尽量降的低一点,对心血管高危患者并没有带来多少获益,但是高危患者本身存在多个危险因素,主要脏器功能不同程度降低,对降压治疗的反应比轻症患者敏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所以,并不能说明高危患者血压低一些,获益不多,与降压有直接的因果关系。随着临床应用病例增多新型的降压药物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脑血管的益处开始显现,除了降压作用,还有多方位的靶器官保护作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3个月快速改善心脏重构,治疗1年持续逆转心脏重构。该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减少心力衰竭住院次数,提高射血分数,特别是心功能的改善明显,患者胸闷气促乏力等心衰相关的症状,在服药后迅速减轻,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沙库巴曲缬沙坦降低蛋白尿、肌酐水平,显著降低肾脏复合终点的风险,具有肾脏保护作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降低中心动脉脉压,平均动脉压,和夜间血压,降低脉搏波传导速度;动物试验的结果显示,该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及逆转粥样斑块,拮抗血管内皮增生及纤维化,保护血管。沙库巴曲缬沙坦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促进皮下脂肪的分解代谢,减轻肥胖,具有改善代谢的功效。其它五大类降压药在降压的同时,都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扩张血管,改变血管弹性,降低血液粘稠度,逆转心脏、血管的重塑重构。人们对无明显心血管病的老年高血压在治疗上存在差距,研究者探讨无明显心血管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和控制情况,试图确定“未治疗”和“治疗但未控制”高血压的相关因素,发现高龄,使用单一药物降压,血压未控制者居多,合并症较多。在一项关于降压对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影响的最大规模随机证据来源中,研究者发现,在既往有或无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中,以及基线收缩压低至120mmHg以下的人群中,降压对心血管结局影响的程度相似。平均而言,收缩压降5mmHg可使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约10%;卒中、心衰、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血管死亡的相应风险分别降低13%、13%、8%和5%。本研究提供的证据表明,个人的血压或既往有无心血管疾病是选择或取消降压治疗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这项随机试验的分析发现,收缩压降低5mmHg可使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约10%,不论既往是否确诊心血管疾病,甚至在血压正常或高于正常范围之下都是如此。固定复方制剂的药物降压,联合用药,长期稳定的血压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在目前无需考虑降压治疗的基线收缩压水平下亦得到相似的结果。临床医生向患者传达降压治疗建议时,应强调降低心血管风险的重要性,而非关注降压本身。上述证据揭示,无论个人血压水平和既往心血管疾病史,都建议将降压药作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最佳治疗选择。对于心血管疾病高风险者,无论心血管疾病状况或血压如何,药物降压治疗都应成为心血管风险预防的基石。我们应该转变观念,不能仅满足于降压,而应该重视心血管疾病本身的预防,逆转靶器官的损害,保护心肾脑、血管,延缓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脉压差,这样的“降压“理念是全程的心血管保护。
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哪些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其中发生在心脏动脉血管的疾病称为心血管疾病,主要有: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发生在脑动脉血管的疾病称为脑血管疾病,主要有:脑出血、脑血栓、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现状全球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约1700万,且死亡人数的80%分布在中低收入国家。从2000年到2020年,心肌梗死将在各种死因中从第五位上升为第一位。我国冠心病患者已超过1000万。全国每20秒钟就有一名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120-150万,死于脑卒中的达80-100万,导致残疾,功能障碍者更多。在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死于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们健康的头号杀手。世界心脏基金会将每年的9月29日定为 世界心脏病日。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2019年在ESC会议上发表的全球52个国家15152例心梗首发病人和14820例对照的大型国际研究显示:90%以上的首发心梗事件可以由以下9种危险因素预测。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腹部肥胖、 紧张、每日水果/蔬菜等摄入不足、缺乏体育锻炼、精神刺激。通过纠正这些危险因素可降低心肌梗死发病危险性。高血压:血压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人60-70%患有高血压病;高血压病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是血压正常人的4倍。2020年发达国家中的疾病负担约11%来自高血压,超过50%的冠心病和近75%的中风是由于高血压所致。吸烟: 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冠心病人猝死的发生率,男性吸烟者比不吸烟者高10倍,女性高4.5倍。并且高血压、吸烟,高 胆固醇三者有协同作用,可使冠心病发病危险性升高达16倍。糖尿病:我国目前约有糖尿病人5千万,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糖尿病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堵塞。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糖尿病列为三大慢性病之一,并把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世界防治糖尿病日”。肥胖:目前全世界有约3亿人受到肥胖症的困扰,其中美国有超过6千万的成年人患肥胖症。美国人每年用于治疗肥胖症及相关疾病的费用高达907亿美元。可口可乐产品在美国中小学校园实行限额售 。一罐375毫升的罐装可乐所含的热量约为147卡,相当于正常人一天所需热量的1/8左右。 饮酒:适量饮酒(葡萄酒每日不超过50克)对心血管有好处。大量饮酒可增加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病率。职业:从事体力活动者冠心病发病率低,从事脑力劳动及久坐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增高饮食: 高热量、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饮食者,易致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遗传:部分冠心病有家族多发的特点。家族中有较年轻的冠心病患者,其近亲得病的机会约增加5倍。心脑血管疾病的特点有哪些?1.隐蔽性病情不发作时,大多患者无任何征兆。做常规血脂、血压等检测,亦可显示正常,这给患者的麻痹大意提供了思想基础。 2.突发性心脑血管疾病常突然发作,很多发生脑梗、心梗的患者,都是突然发生的,可以是躺在家里的床上,也可以是上厕所、散步的时候,让患者防不胜防。3.直接致死脑梗、心梗发生时,都是血管被堵死,切断了大脑、心脏的供血供氧,如抢救不及时,常导致患者直接死亡。4.必须及时抢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发作后,必须及时抢救;但临床资料显示约50%的患者死于送往医院抢救的途中。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国家疾控中心报告认为: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使高血压病减少了55%、脑卒中减少了75%、糖尿病减少了50%、癌症减少了1/3。近30年国民的预期寿命可望增加10岁。让大家获得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是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最根本的治疗措施。预防上投入1元钱,约可以减少10-50元钱的治疗费用。预防冠心病、脑卒中的关键点:A 控制高血压B 调脂治疗C 控制血糖D 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尿酸、血液粘稠度水平E 稳定或缩小动脉粥样斑块F 改变生活方式什么是理想的血压水平? 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为期3年的HOT临床试验结果告诉我们:血压控制能带来最大益处的血压值可以定为138/83mmHg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最低,即理想血压水平。此外,血压下降到此水平以下也是非常安全的。糖尿病的预防:第一是多懂一点。即对糖尿病的知识多懂一点。第二要少吃一点。主食、副食,特别是高热量的食物都要少吃。不要认为要有吃就是福,适当的吃,科学的吃,不能胡吃乱吃。第三是勤动一点。要经常保持一定的运动量,通过控制饮食,再加上适当锻炼,体重就不至于超标。