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出院时会询问腹腔镜手术回家后伤口应注意什么?这里我想强调几点希望对您有帮助:1、腹腔镜手术的切口比传统开腹手术要小,比如胆囊切除术一般是3个或4个穿刺孔(脐孔1cm、剑突下1cm、右侧1个或者2个5mm穿刺孔),术后一周建议能不要接触水或者污染物,要保持穿刺孔干洁,因此最好不要在这段时间内撕掉服帖,如不慎将敷贴污染或碰水,建议您去医院或者诊所有专业人员换药。2、一周后可揭开敷贴,穿刺孔可以用水冲洗,但是不要用力去搓洗伤口,冲洗后用干毛巾沾干,有条件的清洗后可以用皮肤消毒液涂抹穿刺孔。如果术后一周伤口局部有红肿、疼痛或者伴有发热,则有伤口感染的可能,需要及时就诊。
腹痛(第一期:腹痛的起因)Part1开场白大家好,我是孙红成,是来自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的副主任医师,今天我要跟大家聊的话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症状——腹痛。说起“肚子痛”恐怕大家多多少少都曾经经历过,回想起来可能心有余悸;生活或工作当中遇到亲朋好友发生腹痛症状,我们常常是万分焦急、束手无策。由于对腹痛这一症状缺乏相关的知识以及科学的认识,我们经常会陷入过分紧张或者麻痹大意的状态,导致无谓的焦虑或者无法挽回的后果。今天开始,我就将从多个方面为大家分析讲解“腹痛”这一常见症状,希望能帮助大家加深对“腹痛”的认识,增强平日里处置“腹痛”的能力。Part2腹痛的起因虽然腹痛是一种很常见的病症,日常生活中几乎人人都感受过,但是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肚子痛”这一症状发生的机制和原因。曾经有位青年患者因为“下腹痛伴发烧一周”来我们外科急诊看病,我详细询问病史和检查后确诊是“阑尾炎穿孔伴脓肿形成”,病情严重。患者母亲责怪孩子不及时就医,延误了病情,病人却委屈地说“我以为没这么严重,如果像身上被刀割那么痛,早就来医院了”。的确,无意中这位年轻人道出了“腹痛”和“体表痛”的差别。和人体体表一样,人体腹腔内各个脏器也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神经末梢感受体。来自腹腔各脏器的生理性或者病理性刺激,通过这些藏在空腔脏器脏壁和实质脏器被膜中的感受体,通过内脏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而人体体表感受体则是通过躯体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躯体神经感受灵敏,定位准确,对切割、针刺、灼烧、温度变化等刺激敏感,对张力变化等刺激不敏感,而内脏神经的感受能力相对欠灵敏,定位较为含糊,对炎症、张力变化、缺血等刺激比较敏感,对切割、针刺、烧灼等感觉比较迟钝。正因为人体体表和腹腔内脏的神经冲动的传导通路不同,我们的机体表现出对外界伤害性刺激反应灵敏,定位准确,有利于机体及时采取保护性措施;相反地,机体对内脏的刺激反应相对要迟钝很多,定位往往不准确,所以经常会被忽视或者延误,甚至因此导致严重后果。前几天,有个中年女性病人夜间来看急诊,说是“肚子一阵一阵的痛”,很是担心自己得了什么病了。我在询问病史和查体后,认为该病人的腹痛程度并不严重,血液化验和CT结果也没有异常发现,属于生理性小肠痉挛,不需要治疗。同样是腹痛引起腹痛的原因不同,其严重程度也截然不同。“肚子痛”的原因归结起来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生理性腹痛往往发生在夜间或者排便前胃肠道蠕动增强时,育龄期女性月经来潮时痛经等情况。夜间人体迷走神经亢进,胃肠道蠕动频率增加、幅度增强,如过度蠕动产生的刺激超过一定强度,达到疼痛阈值,就会感到轻微的腹痛。此类腹痛比较常见,疼痛程度往往比较轻、能忍受,持续时间比较短,常呈间断性,疼痛位置不固定,有时候可以听到“咕噜咕噜”肠道蠕动的声音。排便前,粪便积聚直肠,刺激直肠壁压力感受体,诱发排便反射后,大肠节段性收缩产生下腹疼痛的感觉。此类腹痛也呈阵发性,局限于下腹部,排便后自然消失,持续时间也比较短。另外,女性月经来潮时常发生痛经,这是因为子宫内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加或者脱落后,引发子宫不协调收缩引起的,疼痛局限于下腹正中,程度因人而异。生理性腹痛往往程度较轻、呈阵发性,腹腔脏器收缩痉挛引起,一般不需要就医就能逐步缓解,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腹痛原因。相比之下,病理性因素引起的腹痛,往往疼痛难忍,可呈阵发性、持续性或者持续疼痛阵发性加重,疼痛的性质可以是绞痛、钝痛、胀痛或撕裂样痛等,一般需要前往医院治疗。引起病理性腹痛的常见疾病有:急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溃疡穿孔、胆囊炎、胆管炎、胰腺炎、阑尾炎、肠梗阻、外伤性或自发性内脏破裂、腹膜炎、盆腔炎、附件炎、宫外孕、卵泡或子宫破裂等。急性胃肠炎夏季多发,常与进食不洁食物有关。胃溃疡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而十二指肠溃疡多因胃酸分泌过多引起。胆囊炎患者多数伴有胆囊结石,往往在进食油腻食物后或夜间发病。胰腺炎患者的常见病因有胆道结石、高脂血症、暴饮暴食、大量饮酒等。胆管炎患者常伴有胆管结石,常常饱餐后诱发。阑尾炎发病常有粪石等因素导致阑尾管腔狭窄后继发感染有关。肠梗阻的常见原因有腹腔粘连、便秘、肠扭转、肠道肿瘤等。内脏破裂患者多数有腹部外伤史,自发性内脏破裂常见于肿瘤破裂。腹膜炎常继发于严重的腹腔脏器感染,原发性腹膜炎则常见于老年体弱患者,如肝硬化、结核患者。盆腔炎、附件炎常见于育龄妇女,发病常与生殖系统逆行感染有关。宫外孕表现出来的腹痛常与异位妊娠引起的输卵管痉挛或破裂等因素有关。听了上述介绍后,想必大家对腹痛发生的机制和原因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可以对照一下,想想自己以前发生的腹痛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看看自已到底是生理性或是病理性腹痛。在下一期的的栏目里我将为大家进一步介绍不同病因引发腹痛的特征性表现,感谢大家收听,再见!腹痛(第二期:腹痛的表现)Part1开场白大家好,我是孙红成,是来自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的副主任医师,今天我要接着上一期的内容,为大家讲解分析“腹痛”这种常见病症的表现。上一集里,我们为大家介绍了腹痛的发生机制和原因。很多听众可能听完后觉得自己有时候会有一些腹痛症状,很想知道这些症状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需不需要去医院治疗?所以在这一集里,我们将重点介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所引发的腹痛症状的一些特征性表现,希望可以给听众朋友们带来帮助。腹痛多种多样而且多变,同一疾病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腹痛,不同的疾病也可以表现类似的腹痛症状,因此不用说普通老百姓很难搞清楚腹痛症状的真正原因,有时候连经验丰富的临床大夫也很难根据腹痛症状进行准确判断。前两天,我在我院外科急诊坐诊时,有一位患者腹痛症状很不典型,检查结果除了白细胞轻度升高,没有发现其他异常,之后就很不高兴地说“我花了这么多钱来看病,连个最终诊断都给不出来……”。其实啊,来急诊看病的腹痛患者中约有1/5~1/4左右是属于这种情况的。可见,根据不典型的腹痛症状来诊断病因,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临床上一些常见疾病所引发的腹痛症状往往有其特征性的表现,通过了解这些疾病的表现规律,可以推测引发腹痛的原因,为明确诊断提供线索。Part2常见病的典型腹痛表现以下我们列举临床上几种常见病的特征性腹痛表现。急性胃肠炎是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病症,夏、秋季多发,往往与进食不洁食物有关,腹痛常呈阵发性绞痛,位置不固定,伴有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严重时有发热、脱水等全身症状。肠道蠕动活跃,有时可听到“咕噜咕噜”小肠蠕动的声音。血液检查往往可查见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偏高,粪便常规检查可以协助明确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常以上腹痛为主要症状,可为钝痛、胀痛或灼痛,有时表现为饥饿样不适感,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发作呈周期性、节律性和季节性,抗酸药物治疗往往有效。溃疡活动时,上腹部剑突下可有固定压痛点,缓解时无明显体征。