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胃癌诊断胃癌治疗前需由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评价患者的身体状态,进行临床分期,主要包括以下检查。①.病史和体检②.胃镜及活检③.口服及静脉造影胸腹部盆腔增强CT④.全血细胞计数及生化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⑤.要鉴别T1(肿瘤侵犯粘膜及粘膜下层)还是T2(侵犯固有肌层),首选超声内镜⑥.怀疑肿瘤局部偏晚期或全身转移时,则进行PET-CT检查⑦.有时需要明确肿瘤的临床分期,需要作转移病灶活检⑧.有条件者,病理免疫组化作HER2检查⑨.营养评估以及咨询⑩.对于胃食道结合部肿瘤,评估Siewert类型.家族史筛查2.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cT1aN0M0 适宜行EMR/ESD3.可手术切除胃癌治疗3.1术后辅助治疗Ⅱ期:推荐XELOX方案或S-1方案(半年至一年)Ⅲ期:推荐XELOX方案或SOX方案(半年)pT2-4NanyM0,R0切除,未到D2,推荐术后放化疗(同期氟尿嘧啶类)pT2-4NanyM0,R1,R2切除,推荐术后放化疗(同期氟尿嘧啶类)3.2新辅助治疗胃癌术前化疗推荐方案包括: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 ,奥沙利联合氟尿嘧啶( FOLFOX ),顺铂联合S-1 (SP ),奧沙利铂联合S-1 (SOX)等。胃癌围术期治疗(新辅助放化疗+手术+辅助放化疗/化疗)在西方国家已进行了许多研究,证实与单纯手术相比,这种治疗模式可使肿瘤降期、提高R0切除率和改善整体生存,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此外,也有多项来自亚洲各国基于D2手术的研究显示,术前化疗显著提高肿瘤缓解率及RO切除率,安全性良好。然而,D2基础上的围术期放化疗对于进展期胃癌整体生存的影响,尤其是对比术后辅助化疗模式的优势,还需要等待正在开展的大样本临床研究的结果。4.不可手术切除局部进展期胃癌治疗4.1PS=0-1分,推荐同步放化疗。进行MDT讨论,评价同步放化疗后的手术可能性,如能做到完全切除,可考虑手术切除。4.2PS=2分,推荐最佳支持治疗或者对症治疗,可通过短路手术、内镜治疗,内置支架,姑息放疗等方法改善营养状况、缓解出血、梗阻或者疼痛等症状。 5.晚期转移性胃癌5.1一线治疗:(1)HER2阳性,推荐曲妥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顺铂+5-FU/卡陪他滨(2)HER2阴性,推荐奥沙利铂/顺铂+氟尿嘧啶类5.2二线治疗:单药化疗(紫杉醇/多西他赛/伊利替康)5.3三线治疗:推荐阿帕替尼/纳武利尤单抗。6.术后局部复发胃癌治疗局部复发,按复发转移性胃癌处理或参加临床试验残胃或吻合口复发,ESD,残胃全切除+淋巴结清扫±联合脏器切除7.随访开始前2年每3-6个月随访一次,后每6-12个月1次至5年,5年后每年随访1次。(参考2020CSCO胃癌指南)
1.为什么做基因检测?临床工作中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分期相同的不同患者即使采用同样的方案,疗效及预后却有较大差别,所以如何实现个体化治疗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经组织病理学确诊胃癌后,需进行相关分子检测,根据分子分型指导治疗,制订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基因检测对于目前术后辅助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因检测的结果在后期治疗及预后判断中有重要作用。2.做哪些基因检测?(1)目前以肿瘤组织HER2表达状态为依据的胃瘤分子分型是选择抗HER2靶向药物治疗的依据,所有经病理诊断证实为胃或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病例均有必要进行HER2检测。全球报道胃癌HER2过表达阳性率为7.3%-20.2%,中国胃癌患者HER2阳性率为12%-13%。HER2阳性胃癌是一类独特的疾病亚型,需要采取不同于HER2阴性胃癌的诊疗策略。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可从抗HER2治疗中获益,HER2基因扩增可预测晚期胃癌患者对曲妥珠单抗治疗的反应和生存获益。(2)推荐胃癌组织中评估MSI/dMMR状态。对临床上拟采用PD-1/PD-LI抑制剂治疗的胃癌患者,推荐评估微卫星不稳定( microsatellite instbility, MSI ) /错配修复缺陷( mismatch repair, MMR)状态、PD-L1表达和肿瘤组织的EBV感染状态。PD-L1单克隆抗体已被批准单药用于晚期胃癌三线治疗和dMMR//MSI-H晚期胃癌治疗,帕博利珠单抗疗效与PD-L1表达相关,临床研究发现EBV+胃癌患者对PD-1/PD-L1抑制剂的疗效明显优于EBV-患者。dMMR或MSI-H患者应进行遗传方面咨询。有条件的单位可开展遗传性胃癌相关基因的检测如CDH1, CTNNA1, BRCA1/2, SDHB,PRSS1, STK11, ATM与PALB2等基因的检测。