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耳聋诱因复杂,有百余种疾病可诱发耳鸣耳聋,有很多患者询问如何诊疗,下面列一个简单的对照流程,供大家参考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神经科(脑病科)霍金1.暴力外伤性损伤——耳鼻喉科、神经科诊治2.突发性耳聋(暴怒、饮酒后或无特殊诱因)——耳鼻喉科检查神经科药物治疗 针灸科针刺治疗3.突发眩晕伴耳鸣、视物旋转,恶心呕吐,持续<1分钟——耳鼻喉科(耳石复位治疗)4.耳鸣耳聋一段时间后后突发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神经科(美尼尔病——口服药物、静脉输液治疗)5.耳部感染性病变后耳鸣耳聋(外耳道炎、真菌感染)——耳鼻喉科检查 (消炎、抗菌药物治疗)6.感冒\鼻炎后耳鸣(咽鼓管障碍、鼓室积液)——耳鼻喉科(口服药物、滴耳液、冲洗治疗)7.老年性\房事过多\长期疲劳\经常熬夜所诱发耳聋耳鸣为肾气亏损所致——耳鼻喉科检查——中医科针灸科治疗配合自我作息管理8.耳鸣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为疾病并发症,内分泌科对症治疗9.耳鸣伴长期焦虑失眠——神经科、心理科、中医科针灸科诊治10.耳鸣伴颈椎病、颞颌关节痛——骨伤科、针灸科诊治
头痛是生活当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中又以偏侧头痛多见,门诊经常有患者咨询这种疾病的治疗及预防保健方法,在这里我就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首先,预防最主要的部分就是知道疾病的成因及表现,避免病因刺激诱使疾病发作。偏头痛病因比较复杂,和多种因素有关,中医将其归纳为外感(外源性)和内伤(内源性)两类,首先说下外感,外感头痛为实证,包括风寒外感、风热外感、风湿外感,我们从中不难发现这些诱因都以“风”字打头,这也是为什么中医称风为“百病之长”,比如好多病人来就诊的时候,经常描述的头痛病因都是“风吹到了”、“着风了”,这里的风即风邪,风邪夹寒凝滞血脉为风寒头痛,风邪夹热上扰髓海为风热头痛,风邪夹湿蒙蔽脑窍为风湿头痛。外感类的头痛起病比较急,时间短,疼痛的程度很强,其疼痛特点各有不同,风寒类痛连项背,风热类胀痛如裂,风湿类头重如裹(就像包了头巾一样)。不同于外感,内伤头痛有虚实之分,与脏腑功能及气血运行失常有关,包括气血两虚(虚)、肝阳上亢(实)、气滞血瘀(实)、脾虚痰阻(虚实夹杂),内伤类头痛起病缓,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疼痛时轻时重,其性质,阳亢者跳痛,血瘀者刺痛,亏虚者隐痛,痰阻者坠痛。除此之外,偏头痛还和不良情志损阻经络相关,紧张(伤肾)、焦虑(伤脾)、抑郁(伤肺)、愤怒(伤肝)、激动(伤心)都会诱发偏头痛,尤其是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年轻人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较大,负面情绪就像火山内的岩浆不断地孕育堆积,某一天会突然爆发出来,造成疾病。比如愤怒焦躁的情绪在工作场合中经常被压抑、控制,之后又无法得到发泄、疏解,使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受损,心包与三焦、肝与胆在脏腑关系中相表里,病气由厥阴经传至少阳经,上行于头侧,继而出现偏头痛,这也是中医常将偏头痛谓之为少阳头痛的原因。针刺治疗 因风为首邪,对于由外感因素引起的偏头痛,我们的治疗以祛风为主,主穴为:风池穴,风府穴,风门穴,以“风”字命名的穴位对风邪引发疾患疗效显著,风池穴可利湿除风,风府穴可疏风清热,风门穴有逐风驱寒的作用。选取配穴,风寒者加百会穴、太阳助阳散寒,风热者加曲池穴、大椎穴泻热除烦,风湿者加阴陵泉穴化湿泄浊。