为明确诊断或者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往往需要行胃镜检查和C14呼气试验。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的患者如突发上腹部剧烈疼痛,如刀割或烧灼样,呈持续性,也可阵发加重,程度往往难以忍受,腹痛起初部位多在上腹部,迅速延及全腹但以上腹为重,发生此情况时应考虑到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可能。患者常常由于腹痛重而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凉,出冷汗,脉率快、呼吸浅等症状,仰卧拒动,拒绝按压腹部。因极具腐蚀的消化液从溃疡穿孔处流入腹腔,进而刺激腹膜引发腹肌强直,犹如木板一样,形成溃疡穿孔患者最典型的腹部体征——“板样腹”。值得一提的是,相当一部分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患者之前并没有溃疡的症状或病史。胆囊炎患者大多数伴有胆囊结石,进食油腻食物或者含蛋黄的食物后、或者夜间反复发生右上腹或者中上腹绞痛或胀痛,呈阵发性或持续痛阵法加重,可伴有右肩背部牵涉痛。医学上称为“胆绞痛”,产生胆绞痛的原因与胆石阻塞胆囊管导致胆囊分泌胆汁受阻有关。除腹痛外,病人常有上腹饱胀感、嗳气、恶心呕吐等表现,严重时也可伴有发烧等全身症状。若胆囊结石掉入胆管,可并发胆管炎,除上述腹痛症状外,还会伴有寒战、高热、黄疸等表现。胰腺炎在我国主要由胆囊或胆管结石引起,暴饮暴食、大量饮酒也可诱发胰腺炎,随着生活条件改善高脂血症成为诱发胰腺炎的重要原因。胰腺炎表现为突然发生上腹正中偏左剧烈疼痛,呈胀痛或钝痛,伴恶心、呕吐,呕吐后腹痛不能缓解。血液、尿液里可以检测到淀粉酶显著升高,CT可以看到胰腺水肿、渗出等改变。阑尾炎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我们常说的“盲肠炎”其实就是阑尾炎。多数阑尾炎患者有转移性右下腹痛的典型症状,也就是开始脐周或者上腹部疼痛,数小时后转移到右下腹,或者一部分病人一开始就表现为右下腹痛,疼痛呈持续性,可伴恶心、呕吐和发热等症状,少部分患者也可伴腹泻。按压右下腹,可及固定压痛点。肠梗阻常见于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腹痛常呈阵发性绞痛,腹痛点常不固定,根据梗阻位置,腹痛的位置也有所不同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梗阻的患者腹痛常位于上腹部,小肠梗阻可位于脐周或中腹部,大肠梗阻则多位于右侧腹部。另外,肠梗阻位置不同,伴随症状也有所不同,高位小肠梗阻常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较为显著,而低位小肠或大肠梗阻则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伴随症状更为突出。内脏破裂患者多有腹部外伤史,根据外伤部位和受累脏器不同,腹痛症状不同。实质脏器(如肝脏、脾脏)破裂叫多见,腹痛较轻,位于右上腹或者左上腹,有时可能被腹壁损伤引起的疼痛所掩盖,内脏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成为主要症状,表现为低血压、心率加快、脸色苍白等。空腔脏器(如胃肠道)破裂较为少见,腹痛剧烈,并由受伤处迅速累及全腹,一般休克症状较轻。总结一下,今天为大家介绍了几种常见病典型的腹痛症状,大家以后可以根据腹痛症状大致推测可能的病因,以便及时对疾病进行准确分析和治疗。在下一期的栏目里我将为大家介绍如何进行腹痛的分析及预防。感谢大家收听,再见。腹痛(第三期:腹痛的分析及预防)Part1开场白大家好,我是孙红成,是来自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的副主任医师,上一集里,我们为大家介绍了一些常见病的特征性的腹痛表现,这一集里,我们将继续讲解如何从病人角度来分析腹痛以及如何来预防腹痛的发生。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很多患者很佩服大夫对疾病的分析,绝大多数病人会很自然地认为分析病情是医生们的事,自己没有医学知识,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来分析病情。其实,能掌握一些常见病症的医学知识,试着自己来思考问题,还是件很有意义、很有帮助的事。Part2腹痛的分析为了方便听众朋友们分析腹痛症状,我为大家设计了5个问题,试着回答这些问题将帮助我们了解腹痛的原因、严重程度以及是否需要治疗。第一问,腹痛是怎么发生的?腹痛多数情况下是有诱因的,比如胃肠炎患者往往吃了过夜或者不洁的食品,胆囊炎、胆绞痛患者腹痛前吃过油腻或者含蛋黄的食物或者夜间发生,胰腺炎患者发病前有大量饮酒或饱餐史,脏器破裂患者有腹部外伤史等。但是,有些时候腹痛并没有明显诱因。另外,腹痛出现的形式,是突然发生,还是隐隐约约慢慢加重,这对诊断也有一定参考价值。第二问,腹痛的性质怎么样?腹痛是绞痛、钝痛、胀痛、切割痛或撕裂样痛,是阵发性、持续性或者持续疼痛阵发性加重,疼痛性质的不同反映了腹痛的严重程度和腹痛原因的差异。第三问,腹痛的程度怎么样?腹痛的严重程度往往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剧烈腹痛往往需要去医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如果我们把腹痛的程度分为轻度能忍受、轻中度尚可忍受、中重度难以忍受和重度无法忍受这四种程度的话,轻度能忍受这种情况提醒我们要留意腹痛程度的变化,轻中度尚可忍受这种情况提醒我们可能需要去医院看病,中重度难以忍受提醒我们要尽快去医院看病,而重度无法忍受则提醒我们马上要去医院看病。病人在就医前,腹痛程度如果越来越重,往往说明病情进展,而就医治疗后,腹痛无明显缓解或越来越重,则因重新请医生评估病情,了解疾病进展情况,甚至需要改变治疗方案。第四问,腹痛的位置在哪?我们通常可以从右到左、从上到下把肚子分成右上腹、中上腹、左上腹、右中腹、脐周、左中腹、右下腹、中下腹、左下腹九个位置。腹痛的位置往往可以提示病因,比如说右上腹痛常见于胆囊炎、胆绞痛,中上腹痛常见于胆管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炎等,左上腹痛常见于脾破裂,右中腹痛常见于闭攀性肠梗阻、右侧输尿管结石,脐周痛常见小肠梗阻、急性胃肠炎以及阑尾炎早期,右下腹痛常见于阑尾炎、右侧附件炎等,中下腹痛常见于盆腔炎、痛经等。有些时候腹痛的位置并不固定,比如粘连性肠梗阻、急性胃肠炎常有游走性腹痛,阑尾炎常有从脐周转移到右下腹的典型腹痛,胃十二指肠穿孔常有从上腹部向全腹蔓延的剧烈腹痛等。第五问,腹痛有哪些伴随症状?腹痛往往伴有一些特征性的伴随症状,有些伴随症状常提示疾病的严重程度或者病因,比如胆囊炎、胆绞痛的病人常伴有右侧肩背部的放射痛,胃肠炎的患者常伴有水样腹泻,肠梗阻的病人常伴有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腹痛病人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往往提示病情比较严重,伴有发热、寒战、黄疸、乏力等全身症状也提示病情严重并且复杂,需要去医院进一步诊治。腹部外伤病人伴有低血压、脉搏细速、脸色苍白、无尿等情况提示可能存在内脏破裂腹腔出血,剧烈腹痛患者如果出现上述休克症状,这些情况都提示患者病情极为严重,需要立即到附近医院就诊治疗,否则会有生命危险。Part3腹痛的预防在临床工作中,大多数病人经过治疗后腹痛逐步好转,他们临走之前通常都会询问如何预防腹痛,特别是那些反复发生腹痛的患者。在这里,我将为大家讲解几种常见腹痛的预防方法。胃肠炎的预防主要与进食不洁食物有关,夏日里气温高,细菌容易在食物当中繁殖,食物容易变质,因此将食物保存在相对低温的环境里,不吃过夜食物,食材要新鲜,忌暴饮暴食及生冷食物,是夏秋季避免胃肠炎的关键。胆囊炎、胆绞痛患者往往有胆囊结石,对于频繁发生腹痛的患者,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做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胆囊结石患者进食油腻食物后或夜间会诱发胆囊炎,因此胆囊结石患者因避免进食油腻食物或者含蛋黄的食物,平时可服用消炎利胆片或胆宁片。胆管结石患者建议尽早去医院治疗,避免诱发胆管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应做到饮食规律,忌烟酒,忌辛辣及难消化的食物,尽早去医院消化内科进一步诊断和规范治疗,以预防溃疡穿孔。手术后肠粘连易引起小肠梗阻,平时应注意避免暴饮暴食、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食物不宜太杂;长期便秘患者易引起结肠梗阻,平时应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多运动,可服用杜密克、大黄苏打片等药物保持排便通畅。