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日本泌尿学会和亚洲泌尿学会的官方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UROLOGY》上,正式发表了我科关于小儿肾积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微创手术的创新性论文。这篇论文的题目为《Comparisonofthesafetyandefficacyoflaparoscopicsingle-incisiontriangulatedumbilicalsurgerypyeloplastywithtraditionalthree-holesurgeryinapediatrictertiarycenter》,值得一提的是,该论文被荣幸地选为该杂志2025年第一期封面文章。杂志同时还配发了AshwinShekar教授对论文的编辑评论,对我们团队的SITUS单孔腹腔镜新技术治疗小儿肾积水的疗效给予了高度肯定。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泌尿外科自2009年起,在国内首先开始探索单孔腹腔镜技术用于治疗小儿肾积水。多年来,我们的团队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此次论文的发表无疑是对我们10余年不懈努力的高度认可。传统的小儿肾积水手术多采用三孔手术方式,而我们的SITUS改良单孔微创术式与之相比,具有诸多优势,尤其适用于婴幼儿肾积水。SITUS技术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创口小,仅通过脐部微小切口就能完成复杂的手术操作,极大地减少了手术疤痕,媲美无痕手术。此外,在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我们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了单孔微创术式与传统三孔手术相当,而且在切口美观度方面更具优势。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小儿泌尿外科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矫治先天畸形开启崭新人生上海小儿泌尿专家长期轮驻市儿童医院,引领该院快速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来源:海西晨报2022年01月21日星期五陆良生(左三)与厦门市儿童医院小儿泌尿外科团队在进行手术。陆良生(左)在厦门市儿童医院病房中查房。晨报记者黄伊娜通讯员厦童宣厦门市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以下简称“儿童医院”)作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单位,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以下简称“上海总院”)的引领下平稳快速发展。该院小儿泌尿外科通过技术联合、学术交流与上海总院实现同质化发展,开展多项特色诊疗技术,实现各类泌尿系统疾病微创及超微创手术全覆盖。记者了解到,上海总院泌尿外科专家轮流驻厦近一年来,儿童医院小儿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微创手术矫治水平不断提升,让患儿不出厦门就能解决顽疾。案例1为2个月大患儿疏通“下水道”前段时间,陈女士(化名)带着刚出生不到两个月的宝宝,来到儿童医院小儿泌尿外科就诊。原来,陈女士怀孕期间,通过产检发现宝宝存在双肾肾盂分离问题;宝宝出生后右肾渐渐恢复正常,但左侧肾脏却越来越大,肾积水逐渐加重。心急如焚的陈女士四处求医,听说上海总院小儿泌尿外科专家团队长驻儿童医院坐诊及手术,就慕名赶来儿童医院就诊。接诊的是来自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泌尿外科的陆良生副主任医师。完善检查后,陈女士孩子被诊断为左侧肾积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同时还伴有尿路感染;如不及时治疗,孩子“下水道”继续积水、感染加重,会造成不可逆的肾功能进行性损伤。经评估,陆良生决定为患儿行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手术(SITUS),这也是厦门市儿童医院首次开展该项技术。和传统的三孔法腹腔镜手术及常规单孔腹腔镜手术相比,改良后的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有着创伤更小、花费更少的优点,术后能实现接近无疤痕效果。但孩子只有2个月大、体重仅有5.6公斤,手术操作空间小、难度大,十分考验医生临床手术技术水平。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陆良生亲自主刀,带领厦门市儿童医院小儿泌尿外科团队为这名只有2个月大的患儿进行了手术。手术历时两个多小时顺利完成,术后第二天患儿导尿管就可拔除。经过积极抗感染治疗,宝宝术后一周出院,伤口隐蔽在脐环里,基本看不见。目前,患儿恢复良好。陆良生介绍,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上尿路畸形,导致胎儿肾积水,常常在产检时查出。