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在我国,吸烟、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是导致冠心病等慢病的5大危险因素,掌握“国人健康手机号”-14065430268,帮你构筑一道强大的生命防线,远离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最近我拜读了胡大一教授科普名作《国人健康手机号》,爱不释手,受益匪浅。以教为学,不断制造反馈,便有了这套读书笔记式的幻灯,分享给你!当看到众多患者刚刚确诊糖尿病时的无奈彷徨、惊慌失措,看起来像个无助的孩子,深感医学科普的道路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怀有足够的耐心和同理心,让他们掌握手中的武器来抗击糖尿病,更好地驾驭“五架马车”,真正掌握自己的健康和生命质量!优雅老去,无疾而终,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向每天运动打call的你致敬,向打响健康保卫战的你致敬!自律给我自由,健康路上,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记住140,简易又平安血压是如何产生的胆固醇还有好坏之分吸烟是如何杀人的如何测量腰围答案尽在其中......
直播时间:2022年03月24日19:30主讲人:刘光辉主治医师上海市同济医院内分泌科问题及答案:问题:你好,糖尿病人,双脚水肿是什么原因?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吃磷酸西格列汀片,餐后4小时血糖3.9,要不要把西格列汀片减成半片?谢谢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都查了正常,还是甲减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没有,就是胃病严重问题:查不出来问题:对口服优甲乐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就是医院有没有这二个药刘医生,因为明天去你们医院配药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达格列片和波糖片0.2mg有没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血脂异常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大夫您好,我母亲62岁,甲状腺激素TSH值偏高7.87mIU/L,会影响什么?服什么药呢?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上午38下午22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医生您好,孩子四岁半,T32.7上限2.5T4TSH都正常,有问题吗,谢谢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请问82岁女,糖尿病史将近38年,现用胰岛素诺和灵50R+二甲双胍缓释片可以用司美格鲁肽换掉胰岛素吗问题:请问82岁老人,糖尿病史将近38年,现用胰岛素诺和灵50R胰岛素+二甲双胍缓释片可以换司美格鲁肽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16岁孩子查出吉尔伯特综合症,加胆红素偏高30,如何治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对以后有什么影响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刘医生说一下你的门诊时间?问题:达格列片和波唐片0.2mg有没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大夫医生说我爸的梗阻做手术只能活十天到一个月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我甲减十几年了,检查都正常,最近几个月一直出现低钾脚趾头和脚脖子不能动,查不出原因怎么办问题:我甲减十几年了,检查了一切都正常但是最近几个月一直出现低钾,找不出原因,想请您给些建议问题:我想问甲状腺问题可以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
