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前 此为单侧完全性腭裂患儿,裂隙宽度约2cm,软腭长度中等,裂隙两侧可用组织量中等。 治疗后 治疗后0天 改良Furlow手术关闭腭部裂隙,重建腭部肌肉,延长软腭。硬腭部分松弛切口复位缝合,降低对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
治疗前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上唇唇红至鼻底完全裂开,患侧唇峰上提,鼻翼塌陷明显。术前未行鼻牙槽塑形,裂隙侧牙槽骨段错位明显,双侧鼻底不在同一水平。治疗后治疗后0天切口采用mohler唇裂修复法,患侧疤痕尽量模拟患侧人中嵴。肌肉层充分游离,复位重建,旋转下降患侧唇峰,恢复唇部对称立体的外观。鼻Tajima半开放式切口,有效矫正患侧鼻翼的外下移位。
第一步 填写基本信息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口腔颌面外科赵树蕃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链接填写https://www.wjx.top/vj/Pu9mcoF.aspx第二步 录音或录像1. 录音模板:数数从1数到10或20; 朗读儿童构音评估图册(见附件)。儿童不识字可看图片发音,或由家长领读。 录制连续讲话三分钟(如宝宝会讲的儿歌,会唱的歌曲,古诗或对话),丰富的语料有助于更准确的诊断。如宝宝年龄较小,目前能讲的很少,录制现有的发音即可。2. 录音录像注意事项:①请在安静的地方录制; ②请使用话筒(手机耳机线话筒也可); ③请大声使用正常语速朗读。④鼻音中的儿童需捏鼻进行第两次录音(即不捏鼻与捏鼻各录一份)⑥请勿在患儿感冒期间或鼻炎较重时录音,会影响医生对鼻音的判断;⑦需下载好大夫APP才能上传视频。⑧录音模板不能用于语音训练!!!第三步 预约视频问诊完成以上两步后可预约视频问诊,具体步骤如下:
直播时间:2021年07月10日19:28主讲人:赵树蕃主治医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
唇腭裂宝宝因为唇部或腭部的裂开,导致口腔内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密闭结构,结构异常使得宝宝在吸吮时无法产生足够的负压,从而影响有效的吮吸和吞咽。因此,唇腭裂宝宝出生后,家长常面临喂养困难的问题。请仔细对照及回想,您的宝宝存在以下喂养困难的症状吗?喂养前对喝奶或奶瓶表现得非常抗拒;喂养时宝宝哭闹不止,表现得非常烦躁;喂养时食物易从鼻腔溢出;喂养时经常出现呛咳;喂养时间过长,喂一次往往需要30分钟以上;喂养后很容易吐奶;体重增长非常缓慢,甚至有营养不良的情况。那么,如何正确地喂养唇腭裂宝宝呢?除了选择合适的喂养工具外(唇腭裂宝宝怎么喂?——专用奶瓶,你选对了吗?),以下的喂养三部曲也同样重要。一步曲:喂养前裂口大时先正畸,选用腭裂专用瓶,奶水装好请排气,喂前哄娃先安静。术前正畸矫治后,喂养明显改善。二步曲:喂养时扶抱姿势半直立,挤压奶瓶助吮吸,喂养中途可休息,时长控制30min。三部曲:喂养后喂养之后拍拍嗝,观察孩子的面色,按需按时要喂饱,关注体重和血氧。如仍有喂养困难,可至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唇腭裂门诊,由专业的医生及吞咽治疗师进行指导。
唇腭裂宝宝由于唇腭部裂开、口鼻腔相通,使得口腔内不能或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密闭结构而无法提供有效吸吮所必需的负压环境,因而时常会出现喂奶效率低下、进食时间过长、乳汁从鼻孔溢出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宝宝的营养吸收及健康成长,给广大家长带来喂养负担。一个合适的唇腭裂专用奶瓶及合理的喂养设置,能解决大部分的问题。那么,怎么给唇腭裂的宝宝选择合适的奶瓶选?1.奶瓶及奶嘴的挑选原则:选择软质、可挤压的奶瓶,这有助于唇腭裂宝宝更容易吸吮和吞咽。奶瓶设计应有单向阀门,防止奶液回流,提高进食效率。可以考虑使用防胀气奶瓶,这种奶瓶具有特殊导流管,减少宝宝吸入过多空气。选择有特殊设计的奶瓶,如带有导气孔的奶瓶,帮助排出瓶内空气,减少呛奶风险应选择柔软的奶嘴,减少对宝宝口腔的刺激。选择相对大号的奶嘴,以适应唇腭裂宝宝的口腔结构。考虑使用“Y”形或“十”形奶嘴,使吮吸更容易。2.代表产品(1)贝亲腭裂奶瓶(Pigeon)(2)美德乐特殊喂养奶瓶(Medela)(3)布朗博士防胀气腭裂奶瓶(Dr.Brown)目前,国内外的其他种类奶瓶,若满足以上条件,也可以选择使用,以更好帮助唇腭裂宝宝进食。宝宝对不同奶嘴有一定适应性,可以根据孩子的适应情况进行选择。各品牌奶瓶及奶嘴都有详细说明书,包括喂养时的进气孔方向等细节,应根据说明书进行安装使用。同时,应注意喂奶时保持半直立扶抱姿势,及时拍嗝,控制喂养时长在30分钟以内。如仍有喂养困难,可至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唇腭裂门诊,由专业的医生及吞咽治疗师进行指导。