针对内伤性的偏头痛,我们根据《中藏经》所说:“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对病情表现虚弱者治则为“实之”、“补之”,通过百会穴、足三里穴、太溪补益气血,滋养脑髓;病情表现旺盛者以“除之”、“泻(泄)之”为宜,肝阳亢者取太冲穴镇肝潜阳、血瘀者取血海穴散结通络、痰浊者取丰隆穴涤痰除湿。对于不良情绪难以纾解者,多采用膻中穴,膻中穴为“气会”,可以有效调理异常情绪引起的气机上逆,打断“焦虑→气郁→化火→头痛→焦虑”这一恶性循环。刺血疗法 我们知道实性头痛多为风热化火上扰,气血逆乱引起,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提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而刺血疗法恰恰是通过在瘀阻脉络放血祛邪达到平衡阴阳、和调气血、恢复正气的治疗方法,门诊治疗中我们对头痛剧烈者选取耳尖穴(经外奇穴)点刺放血或大椎穴刺络拔罐的方法,耳尖和大椎都具有极好的泻热作用,放出的瘀血又携贼风离体,达到血出痛消,短时间内即可见效,曾被外国患者赞为“神奇刺血”,另外此法亦可用来治疗高血压病引起的头痛头晕耳鸣等症状。按摩疗法 按摩具有理气活血,通络逐瘀,扶正祛邪之效,既可施法予人,也可自我保健,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无创伤疗法。①点压法 以双手拇指或食指指纹面依次点压百会、四神聪、头维、角孙、翳风、风池穴,每穴点压15~20秒,操作3~5次;②抹法 行开天门(以双手拇指指腹自两眉间印堂穴至发际上神庭穴交替抹动),推坎宫(以双手拇指指腹自眉头攒竹穴抹动至眉梢丝竹空穴),分别操作30~50次;③指揉法 以拇指或食、中二指缓揉双侧睛明穴、四白穴、太阳穴,每穴3~5分,按揉2~3遍;④指叩法 两手五指微屈分开呈虎爪状,腕部放松,以指腹交替轻叩头侧部,如痛点明确亦可五指并拢呈鸟嘴状,啄击痛点,行头部叩法10分钟左右为宜;⑤扫散法 用拇指桡侧面及其他四指指端,自太阳沿头颞部向脑后(胆经循行部位)作弧形单向推动,使拇指在额角发际至耳上范围内移动,其余四指在枕骨两侧的上下范围内移动,形如梳头,左右交替进行,每侧50~100次,左右各3~5遍。中药疗法 偏头痛病因病机复杂,组方亦变化多端,但万变不离其宗,其总的治则为“理气祛风,活血逐瘀”。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为活血止痛药(川芎、元胡),祛风止痛药(川乌、草乌),发散风寒药(防风、细辛、白芷、羌活),发散风热药(葛根、菊花、蔓荆子),平肝息风药(钩藤、天麻、全蝎)和化痰药(半夏、南星)。目前临床常用的两种中成药为正天丸和全天麻胶囊,正天丸由疗头风的四大古方(川芎茶调散、桃红四物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四藤消震饮)演化而来,具有疏肝逐风、活血养血、通络止痛之效,用于肝阳上亢、血虚失养、瘀血阻络引起的反复发作性偏头痛;全天麻胶囊主要成分为天麻,有平肝息风止痛之效,治疗肝风上扰引起的头痛、头晕、麻木等,可以很好的缓解偏头痛急性发作的症状,市面上还有一种药物叫做天麻胶囊,与全天麻仅一字之差,但其由10种祛风除湿类药物组成,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症肢体麻木拘挛,希望患者朋友不要将二者混淆,合理选择用药。药膳食疗 药膳予药于食,是中医养生文化和中华饮食文化的完美结合,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可以较好防治偏头痛的药膳。①绿精茶 用于风热头痛,绿茶与谷精草1:10比例混合,水沸后放入锅中,文火煎煮5~10分,绿茶清热除烦,谷精草疏风散热,饮用前还可加入少量枣树蜜养血安神;②芹菜/菊花粥 用于阳亢化火,面红目赤伴头痛者,待100g粳米粥煮好后,加入具有清肝降压之效的芹菜或菊花15g再煮5分钟,每日一次,早餐服用更佳;③山药枸杞猪脑汤 有补脑髓,益气养血之效,将山药枸杞各30g和猪脑300g入锅,加清水文火炖煮,2小时后加入适量精盐及花雕酒调味,再煮10~15分出锅,3~5日一次。由于大部分偏头痛病程时间长,且具有迁延反复的特性,所以在日常保健治疗时应戒骄戒躁,及时调整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向医生反馈病情变化,合理安排作息饮食,气血调达则邪无可犯。