记住:“腰带越长寿命越短”。最后一条是放松一点。一个好的心态对糖尿病的预防也是有其积极作用的。健康由什么决定?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个基本的共识:“人的健康长寿算作100分的话,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条件,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自然环境,而 60%取决于其生活方式。”健康基石——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 心理平衡。生活方式干预的内容减轻体重限制饮酒增加体育活动限盐适量补钾适量钙和镁戒烟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生活方式干预—调节饮食1、增加纤维膳食:膳食中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胆固醇如果高出正常范围,可以诱发血栓形成,增加冠心病和中风的发病危险),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粗杂粮、米糠、麦麸、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见食品还有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2、多吃鱼和鱼油:鱼油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功能,能够预防动脉硬化。3、多吃豆制品: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有益于人体健康,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4、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量:尽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品,如动物的脑子、脊髓、内脏、蛋黄、贝壳类(如:螃蟹蚌)、软体类(如鱿鱼、墨鱼),以及油炸食品。生活方式干预—体育锻炼锻炼时间上的选择:心脑血管犯病的时间,以一天当中的凌晨到上午9时最高。一般认为一个冠心病病人,应该是晚饭一小时后锻炼比较合适。运动方式: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是步行!也可以选择太极拳、骑自行车、正常速度爬楼梯、慢跑、保健操等项目进行有氧运动。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能急于求成。不提倡做一些激烈的运动如:跑步爬楼和一些竞技活动,包括登山。运动的强度: 三、五、七规则:就是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周运动不少于5次,运动后要使每分钟心跳达到170减去年龄(一般不超过120次/分)。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调护中医认为:血脉病皆由血浊而生。由于血液是在体内各处循环的,一旦污染,就会将污浊带到身体里的每个角落。心主血脉,主神明。心血濡养心神。心血虚,心阴虚则神不守舍。中医养生理念健康即和谐,包括气血和、志意和、寒温和、脏腑和,就是人与自然、身与心、气与血的和谐统一。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体质与养生,辩体养生,中医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根据不同的体质养生防病。天人合一,顺时养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和于阴阳,调于四时。顺应自然,效法自燃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适时调整。饮食有节,不可暴饮暴食,七八分饱为宜。调畅情志、保持情绪健康。《内经》“生病起于过用” 天地自然的“过用” 风、寒、暑、湿、燥、火过度皆可致病。 气温变化无常,超出人体耐受程度。 季节交替,人体不能及时适应,外邪乘虚而入。人体自身生命活动中的“过用” 饮食无节 劳逸失度 七情过激 房事过度有胸痛上医院!希望大家切记:谨慎对待胸痛!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为胸痛,急性心梗半数以上以突发胸闷、胸痛为主要表现。从血栓形成到相应的心肌组织坏死,在人体最迟是6―12小时。错过抢救的黄金时间,病人将付出致残、致死的代价!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突出,诊断容易,最关键的也是最容易的是早期治疗问题,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使病情日渐加重,长期不愈,甚至造成残疾、死亡等
高血压是一种病程长,进展慢,不同阶段、不同季节升高波动,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发病各不相同,并发症多种多样的慢些疾病,一句话: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多环节、变化多、个体差异较大的综合征。特点是以动脉压力升高为主的一组心血管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可损伤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功能障碍。既然是一种综合征,发病原因肯定是多因素所致,发病机理也是多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研究认为五种发病机制,共同作用于一身,治疗也是五大类药物,联合应用于一体,即五位一体理念。病因归结起来有五项一、遗传、环境:发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双亲一方有高血压的发病率是无高血压家族的1.5倍,双亲都有高血压则发病率达到2-3倍,本病患者的亲生子女和收养子女虽然生活环境、习惯相同,但是前者更易患高血压;动物实验已经筛选出遗传性高血压大鼠株(SHR)、易卒中型SHR(SHRSR)、米兰高血压大鼠(MHR),里昂高血压大鼠(LH),Dahl盐敏感性大鼠等类似某些临床高血压亚型的动物高血压模型,已试验成功转基因的高血压动物。临床监测发现,父母均有高血压的子女,虽然血压正常,但是血液中的升压激素,例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浓度都比无高血压家族史的子女高,以后发生高血压的比例更高。近年来发现一些基因突变(如血管紧张素、糖皮质激素受体、脂蛋白酯酶等基因)与高血压有关,单基因突变可致先天性肾上腺增生、多囊肾、Liddle综合征,盐敏感、胰岛素抵抗也可能是基因突变的中间表现。分子生物学提出的“膜学说”从分子水平揭示了血压升高的机制,该学说认为高血压患者组织细胞膜存在遗传性离子转运障碍,尤其是钠离子摄入过多时不能将钠离子排出细胞外,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钠离子潴留,钠-钙交换增加,使得钙离子内流,细胞内钙超载,膜除极化加速使平滑肌兴奋性增强,最终导致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高,血压升高。二、精神、神经因素:精神源学说认为在不良情绪、多思多虑的刺激下,患者出现长期或反复的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情志变化,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平衡失调,以致不能正常行使调节和控制皮层下中枢活动的功能,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舒缩血管中枢传出以缩血管冲动为指令的信使,从而使小动脉收缩呈优势,导致外周血管阻力持续升高,血压上升。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对于血压的调节起重要作用,特别是中枢系统的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存在加压区、减压区、感受区,在桥脑、下丘脑以及更高级中枢核团的参与下主司血管中枢调节,例如各级中枢发放的缩血管冲动增多,或各类感受器传入的缩血管信号增强,或阻力血管对神经介质反应过度都可以产生血管痉挛收缩,造成高血压。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释放儿茶酚胺类神经介质,特别是去甲肾上腺素等缩血管介素,促使小动脉收缩,长期的高压状态引起血管平滑肌增殖、肥大,血管壁增厚,结构重塑重构,血管硬化,弹性减低,阻力增大,而为了保证血液灌注,不得不调动人体的升压机制,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肾脏系统,中枢系统等,全都参与、从代偿到失代偿,逐渐出现心肌肥厚,心脏扩大,肾动脉硬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蛋白尿,都是代偿的后果。三、肾素血管紧张素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平衡失调:肾脏灌注不足、缺血刺激肾小球动脉上的球旁细胞分泌肾素,肾素在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下形成血管紧张素I,该激素通过肺、肾的转换酶变成血管紧张素II,目前发现的血管紧张素共7种(I,II,III,IV,V,VI,VII),其中血管紧张素II作用最强,有强烈的收缩血管作用,其加压作用约为肾上腺素的10—40倍。紧张素II可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促使水钠潴留,并作用于心、肾、中枢和自主神经系统,从而加强水钠潴留和周围血管收缩作用,最终产生高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是一个反馈系统,对血压的发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发现血管壁、心脏、中枢神经系统、肾皮质髓质中也存在该系统,除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胃促胰酶、促胆素也可将血管紧张素I转化成II,组织蛋白酶也可将血管紧张素原直接转换成血管紧张素II。诱导自由基的产生,损害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而缩血管的内皮素生成增加。