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了,家长往往无所适从,下面详细告诉您该怎么办。一、怎样判断孩子发烧?孩子身体或额头发烫、脸发红、手脚冰凉,提示可能发烧了,应及时测量体温,如果肛温≥38℃或腋温≥37.5℃,说明孩子发烧生病了。二、体温计的选用:①玻璃体温计易断裂引起玻璃碎片扎伤孩子,且可能发生水银(汞)泄漏,一般不用于婴幼儿;②电子体温计测量方便、准确而快速;③红外线测温仪测量快速,但价格昂贵,结果差别较大,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新生儿可用腋下电子体温计测体温,1个月至5岁儿童可用腋下电子体温计或红外线测温仪。测量体温的工具各有优缺点,家长可以根据需要购买使用。三、发烧对孩子身体的影响:发烧对身体影响包括有益和不利两方面:1、有益作用:发烧是身体发动免疫系统抵抗病菌的一个过程,能抑制病菌繁殖,有利于疾病恢复。2、不利作用:①发烧时皮肤水分蒸发及退热时出汗导致水分丢失增多,容易引起脱水,表现为小便量减少,口干舌燥;②发烧时消化功能减弱,容易食欲降低、腹胀等;③发烧时神经系统兴奋性升高,往往烦躁、哭闹、睡眠不安,严重的出现谵妄、幻觉、抽筋;④反复发烧易导致消瘦。四、退烧药及退烧方法的选择物理降温方法有:①松开、减少衣物;②使用降温贴。其他如温水擦浴、冰枕、酒精擦浴长期以来作为辅助退热方法被广泛使用,但会引起孩子寒战、哭闹等不适,特别对于5岁以下孩子,目前已不主张使用。退烧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体温,还需要缓解因发烧引起的不适症状。肛温≥39℃ (耳温比肛温大约低0.2℃),或腋温≥38.2℃~38.5℃即可用退烧药;有惊厥史的患儿≥38.0℃即可以用退烧药;有些孩子发烧没有达到以上标准,但因发烧而有明显不适如哭闹不安、精神差等也可使用退烧药。孩子常用的退烧药有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因其使用方便、退热效果好、副作用小。2~6个月的孩子可用对乙酰氨基酚,两次用药间隔至少6小时;6个月以上的可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两次用药间隔至少6~8小时。不建议两种药物同时使用或交替使用,因为有增加药物副作用的可能。但如果用一种退烧药无效,有明显的高烧不适,也可交替使用,每种退烧药24小时内使用不超过4次。布洛芬及对乙酰氨基酚都可能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上腹疼等,与食物同服可减轻症状。五、特别提醒:① 发烧脱水情况下使用退热药可能增加肝肾功能损害风险,且脱水时退热困难,因此要注意适量补充水分,可选用低渗口服补液盐。② 其他退烧药如阿司匹林、安乃近、尼美舒利等因副作用较大,不建议用,激素不能用于小儿退烧。肛门用药栓剂,因剂量不好把握,药效不稳定,易出现低体温,所以最好不用。③ 发热只是孩子疾病的一种表现,家长还要观察其他症状,如果宝宝﹤3个月,体温≥38℃;或者3~6个月的孩子,体温≥39℃,往往提示严重细菌感染,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来医
近期在儿科门急诊及住院病人中,笔者发现不少孩子咳嗽久治不愈,经检查后确诊为百日咳----一种被低估的疾病,近年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需引起足够重视。一、什么是百日咳?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但冬春季多见。如果没有经过治疗,咳嗽症状常常经久不愈,可以持续2~3个月,所以取名“百日咳”。二、百日咳不是新发传染病在百日咳疫苗问世之前,主要是婴幼儿发病较多,自从普及百日咳疫苗的预防接种,特别是1974年全球实施扩大免疫计划以来,百日咳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但是近20年全球百日咳出现了上升趋势,而且发病年龄从婴幼儿转为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其中小于6月龄的婴儿和青少年、成人病例占多数,也就是“百日咳再现”。三、百日咳有哪些表现典型的百日咳初期有低热、轻咳、流涕、喷嚏、乏力等类似感冒症状,持续3~4天热退,但咳嗽逐渐加重。发病的7~10天,出现典型的百日咳的痉挛性咳嗽,咳嗽发作时,10余声或20~30声咳嗽,患儿面红耳赤,张口伸舌,身体弯曲前倾、涕泪交流,表情痛苦,咳嗽严重的口唇发紫,大小便失禁,直到吐出粘稠痰液和胃内容物后咳嗽停止,部分病人伴有鸡鸣样尾音。一般白天咳嗽少,晚上咳嗽多(昼轻夜重)。在情绪波动、恐惧、烦躁、哭吵、冷空气刺激、闻到消毒水等异味、室内有人抽烟、进食、检查咽部等时可以诱发咳嗽。大部分孩子不咳嗽时神情活动如常,饮食良好。婴儿和重症患儿容易并发肺炎、脑病。少数婴幼儿和新生儿因为剧烈咳嗽和呼吸道分泌物阻塞而引起窒息,并且这种情况常常在夜晚发生,如果抢救不及时,可窒息缺氧危及生命。经过这种痉挛性咳嗽期2~6周,如果没有并发症,咳嗽逐渐减少痊愈。检查血常规有异常,一般白细胞明显增高,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3个月以下小婴儿痉挛性咳嗽常常不典型,多见咳嗽数声后口唇发紫、气促、窒息等。