(3)二代测序(NGS )和NTRK融合基因检测。液体活检等在胃癌的应用处在探索和数据积累阶段。二代测序(NGS )提供了可同时评估胃癌的多基因改变,用于指导胃癌精准诊治,当可供检测的肿瘤组织标本有限,且患者无法进一步接受检测手段获取标本时,考虑NGS检测。NTRK基因融合涉及NTRK1,NTRK2或NTRK3是多种类型肿瘤的致癌驱动因子。这些融合可以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检测,包括肿瘤DNA与RNA测序,以及血浆游离DNA, TRK抑制剂 (如larotrectini或entrectinib)可用于治疗NTRK融合阳性的肿瘤患者,而且具有很高的应答率(>75%) 。因此, FDA授权批准了针对NTRK基因融合阳性的实体瘤使用TRK抑制剂靶向治疗。(参考2020CSCO胃癌指南)
C12是对12种肿瘤标记物进行联合检测,对10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胃癌、食道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初步的筛查和监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许多恶性肿瘤可以通过肿瘤标记物的升高体现出来,肿瘤标记物阴性的情况,并不代表不会患有恶性肿瘤,肿瘤标记物不能起诊断作用,疾病的诊断需影像学检查或病理学检查。但是我们我们为什么需要做肿瘤标记物的检查呢?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可能会通过肿瘤标记物表现出来,如果检查提示数值偏高,尤其是大于参考值三倍以上者考虑患有肿瘤甚至癌变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对于复诊病人,检查肿瘤标志物,主要是帮助医生对体内癌细胞是否有残余和残余的水平进行判断,通过肿瘤标记物进行随访,可以加强对疾病的监控以便及时进行干预。接下来为各位病友简单了解C12主要肿瘤指标的意义1.癌胚抗原(CEA)血清CEA正常参考值<5μg/L。存在于各类癌变组织中,常见于结直肠癌、胃癌、肺癌、甲状腺癌、胰腺癌等。但糖尿病、吸烟、妊娠期等人群中15%-53%血清CEA也会升高,因此,其并非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标志物,但在癌变筛查中具有辅助价值。2.甲胎蛋白(AFP) 是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性的指标。AFP的显著提高一般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AFP的动态变化也能反应患者病情的变化。是治疗效果与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AFP的升高也可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急性肝炎,生殖细胞肿瘤等。3.CA15-3 是乳腺癌的特异性指标,对于CA15-3的动态检测有助于中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后复发的早期发现。4.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可作为肺癌和神经母细胞瘤的肿瘤标记物,用于肺小细胞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鉴别诊断;监测肺小细胞癌和神经母细胞瘤的病情、治疗反应和预报复发。5.细胞角蛋白19片段 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标志物。特别是鳞状上皮细胞癌首选的肿瘤标志物,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6.胃泌素释放肽前体是一种小细胞肺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可以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还可以有助于判断治疗效果及早期发现肿瘤复发的情况。。 7.糖链抗原199 CA19-9是一种与胃肠道癌相关的糖类抗原,通常分布于正常胎儿胰腺、胆囊、肝、肠及正常成年人胰腺、胆管上皮等处。检测患者血清CA19-9可作为胰 腺癌、胆囊癌等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对监测病情变化和复发有很大意义。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等患者的血清CA19-9水平也 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某些消化道炎症CA19-9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如: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汁淤积性胆管炎、肝炎、肝硬化等。8.癌抗原125 在卵巢癌与子宫内膜癌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应用研究均有重要意义。