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升高是儿童心肌炎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主要包括CKMB,LDH、HBDH、CK,MYO等,但并非心肌酶谱中任何一项升高都支持心肌炎诊断。心肌酶谱中最有诊断价值的一项是肌酸激酶同工酶,即CKMB,因为它主要来自于损伤的心肌细胞,具有心肌特异性。心肌损伤时,主要是CKMB的释放入血,同时也可有其它心肌酶的升高。但如果只有其他酶的升高,而CKMB正常则不支持心肌炎诊断,因为LDH、HBDH、CK,MYO等酶还可来源于骨骼肌和肝脏等许多其它组织,感染,抽血,剧烈运动,发热等均会导致其升高。婴幼儿由于细胞代谢活跃,正常心肌酶水平也可高于成人;另外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也会影响测值,CKMB生化法测值以IU/L为单位,CKMBmass法(质量法)检测以ng/L为单位,较生化法检测更为准确,因此建议CKMB轻度升高的患儿可以CKMBmass法(质量法)进行复测。另外,还可同时检测心肌特异性更强的指标肌钙蛋白以助心肌炎诊断。如果心肌酶谱中CK显著升高达数千或上万IU/L,同时虽然伴有其他心肌酶的升高,但CKMB测值不超过CK测值的5%时,这种情况多是肌肉炎症的表现而非心肌炎表现,应至神经内科就诊。总之心肌炎的诊断是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心肌酶、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后作出的,应按照儿童心肌炎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不能将非特异心肌酶的升高诊为心肌炎,造成诊断过度。另一方面,由于心肌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轻重悬殊,起病急缓不同,在发病初期也可能症状不明显,也容易造成漏诊。因此,当孩子怀疑诊断心肌炎时,还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然然是个可爱的小女孩,今年已经7岁了,刚刚见到她的时候感觉她“人小鬼大”,聪明淘气,爱扮鬼脸。妈妈说然然最近总是感觉胸闷气短,在当地医院一检查,发现居然有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于是赶紧来到了北京。又做了一遍检查,果然是这个毛病,好在动脉导管不是太粗,只有2mm,也没有引起其它的并发症,不用开刀,就做一个小小的介入手术就可以了。就在大家认为孩子胸闷的病因就这么愉快地找到了的时候,超声心动图上的一个数值引起了医生的警惕,一个细小的动脉导管,居然使孩子的左心室内径显著扩大,左心室内径居然测到了50mm左右,相当于成人男性的水平,这与动脉导管的直径显著不匹配。话说到这里,我们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动脉导管未闭。所谓动脉导管未闭,意思就是该闭合的动脉导管没有闭合,动脉导管,是胎儿时期的一个正常结构,连接着主动脉和肺动脉,必须不能闭合,一旦闭合,胎儿必然胎死宫内。但是生下来以后,绝大部分人在生后3天就闭合了,如果该闭合的时候不闭合,就会引起主动脉的血经过动脉导管流到肺动脉,长此以往,就会引起左心扩大,肺动脉高压,孩子生长发育缓慢,爱得肺炎等等,病情轻重与动脉导管的粗细是成正比的。然然的动脉导管,虽然没有闭合,但也不至于引起这么严重的左心扩大,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呢?再看看然然的心电图,明显的心动过速,7岁的小朋友,心率居然达到了每分钟130多次,也就是说,孩子安静时的心率就如同跑步时一样快,因此,心脏总是处于“跑步状态”中,一定很累,劳累得都扩大了,时间再长一些,可能就会心衰。想想不禁让人吓出一身冷汗。可是但是,然然的心脏为啥蹦跶的这么快呢,最常见引起小朋友心跳快的是“甲亢”,甲亢的症状就是出汗,吃得多,体重还减轻。再仔细问问妈妈,然然平时爱出汗不,妈妈疑惑地说,不爱出汗呀,但是爱出“虚汗”,这个……,再问问,小朋友吃饭吃的多吗,妈妈摇摇头说并不。可是在问询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然然吃饭吃的好香啊,普普通通的盒饭,怎么被她吃出了大餐的感觉。吃完饭,小饼干,小零食那是没完没了往嘴里塞。再看看、摸摸孩子的脖子,甲状腺的位置明显肿胀,张力比较大。