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手足口病流行季节(每年5-7月和10-12月)!今天我来普及一下手足口病。首先要定个基调:手足口病不是洪水猛兽,没有必要引起恐慌。但也不能等闲视之,调以轻心。因为我们每年看上千手足口病,只有很少一部分需要住院治疗,但是每年都有几例重症病例造成了严重后果。绵阳四0四医院小儿内科谌详绵阳四0四医院小儿内科谌详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病,一般感染学龄前幼儿,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五岁以下的娃娃,而其中又以3岁以下最多。手足口病,光听来头就知道,它是要引起娃娃手、足、口出问题的。手足口病除了一般病毒感染导致的发热、精神、饮食下降外,它还有自己的典型表现:手心、足心、口腔黏膜出现疱疹。典型疱疹为类圆形的疱,疱里面有浑浊的水,疱周围有一圈红晕,口腔里的疱破了,会变成溃疡。分布一般仅分布于手心、足心、指缝里,几乎不长到手背、足背皮肤上去。少数娃娃膝部、肛门周围会伴有红色的丘疹。手足口病的疱疹有“八不”:不痛、不痒,不破(口腔里的除外),不结痂,不像过敏,不像水痘,不像蚊虫叮咬,不像口、龈炎。那位说了,你说手足口病是传染病,那它是怎样从一个娃娃跑到另一个娃娃身上的呢?我这正要介绍一下。首先,大自然里就有肠道病毒的存在,随时潜伏着就等沾染到哪个不爱洗手的娃娃,好通过他把自己家族发扬光大。等上了人的身,病毒就在口腔里、手、足的疱疹里繁衍生息,成万上亿的增殖。染病的娃娃就成一个病毒播种机,口腔里,手、足的疱疹里,拉的粑粑里都是活蹦乱跳的病毒。拉在哪里、摸到哪里就把病毒带到哪里。好娃娃和患病的娃娃玩儿,如果耍流氓亲了她或拉了她的手,接触了她吃过的食物,玩过的玩具、摸过的东西,用过的毛巾就把病毒摸在了手上,这时如果不洗手就吃东西,病毒会随食物一起吃到肚子里,娃娃被感染,然后又成了一个病毒播散中心,通过玩耍、拉粑粑把病毒又扩散到周围环境中,感染其他娃娃。这就是此病会在幼儿园等幼托机构里爆发流行的原因。手足口病同其他很多病毒感染性疾病一样有两个特点:自限性,就是不医也会好,二是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当然不是说此病不能医治,而是说目前没有特效抗手足口病病毒的药,我们通过对症支持治疗的方法来对付手足口病。绝大部分手足口病为轻型,表现轻松,预后良好,一周内痊愈。但是,极少部分重症会导致脑炎、脑脊髓膜炎、脑干炎,肺水肿,循环衰竭,抢救没成功的会致死或遗留严重后遗症。也正是这一点,决定了防控手足口病的重要性,一旦患手足口病,不管轻型、重型,必须到正规医院诊治。有的家属还有疑虑,怎么才知道娃娃患的是轻型还是重型?轻型会不会发展成重型?有没有前兆?这个,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但是,经过我们对历年重症手足口的观察,总结了几点,凡是3岁以下患手足口病的娃娃出现以下表现的,得重型手足口的危险增加:1,高热不退,体温在39℃以上,超过6小时没降到正常2,烦躁、激惹、惊厥,像受了惊吓一样四肢不自主惊跳甚至抽风。3,精神萎靡不振,和一般感冒明显不符合的精神萎靡。4,反复呕吐,吃东西不吃东西都吐个不停。5,呼吸急促,口唇发青。6,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超过15109/l同所有儿科疾病一样,此病重在预防:注意卫生,加强营养,少吃生食,进食前先洗手,流行季节避免到儿童游乐场玩公共玩具。此病的治疗不建议不看医生就自己买药吃,所以这里就不赘述治疗办法啦。有看见字多就眼花的和有简短阅读癖的朋友也不要紧,记住最后一句话就成。如果怀疑娃娃患手足口病,立即到正规医院感染科儿童疱疹门诊看医生。
0-6月婴儿喂养2015指南2015年8月6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对0~6月龄婴儿的喂养作出了最新的指导,谌叔叔也是赞同的,和各位父母们分享分享。0-6月婴儿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高于其他任何时期。但婴儿消化器官和排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功能不健全,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及代谢废物的排泄能力仍较低。母乳既可提供优质、全面、充足和结构适宜的营养素, 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能完美地适应婴儿尚未成熟的消化能力,并促进其器官发育和功能成熟。此外,0~6月龄婴儿需要完成从宫内依赖母体营养到宫外依赖食物营养的过渡,来自母体的乳汁是完成这一过渡最好的食物,基于任何其他食物的喂养方式都不能与母乳喂养相媲美。纯母乳喂养能满足6月龄内婴儿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母乳中的营养素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构成一个特殊的生物系统,为婴儿提供全方位呵护,助其在离开母体子宫的保护后,仍能顺利地适应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健康成长。