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长期吸入有害气体或慢性肺部疾病长期不能治愈等引起的肺部异常炎症反应,以致气管狭窄阻塞、肺弹性回缩力降低、呼气时气流受限而导致的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呼吸功能逐渐下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喘息,最终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甚至发生呼吸功能衰竭。 尽早发现慢阻肺 慢阻肺是位于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之后,与艾滋病并列的全球第四大死亡原因。我国约有2500万慢阻肺患者,每年致死人数达100万。但是,如何早期发现慢阻肺却是目前医学上的一大难题。慢阻肺早期症状诸如咳嗽、咯痰等并不是其特有的表现,容易被忽略。很多人甚至将它误以为是哮喘。钟南山院士主持的慢阻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阻肺相关疾病的诊断率仅为31%,有69%的慢阻肺患者被漏诊或误诊。 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尽早发现慢阻肺呢? 首先,有以下高危因素的人,应该在体检时进行肺功能检查。如:长期大量吸烟,职业接触粉尘、烟雾或有害气体,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有慢性咳嗽、咯痰、气短或喘息等症状。肺功能检查结果能够客观评价气道阻塞程度,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其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受检者在医生指导下对着肺功能仪吹几口气。 此外,以下自测也可以帮助您自己诊断慢阻肺: ●每年至少有3个月每天出现咳嗽、咳痰,这种情况已有多年。 ●较一般人易患流感及感冒,且随后咳嗽频繁、迁延不愈,一般药物治疗不佳。 ●先前能正常进行的日常活动,现在会引起进行性气促。 ●夜间或锻炼后喘鸣发作。 如果你有其中任一症状,并有吸烟史,你可能已经患了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阻肺康复ABC 慢阻肺的治疗包括药物、手术、康复保健等多个方面,本文主要介绍药物和手术以外,患者可自己进行的一些简单的康复治疗手段。 戒烟戒烟、减少职业粉尘吸入以及减少室内外空气污染,是预防慢阻肺发生的重要措施。慢阻肺的患病与长期抽烟有很大的关系。约有20%的吸烟者会患上慢阻肺病,控制病情的唯一方法就是停止抽烟,戒烟是保护肺功能的第一步。 同时,戒烟也是目前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治疗措施。戒烟一周后即可改善咳嗽、咳痰症状,远期症状恶化的趋势也得以延缓,生命得到延长。可寻求医疗保健专业人员通过行为疗法、心理支持和药物疗法来帮助患者戒烟。 避免反复呼吸道感染必要时可以接种流感疫苗或肺炎球菌疫苗。慢阻肺患者最好在每年冬天注射1次流感疫苗,减少流感引发疾病的可能。肺炎球菌疫苗,每5年注射1次,对预防肺炎有好处。这两种疫苗虽然不是针对慢阻肺的,但可以有效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 加强营养慢阻肺患者由于营养物质摄入减少、消化吸收不良、能量需求增加和分解代谢增强等原因,常发生营养不良,致使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常易继发感染。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和感染是慢阻肺患者的重要致病因素,三者互为因果,密不可分,并形成恶性循环。慢阻肺患者进入稳定期后,食欲不振情况会因咳、喘减轻而改善,在此期间,应积极加强营养。 呼吸,本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可是,对于很多慢阻肺患者来说,能够平静而自由地呼吸,已经成了他们最大的愿望。因为一旦患上慢阻肺,病情就很难逆转,很多患者最终都发展成为肺心病、呼吸衰竭…… 但这并不意味着患了这种病只能“坐以待毙”,积极的运动康复,配合科学的呼吸训练、家庭氧疗,完全可以大大缓解患者的病情。 运动康复 慢阻肺患者进行运动锻炼时,要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运动方式、锻炼强度以及锻炼时间;运动量宜从小开始,量力而行,逐渐增强运动耐受能力。 在开始锻炼时,以慢步行走为主,以不出现气短为度。每次坚持5~10分钟,每日4~5次。逐渐适应后,可将锻炼时间延长至每次20~30分钟,每日3~4次。锻炼方式也可逐渐过渡到慢跑、登梯、踏车、家务、太极拳、广播体操、呼吸操、气功等。 运动康复重在坚持,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心肺对日常活动的负荷能力就会不断提高,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呼吸训练 卧式呼吸操 主要是通过胸部扩展、肺部呼吸来改善和增强肺功能。方法如下: (1)仰卧,两手握拳在肘关节处屈伸5—10次,平静深呼吸5—10次。 (2)两臂交替向前上方伸出,自然呼吸5—10次;两腿交替在膝关节处屈伸5—10次。 (3)两腿屈膝,双臂上举外展并深吸气,两臂放回体侧时呼气,做5—10次。 (4)口哨式呼气:先用鼻吸气一大口,用唇呈吹口哨状用力呼气,做5—10次。 