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妞今年10岁了,妈妈说孩子打小就能吃,个头比同龄孩子高出一截,在班上一直是大姐大,1米5的个子,体重却有120多斤,这次来医院就诊,是因为女儿太胖了。 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六科小儿内分泌专家通过问诊发现妞妞已经来月经2年多了,这身高恐怕已成定局,妈妈很难相信医生的话,“不可能,我孩子一直都是班上最高的女生。”过检查发现,孩子由于发育过早,骨骺真的已经闭合了! 在诸多临床案例中不单是性早熟难以被家长发现,最终耽误了孩子的身高,那么什么是耽误身高最常见的误区呢? 误区一:孩子个子不高是“晚长”。不少矮个儿童看上去比同龄人矮小却也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家长们简单将其归结为孩子发育晚,而当孩子的青春期临近结束时家长才猛然发现孩子个头不够,再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原来是矮小症,这个时候想要进行干预治疗已经为时过晚; 误区二:只要吃的好,身高就一定就会追上来。在生活当中,有这种观念的家长不在少数,当孩子个头偏矮时,盲目认为只要把孩子食欲调理好了,食物营养丰富了,孩子就一定会长高,所以这些家长们给孩子开了各种健脾胃的药物,变着花样给孩子弄好吃的,但往往还是有不少孩子确实是食欲好了,体重也增加了,但是个头却没有长上去,甚至有的孩子还变成了“胖墩”,这类家长往往就是忽略了造成矮小的原因不单单是营养物质的缺乏,有的时候是一些疾病的因素导致了生长激素分泌的水平下降从而导致了矮小。 误区三:孩子比别的孩子发育早,长得快就一定终身高很高。这种情况还需要注意性早熟,性早熟的孩子青春发育比一般的孩子提前2年作用,但是往往都是因为家长对孩子性发育情况的变化观察不仔细,在孩子发育初期时错过了最好就医时间,当孩子出现身高的窜长的时候,甚至因为孩子比同年龄的身高要高还沾沾自喜。 友情提示:请家长们注意孩子的生长监测,如果有类似情况,要引起重视,发现矮小,及早就医,必要时检查,干预治疗,十分必要,请到正规医院的小儿内分泌专科就诊。
父母希望宝宝快速长高长大,会不停地给宝贝们增加营养。可是不能乱补的结果就是有些食物含有激素,引发孩子性早熟。据健康专家介绍,很多孩子性早熟就是被家长喂出来的。 环境、饮食因素会影响孩子的内分泌,使孩子身上出现了成人才出现的症状,比如儿童生“青春痘”,少年就脱发等等。而当中最严重的要属儿童性早熟。这可会影响孩子一生,最明显的是,孩子成年后明显比同龄孩子矮小。 牛初乳、蜂王浆,儿童补不得 孩子“快高长大”是不少家长的心愿,但不当进补是儿童性早熟的最主要诱发因素。某些标榜能让孩子“长高长壮”的口服液,不少含有激素。孩子服用后,在五六岁时确实比同龄宝宝高大壮实。但等宝宝进入正常发育阶段时,反而不见长。 还有牛初乳、蜂王浆、花粉制剂、鸡胚等补药也不要给孩子服用。现在市面上的牛初乳品牌繁多,价格高昂,纷纷标榜能够提高婴幼儿免疫力,很多心疼孩子的妈妈都选择购买给孩子服用,希望能够弥补孩子没能吃上母乳的遗憾。其实,牛初乳即是刚生完牛宝宝的牛妈妈头一周的乳汁,里面的促性腺素含量极高,对于青春期的孩子(6~8岁的女孩、7~10岁的男孩)而言,身体较为敏感,长期大量服用容易提早进入青春期。 更别说像雪蛤、冬虫夏草、人参(包括西洋参等)这些成人世界里的“大补品”,对部分成人益补,但里面的促性腺素含量较高,儿童不宜。妈妈们也要注意,妥善存放避孕药物、丰乳美容产品等,这些产品含有激素,要避免孩子误服或接触。 内脏汤、鸭脖子,美食含激素 除此之外,日常的美食也是“催熟”陷阱。有些是早有共识的,如反季水果,冬季的草莓、西瓜、葡萄、西红柿等,春末提前上市的梨、苹果、桃和橙等,几乎都是在“促熟剂”的帮助下才反季或提早成熟的,因此必须避免喂哺婴幼儿。很多孩子喜欢的油炸类食品,特别是炸鸡、炸薯条和薯片等,过高的热量会在儿童体内转变为多余的脂肪,引发内分泌紊乱。 家长们的烹饪方法也会影响孩子的激素分泌,把食用油经反复就加热使用后,高温使油氧化变性,危害也相当于油炸食品。梁立阳说,广东人喜欢吃老火靓汤,但如果煲汤时连动物的内脏一起煲的话,其中的甲状腺、性腺等含有激素的物质,会析出通过进餐进入人体。 此外,育儿专家提醒,鸡鸭鹅等禽肉中的“促熟剂”残余主要集中在家禽头颈部分的腺体中,因此,吃鸡鸭鹅的颈部,就成了“促性早熟”的高危行为。 食新鲜、常运动,宝宝自然发育好 看来孩子对食物的要求远没家长想象中复杂。生病了就看医师,无需自做主张瞎买补药。在日常的饮食中,只要提供新鲜的食物,让孩子饮食均衡,培养不挑选食的好习惯就足够了。 育儿专家说,如果女孩八岁前,男孩10岁前就出现了第二性征,建议立即上医院请医师处理。此外,轻度的性早熟(第二性征还不特别明显)可以采用中药如知柏地黄丸、大阴补丸及其他汤药治疗。 同时也要加强体育锻炼,尤其要加强下肢锻炼,如跳绳、跳橡皮筋爬楼梯等,以促进骨骼软骨细胞分裂增殖,以利身高增长。
小儿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为主,引起空腹及餐后高血糖及尿糖。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餐和消瘦。小儿易出现酮症酸中毒,后期常有血管病变导致眼及肾脏受累。儿童时期的糖尿病可见于各年龄阶段,学齢期和青春发育期多见,无性别差异。根据不同的病因,可将儿童时期的糖尿病分为:原发性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原发性糖尿病又分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又称为Ⅰ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又称为Ⅱ型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胰腺病,激素受体异常,糖耐量减低。儿童糖尿病多见胰岛素依赖型。所以糖尿病的健康指导至关重要。一、“五驾马车”治疗糖尿病:1、第一驾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治疗。学习、了解糖尿病知识,观察血糖、尿糖、控制饮食、寻求医生帮助。2、第二驾饮食治疗。主要是控制总热量,要求进食低脂肪、高糖类、适量蛋白质、高纤维饮食。3、第三驾运动疗法4、第四驾药物疗法。包括口服降糖药如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及中药等。5、第五驾糖尿病自我监测。二、饮食指导------------合理科学的饮食是控糖的基础饮食总原则平衡饮食,定时定量控制热量,理想体重清淡饮食,戒烟戒酒以粗代细,少食多餐根据患儿的年龄、身高、体重、营养状况及饮食习惯,制定个体化糖尿病饮食方案。全日总能量(kcal)=1000+(80-100)×100少吃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如各式糖果、巧克力、奶油、油炸食品、洋快餐等,主食要粗细搭配,适当多吃些新鲜果蔬(如黄瓜、西红柿、冬瓜等热量低的食物)、瘦肉、鱼类等食品。饮食中能量分配比例:蛋白质15%—20%,碳水化合物50%—55%,脂肪30%,蛋白质按2-3g/kg,优质动物蛋白占50%以上。碳水化合物则最好以粗粮、米饭、无糖馒头为宜。食物严格称重后烹制,烹饪多采用蒸、煮、烧、凉拌等方式。不得随意增减食物,若患儿有饥饿感,可适量增加黄瓜、西红柿等。三、运动指导----------运动有利于血糖的控制根据患儿年龄及运动能力的不同制定运动处方,坚持长期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可以每天参加1 小时左右的中等强度锻炼,如跳绳、慢跑、快走、爬山、郊游、散步、游泳、骑自行车及球类运动等,不要让孩子以看电视、玩电脑代替课余锻炼,运动前后可适量加餐或减少胰岛素用量。运动不当或运动过度对身体造成伤害,正确科学的运动方法是关键,严禁空腹状态下运动。糖尿病运动干预口诀糖友运动很有益,走步锻炼数第一速度快慢看体力,每天走好五公里抬头挺胸深呼吸,交替握拳手给力累了歇歇在继续,持续不停更有利