0~6月龄婴儿处于1000日机遇窗口期的第二个阶段,营养作为最主要的环境因素对其生长发育和后续健康持续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母乳中适宜数量的营养既能提供婴儿充足而适量的能量,又能避免过度喂养,使婴儿获得最佳的、健康的生长速率,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因此,对0~6月龄的婴儿应给予纯母乳喂养。针对我国0~6月龄婴儿的喂养需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基于目前已有的充分证据,同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其他国际组织的相关建议,提出0-6月龄婴儿喂养指南。1. 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提要】初乳富含营养和免疫活性物质,有助于肠道功能发展,并提供免疫保护。母亲分娩后,应尽早开奶,让婴儿开始吸吮乳头,获得初乳并进一步刺激泌乳、增加乳汁分泌。婴儿出生后第一口食物应是母乳,有利于预防婴儿过敏,并减轻新生儿黄疸、体重下降和低血糖的发生。此外,让婴儿尽早反复吸吮乳头,是确保成功纯母乳喂养的关键。婴儿出生时,体内具有一定的能量储备,可满足至少三天的代谢需求,开奶过程中不用担心新生儿饥饿,可密切关注婴儿体重,生后体重下降只要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温馨环境、愉悦心情、精神鼓励、乳腺按摩等辅助因素,有助于顺利成功开奶。准备母乳喂养应从孕期开始。【关键推荐】分娩后尽早开始让婴儿反复吸吮乳头。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口食物应该是母乳。生后体重下降只要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婴儿吸吮前不需过分擦拭或消毒乳头。温馨环境、愉悦心情、精神鼓励、乳腺按摩等辅助因素,有助于顺利成功开奶。2. 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提要】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月龄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此外,母乳有利于肠道健康微生态环境建立和肠道功能成熟,降低感染性疾病和过敏发生的风险。母乳喂养营造母子情感交流的环境,给婴儿最大的安全感,有利于婴儿心理行为和情感发展,母乳喂养的婴儿最聪明。母乳喂养经济、安全又方便,同时有利于避免母体产后体重滞留,并降低母体乳腺癌、卵巢癌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应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母乳喂养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家庭、社区和工作单位的积极支持。充分利用政策和法律保护母乳喂养。【关键推荐】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月龄以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应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按需喂奶,两侧乳房交替喂养;每天喂奶6~8次或更多。坚持让婴儿直接吸吮母乳,尽可能不使用奶瓶间接喂哺人工挤出的母乳。特殊情况需要在满6月龄前添加辅食的,应咨询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后谨慎做出决定。3. 顺应喂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要】母乳喂养应顺应婴儿胃肠道成熟和生长发育过程,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婴儿饥饿是按需喂养的基础,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一般每天可喂奶6~8次或更多,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特别是3月龄以前的婴儿。婴儿生后2-4周就基本建立了自己的进食规律,家长应明确感知其进食规律的时间信息。随着月龄增加,婴儿胃容量逐渐增加,单次摄乳量也随之增加,哺喂间隔则会相应延长,喂奶次数减少,逐渐形成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如果婴儿哭闹明显不符平日进食规律,应该首先排除非饥饿原因,如胃肠不适等。非饥饿原因哭闹时,增加哺喂次数只能缓解婴儿的焦躁心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应及时就医。【关键推荐】母乳喂养应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一般每天可喂奶6~8次或更多,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特别是3月龄以前的婴儿。随着婴儿月龄增加,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形成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婴儿异常哭闹时,应考虑非饥饿原因,应积极就医。