各种恶性肿瘤的腹水也可引起CA125的升高,妇科良性病变也可引起CA125的升高,如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病变,宫颈炎,子宫肌瘤等。9.糖类抗原72-4(CA 72-4)癌胚抗原(CA72-4)是目前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对胃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其敏感性可达28-80%,若与CA19-9及CEA联合检测可以监测70% 以上的胃癌。CA72-4水平与胃癌的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一般在胃癌的Ⅲ-Ⅳ期增高,对伴有转移的胃癌病人,CA72-4的阳性率更远远高于非转移者。 CA72-4水平在术后可迅速下降至正常。在70%的复发病例中,CA72-4浓度首先升高。与其它标志物相比,CA72-4最主要的优势是其对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极高的特异性,在众多的良性胃病患者中,其检出率仅0.7%。在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也有一定的阳性率。10.胃蛋白酶原Ⅰ 胃蛋白酶原Ⅰ是由胃底主细胞和壁细胞分泌的,当胃蛋白酶原1降低时,多提示胃粘膜分泌功能下降,胃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的风险增加。11.胃蛋白酶原Ⅱ胃蛋白酶原Ⅱ在血液当中一般维持相对稳定的水平。升高多见于胃底腺管萎缩,胃上皮化生。12.PGI/PGIIPGI/PGII的比值持续性下级对诊断萎缩性胃炎具有提示作用。13.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①是诊断早孕,监测先兆流产,异位妊娠的良好指标。②早期绒毛膜上皮细胞癌、葡萄胎时,血中HCG明显高于早孕的水平。③畸胎瘤、睾丸非精原细胞瘤、胚胎性肿瘤可见HCG升高。
病理报告是诊断恶性肿瘤的金标准,对于患者术后治疗方案及预后,都可以通过病理报告来判断,病理报告包括抬头,肉眼所见,光镜所见,病理诊断,免疫组化和医生签名组成。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病理诊断和免疫组化的结果,现在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如何看懂病理报告单吧。1.肿瘤的部位及大小 胃食管交界,胃底,胃体,胃窦,幽门,胃小弯,胃大弯,胃贲门。胃癌部位的不同决定手术方式的不同。2.组织学类型:常见的主要为腺癌,未分化癌,粘液癌,印戒细胞癌。其中粘液癌,印戒细胞癌的恶性程度较高。3.分化程度 胃腺癌分为高、中、低分化。分化程度是与正常组织的差异性,分化越低,恶性程度越高。4.肿瘤浸润的深度 从内到外依次是粘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浸润深度的不同决定病理分期。T1:癌灶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T2:癌灶侵犯固有肌层。T3:穿透浆膜下结缔组织。T4:侵犯浆膜(脏层腹膜)或临近结构。5.Lauren分型 肠型,弥漫型和混合型。肠型胃癌常发生于肠化生的基础上,基本病理过程为:慢性胃炎、胃上皮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癌变;弥漫型胃癌起源于胃固有粘膜;混合型胃癌是指肠型和弥漫型成分比例近似。肠型胃癌预后较好,弥漫性胃癌预后较差。6.风险因素: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的数量影响胃癌的分期,若脉管癌栓,神经侵犯病理报告显示(+)提示癌细胞有向周围扩散的能力,影响胃癌的预后。7.病理分期 TNM分期 T:是指癌细胞浸润的深度。Tis 原位癌:上皮内肿瘤,未侵及固有层,高度不典型增生T1 肿瘤侵犯固有层,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肿瘤T1a 肿瘤侵犯固有层或黏膜肌层T1b 肿瘤侵犯黏膜下层T2 肿瘤侵犯固有肌层T3 肿瘤穿透浆膜下结缔组织,而尚未侵犯脏层腹膜或邻近结构T4 肿瘤侵犯浆膜(脏层腹膜)或邻近结构T4a 肿瘤侵犯浆膜(脏层腹膜)T4b 肿瘤侵犯邻近结构N:N是指癌细胞侵犯淋巴结的数目。N1区域淋巴结内发现转移淋巴结1-2枚。N2区域淋巴结内发现3-6枚癌灶转移。N3区域淋巴结含有7枚以上癌灶转移。N0 区域淋巴结无转移N1 1-2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N2 3-6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N3 7个或7个以上区域淋巴结有转移N3a 7-15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N3b 6个或16个以上区城淋巴结有转移M:M指有无远处转移。M0未发现远处转移灶。M1伴有远处脏器和组织的转移。医生会根据患者病理报告确定患者的分期,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的方案。希望各位病友积极面对疾病,坚持治疗,定期复查,早日战胜病魔!