陆良生提醒广大患儿家长,孕期发现胎儿肾积水,分娩后要注意密切随访,有手术指征的需要及时进行手术干预治疗,纠正上尿路畸形,保护肾功能,避免延误病情造成患儿肾功能不可逆的损伤。延伸阅读据了解,厦门市儿童医院小儿泌尿外科是国家卫健委妇幼司先天性泌尿生殖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定点科室之一,也是福建省首个单独成科的小儿泌尿专科,受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泌尿外科专家团队直接指导、同质化管理,开展多项特色诊疗技术,实现微创及超微创手术全覆盖。上海总院小儿泌尿外科专家团队自2021年3月起就长期轮驻儿童医院开展门诊、手术、学术交流,让厦门及周边地区患儿足不出闽便可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案例2患儿先天“雌雄同体”,高难度手术开启新人生除了引进小儿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微创矫治技术,儿童医院泌尿外科也通过技术联合、同质化发展,在上海总院的指导下开展性发育异常疾病(DSD)的规范化诊疗。就在上个月,陆良生亲自主刀,带领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团队完成了一例罕见性发育异常疾病患儿的矫治手术。每位家长都盼望着孩子茁壮长大,然而淘淘(化名)越长大,其父母就越迷茫惶恐。原来,淘淘先天患有临床罕见的卵睾性性发育异常疾病(OTDSD),体内性腺同时存在睾丸组织和卵巢组织。OTDSD发病率相对罕见,约为1/100000,占性发育异常患者的3%~10%。两年多以前,淘淘父母曾带孩子到儿童医院小儿泌尿外科进行全面评估,检查结果显示,淘淘既有子宫、卵巢,又有阴茎和睾丸,但两套生殖系统都发育不全。由于当时孩子年龄小,其父母拒绝手术治疗。可如今孩子逐渐长大,即将踏入校园,模糊的生理性别,势必会给淘淘带来社会交流的困扰和心理问题,治疗干预迫在眉睫。2021年底,父母带着淘淘再次来到儿童医院,通过MDT多学科会诊,医院为淘淘制定了多套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经过与患儿及其监护人的充分沟通,最终,患儿社会性别确认为女性,患儿及家属意见一致,均接受女性化手术矫治方案。MDT团队制订了详细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和细节,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讨论审议通过。2021年12月底,陆良生亲自主刀,带领厦门市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团队为淘淘施行了卵睾体OTDSD女性外生殖器畸形矫治手术、保留神经血管束的阴蒂成形术、女性外阴阴道成形术(尿生殖窦整体游离拖出术TUM),切除畸形的男性生殖器官及双极型卵睾中发育极差的睾丸部分性腺组织,保留其中卵巢部分组织并将其回纳至盆腔,保留女性生殖器官并矫形重建女性外阴。手术历时约3个小时后顺利完成。目前,患儿已出院,正在后续随访中。据了解,泌尿外科团队通过采用高难度的手术操作技术方案,将原本需要分期进行的外阴矫治重建手术一次完成,减少了患儿治疗、恢复的时间,同时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让孩子能尽早开启新的生活。医生说法性发育异常的治疗,最难的是抚养性别的决定陆良生介绍,性发育异常疾病(DSD),也被称为两性畸形,其病因、分类及临床表型多样,诊断及治疗棘手、复杂,通常需要包括泌尿外科、内分泌科、心理科、分子诊断等多学科团队介入干预,建议患儿及家属到具备DSD丰富诊疗经验及水平的临床中心处理。陆良生提醒,有家族史或有性发育异常胎儿生育史的父母,可以在孕前到遗传代谢科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筛查等检查评估,避免生出有严重畸形的宝宝,造成沉重的家庭负担。陆良生表示,性发育异常疾病的治疗,最关键和最难的就是抚养性别的决定,特别是淘淘这样性别模糊的OTDSD患者。因此,全面、充分、完善的临床评估以及规范化的诊疗流程、多学科讨论和严谨的伦理审查尤为重要——为家长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案,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孩子未来产生性别焦虑等问题。此外,性发育异常疾病患者发生性腺肿瘤的比例比普通人更高,患者也需注意筛查性腺肿瘤恶变的风险,必要时及早进行处理和干预,避免带来生命危险。据了解,相比于一般的泌尿外科疾病,性发育异常疾病的成因复杂、临床表现更加多样,因此需要个性化治疗方案;同时还需要处理其中存在的伦理问题,需要联合泌尿外科、内分泌科、心理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共同参与制订治疗方案。目前,厦门市儿童医院依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性发育异常疾病的MDT多学科会诊流程和诊疗常规团队,给患儿提供更加规范、个体化的诊疗。本版稿件●矫治先天畸形开启崭新人生©海西晨报微报刊