好吧,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超声赶紧安排上。结果很快出来了,甲状腺激素水平显著升高,甲状腺B超也提示甲状腺显著肿大。没说的,甲亢是毫无疑问了。到现在事情终于真相大白,引起左心明显扩大的原来是甲亢,差点被小小的动脉导管给瞒天过海。于是然然的治疗重点改变了,转向了甲亢。等甲亢治好,再来咱们心脏科就诊吧。捎带手又想起来,前几天也是在门诊遇到的一个小女孩,也是常常感觉胸闷,在短短的门诊看病过程中,她总是要抢答,还批评妈妈“你怎么这么贫呢”,惹得大家忍俊不禁。所以,小朋友的甲亢,也许没有成人那么典型,但是他们可能都比较亢奋,容易被误解为淘气和调皮,还伴有胸闷和心动过速,我们大家一定要注意。然然的故事讲完了,这个故事说明,咱们小儿心脏科的医生,就像是个侦探,虽然孩子不会描述,家长也许也没有在意,可是我们医生要有耐心和细心,有一双亮眼,要抽丝剥茧,才能最终找到疾病的罪魁祸首。
打疫苗会引发川崎病吗? 川崎病是我国儿童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些小朋友在打疫苗后不久就诊断了川崎病,因此家长怀疑是疫苗引起了川崎病的发生。但截至目前,没有研究表明接种疫苗会诱发川崎病,甚至有研究提出疫苗可能会对机体产生某种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川崎病的发生率。因此打疫苗引发川崎病这种说法是没有依据的。5岁以下小朋友是川崎病的高发人群,接种疫苗的频率又比较高,因此可能会造成时间上的重叠。但是如果孩子是川崎病患儿,由于在急性期往往会同时应用大剂量阿司匹林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建议推迟9个月至一年再接种疫苗,以确保机体在疫苗接种后可产生有效的抗体滴度,同时避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如瑞氏综合征的发生。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听说过川崎病的诊断,孩子一发烧,有的家长就怀疑得了川崎病,还有的家长孩子烧了很多天,也没有当回事,后来因为发现冠状动脉有问题才想起来当时可能是得了川崎病。因此这里和家长朋友们介绍一下川崎病的主要表现,大家自己就可以大致诊断一下。主要看有没有以下的表现: ①持续发烧5天以上,发烧大多在38~40℃。感冒通常发烧3-5天会自动退烧,超过5天的高烧一定要去医院明确诊断。另外,与感冒相比,川崎病患儿发病初期常常食欲不振,精神不好,多数在发病之初就比较严重;而感冒的患儿发病初期常常吃、喝、玩不误,精神状态还好。 ②双侧白眼球、结膜充血,但没有眼部分泌物。 ③口腔和咽部黏膜充血,嘴唇发红干裂,并呈现草莓样舌。 ④躯干部形成多形性红斑,但没有水疱或结痂。红斑或者是渐渐消退,或者是形成更大的斑,像地图一样。 ⑤发病初期掌心和脚心出现红斑,手心和脚心红肿,如同冻疮一样硬肿。发病的第10-15天进入恢复期,开始出现手指和脚趾的膜状脱皮。 ⑥颈部淋巴结肿大。可以摸到颈部有“疙瘩”。 对川崎病的诊断比较简单,除了有发烧以外,其它症状中只要出现4个以上就可以确诊。如果不满4个,但通过检查证实有冠状动脉改变,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可以确诊为川崎病。 在这里提醒大家,因为存在不完全川崎病的可能,容易造成误诊,因此如果怀疑得了川崎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帮助下进行诊断。
引起儿童头晕心慌的原因有许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 1、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心慌,比如全身原因造成腹泻、脱水,导致全身血容量不足,进而影响脑供血,原发或继发脑局部血管异常或者供血血管异常造成脑局部血液供应减少。 2、血压问题 现在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并不少见,尤其是在肥胖儿童,需要注意高血压问题。还有一些小朋友减肥、过度消瘦,营养不良还会造成血压偏低,也会引起头晕心慌等症状。 3、心血管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律失常,心肌病等可能导致心肌功能减低,心脏射血减少,尤其是在运动后更容易有症状。 