四、钠摄入过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研究及大量的试验数据证实钠的代谢和高血压密切相关,人群的血压水平与钠的摄入量呈正相关,多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呈北高南低趋势,北方地区饮食普遍偏咸,口味较重,平均钠的摄入量12—15克,而南方地区钠的平均摄入量只有8—10克。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食盐摄入少,所以高血压发病率很低,而喜欢咸的日本北海道人高血压发病率高,由于各国大力提倡低盐饮食,特别是欧美国家,在方便食品中限制钠的含量,高血压有下降趋势。临床研究表明低盐饮食有利于血压控制,利尿剂增加钠的排泄,降压效果有目共睹。高钠引起高血压的主要机制是水钠潴留,细胞外液量增加,循环血量增加,心脏排血量加大;小动脉壁含水量增高,引起周围血管阻力增大;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比值变化导致小动脉张力加大。但不是所有高盐饮食的人都会发生高血压,研究发现体内存在遗传性钠转运缺陷,钠转运蛋白功能障碍才有发生高血压的可能,称之为盐敏感性高血压。高血压除了与钠摄入量有关,还与钠的排泄相关,在正常调节机制下,血压升高,肾脏排钠增加,以保持血压稳定,叫做肾压力-利钠现象,高血压患者这种调节机制紊乱,不能排除多余的钠和水,使血压持续升高。钠的排泄还受抗利尿激素、醛固酮、肾素、前列腺素、脑钠肽等的调节,特别是脑钠肽系统,参与了排钠、扩血管、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交感神经系统,适度扩张肾脏出球动脉和入球动脉,降低肾小球压力,增加肾小球滤过率,起到生理性降压作用。五、胰岛素抵抗:一部分高血压患者还伴有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糖耐量降低,高血糖,即存在代谢功能紊乱,胰岛素抵抗,动物试验也发现SHR有胰岛素抵抗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一是改变细胞Na+—K+ATP的活性,增加细胞内Na+的含量;二是刺激交感神经的活性,增加肾脏对水,钠的重吸收;三是增加盐的敏感性,导致水钠潴留;四是刺激血管平滑肌生长因子及内皮素的释放,使平滑肌增殖,血管收缩。高血压的发生往往是上述五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一体理念。目前治疗的药物有五大类: 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培垛普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等,适合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等,它可以减轻高血压所致的左室肥厚,并可抑制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所致的肾功能不全,还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配合降糖药物改善高血糖;还可以保护血管,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延缓心功能不全的发展进程;对高龄患者降压作用平稳,调整剂量方便灵活。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持续性干咳,最严重的副作用是血管神经性水肿,但十分少见,与过敏体质有关;孕妇不能用;严重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大于260微摩尔/升者禁用;培垛普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属于长效制剂,咳嗽反应相对较少,联合用药也可以减少咳嗽副反应。 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氯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阿利沙坦酯,奥美沙坦等,主要用于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肾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特别是男性高血压患者伴有功能性性功能障碍者(ED),此类药物在降压的同时可以改善性功能(主要是缬沙坦);长期应用还可以预防心律失常,如减少房颤的发生率,减少室性和房性早搏,控制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改善胰岛素抵抗,对2型糖尿病人有利;还可以减轻或逆转高血压所致的左室肥厚;控制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所引起的蛋白尿;药物的安全剂量范围大,在规定的大剂量范围下,副作用增加不明显。孕妇不能用;严重肾功能不全、肾动脉狭窄者慎用,没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咳嗽副作用,而作用与其相当,是目前应用最广的降压药。 三、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拉西地平、西尼地平、尼群地平等,主要用于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等,该药的特点起效快,降压幅度大,剂型多,有短效、缓释、控释及分子长效物等剂型.短效制剂如心痛定,因副作用大,目前只用于急诊控制血压,不主张长期服用;控释片和分子长效制剂,药效可持续24-35小时,做到了平稳降压的目的,就是偶然漏服一次,血压也不会波动很大;该药最大的优点在于可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脑梗塞,肾功能不全者可用常规剂量,长期应用对血脂血糖没有不良影响,孕妇高血压也常常选择此类药物,所以往往作为首选高血压药或联合药物的选择之一.副作用主要是扩张脑血管引起头痛,;扩张周围血管可致脚踝水肿,但不会影响心肺功能;降压过快反射性引起心跳加速,心悸;更年期妇女可加重面部潮红,内热汗出,随着剂量的增加,上述反应也会加重;但是不是所有的钙通道阻滞剂都有上述副反应,最好在医生诊断评估后选择应用;与其它种类的降压药联合使用,该药的某些副反应可减轻或消失. 四、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呋塞米、安体舒通、阿米洛利等,一般作为容量性、盐敏感性高血压的基础用药,往往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适用于老年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用2种以上的降压药不能控制的顽固性高血压,特别是对盐敏感性高血压(即每日摄入氯化钠超过6克,或口味过重者,血压常常会升高),容易水肿的高血容量高血压效果明显,是复方高血压药的主要角色,如珍菊降压片,复方降压片,海捷亚,复代文,安博诺,百普乐等;该药长期大量应用(如氢氯噻嗪每日大于50毫克,吲达帕胺每日大于5毫克)可引起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钾血症,可诱发心律失常,造成人体内环境紊乱,发生致命性室速,室颤;还可引起血脂,血糖和尿酸升高,所以2型糖尿病,痛风患者不能长期使用大剂量利尿剂;但是小剂量(如氢氯噻嗪每日小于25毫克,吲达帕胺每日大小于2.5毫克)与其他降压药联合应用(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可减少或对抗上述副作用。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氢氯噻嗪和吲达帕胺片;呋塞米主要用于合并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安体舒通、阿米洛利用于继发性高血压患者。 五,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等,主要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高肾素性、以舒张压升高为主的高血压(青年人、腹型肥胖者多见),易紧张、心率过快的高血压,高血压伴有心肌梗塞,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顽固性高血压等。该药最大的特点是可预防部分高血压患者猝死;其次降压同时减慢心率,目前认为心率快慢与人类寿命、心血管意外事件有关,在休息状态下心率保持在60-70次/分钟,最有利于心脏供血与做功;根据近年的研究表明,在口服β-受体阻滞剂时,心率维持在55-60次/分钟,且无头昏、乏力等症状,是药物发挥最大效能的合适剂量,不必过于担心。小剂量长期服用不会引起血糖血脂紊乱。肾功能不全时减少剂量,发生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时禁用,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者(心率小于50次/分钟)慎用。集于五种药物作用于一身的降压药沙库巴曲缬沙坦(ARNI)是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能够在抑制脑啡肽酶,增强利钠肽系统的同时,阻断醛固酮活性,抑制RAAS系统,同时还能阻断血管紧张素II1受体,并增加利钠肽水平,而利钠肽中的环鸟苷酸信号传导,直接增加胰岛素分泌,提高胰岛β细胞活性,通过上调脂肪氧化,增加脂肪组织的脂联素、骨骼肌线粒体数量来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细胞Na+—K+ATP酶 、Na+—Ca++ ATP酶的活性,扩张血管。综上所述,高血压在遗传、环境,精神、神经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平衡失调,钠摄入过量,胰岛素抵抗五种病因作用下发生,而针对这五种病因,又有五大类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并且联合用药是控制好血压的基本法则,即寻找集五大类药物作用于一身的降压药物,才能更好、持续、稳定的管理好血压。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具备了上述特质,既有利尿排钠、扩血管、增加肾小球滤过,又有双向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具有五位一体降压的全方位作用。
