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性扭伤后,是否跛行;轻轻咳嗽,腰痛是否加重;仰卧位休息后,疼痛仍不能缓解;俯卧位,自行或旁人用手轻触后腰部、腰椎正中及两侧,检查是否有明显的压痛;仰卧位,然后坐起,观察自己下肢是否因疼痛而使膝关节屈曲;仰卧位,患侧膝关节伸直,并将患肢抬高,观察是否因疼痛而使其高度受到限制。如有一项符合,可能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疼痛特点是休息不能缓解,活动后方能缓解,这也是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部外伤的区别点。强直性脊柱炎轻症者,仅会感觉骶髂关节部僵硬、肌肉酸痛。原因是肌腱、韧带与骶髂关节的骨附着点炎症,即肌腱末端炎。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风湿病。臀、大腿后侧疼痛易误诊为坐骨神经痛,但是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下肢疼痛很少放射到膝以下。强直性脊柱炎交替性左右骶髂关节部位疼痛,是强直性脊柱炎中、早期最具特征性的症状。是骶髂关节固定部位深层次隐渐性疼痛,先为一侧显著,后发展为左右交替性疼痛,重者痛处在骶髂关节一点上。骶髂关节疼痛可以上移出现腰椎部疼痛,下移至坐骨疼痛或大腿髂部痛,因咳嗽、打喷嚏或其他牵动性动作而疼痛加重。开始时疼痛可以为单侧、间歇性,几个月后逐渐发展为双侧、持续性疼痛并伴有腰部僵硬。强直性脊柱炎都侵犯骶髂关节,上行至腰椎疼痛,所以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疼痛常伴有腰痛和腰骶疼痛伴有晨僵。先为反复发作,间歇性或两侧交替性酸痛,随病情发展,或持续性深部隐渐性钝痛或者刺痛,伴有腰部酸痛,全身疲劳无力,其特点为休息、阴天或劳累后加重,活动、遇热后疼痛缓解。
腰丛位于腹后壁腰大肌深面,由第12胸神经前支的一部分和第1-4腰神经前支构成。由它发出至下肢的主要神经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和闭孔神经,分支支配股前群肌、股内侧群肌、股前内侧面皮肤、小腿内侧面及足内侧缘皮肤。腰神经损伤时,其所支配的股前群肌瘫痪,导致屈髋无力,不能伸膝和跳跃,感觉障碍见于大腿前面和小腿内侧面及足内侧缘。骶丛位于盆腔侧壁,由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和第5腰神经前支组成的腰骶干和骶神经的前支构成。由它发出至下肢的神经主要有臀上神经、臀下神经、阴部神经、股后皮神经和坐骨神经。支配臀部诸肌、股后群肌、小腿肌和足肌,分布于臀下部皮肤,股后部、腘部、小腿后部和前外侧面及足部(除足内侧缘)的皮肤。坐骨神经由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组成,分别起于腰4、5和骶1-3的前、后股,包围在一个结缔组织鞘中。穿梨状肌下孔至臀部,于臀大肌深面沿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中点下行,股后部在股二头肌肉与半膜肌之间行走,至蝈窝尖端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沿途分支支配股后部的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损伤后表现依损伤平面而定,髋关节后脱位、臀部刀伤、臀肌肉挛缩手术伤以及臀部肌注药物均可致其高位损伤,引起股后部肌肉及小腿和足部所有肌肉全部瘫痪,导致膝关节不能屈、踝关节与足趾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呈足下垂。小腿后外侧和足部感觉丧失,足部出现神经营养性改变。胫神经分支支配小腿后群肌和足底肌,小腿后部、足底、小趾外侧缘皮肤。胫神经损伤时,小腿后群肌及足底肌瘫痪,致足不能跖屈,内翻力明显减弱,呈仰足畸形并伴外翻,不能以足尖站立;感觉丧失区主要出现于足底。腓总神经可分为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其中腓深神经以肌支为主,分支支配小腿前群肌和足背肌,皮支只分布于第一趾蹼的相对缘;腓浅神经则以皮支为主,分布于小腿前外侧、足背及足趾皮肤(除腓深神经分布的小区域外,1、2趾蹼间背侧),肌支仅支配腓骨长、短肌(含第三腓骨肌)。腓总神经由于行程中贴近腓骨小头下方的骨面,损伤的机率较大,该神经损伤后致小腿前群肌、外侧群肌和足背肌瘫痪,其中前群肌瘫痪,足不能背屈,趾屈曲并伴有内翻;腓骨长、短肌瘫痪,外翻力锐减,致足跖屈、内翻,叫做马蹄内翻足,患者行路时呈高抬跨阈步态,感觉障碍表现于小腿前外侧面及足背。本文系徐聪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窝在沙发里。质地柔软的沙发会让人臀部下陷,身体窝起,感觉很舒服,但由于膝盖的位置高过腰部,背部拱起,腰部肌肉会受到牵拉,因此负担会很大,久坐腰肌容易疲劳,引起腰痛。