想要了解胃肠道间质瘤的预后情况,首先要需了解间质瘤的危险度分级,危险分级与肿瘤大小,核分裂计数,及肿瘤原发部位、基因检测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都影响患者的预后。原发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在无转移的情况下,极低、低危患者很有可能获得根治。一项包括欧洲4个国家24家医院近400位接受手术切除的胃肠间质瘤患者的随机多中心临床研究(SSGVXII/AIO),伊马替尼用于辅助治疗手术切除后的中高危GIST后,其总体5年生存率高达92%(术后服用伊马替尼3年)和81.7%(术后服用伊马替尼1年)。晚期胃肠道间质瘤分为两类,一种是首次诊断就被医生判定无法进行手术切除或已经发生转移的患者,二是已经切除了肿瘤的患者再次出现复发的患者。即使是晚期间质瘤,超过80%患者可能从伊马替尼一线治疗中获益,中位生存时间超过5年,其预后与KIT/PDGFRA基因分型相关。总体而言,间质瘤的恶性程度并没有胃癌、肠癌的恶性程度高,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病友,即使是晚期,也要积极配合治疗!(注:总生存期是指从随机化开始至因任何原因引起死亡的时间。中位生存期又称为半数生存期,表示有且只有50%的个体可以活过这个时间。无进展生存期是指由随机至第一次发生疾病进展或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5年生存率是指某种肿瘤经过各种综合治疗后,生存五年以上的比例。)
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基因检测都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大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基因检测的仍不是很了解,基因检测可以明确GIST的发病机制,指导分子靶向治疗,对于预测GIST的预后也有一定的意义。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通外科刘合利分子诊断适应人群:拟行靶向治疗①原发可切除GIST术后评估为中-高危;②活检病理证实为GIST,不能手术;③活检病理证实为GIST,术前拟行靶向治疗;④复发性和转移性GIST。分子检测内容:(1)经典型GIST:Sanger法测序,外显子突变检测包括:c-KIT基因:9,11,13,17四个外显子;PDGFRA基因:12,18两个外显子;(2)耐药型GIST增加c-KIT:14,18两个外显子;(3)野生型GIST(没有c-KIT,PDGFRA突变),可考虑二代测序(NGS):检测基因突变包括c-KIT、PDGFRA、SDHA、SDHB、SDHC、SDHD、B-RAF、NF1、KRAS和PIK3CA;检测基因重排包括FGFR1和NTRK3。其中SDHA、SDHB、SDHC、SDHD、NF1检测胚系变异,KIT、PDGFRA可检测胚系变异和体系变异,其他基因检测体系变异。基因检测的意义:1.明确发病机制,指导分子靶向治疗;c-KIT11外显子突变,伊马替尼治疗的反应最好,推荐常规药物剂量即可(400mg/天);c-KIT 9外显子突变对伊马替尼反应要差一些,但通过加大伊马替尼治疗剂量可使病人获益更多,这一类的患者推荐药物剂量为600mg/天。PDGFRa 第18号外显子中的D842V突变的患者,目前认为对伊马替尼原发性耐药,也就是没有效果。2.基因检测对于判断GIST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临床上肿瘤直径大小、核分裂像和非胃起源及肿瘤破裂是影响GIST预后的重要因素。但是GIST行为复杂多样,部分患者预后难以上述标准解释,大量文献研究显示基因分型与GIST的预后具有相关性。一般而言,c-KIT第11号外显子突变的预后较9号要好,野生型间质瘤虽然对伊马替尼反应不敏感,但肿瘤相对惰性,发展较慢。要注意的是,c-KIT基因11号外显子556-558缺失突变的GIST患者预后较差,需要密切随访。在GIST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基因检测都占据重要地位,推荐GIST的患者,尤其是需要开始伊马替尼等靶向治疗的患者或服药期间疾病进展的患者,需进行基因突变检测。(需要说明的是:因科学研究飞速发展,以上观点可能随新的研究结果公布,而发生更新或更改)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占消化道间叶肿瘤的大部分。