这天下午大约16:30,我在内分泌科诊室坐诊,经过半天的忙碌,此刻候诊室仅有一位患者了。叫号系统声音刚落,应声进来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她是我们的一位老患者了,患有2型糖尿病5年,平时通过口服双胍类和磺脲类降糖药物进行控制血糖,血糖水平比较平稳。进入诊室的时候,我注意到她愁眉不展,一脸的不开心,内心便暗暗思考:“莫非候诊的时间太长,病人不耐烦了?”我思考的同时和病人交流:“您好,请坐!最近血糖怎么样啦?”只见她神情低落:“医生,您帮我看看,最近血糖控制的比较差。”她边说话边拿出最近的血糖监测表格,我定睛一看,空腹血糖多次在10mmol/l左右,餐后血糖超过15mmol/l,血糖远远未达标,我似乎明白她郁郁寡欢的原因了。 紧接着我就从患者饮食、运动、药物依从性等多方面排查原因,毕竟患者是老糖友了,对于这些基本的治疗措施还是严格执行的,随着了解的深入,我把常规的影响因素逐一排除。我深知很多糖尿病患者睡眠差也会导致血糖波动,便立即问道:“最近睡眠情况如何?” 患者答:“最近一个月睡眠质量很差,总是半夜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了。”我趁机问:“那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儿吗?”患者无助地回答:“最近上初中的儿子学习成绩下滑的很厉害,脾气也暴躁了很多,人也莫名其妙地瘦了下来。为了这件事我忧心忡忡,无形之中也影响了自己的睡眠。” 通过几个回合的对话,我找到了患者血糖波动的线索,并且我警惕到患者的儿子很可能患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但简单的问询并不能代替临床诊病,于是我便叮嘱患者将其儿子带来就诊。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临床医生在为患者诊病的过程中,如同需要闯开一个个关口,这一次的关口似乎我也闯过来了。临别之际,患者紧缩的眉头终于解开了。第二天上午,患者及其儿子如约而至。这是一位14岁少年,自诉近期消瘦明显,伴有心悸、出汗、手抖、每天排大便次数4次等症状。体格检查的时候,我了解其身高4200px,体重50kg,双侧甲状腺Ⅱ°肿大,可触及震颤,可闻及血管杂音。心率108bpm,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经过完善甲状腺功能、甲状腺B超、甲状腺摄碘率测定+显像,各项指标均证实“graves病”的诊断成立。于是,我便为他进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来,经过规范治疗和密切随访,患者儿子心悸、出汗、手抖的表现明显缓解,学习成绩也稳步上升,患者本人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血糖水平也逐渐达标,皆大欢喜。在行医的过程中,任何一位异常临床表现的背后都潜伏着隐匿的影响因素,正所谓临床无小事。通过这个病例,我们还可以得到启示,和病人充分沟通,多说一句话竟然改变了两个患者的预后,作为医者来说,这是令人备感欣慰的事情,点滴的成就感不断鼓励我们继续前行。(作者:上海市同济医院内分泌科 刘光辉)
导语:提起甲状腺疾病,也许你会想到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等一系列名称,殊不知亚急性甲状腺炎(以下简称“亚甲炎”)也是一种常见而容易被忽略的甲状腺疾病。很多患有亚甲炎的病友常辗转多次方被确诊,说来都是辛酸泪! 一、颈部疼痛、发热,原来是亚甲炎惹的祸王女士近3周反复咽喉部疼痛,伴有发热,曾在内科、耳鼻喉科就诊,先后按照“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进行抗病毒、抗感染治疗,但她的体温降而复升,很显然之前的治疗效果欠佳,以致她无法全身心投入完成手头工作,王女士心急如焚,没想到“屋漏偏逢连夜雨”,紧接着她出现了心慌、乏力、多汗等症状,整个人都不好了,最终只能请病假。当天接诊时,王女士自诉颈部疼痛,我注意到其双侧甲状腺竟然已有Ⅱ°肿大,触压痛明显,心率110次/分。考虑王女士3周前有感冒病史,目前甲状腺有明显压痛,加之伴有心悸、发热等表现,高度考虑“亚甲炎”。接下来完善C反应蛋白、血沉提示异常增高,甲状腺激素提示FT3、FT4明显升高,TSH明显降低,甲状腺摄碘率明显降低,这一切的线索均支持“亚甲炎”的诊断。治疗上给予口服强的松、普萘洛尔,王女士颈部疼痛、发热、心悸等症状逐渐消失。二、甲状腺:美丽的蝴蝶结,人生若只如初见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位于喉结下方,颈部中下方,呈“H”型,如同美丽的蝴蝶结一样包裹于气管两侧,甲状腺很容易被触及,也很容易受伤。甲状腺重量仅20-30g,看似“微不足道”,其实“举足轻重”!我们的基础心率和体温,胃肠道蠕动快慢等方面,甲状腺激素均参与个中环节。毫不夸张地说,甲状腺影响着我们身体内多个系统和细胞的代谢。甲状腺由众多大小不一的滤泡组成,而滤泡上皮细胞是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的场所。换言之,每个滤泡上皮细胞就是甲状腺激素储存的小仓库。三、亚甲炎:没有硝烟的局部战争 亚甲炎是病毒感染后所致的甲状腺变态反应性炎症。一般典型的亚甲炎分为甲状腺毒症期、甲减期和恢复期。在疾病初期,病毒感染侵及甲状腺滤泡时,箭在弦上一触即发,如同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枪林弹雨,但机体与病毒之间“暗流涌动”,病毒像钥匙一样打开了很多仓库的大门,甲状腺激素溢出而释放入血,从而引起破坏性甲状腺毒症,此刻T3、T4水平升高,TSH降低,会出现心悸、手抖、出汗等甲亢症状。与此同时,甲状腺本身因频繁遭到病毒袭击而疲惫不堪,一度表现为摄碘率降低,出现了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甲状腺摄碘功能的“分离现象”。这是亚甲炎区别于其他甲状腺疾病的重要特征。