4、其它系统疾病,比如血液系统疾病贫血,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等也会造成这些症状。 5、血管迷走性晕厥等等,青少年比较多见,多有特定发病条件,比如长时间站立,一些条件反射等,导致头晕心慌,甚至晕厥。 6、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比如感染、发热可以头晕心慌症状,随着感染控制会有好转。 7、没有休息好,睡眠不足,精神压力大,用眼过度等。 总体来讲,大部分临床所观察到的头晕心慌是一过性的,无关大碍,家长可注意观察是否有上述因素。如果儿童有频繁头晕、心慌等症状发生,建议积极到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生化、电解质、心电图、心肌酶、超声心动图、甲状腺功能等检查,咨询医生的专业意见。
扩心病恢复期,心功能正常,但心律失常,如何看待。 这是一位患者朋友请求更新,出的命题作文。题目是扩心病恢复期,心功能正常,但心律失常,可以吗? 这个问题不大好回答,主要考虑几个方面: 扩心病恢复期,恢复到什么状态。扩心病患者的心功能,需要仔细评估。心功能和心脏大小是衡量疾病情况的直接指标。那么心功能正常,是“真”的正常还是“假”的正常呢?儿童扩心病患者心脏功能大多经药物治疗后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但不一定意味着心脏完全恢复到正常大小及正常心脏功能,做心脏超声还会有异常表现。还有些患者,药物疗效比较好,从超声心动图检查来看,心脏大小和心功能均恢复正常,但这时不能草率或擅自停药。因为超声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心脏是立体结构,而超声由于其技术本身限制,目前只能采取一个平面的测值去估测真实情况,会有一定误差。对于这样的患者,我建议对心脏做更为详细和全面的评价,如心肌核素显像及心脏核磁检查,以及血液BNP水平,可以充分和客观评估扩心病的治疗效果和恢复情况,根据这些更为详细的检查,我们再考虑用药问题。 那么在心肌病恢复期,无论怎样,病情是会比刚刚发现得病或者是急性心衰期有所好转的,这时候出现或者存在的心律失常,我们也要做一个仔细的评价。心律失常的性质是什么,心律失常的发生频率如何?心肌病和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互为因果,例如频繁的心动过速会造成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而心肌病由于心肌病变,也会造成心律失常,二者的存在往往会造成恶性循环,导致病情加重。因此,如果是心律失常导致的心功能减低,就需要积极治疗心律失常,如果是心功能减低造成心律失常,就要积极控制心肌病。如果心律失常发生频率比较高,肯定会对心功能有影响,需要积极治疗。如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早室速等,必须治疗,而房室传导阻滞等导致心率明显减低的,也会导致心脏泵功能减低,也要治疗。从发生频率来看,如果频繁,则必须治疗,如果只是偶发,对心功能没有太多影响,并非恶性心律失常者,可暂时无需治疗,但仍需要密切观察。总之,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在任何时刻都不要忽视。另外,合并心肌病的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为有些抗心律失常药物会影响心脏功能。
几个关于胎儿超声心动图的疑问 1胎儿超声心动图是什么 胎儿超声心动图,顾名思义,就是用超声波看胎儿心脏发育的一种检查,和我们常规的胎儿B超检查是有所不同的。常规的胎儿B超检查是看胎儿整体发育的,如头颅、腿骨长、脊柱、颜面部等等,对于心脏只是进行大致的筛查,初筛一下看有无特别明显的心脏发育问题,比如心脏的跳动是否规律,心脏大小是否正常等,但是胎儿超声心动图不检查胎儿其它器官畸形,只是针对胎儿心脏的检查,是针对胎儿心脏及其大血管所进行的较为全面的检查。 2胎儿超声心动图什么时候做比较合适 一般来讲,胎儿超声心动图在怀孕18至26周时做比较合适。最早不要早于孕16周。因为胎儿的心脏在怀孕三个月左右才发育成型,早于这个时间做没有意义。而在孕18周到26周时,因心脏已发育成熟,且超声心动图成像比较清晰,因此在这个时间段做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是比较合适的。理论上讲没有最晚的限制,即孕15周之后任一时间段做检查都是可以的,但26周之后超声心动图图像质量会因各种因素逐渐受影响。 