“汇仁肾宝,把肾透支的补回来” ,一句广告语传播大江南北,一种被称为“身体透支”的生活方式已经形成。“透支”一般是指存户经银行同意在一定时间和限额之内提取超过存款金额的款项,开支超过收入,预先支取工资,比喻精神、体力过度消耗,超过所能承受的程度。 过去人们的生活方式比较单一,都是以单位,家庭为中心,少有过度透支的活动,量入为出为基本生活方式,今日的生活方式丰富多彩,许多人在透支自己,年轻人熬夜,拼命三郎一样工作,享受年轻气盛的身体资本,背负着体能精力的债务,中老年人也不甘落伍,晚睡,喜欢肥甘厚味,或过度运动,疲劳旅游,焦虑失眠,也在透支。 透支风气的形成,为保健养生品提供了舞台,几乎所有的保健品厂,药厂都在极力开发保健品,他们打着养生,长生不老,包治百病的旗号,想尽办法把服用他们的保健品纳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他们夸大性宣传这虚那虚,缺这少那,特别是肾虚,气血虚,缺锌 缺硒,缺微量元素,让人们对号入座,对老年人进行洗脑式宣传,不吃他们的保健品,就会得心梗、脑梗、肿瘤,甚至不长命,吓得老年朋友不得不买他们的保健品。有的还借助互联网强大的渗透能力,以及电视广告滚动式的宣传,实现了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殖民”。 其实人体具有强大的纠偏能力,只要不是“太过”,都可以纠正过来,正如《黄帝内经》所曰:生病源于太过,即过劳,过度,过频,突破能力界限就容易生病。“透支”的根本纠正大法就是“量入为出”,精神情绪方面的,正面情绪与负面情绪的出与入,长期的负面情绪不可避免造成焦虑抑郁;激动、焦虑、想法太多使得大脑皮层不能安静下来,睡眠信号发不出来,失眠在所难免;熬夜,生物钟紊乱都是入少出多,精气神储备不足,而消耗过度,就是典型的“透支”。爬山,爬楼梯,负重锻炼,损伤了膝关节,造成关节劳损,“透支”了关节的使用寿命;肥甘厚味,大吃大喝,多饮多食,造成胃肠道超负荷工作,过早透支了我们一生的食物量;过量饮酒,使肝脏疲于奔命,一部分肝细胞衰老退休,一部分消极怠工,剩下的超负荷加班,透支了后续的潜能,离肝硬化不远了。 对待透支我们只有依靠保健品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先从人类寿命谈起,短短的50年平均寿命增长了10余岁,这是任何朝代不曾有的,就连生活条件优越,有太医保驾护航的皇帝,平均寿命都没有超过40岁,真正打脸所谓的古代长寿秘方,养生秘籍。那么现代人们长寿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其实,世界卫生组织早有定论: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充足的营养+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的发展,其中生活方式、饮食、营养占的比重最大,这些得益于改革开放,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社会安定团结,太平盛世使人们幸福安康,快乐生活,长寿老人随处可见,达到了古人期待的寿而福,无疾而终的最高境界。 对待透支,量入为出,此为一成语,多用于金融领域,指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决定开支的限度,同样适用于人体的透支,人体就是一部精密仪器,需要爱护,定期保养,充足的营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心情愉悦快乐就是在保养机体,适当补一点维生素,提高免疫力的中药,也是修复机体的有效措施,而燕窝,冬虫夏草夸大其保健作用,其实质就是氨基酸,蛋白质,其它食物,例如鱼、蛋、奶也含有相似的成分,只不过蛋白成分更复杂一些。 所以身体透支了,还是要靠自身的调节恢复能力,平时的身体保养,量入而出,储蓄更多的营养物质,以备不时之需,冬令进补就是一种能量的储备方式,来年抵御外邪。 总之,处理好出与入,能量摄入与消耗,精神的充实与虚无的关系,保持气血平和,阴阳平衡,才能健康长寿。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属于B族类,排行第9,所以也称之为维生素B9。1941年,从菠菜中首次发现了这种生物因子,被命名为叶酸,对它的重视程度来源于孕妇补充叶酸可以减少胎儿神经管畸形,补充叶酸可以纠正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减少中风的发生,那么其它维生素、矿物质、营养素是否也具有相似的作用呢?我们先看看叶酸的药理作用,叶酸是人体利用糖和氨基酸的必要物质,是机体细胞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在体内叶酸以四氢叶酸的形式起作用,四氢叶酸在体内参与嘌呤核酸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和转化。叶酸在制造核酸(组成DNA、RNA的成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叶酸帮助蛋白质的代谢,并与维生素B12共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成熟,是制造红细胞不可缺少的物质,叶酸缺乏可以导致红细胞的异常、不能发育成熟、数量减少及贫血。叶酸对细胞的分裂生长及核酸、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叶酸是胎儿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孕妇缺乏叶酸可以导致胎儿出生时出现低体重、唇腭裂、心脏缺陷等。如果在怀孕头3个月内缺乏叶酸,可引起胎儿神经管发育缺陷,而导致畸形。叶酸也作为干酪乳杆菌及其他微生物的促进增殖因子而起作用天然叶酸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类食品中,尤以酵母、肝及绿叶蔬菜中含量比较多,新鲜的水果、蔬菜、肉类食品中富含叶酸。食物中的叶酸若经长时间烹煮,可损失50%~90%,人体内叶酸储存量为5~20mg,主要经尿和粪便排出体外,每日排出量为2~5ug,安全剂量范围较大,即使口服成人最低剂量的20倍,也未发现中毒者,动物试验也得出相同的结果,叶酸与维生素C一样,多吃多排,多余的量均从尿中排出。由于天然的叶酸极不稳定,易受阳光、加热的影响而发生氧化,所以人体真正能从食物中获得的叶酸并不多。叶酸生物利用度较低,在45%左右。合成的叶酸在数月或数年内可保持稳定,容易吸收且人体利用度高,约高出天然制品的一倍左右。2021年2月,发表在《J Am Coll Cardiol》的一项研究最新证实,叶酸可预防卒中外,在保护心血管和降低死亡率方面均优于其它维生素及矿物质,就是说某些维生素、矿物质能否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或治疗,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多国的健康教育指南,都将良好饮食作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美国膳食指南咨询委员会2015年的科学报告,也关注了如何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没有推荐营养补充剂,而是推荐了3种饮食模式:1)健康饮食,即少摄入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红肉,多摄入水果和蔬菜;2)地中海式饮食:推荐鱼、蛋、奶、蔬菜、水果、谷物的合理搭配;3)素食。加拿大卫生部仿效了该指南,强调应通过健康的饮食来获取营养,强调了植物性食品,特别是植物性蛋白质,但没有推荐营养保健品。随着以上这些建议的公布,饮食模式将朝着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植物性饮食方向继续改变,可充分满足人体需求。因此,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重点是通过饮食来满足人体需求,而非摄入营养保健品。鉴于此,发表在《J Am Coll Cardiol》的该项研究,对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营养补充剂使用证据进行了更新。研究人员更新了2018年开展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对心血管疾病结局和全因死亡率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对于叶酸和维生素B预防卒中的效果,这项最新系统评价结果与之前的报告类似,即叶酸和B族维生素可以减少中风的发生。对于常用的复合维生素、维生素D、钙和维生素C,没有得到明显效果,而烟酸可增加全因死亡风险。含有叶酸的食物1、水果:橘子、草莓、樱桃、香蕉、柠檬、桃子、李、杏、杨梅、海棠、酸枣、山楂、石榴、葡萄、猕猴桃、梨、胡桃、苹果等。2、蔬菜:莴苣、菠菜、龙须菜、花椰菜、油菜、小白菜、青菜、扁豆、豆荚、西红柿、胡萝卜、南瓜、蘑菇等。3、豆类:黄豆、豆制品、核桃、腰果、栗子、杏仁、松子等。4、动物:动物的肝脏、肾脏、禽肉及蛋类,如猪肝、牛肉、羊肉、鸡肉、蛋黄等。5、谷物:全麦面粉、大麦、米糠、小麦胚芽、糙米等。总之,在均衡饮食模式下,只要营养充足,营养保健品是否有益?目前研究的证据尚不足以令人信服。对比以往各国健康教育指南,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建议,对于改变心血管疾病风险或总死亡率,长期服用叶酸和B族维生素可减少卒中的发生,其它维生素和矿物质没有相关的研究证实其预防作用。总之,叶酸和B族维生素对心血管健康有益,并且过量摄入也不会产生不良后果。我们日常所吃的水果、蔬菜、豆类、谷类及动物都含有叶酸,只要不偏食,胃肠道吸收功能好,一般不会缺乏。建议有心血管病家族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饮食单一、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者,常规补充叶酸预防心血管疾病。