1、出院后门诊复诊计划:请分别在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至门诊复查。复诊时一定需要携带出院小结。2、抗生素使用:带管出院患儿需常规口服抗生素,持续至拔管以后2~3天。3、饮食注意事项:多饮水。日常饮食以易消化和高营养饮食为主,保持大便通畅。4、导尿管护理:保持导尿管通畅,避免尿管折弯、堵塞、脱落等影响尿液引流的情况发生。术后出现尿液颜色偏红、尿道口少量渗血或尿液从尿道口导尿管旁流出属于术后正常现象,但是如果伤口或尿道口持续渗血或引流管堵塞不通,则需及时来院就诊。5、伤口护理:保持手术伤口干燥清洁和尿道口清洁,每日2次0.02%呋喃西林溶液清洗伤口(早晚各一次),可用医用棉签或棉球蘸取药液后轻轻擦拭伤口。如果伤口轻度红肿可加金霉素眼膏、百多邦等抗感染的软膏外用。理论上术后1周可以淋浴,但浴后必须将会阴部擦拭干净。若出现伤口处糜烂、破溃、化脓、皮肤变黑或有异味应及时来院就诊。对出院时阴茎仍有纱布或敷料包扎的患儿,需在出院后3~5天内到门诊将包扎敷料去除。6、拆线:切口手术缝线均为可吸收缝线,术后一个月左右多会自行脱落,无需拆线。但是固定尿管的龟头牵引线需要在拔管时一并拆除。若发现创口处有透明线头外露,一般待其自行脱落,切忌拉扯。7、排尿情况观察:拔除导尿管后需经常观察患儿排尿情况,如出现尿线变细、排尿费力(特别是排尿的同时有大便排出)、排尿时尿液从尿道口以外的地方流出或排尿时阴茎腹侧有包块隆起,则需及时来院就诊。8、长期随访:由于尿道下裂与性功能和生育的关联,建议临发育前(11~14岁)到门诊复诊以帮助功能评估。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泌尿外科尿道下裂随访专病门诊:门诊名称:尿裂随访专病门诊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遇节假日停诊)
以前的看病流程是到了就去门诊大厅预检、排队挂号、等候就诊......费时费力,而且不能确保能够挂上号。网络大数据时代,网上预约挂号因其便捷、精准的优势逐渐成为患者就医主流。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很多患儿家属咨询如何在网上预约挂号,现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泌尿外科挂号为例,介绍如何在网上预约号源,希望能够帮助到那些对网络预约挂号尚不熟悉的患者及家属。儿科医院门诊分为专家门诊(包括特需门诊和高级专家门诊)、专科(专病)门诊和普通门诊,所有门诊均全号源开放预约。了解各种网络预约方式并留意医院微平台和门诊大厅的动态信息公告,有助于您快速、便捷就医哦!1)微信预约:复诊患儿通过关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微信公众号或扫描二维码(医院官网http://ch.shmu.edu.cn/首页右上角)等途径登录,并实名注册后进行预约。(不支持3个月以下患儿预约)。预约周期:7天(政策调整以医院官网为准)。例:预约泌尿外科普通门诊:公众号下方点选“就医助手”,在弹出的列表中选中“预约挂号”,进入预约挂号界面,仔细阅读预约须知和挂号须知,选择普通门诊,找到泌尿外科(位于外科子项目内)。我院泌尿外科有泌尿外科普通门诊以及3种专病门诊:尿裂随访门诊、神经源性膀胱专病门诊、性发育异常门诊,根据每个患者具体就诊情况选择不同类型普通门诊,进入后选择就诊日期及期望挂号时段,点击预约挂号,根据提示操作直至挂号成功。专家门诊预约除了上面预约挂号界面可以预约以外,也可以在公众号界面下方点选“走进儿科”,在弹出的列表中选择“出诊专家”,在泌尿外科条目下选择相关专家,进入以后选择专家门诊的种类和时段,预约挂号。2)儿科APP预约: 复诊患儿通过下载儿科医院的手机APP软件(医院官网http://ch.shmu.edu.cn/首页右上角二维码),登录并实名注册后按提示进行预约(不支持3个月以下患儿预约)。预约周期:7天(政策调整以医院官网为准)。具体预约方法类似微信预约,不再赘述。 当然,除网络预约方式以外,其他预约方式还有: 1)电话预约: 通过拨打95169,按提示语音进行电话预约。预约周期:7天(政策调整以医院官网为准)。 2)自助预约: 凭患儿就诊卡(医保卡、社保卡或自费卡)和家长身份证原件在门诊各楼层的自助服务机上预约(不支持3个月以下患儿和特需A预约)和挂号。时间:每天7:30-21:30。预约周期:7天(政策调整以医院官网为准)。 3)现场预约: 凭患儿就诊卡(医保卡、社保卡或自费卡)和户口本(提供患儿身份证信息)到门诊一楼大厅便民服务中心预约。时间:每天7:30-16:00。预约周期:28天(政策调整以医院官网为准)。 4)诊间预约: 在就诊时由医生通过医生工作站进行预约复诊。专家仅限于本人,专科(专病)可以跨科预约。预约周期:180天(政策调整以医院官网为准)。 5)出院预约: 出院患儿在出院前由医生通过医生工作站进行预约随访。预约周期:180天(政策调整以医院官网为准)。当然,急需就诊而号源已经挂完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在好大夫网站开通加号申请的医生网站上申请加号。经医生本人同意加号以后,就诊当天凭好大夫网站加号确认信息直接到就诊医生诊室找医生本人加号。
http://ch.shmu.edu.cn/content.asp?ArticleID=2041,该科普文最早刊登在2006/5/31的上海儿童健康网上,多年过去,其中的一些观念又有了新的变化,比如隐睾,目前多主张早期手术。对于足月儿,生后6个月是观察期,有一部分孩子的睾丸会自行下降至阴囊,对超过6个月还没有下降的隐睾,一般建议尽早手术,以减少睾丸功能的损害。对于早产儿,睾丸下降的时间可能还会延后,因此观察时间可以相应延长,尤其对于位置较低的隐睾,可以观察到1周岁再手术。然而,即使有些隐睾在婴儿期睾丸会自行下降至阴囊,也需要观察随访,因为发现会有一些孩子随着年龄的增加,睾丸会再次上升成为隐睾!