3 哪种孕妈妈需要做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 我国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不普及,还还未列入医保范畴,是自费检查,检查费时费力,技术含量非常高,能做胎儿超声检查的医院和医生并不多,价格较普通B超检查昂贵,需要数百元。即便如此,由于对胎儿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准妈妈主动来医院要求进行这项检查。但是,因为上述条件所限,并非所有孕妇能做这项检查,那哪种情况下需要做这项检查呢?一句话,胎儿心脏容易出问题的才做这项检查。具体讲:1 高龄孕妇,年龄大于35岁。2 夫妻双方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高血压、冠心病等不包括),或曾孕育有心脏病子女者。3 孕妇本人有心脏病或其它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等)等。4 试管婴儿。5 经常规大排畸B超检查怀疑或筛查出胎儿心脏异常。 4 胎儿超声心动图的准确率如何 胎儿超声心动图的准确率不如生下来做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准确率高,一般准确率能达到70-80%左右。因为:1 客观条件所限,胎儿心脏很小,20周左右的胎儿心脏也就是一般成人的指甲盖大小,超声波要透过孕妇肚皮和胎儿胸部去检测,因此成像不一定十分清楚。对于小的解剖畸形,比如肺静脉、冠状动脉等看起来相对困难,小的缺损也不一定能够看到。但是既然准确率有限,为什么还要做呢,因为胎儿超声能够筛查出严重的和重大的心脏畸形,比如单心室、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肺动脉闭锁、大动脉转位等,这些疾病属于严重和复杂心脏畸形,手术矫治风险比简单先天性心脏病要高。根据我国优生优育原则,结合家庭具体情况,通过产前胎儿心脏检查,可及时作出诊断和选择,也为选择生产方式以及预估新生儿情况进行充分准备。 5 胎儿超声心动图需要重复检查吗 一般在合适时机做一次即可,如果图像质量不好,医生看的不清楚,或是诊断仍然不能十分确定的,或是病情有可能进展的,是建议要复查的。 6 胎儿超声心动图对胎儿有害吗 胎儿超声心动图是属于超声波检查,没有辐射和有害波,对胎儿没有害处。可以重复检查。
门诊很多小朋友,因为患先天性心脏病,社区医院不给打疫苗,要求来专科医院开书面证明才给打,今天又一连接诊了3个这样的小朋友,所以赶紧写下这篇早想写的文章,今日事才算今日毕。 打疫苗之前需要家长签一个知情同意书,大致意思是告知孩子没有疫苗注射禁忌症才能注射,这禁忌症中有一项就是心脏病。因这一项,对于心脏有问题的小朋友,为了保险起见,很多社区医院都不会给孩子打疫苗。但是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儿童心脏病分为很多种,是所有有心脏问题的小朋友都不能打疫苗吗?什么样的心脏病人可以打呢?什么样的心脏病人又不能打呢? 什么样的病人可以打疫苗?实际上,绝大多数有心脏疾病的小朋友可以,而且更加需要进行规范的疫苗注射。例如,先天性心脏病,如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甚至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等,这些小朋友,因为心脏问题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较健康儿童更易患感染性疾病,比如室间隔缺损等,容易频繁患有呼吸道感染。如孩子仅为心脏大血管结构性异常,没有其它炎症或免疫介导的心肌炎或心肌病,在心脏功能正常时,心肌细胞代谢一般正常。接种疫苗不会加重病情、影响心脏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疫苗注射。大部分先天性心脏病的小朋友属于这种类型,是可以打疫苗的,需要强调的是,很多病人,因为缺损直径比较大而被拒绝疫苗注射其实是没有理论依据的,大的缺损患者,如大室缺、大房缺、粗大动脉导管未闭等,在一般情况良好,没有急性炎症时,是可以进行疫苗注射的。另外,卵圆孔未闭、轻度肺动脉瓣或三尖瓣反流等不属于先天性心脏病,轻度肺动脉瓣狭窄也基本等同于正常儿童,都不影响疫苗注射。有很多小朋友,在发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之前都常规进行了疫苗注射,也并没有发现因疫苗注射引起的并发症。