4. 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需补钙。【提要】人乳中维生素D含量低,母乳喂养儿不能通过母乳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适宜的阳光照射会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但鉴于养育方式的限制,阳光照射可能不是6月龄内婴儿获得维生素D的最方便途径。婴儿出生后数日就应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 10μg (400 IU)。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骨骼生长对钙的需求,不需额外补钙。推荐新生儿出生后补充维生素K,特别是剖宫产的新生儿。【关键推荐】婴儿生后数日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3 10μg (400 IU)。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不需要补钙。新生儿出生后应肌肉注射维生素K1 1mg。5. 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提要】 由于婴儿患有某些代谢性疾病、乳母患有某些传染性或精神性疾病,乳汁分泌不足或无乳汁分泌等原因,不能用纯母乳喂养婴儿时,建议首选适合于0~6月龄婴儿的配方奶喂养,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养婴儿。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只能作为纯母乳喂养失败后无奈的选择,或者6月龄后对母乳的补充。6月龄前放弃母乳喂养而选择婴儿配方奶,对婴儿的健康是不利的。【关键推荐】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只能作为母乳喂养失败后的无奈选择,或母乳不足时对母乳的补充。以下情况,建议选用适合于0~6月龄婴儿的配方奶喂养:a 婴儿患有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严重母乳性高胆红素血症。b 母亲患有HIV和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结核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期间,以及滥用药物、大量饮用酒精饮料和吸烟、使用某些药物、癌症治疗和密切接触放射性物质。c 经过专业人员指导和各种努力后,乳汁分泌仍不足。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养0~6月龄婴儿。6. 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提要】身长和体重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疾病或喂养不当、营养不足会使婴儿生长缓慢或停滞。6月龄前婴儿应每半月测一次身长和体重,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并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曲线》判断婴儿是否得到正确、合理喂养。婴儿生长有自身规律,过快、过慢生长都不利于儿童远期健康。婴儿生长存在个体差异,也有阶段性波动,不必相互攀比生长指标。母乳喂养儿体重增长可能低于配方奶喂养儿,只要处于正常的生长曲线轨迹,既是健康的生长状态。
所谓计划免疫是指: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水平的分析,按照科学免疫程序,有计划的利用疫苗进行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抗病能力,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传染病的目的。人类利用计划免疫战胜传染病有实际案例:消灭了天花以及控制了小儿麻痹。计划免疫,计划免疫,重点在于计划二字,纵观全世界,中国的计划免疫在所有发展中国家做得最好,几乎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大家庆幸吧,没有生活在其他传染病横行、水深火热的发展中国家。单个人或小规模的接种疫苗意义不大,只有全社会、全世界同时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全面推行有计划的免疫方案才能达到消灭和控制传染病的目的。换句简单的话就是:接种疫苗对于单个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不是说我接种了乙肝疫苗,就一定不会患乙肝了。但是如果在人群中大规模的按计划接种乙肝疫苗,奇迹就出现了,乙肝就会在这群人中的流行显著减少,乃至绝迹,其意义又分配到了单个人身上。所以,接种疫苗除了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外,同时应该是每个人的:义务!