1.人的身高有标准吗?什么身高算是矮小?人的身高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但是有一个相对的范围。医学上用百分位法或标准差法来判定孩子是否属于矮小。即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身高的第3百分位数,或低于2个标准差(-2sd)以下,医学上称之为矮小。百分位法即相同人种、性别、年龄的人群的平均身高为第50百分位。如儿童的身高处于第3百分位即相同人种、性别、年龄中最矮的3%区间中,那么医学上称为矮小。通俗来讲就是把100个人从矮到高来排,最矮的3个人就是达到矮身材范畴的,医学上把它叫第3百分位。再说标准差法。正常人有一个平均的身高,例如,中国人的平均身高大约是1.7米左右,那么它的离散程度就有一个标准,如果说是低于两个标准差或者两个标准差以上,就离正常值相差太远、达到矮小标准了。如果孩子3岁以前<7cm/y,3岁-青春期<5cm/y,青春期<6cm/y则应考虑生长速度减慢。检查自己孩子身高是否正常,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和同龄的孩子比较,如果比同龄的孩子平均矮5公分以上、长期坐在班级前二排等,就应引起重视去正规的医院做相关检查了。2.孩子的身高增长有规律吗?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的,正常儿童不同时期生长速度不同,一般足月出生时身长50厘米,小于47厘米则提示有宫内生长迟缓;生后第一年增长25厘米,第2年增长10厘米,第3年至青春期开始生长速度为每年平均5-7厘米,青春期每年增长8-12厘米,持续2-3年。一般3岁以前每年生长小于7厘米,3岁到青春期以前每年生长小于5厘米,青春期每年生长小于6厘米时,就认为生长速度减慢,应及时就诊,及早治疗。3.如何准确测量身高?一天内身高的变化是晨起最高、睡前最低,这是因为一天的活动和体重的压迫使椎间盘变薄、足弓变浅、脊柱弯曲度增加的缘故,一般早上要比晚上高1~2厘米。量身高需要注意:同一时间(固定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测量工具、同一人测量,采用精确的测量技术和测量工具可以最大限度的控制误差,比如每月1号的晚上在门厅的墙上用三角尺或书本由孩子母亲测量。三岁以下儿童一般量卧位身长:用标准的量床或携带式量板,婴幼儿脱去鞋、袜、帽和外套,仰卧于量床底板中线上,一人用手左右固定婴幼儿头部,使头顶紧密接触头板。另一人站在婴幼儿右侧,左手握住两膝,使两下肢并拢紧贴量床,右手移动足板使其紧贴双脚足跟,读足板处所示数字。三岁以上儿童可根据以下步骤在家精准测量身高:1.贴身高尺时离地距离参考身高尺说明。2.将在医院等身高管理机构专业测量的数据,标记在身高尺上。3.示意孩子松掉辫子,脱掉鞋子、外套(头发的厚度会影响身高测量准确度,厚重的外套会影响体重的测量准确度)4.让孩子站到身高测量尺前,脚后跟靠尺脚跟并拢,脚尖打开45度。5.家长可以手轻轻碰触下颌上下左右调整头部位置,站在孩子的正前方,调整眼角与耳朵上缘在同一水平线上。6.用书本(或其他工具)的直角,靠墙直角滑下至头顶(横向放置书本是不正确的,容易因书本弯曲造成测量误差)。7.在测量尺上标记数据,确保同一测量尺,同一测量人,标记身高及测量年月日时,下个月再进行对比。很多家长都认为量身高很简单,用尺子量一下就可以了,其实科学身高测量是很重要的: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是有规律的,家长通过精准测量孩子身高,记录孩子的生长速率,才能随时监测预警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4.影响一个人身高的因素有哪些?影响一个人身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父母遗传因素占60%-70%。有学者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通过数学模型分析了父母身高对于儿子和女儿的影响显著性水平,结论是男女总的身高的遗传率的点估计值为71.7%;男孩身高遗传率为72.9%,女孩的遗传率为62.8%;父母都对孩子的身高有显著影响,女孩身高与母亲有略强的遗传作用,男孩身高与父亲有略强的遗传作用,但远没有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血缘关系的共同影响强烈。当然除了遗传因素和疾病因素外,生活中营养、运动、睡眠、心理以及环境因素也是影响长高的重要原因,如父母身高均不理想但希望孩子能达到理想身高,那么必须注意这30%-40%的非遗传因素。5.身高是遗传决定的,后天不能改变吗?遗传是一个异常精密的过程,由遗传决定的60%-70%部分不容易改变;然而造物主给了我们30%-40%的空间可以自由发挥,就是通常说的环境因素影响身高,后天的身高是可以干预的。成功案例就是NBA篮球华人明星林书豪,身高191cm 的林书豪父母身高只有168cm ,但是通过营养、运动等后天干预,林书豪比爸爸高出20多厘米。科学研究表明:生长激素是促进人体长高的关键因素,营养、运动、睡眠、心情等都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正常发育的儿童,通过后天营养指导、睡眠指导、运动指导、心情指导、疾病预防等科学的身高管理计划,可以促进人体生长激素分泌,改善身高。如果因内分泌异常等疾病所导致的身高落后,通过日常生活的干预是不太可能帮助身高达到正常值的,但是选择正规的医院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是有望达到遗传身高或突破遗传身高。6.孩子现在个子不高,以后会晚长吗?老观念认为孩子有早长和晚长之分,所谓“二十三窜一窜”,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所谓的 “晚长”医学上是指青春期发育延迟,这样的孩子青春期前身高正常或略偏矮,只是到了青春期其他同龄人身高陡增而自己青春期延迟,才会显得身材矮小,一般孩子父母也曾有晚长个的情况。如果孩子骨龄落后实际年龄2岁且生长激素水平正常,则可能为晚长或体质性青春期延迟,但如果骨龄与孩子年龄相匹配,则提示孩子不属于“晚长”。而且考虑到现在经济水平与一二十年前的巨大差距,父母的身高不一定代表了准确的遗传水平,如果孩子身高落后较大,是否晚长应由专业医生作出判断,切不可只是等待。1.首先要区分一个程度问题。发育确实有早晚之分,如果与相应年龄的平均身高相差2、3厘米,晚长一点有可能追赶得上来;但如果相差5厘米以上甚至10厘米,晚长也不一定实现追赶性生长达到正常身高。2.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由于营养摄入充足等因素普遍发育的比较早,不能用上一、两代人的发育时间来判断现在的孩子。3.判断是否是“晚长” 也要有相应依据,不能仅凭自己想像和经验。通过拍摄X光片详细评估骨龄,看看骨龄是落后还是提前,才能判断孩子生长发育情况,这是孩子是否“晚长”的核心依据。7.什么是骨龄?人的生长发育可用两个“年龄”来表示,即生活年龄(日历年龄)和生物年龄(骨龄)。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称,借助于骨骼在X光摄像中的特定图像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和年龄相差在1年以内,但是在疾病的影响下可以严重落后或提前。骨龄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人体的生长发育状况和身高增长空间,骨龄一旦成熟身高也就失去了线性增长的机会,因此骨龄是临床诊疗矮身材必须要做的检查项目之一。8.孩子一般几岁停止长高?一般来说,女孩15岁、男孩16岁左右,骨骺就已经接近或达到闭合状态,身高也就失去了线性增长的空间。9.儿童矮小的发病率是多少?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统计,我国儿童矮身材的发生率约为3%,全国4-15岁需要治疗的矮小儿童有700万,总数居全球第二。目前,每年真正接受合理治疗的患者不到3万名,治疗率不足1%。90%的矮小儿童有自卑、抑郁等心理障碍,成年后面临生活、就业、交际、婚恋等沉重压力。调查显示,90%的家长不知道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65%的家长在孩子身高偏矮时,会考虑使用保健品,甚至盲目进补;30%的家长在孩子生长发育迟缓时盲目乐观,固守“晚长”老观念。10.家长对待孩子的身高一般有哪些认识误区呢?调查显示,只有20%的家长经常过问孩子身高并进行检测和记录;75%以上的家长无法提供目前孩子准确身高;80%以上的家长无法提供孩子一年前的身高;97%的家长不知道孩子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70%的家长知道学校里有学期初体检,但60%的家长不知道结果或没有当回事;30%的家长在孩子生长迟缓时盲目乐观等待,固守“晚长”老观念;65%的家长在孩子身高偏矮时,会考虑使用增高保健品等,甚至盲目进补……这些往往导致错过了孩子矮身材的最佳干预期,有的甚至造成终身遗憾。11.家长在生活中如何管理孩子的身高?建议家长首先养成给孩子定期测量身高的好习惯,至少每3个月给孩子定点、定时量一次身高,了解孩子的生长速率;骨龄决定了孩子的生长空间和潜力,但骨龄和年龄有可能存在严重偏差,这种情况下只按照年龄来判断孩子的身高是偏离实际的,建议家长每年带孩子测一次骨龄。