6岁以上儿童及成人症状也不典型,没有痉挛样咳嗽,多表现为长期咳嗽不愈,吃阿莫西林或头孢类药物疗效不好,检查血常规里的白细胞也不升高,这种情况容易误诊为支气管炎或肺炎。四、百日咳的传播百日咳传染源是患者、隐形感染者和带菌者,目前大多数传染源是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为小儿百日咳的重要传染源。病菌通过咳嗽、打喷嚏随飞沫传播,对百日咳病菌缺乏抵抗力的健康者,吸入带菌的飞沫而被感染。百日咳的保护性抗体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出生后就可能感染。百日咳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机构可以聚集性发病,也就是可以出现多人发病。使用百日咳疫苗前主要是婴幼儿之间相互传播,近年百日咳再现主要是成人、青少年之间以及成人、青少年向婴幼儿传播。五、百日咳的治疗及护理百日咳患儿需要隔离治疗。为了避免诱发咳嗽,室内应保持安静舒适,让孩子保持安定的情绪。避免一切可诱发痉咳的因素,家长不要在室内抽烟,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使用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等抗菌治疗,药物越早用效果越好。另外可以用止咳化痰药物、雾化吸入等对症治疗。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可以减少因恐惧、烦躁而诱发的痉咳。痉咳发生时,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有利于分泌物排出,可采取坐位的姿势或侧卧位,新生儿或小婴儿也可以俯卧在大人腿上,上身前倾45~60度,用空掌心反复自下向上拍后背帮助痰液排出,再用纱布、手帕等清理呕吐物。婴儿窒息常发生在夜里,因此急性期间,夜里应安排专人值守,一旦发生窒息,需要及时人工呼吸、吸痰等。六、百日咳的预防预防孩子感染百日咳,首先要注意孩子营养,年龄稍大者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防止感冒抵抗力下降。百日咳流行期间,避免接触病人,家庭成员中有咳嗽的话,需要及时检查治疗。接种百日咳疫苗是预防百日咳的最重要措施。目前国内已经普及百白破三联疫苗计划免疫。也可采用药物预防,密切接触病患后可口服红霉素或复方新诺明,共服7~10天预防。
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 刘静3岁的孩子,发热已10余天了,辗转多家医院病因不明,住我院后经多项检查,最后确诊为布鲁氏菌病。什么是布鲁氏菌病?有什么症状?治疗效果怎样?布鲁氏菌病国内多见于内蒙、东北、西北等地区,南方很少见,成人多见,这么小的孩子是怎么得来的?最后追问病史,家长回忆起孩子曾吃过牛胎盘和猪胎盘……布鲁氏菌病是人畜共患性传染病。患病后首先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38-40度,不同人发热表现不同,有的体温不太高,波动在37-38度之间,持续时间长,处于长期低热状态;有的体温成波浪状,即高热几天,体温正常几天,再度高热,反复多次,呈现波状热,所以布氏菌病又叫波状热。多汗是布鲁氏菌病的另一个特点,常常大汗浸湿衣服。患者还可出现关节痛或全身肌肉痛、疲乏无力、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等,男性可伴有睾丸炎,女性可伴有卵巢炎。检查发现有肝脾大,颈部、腋窝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轻型表现为自限性发热。严重的可并发脑膜炎、心内膜炎、骨髓炎等并发症。布鲁氏菌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表现,最后确诊依靠从病人血液、骨髓、关节液、脑脊液、尿液等培养出布鲁氏菌,或抽血做抗体检查。布鲁氏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羊,其次是牛和猪。 对于发热时间较长的病人,如果近6个月内,特别是近1个月内接触过病羊、牛、猪或进食未熟的病羊、牛、猪肉的,需要警惕该病;病畜乳汁中带菌较多,饮用生牛、羊奶或奶制品可能会感染;病羊、牛、猪胎盘也大量带菌,有些家长为了增强孩子的免疫力,食用病畜的胎盘,可以感染布鲁氏病,本例患儿大约患病前1个月曾食用过猪胎盘和牛胎盘。布鲁氏病危害大,发现发病要早期去医院治疗。布鲁氏病治疗主要是早期抗菌治疗,治疗疗程为6周或6周以上,防止复发及慢性化。有并发症的给予相应治疗。护理同样重要,注意休息和营养,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容易消化的食物,高热可以用药物退热,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多饮水,同时辅助物理降温,如头部置冰枕,退热贴贴在额头,退热凝胶可以反复涂擦在体表。虽然布鲁氏病在南方少见,但仍然不容忽视。有些家长给孩子喝奶时讲究所谓的营养新鲜,羊奶、牛奶挤出后不经加热处理直接饮用;讲究口味吃未熟透的刷羊肉、牛肉火锅或烤肉等都可能通过消化道感染布鲁氏病。病畜的胎盘中含有大量的布鲁氏菌,不建议家长把羊、牛、猪胎盘当做补品给孩子食用。避免让孩子接触病畜。布鲁氏病预防最有效的措施是对疫区的易感动物和人群进行疫苗接种