我国目前现行的儿童免疫程序:⑴出生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和第一针乙肝疫苗。⑵1个月月龄,接种第二针乙肝疫苗。⑶2个月月龄,接种(服)第一次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⑷3个月月龄,接种第二次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和第一次百白破混合制剂。⑸4个月月龄,接种第三次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和第二次百白破混合制剂。⑹5个月月龄,接种第三次百白破混合制剂。⑺6个月月龄,接种第三针乙肝疫苗。⑻8个月月龄,接种麻疹疫苗。⑼1.5~2岁,进行百白破加强接种。⑽4岁,复服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⑾7岁,麻疹疫苗、吸附精制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除计划接种外,还推荐有条件接种以下疫苗:甲型肝炎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流感疫苗,钩体病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和炭疽疫苗。其中世界卫生组织及谌叔叔推荐乙脑及流脑疫苗、麻腮风疫苗应按时接种。至于流感病毒的疫苗,个人认为意义不太大,流感病毒变异速度经常超过了疫苗的制备,等疫苗出来,疫苗是原来的疫苗,病毒已经不是原来的病毒了。至于感冒、肺炎的细菌疫苗制剂,更是没有必要,大自然普遍存在此类细菌,即使接种了,接触了细菌,依然会被感染,而且细菌感染不自限,感染轻自己的抵抗力可以杀灭,感染重,敏感的用抗生素治疗就可。接种或感染后往往也不会形成终身免疫,下次接触,依然要感染。至于轮状病毒疫苗,要看情况了,此病毒引起的疾病叫秋季腹泻,常在秋冬季节感染6月到1岁半前的娃娃,长大后几乎就不会再患了,所以如果没患过此病,可以接种,若已经在8月接种疫苗前已经患过此病,就没有必要再接种一次啦,患病时产生的抗体,足够保护宝宝度过流行季节了。至于炭疽疫苗,只在发生炭疽疫情时接种1次,炭疽病人或病畜的直接接触者和病人不能接种。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1、不随意接种。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规定,掌握预防接种的计量、次数、时间间隔和不同疫苗的联合方案,这一点家属不用操心,交给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叔叔阿姨就行了。2、接种疫苗有禁忌。WHO及谌叔叔认为具有以下情况者作为常规免疫的禁忌证:(1)免疫缺陷、恶性疾病(肿瘤、白血病)及应用放射治疗或抗代谢药而使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者,不能使用活疫苗;(2)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及恢复期、患严重慢性病如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活动期结核、化脓性皮肤病、免疫缺陷病、过敏体质(反复发作的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不宜接种;(3)以往接种疫苗有严重的不良反应者,不应继续接种;(4)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如癫痫、婴儿痉挛等,不应接种含有百日咳抗原的疫苗。这一点,在接种前医生会问病史,如有上述情况,需毫无保留汇报给接种医生,好评估是否适合接种。3、接种可能有不良反应。接种制剂是生物制品,对人体来说是一种异物,接种后可引起有益的免疫反应,但也可产生有害机体的不良反应或过敏。如果发生,辱骂医生、要求医生负责赔偿等中国人的恶习谌叔叔深恶痛绝!千万不要出现。及时咨询接种医生或儿科医生寻求最好的处理方式才是第一位的。主要有以下副反应:(1)局部反应 接种24小时内在接种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红肿直径在2.5cm以下为弱反应,2.5-5cm为中等反应,≥5.1cm为强反应,有时刻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轻、中反应一般不用处理,1-2天内自行消失,强反应可以用热敷处理加快好转。(2)全身反应 主要表现为发热,接种疫苗8-24小时体温37.1-37.5℃为弱反应,37.6-38.5℃为中反应,≥38.5℃为强反应,此外还有头晕、恶心、腹泻等全身反应。这些一般属正常免疫反应,不需任何处理,强反应者可使用物理或药物降温方法处理。(3)异常反应:一般少见,主要是晕厥,多发生在空腹、精神紧张状态中接受注射者,可以让宝宝平卧,保持安静,喂点温开水或糖水,一般在3-5分钟自行恢复,医生一般在场,让医生处理好了。(4)过敏性休克,此病罕见,但一旦出现有生命危险,及时送附近医院抢救。(5)巧合 接种疫苗后出现疾病,与预防接种无关,只是因为在时间上的巧合而被误认为由疫苗接种引起。需要专业医生鉴别。用计划免疫的方法与疾病做斗争是千百年来人类为抗战疾病开辟的另一条战略性的战线,谌叔叔同样对其寄予厚望,并愿成为其中一员,冲锋陷阵。