生活上,睡眠、饮食、运动和心理也是影响孩子身高的关键因素,建议学龄期的孩子不晚于22:00睡觉并睡足8-9小时以上;饮食方面注意营养均衡和蛋白质的充足摄入,少喝碳酸饮料,少吃西式快餐、油炸食品和反季节蔬果等;弹跳类运动能有效帮助孩子长高,可让孩子每天用1小时的时间进行跳绳、篮球、排球、羽毛球、跑步等体育运动;心理上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轻松的家庭环境,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学习压力,不要习惯在饭前和睡前批评孩子。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生长异常病急乱投医,或轻信广告,或盲目等待,这可能耽误了孩子的最佳干预时机,给孩子留下一生的遗憾。而应该第一时间带孩子到正规医院专科门诊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诊断。12.生长激素是不是激素?跟一般的激素有什么区别?很多家长会谈“激素”色变,一提到激素就想到身体发胖、骨质疏松、肝肾毒性等副作用,立即表示拒绝治疗、放弃治疗,因为他们觉得“生长激素是激素,小孩子不能用”。事实上,人体内激素有很多种类,人们通常所说的“激素”一般是指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类固醇激素。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它对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和多种器官的功能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激素之一。这类药物具有很强的抗炎、抗过敏及免疫抑制作用。但有些疾病必须用糖皮质激素长期治疗时,会减慢生长,长期使用会有向心性肥胖的副作用。性激素是由性腺及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几种类固醇激素,睾丸主要分泌睾酮,卵巢主要分泌雌二醇及黄体酮,肾上腺皮质主要分泌脱氢异雄酮。如果剂量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地摄入含有性激素的食物或药物,就可能引起生殖器官和性征的提早发育。生长激素虽然也叫“激素”,但无论从来源、化学结构,还是从生理、药理作用上来说,都与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完全不同,也不会产生糖皮质激素或性激素样的副作用。那么生长激素到底是什么?生长激素(Human Growth Hormone,hGH)是由人体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由191个氨基酸组成。生长激素通过刺激肝脏等组织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发挥其生理功能,促进骨骼生长,促进机体合成代谢和蛋白质合成,促进脂肪分解,抑制葡萄糖利用使血糖升高。青春发育期时,生长激素在性激素的协同作用下,更进一步引起身高快速增长。13.孩子个子矮,但不缺生长激素,可以用生长激素长高吗?当然,并非只有生长激素缺乏才可以用生长激素治疗,比如医学上的特发性矮小( ISS) ,它是指目前尚无法明确病因的匀称性身材矮小。美国FDA先后批准了Turner 综合征、Prader-Willi 综合征( PWS) 、慢性肾功能不全和小于胎龄儿( SGA) 、ISS、SHOX基因缺乏、Noonan综合征等7种非生长激素缺乏的矮小相关适应症。有的孩子会做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来看孩子是否缺乏生长激素,但激发试验只能反应生长激素分泌峰值(即分泌的最高值)是否正常,并不能反应生长激素的分泌总量和生长激素的活性是否正常,更不代表生长激素-胰岛素生长因子轴(GH-IGF)都正常。特发性矮小病人中,可能有部分患者属于生长激素分泌紊乱或敏感性不足,或是生长激素转化为IGF存在某种缺陷,或是受体敏感性不足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运转或释放IGF存在某种缺陷等。对于这些原因,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其中的缺陷,从而起到有效提高终身高作用。总之,经过正规检查,确定生长激素不缺乏,但孩子如果身材矮小,经医院检查明确诊断为特发性矮小、特纳综合征、性早熟等。根据《中华儿科杂志》矮身材诊治指南,也是可在有适应症的条件下使用生长激素治疗,使其身高达到正常的。14.性早熟为什么要使用生长激素治疗?性早熟是儿科内分泌系统常见的发育异常,是指女童在8岁前,男童在9岁前呈现第二性征发育的异常性疾病。性早熟的孩子临床表现是性征发育提前,由于提前进入青春期和身高突增阶段,一段时间内身高可能会明显高于同龄人。但是由于青春期会促进性激素大量分泌,导致骨龄快速成熟而丧失生长空间,性早熟的孩子一般会因为青春期启动太早而失去2年左右的长高时间,终身高一般会比正常儿童偏矮10厘米左右,出现小时候“鹤立鸡群”、长大了“鸡立鹤群”的现象。性早熟的治疗目的是以改善患儿的成年身高为核心的。国外有文献报道,性早熟患儿治疗年龄越大,单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对终身高获益越少,对这些患者终身高没有起到任何帮助。所以要配合生长激素联合治疗,以达到理想终身高,生长激素治疗可在不影响骨龄的情况下促进生长发育,进而改善终身高,当然还应注意防止早熟和早初潮带来的心理问题。15.口服保健品可以让孩子长高吗?市场上充斥着为数众多的“增高产品”,到底这些“增高药”和“增高器材”有没有用?市场上关于“增高”的保健品品种多不胜数,但成份归纳为以下:1.主要成分为赖氨酸等加钙剂和多种维生素,对促进生长有一定辅助作用,但对明显生长落后者疗效不明显。2.主要成分为蛋白同化剂类固醇,短期内有一定促生长效果,但促进骨骺过早闭合,副作用明显,对最终身高不利。3.主要成分为雄激素,短期内有一定促生长效果,但使骨骺迅速闭合,身高增长立即停止,并可能出现女性男性化,男性性早熟,最终身材矮小。4.主要成分为中草药,可改善食欲,帮助消化吸收,但疗效有限。且多种产品可能添加固醇类激素,可致性早熟并使骨骺提前闭合,影响最终身高。大多数增高保健品含有性激素和其他不明成分,有些确实在短期内能够达到促进身高增长的目的,但是却会促使骨龄加速老化,透支了以后的身高增长空间,得不偿失。生长激素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临床上能唯一有效的促进身高增长的药物。16.生长激素药品的适应症有哪些?生长激素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治疗矮小儿童的唯一有效的药品。1985年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问世发展至今,人工合成的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与人脑垂体产生的生长激素的化学结构完全一样,生理、药理作用也保持一致,可明显促进矮小孩子的身高增长,并改善其全身各器官组织的生长发育。足球巨星梅西幼年时因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矮小,10岁时身高只有1.25米,正是后来通过注射生长激素长高到1.70米,才成就了如今的一代球王。目前美国FDA批准的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适应症有:1985 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GHD)1993 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移植前1996 HIV感染相关性衰竭综合征1996 Turner综合征身材矮小1997 成人GHD 替代治疗2000 Prader-Willi综合征2001 小于胎龄儿(SGA)2003 特发性矮身材(ISS)2003 短肠综合征2006 SHOX基因缺少但不伴GHD患儿17.生长激素药品的主要用途是什么?儿科领域:用于内源性生长激素缺乏所引起的儿童生长缓慢。烧伤领域:促进蛋白合成,纠正负氮平衡,加速创面愈合。生殖领域:女性--全程参与卵泡发育,改善卵泡质量,从而提高受孕率;男性--用于少精弱精,提高精子活力,从而提高受孕率。抗衰老领域:激活或唤醒沉睡细胞,让其正常工作,促进代谢,达到抗衰的作用。18.长效、水剂、粉剂三种不同剂型生长激素的区别是什么?目前生长激素有短效和长效两种,短效分为粉针剂、水针剂。生长激素原态为液态结构,短效粉剂通过冷冻干燥技术,改变其生长激素原有的空间结构,增加了聚合体,长期使用容易产生抗体,而且多次的抽取会产生如玻璃碎屑等,给人体带来不必要的污染。