1、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什么病?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5岁以下儿童多见,夏秋季高发,常表现为口痛、流涎、不愿进食、呕吐,常伴有高热,口腔内数个或十数个米粒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天破溃成小溃疡。疱疹性咽峡炎也是手足口病的一种特殊表现,部分患儿开始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2-3天后发现手足部位的皮疹,即手足口病。2、疱疹性咽峡炎病程多久?有没有后遗症?疱疹性咽峡炎从发病到痊愈大约7-10天,一般预后良好,也有极少数病情较重,高热不退,合并脏器损害。3、疱疹性咽峡炎有传染性吗?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较强,可通过接触、经口或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途径,如接触病毒污染的衣物、用品,可能会被传染,另外,与患者共用餐具、水杯等也可以被传染。4、疱疹性咽峡炎怎么治疗?发现有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应该隔离,避免与其他小朋友接触,幼儿园的小朋友,暂且不能去上学。口服抗病毒药物,口腔溃疡喷雾剂可帮助孩子减轻疼痛。帮孩子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清理咽部。鼓励孩子喝些水,进食粥、牛奶、米粉等流质食物。发热时予温水擦浴、降温贴等物理降温,高热是可配合药物降温。如果孩子出现反复高热不退,应及时去医院就诊。5、怎么预防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应注意个人清洁与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者流动水洗手,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的孩子。爸爸妈妈接触宝宝前、替宝宝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都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宝宝使用的奶瓶、奶嘴应充分清洗、消毒。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保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家具或用过的玩具可用84消毒液消毒。总之,疱疹性咽峡炎虽然传染性强,但可防可治,家长不必过于担心。本文系刘静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孩子身上起了水疱样疹子,又痒又难受,去医院一看,才知道原来是“水痘”。这奇痒难忍的水痘,究竟该怎么治疗呢?居家护理时,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露水样水疱疹伴发烧无精神,孩子可能得了水痘某天门诊来了一个3岁左右的小男孩,据家长表述,发现孩子前天特别黏人,总要大人抱,一量体温有38.3℃,昨天背部出现了一些米粒至豆子大小的鲜红色斑疹。当时没太在意,就给孩子多喝水、多休息,但今早发现红疹有变化,有的像蚊虫叮咬的小丘疹,有像露水样的水疱疹,烧也没退下去,就赶紧带孩子来看病了。医生做了仔细检查后,诊断为水痘。医生告诉家长,水痘患儿大多数治疗效果较好,合理用药和护理,经过1-2周便可痊愈,一般不留后遗症。了解症状,尽早治疗、恰当护理水痘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通过飞沫,或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也可以被感染。另外,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也可以被感染,表现为水痘。儿童是水痘的易感人群,了解水痘症状,有助于家长尽早发现,尽早治疗。水痘发病:发烧伴出疹,瘙痒明显水痘最初有发烧、头痛、不适、食欲下降等前驱症状,继而分批出现红色丘疹。丘疹躯干部多,四肢少,迅速发展为清亮、泪滴状小水泡,不久,水泡内变浑浊,水泡易破溃,瘙痒明显。对症治疗,无特效药,水痘的治疗上,到目前为止尚无特效方法,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皮疹瘙痒时可局部应用炉甘石洗剂外涂或口服抗组胺药物,但皮肤破溃后不能外涂炉甘石。低热可多饮水、卧床休息等;腋温超过38.5℃,可酌情使用口服退热剂,同时补充液体,避免虚脱。