发热是儿科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和娃娃就诊的最常见原因 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但在儿科最常见的原因依次是:感染(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结缔组织病(川崎病、红斑狼疮、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恶性肿瘤(白血病)>物理因素发热(中暑)>体温中枢功能紊乱。 发热是把双刃剑,对人有利也有害。 利: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发热是疾病的一个标志,等于向妈妈们报警宝宝病了;我们也根据发热的特征来对疾病做出鉴别。 害:体温升高会导致体内酶活性降低,身体里的许多生理活动减慢,娃娃精神、饮食下降,各系统功能可能紊乱;温度过高还容易引起惊厥、意识障碍、甚至严重后遗症。 人在正常的情况下体温是相对稳定的,出现发热,一定事出有因,其原因医生鉴别尚有难度,家属就不要自做主张猜了,一旦出现发热,必须到专业儿科医生那里就诊明确原因再对症治疗。 但是,娃娃出现发热没有必要惊慌,切忌病急乱投医,乱用药。低到中等度(37.5-38.9℃)的发热没有必要立即使用退热药,可予物理降温。在明确病因之前也别使用抗生素。 娃娃发热最好的退热办法是物理降温,效果明确,没有任何副作用。所谓是药三分毒,所有退热药物都有副作用,除非是中等度以上的发热,一般不推荐使用退热药物。 物理降温是指用物理的方法降温,总结几种比较好的并附优缺点,妈妈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机选用: 温水浴:将娃娃脱光,在无风温暖的浴室温水洗浴,水温在38℃左右最佳。优点:简单易行,降温效果好;缺点:只在家中可行,在住院或门诊就诊时不方便。 冰袋降温:用冰袋(可用冰冻矿泉水、雪糕、冰糕、棒冰等各种低温东西)隔着毛巾敷额头、双侧颈部、腋下、腹股沟处,注意敷十几秒松十几秒,千万不可敷上就不管冻伤宝宝。优点:效果明确,简单易行,随处可以做。缺点:粗心大意的家属可能冻伤宝宝。 降温贴:暴露额头、双侧颈部、腋下、腹股沟处,并贴降温贴。优点:简单易行,随时、随地可以用。缺点:效果稍差,宝宝依从性差老要扯。 酒精擦浴:用稀释酒精或白酒兑水后擦浴。优点:效果确切,简单易行。缺点:降温过快,酒精会从皮肤吸收导致宝宝酒醉、酒精过敏、或在同时使用头孢类药物或甲硝唑等药物时导致双硫仑反应加重病情。 热滚旦:一个物理降温药械,就是在皮肤上涂上凝胶、酒精等靠其挥发带走体温。优点:有明确效果,方便、简单易行。缺点:同酒精。药物退热虽有副作用,但中到高度发热害处可能更大,所以应积极降温,物理降温及药物退热同时进行。药物退热均有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WHO)及谌叔叔只推荐儿科使用两种药物退热: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所有发热的宝宝和使用退热药物退热的宝宝必须补充水(最好是盐水),一是因为退热药物需有水的辅助才能发挥完全功效,二是因为退热药物使用后会导致出汗增多失水增加,不及时补充水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加重病情。医生的建议:多喝水,不是说着玩的,妈妈们需不打折扣的遵医嘱执行。 发热本身不是疾病,它只是疾病的其中一个表现而已。出现发热不能只管退热,病因未除,热会退而复现,治疗的重中之重是找出病因,针对疾病的本质,然后综合治疗。
谌叔叔花了1个星期,熬了多天的夜,做了一期关于屎尿屁的话题!当然,谌叔叔要谈的屎尿屁和郭德纲、王晶等人谈的屎尿屁有本质差别。屎、尿、屁乃人之常情,检验科称为人的三大常规,三大常规有非同一般的医学意义。屎屎,文雅的叫法叫大便。人吃五谷杂粮,消化后的食物残渣部分从肛门排出,就是我们常说的:大便。小儿的食谱与成人有显著差异,所以小儿的大便性状与成人是有区别的。★新生儿或小婴儿正常大便:金黄色大便,不成形,水与便混合,含少许像辣椒籽一样的脂肪颗粒。每天3-5次或者可以在性状正常的情况下数天1次,基本无臭味,排便无困难。添加辅食后的婴儿正常大便:颜色跟添加辅食颜色有关,可以是黄色、褐色、绿色的成形润、软便,每天1-2次,或者性状正常下数天1次,有臭味,但不腥,不酸,排便无困难。大便性状或次数的改变,意味着饮食结构不合理或者疾病。★便秘:大便较正常大便干硬,次数减少,排便困难为便秘,其原因有:母乳量少,配方奶太浓,碳水化合物、水摄入不足,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的辅食添加太少;活动量不够;发热性疾病,维生素D过量,钙过量,铅超标;先天性巨结肠、消化道畸形等。便秘解决方案:小婴儿纯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的用米汤冲奶粉,并增加水的量;两次配方奶之间增加2-3勺果汁或绿叶菜汤,一日增加2-3次;大婴儿增加纤维素含量高的辅食如胡萝卜泥、苹果泥、香蕉泥;便秘并超过3日未解大便需使用石蜡油灌肠协助排便;突然出现不排便并伴腹胀、呕吐、哭闹及精神明显下降要注意肠梗阻,凡疑疾病原因的便秘及时就医。★腹泻:大便性状明显较平常变稀或有粘液、脓血、异常臭味,次数增多或不增多,有或没有排便困难。也就是说只要大便性状较正常变稀或大便中含异常物质,都可称作腹泻。