短效水剂保留了生长激素的天然结构,空间结构一致,临床应用更安全。生物制品都是大分子,它跟实验室研究不一样,大分子药品最后用在患者身上,要充分考虑保存问题。为了确保产品品质,大分子药品都要被冷冻干燥,就是把这个产品冻起来。简单说就是买的鲜鱼,可以冻起来回头再吃。但鲜鱼和一个冻了的鱼品质、口感肯定是不一样的;大分子经过冷冻干燥是增加了有效期,但是它的品质同样就要受到一些影响。所以,水剂更好的保持了生长激素的原态,更符合人体内天然生长激素空间结构。全球第一支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于2014年在中国上市。与短效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注射的便利,一周只需注射一次,患者从每年需要365次注射减少到只有52次,结束了全球60年来需要每天注射一次生长激素的治疗历史,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同时注射次数的减少也提高了用药安全性、便利性,大大提升了用药患者的生活品质。19.矮小儿童使用生长激素前要在医院做哪些检查?要花多少钱?1、体格检查:包括当前身高体重、外观、第二性征发育情况、全身各系统检查。2、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便常规、肝功能、乙肝两对半、肾功能、电解质、甲状腺功能、血脂、血糖、骨龄、垂体、生长激素激发试验。3、此外,根据患者病情可做特殊检查,如IGF-1\IGFBP3、IGF-1生成试验、皮质醇、ACTH、性激素、戈那瑞林激发试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试验、染色体核型(女孩必做)、血气分析、骨密度、25-羟VD3、头颅/胸部/脊柱/骨盆/s四肢长骨X光摄片。不做基因筛查的话一般在2000元左右,具体检查项目及费用价格参照各地医疗单位统一标准。20.生长激素有副作用吗?生长激素临床应用至今已有30余年,现有数据表明生长激素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低。如果严格按照说明和适应症来用药,生长激素是一个非常安全的药物。目前发生的生长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短期一过性的,主要有:1.可引起一过性高血糖现象,通常随着用药时间延长或停药后恢复正常。2.临床实验中有1%的身材矮小儿童有副作用,常见注射部位局部一过性反应(疼痛、发麻、红肿等)发生率随用药时间延长而降低,罕见影响日常活动。具体请咨询医生建议复查。有些孩子注射激素后,会出现局部疼痛,主要和心理因素有关,是可耐受的。3.如果剧烈运动或运动量突然加大后出现关节疼痛或肌痛,应减少运动量,适量运动即可。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而降低,具体请咨询医生建议复查。4.可能出现晨起眼睑等部位肿胀,是体液潴留的症状,水钠潴留是使用生长激素后的常见不良反应,出现水肿的部位一般是眼睑、面部、手背、脚背、下肢的水肿等。能耐受的继续使用,一般3-7天症状消失。5.颅压升高。患儿注射后颅压升高,出现头痛症状。大多数情况下,颅压会随用药时间延长而相应降低,症状会完全消失。21.使用生长激素会不会影响孩子自身的智力和性发育?会不会增加肿瘤发生率?不会影响自身身体发育、智力和性发育:生长激素是人体内天然存在的,非异性蛋白,且临床使用的剂量为最小有效量,是安全、有效的,不会对孩子自身生长发育有负面影响。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生长、调节骨代谢、调节物质代谢、增加机体免疫力、促进心肌蛋白合成等作用。如果生长激素治疗前不伴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影响智力的因素,生长激素治疗不影响智力发育。生长激素也不参与性发育的调节,性发育由性激素参与调节。不会增加肿瘤发生率:国外做过大量的医学研究,医学文献资料提示生长激素治疗后肿瘤发生率十万分之二到三,和正常人群的发病率基本相当,无明显差异,说明生长激素治疗不会导致肿瘤。国内外大量权威临床资料报道,尚无证据证明生长激素会引起白血病、肿瘤等发生,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生长激素具有良好安全性,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的治疗儿童矮小的唯一有效药品。如果孩子自身没有肿瘤,生长激素不会诱发肿瘤。22.使用生长激素会不会影响孩子自身分泌生长激素,产生药物依赖?不会影响自身分泌,因为患者正是因为本身不能分泌生长激素或分泌不足,或不能发挥作用,所以才要外源性给予,而且都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的较小的有效剂量,极个别会稍有抑制的,不过停止治疗后数月可恢复至治疗前分泌水平。矮小的孩子是因为生长激素分泌障碍(包括生长激素分泌数量和活性等因素)、生长激素不敏感等原因,使用生长激素治疗的目的是外源性补充生长激素,治疗只会促进孩子身高的增长,如果停药,孩子将按照原来的生长速度生长,对自身的分泌没有任何影响。23.使用生长激素会不会加快骨龄和骨骺闭合?不会。因为生长激素是体内促进骨骼线性生长的激素,没有促进骨骺成熟的作用,如果出现使用生长激素后促进骨骺成熟现象,实际上患儿的生长速率已为用药前的数倍,已经实现有效追赶身高。24.孩子几岁开始使用生长激素治疗效果最好?身材矮小在临床上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孩子的年龄越小,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孩子生长的空间及潜力越大,对治疗的反应越敏感;另一方面,矮小儿童的治疗费用跟体重成正比,孩子的体重越重用药剂量就越大,治疗费用就越高,3-12岁是治疗窗口期。一个体重15公斤的矮小儿童治疗一年花费2万元左右,一个40公斤的孩子一年则要花费约6万元,而且效果不如前者好。国内矮小儿童接受治疗一般比较晚,70%的年龄段在10-13岁,而国外矮小患儿的治疗一般在6岁开始。25.生长激素一般要治疗多久?如何判断效果?生长发育是一个延续而不等速的过程。生长激素没有所谓的疗程,要根据患儿的适应症、身高较正常标准的差距、骨龄的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等决定使用时间,一般情况下应至少治疗6个月到一年,以观察疗效。具体要听取主治医生的建议,遵医嘱进行治疗。因每个家长的期望值不同,以及家庭经济水平所限制,治疗的疗程也会有所不同。但是随着年龄越大,治疗花费会因体重的变化而增加。目前国际上,对于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的替代治疗已经开始,所以说儿童期替代治疗的目标是改善终身高,严格讲生长激素的替代对于生长激素缺乏的个体应该是终生的治疗,只是剂量随着年龄不同会有变化。临床对生长激素有效性的判定是,治疗后年生长速率比治疗前增加2厘米/年以上。生长激素可以进行试用3个月,如复诊后效果不佳,需要同主治医生一同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需要提示各位家长的是:请不要进入这样一个误区,即“应用生长激素治疗孩子就会快速长高”,其实这样的想法不现实,也不符合自然科学规律。首先,从儿童生长发育角度讲,身高的增长是相对缓慢的过程,不可能用药后就达到“立杆见影”的效果。其次,关于临床生长激素治疗矮身材儿童有效性判定标准是:将患儿年生长速率较治疗前增加2厘米以上即为有效。生长激素疗效影响的因素,与诊断、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最高生长激素峰值、第1年身高增长率、开始治疗年龄、骨龄、开始治疗时身高/开始发育时身高、父母身高SDS(靶身高)、IGF-I水平、生长激素剂量、治疗持续时间、药品保存、注射操作方法、生活习惯(包括饮食、运动、睡眠)等多种因素有关。生长激素疗效不佳时,还需考虑:生长激素剂量不足、治疗依从性差、生长激素粉剂产生抗体、甲状腺功能低下、合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骨骺闭合或接近闭合、测量不准确、存在全身慢性疾病等因素。26.生长激素治疗要花多少钱?生长激素治疗费用直接与用药剂量成正比,但孩子的矮身材病因、体重、骨龄、性发育程度、治疗时长等等都会影响用药剂量,所以每个孩子的治疗费用都因人而异。27.长效对于短效来说,效果好多少?为什么贵那么多?长效生长激素较短效生长激素更符合人自身生长激素脉冲式分泌的特点,且疗效、安全性与短效水剂无明显差异。长效的优势在于:原来的短效生长激素每天临睡前半小时至一小时之间注射,长效生长激素只需每周固定同一天内注射。