退热药有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禁止用激素退热和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免诱发瑞氏综合征─一种严重的肝和脑疾病。抗病毒治疗首选阿昔洛韦或伐昔洛韦,皮肤继发细菌感染时需要用抗生素治疗。但无论外涂还是内服药,都要遵医嘱使用。注意营养供给和日常护理水痘患儿的家庭护理非常重要。宜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配方奶、稀饭、面条等,忌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穿宽大舒适衣服,勤更换;由于疱疹会有痒感,患儿应剪短指甲,小宝宝戴手套,避免抓破皮疹继发细菌感染。患病宝宝使用过的玩具和衣物应清洗暴晒消毒。水痘预后良好,一般不留疤痕一般合理用药、恰当护理,水痘都预后良好,极少数会有并发症。通常疱疹持续3~4天后干涸、结痂、脱落。脱落后,会在皮肤上短暂留下褪色的痕迹,经过数天到数个礼拜就会完全消退。但若是水泡有细菌感染,日后就可能留下疤痕。水痘预防6要点1. 接种水痘疫苗,这是预防水痘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2. 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以免交叉感染。3. 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清洁。4. 疾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到公共娱乐场所去玩,也不去病儿家串门,以防接触传染。5. 学校、幼儿园发现孩子出现水痘症状应立即通知家长接孩子回家,并采取隔离措施。6. 为预防水痘传染,对水痘患儿应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对接触过水痘病人的孩子最好也要隔离观察3周。水痘疫苗接种禁忌及反应处理1. 有严重疾病史、过敏史、免疫缺陷病者禁用,一般疾病治疗期、发热者缓用。2. 接种水痘疫苗反应及处理:一般无反应,少数儿童有暂时的、轻微的注射局部的疼痛、硬结、发红,不必特殊处理,少数人可有短暂一过性发热或轻微皮疹,一般无需治疗,必要时对症治疗。极少数有过敏反应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本文系刘静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湖南省儿童医院 刘静 主任医师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大脑病变为主的急性传染病。本病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幸存者常常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如智力障碍、失语、言语迟钝、肢体扭曲畸形、瘫痪、吞咽困难、视力及听力障碍、癫痫、性格改变、精神异常等,留下终身残疾。由于该病最早在日本发现流行,故又称日本脑炎。我国在有效乙脑疫苗接种推广前,曾发生过乙脑爆发流行,自70年代后期大量使用乙脑疫苗后,该病的发病率已显著降低,但在全国范围内仍有散发病例,每年时有局部暴发流行。我国乙脑流行的特点是:1、由于乙脑通过蚊虫传播,因此有严格的季节性,主要在夏秋季流行,约90%的病例发生在7、8、9三个月,南方提前一个月;2、高度的散发性,很少一户同时出现两例以上;3、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近年成年人及老年人发病有增多趋势。因此,我们因该更多的关注儿童乙型脑炎,尤其是夏秋季节,防止蚊虫叮咬。我们首先来了解下乙脑的传播途径,猪是乙脑的主要传染源,蚊子叮咬感染乙脑病毒的猪后,将病毒传染给人,也就是通过猪-蚊-人的途径使人受到感染。其他可以传染乙脑的传染源还有马、牛、羊、驴等家畜,鸟类中蝙蝠也是乙脑的传染源。乙型脑炎病毒侵入人体后,绝大部分不发病,呈隐性感染,仅有少数人抵抗力低下时病毒才能侵入大脑而发病,为乙脑患者。人感染乙脑病毒后,仅有短暂的病毒血症,而且血中病毒量少,所以患乙脑的病人或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性小,一般不会将病毒传染给其他的健康者,人-蚊-人的途径传染可能性小。所以需要猪等作为传染源,蚊子作为传播媒介,才可能会被感染乙脑,换句话说,没有猪、蚊子等,不可能发生乙脑流行,大家担心的乙脑人传染人可能性小。乙脑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症者一般体温不超过39℃,全身不适、轻微头痛、恶心呕吐,神志清楚或嗜睡,1周左右恢复,一般没有后遗症。重症者表现畏冷、寒战、持续高烧至39~40℃或以上,高烧持续1~2周,体温越高,病情越严重;头痛、呕吐、颈强直;频繁发生抽搐,持续时间数分钟到数十分钟不等;神志不清,开始表现为睡眠增多,逐渐发展为难以唤醒的昏睡,最后发展为昏迷不醒;病情极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功能衰竭,表现为呼吸表浅、呼吸快慢节律不齐、叹气样呼吸、呼吸暂停,严重者导致呼吸停止。呼吸衰竭是乙脑死亡的主要原因。