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总结了2013年临床肿瘤领域的重大进展突破,发表于12月10日的JCO杂志。ASCO每年都会有一个由杰出肿瘤学家组成的专家小组,对本年度临床领域最重要的进展进行同行评价,2013年已经是第9年。今年专家组共对76项进展进行了重点评估,其中最重要的临床事件小结都在本文中列出。患者治疗患者往往不明白癌症治疗的目的。一项研究对超过1000例癌症患者作出评价,发现大部分患者相信自己能得到治愈。研究者发现70%的肺癌患者和80%的结直肠癌患者并不认为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也不了解自己治疗的目的仅止于缓解。ASCO称上述发现“凸显了如何与患者进行信息交流,以及患者是否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做出治疗选择。”指南并不支持对化疗药物标示外使用。一项关于化疗药物使用的研究发现,大约30%的化疗药物用作“标示外使用”,并且仅有大约一半的标示外使用符合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 ( J Clin Oncol. 2013;31:1134-1139)指南的要求。ASCO评论认为需要对此展开慎重评估。参照抗生素使用指南可改善粒细胞减少性发热 (Febrile Neutropenia)的结局。一项针对2000年至2010年的25000例粒细胞减少性发热住院患者的研究发现,依从指南推荐使用抗生素与更好的结局相关( JAMA Intern Med. 2013;173:559-568)。对于低危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患者,基于指南推荐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静脉内给予CaMg不会减少奥沙利铂引起的感觉神经毒性。一项纳入353例患者的研究显示,滴注钙镁离不会减少奥沙利铂引起的感觉神经毒性,因此上述做法应予终止。这一研究刚刚发表于2013年12月2日的JCO杂志上。血液恶性肿瘤Ibrutinib是一种有望用于对既往治疗产生抗性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套细胞淋巴瘤治疗的药物。它是一种口服药物,具备新的作用机制,可抑制Bruton酪氨酸激酶。一项针对复发或治疗抵抗性套细胞淋巴瘤的研究结果显示,上述药物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挽救治疗的效果( N Eng J Med. 2013:369;507-516),这也导致美国FDA批准ibrutinib用于上述疾病的治疗。另一项关于复发或治疗抵抗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或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的研究显示,ibrutinib可导致长期缓解( N Eng J Med. 2013;369:32-42)。FDA仍在审核CLL是否为ibrutinib的适应症。工程T细胞可有效治疗浸润性、化疗抵抗性急性淋巴细胞性淋巴瘤。一项关于嵌合体抗原受体修饰型T细胞用于急性淋巴细胞性淋巴瘤(ALL)的研究仅在小规模的成人和儿童患者人群中进行了试验(N Eng J Med. 2013;368:1509-1518)。最新的研究发布于刚刚举行的美国血液学年会。两款新药被批准用于慢性髓样白血病治疗。FDA授予2款新药快速审批资格:Omacetaxine mepesuccinate (Synribo)被批准用于经至少2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药物治疗后进展的慢性期和加速期慢性髓样白血病(CML)的治疗。普纳替尼一开始被批准用于对既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产生抵抗或耐受的慢性期、加速期、以及急变期CML成人患者,以及费城染色体阳性ALL患者的治疗,但关于其不良反应的报道导致了该款药物从美国市场暂时退市,后又重新得到上市,但对适应症作出了限制并增加了警告。Pomalidomide (Pomalyst)被批准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对于至少经过2次既往治疗(包括lenalidomide (Revlimid)和硼替佐米)仍然进展的患者,Pomalyst被批准用于多发性骨髓瘤。同样是获得了快速审批资格。来那度胺胶囊Lenalidomide (Revlimid)被批准用于套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对于复发或进展性疾病患者(至少经2次既往治疗,其中1次为硼替佐米治疗),来那度胺被批准用于上述患者的治疗。这是来那度胺的又一适应症,该款药物早已上市用于多发性骨髓瘤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乳腺癌它莫西芬治疗10年而非5年可进一步减少风险。