随着病情的演变,甲状腺局部战争造成滤泡内储存的甲状腺激素消耗殆尽,放眼望去甲状腺满目疮痍,各项修复工程、援建任务亟待进行,甲状腺摄碘及合成甲状腺激素的能力严重不足,由此进入了人生的低谷期即甲减期。T3、T4下降,TSH高于正常水平,此阶段的患者往往出现畏寒、乏力、嗜睡等症状。紧接着甲状腺滤泡细胞完全修复,进入恢复期,血沉、C反应蛋白、甲状腺激素水平及摄碘功能均恢复正常,患者症状也随之消失。四、亚甲炎的治疗:缓解症状,消除病因由于亚甲炎本身是病毒感染诱发的变态反应性甲状腺炎,期间对于甲状腺滤泡是摧毁性的打击破坏,一般会引起颈部疼痛,这成为亚甲炎患者的共有症状。因此需要给予对症处理,改善疼痛症状,可以首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但目前采取的处理措施治标不治本。我们深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甲状腺大致可以分为3个地带。部分地带战火连连,部分地带毫发无损,还有一部分地带受到破坏同时进行灾后重建。“神器”糖皮质激素具有抑制免疫炎症、稳定腺体细胞膜结构等作用,当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能有效控制疼痛、发热等症状时,需要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氢化可的松控制全局。值得一提的是,在甲亢期,患者一旦出现心悸、手抖等甲状腺毒症表现,可以口服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以调控心率,此期不宜应用抗甲状腺药物。如果甲状腺滤泡破坏过多,而后期没能完全修复,极少数亚甲炎患者会出现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需要长期口服左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从这个角度来看,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抑制变态反应,减少甲状腺受破坏范围,加速滤泡修复进度,可以防治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五、亚甲炎防治小妙招亚甲炎属于自限性疾病,大多可以自行康复,这也是内分泌众多疾病谱中为数不多可以治愈的疾病。对该病早期识别至关重要,规范化治疗可以减少复发率。在此提醒大家平时注意加强运动锻炼,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有效避免呼吸道感染,从而预防亚甲炎发生。本文系刘光辉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众所周知,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教育。在「血糖保卫战」的征程中,这些治疗措施一个都不能少。其中运动治疗经济且环保,糖友也深知运动对控糖的重要性,但如何根据自身条件对运动计划「私人订制」,并不是每位糖友都清楚,甚至对运动诸多细节心存困惑。在内分泌科门诊,当我和糖友谈及运动锻炼的时候,他们总是说:「我既要看孩子,还要做饭烧菜,哪有时间锻炼啊?」、「医生,我还有冠心病,运动会不会加重病情?实在有恐惧心理啊!」 、「我最近在赶一个项目,每天加班,运动对我来说可望而不可及」……糖友面临的这些实际问题,怎么破?在控制血糖的持久战中,最终获益者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因此,千万别拿这些理由糊弄自己!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糖友们运动的那些事。一、糖友们为什么需要坚持运动?在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胰岛素抵抗「功不可没」。何谓胰岛素抵抗?它指的是肌肉细胞、脂肪细胞和肝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足的现象。通俗来说,胰岛素抵抗就是胰岛素「贬值」,没有充分发挥其降糖作用。运动可促进肌肉组织血液循环,提高肌肉细胞胰岛素受体数量,加强葡萄糖在受体作用点的运转,使得更多的胰岛素到达肌肉细胞。因此,糖友们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恢复机体对胰岛素的正常反应。与此同时,运动让肌肉组织消耗葡萄糖增加,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糖友们都知道,运动可以减轻体重,使得众多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促进血糖下降。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调节血压,减少降糖药剂量,加强骨骼的柔韧性。运动还能让糖友们心情舒畅、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诸多益处,不一而足。读到此处,你还有理由不运动吗?二、运动前需要做哪些评估? 我们已经对运动的好处了然于胸,但每位糖友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血糖水平、心肺功能状态、合并其他疾病等因素不尽相同,为此需要为自己量身定做运动计划,运动前需评估自身的整体状况。