患者提问:疾病:精索鞘膜积液病情描述:尊敬的陆医生,您好。感谢您百忙之中予以解答。我家男宝宝,2011年3月出生,于2013年两岁时,发现左侧睾丸有类似液体,去新华医院检查并做BC,说是左侧精索鞘模积液。具体请见上传的报告。希望提供的帮助:请问以下几点。1,听说液体少量的话,可以不做手术。不知道我们家宝宝这种情况是不是一定要做手术。2、如果做手术的话,可以最迟推到几岁之前做(因为考虑到孩子年龄小,尚在发育中,所以想尽量晚一点儿做。)手术有没有风险。3、如果不做手术的话,会影响小孩子哪方面的发育,这种影响是概率问题,还是必然会影响。万分感谢!所就诊医院科室:新华医院 小儿外科复旦大学儿科医院泌尿外科陆良生回复: 您好! 这个问题涉及小儿鞘膜积液的最佳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案的选择。1、目前关于小儿鞘膜积液治疗时机尚无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一般认为,大多数小儿鞘膜积液患者的鞘状突会在1-2岁自行闭合,大于2岁的鞘膜积液自行愈合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国际小儿腔镜外科学会临床指南建议大于2岁的先天性鞘膜积液、鞘膜内积液持续增加或者有可能并发腹股沟疝的患儿应手术治疗。当然,轻度的鞘膜积液也可以趋向保守,观察更长的时间。 2、治疗方案:由于大部分小儿鞘膜积液都是交通性的,鞘状突未闭合,因此,对于小儿鞘膜积液首选鞘状突高位结扎术,这与成人的鞘膜积液采用的鞘膜翻转手术完全不同。对于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目前我院开展的有开放手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两种。对于小儿而言,对侧鞘状突未闭有很高的发生率,腹腔镜手术可以在术中同时探查及治疗对侧鞘膜积液,可避免再次手术。而传统的开放手术无法探查对侧鞘状突。 3、任何手术都有风险,小儿鞘膜积液手术相对简单,风险小,手术成功率高。如果不做手术,有一些孩子的鞘膜积液会持续增加或者并发腹股沟斜疝,会有临床不适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影响睾丸发育。
患者提问:疾病:泌尿系结石术后病情描述:刘*入院时间是2014年7月4日;出院时间是7月17日出院;病床28号床铺.希望提供的帮助:陆医师:你好;我想详细了解下刘*病情的起因;如何正面性的做一些预防措施.谢谢所就诊医院科室: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泌尿外科复旦大学儿科医院泌尿外科陆良生回复: 您好! 孩子的结石成分分析报告及结石预防建议发给您,请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谢谢! 由于不能上传图片,只能转成文字: 检测报告(结石成分):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 预防建议: 1、大量饮水:每日饮水至少2000ml(相当于一暖瓶),保证每日尿量2000ml以上; 2、限食钠盐:钠盐可造成尿钙排泄增加,所以每日食用氯化钠(食盐)不应超过5克,忌食味精、鸡精; 3、忌食草酸:高草酸食物主要包括苋菜、菠菜、大黄、芒果、草莓、芝麻、可可、巧克力、茶叶、各种坚果(栗子、杏仁、核桃等),应忌食或少食; 4、常食柑桔:食用柑桔类水果可增加尿中枸橼酸(结石抑制因子)的含量,有助于预防结石复发; 5、适度运动:有利于微小的结石排出,但应防止过度运动导致脱水造成尿液浓缩; 6、控制体重:肥胖易导致结石形成,肥胖者应减轻体重; 7、定期体检:每年应常规复查泌尿系B超。