对于经外科手术治疗后的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服用它莫西芬10年,而非当前指南所推荐的5年,可进一步减少乳腺癌复发和死亡风险。上述结果来源于2项大型研究,即所谓的ATLAS (Lancet. 2013;381:805-816) 和aTTom (J Clin Oncol. 2013;31:6s; supplement, abstract 5)研究。紫杉醇每周一次与每周二次剂量效果相同。一项随机试验显示,以较低剂量给予该种药物可取得相同的疗效,而不良反应比每周2次的高剂量更少。Ado-trastuzumab emtansine (Kadcyla)获得批准。Kadcyla被批准治疗经曲妥珠单抗及紫杉类药物既往治疗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它成为继曲妥珠单抗、拉帕替尼及帕妥珠单抗之后,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第四种靶向治疗选择。胃肠癌奥曲肽注射剂(Octreotide LA (Sandostatin LA))可延长中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生存。PROMID研究的长期结果证实该药可延长患者的总生存,并发现低肝负荷的患者可获得最大益处( J Clin Oncol. 2013;31:250s; supplement, abstract 4030)。ASCO评论道,上述结果会刺激临床医师将奥曲肽用于上述患者。卡培他滨和贝伐单抗可作为结直肠癌的标准保守治疗方案。这一联合治疗方案现已被确立为标准维持治疗,CAIRO3研究显示,与安慰剂治疗组相比,上述联合治疗组可改善未经既往治疗及经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和贝伐单抗初始治疗后无进展、不宜手术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 J Clin Oncol. 2013;31:205s; supplement, abstract 3502)。另一项贝伐单抗加化疗的联合治疗方案同样被批准用于结直肠癌的维持治疗(基于ML 18147研究)。携带NRAS基因突变的结直肠癌不能从帕尼单抗治疗(Vectibix)中获益。结直肠癌患者在考虑给予帕尼单抗前应检测是否携带KRAS突变(大约占40%),但目前还需要再检测NRAS突变(仅占10%),因为上述两种突变会导致帕尼单抗治疗无效。NRAS突变的相关发现来自于一项对PRIME研究数据的新分析( N Eng J Med. 2013;369:1691-1703)。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paclitaxel (Abraxane))被批准用于胰腺癌的治疗。此外,MPACT试验将该款药物与吉西他滨联合使用确立为转移性胰腺癌的新标准治疗方案( N Eng J Med. 2013;369:1691-1703)。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现已上市用于乳腺癌的治疗,近来又获得批准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S-1化疗可改善胰腺癌的生存。另一项3期试验显示与吉西他滨相比,S-1可实质性改善亚洲患者生存( J Clin Oncol. 2013;31:244s; supplement, abstract 4008),ASCO评论认为,上述结果提示S-1可考虑作为新的标准治疗,但同时指出,迄今为止,该药仅在日本及其他一些国家显示有效,其前期结果提示用于欧洲患者时出现更多的毒性反应,需要减量应用。泌尿生殖系统癌症卡搏替尼(Cabozantinib)治疗前列腺癌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活性。包括扫描所见骨转移消失( J Clin Oncol. 2013;31:314s; supplement, abstract 5026),效果描述为“空前”。然而,当高剂量使用时伴随不良反应,ASCO评论认为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一项旨在收集生存期数据的大型3期试验正在进行中。卡搏替尼是一种多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同样被批准用于甲状腺髓样癌的治疗。一项研究对帕唑帕尼和舒尼替尼用于转移性肾细胞癌的治疗进行了直接比较,发现其疗效相似。然而,舒尼替尼的不良反应更多( N Eng J Med. 2013;369:722-731)。免疫疗法有望用于肾细胞癌治疗。经多次治疗后仍进展的患者对抗-PD-LI MPDL3280A治疗显示出活性( J Clin Oncol. 2013;31:391s; supplement, abstract 5026);这一药物对多种其他类型的肿瘤也显示出活性。镭223 (Xofigo)被批准用于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Xofigo被FDA批准用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及有疼痛症状的骨转移患者的治疗。