从起病开始经过以上8-10天的过程,病人开始进入恢复期,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神志障碍逐渐恢复。重症病人在恢复期可以有低热、多汗、失语、反应迟钝、精神行为不正常、吞咽困难、瘫痪、肢体不自主运动、癫痫样发作。恢复期症状大多在半年内恢复,少数可以遗留瘫痪、痴呆、失语、癫痫等后遗症。除乙脑本身的临床症状之外,其并发症也不可小觑,并发症可加重病情,使病程延长。由于乙脑病人常常神志不清,特别是昏迷者无力或不能咳嗽、吞咽,需较长时间卧床,坠积性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或痰鸣音;其次是泌尿道感染、褥疮、口腔炎等也时有发生。总的来说,如果儿童在夏秋季节出现高热,伴有头痛、呕吐、神志障碍、抽搐,家里或周边邻居养猪,有蚊子,同一个地方有多个人出现类似症状的,那么,可能感染了乙脑,并出现了乙脑的局部流行,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由医师报告防预部门。乙脑虽然属于病毒感染,但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应全面综合治疗,主要是支持对症治疗,精心的护理在乙脑病人中尤为重要,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儿居室应保持凉爽,有条件者可以开空调,室温宜保持在25℃左右,病室保持安静;昏迷患儿从鼻腔插胃管,注入牛奶、流质食物到胃内,保证能量营养供给;昏迷患儿经常翻身、拍背,并发肺炎有较多痰者及时吸痰,防止呼吸道梗阻及褥疮发生;每天用生理盐水洗眼、口,保持口腔卫生;高热可以用药物退热,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同时辅助物理降温,如头部置冰枕,退热贴贴在额头,退热凝胶可以反复涂擦在体表;密切观察病情患儿的心跳、呼吸、面色、神志变化及瞳孔大小等,有病情变化及时处理。乙脑的恢复期,康复治疗越早越好,早期康复治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康复治疗包括针灸、理疗、按摩、推拿等综合治疗。有言语迟钝、失语的进行语言训练;肢体瘫痪的进行被动功能锻炼;发生癫痫的给予抗癫痫治疗。乙脑是可以预防的疾病,乙脑预防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家长应了解乙脑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1、控制传染来源:改善猪圈的环境卫生,流行季节可用青蒿、艾草烟熏猪圈灭蚊。2、切断传播途径:重要措施是防蚊、灭蚊。灭蚊要强调一个早字,最好在乙脑流行前1-2个月开展一次群众性的灭蚊活动。蚊虫容易在积水处孳生,消灭蚊虫的孳生地,比如填平死水坑洼地。在农村重点是消灭牲畜棚(特别是猪圈)的蚊虫。搞好家里环境卫生,安装纱门纱窗,喷洒灭蚊药,夜间睡觉防止蚊虫叮咬可用蚊帐,驱蚊剂等,提倡不露宿。黄昏户外活动应涂擦驱蚊药避免蚊虫叮咬。3、疫苗接种:儿童按计划免疫程序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乙脑最有效的措施。4、平时加强营养,乙脑流行期间注意休息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哪些人应接种乙脑疫苗呢?乙脑流行地区8月龄~10周岁儿童以及由乙脑非流行区进入流行区的儿童和成人或旅游者需要接种乙脑疫苗。为了确保疫苗接种效果,接种时间应在流行季节前1-3个月完成,即每年的4-5月份接种乙脑疫苗。儿童经初次基础免疫后应按规定加强免疫。(1)减毒活疫苗:为一类疫苗,有政府提供免费接种。初次接种为满8月龄儿童皮下接种1针,0.5ml;2岁时加强免疫1针,0.5ml;以后不再接种。(2)灭活疫苗:为二类疫苗,遵循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接种。基础免疫共注射2针,满8月龄开始接种,间隔7-10天接种第2剂次,2周岁加强免疫1针,6周岁再加强免疫1针,注射剂量均为0.5ml。以下情况不宜接种乙脑疫苗:(1)发热、急性传染病、或慢性疾病的进展期和活动期。(2)体质衰弱、有过敏史、惊厥史或癫痫史;脑神经疾患者。(3)先天性免疫缺陷者,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4)孕妇、哺乳期母亲禁用。接种乙脑疫苗后注射部位局部红肿、疼痛,偶有发热、头痛、头晕、荨麻疹等,一般1-2天内恢复正常,不必特殊处理,严密观察,必要时予退热等对症治疗。极少数有过敏性休克表现,应及时采用肾上腺素等治疗。乙脑是一种严重的可能会危及生命的急性传染病,乙脑可防可治,接种疫苗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本文系刘静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急诊室的故事:发热、惊跳…重症手足口病2014-04 时尚育儿1、门诊现场发热2天,惊跳……重症手足口病小明宝宝(2岁3月,男)“医生!医生!我孩子发高烧,吃退烧药以后,烧退下3~4个小时,又反复,现在浑身发烫呢。”“什么时候开始高烧的?”