进行以上卧位锻炼一段时间后,也可选取坐位或立位进行。注意:每次从(1)到(4)按顺序做完,由慢到快,循序渐进,每日可做2—3次,每次用8—15分宅中完成。身体要自然放松,不要屏气、换气过度。 腹式呼吸锻炼 慢阻肺患者由于病情进展和胸廓活动的限制,用胸部呼吸会非常吃力,常常会因通气量不足而造成缺氧。进行腹式呼吸练习的目的,在于让患者学会用腹肌的运动来增大肺活量,维持良好的呼吸机能。 方法:取立位(体弱者可取坐位或仰卧位),一手放于腹部,感知腹部的隆起;一手放于胸前,限制胸部的扩张。吸气时将腹部徐徐隆起,尽量保持胸部不动。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吸与呼时间之比为1:2或1:3(呼气时间长于吸气时间)。用鼻吸气,用口呼气,要求缓呼深吸,不可用力,每分钟呼吸速度保持在7~8次左右,每日2次,每次10~20分钟。 氧疗 随着很多便携式供氧装置的面世和家庭用氧源的发展,慢阻肺患者得以在家中进行氧疗。通过这种方式,可减少反复住院次数,增强心肺功能,延长患者生命。 晚期慢阻肺患者出现缺氧的特征性表现是上楼、排便等活动后,或重症患者平时即可出现口周、手指和脚趾末端紫绀(即比正常人颜色发青),此时可安排氧疗。 一般患者在活动时或活动后即应吸氧,以保持手指末端红润1小时为佳。重症患者每日使用氧气应超过15小时。但须注意,吸入的氧浓度不应太大,如吸氧装置上标有氧流量,调至1~2升/分钟即可;若无此标识,可将吸氧管末端对着手背感觉到微风吹过时即可。患者在入睡或锻炼时应增加1升/分钟的氧流量,以避免缺氧。
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都是‘一把抓’——所有降压药同时服用,造成的结果就是晚上或者清晨血压高,达不到有效控制血压的目的。降压的目标值推荐是下图: 中国高血压2018年指南推荐的降压原则如下: 很多人服用的都是两种或以上的降压药,‘一把抓’的服药方法造成了血压的大幅度波动,而且还不能有效的控制血压。所以对于服用两种或以上降压药的患者,建议错开降压药的服用时间,比如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和坎地沙坦片两种降压药物降压,那么,硝苯地平缓释片可以在早上8点服用一片10mg,下午16时再次服用一片10mg,晚上睡前(22时左右)再服用坎地沙坦片4mg或者8mg。人的血压每日都有峰值,错开服药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达到24小时平稳控制血压。当然,具体服用降压药的时间点最好是以监测每日不同时间段最少三次以上的血压值为基准来调配。
小三阳大三阳都是常见的一种肝病,特别是大三阳,在我国有非常多的患者。有很多患者会将小三阳和大三阳作出一定的比较,他们会想要知道小三阳和大三阳哪个更严重,也想要知道到底小三阳和大三阳有哪些区别。 一小三阳和大三阳比较 人们一般将乙肝小三阳分成三类,有的类型不需治疗,而有的类型则要立即治疗。如果小三阳DNA检测呈阴性,肝功能、B超等均长期正常,说明病毒已不复制,无传染性,所以无需隔离与治疗。这种情况约占小三阳患者总数的60%--70%,目前国内外尚无进一步治疗的方法。 小三阳还有一种情况表现为乙肝病毒DNA低水平复制,PCR检测106),肝功能不正常,称为“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肝”。 这种情况约占小三阳患者总数的10%,它的特点是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是由于乙肝病毒变异所致。这种大三阳与小三阳比较起来,小三阳比较严重,其转化为肝硬化、肝癌的几率更高。 二大小三阳定义不同 乙肝两对半检查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其中1、3、5项呈阳性为大三阳,1、4、5呈阳性为小三阳。 三,大小三阳症状表现不同 大三阳: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只有少数人有肝区(右侧胸部下,肋骨覆盖部位)不适、隐痛、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腹泻、面色和小便黄等。 小三阳:主要症状就是恶心、厌食、乏力、发热、“三黄”(皮肤、巩膜、尿液发黄)特征等症状。 四,大、小三阳传染性不同 一般来说大三阳比小三阳的传染性要强一些,由于大三阳的乙肝e抗原阳性,表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因此其传染性也较强。而小三阳则与大三阳是相反的存在。 五,乙肝病毒DNA检测结果差异 大三阳:患者HBV-DNA阳性比较多,表示体内病毒数量很多,复制性强,传染性强。 小三阳:患者HBV-DNA阴性较为多,表示体内病毒较少,但是小三阳患者体内的病毒量不一定比大三阳患者少 医生提醒:乙肝的严重程度,是不能单凭大三阳还是小三阳来判断的,应该根据肝功能、B超,HBV-DNA等详细检测结果综合判断。大三阳不一定比小三阳危险,相反小三阳也不一定比大三阳安全。 六警惕:大三阳毒辣,小三阳阴险 大三阳传染性强,复制性强,病毒量高所以被重视。而小三阳由于传染性小,往往被忽视,也包括患者都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但是晚期肝病反而不易被发现,造成的后果比大三阳严重。因此,对大小三阳应该一视同仁,时刻关注自己,把握时机,积极治疗。 医生提醒:具体情况应该到正规肝病医院进行详细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合理分析病情,确定病毒复制情况,及治疗措施。
