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个人新浪微博:光辉眼科 ,直接点击进入: http://www.weibo.com/1406458085/profile?topnav=1&wvr=6&is_all=1 有很多专门介绍眼底病的相关知识的科普文章,特别是有关黄斑病变、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等疾病。
网络为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沟通提供了便捷的平台,但是,其效率有待提高。很多患者在网络上找各种资源,学习疾病的相关知识,这是好的一面,但也有一部分患者,由于难以完全理解疾病的全貌,最后变成了与医生抬杠,使很多医生退避三舍,不敢治疗。还有就是一些病人网络咨询,方便有空又不花钱,找个医生一对一的聊天咨询。这种心态很不好。根据我自己的经验,目前网络就是便于联系复查,简单指导就医方向,别指望通过网络聊天,免费咨询治病。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还可能耽误病情。
老年人特别是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病的人群,容易罹患眼底出血等疾病,不恰当的进补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我有一个病人,70多岁,患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高血压病,本来治疗效果不错视力恢复到0.8,突然有一天打电话给我说看不见了,第二天来检查,发现玻璃体腔积血,眼底已经看不进去了,一问他病史,说最近儿子孝顺,给他买了很多30年的黄酒,每天晚上喝,还有泰国的燕窝等等补品。现在经济条件比较好,儿女孝顺,中国人往往喜欢买一些补品孝敬老人,这本来是好事情,但如果进补不当也会造成不良的后果。补品很多都是热性的促进血的循环,我这个病人眼底突然出血很可能和进补太多有关系。在西方国家很少会有人送保健品给别人,吃个花生或花生酱还有人提醒你是否会过敏呢,万一吃出问题来,还要承担法律责任,所以最多就是互送巧克力之类的食品,不会送保健品。而中国的电视网络等等各种媒体,铺天盖地的药品保健品广告,好像吃药比吃饭还普遍。也许是中国的保健品既吃不好你也吃不坏你,里面根本就没有有效成分,随便你怎么吃,都不会出问题。
今天要向大家推荐一副画,一副医学人文的经典画作,画家是英国人路克 · 菲尔斯德。画作的灵感,来源画家的一段悲惨的人生经历。当时,路克的儿子身患重病,请到了当地的名医穆瑞来诊疗。交往中,穆瑞的医技与道德境界让路克感悟良多。尽管儿子最终因病情恶化而不治身亡,路克却从中理解到医学的使命不仅是对病况的施救,还有对病人痛苦的细微体察与关怀。医学,是一门「柔性的科学」。在这幅画作上,穆瑞大夫正用深情的目光抚慰着病童,与孩子交流情感,同时为思索最佳的治疗方案而陷入沉思。此时,路克本人也出现在暗处,静静地观察着大夫亲善的举止与神情,把他印在脑海里。画作精妙之处在二者的眼神——画中,穆瑞医生双眼紧紧盯住路克的儿子,这是一个医生对患者的关切,悲剧的结果让我们想像当时医生的困境与无奈,虽然是尽心竭力,却也无能为力。屋内的一隅是路克——患儿的父亲,深知儿子的病情危重,医生的到来曾让他充满希望,但转瞬,他又跌入梦魇。虽然故事注定的结果让他感到无助,但他也感觉到医生对孩子的关切与投入,信赖、感激俱存。当时的医疗背景、环境、技术等等都无法与现代医学相比,但医者的态度、敬业与患方对医者的依赖与信任也是现代医学状况所不可比拟的。那 20 个问题呢?人人都觉得免费的就是最好的,殊不知免费的可能是最不应的。英国皇家国立骨科医院骨科医生万博就讲述了这么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几年来,我每日每夜接受患友和来访者的免费咨询,以为自己在帮助患者,而实际上,这个看似「利他」的行为,却深深伤害着社会。我们撇开网络咨询的种种局限性不谈,作为半个经济学专业出身的我,先来这个看似「利他」的行为是否为社会制造了本应有价值?