☆生理性腹泻:3-6月未及时添加辅食的婴儿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性状变稀,但除此之外无生长发育停止,无食欲下降,无烦躁哭闹,无体重下降,无发热、呕吐等一切异常症状,常为生理性腹泻,不需要治疗,添加辅食后逐渐恢复正常。☆病理性腹泻:饮食结构不合理、胃肠功能紊乱、感染或肠道疾病及其他全身疾病所导致的腹泻均对宝宝造成不利影响。常见的腹泻其大便特点常可提供疾病线索。☆母乳喂养宝宝大便中脂肪颗粒增多常提示母亲摄入脂肪增多,母亲减少饮食中的油腻后可恢复正常;☆如果宝宝粪质少,粘液多,呈绿色,可能为奶量不足导致的饥饿性腹泻,适当增加奶量可恢复;☆解水样大便或蛋花样大便并伴随呕吐,发热、精神、饮食下降要考虑病毒性胃肠炎,须到医院检查大便确诊并治疗;☆解粘液带脓血的大便伴发热、精神下降甚至抽搐要怀疑细菌性肠炎、痢疾,须到医院确诊、治疗。☆口里见鹅口疮并解豆腐渣样大便并迁延不愈要考虑真菌性肠炎,须到医院确诊、治疗。小儿大便性状的改变不一定都是由于消化道问题。呼吸道感染,贫血,维生素缺乏等疾病都可能导致大便改变,需要综合分析及检验明确。父母们掌握常见的,不需要到医院处理的几点就够了。尿尿,庄重的叫法叫小便。人喝水,吃五谷杂粮,消化后的食物残渣固体的部分从肛门排出,为大便,液体部分从尿道排出,就是小便。尿由肾脏生成,经输尿管,膀胱排出的含有大量代谢终产物的液体。其成分:水占96%-97%,其他为尿素,尿酸,肌酐,氨等非蛋白氮化合物、硫酸盐等。简而言之,尿是人体这个大工厂产生的废水。虽为废水,但是尿的各种指标改变,能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非常重要的线索。评估婴幼儿尿是否正常有几个重要参数指标:色、量、味、尿感、比重及生化成分。★色:正常色----婴幼儿正常尿色为:淡黄色,透明。异常色:☆尿色变淡如水:尿液无一丝黄色,清淡如纯净水,常见于饮水过量后的稀释尿,如果同时合并尿量过多(超过每天4000ml),要注意尿崩症。☆尿色过黄:饮水不足尿被浓缩;中医说的上火;吃下过多含黄色色素的药物或食物(维生素B2,黄色糖衣的药片,老南瓜、胡萝卜)☆红色尿:假性血尿:就是虽为红色尿,但尿中无血,见于吃下过多含红色色素的药物、糖果(红色糖衣药片,如氨基比林、苯妥黄钠、利福平、酚红等;含红色人工色素的糖果);新生儿假性血尿(生后2-5天的新生儿可见排尿时哭闹并见尿液染红尿片的现象,这与白细胞裂解及尿酸盐排泄增多及尿量减少有关,不是真血尿,1周内可消失)真性血尿:这就是真的尿中含红细胞了,局部病变的有尿路感染(细菌、结核),泌尿系统先天畸形,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统肿瘤,泌尿系统外伤。全身性疾病:所有引起人凝血功能紊乱的疾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毒鼠强、有机砷类中毒。维生素K缺乏,维生素C缺乏等。☆尿色如酱油:血管内溶血引起的血红蛋白尿,例如血型不合的溶血,蚕豆病,输血溶血等。☆尿色棕如浓茶:梗阻性黄疸。☆尿色如米汤:脓性尿,严重尿路感染,尿中含大量脓细胞时可见。米汤样尿,成人尿如米汤首先考虑丝虫病导致的乳糜尿但是小儿在发热或冬天气温低的时候出现米汤样尿多为体内与体外温差大,尿中溶解的晶体物质在体外遇冷后结晶析出致尿慢慢变浑浊,看起来像米汤,无多大问题。★量:婴幼儿的尿量随吃奶、喝水的多少密切相关,摄入多则排尿多,摄入少则排尿少。在正常范围均可。☆新生儿生后48小时正常尿量一般每小时为1-3毫升/公斤,每小时<1.0毫升/公斤为少尿,每小时<0.5毫升/公斤为无尿。☆正常婴儿每日排尿量400-500毫升☆幼儿为500-600毫升☆学龄前儿童为600-800毫升☆学龄儿童为800-1400毫升当学龄儿童每日排尿量少于400毫升,学龄前儿童少于300毫升,婴幼儿少于200毫升,即为少尿;每日尿量少于30-50毫升为无尿。☆排尿次数:生后前1周,新生儿每天排尿可以少到4~5次,一周后随着小儿代谢旺盛,进水量较多,排尿次数突然增至每天20~25次;到一岁时每天15、16次。在正常训练下一岁半时可养成控制排尿习惯,排尿间隔逐渐延长,学龄前和学龄期每天6、7次。★味尿的正常的味道为咸腥味,放置后由于尿中尿素被细菌分解,散发出刺鼻的氨臭味。☆新鲜尿液即有氨臭味:提示慢性膀胱炎和慢性尿潴留。☆鼠尿味:人的尿液出现鼠尿的骚臭味,强烈提示苯丙酮尿症。☆腐败恶臭味:绝大多数为尿道细菌感染的信号。☆烂苹果味:有糖尿病的病人出现尿有烂苹果味,要注意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危重的信号。☆焦糖味,可能提示患十分罕见的遗传病,“槭糖尿病”。★尿感正常的排尿感觉:膀胱足够充盈后有尿意,自己能控制,顺畅排出(当然婴幼儿除外)☆尿急:一般是指一有尿意就迫不及待需要排尿,难以控制。☆尿频:生理性尿频:饮水增多、天气寒冷或者精神紧张,又没有其他症状出现排尿次数频繁。病理性尿频:除了生理性尿频出现的排尿次数频繁,☆尿痛:就是指排尿时感到耻骨上区、会阴部和尿道内疼痛或烧灼感,婴幼儿表现为一排尿就哭闹。☆尿频、尿急、尿痛同时出现,叫膀胱刺激征,常提示尿道感染。★尿比重正常尿比重1.015-1.025。☆增高:见于脱水,糖尿病,急性肾炎等。☆降低:见于尿崩症,慢性肾炎等。★生化成分☆白细胞异常:尿常规白细胞如果出现大量+,提示有泌尿系感染;☆红细胞异常:正常人尿中没有红细胞(或偶见),如果尿常规出现红细胞,并超过3个+,提示有泌尿系炎症、结石、肿瘤、肾炎等。☆尿蛋白异常:尿蛋白增加常是肾炎、肾病综合征的标志,严重尿路感染、剧烈运动也会出现尿蛋白。屁屁的文雅的叫法的下行之气,但谌叔叔今天不讲屁的文化和礼仪,只从专业的角度上说说屁的医学意义。