有胆囊结石、高脂血症等疾病基础的患者应避免暴饮暴食、脂餐、大量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避免胰腺炎的发生。总结一下,今天为大家讲解了如何对腹痛症状进行分析,大致推测引起腹痛的可能病因及程度,以及如何预防一些常见疾病腹痛的发生。在接下来的节目中,我将继续为大家介绍腹痛的处理措施。感谢大家收听,再见。腹痛(第四期:腹痛的处理)Part1开场白大家好,我是孙红成,是来自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的副主任医师,上一集里,我们为大家介绍了一些常见腹痛病症的分析和预防方法,这一集里,我们将继续为大家介绍常见疾病的腹痛处理措施。平日里很多亲戚朋友碰到腹痛情况,都会来电话问我该怎么办?要不要去医院看看?是看内科、外科、泌尿科,还是妇产科?等等。的确,如何正确处理腹痛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也经常碰到一些患者在内科看了一圈后,转到我们外科继续治疗,也有我们外科医生看后转到泌尿科、妇科等其他科室的情况,说明要正确处置腹痛,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有时也并非是件容易的事。Part2腹痛的处理措施那么,对于没有医学知识背景的老百姓该如何才能做到正确处置腹痛呢?我给出以下八点建议:第一,腹痛发生后,不可随意服用止痛药或消炎药,停止摄入食物和水。动态观察和留意腹痛的诱因、性质、部位、程度以及相关的伴随症状。有条件的情况下,监测血压、体温、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第二,根据腹痛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去医院进一步诊治。生理性腹痛的症状常比较轻微,可以观察,而病理因素引起的腹痛往往需要去医院治疗。生理性腹痛常腹痛程度较轻,呈间歇性隐痛,能忍受,疼痛部位常不固定,不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他症状,而病理性腹痛常疼痛程度较重,甚至剧烈难忍,呈阵发性、持续性或者持续性疼痛阵发加重,疼痛部位多固定,往往有其他伴随症状。第三,如果去医院治疗,看哪个科的医生呢?急性胃肠炎归属急诊内科,胆囊炎、胆管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胰腺炎、肠梗阻、内脏破裂等归属急诊外科,盆腔炎、附件炎、宫外孕等归属妇科急诊。如果一时搞不清楚腹痛原因,应咨询急诊预检的专业人员进行分诊。第四,禁止饮食。病理因素引起腹痛的患者绝大多数需要暂时禁止摄入水和食物,以避免因饮食引发腹部疾病的恶化,加重腹痛的症状。但是,例外的是肾结石引起的肾绞痛,需要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促进排石。半年前,一位有肾结石的腹痛病人来我院就诊,查体后发现患者处于休克状态,CT结果提示是十二指肠球部穿孔,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抢救,患者才脱离死亡危险。事后详细询问病史,才知道患者误以为腹痛是肾结石引起的肾绞痛,大量饮水后导致腹膜炎扩散,病情急剧恶化。可见,禁止饮食在治疗腹痛中,特别是在病因尚未明确的情况下,具有延缓病情进展的重要作用。第五,抗感染治疗。绝大多数腹痛是原发或者继发的腹腔脏器炎症所引发,因此抗生素是腹痛治疗的重要药物。由于大部分腹痛病人无法饮食,静脉滴注是使用抗生素的主要途径。医生根据炎症的严重程度以及抗菌药物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第六,补液、补盐治疗。腹痛患者多数需要禁止或者限制饮食,因此需要输注水分、能量和钠盐、钾盐,以维持人体基本代谢的需求以及补充呕吐、腹泻、发热等额外丢失的水分和盐,维护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支持机体康复。第七,对症治疗。一部分病人腹痛难忍或者高烧不退,对于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患者在实施对因治疗的前提下,可以适当使用解痉药、止痛药或者退烧药,以缓解腹痛症状,缩短病程,提高疗效。止痛药特别是强效止痛药应避免在诊断不明的情况下使用,否则有可能掩盖病情、延误治疗,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第八,腹痛的外科手术治疗。大多数严重腹痛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诊断明确,除轻症的单纯性阑尾炎外,多数患者需要行阑尾切除手术。胆囊炎如抗炎治疗效果不理想,也需要急诊行胆囊切除术。胆管炎患者多数需要行胆道减压引流和胆道取石手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诊断明确,应尽早实施手术修补穿孔。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常采取禁食、补液支持等保守治疗,而结肠梗阻患者多数需要手术干预及时解除梗阻。保守治疗过程中,腹痛持续六个小时以上且症状持续加重则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处理。出现全腹腹膜炎、腹腔出血、气腹往提示病情危重,需要外科手术及时介入。总结一下,今天为大家介绍了如何正确处理腹痛的八点具体措施,希望这些知识点能够为大家应对“腹痛”这一生活中的常见病症带来帮助。有一点我要强调的是,我们人体的结构机能复杂,疾病的表现也千变万化,听众朋友们有了这些应对知识后,更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很好地配合临床大夫的治疗。好了,通过这几集的节目,已经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关于“腹痛”这种常见病症的方方面面,大家如果对腹痛或者其他病症有任何疑问,可以在喜马拉雅的评论区留言,跟我们交流,感谢大家收听,再见。
什么是外科微创手术?—外科微创手术是一种手术类型,采用特殊工具以减小切口和减少身体组织受损程度。一类外科微创手术需使用“窥镜”,即一种让外科医生能在不完全打开身体的情况下即看到身体内部的观察设备。另一类叫做“血管内手术”,即外科医生采用X线观察身体内部的同时使用与血管内部相称的特殊装置。本文介绍使用窥镜的那一类手术。窥镜有几种不同的类型,但其工作原理大致相同,它们均由末端带微型摄像头和灯的细长导管构成,该摄像头会把身体内部的图像传送到电视屏幕上。进行这种手术时,外科医生会做一个大小刚好适合窥镜穿过的小切口,还会另做2个或更多个适合细窄工具穿过的切口—这些工具包括夹钳、剪刀和缝合设备,外科医生可在体外控制之。外科医生会一边观看屏幕上的图像,一边用这些工具做手术。外科微创窥镜手术有哪些不同类型?—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其名称基于所涉及的身体部位,不同类型手术所用的窥镜也是通过该方式命名:●胸腔镜被用于对胸部进行“胸腔镜手术”。(“Thorax”在希腊语中表示胸部。)该手术可用来去除肺组织块或实施某些类型的心脏手术。●腹腔镜被用于对腹部进行“腹腔镜手术”。(“腹腔”是指胸廓底部和髋部间的区域。)该手术可用来去除胆囊或子宫,或者用来实施其他多种操作。●宫腔镜被用于对子宫和阴道进行“宫腔镜手术”。(“Hystera”在希腊语中表示子宫。)该手术可用来去除子宫中的异常组织团块,或用来实施其他一些对子宫和阴道的操作。●关节镜被用来在关节内部进行“关节镜手术”。(“Arthron”在希腊语中表示关节。)该类手术可用来修复或替换膝部、肩部和髋部的关节。●内镜可沿咽部向下伸入食管、胃部、胆管或肠道。(“Endo”是表示内部、里面的希腊词根。)这些窥镜在多数时候只被用于观察上述身体部位,在其他一些时候则被用于实施操作,其中可能涉及采集一小块组织以供检查,或打开过窄的区域。手术期间,外科医生还可将内镜直接插入其中某处身体部位,以帮助发现问题。●结肠镜可沿您的直肠向上伸入大肠(或曰“结肠”),它们与内镜相似。外科微创手术与常规手术有何区别?—外科微创手术的恢复通常较容易(但并非总是如此),因为:●它通常会造成几个小伤口,而不是一个大伤口●身体内部暴露于外界空气的程度不像常规手术时那么大●器官移动程度较低尽管与常规手术有这些差异,外科微创手术仍是一种手术。进行该手术的患者仍会感到一些疼痛,往往也需要缝合,并且也可因手术而发生感染或其他问题。患者都能选择是否进行外科微创手术吗?—不是。虽然目前有许多操作可通过微创方法实施,但具体选择哪种手术并不总是取决于患者。患者能否进行这项手术取决于:●能否请到具备充足相关经验的外科医生实施患者所需的手术●患者为什么需要手术。(例如,需要手术去除巨大癌症病灶的患者有时不能进行微创手术。)●患者可能存在的其他健康问题即便患者以微创方式开始手术,也不能确保该手术一直采用微创方式。有时,外科医生开始采取微创手术,然后发现需要转为开放式手术—这并不意味着外科医生有任何失误,而只是因为某些情况有时会在手术开始后发生。如果您接受外科微创手术,请做好醒来时发现自己接受的是开放式手术的准备。其原因可能有多种,比如:●外科医生在开始手术后发现了预期之外的情况●外科医生无法充分看清或恰当治疗目标器官●发生了可能无法经微创方法控制的出血须谨记:如果外科医生转为常规手术,通常是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