失眠病因与多种因素相关,《景岳全书不寐》有云:“盖寐本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这段话的意思是“失眠与心神之阴有关,心神之阴受损或为邪气的侵袭,或为正气的亏虚所致”,即将病因分为邪实和体虚两大类。首先说下邪实,主要包括情志失常及饮食不节,①不良情志如:愤怒(伤肝)、激动(伤心)、焦虑(伤脾)、抑郁(伤肺)、紧张(伤肾)都会引起五脏阴阳失衡,通过脏腑经络之间的联系影响心神,人们常说“气的睡不着”或“兴奋的睡不着”均属此类。②饮食不节: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偏嗜高油盐、辛辣重口的食物,过度饮用酒类,此类不节制的饮食极易使脾胃和降失常,酿生痰热,痰热上扰心神,烦躁难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胃不和则卧不安”。不同于邪实的侵扰,体虚失眠则多以正气的耗伤为诱因,①劳逸失调: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忧思伤脾”,因此过度的体力或脑力活动均会造成脾胃的损伤,引起脾胃“腐熟水谷,生化气血”功能失常,气血精微无法濡养心神,心失所养则惊悸怔忡而不寐。②久病体虚:慢性疾病长期损正气耗精血,气属阳而血属阴,气血阴阳亏虚导致心神不宁,多梦易醒。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神经科(中风科)霍金针灸治疗 因失眠病位在心,且与肾(先天之精)、脾(后天之精)密切相关,我们的治疗以滋气血,调脏腑为主,主穴为:神门穴(心),三阴交穴(脾),太溪穴(肾),安眠穴(用小手指头顶住耳垂,五指并拢,中指压的位置就是安眠穴)。耳压疗法 耳压疗法是指使用丸状物贴压耳穴防治疾病的一种全息疗法, 临床上我们经常用此疗法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循环,改善内分泌,而且简便易行,可配合其他疗法治疗多种疾患。按摩疗法 按摩具有调和阴阳,理气活血,扶正祛邪之效,是一种深受大众欢迎的无痛无创伤疗法。①开天门 以双手拇指指纹面分别点压眉心处(印堂穴)及前发际线正中(神庭穴),两指交替自下而上的推动,操作24次;②推坎宫 以双手拇指指腹自眉头(攒竹穴)沿眉弓抹动至眉梢(丝竹空穴),操作24次;③运太阳 以双手拇指或食、中二指缓揉双侧太阳穴,向眼侧方向按揉为补,向耳侧方向按揉为泻,运36次;④揉捻耳垂 以两手拇指及食指捏住两侧耳垂(耳垂在耳穴中全息为人的头面),轻轻捻揉使之产生酸胀感,揉捻3~5分钟;⑤搓涌泉 俗称搓脚心,涌泉穴位于足底人字形条纹交界处的凹陷中,用温水或药水(丹参、红花、菊花、夜交藤煮制)浴足后,以手掌根或磨脚石推搓涌泉穴,左右交替进行,每侧50次,左右各2~3遍。中药疗法 这里让我们了解一下治疗失眠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包括重镇安神药(朱砂、龙骨、琥珀)和养心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夜交藤)两类。重镇安神药具有平肝潜阳、平静定志的作用,用于狂躁难眠或噩梦连连,惊吓易醒;养心安神药有养阴补血,交通心肾之效,虚烦不寐,健忘多梦,惊悸盗汗者多用。目前市面上有多种治疗失眠的中成药,那么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药物呢,我们简单的按主治功效对其进行罗列,希望大家能合理对症用药。药膳食疗 以食为药,以食为疗是中华饮食文化的精粹,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可以较好防治失眠的药膳。