“前天早晨一起床,我就感觉孩子身上有点发烫,我想应该是感冒了,就给孩子喂了些感冒药,没有效果,就在附近诊所打了肌肉注射针,当时烧是退下了,可总是反反复复啊。”“除了发烧,宝宝还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吗?”“哦,对了,医师,昨天晚上孩子睡觉,老是睡不安稳,好像受到惊吓一样,一跳一跳的,有时还会好像做噩梦一样被吓醒呢!”“这叫惊跳,很危险的,你注意过宝宝的手、脚,口腔有疱疹吗?”“我没注意那么多……”“嗯,让我看看……”“口腔没有疱疹,但手心、脚趾头有些红色的小疹子”“我给孩子洗澡时也发现了这些小疹子,还以为是虫子咬的呢,擦了些清凉油,不见好转,今天小疹子还多些了。”“之前,孩子有没有接触过手足口病病人?”“对了,我想起来了,最近小区有一个小朋友生病了,说是手足口病,前几天,我家宝宝还同那个小朋友一起玩呢!”“宝宝有呕吐吗?”“今天上午呕吐了4次,精神不好,不吃东西,睡得比平常多。”“有没有感觉孩子呼吸比较快?”“发烧时会感觉呼吸比平时快些。”“先吃退烧药,再做个血常规和血糖吧。”……“医师,结果出来了。”“嗯,血常规结果提示白细胞很高,血糖明显增高,您孩子初步诊断为手足口病(重症早期),需要尽快住院治疗。”“好的。”“住院除了治疗外,还要抽血做手足口病方面的检测”“喔,好。”“孩子结果出来了,已经确诊为手足口病,还好,治疗及时,宝宝已经不烧了,也没有呕吐和惊跳的表现了,病情逐渐进入恢复期。”“宝宝发烧,认为是感冒,差点误诊,手脚的疱疹不多,我还以为是蚊虫叮咬的,还好,医师及时诊断治疗,宝宝终于见好转了,谢谢你们!”2、医生建议手足口病主要见于小儿,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多见,4-9月份是高发季节。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如果接触过病人,出现发热、口腔、手、足、臀部丘疹、疱疹时,一定要及时就诊,因为少数手足口病患儿,可发展为重症,引发脑炎、心肺衰竭,危及生命,另外,部分手足口病病情变化极快,短时间内可出现病情迅速加重,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3、居家实用小招如果你家宝宝有手足口病的接触史,又出现发热、口腔、手、足、臀部丘疹、疱疹时,一定要及时就诊。已经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家长要注意观察体温,如发热超过3天,有惊跳,手抖动、较多的呕吐、精神差、嗜睡、手足凉、气促等症状时一定要住院。总之,手足口病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绝大部分治疗效果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应从家长做起,建议家长们在回家后,先把外出时穿的外套换下来,彻底清洗双手和脸颊,以免把病毒带给孩子,同时也应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习惯。居家退热方法:1) 轻中度发热(腋温38.5℃以下,肛门温度39℃以下)时,用物理降温,可以温水擦澡;温水毛巾敷在额头,每隔5-10分钟更换一次;或是降温贴外敷额头。2) 高热(腋温38.5℃以上,肛门温度39℃以上)时,需要口服退热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这些退热药可要常规准备在家里喔。父母错误的做法:1)不愿意用药,认为药物会降低宝宝的抵抗力,最后耽误了病情2)认为手脚皮疹是蚊虫叮咬,自行使用外用药,有些家长还会将疱疹用针刺破,容易引发感染。3)错误的认为是感冒,认为吃些感冒药就没事了,常常会耽误病情。
今秋开学,新生入学体检中有一项最重要的检查——PPD皮试,也就是结核菌素试验,这是一种筛查结核的基本检查方法,新生入学体检为什么必须做PPD皮试?我国结核感染率高,学生是结核病的高危人群,孩子处于生长发育期,特别是新生刚入学,对新环境不适应,同时居住密集、相互交往、密切接触多,加之学习紧张、劳累,容易造成免疫力下降,导致感染结核及发病风险增加;小儿容易发生严重结核病,小儿感染结核也是成年结核的主要来源,所以孩子体检需要常规PPD皮试,排除结核病。小儿感染结核菌后,检查PPD皮试会有阳性反应。做PPD皮试后局部会出现发红、肿胀,不要搔抓、不要涂药、不接触脏水、不用刺激性肥皂清洗,48~72小时后来医院看结果。结果按皮试处硬结平均直径[(横径+纵径)÷2]大小,而不是红晕大小来判断。下列4种情况均可出现PPD皮试阳性:曾经感染过结核菌但未发病;曾经患过结核病已经痊愈;接种过卡介苗;目前正在患结核病。具体是哪种情况,需由专业医生仔细辨别,根据情况进一步做胸部照片和/或抽血检查。一般来说,儿童PPD皮试强阳性反应,表示身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多数早期没有不适或症状轻微,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而往往被忽略,部分病人有结核感染症状如间断轻微咳嗽、乏力、食欲不振、消瘦、午后低热、盗汗(夜间汗湿)、容易“感冒”等;病情较重者有高热、剧烈咳嗽、痰中带血;少数发展为结核性脑膜炎,表现为头痛、呕吐、嗜睡、昏迷、抽筋等,如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引起结核病的病菌是结核杆菌,对外界抵抗力强,在室内阴暗潮湿处可存活半年之久。