“禁食”是什么意思?—“禁食”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不吃不喝任何东西。人们有时需要在接受某种医学检查或操作前禁食。我需要在手术前禁食吗?—可能需要。这取决于您接受的手术类型以及您所需的麻醉类型。“麻醉”是一个医学术语,指在手术或其他操作前给予患者的某些类型的药物,这些药物能确保您在手术时不会感到疼痛。如果您接受预先安排的手术或操作,医生或护士将告诉您是否需要提前禁食。如果您仅接受“局部麻醉”,您很可能无需禁食。局部麻醉使用药物来使您身体的一小部分失去知觉。它有注射剂形式,以及用于皮肤表面的乳膏、凝胶或喷雾剂形式。如果您即将接受下列任何操作,您将需要禁食:●全身麻醉–这类麻醉会使您失去意识,因此在手术期间您不会感觉到、看到或听到任何事。一些用于全身麻醉的药物通过一根细管输入静脉内(即“静脉给药”),另一些药物是气体,通过吸入给药。●区域麻醉–这类麻醉会阻滞您身体某一区域的痛觉,例如一只手臂、一条腿或下半身。医生会在走行至手术区域的神经周围注射药物。●镇静–该术语是指给予药物来使您放松并感觉昏昏欲睡。我为何需要禁食?—如果您的胃内有食物或液体,其中一部分可能在您处于麻醉状态下时进入肺。正常情况下,您的身体能够阻止胃内的物质进入肺,但麻醉药物会使您身体的这种能力下降。当食物或液体从胃部进入肺时,医生称之为“误吸”。这种情况较罕见,但如果发生则会很危险。这是因为误吸可导致感染、肺损伤或呼吸问题。我必须在手术前多久停止饮食?—视情况而定。不同医院和诊所有不同的规定,因此严格遵循医生或护士的指示很重要。这些指示举例如下:●手术前一晚的某一时刻后不要进食任何固体食物。在该时间后还应避免摄入牛奶和奶油,即使量很少(如,添加在咖啡或茶中的量)。这是因为牛奶会在胃内“凝结”为小的固体块。●在手术前不短于2小时之前可饮用清流质。清流质包括水、没有果肉的果汁以及不含牛奶或奶油的咖啡或茶。●在手术前2小时内不要进食或饮用任何东西,包括清流质。您接受手术的医院或诊所的规定可能略微不同,并且可能还会有其他规定。例如,在进食大量肉类或脂肪后您可能需要禁食更长时间,或者您可能需要在某一时刻后避免嚼口香糖或吮吸糖果。对于需要手术的婴儿和年幼儿童而言,还会有一些特殊规定。例如,大多数医院会告诉您,在手术前不短于4小时之前可以喂养母乳。如果您的孩子喝配方奶粉,您可能必须更早停止喂养。您孩子的医生或护士可明确告诉您应该做些什么。我应在手术前继续使用我的药物吗?—视情况而定。医生或护士将告诉您应该使用哪些药物和何时用药。某些药物需在手术前停用,但对于另一些药物而言,继续像往常一样用药很重要。您可能还需要在手术前使用新的药物。请使用医生或护士要求您使用的药物。如果您需要在临近手术时服药,您可用一小口水送服药物。如果您平常是将药物与其他东西(如,苹果酱)同服,请向医生或护士咨询该怎么办。如果我没有禁食会发生什么?—如果您没有遵循关于何时禁食禁饮的指示,您可能会有健康风险。如果您没有遵循规定,即使是出于意外,也应诚实地告诉医生或护士。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您的手术可能需要推迟。
什么是脾切除术?—脾切除术是指由医生切除脾脏的手术。脾脏是左上腹的一个器官,是机体抗感染系统(即“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也能过滤血液,还可产生帮助您抵抗感染的血细胞,并清除可能有害的物质,包括细菌和受损的红细胞。医生可能通过脾切除术来治疗诸如以下的问题:●脾脏损伤–脾脏损伤可造成严重的内出血,其最常见的原因是患者的腹部区域受到撞击,例如意外事故中或进行身体接触性运动时。如果脾脏发生严重损伤,则可能不得不切除,尤其是当您还有其他严重损伤时。●脾脏远大于正常–医生称之为“脾肿大”,可能由某些癌症或者非癌性肿瘤或囊肿造成。如果它引起症状(比如疼痛),您可能需要切除脾脏。●某些影响血细胞的疾病–例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即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破坏其血小板(一种血细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表现为红细胞受到破坏β重型地中海贫血(某些人出生即带有此病),表现为身体无法产生足量的红细胞通常来说,医生在考虑脾切除术前会尝试其他方法治疗这些问题。我该如何为脾切除术做准备?—如有条件,您需要在术前接种疫苗。脾脏有助于防止身体发生感染,因此您在脾切除后较容易发生感染。疫苗有助于预防这种情况,它们使身体做好准备对抗可导致感染的微生物。您将需要的疫苗包括预防感染某些细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感染的疫苗,还有医生推荐所有人都接种的常规疫苗,比如流感疫苗。您将接种哪些疫苗取决于您已接种哪些疫苗及何时进行了这些接种。理想情况下,您将在术前至少2周接种疫苗。如果您的脾脏需要立即切除,这也许不可行。医生将告诉您应在术前多久停止进食和饮水,以及您是否需要停用或新启用某种药物。脾切除术如何进行?—手术开始前,医生会通过静脉给药使您入睡。您在手术期间不会醒来。医生可通过2种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脾切除术:●开放性手术–进行开发性手术时,医生往往会在腹部中央做一个切口,然后取出您的脾脏,并用特殊的吻合器或缝线来闭合切口。如果您的脾脏非常大或被严重损伤,很可能需要开放性手术。●腹腔镜手术–进行腹腔镜手术时,医生会在您的腹部做几个很小的切口,然后经由切口插入细长的工具。其中一个工具的末端带有摄像头(即,“腹腔镜”),能将图像传输到电视屏幕上。医生可观察屏幕以判断该切割哪个部位,该移除哪些东西。随后,医生会使用这些长工具通过小切口来进行手术。手术后情况如何?—这取决于手术的类型。如果您接受的是开放性手术,将需要住院数日。如果您接受的是腹腔镜手术,也许能在手术当日或次日回家。如果您在术前没有接种完所有需接种的疫苗,将在数周后进行接种。您可能还会使用抗生素来帮助身体预防感染,因为您不再拥有脾脏发挥这个功能。某些人(尤其是儿童)需每日使用抗生素,持续使用数年(有时甚至更久)。脾切除术后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大多数患者一旦恢复健康,便能恢复日常生活。但仍须了解某些可能发生的问题,包括:●感染–脾脏有助于防止身体发生感染。当脾脏被切除后,您的身体会较难抵抗某些感染。而且,如果没有脾脏,即使轻微的感染也更容易转变为一种叫“脓毒症”的严重问题。脓毒症是感染扩散至全身时发生的一种严重疾病,如果不立即治疗,可导致死亡。接种医生推荐的所有疫苗有助于预防许多感染。但是,即便完成了这些接种,您仍可能发生感染。医护人员会与您共同制定一份计划来应对出现感染征象的情况。因为任何感染都可能导致脓毒症,您可能需要在家备好抗生素,以便在刚出现感染征象时便可开始使用抗生素。感染的征象可包括:发热(体温高于100.4℉或38℃)寒战咽痛咳嗽耳痛鼻塞或鼻窦痛头痛感觉困倦或意识模糊恶心、呕吐或腹泻感到头晕或好像要晕倒心跳加快皮肤出现紫红色小点或原因不明的瘀斑如果您有上述任何症状,医生可能会让您立即服用一剂抗生素,然后直接去最近的急救诊所或急诊室。即使您并未感到非常不适,也要这样做。在诊所或医生诊室,医护人员会检查您是否有感染,决定您是否需要更多的或其他的治疗。●血凝块–脾切除术后,血凝块形成风险也会增加。血凝块如果形成,最常位于腿部或肺部,前者称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后者称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DVT的症状可包括腿部肿胀、疼痛或皮温升高和发红。肺栓塞的症状可包括呼吸困难、咳嗽或吸气时胸痛。您可通过避免久坐而帮助降低血凝块形成的风险。例如,如果您整天坐在桌旁或搭乘长途航班,可大约每个小时起身走动一次。您也可改变体位及经常活动腿部和足部。长途汽车出行时,应该多活动腿部或时常停车下来走动。