每天注射一次变为每周注射一次;大大的缩短注射频率,更方便住校、注射不方便及小年龄儿童使用。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是生长激素治疗的关键。从1年365次减少到52次,大大降低了注射次数,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因此使用长效生长激素治疗在显著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同时,会使更多的患儿坚持长期规范使用生长激素治疗至终身高成为现实。全球第一支长效PEG化水针剂的上市彻底结束了生长激素每天用药的历史,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注射痛苦,从提升患者注射方便性、用药依从性、确保更高的疗效和安全性、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来评估,带给患者的价值远远高于药品价格本身。28.水剂和粉剂哪个更好?生长激素水剂是国际主流,在美国占市场82%份额。水剂是天然结构的生长激素,而粉剂经过冷冻干燥过程,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的改变。生长激素原态为液态结构,粉剂通过冷冻干燥技术,改变其生长激素原有的空间结构,增加了聚合体,长期使用容易产生抗体。水剂保留了生长激素的天然结构,空间结构一致,临床应用更安全。安全性方面,水剂跟粉剂相比药液不与外界接触,不需要反复抽取,杜绝了玻璃碎屑微粒和微生物的风险,大多数用药的家庭做不到医院的消毒环境和专业注射操作,所以长期用药必须关注注射的安全性,而且粉剂本身颗粒溶解不全容易造成过敏。水剂中的抑菌剂(也就是一些人说的防腐剂)是国家药典规定必须添加的。2005版药典明确规定:水溶液注射剂可根据制品的性质加入适宜的附加剂。大规格多次使用的注射液必须加入抑菌剂以抑制细菌生长。目前每天约有700万的患者注射含有苯酚的胰岛素注射液。生物制品都是大分子,它跟实验室研究不一样,大分子药品最后用在患者身上,要充分考虑保存问题。为了确保产品品质,大分子药品都要被冷冻干燥,就是把这个产品冻起来。简单说就是买的鲜鱼,我们可以冻起来回头再吃。但一个鲜鱼和一个冻了的鱼口味肯定是不一样,再比如鲜豆腐和冻豆腐一定是有差别的,大分子经过冷冻干燥,是增加了有效期,但是它的品质就要受到一些影响。所以,水剂更好的保持了生长激素原态,更符合人体内天然生长激素空间结构。疗效更好,使用更安全。且粉剂易产生耐受,在长时间治疗中疗效下降明显,水剂随着工艺的进步,极少产生耐受,甚至没有耐受,长效水剂较短效水剂在这方面更进一步。29.矮小治疗为什么要定期复查?应用生长激素治疗的疗程一般都较长,所以要遵医嘱定期复诊,监测生长速度和相关血清指标,才能保证治疗的效果。由于生长激素本身是一种激素,参与体内各种代谢,因此接受生长激素治疗的患者需要在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每3个月或遵医嘱到医院复诊,测量身高、体重,并进行甲状腺功能、空腹血糖、IGF-1等的测定,以评定治疗效果并检测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生化指标。一旦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1:激发试验:各位家长您辛苦了,如果您收到这份小贴士的话,说明您的儿子或女儿的身材矮小有可能是由于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的,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做生长激素兴奋试验来明确诊断。生长激素兴奋试验一共有三种方法:胰岛素低血糖生长激素兴奋试验左旋多巴生长激素兴奋试验精氨酸生长激素兴奋试验主要目的是通外界刺激来使人体最大程度上分泌生长激素,进而评价人垂体生长激素的分泌和储备的能力,是矮小症病因诊断的重要方法,目前我们主要使用前两者。(一)胰岛素低血糖生长激素兴奋试验主要的方法是静脉使用胰岛素来降低受试者的血糖水平,进而刺激脑垂体分泌和释放生长激素。我们会在孩子注射胰岛素之前、30、60、90、120分钟取静脉血,测定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水平。以5个值中的最高值为准判断生长激素是否缺乏。提示:①子既往有无高热抽搐或者癫痫病史等的情况,如果有,要立即报告您的主治医师或功能室治疗师。②做实验之前要准备好甜饮料或者糖块。静脉注射胰岛素之后30分钟左右最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多见的症状为心跳加快、心慌、乏力、出冷汗等等。如果无法耐受要及时报告治疗师测血糖并进食甜饮料或者糖块,症状多会自然缓解,家长不必惊慌。(二)左旋多巴生长激素兴奋试验主要方法是口服左旋多巴(人体大脑中存在的一种生理性的兴奋物质),之也会刺激脑垂体分泌并释放生长激素。同样我们会在吃药之前、30、60、90、120分钟取静脉血,测定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水平。以5个值中的最高值为准判断生长激素是否缺乏。提示:出现恶心呕吐属于正常反应,家长不必惊慌。症状多在口服左旋多巴30分钟后发生,如果发生家长要安慰孩子不要害怕,可以平卧休息,症状会自然缓解,此时要观察呕吐物中有无未消化的药片残余,如果有要及时报告治疗师。总之,生长激素兴奋试验是矮小症诊疗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查,我们已经在诊疗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要我们和家长严格遵守试验要求和注意事项,整个试验过程会非常安全,检验结果也会非常可靠。
中国日报湖南双语网消息 据人民网湖南频道2013年7月25日报道 (记者 匡滢 通讯员 梁辉)日前,湖南省人民医院对长沙市芙蓉区35所中小学学生例行体检,发现达到矮小症标准的中小学生约占6%~7%,远高于国家3%的标准。“芙蓉区在湖南属于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省内其他地区孩子的身高状况更加令人担忧。”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医学中心小儿内分泌专家徐璇副主任医师表示,该院将于27日举办“矮小儿童家长课堂”,为50名儿童进行免费生长发育评估。矮小症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疾病,很难通过一次体检就分析出是何原因导致,并给予对症治疗,为此,湖南省人民医院于7月27日举办“矮小儿童家长课堂”。当天上午8时30分,家长和孩子可在医院综合楼四楼会场与专家面对面交流,专家们将对矮小儿童日常注意事项及矮小症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专题讲座,并为家长答疑解惑。此外,现场还有目前全国惟一的绿色无辐射骨龄评测系统,可以为到场的前50名孩子进行免费生长发育评估。
别让孩子成为“小糖人”本报记者 段涵敏 通讯员 梁辉贪吃少动,“小胖妹”患上糖尿病据父亲倪先生介绍,女儿小颖从小就胃口好,饭菜和零食都吃得比同龄孩子多,因此体型一直偏胖。近段时间,小颖身上更是发生了一连串“怪事”:饭量大增,而且饿得特别快,还总是喊口渴,小便次数也增加了。倪先生连忙带女儿到省人民医院检查,发现15岁的小颖体重95公斤,不仅得了糖尿病,还患上了代谢综合征(中心性肥胖、高脂血症、高血糖)和脂肪肝。原来,倪先生和妻子对女儿十分宠爱,小颖喜欢吃各种洋快餐,倪先生夫妇就隔三差五带她去吃鸡翅、汉堡、薯条;小颖不爱喝白开水,因此家里可乐等各种饮料没断过。小颖不是孤例。统计显示,近年来,糖尿病发病呈现低龄化趋势,省人民医院2012年住院病人中,首诊为糖尿病的18岁以下患者为31人,占总数的1.31%。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弛介绍,过去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多为1型糖尿病,主要是遗传因素造成,而现在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2型糖尿病呈上升趋势明显。很多家长过于宠爱儿女,不健康的饮食、摄入过量高热量的食物、缺乏运动锻炼,都可能导致儿童肥胖的发生,而肥胖正是引发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成年人具有不同的特点,必须慎重。”