对于做完开胸手术或者做完介入治疗的小朋友,如术后恢复良好,根据情况满三个月至半年,即可行疫苗注射。一些做了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小朋友,或者体内植入封堵器较大者,因需要口服阿司匹林半年,心内膜包裹封堵器需要时间较长,建议半年后再进行疫苗注射。 什么样的病人需要暂缓疫苗注射?1 正处于急性感染性疾病期间的患儿,如先天性心脏病伴有发热、肺炎、腹泻、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如果到了接种日期,也需要将感染治愈后再进行疫苗接种。2伴有急性心功能不全,表现为近期突然出现的气促、喘憋、水肿、少尿、精神差等,以及严重肺动脉高压,需要进一步明确病因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复杂发绀(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需要多次住院手术者。4 需要其它专科评估的其它情形,如伴有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缺陷、严重营养不良等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 使用特殊药物的患者,如正在服用激素、近期应用丙种球蛋白等,有干扰疫苗注射后反应的可能。6 其它获得性心脏病的急性期,如心肌病、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伴有急性心功能不全,川崎病的急性期,心肌炎急性期,风湿热急性期等,需等急性炎症控制,疾病恢复后再考虑疫苗注射。 那么,疫苗如果延迟注射,问题大吗?一般来讲问题不大,疫苗多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和消化道传染病,只要注意小朋友的个人卫生,勤洗手,穿干净衣物,不去人多的地方,保持周围空气清洁,得传染病的几率就不大,只要和社区医生商量好下次疫苗注射时间即可。
心肌炎,顾名思义,就是心肌的炎症。但是此炎症非彼炎症,和我们平时常见的肺炎-肺部炎症的发病机理是不太一样的。肺炎是细菌、病毒等病原物质直接侵犯肺部组织造成感染性炎症,心肌炎虽然也多由细菌、病毒等病原物质引起,但是这些病原物质并非直接感染心肌,造成感染性损伤,其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方面:1 病毒直接损伤心肌细胞;2病毒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了心肌细胞的坏死和变性;3心肌纤维化及生化机制。上述几个方面共同作用,从而造成心肌功能障碍。 但是不是一感染就会得心肌炎呢,并非如此。1目前心肌炎确切的发病率仍然不清楚,心肌炎的临床表现有非常大的差异性,有的自始至终没有症状,有的一得就是暴发性,不好统计。例如,在多个年轻人的心源性猝死的研究中,心肌炎可能占到所研究病例的2%-42%不等,在美国儿童住院患者中大概占0.05%。2 虽然理论上来讲,绝大多数病毒均会造成心肌炎,但实际上其中只有一部分容易导致发病,最常见的属于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其次是呼吸道病毒,如疱疹病毒、流感病毒等。3 总体来讲,心肌炎仍然属于少见病。每年全世界的呼吸道感染患者不计其数,每个人的一生中呼吸道感染或者腹泻的情况也十分常见,但并非每人每次都会导致心肌炎的发生。这与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也有很大的关系。免疫力强,罹患心肌炎的几率就小,感染后充分休息,也会减低风险。 心肌炎会有什么表现呢,首先,多数心肌炎的小朋友都会有发病前1-3周的感冒或者腹泻病史,此后虽然感染治好了,但孩子总会诉乏力,精神头不大,爱睡觉,有的会有胸闷、心慌的症状。脸色也不好。活泼好动的小朋友,突然不爱活动了,这时我们就需要警惕是不是有心肌炎的可能。这时候,我们需要到医院做一些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抽血化验心肌酶。医生会根据小朋友的病史及化验结果综合分析孩子是否得了心肌炎。如果所有结果都是正常的,那么心肌炎的几率比较低,但是如果症状不缓解,还需要进一步随诊观察,充分休息。如果高度怀疑是心肌炎,也还有可能进一步做其它检查,如24小时心电图,心脏核磁等,也会给孩子开具药物,严重者需要住院治疗。 总之,心肌炎仍然属于少见病,不是一感染就会得心肌炎,平时注意增强营养,增加免疫力,如果孩子感冒了,请让孩子充分休息,多喝水,不做剧烈运动,这样,心肌炎的发生率就会大大减低。