在我的门诊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究其原因,不外乎肥胖、熬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致,或者焦虑紧张、失眠、兴奋易怒、频发嗳气、咽部异物感等神经功能紊乱引起,这类患者大多数血压不是很高,以舒张压升高为主,往往处于临界水平,伴有心跳加快,随着病因的消除血压也逐渐趋于平稳。对于这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高血压指南并没有给予相应的建议,而生活方式的干预作用有限,患者往往求助于中医中药,寄希望于中医调理,把血压控制下来。与老年高血压不同,中青年高血压的实质是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兴奋,生理学告诉我们,血压的调节在中枢神经系统整合作用下进行,诸如肾上腺、垂体、神经节分泌的激素,肾功能状态,体液容量的平衡与失调,血管压力等也参与其中,如果各种调节机制完整,面对各种应激刺激,总能通过适度的调节,保持血压的稳定。人体功能稳态的维持重要机制是正负反馈的调节,是一个可逆的过程,血压的调节比较典型。例如,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刺激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经传入神经将血压升高的信息送回到心血管中枢,调整其功能活动状态,再经传出神经使心脏活动抑制,血管舒张,将上升了的血压降到正常水平。反之,当动脉血压下降时,则可通过反馈调节使血压回升。目前所用的5大类降压药物,主要是抑制升压系统,并不符合人体血压调节规律,容易矫枉过度、或纠偏不够,造成血压不稳、波动,所以需要探索生理反馈机制进行降压,即生理性降压,也可以称之为生理性干预,中医讲究治病求本,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整体协调,这些理论都是祖国医学的精华,同样适用于血压升高的患者,探讨中医的生理性降压势在必行。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的病理机制可概括为七情所伤,内伤虚损,忧思劳倦等引起的肝肾阴阳失调。青年高血压以心火旺盛,肝火上炎,痰湿阻络者多见,病因在心、肝,根源在肾,肝肾阴阳平衡失调,心肾不交为主要发病机制。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不能不问原因,不论什么样的高血压,临证一见血压偏高不辨虚实寒热即投以平肝潜阳类药物,实践证明并没有取得预期疗效。治疗应该是纠正体内偏颇,祛除病因,是治本之举。审证求因,辨证论治,针对青中年高血压的发病特点选择用药。由于高血压病证错综复杂,每个人体质差异,不同的季节,不同地域,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因此在治疗上既有常法之策,又要有变法之治,不能拘守一法一方。笔者应用经方辩治中青年高血压,取得明显效果,例如应用四逆散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性血压升高,清心化痰汤治疗心肾不交性血压升高,桂枝茯苓汤治疗血瘀型血压升高,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情绪激动性血压升高,对于部分心率偏快、舒张压增高者,配合小剂量比索洛尔治疗,调节交感神经功能,中西合璧,各显优势,现分述如下。 四逆散,原出《伤寒论》,为张仲景所创的一首名方。原方由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各等分所组成。主治少阴病之四逆证。方中柴胡苦平,微寒,疏达肝气,升脾胃之清阳;枳实辛苦酸,微寒,泻热行气,降脾胃之浊阴;白芍苦酸,凉,益阴血,敛肝阴,缓中调胃;甘草甘平,益太阴之气,缓急止痛。柴胡配枳实,两者一升一降,可升清降浊,解郁开结,疏达阳气;柴胡甘草同用,和中疏郁;枳实配芍药,一气一血,调其血气;芍药与甘草相伍,和血利阴,缓急舒挛,调和肝脾。四药辛、苦、酸、甘、寒,共呈疏肝理脾,升清降浊,缓急止痛之功效。方中柴胡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镇静、镇痛、解热等作用,还能抑制胃液分泌、抗炎、保肝利胆等作用;枳实有增强小肠平滑肌紧张程度和位相性收缩功能,还有抗炎、镇静等作用;芍药有抗炎、抗菌、镇痛、解痉等作用;甘草有解痉、抗溃疡等作用。诸药合用,能疏肝理脾。本方用于四肢冷,身微热,阳气输布不利,脉沉细的女性患者,配合天麻、钩藤、生槐花祛风平肝,三个月为一疗程,血压可逐渐平稳。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龙骨、黄芩、人参、桂枝(去皮)、牡蛎(煅)、茯苓、生姜、铅丹、半夏、大黄、大枣等药物组成。凡是“少阳枢机不利”而引起血压升高均可使用本方治疗。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特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具有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之功效,少阳枢机不利,气滞津凝,邪扰心神之证多为柴胡证误下。用于冠心病伴焦虑症,心律失常,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急性脑梗死等效果显著。近代文献研究表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调节中枢神经功能,抑制交感神经激活,缓解紧张焦虑,改善抑郁,失眠均有明显效果。本方用于烦躁,焦虑不安,紧张时手抖,颜面潮红,脉洪大者,配合夏枯草、泽泻、天麻平肝泻火、利水。在降压的同时,明显改善患者情绪,睡眠。清心化痰汤由清气化痰汤划裁而来,主治痰热证,气有余则为火,液有余则为痰,故治痰者必先降其火,治火者必顺其气。本方组成二陈汤加减:黄连、肉桂、陈皮、姜半夏、茯苓、胆南星、郁金、栀子、淡豆豉、灯心草、莲子心、合欢皮、炙甘草,功效:交通心肾,清热化痰,宁心安神,肝火旺、头胀再加夏枯草、天麻、珍珠母泻肝火,镇惊安神。《黄帝内经》指出心悸失眠病机为阴阳失调,并提出补气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辩证录》认为心肾阴阳失交为其发病之本,谓日不能寐者,乃肾不交于心,夜不能寐者,乃心不交于肾,今日夜均不寐,乃心肾两不相交而。心属火,过热则火炎于上,而不能交于肾,肾属水,过寒则沉于下,而不能上交于心,故以黄连清心降火,肉桂温肾散寒,两者相伍交通心肾阴阳,心火过盛,引动肝火,可致心肝火旺,蒸湿生痰,痰火郁结,心烦不寐,故以胆南星清热化痰,姜半夏苦温燥湿,陈皮理气化痰,茯苓健脾利湿,灯心草清心降火,莲子心清心安神,交通心肾,合欢皮解郁安神,郁金清心凉肝,栀子清心降火,本方用于失眠焦虑、心悸、急躁易怒所致的血压升高,苔黄腻,脉弦滑。现代医学认为血压升高主要取决于心排出量和外周血管阻力两个方面,而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不仅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顺应性降低等因素有关,还与血液粘稠度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脂和血糖升高等血液因素有关。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灵枢.本脏篇》所谓“血和则经脉流行”;血脉即通,则气血调和,肝疏泄有司,若血脉营血亏虚,痰瘀脂浊互结,皆可导致血脉瘀阻狭隘;中医的“血脉理论”认为高血压患者同时存在血的病变和脉的病变,“血病”主要体现在血瘀,血液运行迟缓,涩滞不通,即血液粘稠度增高,血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病也可体现在血浊,即高脂血症,而“脉病”则主要体现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舒缩异常等。桂枝茯苓汤温通经脉,活血祛瘀,养血和血,即能“治血”又能“治脉”,“治血”即化浊降脂,改善血液粘稠度,可加用葛根,决明子,生山楂,莱菔子,黄连调脂化浊,化瘀祛痰,同时要考虑情志因素,应用珍珠母,夜交藤镇心安神,抑制神经的兴奋性,“治脉”即活血化瘀,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软化血管,可加用丹参,三七,赤芍,牛膝,益母草等,选用天麻、夏枯草、钩藤、泽泻等清肝泻火,利水降压,现代研究也证实上述药物具有明显的降压功效,如果伴有高血糖,可加用黄连,黄柏清心肝肾火,降火坚阴,降糖效果明显。 对于青中年高血压,仅仅治疗头痛头胀是不够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控制高血压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的综合调理才能更加有效的控制好血压,降脂、降糖同时进行,不可忽视,否则药物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中医中药在治疗高血压早期、代谢综合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全面调理各种代谢紊乱,特别是对糖耐量异常、脂代谢紊乱、肥胖者更具优势,可以长期调理,动态调整,及时进行生活方式指导,患者依从性好,复发或反弹的几率明显比西药少,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中医中药可有效调节糖脂质代谢异常,对纠正代谢综合征效果明显,调节情致,改善焦虑、睡眠、紧张状态都可以缓解血压。综上所述,中青年高血压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心血管综合征,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膏脂厚味,五志过极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单单靠药物降压并不能解决神经紧张、代谢紊乱,中医药从脾、肾、肝、血脉入手,多部位,多靶点调整,更为灵活,整体统一,辨证以“求因”为主,“审证”为凭,对错杂之病变,变通治之,以经方为本,使四时阴阳有序,从整体上认识中青年高血压病的本质,从局部病变的相互关系和证候特点上“审证求因”,调整情志,调整气机,维护调节人体正气,疏通血气,令其调达。使受损的脏器功能得以恢复,理法方药一致,病因得以祛除,同时改善增强人体自我调节机制-生理性降压,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抑制交感活性,使气血运行通畅,阴阳平衡,从病机病证中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