引言—胆囊息肉是胆囊黏膜壁上的赘生物。通常在超声检查中或胆囊切除术后偶然发现。经超声检查发现胆囊息肉时,其临床意义主要在于其可能是恶性的。这种病变大多不是肿瘤性的,而是增生性的,或是脂质沉积(胆固醇沉着病)的表现。另一方面,仅凭影像学检查不足以明确排除胆囊癌或癌前腺瘤的可能性。此外,即使是良性病变,偶尔也可引起类似于胆囊结石的症状。随着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日益常见,但评估这些病变的最佳策略尚未确定。本专题将对胆囊息肉的临床意义和鉴别诊断进行总结,并提供实用的治疗方法。流行病学—在切除的胆囊中观察到0.004%-13.8%存在胆囊息肉[1],而胆囊超声检查中有1.5%-4.5%发现息肉存在[2,3]。有研究认为息肉的出现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妊娠次数、外源性雌性激素的使用或其他任何通常认为与胆石相关的风险因素均没有关联[3]。胆囊息肉在儿童中罕见报道,有些是原发性的,有些则与其他疾病相关,包括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Peutz-Jeghers综合征或胰胆管合流异常等[4]。分类—胆囊息肉的分类于1970年首次提出,依据的是一篇180例良性肿瘤的综述[5]。按照一般规则,胆囊息肉样病变可被分为良性和恶性[6,7]。良性病变进一步再细分为肿瘤性或非肿瘤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性病变是腺瘤。良性中胚层肿瘤(如平滑肌瘤和脂肪瘤)罕见。最常见的良性非肿瘤性病变(假瘤)是胆固醇息肉(这种情况被归为“胆固醇沉着病”),其次是腺肌瘤(这种情况被归为腺肌瘤病)和炎性息肉[1,5]。胆固醇沉着病和腺肌瘤病均为胆囊黏膜异常。由于缺乏炎症性表现但具有增生的特征,它们被称为“胆囊增生性疾病”。该术语最早出现于1960年,使用该术语是为了将其与炎性疾病(如急性胆囊炎)区分开来[8]。然而,一些数据提示腺肌瘤病可能与胆囊癌的风险增加有关。 (参见下文‘腺肌瘤病’)胆囊最常见的恶性病变是腺癌。胆囊腺癌比胆囊腺瘤常见得多,与之相反,结肠中腺瘤比腺癌常见得多。鳞状细胞癌、黏液性囊腺瘤和腺棘皮癌在胆囊中罕见。胆固醇沉着病和胆固醇息肉—对胆固醇沉着病的认识始于1857年Virchow关于胆囊在脂肪代谢中作用的报道[9]。胆固醇沉着病的特征是胆囊壁黏膜内脂质积聚。它是一种良性疾病,通常在胆囊切除术中或超声检查时被偶然诊断。然而,在一些患者中该病可能引起类似于胆石的症状和并发症。胆固醇沉着病的流行病学—胆固醇沉着病是一种常见病;在手术标本研究中患病率为9%-26%不等[9]。一项1300例病例的大型尸体解剖病例系列研究发现其患病率为12%[10]。现有的胆囊病理学检查资料显示,胆固醇沉着病最常与胆石共存[3]。大多数外科病例系列研究提示,胆固醇沉着病的危险因素与胆石相似。然而,如上所述,一项超声研究显示,胆固醇沉着病与任何已知的胆石危险因素无关[3]。 (参见上文‘流行病学’)与之类似,尽管胆石病已公认在女性中更常见,但一项尸体解剖病例系列研究则发现男性和女性的胆固醇沉着病患病率相等[10]。这些观察结果不一致可能是因为外科手术病例系列研究通常只关注有症状患者的胆囊,而尸体解剖或超声检查研究则不一定如此。胆固醇沉着病的病理学—胆固醇沉着病是由甘油三酯、胆固醇前体和胆固醇酯在胆囊黏膜内异常沉积所致。脂质积聚形成的黄色沉积物通常肉眼可见,当其出现于充血的黏膜背景下,被形象地称为“草莓样胆囊”。显微镜下的主要特征是延长的绒毛内存在富含脂肪的巨噬细胞。在巨噬细胞的胞质内,脂质多以液晶体形式存在,在偏振光下呈双折射,呈现出特征性的镜下泡沫状形态。增生的绒毛内充满这些细胞并膨胀,形成上皮下的黄色小结节。在大约2/3的病例中,这些结节的直径小于1mm,使得黏膜呈粗糙、颗粒状的外观,这是弥散型或平坦型胆固醇沉着病的典型特征。在其余1/3的病例中,结节较大并呈息肉样外观(息肉样型)[10]。息肉样型中,沉积物引起单个或多个胆固醇息肉形成,以脆弱的上皮蒂与下面的胆囊黏膜相连,其核心由充满脂质的巨噬细胞组成。这些息肉可脱落,引起与小胆石类似的并发症,比如胆囊痛、胰腺炎和梗阻性黄疸等。腺肌瘤病—胆囊腺肌瘤病是一种以黏膜过度增生、肌层肥厚和壁内憩室为特征的胆囊异常。虽然被称为“腺肌瘤病”,但该疾病并未涉及胆囊上皮的任何腺瘤性改变。尽管一般认为腺肌瘤病不是癌前病变,但在因胆囊癌而切除的胆囊中有时可发现腺肌瘤病,因此有人认为其应属癌前病变[11]。然而,腺肌瘤病与胆囊癌的关联及程度尚不清楚。(参见下文‘腺肌瘤病和胆囊癌’)另一方面,腺肌瘤病(尤其是节段型)与胆石症有明确的联系,一项病例系列研究报道89%的节段型腺肌瘤病患者同时有胆石症[12]。腺肌瘤病的流行病学—大多数研究认为胆囊腺肌瘤病比胆固醇沉着病更少见[13],但也有不同意见[14]。例如一项超过10,000例胆囊切除研究中仅发现103例腺肌瘤病(1%)[13]。与之相比,胆固醇沉着病的患病率高得多(9%-26%)[9]。腺肌瘤病在女性中更常见。腺肌瘤病的病理学—病变可为弥漫型、节段型(环型)或胆囊底部局限型。弥漫型腺肌瘤病胆囊黏膜表层和肌层不规则增厚,导致形成胆囊壁囊样结构或黏膜息肉样突起。在早期阶段,向壁内延伸的上皮细胞在黏膜固有层形成小管和隐窝,黏液在其中积聚。这些充满液体的黏膜袋最终疝入胆囊壁,并穿过固有肌层,形成囊样结构,肉眼下表现为胆囊壁内的胆汁池(Rokitansky-Aschoff窦)。优于肌层肥厚,可能疝出点看起来可能会像是封闭的。节段型腺肌瘤病围绕囊壁全周的环状结构可将胆囊隔彼此相通的独立部分。在局限型腺肌瘤病中,囊状结构形成的小结节突入腔内,在超声检查时呈息肉样外观。此种改变通常位于胆囊底部[11,14-16]。累及区域的肌层往往增厚至平常的3-5倍[11,15]。腺肌瘤病和胆囊癌—有几项报道称在节段型或底部局限型腺肌瘤病患者发生了胆囊癌,但是两者的联系在已发表的病例系列研究中结论并不一致:一项病例系列研究中,3197例连续、未经选择的行胆囊切除术患者有6.4%节段型腺肌瘤病患者发生胆囊癌,而相其他所有切除胆囊的患者中,发生胆囊癌的比例为3.1%[17]。一项类似的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了4560例患者,胆囊癌在节段型腺肌瘤病和无节段型腺肌瘤病患者中的比例分别为6.4%和4.3%(P=0.049)[18]。另一方面,一项病例系列研究纳入了4704例切除胆囊的患者,2.4%的患者有腺肌瘤病,但这些患者的胆囊中都没有发现癌症[19]。一项病例系列研究纳入在7年间确诊胆囊腺肌瘤病的30例患者,这些患者占该中心所有行胆囊切除术患者的3.3%,这30例患者都没有胆囊癌,但腺肌瘤病与胆石有关[20]。一项病例系列研究纳入1099例切除胆囊的患者,其中14.2%患有腺肌瘤病且与胆石强相关,但这些患者中并没有发现胆囊癌[12]。一项病例系列研究提示在腺肌瘤病患者中发现的胆囊癌更为晚期;在一项纳入97例胆囊癌患者的病例系列研究中,25%的患者有腺肌瘤病,且这些患者T分期更差、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风险增加。作者认为,腺肌瘤病的存在可能妨碍了胆囊癌的早期诊断[21]。目前尚无决定性证据表明存在腺肌瘤病会增加患胆囊癌的风险。即使风险增加,其程度似乎也较小(很可能不超过平均风险的2倍)。最后,有证据表明,存在腺肌瘤病患者中发现的胆囊癌更为晚期,可能是因为腺肌瘤病的存在妨碍了影像学检查对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炎性息肉—炎性息肉在非肿瘤性息肉中最少见。其在超声检查时表现为无蒂或有蒂,组织学上由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组成,可见浆细胞和淋巴细胞。通常息肉直径为5-10mm,但也有炎性息肉大于1cm的报道。这种大息肉可能与胆囊癌混淆[22]。腺瘤—胆囊腺瘤性息肉是良性上皮性肿瘤,与结肠腺瘤性息肉不同,前者罕见。尽管其真实发病率不详,但大多数病例系列研究报道其发病率小于0.5%。一项研究报道在2145例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中只确诊了9例腺瘤性息肉(0.4%)[23]。腺瘤的病理学—胆囊腺瘤是一种良性腺瘤,由类似胆道上皮的细胞组成。在组织学被分为乳头状和非乳头状[5]。已提出一种类似于肠息肉的分类法,将胆囊腺瘤分为管状型、乳头状型和混合型[24]。腺瘤进展为腺癌的频率尚不清楚。日本的一项病例系列研究在1605例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中发现了18例胆囊腺瘤,其中7例的胆囊腺瘤中含有癌灶[25]。与肠道腺瘤类似,恶变的风险与息肉大小相关。在日本的这项病例系列研究中,小于12mm的息肉都没有发现恶性肿瘤病灶。另一项汇集15家日本机构资料综述发现,癌变的比例在小于1.0cm的腺瘤中为6%,而在1.0-2.0cm的腺瘤为37.5%[26]。还有一项报道纳入2145例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其中9例诊断为胆囊腺瘤,这9例患者的息肉均小于1cm,并且都没有恶变的证据[23]。 (参见“胆囊癌: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诊断”,关于‘分子发病机制’一节)其他息肉—其他胆囊良性肿瘤(如纤维瘤、脂肪瘤和平滑肌瘤)极为罕见。这些息肉的自然史并不十分明确,但很可能与胃肠道其他部位的对应息肉类似。临床特征—胆囊息肉通常是行腹部放射学影像检查时偶然检测到的。发现息肉的意义在于其有恶性的可能。 (参见“胆囊癌: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诊断”)无论是何种类型或病因,胆囊息肉均可能引起胆源性疼痛。其疼痛机制之一与息肉脱垂进入Hartmann囊有关,如果脱垂发生在胆囊收缩时就可能引起胆源性疼痛,并会随着胆囊的自发舒张而缓解[27]。另一种可能的机制为脱落的息肉部分突入胆囊腔内,堵塞胆囊管(与胆石引起的梗阻非常相似),从而引起胆绞痛或胆囊炎[28]。