阿比特龙Abiraterone (Zytiga)被批准用于前列腺癌的一线治疗。伴随着批准FDA还拓宽了该药用于此类疾病治疗的适应症;它还被批准用于化疗后使用。妇科癌症司美替尼(Selumetinib)有望用于浆液性卵巢癌的治疗( Lancet Oncol. 2013;14:134-140)。这种在研药物,新型MEK抑制剂应用于其他若干种肿瘤时也显示出活性,并成为第一种可用于葡萄膜黑素瘤的药物。贝 伐单抗(Bevacizumab)加化疗可改善晚期卵巢癌的生存。ASCO评论认为GOG 240研究是一项里程碑式的试验( J Clin Oncol. 2013;31:6s; supplement, abstract 3)。但贝伐单抗并未被批准用于这一途径(尚未)。肺癌阿法替尼(Afatinib (Gilotrif))被批准用于NSCLC的治疗。一项研究显示与化疗相比,该药可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获得4.2个月的改善。Gilotrif被批准用于携带EGFR突变患者的一线治疗。厄 洛替尼(Erlotinib (Tarceva))被批准用于EGFR+ve NSCLC的一线治疗。有研究显示与化疗相比,厄洛替尼可改善患者生存5.2个月,因此被批准用于EGFR+ve NSCLC的一线治疗,同时,FDA批准一项伴侣诊断试剂盒。厄洛替尼早已上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此次对其适应症进行了拓展,但被批准的适应症此前 仅适用于二线或三线治疗。黑素瘤Dabrafenib (Tafinalar) and trametinib (Mekinist)被批准用于黑素瘤治疗。Dabrafenib是一种BRAF抑制剂,并被批准用于携带BRAF V600E基因突变黑素瘤患者的治疗,而trametinib是一种MEK抑制剂,被批准用于携带BRAF V600E或 V600K基因突变黑素瘤患者的治疗。黑素瘤PD1靶向免疫疗法试验结果令人鼓舞。在这里,ASCO突出报道了几种试验药物,包括 nivolumab,lambrolizumab (MK-3475),以及MPDL3280A,一项研究( N Eng J Med. 2013;369:122-133)使用伊匹单抗与nivolumab联合治疗,显示出“真实显著”的缓解。肉瘤伊 马替尼(Gleevec)用于胃肠道间质瘤(GIST)再治疗可获得中度益处。一项来自韩国的报道首次将伊马替尼用于经伊马替尼或舒尼替尼一线治疗后进展 的GIST患者。结果显示再治疗获得中度益处,ASCO认为,提示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都获得小幅但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J Clin Oncol. 2013;31:632s; supplement, abstract LBA 10502)。瑞格菲尼片(Regorafenib (Stivarga)被批准用于治疗抵抗性GIST的治疗。该项批准特异性地针对经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既往治疗后进展的晚期及不宜手术的患者人群。一项研 究显示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有近4倍的改善。这是瑞格菲尼片的另一项适应症,该药已上市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狄迪诺塞麦(Denosumab (Xgeva))被批准用于骨巨细胞瘤治疗。该药的批准为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提供了又一治疗选择,在临床试验中,它导致47%的患者出现肿瘤消退。此次批 准是为狄迪诺塞麦增加了又一适应症,该款药物已经上市用于骨质疏松症及有骨转移的癌症患者的治疗。其它癌症索 拉非尼片(Sorafenib (Nexavar))可阻滞治疗抵抗性甲状腺癌的生长。DECISION试验显示该药可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 J Clin Oncol. 2013;31:6s; supplement, abstract 4)。索拉非尼最近证实可用于转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成为40年来此适应症的首例药物。索拉非尼已上市用于肝癌的治疗。近期结果显示 少突胶质瘤(Oligodendroglioma)的治疗出现了进展。对退行性少突胶质瘤的2项试验进行长期随访的结果显示,化疗添加放疗时并未出现生存 的显著改善。1p/19q缺失患者可获得益处,ASCO评论认为,上述患者亚群的试验结果可能改变治疗标准。克里唑替尼 (Crizotinib (Xalkori))显示出活性。对于携带ALK基因变异的治疗抵抗性实体瘤年轻患者,包括成神经细胞瘤、炎症成肌纤维细胞瘤,以为退行性大细胞淋巴瘤 (ALCL)患者,克里唑替尼显示出不凡的活性。一些患者出现完全缓解( Lancet Oncol. 