我们吃下的食物,大多数被消化利用了,有部分却未被自身消化系统分解如纤维素和糖类,这些东西成为了我们肠道里正常菌群(主要是大肠杆菌)的食物。大肠菌将这些物质分解,并产生气体,积少成多,随着肠道的蠕动,最终从肛门排出,就是屁。准确点说,屁不关我的事,那是大肠杆菌“放”的。正常屁的成分是:约59%的氮、21%的氢、9%的二氧化碳、7%的甲烷以及4%的氧气,不足1%氨和粪臭素等微量成分,正是这1%的微量成分让屁有不愉快的味道。但是,放屁是人的正常生理现象,有点味道没有关系,不放屁那才是真有问题。屁的量、味道及动力学特征改变都可反映出人的健康状况,疾病线索。★量:☆正常人每天放屁大约5-15次,释放大约500毫升左右。☆屁量过多:新生儿哭闹,吃奶时吞入过多空气会出现腹部膨隆及屁量过多,需要正确喂养姿势几喂奶后拍背护理减少吞入空气。婴幼儿辅食结构不合理,过多添加粉类食物如甜食、红薯、土豆,面食等屁量也会增多,需要增加蛋白质、蔬菜类食物,使饮食以达到平衡。☆屁量过少:没有放屁或屁量突然减少,新生儿不放屁,需要检查是否有无先天性无肛症或肛门发育不全;婴幼儿突然不放屁且伴随腹胀,哭闹、呕吐,要注意排出肠梗阻,肠套叠;大人没有屁放,腹部发胀如鼓,说明腹部胀气,要排出肛门直肠是否有炎症、肿瘤、肠套叠、肠扭转、肠梗阻等。★味☆屁有恶臭味:屁有恶臭味如同臭鸡蛋一样臭不可闻,考虑辅食中含过多蛋白质类食物,使肠道发生了食物滞留。滞留的蛋白质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后,产生了胺类,胺就具有这种恶臭味。解决的办法是减少食量,特别是减少含蛋白质类食物的量。☆屁有酸臭味:消化不良和胃肠动力不足会出现屁带酸臭味,需要少吃、多餐的喂养方式及补充消化酶或促进胃肠动力治疗。☆屁有腥臭味:消化道出血、出血性小肠炎,菌痢、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会出现屁腥臭难当。★动力☆屁响不臭,当辅食淀粉含量较高(如薯类),屁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此时屁量明显增多,压力大。因为无味道的二氧化碳的比例明显高于有味道的硫化氢、吲哚和粪臭素,屁响而不臭。☆屁臭不响:当辅食蛋白质含量过高(如肉、蛋、奶、豆腐类),大便溏稀,屁少且气压不大,屁中硫化氢、吲哚和粪臭素的含量升高,此时屁不响有明显的臭味。☆屁如喷气:当患先天性巨结肠时,用棉签刺激肛门,会诱发喷气式排气。★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及体内正常菌群的稳定,有助于人维持正常放屁,而且放健康的好屁。
尿布性皮炎,俗称红臀症,指婴儿臀部皮肤发红、起红色皮疹,潮湿、糜烂。绝大多数红屁股是由于护理不当引起的,只有少数红臀是因为对纸尿裤材质过敏。发生的机理:更换纸尿裤不及时,使用透气性差的劣质纸尿裤,使宝宝臀部长期处于潮闷的环境中,加上大小便中氨的刺激,最终导致了红臀。所以,如果宝宝患红臀,当父母要做的首先是要检讨自己有没有给宝宝勤患尿布。轻度的红臀只要勤换尿布,注意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就可自愈,严重的红臀会导致臀部皮肤糜烂,合并细菌、真菌感染,需精心护理治疗。和所有疾病一样,红臀的重点在于预防,等到发生了,一是宝宝痛苦,二是父母伤心,三,还得花钱治疗。预防:一句话,保持宝宝臀部清洁、干燥。其措施是,使用透气性好的纸尿裤,能使用纯棉的尿片最好,且要勤换尿布,每次宝宝解大小便后及时更换脏的尿布,用温水洗净屁股,再用清洁毛巾擦干。禁止使用爽身粉。治疗:一旦发生红臀,首先不再继续使用纸尿裤,换成纯棉尿片或者干脆敞开屁股不用尿片,然后根据红臀的轻重及是否合并感染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轻度红臀仅皮肤潮红的,则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的同时,每次大小便后洗净擦干屁股,然后在红臀处涂擦适量紫草油。臀部潮红并有皮肤糜烂的,每次大小便后洗净擦干屁股,喷上康复新液,用吹风机用暖风吹干,再涂紫草油。臀部皮肤糜烂合并感染的,每次大小便后洗净擦干屁股,涂上百多邦,暖风吹干,喷康复新液,再吹干,涂紫草油。更严重的红臀合并感染并出现发热,那太丢人了,还是送医院让医生护士帮你治疗吧。
新生儿期间可有一些特殊表现,虽看似异常,但确为正常现象,今总结出来,为年轻妈妈们减少烦恼。青记:就是我们常说的胎记,为宝宝皮肤上的青、蓝色斑,低于皮下,按压不褪色,常分布于腰背部、臀部、大腿。为黑色素细胞正常移行过程中在皮下潴留并消退延迟所致,多数于2-3岁消退,最迟7-8岁,不造成危害。新生儿红斑:新生儿生后常在1-2天内脸上、皮肤、屁股周围出现鲜红色的皮肤红斑,皮下隐约还见黄色疙瘩,这是新生儿红斑,多数宝宝都会起,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有关,会自愈。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天洗澡时给宝宝的洗澡水中加一杯碘伏,防止感染就好。皮肤变色:正常新生儿在体位变动时常出现上下皮肤颜色明显分界,侧卧时上方皮肤出现缺血苍白,受压下方是多血的鲜红色,反过来睡颜色也调过来。这是新生儿时期暂时血管舒张性能失调及地球引力的共同结果,多在一周后恢复。器官异位:即所谓的镜面人,体内器官左右互相换位。这发生少,但是是正常现象,不影响功能,记住每次看医生说明就行。视网膜出血:正常头先露顺产的娃娃生后常有结膜、视网膜出血点。