功能性构音障碍是构音障碍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发音不清、咬字不准、讲话含糊等,其原因可能为舌系带过短、腭裂等口腔颌面部结构异常引发,张口呼吸等口腔不良习惯引发,也可是神经性或无明显病因。在儿童语音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错误,就好像学走路一样,一开始也是跌跌撞撞的,需要逐步发育掌握平衡。这些规则的构音错误称为音韵历程,常见的音韵历程在两岁半至四岁之间会显著减少,自行康复。如发音错误不能自行改善,且进步不明显,建议及时至语音门诊就诊。治疗的黄金时间是学龄前期,如幼儿园中班至大班。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语音门诊愿与您携手并肩,跨越儿童语音发展的小障碍。
此阶段语音的广度增加,从发声到语言语音早期词汇。环境语言影响幼儿最初的词汇,幼儿通过模仿学习最初的语音,从模仿动作到语言,经过反复强化后,逐渐说出正确的词。幼儿听到或见到时能理解的词,较自己能够说出的词更丰富。 12-18个月主要是言语理解的发展,是掌握初步的语言阶段,18个月以后言语的表达快速发展起来,是掌握基本的语言阶段。研究表明婴幼儿对他们尚未习得的语音更为感兴趣,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倾听。语音发展到一定时候,儿童获得把听觉模式转换成自己发音的方法,一般称语音规则,随着智力的迅速发育,这个时期的儿童表现出极强的用手习惯。儿童最初的语言只是单词没有语法,受环境影响,语言内部没有联系。 12-18个月幼儿连续音节和类似词的音节较上一阶段增多。声母的数量增加,平均每月能习得4-15个声母,主要为塞音(爆破音如b p 等)、鼻音。幼儿在12个月时比较偏好低位、非圆唇的韵母,高低舌位的韵母发育早于前后舌位的韵母。最易发出的音节以“发音部位最靠前的声母+发音部位最靠后的韵母”组合,如/ba/、/ma/、/da/。在构音技能的发展阶段,语音清晰度较差,2岁时约50%的话语是清晰可理解的。 18个月开始,儿童音韵快速发展,逐渐出现一些规则的构音错误,称为音韵历程(phonological processes),这些规则把复杂的单词简化便于发出,儿童语音的发展就是这些简化过程逐渐减少,直至说出的单词与原型相符。规则有两类:改变(删除、替代、同化、)和选择( 避免发某个音和倾向发某个音)。舌根音化、舌前置化及塞音化是汉语中最常出现的音韵历程。常见的音韵历程在2岁6个月至4岁之间会显著的减少。幼儿在2岁以前可正确掌握汉语的四声。新词的习得是语言发展中最显著的变化。12-18个月词汇量增加较慢,每月约1至3个词,而18月以后词汇出现快速增长,每周就可增加12至20个新词。幼儿在出现第一个表达性词汇后,约在17个月至21个月习得发展出前50个词。这些词汇以名词为主,如爸爸、妈妈、牛奶、苹果、狗、猫、球等,主要为人或物品的名称,包括食品、日用品、交通工具和身体器官。同时快速发展的还有表达动作的词汇,如抱抱、吃、睡觉等。但仅代表一般的发展规律,个体的发育与认知发展和言语实践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在语言获得的早期阶段,汉语中名词与动词的获得近似等同,在英语中名词获得较动词早而且数量多。12-18个月幼儿出现单词句,一个单词代表一句话的意思,幼儿可以用单一的话语表达更多的交际意图、感觉和兴趣。例如幼儿说“汪汪”,表达的意思可能是“快看,有只小狗(还不会讲小狗)”、“我们去看小狗”、“在模仿小狗叫”。当幼儿掌握的词汇量达200左右时,开始能讲不完整的双词句。如“妈妈走”、“爸爸抱”等所谓“电报句”,结构多为动词加名词、形容词加名词和名词加名词。幼儿在说电报句的同时也开始讲包括主谓宾结构完整的,但无修饰语的简单句,2岁儿童讲出的句子中完整句已占一半以上,并逐渐从成人的言语习惯和纠正中来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编者的话:在这个语言理解和表达高速发展的阶段,保护孩子说的兴趣比孩子说的准更为重要。宝宝愿意讲、有进步就是好的信号。音韵历程告诉我们宝宝在语音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错误,这就好像学走路一样,一开始也是跌跌撞撞,需要逐步发育、掌握平衡。随着大脑发育逐渐成熟、构音器官逐渐协调、宝宝慢慢就会形成正确的、流畅的发音。腭裂的宝贝在此阶段除了多进行吹和送气的练习,其他与正常儿童无异。全文已被出版物《言语治疗》收录,因科普需要略有增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