高血压是目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由此引起的致残率、致死率逐年上升,是重点防控的慢性疾病。而初发高血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还常常伴有代谢紊乱。2009年通过对一组5089例高血压患者调查发现: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43.0%,另一组5206例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更高:达61.5%[1]而对一组10173例无糖尿病病史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67%的高血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糖代谢紊乱,如空腹血糖升高、糖耐量异常,这种现象与体质质量和肥胖有密切关系[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竞争激烈,饮食肥甘厚腻,烟酒过度,安逸享受,缺乏锻炼成为新时代的致病因素,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是生活方式、遗传因素、代谢紊乱、神经内分泌失调、炎症参与等的多因素临床综合征,各因素之间,各因素与高血压之间互为因果,互相促进[3]。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生多由于感受外邪,七情所伤,饮食失调,劳倦过度,久病失养等因素有关[4],两者认识基本相同。 洪善贻老师是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洪善贻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从医50余载,学验俱丰,对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中西贯通,见解独到,有幸得到洪教授的教诲,并随侍诊,受益匪浅,现将洪教授辨治初发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经验介绍后如下。病因病机洪老师认为中医虽无高血压之说,根据症状可归纳为“眩晕”“头痛”范畴,可在中医经典中找到关于眩晕的论述,例如《素问 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朱丹溪提出“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劫,痰湿生热”,孙思邈谓:“七情郁而生痰劫火,火热之邪可循经上扰清空,致眩晕头痛”。中医并无代谢综合征这一病名,但根据其形体肥胖,口甘口黏,多食易饥,头晕,困倦乏力,胸闷痞满,大便不爽,舌苔腻,脉滑或弦或濡之症候,可归居于中医的“脾庳”、“湿阻”、“肥胖”、“消渴”、“眩晕”、“胸痹”、“心悸”、“水肿”等范畴[5]。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处于动态变化中,而合并了代谢综合征机制更加复杂,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演变规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既往从肝论治高血压的临床思维存在局限性,认为高血压的病机在于肝肾亏虚,肝阳上亢,故常用平肝潜阳、滋水涵木,其效者有之,而无效者亦不在少数[6]。洪老师认为代谢综合征病因病机系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不节,贪逸少劳,恣情纵欲,加之五志不遂,疏泄失职而酿成痰、瘀、浊、脂等病理产物。由脾胃伤及肝肾,出现气滞、痰浊、血瘀、脏腑虚损之虚实夹杂和阴阳、气血、津液、脏腑多功能失调的复杂病机,且认为五脏一体,脏腑之间相生相克,互相关联,从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来看,脾肝肾均不同程度参与发病过程,故根据具体的症候,并结合体质分别从脾肝肾论治,从血脉论治,多部位,多靶点介入,扩大了临床思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脾位于中焦,主运化,统摄血液,饮食失节,起居无常,情志过极,首先伤及脾胃,脾五行居土,其子为肺,其母为心,其所胜为肾,其所不胜为肝,五脏相互滋生,又相互制约,维持平衡协调,保持正常功能的运行,脾与肝关系密切,《金匮要略·脏腑经络病脉证并治》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脾病常与肝病相伴行,肝脏亏虚,则肝气来乘,而致脾脏更衰,称为“木旺乘土”。肺金克肝木,肝木克脾土,脾困敦实。肺子不病,则制克肝木,而使肝木不亢,肝木不亢则脾土亦不被其制约太过。肝脾不和,影响气血津液的吸收输布。肝主疏泄,调气机,调情志,主藏血,肝肾亏虚为高血压发病之本。然离不开五脏的协调制衡。《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明确指出眩晕的发病与肝有关。肾主藏精,生髓,脑外髓海。肾亏虚则髓海失养,发为眩晕,故《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肾还参与津液输布、通条水道,水液的排泄,可见眩晕与肾关系密切;肝主疏泄,调畅情志,情志不畅,肝郁化火,耗伤肝阴,肝阴不足,不能滋于头目,故发眩晕;气机郁滞,气郁则血行不畅,血液瘀滞静脉,气血逆乱,上逆清窍,引发眩晕。《素问·调经论》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朱丹溪云:“无痰不作眩。”因情志抑郁,逆其肝气,使肝失疏泄,肝气内郁,气郁而化火,火盛而生风,阴虚风动,伤阴耗津,炼液成痰,于是肝风挟痰浊,挟火邪,鼓动气血,上乘脑络,冲犯清阳之地。而肾虚为高血压发病的新机制[7] ,易合并代谢紊乱。 现代医学认为血压升高主要取决于心排出量和外周血管阻力两个方面,而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不仅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顺应性降低等因素有关,还与血液粘稠度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脂和血糖升高等血液因素有关。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灵枢. 本脏篇》所谓“血和则经脉流行”;血脉即通,则气血调和,肝疏泄有司,若血脉营血亏虚,痰瘀脂浊互结,皆可导致血脉瘀阻狭隘;中医的“血脉理论”认为高血压患者同时存在血的病变和脉的病变,“血病”主要体现在血瘀,血液运行迟缓,涩滞不通,即血液粘稠度增高,血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病也可体现在血浊,即高脂血症,而“脉病”则主要体现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舒缩异常等[8]。洪老师认为血脉理论为中医治疗高血压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符合现代人由于饮食不节,膏粱厚味,致脾胃运化失常,则成浊脂,浊脂阻络,使血液运行不畅,阻力增高;浊脂内阻,久而成瘀,瘀毒沉积,脉络受损,弹性降低,脉压升高。肖健楠[9]研究认为: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常见的证候类型有痰火上冲,脾虚痰湿,心肝火旺,肝肾阴虚证,其中痰火上冲证最常见;刘莉[10]等研究认为痰瘀互结,阴阳两虚证常见。洪老师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压力的增大,不同程度出现焦虑抑郁,日久发生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肝火上扰头目,且肝木易乘土,脾失健运,再加肥甘厚味,易酿湿生痰,痰蒙清窍,所以初发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以肝火上炎和脾虚痰湿多见。肝火上炎容易挟痰。对于初发高血压合并代谢紊乱西医治疗效果不尽人意,而且依从性差,费用高,洪老师认为应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调理,辨证论治,标本兼治,从脾肝肾论治,从血脉论治,依据客观情况,制定灵活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早期积极地阻断病情的发展,降压的同时逆转初发高血压的代谢紊乱。辨证论治目前认为肾虚为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新的发病机制,杨晓忱[7]研究表明补肾降压方能上调血清脂联素水平,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连凤梅[11]等研究认为降浊清肝方可降低轻中度高血压水平,改善代谢综合征,且在缩小腰围、减轻体重、减少体重指数、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王文健[12]的中医聚证学说认为代谢综合征是聚证候的模式对象之一,聚证主要病理变化是气化障碍,脾气不能游溢精气,精微物质不能正常不散,临床主要表现为气机不畅,运化障碍,精微生化不足的一系列症状。作者应用黄芪、生蒲黄、黄连、泽泻、茵陈等组成的益气解聚方剂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患者的形体学指标,糖代谢和脂代谢紊乱,减轻内脏的脂肪浸润,减少血压的变异[13] 。研究较多的从肝论治高血压:治疗以清肝泻火,平肝潜阳为原则,方用天麻、钩藤、桑叶、菊花、葛根、川芎、当归、白芍、夏枯草、石决明、珍珠母、牛膝、生龙骨、生牡蛎[14] [15]。从肾论治:肾肝同治,滋水涵木,通过滋养肾阴来养肝阴,从而达到牵制肝阳的目的,方用栀子、白菊花、生地黄、黄精、杜仲、桑寄生[16] [17],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痰湿壅盛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及血脂的治疗[18],均取得一定疗效。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初期,多以肝火上炎,挟痰为主,临床可见眩晕,头痛,面部烘热,烦躁易怒,口干,口苦,舌红或降,苔黄腻,脉弦滑、洪大等。脾虚痰湿者可见形体肥胖,胸闷脘痞,呕恶痰多,身重困倦,头重如裹,大便不爽,口中黏腻,舌苔厚腻,脉滑或濡,洪教授根据多年的经验,自拟“降压方1号 ”:处方由天麻、钩藤、夏枯草、泽泻、黄芩、桑叶、菊花、决明子、白蒺藜、生地黄、杜仲、丹参、山楂等组成,方中天麻、钩藤清热平肝,养血熄风,祛风止痛;夏枯草清肝凉血,清热泻火,软坚散结,;黄芩清上焦之火,兼清肝经之热;泽泻具有利水,渗湿,泄热之效;桑叶、菊花、决明子、白蒺藜平肝疏肝、平抑肝阳;;丹参、山楂活血化瘀。以上方为基本方,根据症候的不同加以应用,主要用于肝火上炎型。“降压方2号”:天麻、钩藤、夏枯草、泽泻、陈皮、半夏、苍术、竹茹、茯苓、米仁、车前子、玄参、厚朴、生地、杜仲,主要用于脾虚痰湿证,方中天麻、钩藤清热平肝,养血熄风,祛风止痛;夏枯草清肝凉血,清热泻火,软坚散结,陈皮、半夏健脾化痰;竹茹清热化痰,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引火从小便出,茯苓淡渗脾湿,苍术、厚朴燥湿健脾以助运化,米仁渗利湿热,玄参、生地滋阴补肝肾,杜仲补肾。