张弛表示,首先必须明确诊断,要排除1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其他引起血糖增高的疾病,才能诊断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早期血糖刚超过正常值时,可以先进行饮食、运动干预,若一段时间后血糖仍未达标,则采取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进行治疗。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现时血糖已经很高,需要立即采用胰岛素治疗,避免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知晓率低,血糖达标率低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这是很多人都知晓的糖尿病典型症状。然而,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引起重视,在体检时才发现血糖高了。11月9日,省第二人民医院走进长沙市岳麓区学士街道斑马塘社区义诊,共筛查300余人,其中餐后高血糖状态者占53.85%。值得一提的是,被查出的高血糖状态者大部分不知道自己可能患病,知道已经得了糖尿病的患者,绝大多数都采取了治疗措施,但血糖控制水平并不理想。省第二人民医院代谢内分泌科主任李湘提醒,糖尿病防治要牢记“四早”,即早诊断、早治疗、早达标、早获益。年龄大于45岁,超重、肥胖,血脂异常者,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等,都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每年筛查一次。专家表示,患上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人对于糖尿病的不够重视。血糖控制的目标是:空腹血糖为3.9 -7.0mmol/L,非空腹血糖 ≤10.0mmol/L。但目前相当一部分的患者由于治疗不规范,血糖控制不达标,在一定诱因的情况下,会出现急性血糖升高、急性代谢紊乱,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血糖长期不达标,再加上其他代谢的异常,如高胰岛素血症、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的长期作用,会出现眼、肾、心脏、神经等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最终会出现失明、肾衰竭、心肌梗死、截肢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管好菜篮子,警惕家人成为“后备军”1人治疗,全家同时得调整生活习惯。省人民医院儿科医学中心儿童内分泌专家徐璇副教授介绍,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家庭,常常存在某些特殊情况和不健康生活方式,如父母肥胖、父母喜欢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等。因此,应鼓励整个家庭养成运动和健康膳食的习惯,而并非单纯针对儿童本身。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分泌内科主任何泽云教授提醒,要管好自家的菜篮子,计算每日需要摄入的总热量,实施饮食称重,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合理搭配,保证膳食平衡,推荐的烹调方法:如炖、清蒸、烩、凉拌、煮、煲; 尽量不选择炸、煎、红烧,保证每日不能摄入过量的油,每人不超过25-30克,保证食盐的摄入量,每日不应超过6克。值得一提的是,要当心无糖食品的“甜蜜陷阱”。何泽云解释,无糖食品不含糖,糖尿病患者可放心食用,但无糖食品调节血糖、助降低血糖、减脂清肠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无糖食品含有淀粉,也要计算热量,人造甜味剂也有副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糖尿病患者特别要注意的是无糖食品不能代替药物,发生低血糖时禁止用无糖食品急救。徐璇提醒,2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患儿的饮食控制应较1型糖尿病更为严格,所需热卡应按低指标计算。对于轻度高血糖的患儿,可从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开始。要考虑患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请有经验的营养师指导食谱的设计。肥胖患儿体重控制的重点是防止体重继续增加,而不是积极减轻体重。鼓励每日至少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
影响孩子个头十大因素 我的孩子能长多高?每个妈妈心里都藏着这样一个问题.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是哪些关键因素决定着孩子未来的身高!做为父母又该做些什么呢?如何预知孩子的成年身高 一种是遗传靶身高,根据父母的身高粗略计算由遗传背景所决定的孩子的最终身高。具体地说,就是取父母身高的平均值,加6.5厘米用于估计男孩的身高,减6.5厘米用于估计女的孩身高。这种预测方法不十分精确,仅作参考。还有一种是用的较多的身高预测公式是:男孩成人时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1.08;女孩成人时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到三岁时,通常情况下,你的孩子的身高应该已经达到他成年后最终身高的一半了. 孩子是怎样长高的? 人体从出生时50厘米左右生长到180厘米,其实是一个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和营养物质代谢的过程. 人体长高,是骨骼长长的结果.骨细胞由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不停地分裂生长,从而带来骨骼的生长.这一过程,医学上称为细胞增殖.人体生长的速度取决于细胞增殖的速度.我们都知道,人体生长在不同时期速度是不同的.孩子5岁前生长速度最快,每年能长20厘米,到5岁时则稳定在每年6厘米左右.进入青春期则又加快到每年10厘米,其后增加就基本停止.这又是为什么呢?科学家发现,细胞增殖的速度与生长介素密切相关.脑垂体分泌的生长介素越多,细胞增殖速度越快.人体在不同时期分泌的生长介素不同,生长速度不同也就不足为奇了. 影响孩子身高的因素有哪些? 关键因素1,核心营养缺乏影响孩子身高 如果说,中国的孩子比日本的孩子个子长得矮,大概人们不会相信,然而,研究人员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7岁男女儿童的平均身高分别比日本同龄儿童矮0.6厘米和0.5厘米,15~18岁男女青少年分别平均比日本同龄者矮l.4厘米和0.6厘米.。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差异呢?决定身高的因素中遗传基因只占三分之一,后天的环境条件占三分之二.而在后天的条件中,赖氨酸,锌,钙等核心营养又是最关键的.据1998年国家体育总局的《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报告》,我国40岁以上男子比日本同龄男子的身高平均高1.2厘米,39岁以下的男子则低于日本同龄男子0.68厘米,中国人40岁以上的身高优势已成过去式.全国第四次营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孩子的赖氨酸,锌,钙等核心营养摄取严重不足. 2004年,国家卫生部公布的营养学调查结果显示,国人平均每日从食物中得到的钙只有每日需要量的41%,还缺59%,儿童更低于这个数字.国内较大数量儿童缺锌调查报告显示;1岁内婴儿缺锌率高达93.90%,1-2岁为86.70%,2-4岁72.90%,4-7岁34.60%.赖氨酸是第一缺乏性氨基酸,人体共有22种氨基酸,其中8种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成为缺乏性氨基酸,而在这8种缺乏性氨基酸中,赖氨酸在食物中又是含量最少的,所以是第一缺乏性氨基酸.给孩子补充核心营养,迫在眉睫! 热点推荐:让宝宝长高的饮食秘诀 春季孩子发育长高黄金期 关键因素2,核心营养参与孩子生长赖氨酸是生长介素分泌很有效的促进剂. 国内外大量实验证明,人体补充足够的赖氨酸可以刺激脑垂体增加生长介素的分泌.