椅子还是稍微硬一点的好,尤其是腰部不好的人,更不宜坐在松软的沙发或床上。2、椅子只坐一半。有的人坐着时习惯臀部只与椅子搭个边,背部斜靠椅背,腰部悬空,更有甚者两腿前伸张开,其实这种看上去似乎很自在惬意的坐姿对腰部伤害很大。这是因为,这种坐姿令脊椎拱起,腰部失去椅背的支撑,压力会很大,容易引起腰背痛。建议坐着时,要保证臀部都在椅子上,整个背部要紧贴椅背。3、盘腿坐。许多人坐的时候,喜欢盘腿,或是一只脚搁在另一只腿上。但时间一长,会引起腿部左右两侧肌肉失衡,进而影响到腰部肌肉。建议坐着时,双腿平放在地面上,大腿与地面平行,如果椅子太高,可以在脚下垫一个小板凳。4、身体前倾。有的人为看清电脑屏幕,坐着时习惯身体前倾,也会伤害腰。很多人开车时也有前倾的习惯,其实,在绑着安全带的情况下,这么坐腰部受到的拉力很大。正确的坐姿是腰部紧靠椅背,挺直背部。
适应证:1、初次发病,病程较短的病人(3-6个月以内);2、休息以后症状可以自行缓解者;3、由于全身疾病或有局部皮肤疾病,不能施行手术者;4、症状对日常工作、生活无明显影响者;5、不同意手术者。方法:1、严格卧硬床3周(吃喝拉洒全在床上,仰卧,俯卧,侧卧,随便采用何种睡姿,也有认为只能针对疼痛和功能障碍严重到寸步难行程度的患者)后,带腰围逐步下地活动;2、口服或外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如双氯芬酸钠片,芬必得片等;3、神经营养类药物如弥可葆、怡神保等,中国传统中药如根痛平等;4、活血化淤药如血栓通胶囊等;5、牵引疗法,如,骨盆牵引等;6、理疗,如电疗,磁疗,超声波疗法等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和神经周围的水肿而减轻症状;7、少用推拿手法,禁止暴力按摩。
PVP(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指在C形臂X光机透视指引下经皮通过椎弓根或椎弓根外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为目的一种微创脊椎外科技术。PKP(Percutaneous kyphoplasty,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在 PVP 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也是在C形臂X光机透视指引下,经皮通过椎弓根或椎弓根外向椎体置管,插入骨扩张器(球囊)。球囊扩张恢复椎体高度,并在椎体内形成空腔,该空腔直接用于骨水泥的填充。这样,骨水泥可以在低压力下注射,从而减少了渗漏的风险,是一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新方法,除了具有创伤小、缓解疼痛迅速的优点外,还具有恢复椎体高度、纠正脊柱畸形、减少骨水泥渗漏风险的优点。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和容易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最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群。由于椎体生物力学性能出现明显降低,骨质疏松患者遭受轻微外力就容易发生压缩骨折,只有25%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有过一次明确的外伤史,椎体高度降低20%或者4mm即被认为压缩骨折,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分为三种类型:楔形压缩骨折,双凹形压缩骨折和粉碎性压缩骨折,其中最常见的是楔形压缩骨折(51%)。压缩骨折患者中仅有23%-33%出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进行性脊柱塌陷、后凸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身体活动、心理健康和寿命。传统治疗方法为长期卧床+药物非手术治疗,但长期卧床易加重骨质的疏松程度,引起并发症;手术治疗因骨质疏松的复位固定效果差,恢复时间长,易产生手术并发症,且压缩骨折的患者邻近椎体一年内再发生压缩骨折的危险性增加5-25倍。目前,医学界认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无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较好的治疗方法,可在透视引导下向病变椎体内注射骨水泥并达到止痛效果。