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症状无特异性,病程短至数天长至20年。胃肠间质瘤的治疗首选手术治疗,不同部位不同大小的间质瘤治疗方法也有不同。1.对于小GIST(最大径≤2cm)1.1 部位在胃1.1.1临床症状与超声内镜下无不良因素推荐定期随诊观察,建议定期随诊观察,直径﹥1cm者可定期复查超声胃镜或者增强CT,时间间隔通常为6-12个月;如直径≤1cm者可适当延长随诊观察时间间隔。1.1.2临床症状与超声内镜下有不良因素推荐开放手术切除或腹腔镜切除。内镜下切除不常规推荐,对于不耐受或拒绝手术切除或特殊部位(如胃食管结合部、食道等)可考虑在有经验中心进行内镜切除。1.2 部位非胃 推荐开放手术切除或腹腔镜切除。胃小GIST在无不良因素的条件下可选择观察。非胃来源小GIST不建议观察。2.原发可切除GIST的治疗(直径>2cm)GIST常见发生部位如胃、小肠,在适宜部位(胃大弯、胃前壁、空肠、回肠)可选择腹腔镜切除,接受新辅助治疗的原发可切除GIST联合手术切除有助改善预后。特殊部位、需行联合脏器切除、难以 R0 切除的 GIST,可完整切除但手术风险较大者,建议行伊马替尼术前治疗。术前治疗可提高局限进展期 GIST 患者的手术切除率,保存器官功能,在肿瘤不再退缩或者达到手术要求后,再行手术切除。2.1 原发胃肠间质瘤根治术后辅助治疗2.1.1 低危或极低危患者 不推荐辅助治疗2.1.2 中危患者:胃来源:推荐伊马替尼辅助治疗 1 年 ;非胃来源:伊马替尼辅助治疗 3 年2.1.3 高危患者:伊马替尼辅助治疗 3 年2.2 随访:随访频率中、高危患者,应每 3 个月进行随访,持续 3 年,然后每 6 个月随访一次,直至 5 年;5 年后每年随访一次。低危患者,应每 6 个月进行随访,持续 5 年。随访内容为腹盆增强 CT 或 MRI。3.复发转移GIST的治疗3.1 局灶复发转移可手术切除的:Ⅰ级推荐是靶向药物治疗,Ⅱ级推荐是手术切除并联合靶向药物治疗;不可手术切除:推荐靶向药物治疗。3.2 肝转移可手术切除的:Ⅰ级推荐是靶向药物治疗,Ⅱ级推荐是手术切除并联合靶向药物治疗;不可手术切除:推荐靶向药物治疗。3.3 腹腔广泛转移推荐靶向药物治疗。随访:治疗前必须进行基线检查,开始治疗后,至少应每 3 个月随访一次。随访内容:腹盆增强 CT 或 MRI。无论何种类型复发转移,均应采取靶向药物治疗作为一线治疗,细胞减灭术可能使靶向药物治疗有效的患者获益。(参考2020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
胃癌病友切除了全胃或者部分胃组织,常会因营养吸收障碍和消化不良等因素引起一些并发症,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和预防。因术后短期内无法和术前一样饮食,或者手术创伤,使体内脂肪、蛋白质等消耗,使体重有所下降。还有可能出现一些胃切除术后并发症和缺乏维生素所引起的并发症。胃癌病人术后饮食宜从禁食、流食、半流食、软食、普食过渡。做完手术之后前两天要禁止饮食,仅仅可少量饮水。待肛门排气以后可进食少量的流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2-3天后可半流质饮食,慢慢过渡到软食,出院以后饮食需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少食多餐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规律饮食,定时定量的摄入食物,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每日进餐数控制在5餐到6餐。食用的主食、配菜都要选择容易消化、软烂的食物。切忌暴饮暴食。二、细嚼慢咽术后消化功能减弱,因此要依靠充分咀嚼,用牙齿完成胃的研磨功能,依靠唾液实现胃液的调和作用。每口食物充分咀嚼,将食物尽可能地粉碎,同时使食物被唾液充分调,从而有助于消化。对于全胃切除术后病友,术后三周开始,可以适当进食白面馒头,食糜有助于适当扩大食管吻合口。三、补充营养补充高蛋白和高热量的食物,食用含齐全必需氨基酸、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鱼类、虾类、豆制品、鸡蛋以及瘦肉等。同时增加水果蔬菜摄入量。四、预防贫血患者的胃部分或全部被切除,体内胃酸减少,铁吸收量不足,如果不补充铁剂,很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缺铁性贫血等症状。