在我接受免费咨询的几年里,工作量一路飙升,直到 2016 年 1 月,除电话和会面,平均每天还会接到 23 条文字咨询。每天,我要花费超过两小时回答这些问题,正在进行的工作,娱乐,休息,学习常常因此被打断。一周前,我将咨询起价定在 30 元(心理咨询 80 元)。一周以来,咨询数锐减为每天 3 个。问题来了,原本每天该有 23 个问题,那么其他的 20 个问题去哪了?让我们阐述一个简单的经济学原理:来访者愿意为某次咨询支付的价格,叫做「支付意愿」。也就是说,以往我每日接到 23 个问题里,只有 3 个问题的支付意愿在 30 元或以上。惊人的真相是,还有 20 个问题,在来访者看来,还不值 30 元人民币。这是什么概念呢?在这每天的 20 个人看来:这问题没啥要紧的,我宁可拿这 30 块钱买一个肯德基麦辣鸡腿堡套餐,我宁可请室友去街边理发店洗剪吹,我宁可去买几注彩票,问这货的问题跟这些比起来都没那么重要。于是我骤然发现,我花费了巨大的时间经历解决的问题,不过是别人「随口问一句」的而已。再往后分析,为什么来访者会追着我问这些「没那么重要的问题呢」?答案很简单:因为你免费啊,因为咱俩关系好啊。免费咨询到此为止是的,就像医疗改革后花费全由政府买单的英国,在一夜之间就诊人数翻了好几倍。难道是人们更容易生病了?不是的,这是人们面对激励时作出的反应。价格消失极大促进了需求,但这其中,有许多是无效的需求。于是,有不少人愿意打断我的生活,愿意消耗我的时间精力,去解决他们的,或他们三姑六婆的「没那么重要的问题」。而更残酷的一个现实是:尽管这些问题甚至不值 30 元,但他们也愿意因此消费我们之间的感情。在他心中,我的劳动,我们的感情,还不值这根本不到 30 元的小问题。我心寒地发现:我每天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解决这些认为我的劳动不重要、认为我们的感情不重要的人,提出的,在他们自己看来也不重要的问题。30 元的定价,意味着我觉得自己值这个价,意味着这被压榨走的 10 分钟,每天里的 200 分钟、3 个多小时「本能为社会创造出的其他价值」。在经济学上叫做「机会成本」:或许我本来可以拿这个时间去敬老院做三小时义诊;或许我本来可以拿这个时间帮助一个博士翻译论文让他顺利毕业;或许我本来可以拿这个时间去安抚一个因失去孩子而悲痛万分的母亲;或许我本来可以拿这个时间学习更多更先进的理念运用到每天的工作中让患者受益;或许我本来可以拿这个时间更多地跟家人散步聊天,让我们都感觉到温暖幸福。是的,每天的三小时,我其实可以将这个时间,转化为对这个世界的其它贡献,而我却把他们花费在解决这些无关痛痒的问题上,更可恶的是,其实是我的「免费」制造出了这些问题,是我的免费激励了无效的需求。我害大家多了这么多「本没有的问题」,我作茧自缚,挖了坑自己跳。我才发现几年来我每天耗竭自己,消耗了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可能。当然,我说的是那每天消失的 20 个人。我想愿意看到文章此处的你,一定不是那「每天 20 个」。那么下次提问时,亲,可不可以就问那些配得上 30 元(80 元)咨询费的问题呢?所以,一切免费咨询到此为止。知识和劳动应该获得尊重网络咨询有许多的局限性,也存在法律政策风险。我鼓励所有来访者到医院就诊,到咨询室面谈,如果你实在不想动身,也欢迎你在线咨询我,但请在找我咨询前,仔细阅读责权声明,明确咨询的方式,也明确咨询能提供给你的,和无法提供给你的东西好吗?也请你自觉支付好吗?当然,如果你经济困难,请你大胆告诉我,我会为你免单。我当过病人,也当过病人家属。我十分清楚每次就诊对患者来说都是痛苦且曲折的。也尤为理解每一个病患和家属的急切、焦虑。但我还是不得不说:请不要让我做任何形式的导诊、插队、加号,也不要让我安排医生安排住院和手术,我真的做不到。原因很简单:中国的医院充满了绝望和哭声,充满过多的需求和过少的硬件,充满了医护人员的满载和超负荷。尽管如此,我和同事们多年沉淀出了来之不易的革命友谊,师生情谊。但这些情感纽带也很脆弱,经不起你们难以被满足的要求,和时常不能信守的承诺。感谢你们能理解我。我妈打趣说:你为了 30 块钱写那么多东西,你是没钱花了吗?别人还以为我们虐待你呢,快删了别丢人啦!我说不对,我为的是所有医护人员的劳动都获得尊重;为的是不论何种职业的知识技能价值都得到肯定;为的是每一个人善意的行为,都能真真正正为社会创造正面价值,且不是远低于它本能创造的「机会成本」。我为过去几年来每天消失的三小时,向我的家人朋友致歉,因为那本应是陪伴他们的三小时。也向世界致歉,因为那本应是为世界创造更多的三小时。(责任编辑:袁端端,猫羯座;微信排版:倪佳骅)作者授权丁香园发布万博,英国皇家国立骨科医院,骨科医生