①百合莲子桂圆粥 鲜百合、莲子肉、桂圆肉各30g,粳米100g,百合、桂圆肉、莲子肉都有健脾宁心的作用,适合劳伤心脾,气血不足失眠者,煮熟后还可加入少量枣树蜜养血安神;②酸枣珍珠汤 酸枣仁粉20g,水煎一刻钟,加入珍珠粉3g摇匀饮用,酸枣仁及珍珠粉均具有镇静安神的效果,用于烦躁不安,多梦易醒者,每晚睡前2小时服用;③更眠茶 本品由《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加减变化而来,用于妇女更年期失眠,取小麦15g,大枣10枚,炙甘草9g,合欢花6g,玫瑰花6g同煮,水沸后改文火煮5分钟,可加入少量冰糖或蜂蜜饮用,以此代茶具有调养心神,和中缓急之效。由于失眠的产生发展和情绪、周围环境变化联系紧密,具有反复发作,逐步恶化的特性,所以在日常预防治疗时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少失眠的心理暗示,可适度参加体育锻炼,欣赏轻柔和缓的音乐来调节情绪、转移注意力,同时合理安排作息饮食,配合医生治疗,逐步减少药物依赖,阴阳调达则疾病可愈。
随着天气变凉,人们的饮食嗜好也悄悄发生了变化,吃点热的,喝点暖的似乎更人让身体舒泰。霍大夫节假日期间吃了几天火锅,结果与口疮不期而遇,说话的时候会痛、吃饭的时候会痛、就连睡觉也会隐隐作痛...总之呢,它会无时无刻地折磨咱。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中医认为认为口舌生疮的病因是由于心脾经热盛(实火)和阴虚火旺(虚火)。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上火了”。实火--火热之邪蕴结于脏腑,因心经(情绪诱发)与脾经(辛辣饮食)的经络循行连及口舌,所以火热之邪可循经上犯,故生口疮。虚火--虚性溃疡或因劳累过度,亏耗真阴,伤及心肾,虚火上炎于口腔而发病;或因急性期失治,迁延转化而成。如果口疮反复发作就要特别注意了,这不一定是单纯的上火,也可能预示着机体可能有潜在系统性疾病。口腔溃疡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局部损伤、精神紧张、食物、药物、营养不良、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1.不良习惯和假牙--口腔黏膜长时间被挤压摩擦,牙齿不整齐或是戴了不合适的假牙(牙套)剐蹭粘膜局部,很容易出现口腔溃疡。要纠正小孩子咬唇、咬舌和咬颊的不良习惯。去口腔科调整不合适的假牙、牙套。2.辛辣爱好者--很多人无辣不欢,比如:麻辣火锅、烧烤、辣条等,这些食物都很容易产生火热之邪,引发口腔溃疡。所以嗜食辛辣的朋友们注意浅尝则止哦。3.不注意口腔卫生--平时不注意保持口腔的卫生清洁,吃过饭就睡,会导致口腔里面有很多的食物残渣,滋生细菌,诱发或加重口腔溃疡。平日要注意清洁口腔,比较懒可以用电动牙刷和水牙线,即使是溃疡疼痛时,也要刷牙漱口。4.劳累过度--经常发生口腔溃疡的人群往往都是一些需要长时间学习工作,精神压力较大的人,其中很多人还有长期熬夜失眠史,所以学生、IT从业者、夜班工作者都是高发人群。要适当的缓解压力,改善睡眠。5.维生素缺乏--有的人饮食中不太爱吃蔬菜,也不太爱吃水果,尤其是小朋友们,导致缺少必要的维生素。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西瓜、苹果、桃子等应季的水果蔬菜等。大家通过前面的阅读不难发现,其实口疮大多和我们目前的不良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减少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清洁口腔、规律作息,多疏解情绪对治疗口疮都有很大的帮助。这里我再介绍一味中药和一种疗法,大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使用:蔷薇根--治口疮,蔷薇根皮四两,黄柏三两,升麻三两,生地黄五两。