2014版《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明确指出,当糖友们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该限制其进行运动锻炼。包括: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⑵血糖不稳定且频繁出现低血糖反应者;⑶增殖性视网膜病伴视力严重下降;⑷较严重的糖尿病肾病(表现为持续大量的蛋白尿或肾功能衰竭);⑸重症心脑血管疾病如频繁发作的心绞痛、心功能不全;⑹合并严重的急、慢性感染未控制者;⑺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或糖尿病足。对于糖耐量减低者、无显著高血糖和并发症的2型糖友们,这是运动治疗的绝对适应证人群,应该积极参与其中。三、糖友们适合有氧运动or无氧运动?我们常说的运动锻炼,其实有「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之分。「无氧运动」是指运动量超过了自身心肺负荷能力,吸入的氧气不能满足人体氧化代谢的需要,在人体组织中进行了无氧代谢。换言之,「无氧运动」是肌肉缺氧状态下的剧烈运动,容易出现低血糖,因此糖友们不宜进行超出自己心肺负荷能力的「无氧运动」。「有氧运动」一般指强度小、节奏慢、运动后心率不过快、呼吸平缓的运动方式,运动时吸入的氧气能满足人体氧化代谢的需要。糖友们应该根据自身综合状况进行「有氧运动」,可以增加心、脑等重要脏器的氧供,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大有裨益。《美国运动医学会/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运动指南》指出,「有氧运动」还促进脂肪代谢,有助于消耗体内的过剩脂肪。四、运动方式,你选对了吗?选择恰当的运动方式,这是保证运动持续进行的关键因素。轻度的运动项目包括步行、做体操、打太极拳、平地踏自行车;中度运动项目有慢跑、上下楼梯、登山、跳舞等;糖友们适宜进行轻中度强度的运动,不适合进行举重、赛跑、跳远、拔河、游泳等重度强度的运动项目。一般而言,对于老年或从未锻炼过的糖友来说,快速步行是比较好的有氧运动形式。这样的锻炼速度较慢,能够使运动始终在低强度下进行。值得一提的是,在步行时要保持抬头挺胸收腹的姿势,避免含胸驼背而致背部肌肉疲劳,从而影响运动的持续性。此外,乒乓球和羽毛球也是可供选择的运动方式,但运动时必须移动脚步,而不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五、合理设定运动强度糖友们在进行有氧运动时,可以根据运动后的心率和自我感觉来进行判断运动强度。目标心率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目标心率=(220-年龄)×60%~80%我们以60岁糖友为例,运动后的目标心率应该为(220~60)×60%~80%=96~128次/分。如果这位糖友运动后心率超过128次/分,就会进入无氧运动状态,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应适当降低运动强度;如果心率小于96次/分,运动强度太小则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应适度加大运动强度。每个糖友的情况各不相同,目标心率也仅作为运动时参考标准之一,不能一概而论。合适的运动量是锻炼后微微出汗,稍感肌肉酸痛,但休息后酸痛感消失,第二天体力充沛。至于运动频率,糖友们每天运动可分次累计,但每次运动应该超过10分钟,每天应进行半小时以上的运动时间。每周运动频率也很重要,应达到5~7次,且至少隔天1次,每周3天以上,尽量避免连续2天或2天以上不运动。六、运动的最佳时间有的糖友喜欢空腹或进餐后立即运动,这是不科学的。餐后1小时血糖会达到最高峰,此时机体需要利用的胰岛素相应增多,但大多糖友伴有胰岛素抵抗,且餐后1小时不能释放足够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唯有通过运动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减轻胰岛负担,避免胰腺衰竭,有助于保护残存的胰岛功能,还能够避免出现餐后高血糖。因此,运动的最佳时间是餐后1小时。七、有并发症还能运动吗?糖友们多合并心脑血管和肾脏疾病,运动就和他们绝缘吗?保证安全是一切治疗的前提,有并发症的糖友最好听取专科医生的运动建议。例如,有过心肌梗死病史的糖友,如果在急性期应该卧床休息,不宜进行运动锻炼。在恢复期就可以进行轻度强度的运动,但必须循序渐进,可以选择步行、太极拳等平缓的运动,切不可进行剧烈活动。如果在运动时出现胸闷不适、胸痛发作,则应终止运动或减少活动强度,必要时去医院就诊。八、上班族运动小贴士对于上班族来说,很难拿出整块的时间来进行运动。但如果把碎片时间利用好,也可以达到规律有效地运动效果。例如,我们可以骑车上下班、走路去超市、每天花上一刻钟时间站着办公、吃完午饭进行短暂的快步行走,这都是行之有效的运动小窍门。总而言之,只为降糖找方法,不为懒惰找借口。三天打鱼两天筛网式的运动几乎没用,贵在坚持,才能平稳降糖,我们的健康就会长期获益!