视网膜脱离高风险的人群包括:高度近视者、一只眼睛有过视网膜脱离者、视网膜检查有裂孔或格子样变性者,这些都是视网膜脱离高发人群。医生都会建议:不要剧烈运动、不要干重活等等。但是都不会涉及性生活,但是性生活绝对是剧烈运动的一种,特此告知。多年前就有一个台湾病人,由此导致视网膜手术后再脱离,还埋怨我没说清楚。 高度近视的人群,有视网膜格子样变性的,做那个的时候要悠着点,我手术的病例中至少有5人是和这个有关系的,都是在那个后1至3天内就发生视网膜脱离。而且都是婚外的那个!点到为止,详细内容涉及隐私,恕不公开。
过年放鞭炮炸伤眼睛是很常见,很杯具的,严重的爆炸伤,对眼睛造成极大的破坏,就是同仁医院、中山眼科中心这样的大医院也无能为力,最后很多眼球摘除。现在鞭炮像火箭,威力大,有时候质量却很山寨,本来对准伊拉克,却飞向科威特,中国是山寨第一大国。我一个江苏的病人正月老板盼望开门红,放鞭炮把他这个二老板的眼睛炸飞了。这些年我医治抢救过很多这样的病例。望大家千万小心。
葡萄膜是眼球壁中间的一层结构,包含了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组织,葡萄膜炎也叫色素膜炎,和免疫状态有密切的关系,大多数病因不清楚,不是我们通常说的细菌发炎。 葡萄膜炎的特点是反复发作、逐渐危害视功能,治疗越到晚期越难,视功能恢复困难。治疗以激素为主、还有免疫抑制剂,由于使用治疗时间长,都有很大的副作用,所以葡萄膜炎的治疗,千万不能够自作主张,要很有经验的眼科医生才可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第一次发作的葡萄膜炎往往比较容易控制,多次发作后就很难,有的病程几年或十几年。 眼底病很多也是葡萄膜炎的一种,没有明确的界限,都是模糊的说法,治疗也很复杂,需要眼底病的专科医生长期治疗。现在网络发达,看病难、看病贵,很多患者希望通过网络咨询就治疗这些复杂的眼病,是一种很危险的做法。
一系列的特殊眼底病,包括:视网膜色素变性、黄斑变性、高度近视的视网膜病变黄斑病变、视神经萎缩、一些不明原因的眼底渗出变性疾病等等,当前的确没有特效的药物可以治愈,但并非一点干预的手段都没有,在我近十年的临床长期观察发现,有些患者经过长期的治疗,还是使病情得以稳定,由于没有常规的治疗方式,所以个体化的治疗很重要,而且医生和病人长期的坚持和耐心的确不容易。尽管目前病例数还比较小,还需要进一步的样本,但至少还是令这一部分病人看到了一线希望。如果有需要帮助的病人,可以发电子邮件联系。我的电子邮箱:lgh38@sina.com
http://shanghai.kankanews.com/fangjian/2012-04-09/1097728.shtml
目前,黄斑变性的治疗还缺乏有效和满意的手段,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往往告知患者,黄斑变性没有治疗的办法。由于治疗手段的缺乏,效果的不确定性,加之很多治疗费用高昂,使得大多数患者放弃了治疗,到了疾病的晚期,视功能受到严重的、不可逆的损害,才进行治疗,而这个时候已经丧失了良好的治疗时机。 临床中常见的黄斑变性包括:高度近视引起的、年龄相关性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引起的,这几类黄斑变性早期治疗是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阻止视功能的进一步丧失。黄斑变性的治疗大多数方法只能够稍微恢复视功能或阻止疾病的恶化,所以,患者一定要理解这一类疾病的特点和治疗的效果,否则,很多医生因为担心引起医患矛盾,也不愿意为患者提供治疗,最后受害的是患者。总而言之,黄斑病变的治疗也是早发现早治疗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