上四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含之,瘥止。含极吐却更含。---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家亦可单一味使用内服:煎汤10-15g;研末1.5-3g;或鲜品捣、绞汁。外用:适量,研粉敷;或煎水含漱;或洗。火针--“火针”一词亦最早见于唐代医家孙思邈著的《千金要方》,用于治疗外科疾病:“外疖痈肿,针惟令极热”。“火以畅达,拔引热毒,此从治之意”,“肿内热气,被火夺之,随火而出”。是指火针具有拔除火热毒、通行气血的作用,以火退火,用于治疗反复发作的口疮具有极好的效果。
最近好多朋友出现鼻塞、鼻痒、流鼻涕的症状,误以为是秋季天气变凉引发的感冒伤风,“感”激涕零,等着自然痊愈,殊不知症状反复加重,长期呼吸不畅,甚至夜不能寐,这有可能是正在遭受过敏性鼻炎的折磨。感冒(急性鼻炎)和过敏性鼻炎都具有喷嚏、鼻痒、鼻塞、鼻子堵、流鼻涕症状,如何区分呢?可以从发作时间、症状、病程等几个方面来看: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学的“鼻鼽”的范畴。鼽[qiú]指鼻塞不通、鼻流清涕。东汉刘熙《释名·释疾病》曰:“鼻塞曰鼽。鼽,久也,涕久不通,遂至窒塞也。01病因过敏性鼻炎可以通过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确诊。分为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常年性过敏性鼻炎致敏原多为螨虫、霉菌、动物皮毛等,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季节性过敏性鼻炎过敏原多为植物类花粉,季节性花粉暴露是引起花粉症的主要原因。过敏性鼻炎是会呼吸的痛,因为过敏原存在于每个角落,很多患者测过敏原发现从粮食、皮屑到花粉、灰尘,对很多东西都过敏,在中医看来过敏更属于因正气不足而感邪的“体质”问题。02证型肺虚感寒--常因感受风寒异气发病,鼻塞,鼻痒,喷嚏频频,清涕如水,嗅觉减退,畏风怕冷,咳嗽痰稀。脾气虚弱--鼻塞,鼻痒,清涕连连而量大,喷嚏突发,四肢乏力,大便溏薄。肾阳不足--鼻痒,鼻塞,喷嚏较多,遇冷风则易发作。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大家可以看到与我们鼻炎发作相关的因素多为体质阳气虚弱,无法拒邪于体外,我认为应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防治疾病方法被动的预防就是降温后的避风寒、添衣被。下面再为大家介绍几种主动治疗方法:按摩法按摩疗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下面介绍三组手法,大家可打乱顺序操作,每组动作操作5分钟,每日2~3次。特别鸣谢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贾术永老师北京市朝阳区东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董振豪医生温灸法艾灸通过在穴周燃烧艾叶制品产生温煦感,推动活跃局部气血运行,温补脾肺之气,御邪于外。(不适宜阴虚火旺人群)可悬灸肺俞及脾俞(两侧肩胛骨下角连线中点为第7胸椎)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过敏煎此方发明者乃著名老中医祝谌予。为民国时期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先生的高徒。我爱人也因过敏性鼻炎发作用过,疗效甚佳 。 原方组成:防风10克、银柴胡10克、乌梅10克、五味子10克。后世随着临床应用,加上了调和药性的甘草,使过敏煎的药性更加平和。功效:补虚和里,益气固表。 主治:过敏性疾病。