脱落息肉还可堵塞胆总管,引起梗阻性黄疸[29]和胰腺炎[30]。一项综述纳入了3797例接受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其中55例诊断为不伴胆石症的胆固醇沉着病。这些患者中有27例反复发作急性胰腺炎,而切除胆囊后无再发作。切除的胆囊有典型的呈息肉样外观的胆固醇沉着病。作者推测其胰腺炎是脱落的胆固醇息肉暂时嵌塞在Oddi括约肌引起[30]。除了胆源性疼痛,胆固醇沉着病和腺肌瘤病还与慢性消化不良性腹痛有关。一项研究纳入269例行胆囊切除术且发现有胆固醇沉着病的患者,其中96%重度腹痛,且大多数腹痛持续超过2年。该项研究报道的其他症状还包括恶心呕吐(61%)和消化不良(60%)。这些症状大多在切除胆囊后消失[31]。在另一项研究中,55例慢性腹痛患者中有35例接受了胆囊切除术;其中20例患者有胆固醇沉着病,且19例术后症状改善[32]。有人提出息肉、胆固醇沉着病和腺肌瘤病可引起胆囊排空不良和间隔室形成,从而可能导致消化不良症状。然而,由于这些观察结果并未得到其他研究的证实,而且外科手术对症状的影响有复杂因素参与,所以该机制是否确实能解释这些症状仍不明确。鉴于此,上述病变能否导致慢性消化不良性疼痛仍有争论。恶性风险—息肉大小是预测其是否为恶性最有用的指标。大于2cm的息肉几乎都是恶性的,并且很多时候还是进展期。1-2cm的息肉应视为可能是恶性的。一些病理学研究支持这一观点。研究发现,在大于1cm的息肉中癌的发生率为43%-77%[33],而大于2cm的息肉中100%为癌[34]。 (参见“胆囊癌: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诊断”)诊断—诊断性成像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检测胆囊息肉的敏感性。虽然还没有哪种现有的影像手段能可靠地预测息肉的类型、组织学或是否存在恶性肿瘤,但结合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和超声内镜等多种影像学所见,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超声检查—息肉在超声下很容易识别,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回声灶。息肉位置固定,且当患者转动身体时不会移动,因此很容易和胆石鉴别。此外,息肉无回声阴影。一些小型研究提示,增强对比的超声(将微泡造影剂注入外周循环以改善显像)可能有助于将息肉和胆囊壁皱褶、胆囊内容物或胆泥区别开来,便于息肉的检测[35]。几项研究显示,使用多普勒超声也可帮助鉴别胆囊良性病变和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这些报道(大部分来自日本)显示,可以根据出现的彩色信号、信号的模式、阻力指数,尤其是血流速度的不同来辨别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和胆囊良性病变。其中多数研究显示在诊断胆囊病变方面,由于可进行动脉血流速度的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比常规腹部超声更有用;然而,不同病变的流速有重叠,根据所用的流速临界值进行判断时,仍不能完全识别所有恶性病变,尤其是早期的T1病变,这很可能与这些病变的血流量微小,超声检测的敏感性较低有关[36-42]。超声检查显示其他有鉴别意义的息肉外形特征,包括回声、表面结构以及带蒂与否等。以下是已归纳出的特征:胆固醇息肉常为多发、回声均匀、带蒂的息肉样病变,回声强于肝实质。可伴或不伴强回声点,表面呈桑椹样。胆固醇息肉通常小于1cm。腺瘤回声均匀,与肝实质等回声,表面光滑,不带蒂。腺癌为回声均匀或不均匀的息肉样结构,通常与肝实质等回声,且表面呈桑椹样[43]。腺肌瘤病位于胆囊底部时,可能产生黏膜突起,在超声检查下可表现为息肉样外观。这些息肉样病变直径约为10-20mm[44]。在一项使用上述标准的报道中,术前用超声检查正确识别了89%的胆固醇息肉、81%的恶性息肉和50%的腺瘤,没有识别出炎性息肉[43]。与胆固醇息肉不同,弥漫型胆固醇沉着病没有特异性超声检查表现。因此,通常要在术中才能做出诊断。腺肌瘤病的超声检查显示胆囊壁呈非特异性局灶性增厚(>4mm)。通过仔细判断是否存在伴圆形无回声灶(代表壁内憩室)的弥漫型或节段型增厚,可预测是否存在腺肌瘤病。口服胆囊造影术—由于超声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得多,口服胆囊造影术(Oral cholecystography, OCG)已经不太常用。OCG要求胆囊有功能,且胆囊管开放,这样才能使胆囊显影。息肉表现为固定的充盈缺损,通常难以与胆石鉴别。腺肌瘤病的特征性表现是胆囊壁内陷,有时可显示出Rokitansky-Aschoff窦。 (参见“成人无并发症胆石病”,关于‘口服法胆囊造影’一节)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对于胆囊癌患者最有用,因其可通过显示肝脏浸润或转移情况而确定疾病分期。 (参见“胆囊癌: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诊断”)关于使用CT扫描评估胆囊息肉的资料有限。一项研究注意到,在20例先行CT检查后接受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中,增强对比CT发现胆囊息肉的敏感性为100%[45]。与其他研究一样,该研究认为息肉大小是恶性肿瘤的预测因子。6例直径小于10mm的息肉全都不是肿瘤性的,而14例直径大于10mm的息肉中有5例为恶性肿瘤,2例为腺瘤。CT平扫检测出了5例恶性肿瘤中的4例,以及全部的2例腺瘤,但是所有胆固醇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均未在平扫中发现。另外,所有胆固醇息肉均带蒂,而大多数癌症为无蒂的(表 3)。作者据此总结,仅在增强CT下能被发现的、直径小于10mm的带蒂息肉,很有可能是胆固醇息肉。一项更近期的研究观察到相似结果。该研究纳入的59例患者在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之前进行了超声检查和CT扫描[46]。该研究中,36%的胆固醇息肉被超声而不是CT发现。一种与CT结肠成像(“虚拟结肠镜检查”)类似的新型CT技术已经用于胆囊。初步研究表明,对于检测胆囊息肉,该技术的敏感性高于标准CT,和超声检查相当[47]。相比超声检查,该技术更能精确地显示息肉的三维结构特征。该技术的临床作用仍有待确定。内镜超声—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的优点在于经胃壁对胆囊成像,可以避免皮下脂肪对超声的有害衰减或肠积气的干扰,而这两种干扰会限制常规经腹壁超声检查的效果。这种优势可能使EUS成为比经腹壁超声检查更精确的胆囊成像技术[48-53]。然而,目前EUS的应用并不普遍,而且该检查用于胆囊息肉鉴别诊断的资料很少。一项回顾性研究确定了一些采用EUS诊断胆固醇息肉、腺肌瘤病和腺癌的标准[48]。当内部回声为细小回声点,或多个聚集的强回声点(1-3mm),伴或不伴团状回声时,考虑诊断为胆固醇息肉。当超声显示无蒂回声块,内含多个微小囊肿(与扩张的Rokitansky-Aschoff窦相一致),或彗星尾征时,诊断为腺肌瘤病(局限型)。如果没有回声点、多发微小囊肿或彗星尾征,诊断为肿瘤性病变(腺瘤或腺癌)。同一研究团队用上述EUS标准进行了一项随访研究,共纳入了194例小息肉样病变(<20mm)的患者,所有患者都接受了经腹壁超声和EUS。其中58例因为症状或因EUS怀疑为肿瘤性病变而接受了手术治疗。根据上述标准,EUS准确预测了97%病例的组织学分类,而经腹壁超声只能预测其中的76%[49]。另有一些研究者报道可根据病变的轮廓和内部回声模式鉴别肿瘤性和非肿瘤性息肉[50,51]。 (参见“胆囊癌: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诊断”)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当超声提示胆囊癌时,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可帮助确定病变为良性还是恶性。但如果超声高度提示肿瘤性息肉时,据此检查来排除恶性肿瘤并不可靠[54]。治疗—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息肉或胆固醇沉着病唯一有效的方法,如果患者有症状或出于预防恶变考虑时,应考虑手术。由于目前对比切除胆囊和观察随访的研究极少,没有对照试验,所以对未行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最佳随访方案尚不清楚[55]。然而,下文提供了合理的处理策略。虽然大多数胆囊息肉都为良性,但由于胆囊癌到了进展期预后差,且只有在早期切除才有治愈的希望,因此,排除恶性肿瘤是处理胆囊息肉的主要目的。困难的是,现有的影像技术都不能明确地区分肿瘤性与非肿瘤性息肉。