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危险因素8+2+3:1、8项“核心”危险因素①高血压病史(≥140/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②血脂异常或未知;③糖尿病;④心房颤动和心瓣膜病;⑤吸烟;⑥明显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26kg/㎡);⑦很少进行体育运动(体育锻炼的标准是每周锻炼≥3次、每次≥30分钟、持续时间超过1年;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者视为经常有体育锻炼);⑧脑卒中家族史。2、2项警示病史①既往有脑卒中(中风)病史;②既往有短暂脑缺血发作(小中风)病史;3、3级风险标准①中风高危人群:如果具有≥3项核心危险因素,或既往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之一者,就可以判断为“中风高危人群”。如果您已经属于“中风高危人群”,请尽早寻找神经科医生得到更多专业的评估和干预!②中风中危人群:具有<3项危险因素,但患有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之一者。③中风低危人群:具有<3项危险因素,且无慢性病者。
我们知道,脑卒中大体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种类型,以脑梗死和脑出血最常见。古代医家没有现在的CT、核磁共振等检查设备,对于脑卒中的认识也就没有现在这么深入,统称为中风。古代医家根据中风病的症状,比如:突然昏倒、神志不清、半身不遂、言语不流利等,还有“大厥”、“薄(bó,急迫、紧迫)厥”、“偏枯”等称呼。但是,随着时代变迁,医学发展,中风这个病名最常用。之所以叫中风,是因为本病突然发生,症状不一,就像自然界的风一样变化多端,按照中医常用的“取象比类”思维模式,古人形容中风发病“如矢石之中的,若暴风之急速”。这些论述在今天看起来虽然非常朴素,但是已经认识到了中风病的关键症状特点。国际上有一本有关脑卒中的顶尖的学术期刊,影响因子非常高,英文名字是《stroke》,翻译成中文就是“中风”,说明中风这个病名不仅老百姓听的明白,国际学术界也是认可的。
中风患者常出现中风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主要表现为进食困难、反复呛咳及容易误吸,可继发吸入性肺炎和营养不良等问题。对于吞咽障碍患者首先要调整食物形态,以稠厚的流质食物为主。饮水最容易引起呛咳。进食时宜采用半卧位、颈部向前屈的姿势,这样既可以利用重力使食物容易吞咽,又可减少误吸。每口食物量要从少量开始,逐步增加,寻找合适的“一口量”。进食速度应适当放慢,出现食物残留口腔、咽部而不能完全吞咽的情况时,应停止喂食并让患者重复多次做吞咽动作或配合给予一些流质来促进残留食物吞入。吞咽障碍严重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吞咽功能评估,以判断是否需要给予保留鼻饲管进食,同时进行吞咽训练及吞咽物理治疗等专科治疗措施。
脑卒中病人有三次逆转命运的机会,抓不住就将抱撼终身!https://mp.weixin.qq.com/s/h9baIbO0mSzxoAf5ggsnew
中风患者长时间卧床可以导致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骨质疏松、皮肤破损等问题。因此中风康复一定要尽早进行,患者只要生命体征平稳就可以进行康复治疗。早期的康复治疗以良肢位摆放、关节被动活动、早期床边坐位训练等为主,有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避免过分卧床的不利影响。中风后康复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3个月以内,如果超过1年再进行康复治疗,各种功能恢复的效率将有所降低。
中风康复治疗方法包括康复医疗处置、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矫形器治疗、中医传统治疗以及康复护理等。其中康复医疗主要是处理中风患者的各种临床问题。物理治疗强调通过反复运动训练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使患者能够独立翻身、坐起、站立和行走等,也包括电疗、光疗、磁疗、水疗等。作业疗法则着重于训练患者独立完成穿衣、吃饭、洗漱等日常活动,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言语治疗可以提高患者语言和非语言表达能力。心理治疗是对中风继发抑郁或焦虑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药物治疗。矫形器治疗是指当患者出现足下垂及内翻等情况很难自身纠正时,可加用根据具体畸形肢体配置矫形器协助肢体功能康复。康复治疗组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共同组成,针对中风患者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评定,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开展综合、全面、系统的康复治疗。
中风患者常存在各种后遗症和功能障碍,包括肢体活动不利、感觉麻木、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等,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甚至长期卧床。临床急救治疗主要在于挽救患者生命和减少并发症,而这些后遗症的处理则需要及时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就是综合应用各种康复治疗技术,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独立穿衣、吃饭、洗漱、步行等方面),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可以回归家庭和社会。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其病因多样,绝大多数是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引起,故有人也称高血压性脑出血。脑出血与高血压病的关系密切,为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卒,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是我国中风中死亡率最高的临床类型。诊断方法依据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头颅CT。治疗包括内科对症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内科方法主要有脱水降颅压、对症处理。外科干预目的主要是尽快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挽救生命,其次是尽可能早期减少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降低致残率。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去骨瓣减压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穿刺血肿碎吸术、内窥镜血肿清除术、微创血肿清除术和脑室穿刺引流术等。
很多患者在应用降压药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到正常就停药。停药后血压又升高,于是再使用药物降压。这种间断和无规律的治疗不但造成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而且加重了动脉硬化和对心脏、脑、肾脏等器官的损害。正确的服药方法是血压降到目标范围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药,保持平稳的血压达标状态。
一些高血压患者在得知血压高后,往往很着急,希望能很快将血压降下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血压降得过快过低会使人感到头晕、乏力。合并高血压的中风病人,应该在不同的病程采用不同的降压策略,譬如在脑梗死急性期应将血压保持在较高水平,急性期后缓慢降压、逐步达标。一般来说,单纯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低于140/90mmHg,合并糖尿病和肾脏病的患者降压目标以低于130/80mmHg为宜。但对于合并脑血管狭窄的高血压患者,为保持充足的脑部供血,血压控制不宜过低。脑血管狭窄程度较重时,如果将血压降得过低,会使本来就已处于缺血状态的大脑进一步加重缺血,发生脑梗死。所以对高血压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血压控制在合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