治疗前患者右侧面肌痉挛2年,以下眼睑及口角为主,曾尝试口服中药,针灸治疗,效果不理想,伴有焦虑状态,痉挛等级评分较高治疗后治疗后30天使用局部毛刺远端养心安神刺法治疗后,患者面部痉挛程度及频次降低,焦虑状态基本消失,表面肌电显示患者可激活神经元增多。
中心性肥胖 又称为 向心性肥胖、腹型肥胖或内脏型肥胖,是一种以脂肪细胞在腹部积聚突出,腰围和臀围比例明显增大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病。由于腹部接近肝门静脉,脂肪易于被肝脏吸收,增加血中脂肪水平,容易引发冠心病和卒中等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笔者自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采用腹部电针结合灸法治疗虚证中心性肥胖3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在本院专科病房与门诊选取符合2004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全国代谢综合征会议关于中心性肥胖诊断标准[1]的患者共6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43例;年龄18~60岁之间;中医辨证属脾虚湿阻型39例,脾肾两虚型21例;以上所有病例通过问诊、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肥胖症, 无其他严重疾病;随机1:1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30例)(1)腹部电针。取穴:中脘、气海、天枢(双)、梁门(双)、外陵(双)、大横(双)及腹部凸起处。配穴:脾虚湿阻型加脾俞、阴陵泉;脾肾两虚型加关元、脾俞、肾俞。患者仰卧,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按肥胖度选取30号的40~60mm针灸针(华佗牌无菌针灸针),按毫针常规刺法快速进针。提插捻转得气后,应用长城KWD-808II电针仪(常州英迪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在双侧天枢、大横处加电针,选择连续波波型,频率为50~100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 min。(2)温针灸治疗。主穴使用温针灸法,配穴采用毫针刺法治疗。剪取1.5~2cm长艾段或艾柱插入主穴毫针针柄点燃,每次每穴2~3壮,其它配穴每隔10分钟行针1次,留针40分钟。同时配合肚脐神阙穴隔姜隔盐灸,每次2壮,根据病人虚证严重程度及改善情况予以加减。(3)疗程:温针灸疗法可根据病人体质每日或隔日进行,每周3次。腹部电针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4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女性月经期停止治疗。 2.2 对照组(30例)予腹部电针治疗,余皆同治疗组。 2.3 观察方法 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腰围、腰臀比、体重、体质指数等相关指标的变化。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的方法,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或tˊ检验。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肥胖症疗效评定标准参考1998年国际中西医结合联合会制定的单纯性肥胖病疗效评定标准[2]拟定,近期临床痊愈:体重已达标准体重或在超重范围内,或平均腹围降至正常范围内;临床显效:体重下降>5kg或平均腹围减少>10cm;临床有效:体重下降3~5kg或平均腹围减少3~10cm;临床无效:体重下降<3kg或平均腹围减少<3cm。 