2013;14:472-480)。预防与筛查每 天补充多种维生素可一般程度地减少男性的癌症风险。这一结论来自医师健康研究2计划的分析,它纳入了14641例男性医师,年龄不低于50岁( JAMA. 2012;308:1871-1880),中位随访期为11年,发现与服用安慰剂的患者人群相比,服用多种维生素的男性癌症发生率出现小幅但有统计学意义 的减少(17.6% vs 18.8%)。ASCO评论道:“补充低剂量的多种维生素比补充高剂量的单一维生素更有效。”HPV癌症增加, 但美国各地区HPV疫苗覆盖率不均一。国家年度报告指出从2000年到2009年,宫颈癌发生率下降,但与HPV相关的一些癌症发生增加,包括男性和女性 的口咽癌,肛门癌,以及外阴癌。同一报道还指出仅有32%的13到17岁的青少年完成了所有3次HPV疫苗接种。非那雄胺并未批准用于前列 腺癌的化学预防。这一议题争论了几年的时间。前列腺癌预防试验的数据支持非那雄胺的应用,它显示使用非那雄胺的患者较服用安慰剂的人群前列腺癌发生率下降 25%,但同时,它发现非那雄胺组高级别癌症的发生率增加。结果,非那雄胺未被批准用于前列腺癌的化学预防。目前,长期随访(中位随访期18年)发现非那 雄胺组和安慰剂组的总生存期无差异。 丁香园http://oncol.dxy.cn/article/66199
对于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其最佳治疗方案为前列腺癌根治术,但是很多患者在手术后的病理检查中发现肿瘤已非局限在前列腺内部(突破了前列腺包膜),有些肿瘤甚至侵犯了精囊、膀胱颈、或者手术切除标本的切缘出现了癌细胞。对这些患者就需要行辅助治疗,所谓辅助治疗就是指当前列腺癌根治术未能如期达到清除体内肿瘤的情况下,在手术后进行某种方式的治疗,从而进一步清除体内的残留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提高手术效果的作用。与前列腺癌根治术前的激素新辅助治疗相同,术后的辅助治疗往往也选择激素治疗的手段。当出现以上提到几点不利的病理特征时,往往提示体内有肿瘤的残留,而前列腺癌又是一种雄激素高度依赖性的肿瘤,如果能够在术后施行激素治疗,阻断雄激素对癌细胞的营养作用,有望达到“亡羊补牢”的功效。哪些患者适合行手术后激素治疗呢?研究证实,术后病理提示T3期肿瘤是辅助治疗的最佳适应证。另外,对于部分T2期但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也是实行术后辅助治疗的适应证。辅助治疗是用药物使患者体内的睾酮达到去势水平。从广义上来说,只要是在术后采用某种治疗能够进一步清除体内可能残留的癌细胞,这种治疗就可以称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辅助治疗。从这个角度上讲,如果术后补充进行放疗,化疗也算做辅助治疗。化疗目前因不良反应多,因此,开展并不广泛。但是从最新的前列腺癌化疗资料来看,化疗在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因此,术后有选择地对部分患者进行化疗的辅助治疗可能成为泌尿外科的一个研究重点。
尿失禁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最令人烦恼的一个并发症,但幸好这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国内外大量报道显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为10%左右。前列腺癌根治术拔除导尿管后小便功能不会马上恢复,开始时可能只在卧床时能控制小便,后来在行走时也不会发生尿失禁,再以后逐渐在大幅度体位变动时(如坐立、起身)也不会有尿液不自主流出。对压力性尿失禁可通过提肛锻炼方法来改善,即在站立小便时,试着反复通过紧缩盆肌肉来收住尿流,这样有助于增强外括约肌力量来达到控制小便的作用。但这种锻炼不适于频繁地进行,这会使括约肌处于疲劳的状态,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在小便控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前,可以使用医生推荐的尿垫等,但万万不要使用外置导尿管,这类装置不利于括约肌功能的恢复。另外,大量的饮水、喝浓茶、咖啡及酒精过度摄入也不利于控尿功能的恢复。如果尿失禁不能逐日好转的话,可以同医生联络,有许多药物可以缓解失禁状态。如果术后一年后还不能自行控制小便的话,需要选择一种治疗方案,其中之一就是放置人工括约肌,这个手术中,将一个橡胶加压套套在尿道上,腹腔内放置一个液囊与之相连,阴囊内连接一个微型加压泵。控制阴囊内的加压泵可以使液囊中的液体压入加压套,封闭尿道,需排尿时,便可在体外控制排空加压套,尿道便开放了。其他治疗方法还包括在膀胱颈及尿道中注射胶原类物质,最简单的办法还可以使用阴茎夹(一些大的医药商店可以买到),这些方法都能使尿失禁的患者进行正常的生活、活动。