洪老师认为在此基础上,还要“治血”“治脉”,“治血”即化浊降脂,改善血液粘稠度,可选用葛根,决明子,生山楂,莱菔子,黄连调脂化浊,化瘀祛痰,同时要考虑情志因素,应用珍珠母,夜交藤镇心安神,抑制神经的兴奋性,“治脉”即活血化瘀,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软化血管,可选用丹参,三七,赤芍,牛膝,益母草等。选用夏枯草、钩藤、泽泻等清肝泻火,利水降压,现代研究也证实上述药物具有明显的降压功效[19】,如果伴有高血糖,可加用黄连,黄柏清心肝肾火,降火坚阴,降糖效果明显,洪老师认为初发高血压以实证多见,肝郁化火,代谢紊乱,非泻即清不能见效,黄连泻肝火效力最强,降脂降糖都有明显效果,屡试屡效。但黄连系寒凉之品,长期应用注意保护脾胃。试验证明黄连能减少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血浆内皮素等升压激素的分泌,降低血压[20] [21]。验案举例案例一,患者,男,40岁,因“间歇性头晕,头胀3月”就诊,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胀,休息后不能缓解,伴耳鸣,失眠,多梦,1月前体检时测血压150/90mmHg,检查24小时动态血压提示:Ⅰ级高血压。血化验:胆固醇5.8mmol/L,甘油三酯3.7mmol/L,低密度脂蛋白3.56mmol/L,高密度脂蛋白正常,血糖6.6mmol/L,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正常,尿常规正常,彩超:脂肪肝,肝功能:谷丙转氨酶87U/L,乙肝及丙肝抗体阴性,体重指数28/m2,西医诊断:高血压病Ⅰ级,代谢综合征,脂肪肝。中医方面:患者头晕头胀,耳鸣,失眠,多梦,舌质红,脉弦大,中医诊断:眩晕,肝火上炎,挟痰,治则:平肝潜阳,清肝泻火,化痰祛湿。方用:天麻9 钩藤20 泽泻15黄芩12 栀子12 石决明20 夜交藤15 杜仲15 白蒺藜10桑叶10菊花10 白芍12 夏枯草30陈皮8半夏10 丹参20 赤芍10 生地15。二诊:上方连进1月余,患者头晕头胀明显减轻,失眠改善,但是仍有耳鸣,见灵磁石30以镇惊安神,。三诊:又服药1月余,患者头晕头胀缓解,睡眠可,偶有耳鸣,血压波动在135--125/85-75mmHg。四诊:无明显不适,耳鸣未再发作,血压进一步稳定,化验肝功能:谷丙及谷草转氨酶均正常,血中胆固醇5.35mmol/L,甘油三酯1.8mmol/L,低密度脂蛋白2.6,空腹血糖5.4mmol/L。按语:患者年方40岁,正值事业上升期,工作压力大,生活无规律,加班熬夜是常有的,失眠,易激动,不良情绪导致肝气郁滞,郁而化火,或肝木升发太过,肝的气机逆乱,脉络气血失和而致血压升高,同时患者因工作关系,长期饮酒,饮食过于肥甘厚味。长此以往造成脾胃负担过重,损伤脾胃,健运失职,水湿内停,积聚成痰,痰阻经络,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而致头晕,化验检查就表现出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血糖异常。同时出现脂肪肝。而痰浊中阻长期存在,郁而化热,扰动肝风,风,痰,火共同为病流串经络,则血压更不宜控制。2013年我国高血压指南和2014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均指出:Ⅰ级高血压合并代谢紊乱,在生活方式调整一段时间后,如果血压仍不下降,就建议应用降压药和其他药物干预,该患者不愿意过早应用西药降压,有毅力改变生活方式,同时配合中医中药调理。高血压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遗传因素,代谢紊乱,神经内分泌激活炎症参与的多因素综合征,符合中医的整体观。三因制宜,个体化的治疗理念。合并代谢紊乱更符合中药组方多部位,多靶点的综合调理[22]。该患者为肝火上炎挟痰,故用降压1号方,是以天麻钩藤饮演变而来,已经被实验证明可以有效降低轻中度高血压,可以调整血管顺应性和血管弹性,改善和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从而改善血管的舒缩功能[19]。同时根据血脉理论,“治血”“调脉”,加用丹参,川芎,生山楂,黄连,夏枯草,泽泻等活血化瘀,祛痰化积利水之品,使该患者血压逐渐平稳,症状缓解,代谢紊乱得以纠正。案例二,男,45岁,因头晕,头沉重,胸闷2月就诊,患者体胖,平素痰多,嗜睡。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沉重,胸闷,午后更甚,有时乏力,食后腹胀,便溏,在卫生院测血压154/95mmHg,又进行了动态血压监测,提示1-2级,非杓型,当时化验血脂血糖尿酸均异常,经过饮食控制2月,现在血压仍然波动在156--145/110--95mmHg,血胆固醇6.1mmol/L,甘油三脂4.2mmol/L,低密度脂蛋白4.0mmol/L,高密度脂蛋白0.8mmol/L,空腹血糖6.8mmol/L,尿酸500umol/L,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正常,其他生化项目未发现异常。西医诊断:高血压病Ⅰ级,代谢综合征,高尿酸血症。中医方面:头晕,头重如裹,胸闷痰多,乏力,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弦。中医诊断:眩晕,脾虚痰湿,治则:健脾化痰祛湿,活血通络,方用:天麻9钩藤20泽泻15陈皮8 半夏12 竹茹15 枳壳10 茯苓15米仁30 黄连9 车前子20苍术15厚朴10 生山楂30丹参30 甘草3 二诊:上方连进1月余,头晕头沉痛感,胸闷明显减轻,痰多量减少,但仍嗜睡,舌质略紫,舌底静脉略迂曲,考虑有血瘀,加用 赤芍10 活血化瘀,血压仍然波动在145-140/95--85mmHg。三诊:又服药1月余,患者头晕,头重,胸闷未再发作,精神好转,大便可,舌质转红,家庭自测血压示:135--125/85--80mmHg。四诊:继续服原方1月余,血压持续稳定,复查血胆固醇5.3mmol/L,甘油三酯2.2mmol/L,高密度脂蛋白1.0mmol/L,低密度脂蛋白3.10mmol/L,尿酸445nmol/L,空腹血糖5.6mmol/L,较前明显好转。按语:患者青中年男性,肥胖,为痰湿质,平素喜欢肥甘厚腻之品,缺乏运动,体内膏脂积聚,致使脾胃受损,脾失运化,痰湿内生,酝酿而成浊脂,痰湿也可生热,痰热互结,壅滞经络,上蒙清窍,阻遏心阳,故头晕胸闷,此即朱丹溪“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痰湿生热,热生风”。该患者属脾虚痰湿证,故用降压2号方,该方以天麻钩藤饮及黄连温胆汤加减,洪老师认为清除痰热首推黄连温胆汤,研究证明温胆汤可以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纠正代谢紊乱,加用大剂量生山楂可以消食化积,祛瘀降浊,对于湿浊顽固不化者配合温胆汤效果明显,近年来对黄连的研究更加深入,提取物小檗碱具有显著的降脂降糖作用,故对于高血脂,高血糖患者,洪老师善用之,效如桴鼓,患者出现舌质暗,痰瘀互结,及时加用丹参等活血化瘀之剂,使血压迅速平稳,代谢紊乱逐渐被纠正,显示了中医辨证辩病,动态的,个体化的诊疗特色。所以高血压的发生与传统概念的高血压有所不同,病因发生了很大变化,仅仅治疗头痛头胀是不够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控制高血压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的综合调理才能更加有效的控制好血压,降脂、降糖同时进行,不可忽视,否则药物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中医中药在治疗代谢综合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全面调理各种代谢紊乱,特别是对糖耐量异常、脂代谢紊乱、肥胖者更具优势,可以长期调理,动态调整,及时进行生活方式指导,患者依从性好,复发或反弹的几率明显比西药少,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中医中药可有效调节糖脂质代谢异常,对纠正代谢综合征效果明显[23]。综上所述,初发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心血管综合征,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膏脂厚味,五志过极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单单靠药物降压并不能解决代谢紊乱,中医药从脾、肾、肝、血脉入手,多部位,多靶点,更为灵活,整体统一,理论与实践都证明,可以逆转或延缓高血压的发生,纠正代谢紊乱,为初发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的诊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参考文献[1]刘军,王薇,刘静等。门诊高血压患者合并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血压控制现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12),1050--1054.[2]孙宁玲,王鸿懿,廖玉华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蛋白尿与糖代谢紊乱[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2),1138--1141.[3]2013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ESH) and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ESH/ESC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Hypertens,2013,31(10),1925-1938[4]王文婧.中医药对高血压的相关研究概况[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8),1771-1773.[5]黄淑芳,梁纪文.代谢综合症的中医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10,38(6):17-19.[6]王文健.聚证学说的建立和应用[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5(2):111-114.[7]杨晓忱,熊兴江,王阶.补肾方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3):1-4.[8]高学敏,张德芹,陈可冀等.松龄血脉康胶囊“血脉同治”组方理论分析[J].