3.2两组中心性肥胖治疗后疗效比较 见附表 附表 两组中心性肥胖治疗后疗效比较(单位:人)组 别 例数 疗程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I 4 11 15 50 %治疗组 30 II 9 15 6 80% * I 3 9 18 40 %对照组 30 II 6 15 9 70 % * 第II疗程有效率即为总有效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 %, 经卡方检验,*P < 0.01, 有显著性差异。3.3 经x2检验,两组治疗后病情程度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治疗组治疗后腰围、腰臀比、体重、BMI指数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说明治疗组疗后所反映的治疗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4.讨论 中医学认为肥胖症的发生主要与脾胃肾的功能密切相关,其病理机制为本虚标实,本为脾胃肾虚,运化失司,标为痰瘀、水湿、脂浊凝滞,脾胃肾功能失调是本病的病机关键,肥胖的病因病机虽有多种,但最终致脾胃肾功能失常,不能输布精微,调节水湿,而变生膏脂痰湿,著于肌肤,发为肥胖。因而针灸用穴应注重脾胃肾三经穴及相关特定穴的选用,局部与远端输穴相配,以共奏健脾和胃,补脾益肾,化痰涤浊,调脂减肥之功。“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恰好为灸法适应症。其中温针灸法是针刺与艾灸结合的一种治法,针刺的疏通经络、气血作用较好,而艾灸则兼具温通与温补双重功效,两者结合则可补泻兼施,再配合隔姜隔盐灸,对虚证型中心性肥胖症实行标本兼治。腹部电针治疗可以通过电刺激调整患者胃扩张和胃排空的功能,使饥饿感减轻或消失,食欲下降;能使体脂分解加速,消耗增加,调节内分泌功能,抑制兴奋的迷走神经,加强脂肪分解,促进新陈代谢。 现代医学认为:中心性肥胖与遗传因素、精神神经因素、内分泌因素及饮食生活习惯相关。针灸治疗中心性肥胖的机理为:(1)通过对神经系统的调节达到减肥作用:针灸可显著降低肥胖大鼠体外周血和中枢神经肽Y的含量增加产热,降低饥饿中枢(LHA)的兴奋性,提高饱食中枢(VMH)的电活动频率,抑制肥胖者亢进的食欲,达到减肥的目的。[3、4](2)有效调节内分泌紊乱:针灸可明显降低下丘脑瘦素和INS水平及OB一R基因表达水平,取得良好减肥疗效[5];(3)促进内脏功能:可以使基础胃活动水平降低,抑制患者过亢的食欲及胃肠消化、吸收机能,并能延长餐后胃排空时间,从而减少能量的摄入。(4)有效调节脂质代谢:通过针灸可以使人体中过氧化脂质含量下降,加速脂肪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减肥目的。采用腹部电针结合灸法的疗法,可以标本兼治,减轻体重,改善临床症状,从而说明腹部电针结合灸法治疗虚证中心性肥胖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参考文献1.熊磊,中西医治疗肥胖症的研究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14期 :1951-1953.2.危北海,贾葆鹏.单纯性肥胖症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5):317-319.3.孙志,张中成,马丽等.针刺对肥胖大鼠下丘脑神经肤Y基因表达的影响,中医临床康复,2006,10(15):135.4.赵玫,袁虹锦等.针刺对实验性肥胖大鼠下丘脑饱食中枢的影响,中国针灸,2001,21(5):305一306.5.赵东红,张中成,孙志等.针灸对单纯性肥胖症瘦素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4,8(3):562-565.