在血糖保卫战的漫漫征途中,无论生活或工作,糖友们也许都或多或少地有过低血糖的经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低血糖症如同梦魇一样,如影随形,一度会让我们对以前的治疗措施或者运动抑或饮食方式产生质疑,那么如何有效预防低血糖?今天我们就聊聊预防低血糖的小妙招。1、请您每天在预定时间吃饭,规律进餐;2、请您确保每餐的食物都含有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淀粉);3、如果您要进行体力消耗大的活动,请注意多吃些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4、如果您预备饮酒(切记适量),请同时吃一些碳水化合物(淀粉)小吃如饼干或面包;5、请您时常携带一些糖类食品,如糖果(软糖更好);6、请您随身携带病情说明卡,以便应急情况下寻求帮助;7、请详细告知亲友关于低血糖的处理措施,让他们知道如何帮助您;8、如果您一旦出现心跳加快、眩晕、出虚汗、眼冒金星等症状,可能为低血糖症状,请立即饮用糖水,或甜饮料,食用面包、馒头等。如果以上情况没有缓解或自己找不出血糖下降的原因,请做好相关记录,并尽快到医院就诊,因为您可能需要减少降糖药物剂量或者胰岛素用量。 共同提高警惕性,一扫低血糖的阴霾!本文系刘光辉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下面是一例顽固性低钠血症的诊治经过和经验心得。上海市同济医院内分泌科 @赵家胜 主任医师对本文案例进行了精彩点评。病例分享男性患者,72 岁,以“咳嗽伴乏力 1 周”就诊。患者 1 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进食后呛咳,痰液不易咳出,伴发热、乏力、进食量减少。病程中患者体温出现较大波动,最高可达 39.0℃。患者有高血压、脑梗死、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无手术及外伤史。查体:BP 130/72mmHg,T 37.0℃,神志清,精神萎靡,口唇无发绀,双侧瞳孔等大圆,直径约 3mm,对光反射灵敏。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 90 次 / 分钟,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柔软,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查体阴性。诊疗经过接诊 1 小时后,患者胸部 CT 回报,提示两下肺炎症;血生化检查提示血象明显升高,血钠低至 110mmol/L。立即予以经验抗感染、补钠及对症支持治疗。第 2 天复查血钠无明显改善,继续按照补钠公式进行规范治疗;第 3 天患者的血钠仍然无起色,遂将该患者收入内分泌科病房进一步诊治。在追问病史的时候,我们发现该患者既往有抑郁症,平素口服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很容易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引起低钠血症;此时,顽固性低钠血症的谜底已经揭晓。于是,在密切监测血钠水平的基础上,我们将患者的抗抑郁药物调整剂量。3 天后,患者血钠水平恢复至正常范围。心得体会1. 询问病史,找“真凶”近年来,与药物相关的 SIADH 呈暴发性增长,尤其是抗精神病、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ADH)引起顽固性低钠血症,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密切监测血钠,并且将药物剂量减少到能控制病情的最小剂量。如果仅对该患者予补钠治疗,没有找到诱发低钠血症的“真凶”,则患者仍会反复发作低钠血症。通过追问病史,最终让谜底水落石出,反映了问病史在临床诊断中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2. 明确病因,击要害SIADH 是指内源性 ADH 分泌异常增多或其活性超常,从而导致水潴留、尿排钠增多以及稀释性低钠血症等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主要病因如下:(1)SIADH 可以作为寻找隐匿性肿瘤的线索:恶性肿瘤肿瘤中以小细胞肺癌为最常见。其他肿瘤如间皮瘤、胸腺瘤 、十二指肠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这些肿瘤可异位分泌 ADH 增多。(2)中枢神经系统炎症、肿瘤、出血、手术等疾病,可刺激下丘脑分泌 ADH 增多。(3)药物相关的 SIADH 逐年增加:尼古丁、吩噻嗪、三环类、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催产素、摇头丸等刺激 ADH 释放,或增加 ADH 活性。垂体后叶素、去氨加压素 (DDAVP) 直接作用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上 V2 受体;ACEI 类药物、卡马西平、氯磺丙脲、奥美拉唑、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 (SSRI) 等刺激 ADH 释放。(4)肺部疾病如感染 (结核、肺炎)、机械或通气原因(急性呼吸衰竭、正压通气等) 异位产生 ADH 或 ADH 样肽生成增多。