前列腺癌的微创手术,即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手术时,医生只需要在下腹部切开几个一角钱硬币大小的口子,然后把腹腔镜窥镜和操作器械放进去,在电视屏幕的监视下,完成前列腺癌根治术,整个手术过程中根本不需用手接触手术部位,这种手术方式几乎已经达到了“兵不血刃”的境界。由于电视摄像系统已经将手术区的器官组织放大,医生能更加清楚地辩认神经、血管等细小组织,治疗效果因而可能更好。与开放手术相比,其总体治疗费用基本相当。理论上,可以进行开放手术的前列腺癌患者均可以行微创手术,但考虑到具体情况,有下腹部手术史及过于肥胖者不建议微创手术。
前列腺癌如果发生骨转移,则属于晚期前列腺癌,是不适合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但如果合并尿路梗阻症状,严重者甚至发生尿潴留,导尿后尿管无法拔除的,可以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以解除梗阻,恢复正常排尿功能。前列腺癌骨转移治疗方案同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如果骨转移发生在脊柱,需要同时应用唑来膦酸等药物,延缓骨质破坏时间。
对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医学证明已经没有彻底治愈的可能了。而且更糟糕的是,前列腺癌早期发现很困难,一旦患者因为有了排尿不畅、血尿或骨痛等症状而到医院就诊的时候,癌症常常已经是晚期了。但是,幸运的是,前列腺癌本身有一个非常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它们的生长需要依靠雄激素提供营养,一旦把雄激素去除后,绝大多数前列腺癌都会逐渐萎缩甚至消失,并且能够维持很长一段时间。早在1941年,美国的一名叫Huggins的医生就发现了前列腺癌的这种激素依赖特性,并发明了睾丸切除以去除雄激素来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法,获得巨大成功,有效地治疗了很多前列腺癌患者,并因此而获得1966年诺贝尔医学奖。时至今日,双侧睾丸切除术已成为晚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金标准。如果患者不愿意或者因为身体条件欠佳而不能接受这样的手术,还可应用打针、吃药的方法达到去除雄激素的效果。但雄激素去除治疗并不能治愈前列腺癌,前列腺癌细胞能慢慢适应新的体内环境,并继续生长,此时前列腺癌就进入了激素非依赖期,雄激素去除治疗有多种不同的方案,研究表明,选择个体特异性的治疗方案能够最大限度地推迟激素非依赖期的到来。前列腺癌进入非依赖期后也并非无药可治,很多治疗方法,包括放疗,同位素治疗,化疗以及中医中药治疗还是能够比较好地缓解前列腺癌患者的症状。同样,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酌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新兴的靶向治疗的临床试验也正在进行,为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
内分泌疗法治疗前列腺癌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但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必须坚持长期治疗,长期的内分泌治疗仍是前列腺癌治疗的公认的方案。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是指在激素治疗6-9个月后,如果患者PSA水平下降到理想状态,则开始停用一切激素治疗药物,使患者体内睾酮水平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当PSA水平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再开始下一轮的激素治疗。但是目前对于哪些患者适合选择间歇性激素治疗,用药多久以后可以停药,停多长时间以及PSA水平升高到何种程度后需要再次用药等这些问题都还没有统一的意见,所以到目前为止,间歇性内分泌治疗还仅仅是一种作为临床试验性质的治疗手段。
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很多,从创伤较大的根治性手术至基本没什么痛苦的打针、吃药都可能对前列腺癌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长期的医学实践表明,必须针对患者个体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否则不但难以达至满意的治疗效果,甚至有可能延误治疗的时机。具体地讲,应对患者预期寿命、全身状况、肿瘤分期、恶性程度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来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量体裁衣”。临床上习惯将前列腺癌粗略地分为早期和晚期,临床上医生真正使用的分期方法要复杂得多,与其它恶性肿瘤一样,当医生们确诊了前列腺癌后,一定会做出肿瘤的具体分期诊断,这种分期代表了前列腺癌的严重程度,同时由于前列腺癌有很多种治疗方法,不同的方法适合不同的患者,故前列腺癌的分期诊断是治疗的基础。