而只能依靠术后的病理检查。尽管如此,正如上文所讨论,经腹壁超声和EUS还是可以为胆囊息肉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息肉伴发胆石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囊息肉伴发胆石的患者,无论息肉大小或有无症状,都应行胆囊切除术,因为对于胆囊息肉患者,胆石是发生胆囊癌的一个危险因素[1,56,57]。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伴随的胆囊息肉通常为恶性,因此也需要行胆囊切除术[58-60]。 (参见“成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腺肌瘤病—一些病例报告和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提示腺肌瘤病患者发生胆囊癌的风险可能增加,基于这些报告和研究,一些作者推荐对腺肌瘤病患者考虑行胆囊切除术。然而,如上所述,胆囊恶性肿瘤和腺肌瘤病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 (参见上文‘腺肌瘤病和胆囊癌’)此外,即使发生胆囊癌的风险增加,对单个患者而言,绝对风险仍是小的。考虑到与胆囊癌关系的不确定性和看起来比较小的患癌风险,我们不推荐无症状的腺肌瘤病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尽管我们没有足够证据在手术前根据超声或其他影像学检查预测哪些患者的癌症风险增加,但应谨记腺肌瘤病的存在可能掩盖潜在的癌症。如果担忧腺肌瘤病可能掩盖恶性肿瘤,对于适合手术的患者,接受胆囊切除术是合理的选择。有症状的患者—对于有胆绞痛或胰腺炎的患者推荐行胆囊切除术,因为在胆囊切除术后,有相当多的此类胆固醇沉着病或腺肌瘤病患者症状改善[29,31,32,60]。另一方面,对有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但症状与胆绞痛不平行的患者,由于尚不明确这些症状的发病机制,且切除胆囊可能并不能缓解症状,因此,除非有切除息肉的其他适应证,否则这些患者应保守治疗。这类患者应根据症状接受对症治疗,措施与其他慢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一样[32]。 (参见“对消化不良患者的处理”)无症状的患者—对于不能归入任何以上分类的患者,其治疗推荐取决于息肉的大小。大于18-20mm的病变—大于18-20mm的病变通常为恶性,应予切除。由于这些病变可能是进展期癌症的表现,患者应通过CT扫描和EUS进行术前分期。对恶性肿瘤患者行胆囊切除术时,需选择扩大胆囊切除术,行淋巴结清扫和胆囊床部分肝切除[43]。 (参见“胆囊癌: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诊断”)10-20mm的病变—直径10-20mm的息肉应被视为恶性可能。这种大小的癌症通常处于早期,推荐行腹腔镜下全层胆囊切除术,即切除胆囊床的全部结缔组织层以暴露肝脏表面[43,60]。 (参见上文‘恶性风险’)5-10mm的病变—直径5-10mm的病变可能为胆固醇息肉、腺瘤或癌。多发性息肉、带蒂息肉和回声强于肝脏的息肉通常为胆固醇息肉,而单发且无蒂、与肝脏等回声的息肉更有可能为肿瘤性(见上文)。尽管目前关于超声随访的时间间隔还没有达成共识,但在重复随访中发现息肉稳定还是最让人安心的。一个工作组推荐对直径5-10mm的息肉的超声随访时间间隔为3个月和6个月各一次,以后一年1次[33,61],而美国胃肠内镜学会推荐的随访超声时间间隔为一年1次[60]。一项研究证实了随访的必要性。该研究纳入了1027例胆囊息肉患者,所有患者随访均超过1年[62]。随访中发现36例患者(3.5%)息肉增大,其中9例(0.8%)为肿瘤性(定义为恶性肿瘤或癌前病变)。这9例患者中有6例在随访开始前息肉小于10mm。我们建议对患者每年进行随访。息肉增大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小于5mm的病变—小于5mm的息肉通常为良性,最常见的是胆固醇沉着病。无症状的胆固醇息肉患者不需要治疗,但在12个月时重复超声检查是恰当的。如果息肉稳定,则无需随访。如果息肉稳定,随访检查不是必需的。对于胆固醇沉着病患者,试图通过给予熊去氧胆酸增加胆固醇在胆汁中溶解度的内科治疗并无益处[63]。总结与推荐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类为良性或恶性。良性病变进一步细分为肿瘤性(腺瘤、平滑肌瘤、脂肪瘤)和非肿瘤性(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肌瘤可能与胆囊癌有关,尚不明确腺肌瘤属于肿瘤性病变还是非肿瘤性病变。 (参见上文‘分类’)胆固醇沉着病是由甘油三酯、胆固醇前体和胆固醇酯在胆囊黏膜内异常沉积所致。在约2/3的病例中,这些结节的直径小于1mm。在其余1/3的病例中,结节较大并呈息肉样外观(息肉样型)。 (参见上文‘胆固醇沉着病和胆固醇息肉’)胆囊息肉通常在行腹部放射性影像检查时偶然发现,其临床意义在于其可能是潜在恶性的。 (参见上文‘临床特征’)诊断性成像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检测胆囊息肉的敏感性。虽然还没有哪一项现有的检查手段能可靠且明确地预测息肉的类型、组织学或是否存在恶性肿瘤,但是结合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和超声内镜等多种影像学所见,则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参见上文‘诊断’)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息肉或胆固醇沉着病唯一有效的方法,如果患者有症状,或出于预防恶变考虑时,应考虑手术。对伴有胆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绞痛或胰腺炎的胆囊息肉患者,我们建议行胆囊切除术。对于不符合这些分类的患者,其治疗推荐取决于息肉的大小。 (参见上文‘治疗’)
什么是胰腺癌?—当胰腺中的正常细胞转变为异常细胞并且生长失控,即发生胰腺癌。胰腺是位于胃后方的一个器官。它生成帮助身体分解食物的激素和胰液。胰腺癌的症状是什么?—胰腺癌的症状可包括:●疼痛–患者可出现从胃部区域周围扩散至背部的疼痛。这种疼痛时有时无,并可在进食后加重。●体重减轻–患者可能不感到饿,或在进食很少量食物后即感到饱胀。●腹泻–大便可能看上去带有油脂或难以从马桶中冲走●皮肤变黄,称为“黄疸”–皮肤和眼白均可变黄。当胰腺癌患者发生黄疸时,通常是因为从胆囊运输胆汁进入小肠的导管有一条发生了阻塞。(胆囊是一个小的梨形器官,它存储着胆汁,即帮助身体分解脂肪的一种液体。)如果胆管被阻塞,还可导致大便看上去呈灰白色而非棕色。这些症状也均可由胰腺癌以外的疾病引起。但如果您有这些症状,应告知医生或护士。有针对胰腺癌的检查吗?—有。如果医生怀疑您有胰腺癌,可能会安排您进行1项或多项检查,其中可包括:●血液检测●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扫描或一种称为ERCP的检查(即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这些检查可对身体内部进行成像,可显示肿块。●活检–活检时,一名医生会从您的胰腺取一小块组织标本。然后,另一名医生会在显微镜下对该标本进行观察以判断是否有癌症。什么是癌症分期?—癌症分期是医生判定癌症扩散程度的一种方法。哪种治疗对您恰当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期。治疗还将取决于您的年龄和其他医学问题。胰腺癌如何治疗?—胰腺癌患者可能会接受1种或多种下述治疗方法:●手术–胰腺癌有时可采用手术切除病灶的方法进行治疗。手术前,医生可能会进行一项称为“腹腔镜检查”的操作。进行腹腔镜检查时,医生会在患者腹部做小的切口,然后将一根带摄像机的细导管伸入腹腔,以检查胰腺外是否有癌症扩散。●化疗–化疗是医生用于描述一组可杀灭癌细胞的药物的术语。●放疗–放疗可杀灭癌细胞。胰腺癌有时可治愈。对于癌症在早期被发现的患者,治愈可能性最大。即使您的胰腺癌无法被治愈,医生也可对症状进行治疗。例如,医生可开具药物或一种叫做腹腔神经丛阻滞的操作来为您减轻疼痛。治疗后会发生什么?—治疗后,您将不时地接受检查以了解癌症是否复发。随访检查通常包括体格检查、血液检测和影像学检查。如果癌症在治疗后复发,您可能需进行化疗或放疗。您可能还会接受止痛药或其他减轻疼痛的治疗。我还应做些什么?—您应遵从医生关于就诊和检查的所有指导,这非常重要。您在治疗期间出现任何副作用或问题都应告知医生,这也非常重要。胰腺癌治疗涉及许多选择,比如选择何种治疗。您始终应该将您对某一治疗的看法告知医生和护士。无论何时,只要被提供某一治疗,您都应询问:●该治疗的益处是什么?它有可能帮助我活得更久吗?它将减轻或预防症状吗?●该治疗的缺点是什么?●除此治疗外还有其他选择吗?●如果我不进行这项治疗会发生什么?