在临床工作中,只有对上述病因了然于胸,才能迅速通过现象看透本质,做到真正的对因治疗。3. 快速识别,分首次对于低钠血症,如何快速识别 SIADH 呢?(1)首先要询问病史,是否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有没有应用利尿剂、抗精神病药物等病史;(2)其次,查体时须注意有无脱水或容量增多的表现,如果没有容量不足或容量增多的表现,则应考虑正常容量性低钠血症,其中最常见的病因就是 SIADH。(3)如果患者低钠血症的同时,血尿素氮、肌酐、尿酸正常或降低,要高度怀疑 SIADH。专家点评上海市同济医院内分泌科 @赵家胜 主任医师认为,SIADH 并非少见,只是临床医生对此认识不足。如果不明原因的低钠血症患者没有容量丢失的表现 (如呕吐、腹泻和应用利尿剂等病史,皮肤弹性下降、心率增快、直立性低血压等症状和体征,红细胞压积升高、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等检查异常),也没有容量增高的表现 (如水肿、胸腹水等),甲状腺功能和肾上腺皮质功能检查正常,就要高度考虑 SIADH 的可能。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某些药物和肺部疾病是引起 SIADH 的 4 大病因,均须一一排除。低钠血症是常见的电解质紊乱,诊断的第一步是根据病史、体征和必要检查判断容量状态,分为低容量、正常容量和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第二步是测定尿钠,根据尿钠区分肾性失钠还是肾外失钠。1.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如尿钠<20mmol/L,则为肾外丢失如呕吐、腹泻;如尿钠>20mmol/L,则为肾性失钠,多见于利尿剂用药史、盐皮质激素缺乏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选择性醛固酮减少症)、失盐性肾病、肾小管酸中毒、脑性盐耗综合征等患者。2. 正常容量性低钠血症最常见的病因为 SIADH,其他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垂体功能减退症等。3.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患者往往有皮下水肿、浆膜腔积液的表现。如尿钠>20mmol/L,则为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如尿钠<20mmol/L,则为肾病综合征、肝硬化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由于 SIADH 表现无特异性,易造成漏诊和误诊,治疗不及时或治疗过于积极均可引发严重后果,因此值得临床医生高度关注。
随着盛夏来临,气温升高,各类胃肠道疾病进入了高发期。 王先生近期经常与朋友聚餐畅饮,一天下班后,他又约了几位同事喝冰啤、吃烧烤,餐后王先生回家倒头便睡。凌晨3点时分,腹内一阵绞痛将王先生闹醒,紧接着他出现腹泻,约10余次水样便,伴呕吐症状,在家人的陪同下来急诊科就诊,王先生被诊断为急性胃肠炎。 饮食不洁和吃得太凉是此次王先生发病的主要原因,看来人们在夏季一饱口福的同时,的确要警惕胃肠道疾病。据此笔者认为:进入夏季,炎热的天气不仅令人食欲下降,也使人抵抗力有所减低。特别是最近以来,早晚温差较大,身体的抵抗力下降时,往往给各类致病菌以可乘之机。人们为了解暑,品冰西瓜,吃凉拌食物,喜欢外出就餐,甚至在路边摊点吃饭。这样一来,胃肠道疾病最容易乘虚而入,导致胃肠道受损,甚至诱发急性胃肠炎。那么怎样预防夏季胃肠炎呢? 把住病从口入关,预防在先是关键。夏季气温高,剩饭剩菜容易被细菌污染,保存不当极易变质,这往往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隐患,所以不宜吃隔夜菜;生吃瓜果,应当先洗净再削皮;做凉拌菜时,菜一定要洗净;用来切熟食的刀、板,要和切生肉、生菜的分开;不吃无证小摊上的食品,以免发生食物中毒。 其次,应该警惕“冰箱性胃肠炎” 。入夏后,人们过度依赖冰箱,贪吃冷饮,也是消化系统健康的“宿敌”。人们习惯于把冰箱视作食品的“保险箱”,在冰箱中长期储存大量食物,又不定期清洁冰箱。殊不知,食物在冰箱中保存时间过久,各类细菌尤其是大肠杆菌就会在湿冷环境中滋生。人们取出食物即食用,细菌就会入侵胃肠引发“冰箱性胃肠炎”。在夏季,各类冰镇饮料和冷饮是许多人的喜爱。冰镇饮料虽然冰凉爽口,大量进入胃肠道后,冷刺激就会导致胃肠道血管骤然收缩,血流量减少,导致胃肠道痉挛性收缩,引发腹痛、腹泻。 急性胃肠炎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而感染性又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当出现严重的腹痛、呕吐、排水样便等症状就要及时到医院就医了。另外,如果腹痛严重不宜吃强效的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耽误治疗。因为镇痛药虽然止住了腹痛,但对实际的病情却没有治疗作用,如果用了强效镇痛药,病人对腹痛没有了感觉,一旦发生中毒导致肠梗阻会危及生命。病情较重者还需要隔离观察。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冰箱中保存冷藏食物要注意把温度控制在4℃以下,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4小时。再次食用时一定要加热,一般超过70℃以上,细菌才能被杀灭,所以必须把菜肴烧熟烧透后再吃。此外,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还要注意烹饪方式的清淡,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炸、油煎食品。每餐不宜吃得过饱,尤其是老人和孩子的消化功能较弱,每餐吃到七八分饱为宜。夏季出汗较多,在胃口不佳的情况下,经常喝莲子汤、绿豆汤、赤豆汤等,既能解毒开胃,又能防暑清热。