这些研究还测定了骨生长相关的生物分子指标,如ALP(骨碱性磷酸酶),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TGF-b(转移生长因子),OC(osteocalin骨钙素),NO(nitricoxide氧化一氮)等,这些由骨细胞制造分泌的活性因子在赖氨酸的作用下都明显增加.说明赖氨酸有激活骨细胞增生和刺激其功能活性的作用. 关键因素3,锌直接参与DNA复制 锌参与DNA复制的研究显示;在缺锌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DNA的复制速率显著减慢,DNA合成量也明显减少,从而使细胞的分裂速度减慢或停滞.锌的这一细胞分子机制的阐明最终揭示了为什么锌缺乏会导致生长发育停顿的秘密. 人体内的有钙约1300g,这些钙中的99%存在与骨骼和牙齿内.所以,钙不但是骨骼牙齿的主要功能成分,也是人体内钙的储藏库.骨骼能够坚硬挺拔,不能离开钙的生物矿化作用.可以想象,缺钙的骨骼变软变形,孩子生长就无从谈起了.关键因素关键因素4,父母生育年龄影响孩子身高 研究指出人的高矮由多方面因素决定.例如家庭中孩子的数量,以及孩子出生的先后顺序都会影响到孩子的身高. 父母的教育水平和从事的工作也影响孩子的身高,例如从事强脑力劳动的父母生育的孩子平均身高高于体力劳动者的后代;城市化进程也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高,例如城市中的孩子成熟期早,且体格上优于农村的孩子,营养环境改善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此外,父母生育孩子时的年龄也会影响孩子的身高.推荐:成长:把握长高好时机 关键因素5,睡眠不佳会影响孩子的身高 近几年来,大量的调查研究已经证实:个子矮的少儿所分泌的生长素量远较正常儿少,而且相当一部分的孩子是由于夜间睡眠不足所致.由于孩子从儿童时期到青春前期,在睡眠时分泌旺盛,晚上9时至次日上午9时所分泌的生长素数量是白天12个小时的3倍,特别是在晚上9时入睡后的70分钟,可出现一个分泌高峰.有鉴于此,少儿不要熬夜. 关键因素6,孩子缺乏母爱影响身高 一些专家研究发现,情绪障碍同样也能影响身高.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生长在缺乏家庭温暖的环境中,得不到充分的母爱,那么他的身高常比同年龄儿童矮小,国外称这类矮小者为情感遮断性身材过矮症,也有的资料称之为“爱情遮断综合症”. 情感遮断性身材过矮症的发生原因,主要是下丘脑,垂体系统机能受情绪抑制,进而引起垂体的生长激素分泌减少.这样的孩子除身高较矮外,尚有智力发育较迟,多饮,多食,独语,多动,人际关系不协调等异常行为. 情感遮断性的小儿一般睡眠不踏实,缺乏安全感,有时在梦中喊醒,哭醒等,这些情况会影响到睡眠质量.而儿童的生长激素——荷尔蒙只有在深睡期和熟睡期才分泌旺盛,因此说,睡眠不安,易惊醒的孩子,这种生长激素的分泌就有可能受到很大的抑制,这也是孩子长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因素7,孩子性早熟影响身高 孩子性早熟,父母应早发现,及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专科治疗.时值暑假,个打医院小儿内分泌矮小专科门诊病人的数量明显上升.我院小儿内分泌专科徐璇副主任称,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儿童发育年龄不断提早,如果骨龄太超前,会影响孩子最终身高,提醒家长关注. 据悉,我院矮小专科性早熟病人占了相当一部分.有一位母亲带着9岁女儿就诊,母亲称女儿在7岁半岁时,乳房开始发育,一年半以后,女儿月经初潮,才到我院就诊.结果,医生发现这名女孩骨龄已有12岁多了.医生分析说,因就诊的时间拖延了一年,而骨龄在这一年时间里长了远远不止一岁,女孩再长高的幅度不会超过10厘米,因此,9岁的孩子现在是140厘米,最终身高超过150厘米的可能性不大.热点推荐:导致儿童“性早熟”的食品 键因素8,遗传具有影响身高的绝对权利 虽然人类至今还不能明白遗传的秘密,但在身高这一点上,遗传具有“绝对权利”.孩子的家族遗传史是影响他成年身高要素中的NO.1.看一看父母的身高,体型,评估一下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大概就能够知道他成年后的身高了 关键因素9,饮食的健康和全面影响身高 营养的重要性勿庸质疑,如果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得不到全面均衡的营养供给,换句话说,如果他的食物摄取不是健康的,全面的,那他就不会得到正常的生长发育.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困难,因为父母们们不可能像一个营养师那样为孩子制定标准的营养食谱,但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在为孩子提供的食物上,至少应该是健康的. 通常暴露出的问题是,父母为了阻止孩子变成“胖墩儿”而限制他的食量(婴儿不管多胖,都不应该采用限制级食谱).还有,过多的果汁或者碳酸饮料也会干扰孩子的食欲,从而减少他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热点推荐:长高餐,先天不足后天补 。 关键因素10,生理疾病:同时还要当心药物的副作用 有些孩子出生时即伴有某种严重的生理疾病,假如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就会阻碍生长发育.最常见的有:肠胃系统失调,如腹腔疾病;食物过敏;甲状腺问题;激素分泌缺乏;心脏,肾或肝脏疾病;或者某种染色体异常等.另外,还要警惕的一点是某些药物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副作用,也会阻碍发育,如利他林和其他刺激性药物在治疗ADHD的过程中,已经被发现对发育的影响.所以,如果需要服用某种特殊药物,一定要谨慎选择药方和药量.矮小症是什么?是不是病?矮小症指儿童身高低于生长曲线图上的第3百分位或低于正常平均值的两个标准差。矮小症部分是由于器质性疾病引起,另一部分是非疾病引起。疾病引起者病因包括内分泌异常,骨骼病变或其他疾病等,其中以生长激素缺乏最多。其次是性早熟导致的身材矮小,还有部分由于宫内发育迟缓或染色体异常等引起。非疾病引起的矮小症包括家族性矮小、体质性矮小、生理性青春发育延迟等。矮小症儿童需要进行骨龄评价、生长激素测定和甲状腺激素测定等检查,才能明确诊断。矮小症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如用生长激素治疗,另外充足的睡眠,均衡的营养、运动有助于身高的增长。矮小儿童不要滥用保健品,有些保健品中添加的性激素或某些中药成分促进性发育,引起生长加速,但同时儿童骨龄提前,过早骨骺闭合将影响孩子的最终身高,因此只有通过详细的检查,找出原因。才不会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如何确认孩子身高是否存在问题? 判断一个儿童的身高是否正常,是将其身高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儿童的标准身高进行比较,这一标准身高是从大数量有代表性的健康儿童的体格测量中计算出来,可用标准差法或百分位法来表示,如下表。身高低于同龄同性别健康儿童的平均值减2个标准差或位于第三百分位以下者属于身材矮小。一般来说婴幼儿期(3岁以下)生长速度小于7厘米/年,儿童期(3岁-青春期)生长速度小于4-5厘米/年,青春期生长速度5.5-6.5厘米/年,即为生长发育迟缓。矮小儿童常有自卑心理,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及智力发育,缺乏与人沟通或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勇气,减少事业上成功的机会,未来就业范围也受到限制。因此身材矮小者应及时去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下表为中国九大城市孩子的体格发育数据,以其作为中国孩子身高的参照值。