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中含有水分和丰富的糖类,大量吃水果(大于500克左右),人体来不及吸收糖分,都会改善便秘,但每天吃这么多水果不是常态。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和糖醇。果糖是单糖,吸收时需要一种转运蛋白来完成。孩子吃下的太多果糖,超过转运蛋白能力,则果糖留在肠道内,肠液的渗透压要比血浆的高,血浆里的水分就进入到肠道,肠道里的水分比平时多就容易腹泻。果糖到了结肠,变成了生活在那里的细菌的食物,发酵产生大量的酸和气体,刺激肠道蠕动,肠道里本来就多的水分更不能被充分吸收,就导致了腹泻。所以果糖能改善改善便秘。 水果中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的水果,例如香蕉、橘子、柚子、菠萝、猕猴桃、草莓改善便秘的效果不好。而果糖含量高于葡萄糖的水果,例如苹果、梨、西瓜、哈密瓜、枣、杨桃、芒果、樱桃、荔枝、木瓜、葡萄,就容易导肠道致果糖含量增加,改善便秘。蜂蜜中果糖的含量高于葡萄糖,生活中蜂蜜经常能被用来治疗和缓解便秘。 那些含有糖醇的水果,例如桃、李、杏,也不利于果糖的吸收,也可以缓解便秘。 而香蕉由于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可以促进果糖的吸收,不利于改善便秘。在很多国外的文献和经验中,香蕉经常用来给腹泻孩子吃的,而不是给便秘孩子吃的。
经常有家长问医生,我孩子的肺炎是拖出来的还是这次一生病的时候就是。这个问题貌似简单,但是还真不好回答。说拖出来的吧顺理成章,大多数的肺炎都是先感冒了,然后到气管、支气管,再到肺里,咳嗽的症状也是从没有到有、到加重、再到喘息,符合从上呼吸道感染到下呼吸道感染的发展过程,能够理解。但是临床上还有一些肺炎竟然一声都不咳嗽,就是持续发热,医生让拍胸片家长还不理解,结果出来了是肺炎,并且是比较严重的肺炎。从西医学的角度来看,咳嗽是因为咳嗽感受器受到了刺激,经过传入神经、咳嗽中枢、传出神经,发出咳嗽指令,做出咳嗽的动作。不咳嗽就是咳嗽感受器没有受到影响,在气道内没有咳嗽感受器的地方还是比较少的,比如细的毛细支气管和肺泡,这似乎也能印证病初病位就比较深,可能是在肺里。儿童肺炎大多是感染性的,那么这些病原菌是咋来的,又是如何直接到肺里呢,难道是原来就在里面么?体内确实是有条件致病菌,比如链球菌等,但是一定是条件致病菌引起的么?不好解释。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肺炎称之为肺炎喘嗽,在这个名字诞生之前我们多是以温病而称,原本肺炎喘嗽也是温病之一的麻疹在出疹的时候表现为肺热壅盛、肺热炎炎时的称呼。从温病的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就好解释一些了。温病可以分为新感温病和伏气温病。新感温病就相当于外邪(病原菌)感染后,一般情况下是从表往里走,就是西医学的由上呼吸道到下呼吸道。这种肺炎一般是有明显过程的,最初冻着了也好,热着了也好,有感冒症状,发热,怕冷或是寒战,头痛,咽痛,偶尔咳嗽,就诊时医生会说感冒了,或者家长自己在家就下了诊断感冒了。接下来的3-5天,大部分孩子可能会好了昂,但是也有一些会继续发热,咳嗽加重,复诊时或者家长沉不住气带孩子来就诊时,医生会说到气管或者支气管了,如果在拖个三天五日的,就到了肺里了昂!其实大部分的肺炎都是符合这个过程的。伏气温病是什么?祖国医学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是说冬天感受了寒邪没有发病,或者说冬天的寒邪没有清除干净,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没有治疗彻底,寒邪伏在体内,逐渐化热,即伏寒化温,到了春天阳气升发,腠理开泄(出汗多)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可以是自己发出来,即伏邪自发,有些家长会说孩子没有感冒症状,也没有到幼儿园,也没有接触到感冒病人,突然间就开始发热了;当然也可以是在感冒的情况下诱发,即新感诱发伏邪,有些家长会说孩子发热,最初流了半天或一天鼻涕就厉害了。称之为伏邪,就说明不在表、不在外,在里有热,所以这部分孩子会表现为持续高热,解热镇痛药物退热效果不好,伴或不伴咳嗽的肺炎。不管是拖出来的肺炎,还是起病就在肺里的炎症,结果都是肺炎了,所以按照肺炎正规治疗就可以。家长们需要警惕的就是如果孩子发热,合理使用解热镇痛药物效果不好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就医,听医生的建议做合理的检查。
时值冬季,病毒肆虐。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乙型流感病毒为其祸因。起病多有高热反复,恶寒,无汗,头痛,或是咽痛,咳嗽,口渴,唇口干裂,心烦,倦怠,舌质红,苔薄白,或白厚,或黄厚。从中医角度来看病因似为外感寒邪,或是寒湿之邪,但无法解释口渴、唇口干裂、心烦等症状,究其原因为内有里热。热从何来?系邪伏体内,邪性属热。外感寒邪、或寒湿之邪,引动伏热之邪而发。治疗时易外解表寒,内清里热,外解表寒可选麻黄汤、葛根汤、九味羌活汤,内清里热可选白虎汤,大剂量葛根、石膏,加用薄荷,辛凉疏散,桑白皮清泻里热,疗效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