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前列腺癌分期标准有两种:一种是美国泌尿外科学会提供的Whitmore Jewett分期法,另一种是国际统一的TNM分期法。在这两种分期方法中,Whitmore Jewett分期为A期和B期的肿瘤没有穿透前列腺包膜(相当于TNM分期中的T1-2N0M0).这些肿瘤就是我们常说的早期前列腺癌,由于这样的肿瘤是局限在前列腺内部的。因此临床上又称为器官局限性前列腺癌。对于早期的前列腺癌,理论上是能够通过根治性手术治愈的,其10年存活率高达90%以上。但是手术毕竟有一定创伤,如果患者预期寿命较短,或者难以接受手术治疗,还可以选择放疗,研究表明,放疗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5年存活率与根治手术是相当的。
对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医学证明已经没有彻底治愈的可能了。而且更糟糕的是,前列腺癌早期发现很困难,一旦患者因为有了排尿不畅、血尿或骨痛等症状而到医院就诊的时候,癌症常常已经是晚期了。但是,幸运的是,前列腺癌本身有一个非常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它们的生长需要依靠雄激素提供营养,一旦把雄激素去除后,绝大多数前列腺癌都会逐渐萎缩甚至消失,并且能够维持很长一段时间。早在1941年,美国的一名叫Huggins的医生就发现了前列腺癌的这种激素依赖特性,并发明了睾丸切除以去除雄激素来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法,获得巨大成功,有效地治疗了很多前列腺癌患者,并因此而获得1966年诺贝尔医学奖。时至今日,双侧睾丸切除术仍然是晚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各种各样的癌症之中,前列腺癌是非常特殊的,具有亚临床形式,通俗地讲,比如胃癌或者肺癌,如果确诊以后不进行任何治疗,那么肿瘤就会不断进展,最终威胁患者的生命。而前列腺癌则不同,前列腺癌是一种“老年病”,在七八十岁的男性中,一半以上的前列腺里已经有了癌细胞,但很多前列腺癌患者最终并没有死于前列腺癌,在这些人身上,前列腺里的癌细胞与患者和平共处,相安无事。如果他们体内的前列腺癌没有得到诊断,直到他们去世可能也不会知道自己这一生里还患了前列腺癌这种疾病。在临床研究证据的支持下,医学家们提出了对一部分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可以暂时不采取任何治疗,仅仅观察疾病的变化、进展情况,在适当的时候再进行治疗,并且把这种没有任何治疗的“治疗”称为前列腺癌的“待机处理”。哪些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可以待机处理呢?这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预期寿命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比如Gleason评分2-4分的偶发癌,临床分期为T1a期的高分化前列腺癌,不管年龄如何,都可以考虑待机处理。但对这些患者应严密随访,每3个月至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医学评估,如果观察到肿瘤进展,可能对患者有潜在危险时,还是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的。肿瘤患者的年龄是另一项决定治疗方案的主要因素。年龄小于65岁的患者如果不给予治疗,大部分患者最终将因前列腺癌死亡。因此,对于年龄小于70岁、预期生存期大于10年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应该行根治性手术。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满意,但是手术毕竟有一定创伤,放疗技术的进步为部分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选择,包括三维适形外照射及粒子植入放射治疗等,研究表明,放疗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5年存活率与根治手术是相当的。对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医学证明已经没有彻底治愈的可能了。但是,幸运的是,前列腺癌本身有一个非常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它们的生长需要依靠雄激素提供营养,一旦把雄激素去除后,绝大多数前列腺癌都会逐渐萎缩甚至消失,并且能够维持很长一段时间。根据前列腺癌的这个特点,因为睾丸是男性体内分泌雄性激素的最主要器官,临床上可以通过雄激素去除的方法治疗晚期前列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