为经过产道压力增大导致的出血,可自行消失,不影响眼睛功能,一般认为是正常现象。产瘤:正常顺产或产程稍久的宝宝生后头尖而大,像一个寿星头一样,此为经产道后受压,头颅出现变形及头皮水肿所致,可1-2天内自行恢复。血管瘤:新生儿出生后常在眼皮处、面部、身上、手臂见一从鲜红色的红斑,周围不规则,用手指一按就消失,放开立即恢复,为血管瘤,不影响健康,多在数月内消失。鼻根部发青:新生儿出生时皮肤薄嫩,颜色白皙,鼻根部静脉表浅在白皮肤下隐约现出呈青色,非异常。鼻尖白点:宝宝生后在鼻尖、鼻翼、鼻旁见针尖大小的白点,摸起来硌手,白点周围又不红。这些小点是粟粒疹,为正常现象,数月内自行消失。马牙:宝宝生后在上颚、牙龈上可见黄白色的小点,隐约在口腔黏膜下面,看起来很硬的样子。此俗称马牙,其实就是长在口里的粟粒疹。以前农村里的人认为马牙会让宝宝嘴巴痛哭闹,常用针给挑了,挑得宝宝撕心裂肺地哭啊。甚至直到前几个月还有谌叔叔的一个大学毕业的同学在他宝宝身上干了此事然后问我宝宝嘴巴挑烂了哭得很,用点什么消炎药好,让我感慨了好久:那是肉,挑烂了有不痛不哭的!幸亏及时治疗没有感染,真是愚昧啊!再次强调,马牙不会对宝宝造成任何不适,可以自行消失,禁止挑破。生理性体重减轻:新生儿生后第1周内会出现在没有生病的情况下体重下降,此现象较为普遍。新妈妈们常因此被婆婆责备把乖孙喂瘦了。而实际上是新生儿生后第一周,从排尿、排便以及皮肤、呼吸散发的水分比吃进去的多,是一个进少出多的时期,故而会体重下降,1周后,宝宝吃奶开始增加,胎粪排完,大小便规律,体重又开始上升。生理性黄疸:百分之七十以上新生儿会出现明显黄疸,多在生后2日出现,1周达高峰,2周消退。只要常规监测未超标,可不用处理。溢奶:新生儿生后哺乳后一会儿常会有奶从嘴角溢出的现象,有的甚至出现大口呕吐出来。这是因为新生儿的胃是水平的,没有像成人一样有弯曲,而且胃的上口贲门括约肌还没有力气防止奶倒出来。正确半坐位哺乳,哺乳后拍背2分钟,平躺时在肩部垫一枕头或侧卧位睡姿有助于减轻。叫嗝儿:新生儿容易出现叫嗝儿,有的几声就停了,有的长达数分钟,是正常现象,是宝宝在试自己的膈神经好不好用呢,可以自行停止。若叫的时间长影响吃奶或睡眠的,可以喂点温开水拍拍背,严禁道听途说用“惊吓”的办法止嗝。额外齿:新生儿生下就长了牙齿,门牙最常见,但此时牙齿无釉质,像橡皮一样软,这不稀奇古怪,属正常。额外齿容易在生后几天脱落,注意别因脱落吸入气管就成。脐疝:脐带残端脱落后在脐部鼓起一圆包,哭闹时可增大,按压像有气一样咕一声。有的家属怪妇产科医生没结扎好脐带,有的担心宝宝痛不舒服甚至肠子卡在里面;有的用钱币或大纽扣按压、包扎。以上的做法可以停止了,这叫脐疝,为新生儿腹肌强度不够腹膜往外鼓的包,会在宝宝长强壮后自行消失,注意贴身衣服软和别擦伤就行。假月经:女宝宝在生后1周末出现阴道流出带血的粘液,其出现机理同成人的月经现象,于3-4天内消失。本文系谌详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母乳能提供的营养物质不再全面,同时也为了让宝宝从慢慢适应逐渐过渡到人类固体食物,为断奶准备,辅食的添加有同哺乳一样的重大意义。一、辅食添加开始时间:从2-3个月开始。二,各时段添加食物类型:2-3月:汁状食物,少量果汁、熟蔬菜汁。4-6月:泥状食物,米粉糊、麦粉糊、烂粥等淀粉类,蛋黄、大豆蛋白粉、豆腐花嫩豆腐、全脂牛奶等高蛋白食品、叶菜泥、水果泥。7-9月:破碎状食物:稀粥、烂饭、饼干、面包、馒头等淀粉类食物,无刺鱼、全蛋、肝泥、动物血、肉末、黄豆制品、较大婴儿奶粉或全脂牛奶、耙蔬菜,刮水果。10-12月:碎块状食物:稠粥、软饭、饼干、面条、面包、馒头、无刺鱼、全蛋、肝脏、动物血,碎肉,黄豆制品、较大婴儿奶粉及全脂牛奶,蔬菜、水果。有四个字口诀:支离破碎(汁、泥,破,碎)三、各月龄辅食种类要遵循娃娃需要各有侧重3月:注重健脑食物添加:动物脑、肝、血、蛋黄、核桃、芝麻、花生、黄花菜、菠菜、胡萝卜,橘子、香蕉、苹果,红糖、小米、玉米。4月:注重补充含铁高的食物预防贫血:蛋黄(1/3个)、米糊,各种红颜色蔬菜水果。5-6月:继续补充含铁高的食物,扩大淀粉食物种类,增加蛋白质:米糊、蛋黄(1/2-1个),无刺鱼,豆腐脑,土豆泥、红薯泥,胡萝卜、西红柿。7-9月,注重微量元素:粗娘如豆制品、玉米、小米、荞面,整蛋,肉末、肝泥、各种水果蔬菜、木耳。10月后:注重全面,动植物食物结合,粗细搭配,奶、蛋、肉都要有,一天3次形成规律。四、添加辅食讲究方法:添加辅食都从一勺开始,一种辅食连续试喂几天,适应一种再添下一种,量由少到多,质从稀到稠,类从简到繁,搭配从单一到丰富。别放任娃娃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也别强迫宝宝吃他多次试喂仍不吃的食物,要自己掌握喂养计划,提供安全,温馨,安静的吃饭环境。五,有些东西,注定不宜吃。1岁以下不适合吃的食物:咖啡、巧克力、可乐、浓茶、糯米制品、水泡饭、花生米、瓜子、炒豆,肥肉,过咸、过甜、过辣、过冷、卤制的食物。疾病期间暂停添加新辅食,六、吃奶,总有一天是要停的。 断奶是宝宝人生中的一件有意义的大事,它标志着宝宝能够“自立”的开始。如果有一天谌伯麟断奶了,我肯定会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儿子,经过几个月的磨炼,为父已经教会了你“吃饭”这们绝技,以后走遍天下,就再也不怕饿肚子了! 断奶必须制定计划,一般从10月开始,选用一个娃娃没有生病,食欲好的时段,逐渐用全脂奶粉代替母乳成为主食配合每日规律地添加丰富多样的辅食。采取逐一减少哺乳,直至完全不哺乳的方式,不可一蹴而就。之前辅食添加的基础没打好,断奶时就会有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