孩子胸闷胸痛是怎么回事?是心肌炎吗? 亲爱的家长,你猜猜在小儿心脏病门诊,来看病的小朋友,最常见的症状是啥?是胸闷和胸痛,还有长出气。这是不是心脏的问题呢?咱们今天来详细探讨一下。 胸闷,有些成年人也会有这样的感受,喘不上气,觉得气不够使,或者胸口像有块石头压着一样。经常有家长说,小孩子哪里知道什么叫胸闷,可是现在门诊见到的主诉胸闷的小朋友越来越小,我见到最小的是3岁。还有的小朋友不会描述,可是家长却发现孩子经常大喘气,或者长出气。那么孩子胸闷肯定就是心脏有问题吗?胸闷有哪些原因呢? 1 呼吸系统疾病。很多小朋友胸闷并不是心脏问题,而是呼吸系统的问题。 (1)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比如处于感冒发热中,或者最近一、两个月内刚刚得过流感,比较重的肺炎,处于恢复期。这时候由于呼吸系统病变,炎症导致肺部气体交换异常,呼吸费力;炎症导致胸膜刺激症状等,都会产生胸闷、胸痛等不适感。这种不适感在炎症恢复后也会再过一段时间才能消失。 (2)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鼻炎、腺样体肥大、睡眠呼吸暂停、哮喘、慢性胸膜炎等。这些小朋友常见晚间打鼾,或者疾病导致气道梗阻和气道顺应性减低,或者慢性呼吸系统感染迁延不愈,白天就会产生胸闷和头晕的感觉。 2 消化系统疾病。如反流性食道炎,慢性胃炎等,有时候也会产生胸闷、胸部不适的感觉。 3 心血管系统疾病。胸闷的确是心脏疾病的一种症状。有可能产生胸闷的心脏疾病主要有: (1)心肌炎。典型的急性心肌炎,由于心肌细胞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细胞功能异常,心肌缺血,导致心脏的机械收缩功能和电传导功能受损。通俗的说,就是心脏不能再正常的跳动了,这时候,小朋友就会有乏力,胸闷的感觉。 (2) 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等,这些疾病在早期可能没有症状不易发现,后期由于心脏负荷长期增加导致心脏扩大,心肌劳损,就会出现胸闷的症状。 (3) 心律失常。孩子偶尔有心律不齐是正常现象,但是要看心律不齐的发生频率和性质。窦性心律不齐和偶发的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无关大碍,但如果心律不齐十分频繁,连续发作数小时至数天,或者性质严重,如室性心动过速,就会有胸闷、心慌、头晕等症状。 (4) 高血压。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越来越多了。有家族史,肥胖的孩子容易罹患。这些孩子常有头晕、无力、心慌、胸闷等。 (5) 心肌病。心肌病是比较少见,但病情比较严重的一类心脏病变。由于心肌细胞功能减低,心脏跳动无力,心肌缺血,孩子就会有乏力、胸闷的感觉。 (6)心包积液。心包是包裹在心脏外面的一层膜,一些原因会导致心包和心脏之间有液体产生,叫做心包积液,就像心脏外面有一层水囊包裹。原因可以是结核、外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心力衰竭等,当心包积液达到一定量之后,就会压迫心脏,心脏的跳动受阻,就会产生胸闷的感觉。 4 其它因素。其它导致胸闷的原因也比较多,有些小朋友经过检查,没有发现心脏有任何问题,但就是自觉胸闷的症状很严重,甚至是无法上学或运动。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一些大龄儿童、青少年学习压力比较大,情绪经常不稳定,休息和睡眠不佳,容易患上慢性疲劳综合征。有些大龄儿童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会有心慌、乏力、胸闷和胸痛表现。还有些患者心脏先天发育较小,导致静脉回流量减少、心排血量减少,也会有胸闷、头晕等症状,在过劳、紧张等应激情况下容易诱发。 综上所述,引起胸闷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是心肌炎,需要一一鉴别。当孩子发生胸闷症状的时候,需要注意是否最近有感染因素,有没有休息不好,或者情绪上有无波动。我们到医院看病的时候,也需要做一些相关的检查,比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以及心肌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