结核杆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将结核菌排出,带菌小飞沫可以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儿童吸入这种带菌飞沫可引起感染。感染结核菌后,只有5%的人因为免疫力低下而发病(结核病);5%在日后身体抵抗力降低时才发病;90%终生不发病。所以说感染结核菌≠结核病。如何预防结核病?平时需要增强体质,注意营养,保证足够的睡眠,适量户外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保证对疾病的免疫力;房间通风,减少病菌在空气中传染;孩子出生后接种卡介苗也是预防结核的有效措施之一。对于儿童体检、中小学新生入学体检,特别是结核密切接触者、痰中带血者、低热咳嗽超过2~3周者,需要常规做PPD皮试,根据情况进一步做胸部照片和/或抽血检查,如结核T斑点试验,及时发现结核病人,早期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和结核扩散。
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刘静 主任医师最近小亮妈妈可犯愁了,孩子去年患过一次腮腺肿大,疼痛厉害,医师诊断为腮腺炎,可接下来的一年中,小亮竟然又发作了3次腮腺炎,腮腺炎应该是终身免疫的,反复发作的腮腺炎是怎么回事?会不会影响以后的生育?怎么治疗才能根除? 我们首先来了解下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在儿童中比较常见,有传染性,表现发热、腮腺肿胀及疼痛,也就是一侧或双侧面颊部耳前、后、下方肿胀疼痛,张口或吃东西时疼痛厉害,一般整个病程约7~10天后痊愈。流行性腮腺炎大多治疗效果好,少数患儿病情加重可出现并发症,如男孩可并发睾丸炎,表现发热、小肚子痛、睾丸肿胀疼痛,即使这种情况,多数也不影响生育,但少数双侧睾丸受累严重者可导致成人后不育。少数青春期女性患儿可并发卵巢炎,但症状较轻,一般不影响受孕。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哪些情况下腮腺炎会反复发作 流行性腮腺炎一次感染后可以获得终身免疫,不会反复发作,但是我们临床上常见到反复发作的腮腺炎,家长们很困惑,常常有家长朋友问:经常复发的腮腺炎是流行性腮腺炎吗?当然不是流行性腮腺炎了,这种反复发作的腮腺炎不同于流行性腮腺炎,引起原因很多,常见如下: 1、流行腮腺炎病毒以外的其他病毒引起的腮腺炎:如部分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均可引起腮腺肿大,不同的病毒感染可以引起反复发作腮腺炎。从表面看症状相似,也可以发烧、腮腺肿大疼痛,一般还伴有腮腺炎之外的相关疾病临床症状,需抽血或咽拭子做病原学检查来判断。 2、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腮腺炎:常常反复发作,一般每次发作都是同侧腮腺,挤压肿大的腮腺时可见口腔内腮腺管口有脓液流出。局部表面皮肤红肿压痛明显,各年龄期儿童均可发生,至青春期可自然消失。可用催涎剂(如咀嚼橡皮糖)使唾液流畅、抗生素治疗有效可以鉴别。 3、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其病因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没有传染性,发病年龄从婴幼儿到15岁均可发生,以5岁左右男孩最为常见。腮腺反复肿胀疼痛,可有皮肤红,一般无发热。大多持续1周,间隔数周或数月发作一次,年龄越小,间隔时间越短,越易复发。随着年龄增长,发作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并有自愈倾向,多数青春期后停止发作。 4、过敏性腮腺炎、腮腺导管堵塞:表现为反复发作,起病迅速、腮腺区肿大突然,消肿迅速。 最后我们来了解下如何预防和治疗复发性腮腺炎。 复发性腮腺炎之所以反复发作,一般有其诱发因素,感冒、免疫力降低等是常见诱因,因此,我们首先是预防感冒,注意室内经常通风,讲究卫生勤洗手,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其次就是注意饮食,需要清淡饮食,避免干硬及刺激性食物如牛肉干等,鼓励多饮水、保持口腔卫生。再就是避免过度运动、疲劳,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以适当吃点调节免疫力类药物如转移因子等,辅以中药。另外,有些与过敏有关的腮腺炎,应避免食用可能诱发过敏的食物,如芒果、菠萝、海鲜等。 对于大多数的患儿来说,其病情均可在青春期前后自愈,治疗上考虑到复发性腮腺炎具有自愈性,目前普遍的治疗原则以保守治疗为主,防止继发感染,减少发作为原则。即控制感染、保持腮腺导管分泌通畅、提高自身免疫功能。急性期的治疗目的主要是减轻症状,防止腺体实质受损。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局部热敷及根据腮腺导管走行方向自后向前自我按摩腮腺,按摩后用温盐水漱口,以保持口腔卫生,防止逆行感染。如果确定细菌感染需及时使用抗生素。 总之,孩子复发性腮腺炎与流行性腮腺炎不同,一般不会影响成年后生育。