糖尿病是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据估计后两者在 2010 年共同导致了全球 1290 万人的死亡,这一数据触目惊心,如何应对糖尿病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治疗糖尿病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预防或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那么问题来了,哪些药物疗效较好?阿司匹林首当其冲,它已有百年历史且历久弥新,被公认为防治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石,就连糖友们都对它耳熟能详。是不是每位糖友都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它有哪些副作用?如果今天我们就谈一下这些问题。绝大多数糖友们的心脑血管事件与血栓形成有关,血小板功能在病情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糖尿病患者血栓素的产生明显增多,阿司匹林通过阻断环氧合酶从而抑制血小板合成血栓素,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目的。殊不知任何药物都是一把双刃剑,虽然阿司匹林可防止血栓形成,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可导致出血风险增加,因此权衡阿司匹林的益处和风险至关重要。为了规范使用阿司匹林,美国糖尿病学会于2010年联合美国心脏病学会发表了《阿司匹林在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一级预防使用》的声明。其核心内容是先对糖尿病人群评估心血管风险,充分考虑风险/效益比,最终确定哪些糖尿病患者适宜服用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什么是一级预防?通俗来说,就是防患于未然,正所谓“上医医未病之病”。即在疾病尚未发生阶段时及早采取干预措施,达到避免或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防策略。根据整体心血管风险,可将糖友们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分成高危、中危、低危三档。高危人群为男性>50岁或女性>60岁且合并下列任一项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蛋白尿)者,其10年内心血管风险超过10%;中危人群为男性>50岁或女性>60岁无危险因素,以及男性<50< span="">岁或女性< 60岁但合并任一项危险因素者,其10年内心血管风险在5%~10%之间;低危人群为男性<50< span="">岁、女性<60< span="">岁且无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其10年内心血管风险低于5%。结合我国糖尿病患者研究资料,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在充分权衡不同危险等级患者获益/风险比之后,高危心血管风险者应常规应用小剂量(每天75~150毫克)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前提是无明显出血风险(既往有消化道出血病史、胃溃疡或近期服用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或华法令);中危心血管风险者应根据临床判断决定是否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对于低危人群不宜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因为此类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后潜在的出血风险可能抵消其心血管获益。此外,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且对阿司匹林过敏的糖尿病患者,可考虑使用氯吡格雷(每天75毫克)作为替代治疗。总之,关于糖友们应用阿司匹林的种种问题,切不可一概而论,关键是要权衡利弊,尽可能达到血栓预防和出血风险的最大效益化,糖友们需配合临床医生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再来具体判断是否适合应用阿司匹林。