年龄(岁)男孩女孩矮小偏矮适中矮小偏矮适中-2SD-1SD均值标准差-2SD-1SD均值标准差495.599.6103.74.194.798.6102.53.95102.1106.3110.54.2101.6105.7109.84.16108.4113.1117.84.7108.1112.6117.14.57112.4118.1123.85.7111.6117.1122.65.58116.7122.6128.55.9116.1121.9127.75.89121.4127.5133.66.1120.5126.9133.3年龄(岁)男孩女孩矮小偏矮适中矮小偏矮适中-2SD-1SD均值标准差-2SD-1SD均值标准差495.599.6103.74.194.798.6102.53.95102.1106.3110.54.2101.6105.7109.84.16108.4113.1117.84.7108.1112.6117.14.57112.4118.1123.85.7111.6117.1122.65.58116.7122.6128.55.9116.1121.9127.75.89121.4127.5133.66.1120.5126.9133.36.410125.5132.1138.76.6125.2132.3139.47.111129.8137144.27.2131.6138.9146.27.312133.6141.81508.2138.8145.41526.613142.4150.71598.3143.6149.6155.6614150157.4164.87.4146.1151.7157.35.615155161.3167.66.3147.1152.6158.15.516157.3163.4169.56.1147.6153.1158.65.5何时为治疗矮小的最佳时机?答:孩子矮小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年龄越小,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孩子生长的潜力及空间越大,对药物越敏感,生长效果越好,治疗所需费用越低。切不可等到发育后期如15-18岁,此时骨骺接近闭合,生长潜力很小,已不再可能达到理想身高,发现矮小也不要乱投医乱用药,更不要抱着等孩子晚长的幻想,以免骨骺闭合,失去长高的机会。导致矮小的病因有哪些?发现孩子矮小怎么办?答:一种是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主要表现为胎儿期生长激素近乎正常,但在出生后生长减缓。儿童身高的增长自幼年期直至青春期均明显地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健康儿童;一种是特发性身材矮小,是儿童期导致身材矮小的最常见原因,它是不伴有潜在病理状态的身材矮小;一种是小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和(或)身长低于同胎龄正常参考值两个标准差的新生儿。这种病症的发生率在人类胎儿中占有3%~10%,中国是7.5%。还有性早熟,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等。所以,家长们发现孩子身材矮小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儿科内分泌门诊就诊,可做各种检查以发现孩子矮小的原因,并根据不同的原因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尽早干预效果好。只要及时就诊,多数矮小儿童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如果错过治疗实机(骨骺闭合),这些孩子将终生与“矮小”为伴。矮小症怎么治?专家介绍,治疗儿童矮小症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药物治疗方法矮小症患者大多数可通过药物治疗而长高,关键是要查出矮小症的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矮小,可用甲状腺素治疗。侏儒症,应补充生长激素进行药物治疗,对Tumer综合征、慢性肾衰和宫内发育迟缓等非生长性激素缺乏等引起的矮小,用生长激素治疗效果很显著。生长激素是促进人体生长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对青春发育期前的小儿更为重要。生长激素可刺激软骨、长骨生长,使骨骼变宽,而促进骨成形的作用较小。生长激素是治疗不同原因造成的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的理想药物,一般治疗第一年可增高2~3厘米,个别人可增高15厘米以上。二、非药物治疗方法1.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是促进孩子长高的重要因素。蛋白质是骨骼与肌肉生长的能量来源,同时又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因此,在儿童饮食的调剂中,要经常给予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蛋类、鱼类、豆制品类和乳制品类。儿童蛋白质的必需量一般为:1岁30克,3岁40克,5岁50克,7岁55~60克,11~18岁75~90克。另外,人体长高实质上就是骨骼的生长,而钙是骨骼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儿童的生长中承担着重要作用,所以要注重从饮食中科学摄取,多给孩子吃富含钙的食物。儿童钙的摄取量为1~10岁800毫克,11~18岁1200毫克。有的孩子吃饭挑挑拣拣,作为家长就要动脑筋进行调剂,如对不喜欢吃鱼的孩子,就要每天在蛋、牛奶、豆制品上给予补充;对食欲差的孩子,要细心查找原因。运动不足或过量、晚餐过晚、孩子非常困倦不能进食、零食吃得过多、偏食、吃饭时注意力不集中等,也可影响食欲,要注意避免。2.适量的运动运动不仅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同时,身体充分运动后还能增进食欲,对孩子增高有帮助。有助于长高的运动有慢跑、跳绳、跳舞、打篮球、打排球、游泳等。因为骨骼的发育需要一定纵向的压力,而过强的压力,如举重等会阻碍骨骼的纵向生长,孩子要尽量避免。对于生长期的孩子来说,运动是促进发育的手段,但不要过量运动。过量运动会使孩子身心疲惫,导致孩子没有心情吃饭,倒头就睡,不利于健康,对增高也不利。父母的关爱身体的发育受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低年龄的儿童,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尤其明显。孩子如果在家庭中长大,父母的关爱往往影响身体长高,一般把儿童由于缺少应有的关爱而引起的身材矮小称为“心理性矮小症”。因此,一定要为孩子营造一种健康、关爱有加的生长环境。
矮小儿童的抑郁症发生率达52.05%。90%以上都有自卑、焦虑、抑郁、内向、悲观、自惭形秽等心理。近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儿童矮小的发病率大约为1%,仅上海市儿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等五大儿科门诊每月接诊矮小患儿2500多名,其中90%以上都有自卑、焦虑、抑郁、内向、悲观、自惭形秽等心理。其中,矮小儿童的抑郁症发生率达52.05%。专家呼吁,要关心矮小儿童的心理健康。儿童医学中心著名内分泌专家沈永年教授分析,矮小孩子更易得到家人的照顾,依赖性大,使得矮小儿童在集体活动和社交能力等方面明显落后,更易造成自卑、孤独、抑郁等心理。华山医院内分泌科专家单玉明副教授说,矮小儿童产生的抑郁情绪和个性异常,还包括来自于心理的压力,在今后还可能表现在求学、就业和择偶时,被公众的认可程度处于劣势,甚至被公众歧视等。这些心理问题应引起关注,及时进行疏导。据介绍,性早熟是导致儿童矮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上海儿童性早熟患病率为1%左右。专家提醒家长,如发现孩子比同龄孩子平均身高矮10至15厘米或在班中属于最矮的一两个,应及时就医。
红网长沙7月25日讯(记者 董雷 通讯员梁辉)日前,湖南省人民医院在对长沙市芙蓉区35所中小学学生体检后发现,达到矮小症标准的中小学生约占6%~7%,远高于国家3%的标准。“芙蓉区在湖南属于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省内其他地区孩子的身高状况更加令人担忧。”省人民医院儿科医学中心小儿内分泌专家徐璇副主任医师表示,该院将于27日举办“矮小儿童家长课堂”,为50名儿童进行免费生长发育评估。 矮小症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疾病,很难通过一次体检就分析出是何原因导致,并给予对症治疗,为此,省人民医院于7月27日举办“矮小儿童家长课堂”。当天上午8时30分,家长和孩子可在医院综合楼四楼会场与专家面对面交流,专家们将对矮小儿童日常注意事项及矮小症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专题讲座,并为家长答疑解惑。此外,现场还有目前全国惟一的绿色无辐射骨龄评测系统,可以为到场的前50名孩子进行免费生长发育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