中西结合心脑血管杂志,2015,13(6):708-710.[9]肖健楠.以高血压为主的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10]刘莉,刘丽丽,赵大鹏等.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与眼底改变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2):25-38.[11]连凤梅,仝小林,徐立鹏,等. 降浊清肝方治疗高血压伴代谢综合 征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 6) : 649-6 52.[12]何春燕,王文健,李玢,等.益气解聚方治疗代谢综合征肥胖高危人群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5(3):263-267.[13]陈熤,符德玉,傅晓东,等. 益气解聚方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6):680-687.[14]谭元生,唐文利,雍苏南等.王行宽教授从肝论治高血压经验[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5):34-36.[15]王瑞华,李艳芬,赵英强等.孙兰军从肝论治高血压经验杂谈[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0):2057-2059.[16]刘兴方,韩学杰.沈绍功从肾论治高血压病经验擷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10):1143-1144.[17]卿立金,吴伟.吴伟教授从肾论治高血压病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2):[18]2053-2054.[18]吴启锋,温茂祥,兰东辉.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及血脂的影响[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7,17(2):8-10.[19]方显明,黄红英.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6,24(11):2005-2006.[20]芸进,杨世林,郑玉权等.黄连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1,32(12):1139-1141.[21]袁成名,丁书文.黄连清降合剂治疗高血压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6:24-25.[22]顾震宇,王旭.代谢综合征中医药研究概况[J].中医杂志,2007,48(3):274-276.[23]熊兴江,王阶.论高血压病的中医认识及经典名方防治策略[J].中医杂志,2011,52(23):1985-1989.
虽然高血压的理论已经很完善了,但是对血压的控制体系仍然存在未知领域,进一步探索新的降压理念很有必要。生理学告诉我们,血压的调节在中枢神经系统整合作用下进行,诸如肾上腺、垂体、神经节分泌的激素,肾功能状态,体液容量的平衡与失调,血管压力等也参与其中,如果各种调节机制完整,面对各种应激刺激,总能通过适度的调节,保持血压的稳定。血压是人体负反馈和正反馈机制的典型表现。根据人体生理反馈信息作用的效能,可将其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类。反馈信息抑制或减弱控制部分活动称为负反馈。它是人体功能维持稳态的重要而又常见的调节机制,是可逆的过程。例如,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刺激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经传入神经将血压升高的信息送回到心血管中枢,调整其功能活动状态,再经传出神经使心脏活动抑制,血管舒张,将上升了的血压降到正常水平。反之,当动脉血压下降时,则可通过反馈调节使血压回升。反馈作用反映了人体功能调节的自动化,但对其功能尚不完全了解,特别是生理性的血压反馈机制。例如,负反馈调节只有在干扰因素使受控变量出现偏差之后才能发生作用,存在着偏差纠正滞后和易于矫枉过正的缺点。然而,人体的各种功能都在内外多种因素不断干扰下而保持较好的稳态,这提示除负反馈调节外,可能还有其它的控制方式参与稳态的维持。通过多年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了人体神经体液、容量控制系统,可以通过药物干预、调节。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扩张血管,利尿都属于被动性降压,从而研发了ACEI,ARB,CCB,β-betaloc,Diuretic等降压药物,虽然上述药物充分利用人体的降压反馈机制,但是并不符合人体血压调节规律,容易矫枉过度、或纠偏不够,造成血压不稳、波动,所以需要探索生理反馈机制进行降压,即生理性降压,也可以称之为生理性干预,例如血压升高时我们采取的平复情绪,闭目养神,静卧等都是生理性的调整措施。可喜的是利钠肽系统在心衰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之后,在降压领域又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利钠肽是存在于心血管系统的内分泌物质,已经发现40余年,它的发现标志着心脏具有内分泌功能。最初的动物实验发现:心房心肌提取物有快速且强效的利钠作用,1981年,de Bold等发表研究指出,心房心肌提取物有利钠作用,提示心脏有内分泌功能,de Bold 等人将前述心房提取物命名为ANP。时至今日,我们已经知道这种提取物为心房分泌的一种多肽,最先在大鼠心房中发现,即心房利钠肽(ANP)。1988年在猪脑中发现BNP,后续被证实也存在于心房和心室。1990年发现中枢神经系统CNP,亦被证实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ANP、BNP、CNP构成了人体的利钠肽系统。容量扩张和室壁应力增加,室壁受压,分泌Pre-proANP、Pre-proBNP,前者裂解为proANP,后者裂解为proBNP,进一步裂解为NT-proANP和Pre-proBNP。利钠肽的代谢:ANP/BNP只是最终效应分子,均需经NP前体分子裂解后形成16。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利钠肽水平升高一组研究使用抗hBNP单克隆抗体,用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11例健康对照组和86例患者血浆中hBNP-Li (human BNP-like immunoreacivity),并与同期测定的血浆ANP进行了比较。检测48例高血压患者、15例临界高血压患者和25例正常血压者的血浆ir-BNP(immunoreactive-BNP,正常血压、临界高血压和高血压患者血浆ir-BNP浓度、血浆ir-BNP浓度(pg/ml)依次升高。利钠肽与血压的关系-ANPANP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表明,Nppa基因敲除及突变,可导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卒中,ANP编码基因,Nppa基因经过裂解后产生的NPRA,具有利钠、利尿、血管扩张、抗增生、抗纤维化、抑制心肌肥厚;产生的NPRC经溶酶体介导的细胞内消化,ANP裂解。利钠肽与血压的关系-BNPBNP编码基因,Nppb首先产生proBNP,然后产生NT-proBNP和BNP,最后裂解为NPRA,也具有利钠、利尿、血管扩张、抗增生、抗纤维化、抑制心肌肥厚;产生的NPRC同样经溶酶体介导的细胞内消化,ANP裂解。BNP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表明,Nppb基因敲除及突变,可导致高血压、心脏纤维化,循环中的BNP水平,可以反映一般人群中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诊断心力衰竭,评估治疗效果,判断预后。利钠肽与血压的关系-CNPCNP可使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释放增多,血管生成增加,血管平滑肌增生减少,使血压下降,炎症反应减轻,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使成纤维细胞增生下降,胶原积聚减少。从上述研究得知:利钠肽降压系统具有多靶点降压,降压更全面的特点。中枢性机制:交感神经活性下降,神经内分泌功能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中枢神经系统(通过NPR- A受体/B受体,通过NPR- C受体和NEP清除,使外周血管血管扩张。肾性机制:排钠利尿,减少血容量,通过管球反馈抑制RAAS,利钠作用升高远曲小管Na+浓度,通过TGF(管球反馈)抑制RASS系统,肾素分泌减少,降低血压。血管机制:GC-cGMP通路是调节心肌、平滑肌细胞功能的重要机制;作用于心肌细胞,抑制心脏重构;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扩张血管;促进血管舒张,抵抗血管收缩。 神经内分泌机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交感系统活性,抑制血管紧张素II的产生。抑制心肌肥厚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心肌肥大激动剂,如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1,刺激G蛋白偶联受体,通过IP3 增加细胞内Ca2+水平,激活钙调神经磷酸酶。激活的钙调神经磷酸酶随后使NFAT(活化T细胞核因子)去磷酸化,从而促进转录因子的核转位。NFAT和GATA协同激活肥厚基因程序的转录,包括ANP和BNP基因。内源性ANP和BNP通过GC-A(鸟苷酸环化酶偶联受体A)/PKG(蛋白激酶G)依赖的RGS4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磷酸化(激活)来介导低抗肥厚作用;抑制钙调神经磷酸酶-NFAT信号,以及抑制肥厚相关基因的转录,最终抑制或逆转心肌肥厚。综上所述,人体存在生理性的降压系统,目前发现的利钠肽系统,具有利尿排钠、扩血管、增加肾小球滤过,双向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交感神经系统,抑制或逆转心肌肥厚,保护心、肾、血管等多效性,是值得关注的降压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