眩晕是老百姓经常会遇见的症状,发作时,患者或有倾倒感、自身摇晃感,或感到周围物体在剧烈旋转等,常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甚至有便意频繁等症状。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患者的精神负担。有的病因会很严重,可引起中风偏瘫,有的预后良好,病程自限,不用惊慌。部分眩晕患者因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可引起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甚至遗留耳聋、耳鸣、痴呆、肢体瘫痪等躯体症状,危及生命。 那么,到底什么是眩晕?临床中常见的眩晕疾病有哪些?得了眩晕后,如何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诊治哪? 一、眩晕的定义及分类 眩晕:是指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它涉及耳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脊柱科、眼科、心理科等诸多学科,是一种交叉学科疾病。 眩晕可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真性眩晕是由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由于受损部位不同,又可分为眼性、本体感觉障碍性和前庭性眩晕。假性眩晕多由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贫血、尿毒症、药物中毒、内分泌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几乎都有轻重不等的头晕症状,患者感觉“飘飘荡荡”,没有明确转动感。 二、下面我们谈谈临床中常见的几种眩晕疾病?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 (1)定义:是指当头部置于某一特定位置时引发的短暂性眩晕,一般都伴有眼震,且易疲劳。 (2)其临床特征性表现有:患者多在起床、躺下以及翻身等头位变化的时出现眩晕;眩晕时间一般小于1分钟;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休息数分钟即可消失,重者无法起床。 (3)病因:目前良性位置性眩晕的病因仍不明确,可为特发性,亦可能与迷路老年化改变、外伤、耳部疾病、内耳供血不足等因素继发。 (4)对其治疗:以耳石复位治疗为主,结合心理、药物、前庭习服等综合治疗方法。 2、梅尼埃病 (1)定义: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内耳病,主要病理特征为膜迷路积水。 (2)临床中多见于50岁以下人群,儿童亦可发病。两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患者眩晕发作时:为突然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持续数十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多伴有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害、耳鸣和耳内胀满感等耳蜗症状。结合辅助检查需有两次以上的典型表现才能确诊。 (3)对于梅尼埃病的治疗:首先应控制饮食,同时给予血管扩张剂、渗透性活动剂、钙离子拮抗剂、抗组胺药物、激素、利尿剂等药物,部分反复发作、严重患者需采取手术治疗。 3、后循环缺血(脑动脉供血不足) (1)定义:是指后循环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和脑梗死。 (2)临床中多见于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的老年病人,患者除头晕外,可伴有肢体或颜面部麻木、无力感,有复视、意识不清、步态异常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疾病早期很难与前庭神经炎等内耳疾病相鉴别,脑部磁共振检查、脑血管造影和脑干听觉神经传导径路功能检查可帮助诊断与鉴别。 (3)诊断明确后需给予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控制高危因素等综合治疗。 综上所述,可见眩晕的病因复杂、表现多样、单一科室很难系统诊治。所以,许多眩晕患者辗转于各大医院门诊及病区,仍得不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查看原文,了解更多信息,关注公众号脓毒症是一种由细菌、真菌、病毒及寄生虫等造成的感染而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当病原体进入身体,激活机体的炎症反应细胞,引起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如果炎症反应加剧并造成免疫功能深度抑制,则导致脓毒症;在脓毒症状态下,免疫抑制引发的严重感染将进一步加剧全身炎症反应,可发展为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导致器官功能不全及循环障碍,危及生命。因此脓毒症属于急危重症,一旦发现后应立即就医,采取对症处理,以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