什么是肝脏移植?—肝脏移植是医生用健康肝脏替换病变肝脏的手术。我可能缘何需要肝脏移植?—严重肝脏疾病患者可能需要肝脏移植—严重肝脏疾病是指肝脏不能正常工作,可造成疲倦、腿部和腹部肿胀等症状,还可让皮肤或眼白呈黄色,这被称为“黄疸”。某些类型肝癌患者可能也需要肝脏移植。医生会在肝脏移植前尝试其他治疗,仅在其他治疗都不起效时才推荐肝脏移植。我在接受肝脏移植前需要先做什么?—进行肝脏移植前需要先经历几个步骤。医生会将您转至肝脏移植中心,即实施肝脏移植的医院。如果病情非常严重,您可能需要住院。您会接受体格检查和血液检测,并与不同的医生交流。医生会询问您以下相关情况:●您的其他医学问题和用药情况●您的生活方式,例如饮酒情况、毒品使用情况或吸烟状况●您的家人和其他支持性社会关系并非每位进入肝脏移植中心的患者都会接受移植,您必须符合某些条件才会被考虑给予移植,例如,您必须:●存在严重的肝脏疾病,并且经其他治疗未见好转●没有严重的心脏和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目前或过去5年没有某些类型的癌症●没有饮酒和使用毒品●愿意在术后终生用药如果您符合上述全部条件,则会被列入等待新肝脏的名单。一个叫“UNOS(器官共享联合网络)”的组织会追踪美国所有被列入该名单的患者,并尽量把肝脏首先提供给病情最严重的患者。如果您的肝脏疾病加重,医生会告知UNOS。少数患者会移植来自朋友或家人的部分肝脏组织,例如,父母一方可能会将部分肝脏组织给孩子。但是,大多数患者是从UNOS获得新肝脏。有肝脏可用时会怎样?—当有肝脏可用时,UNOS会选择与之最匹配的患者。等待肝脏的患者需随时携带手机或传呼机,以便能被迅速联系到。当您接到肝脏移植方面的通知时,需要迅速前往医院。肝脏移植后会怎样?—手术后,大多数患者需住院数周才能回家。医生会定期进行检查以确认您的新肝脏是否正常工作。肝脏移植后,患者需要终生用药,即“抗排斥反应药物”,有助于身体的抗感染系统接受新肝脏。正常情况下,抗感染系统会通过攻击体内的外来物(“异物”)而帮助人体保持健康,抗排斥反应药物有助于防止身体攻击新的肝脏。人体在肝脏移植后可发生什么问题?—部分患者在术后状况良好,可参加工作并积极活动。但其他一些患者可在术后立即发生或几年后发生问题,如:●对新肝脏的排斥反应–即便患者使用抗排斥反应药物,其身体仍可能排斥和攻击新的肝脏。●肝脏疾病复发–一些肝脏疾病可在移植后复发,不过并非所有肝脏疾病都会这样。●抗排斥反应药物引起的副作用–这些药物会引起短期副作用,例如,可增加感染的发生几率;还可引起长期副作用,例如,可增加某些类型癌症的发生几率。
什么是肝硬化?—肝硬化是一种使肝脏出现瘢痕的疾病。肝脏是位于右上腹的一个大器官。肝脏损伤可导致大量出血、肿胀和呼吸问题。肝硬化的症状是什么?—部分肝硬化患者没有症状。当症状发生时,可包括:●腹部和腿部肿胀,以及肺部积液●来自食管(连接口和胃的管道)处血管的大量出血●易发生瘀斑或出血●呼吸困难●胀满感●疲倦感●睡得太多或睡不够●皮肤或眼白变黄,称为黄疸●可突然发生意识模糊●昏迷肝硬化也会让您更容易发生感染,还可增加您患肝癌的风险。什么会导致肝硬化?—当肝脏受到损伤时,它会尝试修复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便会形成瘢痕。肝脏损伤的原因包括:●大量饮酒–酗酒或嗜酒的人群发生肝硬化的风险最大。●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可导致这些疾病。人们可通过与感染者共用针头或性交而感染病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该病患者往往并不饮酒。医生尚不确定是什么引起了NASH,但许多NASH患者都有超重和糖尿病。有针对肝硬化的检查吗?—有。检查包括:●活检–在这项检查中,医生会将一根穿刺针插入您的肝脏,并取出一小块组织标本。该标本会显示损伤的严重程度。●血液检测–其结果可显示肝硬化的病因。●影像学检查–医生可能会采用超声设备或MRI对您的肝脏进行成像。我能做些什么来预防进一步肝脏损伤吗?—能。为保护肝脏,您可以:●戒酒●在使用任何新的药物前先与您的医生讨论,包括布洛芬(商品名:Advil、Motrin等)、萘普生(商品名:Aleve等)或对乙酰氨基酚(商品名:Tylenol等)等止痛药。在使用任何草药、维生素或补充剂前也要先与您的医生讨论。某些药物和补充剂可损伤肝脏。●如果您之前未感染过甲型和乙型肝炎,则接种相应的疫苗肝硬化如何治疗?—治疗取决于肝硬化的病因、严重程度和症状。治疗分为几大类,包括:●治疗病因–肝硬化的某些病因可进行治疗。例如,因酗酒而造成肝硬化的患者可尝试戒酒。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患者可使用药物。●降低出血风险–肝硬化可导致食管周围的血管发生肿胀,甚至破裂和出血。为预防那种情况发生,医生可以:开具“β受体阻滞剂”。这些药物可降低肝脏的血压,帮助减少出血的几率。用细带结扎肿胀血管(即“静脉曲张结扎”)●减少腹腔积液–肝硬化患者的腹腔有时会充满液体。为减少积液,医生可以:开具“利尿剂”,以让您大量排尿。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往往还必须减少盐的食用量。用穿刺针从您的腹腔引流液体(即“穿刺放液术”)在肝脏中置入减少腹腔液体积聚的装置[即“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治疗或预防感染–肝硬化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比一般人群高。而且,他们发生感染时病情可能比没有肝硬化者感染时要严重得多。此,肝硬化患者有时需要抗生素来治疗或预防感染。多数肝硬化患者还应接种流感疫苗,以及其他预防常见感染的疫苗。●治疗意识模糊–晚期肝硬化可导致意识模糊。医生常使用乳果糖(一种软化大便的药)或某些抗生素来治疗意识模糊。我会需要一个新的肝脏吗?—严重肝硬化患者需要移植新的肝脏。在病情太过严重前与医生讨论手术治疗,以确定您是否可能适合肝脏移植。患者常需要等待长达2年才能获得新的肝脏。
什么是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是一种损害肝脏的严重疾病。肝脏是位于右上腹的一个较大器官。本病由一种病毒引起,该病毒通过体液接触而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这可通过几种途径发生,比如性交或共用针头。乙型肝炎的症状是什么?—当人们刚患上乙型肝炎时(即“急性”乙型肝炎),可能会感觉自己像患了流感。部分人的眼睛或皮肤会变黄(称为黄疸)。这些症状通常会好转,但可能需要数周到数月。大多数乙型肝炎患者会在大约6个月内好转,但是1/20患乙型肝炎的成人最终会长期存在该病,这种情况被称为“慢性”乙型肝炎。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没有症状,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感染可导致一种称为肝硬化的肝脏疾病。肝硬化的症状包括:●腹部和腿部肿胀,以及肺部积液●易发生瘀斑或出血●呼吸困难●饱腹感●可突然发生意识模糊●昏迷慢性乙型肝炎还会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我是如何感染乙型肝炎的?—有数种途径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它们都涉及与他人发生体液接触。您可能是通过以下途径而感染了此病:●与被感染者性交●与被感染者共用吸毒针头●用带有病毒的针进行纹身、针刺治疗或身体穿孔●与被感染者共用牙刷、剃须刀或其他个人物品如果您的母亲在怀您时患有肝炎,您也可能是从她那获得了感染。如果她来自乙型肝炎常见的国家,这种可能性尤其大。同样,如果您患有乙型肝炎并且怀孕,则可能将病毒传给您的孩子。有针对乙型肝炎的检查吗?—有。如果医生或护士怀疑您患有乙型肝炎,可能会对您做一个常规检查以判断您是否还有其他问题。但他/她可能还会安排血液检测,以确定您是否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医生可能还会希望进行检查以了解您的肝脏是否受损,这可涉及血液检测或肝脏硬度测定。一些患者可能会接受肝脏活检,即由医生将穿刺针插入您的肝脏并取出少量组织,以显示肝脏受损的严重程度。乙型肝炎如何治疗?—大多数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无需治疗。机体抗感染系统(称为“免疫系统”)通常会在大约6个月内自行清除乙肝病毒。如果您有慢性肝炎,即肝炎病毒在6个月后仍未被清除,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然而,并非每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都需要立即治疗。如果医生认为您不需要立即开始治疗,会持续对您予以监测,这涉及定期进行血液检测。如果检测显示病毒在加剧肝脏损伤或您开始出现新的症状,则您可能需要启用药物治疗,通常包括抗病毒剂治疗。这些药物有数种类型,患者在病情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肝脏移植,但这极为少见。肝脏移植是用健康肝脏替换病变肝脏的手术。除了治疗外,医护人员可能还会推荐每6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超声可对您体内的情况进行成像),以确保您没有发生肝癌。我能做些什么来保护我的肝脏吗?—能。您可以:●避免饮酒●接种抗甲型肝炎和其他疾病的疫苗,包括流感和肺炎疫苗●在使用任何非处方止痛药前先咨询医生或护士。(这些药物有时可损害肝脏。)我如何避免将乙型肝炎传播给他人?—如果您的乙型肝炎感染处于活动期,您可通过以下方式降低传播病毒的几率:●在性交时使用乳胶避孕套●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或任何可能沾染了血液的物品●不与他人共用针头或注射器●采用绷带覆盖伤口和开放性溃疡●确保您的家人和亲密朋友进行了乙型肝炎的检测和疫苗接种●用漂白剂和水的混合物清洗掉您留在物品上的血滴。该混合物中,水与漂白剂的比例为9:1。如果我想怀孕怎么办?—如果您有慢性乙型肝炎并计划怀孕,应首先告诉医护人员。如果您在生产时患有乙型肝炎,您的孩子应立即接受一次特殊的注射。这次注射有助于保护您的孩子免受感染。您在生产前可能还需采用药物持续治疗数周。此外,您的孩子将在1或2个月大时注射1剂疫苗,在6个月大时再注射1剂。9-12个月大时,您的孩子还会接受一次检测以了解其是否患有乙型肝炎。此时医生将决定他/她是否还需更多次的疫苗接种。我的生活将会怎样?—许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都能正常生活。患者进行以下行为仍是安全的:●拥抱和亲吻●共用叉子、勺子和杯子●在其他人附近打喷嚏和咳嗽●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