祖国中医学认为,人的精、气、神充足,是健康和长寿的标志,尤其对肾精的保养至关重要,所以素有“肾为先天之本,精为长寿之源”之说。因此在冬季我们要以防寒为主,以滋补为辅,多食汤水类食物,这样既可暖身子,又可避免过多地囤积热量,防止体重增加。下面介绍几种冬季养生保健食物的种类及功效。 1,肉类。蛋白质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人体不能缺。肉类多蛋白质,吃了身体觉暖,活力充沛。 2,水果类。柑橘性温,散发出一种烈味,可以祛除病毒,防治鼻炎,睡前剥几瓣桔子吃,能消痰止咳。薄荷,也有止头痛,治鼻炎的功效。红枣,具有补脾,调补气血,壮腰健肾之功效。 3,中药类。冬桑叶和碎菊花,可以清头目、治感冒。党参,补中益气,适用于气虚,食少,四肢寒冷者。田七,具有活血祛风,壮筋骨,补气血之功。与鸡肉同食,能强壮筋骨,聪耳明目,驻颜养血。 4,干果类。桂圆,具有补气健脾,养血安神之功效。与鸡肉同食,治疗心脾虚损,气血不足,失眠头晕。杏仁,补肺润肠,止咳定喘。甜杏仁具有抗癌作用。银耳,滋阴润肺,养胃,健康人常食,能增进食欲,防病延年。杏仁、桂圆、银耳同炖,能补阴润肺,补血止咳,适用于咳嗽、咳血、潮热、盗汗、贫血等症,健康人常食,能增进健康,防病强身。 5,蔬菜类。生姜,增加人体抗寒能力,减少感冒及其他疾病。萝卜,有红皮、白皮、青皮等品种,药理性能大致相同,均含有糖、无机盐和大量的维生素,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利尿消炎、化痰等功效。故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之说。同羊肉同炖,是上乘的滋补佳品,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营养相当丰富,老少皆宜。
高维滨教授讲稿延髓麻痹 亦称 球麻痹,包括 真性延髓麻痹 和 假性延髓麻痹。是神经科常见的疑难危重症,大约10余种疾病可以合并本症,其中脑血管疾病尤为多见。日本报道,在脑血管疾病的急性期大约占40%左右。国内报道,急性期脑血管疾病大约占29%-60.4%,因此,本病具有非常大的治疗意义。真性延髓麻痹是脑干的舌咽、迷走和舌下神经核、神经根或神经干病变所致,亦可伴有三叉神经运动支及面神经麻痹,故又称为延髓桥脑麻痹,病变为单侧者多见,吞咽障碍主要发生在咽腔吞咽期,治疗难度大。 进行性延髓麻痹是运动神经元病的一个临床类型。病变主要侵犯脑干,特别是延髓的颅运动神经核,也可以合并其它类型,属真性延髓麻痹。其主要特点:双侧病变,起病缓慢,开始时一般先言语欠流利,以后慢慢出现饮水呛咳,体检见舌肌束颤、舌肌萎缩,严重者会出现张口慢,进食困难、流涎、咀嚼动作慢无力,舌不会卷曲,或食物入口后又漏出,食物在患侧面颊堆积,上述症状逐渐进展,病情可达2~6年。部分病例用中西药物及针刺治疗后可病情缓解,或病情稳定。假性延髓麻痹是由双侧上运动神经元病损所造成的,由于双侧皮质脑干束不能调节延髓网状结构的吞咽反射中枢所致。从病变的部位来说,以内囊及桥脑为最多见。所引起的吞咽障碍,在口腔准备期、口腔吞咽期为主。治疗:1、真性延髓麻痹、进行性延髓麻痹:风池、供血、翳明、治呛、吞咽1、吞咽2、提咽、头针运动区下2/5。2、假性延髓麻痹:风池、供血、翳明、治呛、吞咽1、廉泉、外金津玉液。头针运动区下2/5。高维滨教授选取项颈部腧穴,因此叫“项针疗法”。在现有的临床经验基础上,弄清每个腧穴的解剖基础及与吞咽反射、构音功能的关系,要想恢复延髓这部位的功能,首先应改善这一部位的血液循环,在此基础上,再重新建立吞咽反射和构音功能。高维滨教授解剖观察项颈部的各层次结构,血管分布,吞咽反射时各肌肉的活动情况,结合解剖图谱及解剖学书籍认真分析,同时又让患者在X光机前吞咽钡剂,反复观察吞咽时各部位的活动情况。经实验后,他提出了治本治标的不同腧穴。临床观察,证实该组穴位确有改善脑部血循环的功效。在此基础上,1993年高维滨开始立项对假性延髓进行临床和机理研究。通过100例患者疗前疗后的对比研究,总有效率达96%,而对照组为46.7%。其机理研究证明,项针可以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是脑神经功能得到改善的基础。这一成果1995年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他又对难中之难的真性延髓麻痹进行临床研究。2000年荣获了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