误区一:吃糖太多会引发糖尿病回复: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吃糖多会得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生原因涉及遗传、感染、基因变异、环境、饮食等多种因素。在日常生活方面,主要是热量摄入过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率相应增高。以前在生活条件比较差的时候,人们每年吃肉的机会就很少,更别提市面上品种繁多的碳酸类饮料。加之,数年前人们的田地劳作、体力活动比较多,随着科技的进步,无形之中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户外活动明显减少。久而久之,伴随而来的是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升高。因此,不可将糖尿病与吃糖太多简单地画等号。误区二:糖友们仅关注药物治疗就行了,无需改善生活方式回复:药物治疗仅仅糖尿病的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终生驾驭好五架马车,即掌握防治知识、定期监测、科学用药、合理饮食、积极锻炼,只有树立良好的心态,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出现,真正地与糖共舞!瑙鲁的鸟粪里蕴藏着珍贵的磷酸盐矿藏。当西方人前来开发矿藏时,垃圾食品和悠闲的生活方式也随之而来,这里很快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最流行的国家。至少在30年前,很多老百姓认为糖尿病是富贵病。如今糖尿病如同“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它已经构成了对我国几亿多人口的健康威胁。大庆研究的20年随访结果证实:第一,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第二,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长期预防糖尿病;第三,糖尿病的预防可延伸至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及死亡的减少。大庆研究是中国糖尿病学界送给世界的礼物!误区三: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水果了回复:对于糖友们来说,看着水果店新鲜、品种繁多的水果,往往垂涎三尺。那么到底能吃水果吗?答案是肯定的。在此还鼓励糖友们适量进食,保证机体营养成分、能量的有效供应。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升糖指数,通常把葡萄糖的血糖生成指数定为100。升糖指数>70为高升糖指数食物,它们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转化为葡萄糖的速度快,血糖迅速升高;升糖指数<55为低升糖指数食物,它们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转化为葡萄糖的速度慢,血糖升高慢,人体有足够时间调动胰岛素的释放和合成,使血糖不致于飙升。因此,糖友们完全可以进食升糖指数相对低的水果。误区四:用胰岛素会上瘾,以至于血糖控制不佳时对其心生恐惧回复:胰岛素从发明至今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人类在同糖尿病抗争的过程中,胰岛素无疑是最璀璨的明珠。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根据国内外指南及共识推荐,对于2 型糖尿病,需要尽量早用胰岛素。一是可以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二是早用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有效减少并发症。因此,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不存在是否上瘾的问题。我国近两年还发布了《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强调了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预后密切相关,尤其对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11.1mmol/l)获益更大。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再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胰岛功能以及其他综合因素,评估是否可以改用口服降糖药。值得一提的是,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生应用胰岛素。而对于特殊的1型糖尿病患者即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来说,早期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保护残存的胰岛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