治疗方法操作方法治疗时间治疗效果推荐程度中医疗法服药、推拿、针炙、牵引、按摩等10天一疗程阶段缓解症状★★封闭疗法激素消炎、药物注射病变部位每周一次,2-3次一疗程暂时缓解症状★腰神经根管阻滞注射药物3-5次一疗程阶段缓解症状★★传统手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住院2-3周根治,创伤较大,出血量约 90±20ml,椎管内麻醉,易感染,术后卧床时间3-4周,复发率高于10%★★★经皮切吸术椎间盘穿刺切吸住院一周左右椎间盘间接减压,适应症窄,疗效不确切★★激光,臭氧,生物胶原酶等消融手术穿刺导入光纤发射激光或注射臭氧、胶原酶住院观察3-5天椎间盘间接减压,适应症窄,远期疗效不确切★★★经皮椎间盘镜手术椎板开窗、剥离肌肉和韧带、髓核摘除住院7-10天创伤较传统手术小,但干扰椎管、出血多,易损伤神经,对于中央管狭窄合并侧隐窝狭窄的患者疗效好,适应症较窄,不能用于上腰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5-7mm切口,内窥镜下精准摘除髓核,修复纤维环,臭氧消除炎症住院观察3-5天根治,创伤小,局部麻醉,几乎无出血,痛苦小,康复快,术后1-3天可下地,复发率低于3%,远期疗效超95%★★★★★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PTED)是用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它从病人身体侧方或者侧后方(以水平或斜形的方式)进入椎间孔,在安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做手术,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清楚地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然后使用各种类型的抓钳摘除突出组织、镜下去除骨质、射频电极修复破损纤维环。手术创伤小皮肤切口仅约7mm左右,如同一个黄豆粒大小,出血约20ml左右,术后只需缝合1至2针。是同类手术中目前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椎间盘突出微创疗法,也是脊柱微创手术的发展趋势。
不少患者手麻手疼的根源都是颈椎病,值得注意的是,颈椎病引起的手指麻木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或是表现为桡侧(拇指、食指或合并中指)麻木,或是表现为尺侧(小指、无名指或合并中指)麻木,或是5个手指麻木,有时不仅指尖发麻、感觉迟钝,而且还可累及前臂、上臂,严重者还可伴有握力下降的现象。因为退变突出的颈椎间盘可对脊神经根造成刺激、牵拉或压迫,导致脊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的反应性水肿、椎管狭窄及可能的椎袖处粘连,产生手指麻木症状。这些病理变化相互影响,可使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当不同的椎节受累时,可相应刺激不同的脊神经根,产生不同部位的麻木症状。当第六脊神经根受累时,往往为前臂桡侧、拇指发麻;当第七脊神经根受累时,可为食指、中指发麻;当第八脊神经根受累时,则可使无名指、小指有麻木感;若同时累及第6- 8脊神经根时,则可能5个手指均发麻。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手指麻木合并握力下降的情况可同时并存。但由于感觉神经纤维的敏感性较高,因此感觉障碍的症状(如麻木)表现得更为早些。神经根型颈椎病除了手指麻木、握力下降的临床表现之外,还可有上肢的放射痛、上肢的皮肤知觉改变、臂丛牵拉试验险阳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大鱼际肌或骨问肌萎缩等症状和体征。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占各型颈椎病总数的6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颈椎下段的活动幅度相对较大,活动频率相对较高所致。此型颈椎病在各个年龄组均可见到,性别之间也无显著差异。手指麻木症状可因外伤、颈部过度活动、卧姿不良等诱因反复发作,并伴随病程而逐渐加重。 颈椎病的治疗1、保守治疗:颈椎病的保守疗方法有很多,如针灸、按摩、推拿、理疗、牵引、运动等,保守治疗颈椎病只能起到暂时缓解症状的作用,并不能根治,因为保守治疗是对表像进行治疗,而非针对病因治疗,所以容易复发。2、常规手术治疗:颈椎病的常规手术治疗可以彻底治愈,但手术治疗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也就比较长,常用于3度以上的脊髓压迫、多节段的椎间盘退变突出以及创伤引起的急性损伤等。3、微创技术治疗颈椎病:是介于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之间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比保守治疗更有效,比手术治疗更安全更可靠。技术在局麻下利用影像学定位技术,将治疗精确到病变部位可以迅速解除组织受压引起的疼痛,具有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