手足口病,别慌孩子吃饭时喊“嘴巴疼”,手心、脚底莫名地长了些许红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去医院一看,才知道原来是“手足口病”。但这究竟是怎样一种病,是怎么患上的?该如何治疗和居家护理呢?文/ 刘静(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编辑/平燕婷诊室来了手足口病小患者某天诊室来了一位1岁半的小宝宝,妈妈告诉医师,孩子昨晚老睡不安稳,早晨起来不爱到处走动了,还有些发热、流口水,手足心有小红疹,医师检查发现口腔也有疱疹,诊断为“手足口病”。医师开了些抗病毒药物、口腔喷剂和备用退热药,嘱咐妈妈:小明的手足口病是轻症,可以回家服药观察,如果出现反复发热、惊跳、抖动、呕吐、精神差、呼吸快等不适表现,就可能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一定要来医院住院观察。第3天,妈妈带着小明来复诊,焦急地告诉医生,宝宝用退热药后,当时烧是退下了,可总是反反复复,睡着后好像受到惊吓似的,一惊一跳的,昨晚呕吐了5~6次,感觉呼吸比平时快。医师仔细检查后,诊断为重症手足口病,住院治疗。经过5天的住院,小明烧完全退了,没有呕吐和惊跳,呼吸心跳平稳,又活泼好动了,痊愈出院。轻症,可居家护理以上病例中的孩子,由轻症发展到重症,需要住院治疗。但一般轻症的手足口病,可居家护理,具体建议如下:1.注意隔离 手足口病的孩子不要接触其他儿童,以免交叉感染。2.按时用药,观察体温除按时服药、口腔及手足局部喷药外,家长要注意观察体温:轻中度发热(腋温38.5℃以下,肛门温度39℃以下)时,用物理降温:可以温水擦澡;温水毛巾敷在额头,每隔5~10分钟更换一次;或是降温贴外敷额头。高热(腋温38.5℃以上,肛门温度39℃以上)时,需要口服退热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3.做好消毒工作 爸爸妈妈们要将宝宝的衣物及时晾晒,护理完宝宝后要洗手,玩具等可用84消毒液消毒。病情变化快,出现重症要紧急就诊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是手、足、臀部皮疹,检查发现口腔粟米样疱疹或溃疡等症状,伴有流口水现象,疼痛明显,常使孩子不愿进食,有的孩子伴有不同程度发烧。手足口病如果没有并发症,一般7~10天痊愈,不会出现不良后遗症。少数可出现心肌炎、脑炎、肺水肿,甚至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因此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现手足口病症状时不能掉以轻心。当手足口病患儿出现反复发热不退、惊跳、呕吐、精神差、嗜睡、呼吸急促时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因为这些是重症手足口病的表现。如果患儿出现抽搐、面色苍白、口唇发乌、四肢凉,甚至吐粉红色泡沫痰时,是危重手足口病的表现,需要抢救,家长必须立即带患儿就医。手足口病病情变化快,可以在几小时内出现危及生命的病状。可反复发作,预防是关键手足口病没有“终身免疫”性,得过之后,有再次罹患的可能。加之能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多达20几种,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洗手,不让宝宝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2.保持家中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妈妈们要按时给宝宝房间通风,勤晒衣被;3.隔离病原,妈妈要做好隔离措施,不要让患有手足口病的病人接近孩子,防止传染病毒;4.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宝宝去人多、空气流动差的公共场所,如超市、广场、娱乐场所,由于人多空气较混浊,孩子很容易被传染肠道病;5.加强营养,提高孩子身体的抗病毒能力。tips:如何尽快发现孩子罹患手足口病由于手足口病初期也有皮疹和发热的症状,有些父母可能会将其误认为是蚊虫叮咬或普通的感冒发热,未引起重视而贻误病情。那么该如何区别手足口病皮疹与普通蚊虫叮咬的不同呢?手足口病皮疹多数为分布在手心、脚心、臀部的斑丘疹、疱疹,呈现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点,疱疹周围有红晕,泡内液体较少,疱疹壁厚,不容易破溃,无痒感;少数在手背、足背、双膝双肘关节的伸侧甚至全身出现皮疹;口腔较多疱疹或溃疡,口痛明显。手足口病可以伴有发热,或没有发热,无热的病人一般病情相对轻微些。蚊虫叮咬的皮疹一般分布在皮肤暴露部位,表现为红色小丘疹或风团样疹,皮疹顶端可有小水泡,伴有渗液,蚊虫叮咬后其毒素刺激皮肤引起搔痒明显。蚊虫叮咬不伴有发热,局部用抗过敏药物就可以了。本文系刘静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