为此术后应加强含铁食物的摄入量,比如茄子、金针菇、花菜、葡萄、红枣、菠菜、黑豆、黑木耳、桑葚、桃子等,还有海鲜类和红肉类、肝脏类等。全胃切除术后的病友,要每1-2个月,肌肉注射维生素B12针,预防贫血。五、禁忌食物戒烟戒酒戒浓茶,不要食用难以消化的食物,如糯米食物。避免食用过于粗糙和油腻的食物,比如油条、炸鸡等一些油炸食物。少食含糖饮品,如各种奶茶。避免过咸食物及盐加工食物如腌肉、腌制蔬菜。六、适当运动胃癌术后的患者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运动,比如散步,太极拳等。患者要定期复查、体检、不适时随时就诊我院门诊。提高自我康复意识,按正规医院的专业胃肠外科医生的医嘱综合治疗,要坚信肿瘤(尤其是中、早期)是可以治愈的,心理不要过分恐慌,重视自我情绪的调节,保持精神愉悦。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相关不良反应汇总表不良反应相关的TKI症状临床处理TKI剂量调整或停药水肿和水钠潴留伊马替尼眶周及下肢浮肿限制盐分摄入,利尿药偶尔需要消化道反应 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瑞戈非尼恶心、呕吐、腹泻止吐药,止泻药很少需要皮疹 伊马替尼,舒尼替尼斑疹、斑丘疹外用乳液,抗组胺药,类固醇药物有时需要眼部症状 伊马替尼眶周水肿,流泪,结膜出血类固醇药物,利尿药不需要高血压 舒尼替尼,瑞戈非尼压升高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有时需要手足综合征 舒尼替尼,瑞戈非尼手足掌侧红斑、蜕皮、疼痛外用乳膏,角膜溶解乳膏,润肤剂,止痛药经常需要乏力 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瑞戈非尼乏力锻炼,营养支持很少需要蛋白尿 舒尼替尼,瑞戈非尼24h尿蛋白升高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有时需要口腔炎 舒尼替尼,瑞戈非尼疼痛、水肿、红斑、溃疡、烧灼感口腔护理,止痛药有时需要心脏毒性 舒尼替尼,瑞戈非尼Q·T间期延长,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药经常需要甲状腺功能减退 舒尼替尼临床或亚临床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左旋甲状腺素钠不需要肝肾毒性 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瑞戈非尼转氨酶升高,肌酐升高抗病毒治疗,甘草酸有时需要毛发改变 伊马替尼色素减退、睫毛粗长症、多毛症、脱发、眉毛/睫毛脱落无不需要间质性肺病 伊马替尼不明原因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低氧足量皮质类固醇,抗生素大多需要永久停药血液学毒性 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瑞戈非尼贫血,粒细胞缺乏,血小板降低铁剂,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有时需要 患者需严格遵守用药时间、用药间隔、给药途径等,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瑞戈非尼作为口服药物,特别提出要求进餐时服药,并饮用一大杯水,临床应特别叮嘱。在用药频次上,成人每天 1 次给药,儿童和少年每天可 2 次分开服用,用药期间为防止对皮肤的刺激性,需避免药物与皮肤、眼睛等接触。靶向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在每个患者个体身上表现会有所差异,切记不要因为惧怕药物不良反应而擅自停药,应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临床医生会结合患者靶向治疗的目的、疗效、耐受程度、不良反应类型及严重程度,综合评估,进行及时、有效地干预,保障TKI治疗疗效,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参考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胃肠间质瘤不良反应及处理共识)
加入的其他科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