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容易夜里睡不着,白天没精神,也就是失眠。医学上失眠指的是入睡困难、睡眠中间易醒及早醒睡眠质量低下、睡眠时间显著减少甚至严重的彻夜不眠。 我们正常人睡眠存在一个生物节律,这是生物进化的馈赠,在大约90~100分钟的时间内,睡眠会经历一个有5个不同阶段的周期,国际睡眠医学将睡眠阶段分为五期: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快速动眼期(REM)。在这个过程中人体会分泌生长激素、褪黑素等有益激素,促使细胞新陈代谢,使体力得到恢复,储存体能。 任何可以打扰失眠周期正常运转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失眠。那究竟哪些因素容易导致失眠呢? 1. 躯体疾病:例如甲状腺亢进、哮喘、前列腺炎及女性更年期等 2. 情绪问题:例如焦虑、抑郁、思索过多、压力大等 3. 服用药品:例如β受体阻滞剂,降血压药物、激素类药物等。 总结以上,影响睡眠的因素既可以是生理上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有时候往往心理上的问题才是引起失眠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假如不幸失眠了,请不要盲目服用安眠药,一定要认真评估自己失眠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倘若生理因素(躯体疾病和服用药品)引起的失眠那就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倘若心理因素(情绪)引起的失眠,一定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心病还需心药医。 对于生理和心理状态易受影响的几类人,容易失眠,尤其需要关注: 1. 经常倒班或熬夜的人,如地铁工作人员、护士、医生等睡眠周期极容易被打乱,从而引起失眠。 2. 压力大的人,如职业白领工作多任务重或者临近升学考试时(或高考)的青少年,容易过度压力大、容易焦虑,从而引起失眠。 3. 老年人:老年人失眠的原因很多,比如因年龄的原因睡眠结构改变(睡眠时间减少、睡眠程度变浅等),大多伴有一种或多种躯体疾病(病痛和服用大量药品)。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失眠都需要“关照”,如过度兴奋、旅行、场景改变(如换床)引起的失眠一般事后都会自然恢复正常。睡眠这件事儿,可大可小,愿诸君不被失眠所困扰,睡得好,吃得好,干得好!
我们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睡觉上,古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非常有道理,当人们处于睡眠状态中时,可以使人们的身体得到休息和恢复。可是,却有一些人在睡眠时不仅没有放松,反而会大喊大叫、手舞足蹈,甚至是出现与梦境相关的暴力行为,可导致患者自伤或伤及他人。典型临床表现是睡眠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动作甚至是暴力行为,如殴打同床者,甚至下床活动、伤人或毁物,患者在清醒后可清晰回忆梦境内容,但对睡眠中出现的异常行为活动却并无记忆。这种现象就是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 RBD是常见的疾病,RBD可以是特发,也可继发于其他疾病。RBD不仅仅是睡眠障碍病,还与很多疾病有关,比如: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多系统萎缩等。特发性RBD是特异性非常高的PD前驱期标志物,因此早期识别非常重要。 如何识别RBD呢?主要是依靠症状、医生的临床经验以及多导睡眠图的检查。因此建议大家:如果睡眠中出现异常的动作,如讲话、唱歌、喊叫、挥拳、抓取、跳跃、坠床等,应及时就医,早期检查和治疗干预;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女性中有暴力内容的梦境少见,但在梦境中多为受害者角色,这种情况大多数也是RBD的表现,也应及时就医。 本文系刘江红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我们都知道在人的一生中,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为唤起大家对睡眠健康的重视,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将每年的 3 月 21 日设定为世界睡眠日。今天是第 18 个世界睡眠日, 根据《2017 中国青年睡眠现状报告》显示,我国青年人群 76% 入睡困难,超过 13% 处在痛苦状态, 24% 睡眠整体状况不错,仅有 11% 的人群能一觉睡到天亮,睡眠质量不容乐观 。 好睡眠的标准,您达到了吗? (1)在 10-20 分钟入睡。 (2)睡眠中不醒或偶尔醒来(如小便)又能很快在 5 分钟入睡。 (3)早晨睡醒后精力充沛,心旷神怡,轻松愉快,无疲劳感,工作效率高。 (4)睡眠中没有或很少噩梦、异常行为等。 改善睡眠,需要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1)生活规律,保证睡眠时间;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2)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按时就寝和起床、右侧卧位、低枕睡眠、宽松柔和的睡衣; (3)减少或停用烟酒、茶及咖啡; 晚间不要进食太多; (4)定期进行适当运动和锻炼; 午睡时间不超过 30 分钟; (5)睡前应避免过于剧烈的体力活动和大脑刺激, 例如打球、跑步、看恐怖片等; (6)睡前建议活动:热水淋浴约 10-20 分钟,做放松训练。
http://note.youdao.com/noteshare?id=87e37f14a53b925e0fc9a64d83f698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