患者提问:疾病:胎儿重复肾伴积水病情描述:医生,你好!我已经怀孕31周了,最近才查出宝宝有重复肾,请麻烦帮我看一下我的B超单,胎儿的重复肾问题属于严重吗?因为之前都没有听说过这个病,对重复肾的了解真是少之又少!希望提供的帮助:宝宝一般情况下需要什么时候手术,手术之前宝宝是否会出现反复的尿路感染发烧等症状,术后能否保全肾的功能还是一侧肾会失去他的功能性了呢!手术的成功率高吗?我是比较不能接受宝宝只有一个肾的!从我的B超单看属于比较严重的吗?复旦大学儿科医院泌尿外科陆良生回复:您好! 单纯重复肾不伴有肾积水的预后是好的,不需要手术治疗; 由于重复输尿管末端梗阻或开口异常(不是开口于膀胱内)而导致重复肾伴有肾积水(一般是上半肾积水)的患儿,临床上可以出现尿失禁或反复尿路感染,治疗根据年龄、积水程度及患肾功能有多种方式: 1、积水严重,积水半肾功能几乎完全丧失的,切除积水的上半肾及重复扩张的输尿管,保留下半肾及下肾输尿管; 2、如果积水肾功能尚可,一般予以保留,手术解除输尿管末端梗阻或开口异常; 3、重复肾多伴有输尿管囊肿(囊肿位于膀胱内),新生儿期也可以行膀胱镜下囊肿开窗,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患儿会合并有膀胱输尿管返流,以后可能需要行输尿管返流的手术。 根据您提供的B超来看,您宝宝右侧重复肾伴肾、输尿管积水扩张,建议生后密切随访,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积水加重或出现反复尿感等症状,应及时手术治疗,即使是新生儿期也是如此,如积水及肾功能稳定,没有临床症状,可以待宝宝大一点再手术。手术疗效确切,成功率较高。大多数重复肾患儿下半肾会正常,手术时会予以保留,不会导致独肾。请不必担心,安心怀孕,记得产后1周复查B超。
横纹肌肉瘤(RMS)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泌尿生殖道的原发性横纹肌肉瘤占20~25%,其中有大约一半的泌尿生殖道横纹肌肉瘤来源于膀胱或前列腺部。手术仍然是横纹肌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完整的肿瘤手术切除结合不断改进的化放疗方案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5年生存率从最初的20%提高到目前的大约80%。但是膀胱前列腺部横纹肌肉瘤大部分发生在年龄小于5岁的孩子,肿瘤位于狭小的骨盆腔深部,增加了手术切除的难度。目前,关于膀胱/前列腺部RMS的手术方式采用根治性手术还是肿瘤部分切除,保留膀胱的保守治疗尚存在争议。尽管化放疗等辅助治疗手段不断完善,但保守治疗的长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保守治疗中化放疗的强化及疗程延长的长期影响也需要进一步评估。而且,对于术前化疗疗效欠佳,肿瘤缩小不明显的患者,延长化放疗的剂量及疗程并不一定能改善患者预后,甚至可能导致生长发育延迟,膀胱壁纤维化,以及和成人期的尿失禁和性功能障碍相关。因此,对于儿童应尽量限制化放疗的剂量和范围,而且需要考虑大剂量放疗对膀胱功能损害的远期影响。 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泌尿外科,以科主任毕允力教授为领导的肿瘤治疗团队,近年来开展了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结合适当化放疗治疗儿童膀胱/前列腺部横纹肌肉瘤,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2009.07至2012.05期间,我们共收治了14例小儿膀胱/前列腺部横纹肌肉瘤患儿,其中女性1例,男性13例。共有12例患者在活检和术前化疗后接受手术,手术时的平均年龄为3.08岁(6月~15岁)。8例行保留膀胱的肿瘤切除,膀胱尿道吻合术,4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成形术。术后继续化疗,部分患儿接受放疗,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5.5个月(7月~4.4年),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存活,且没有明确的复发患者,临床疗效满意。而且,对于术后患儿尿控及膀胱功能的临床评估中,我们在术后门诊的定期复查中发现,12例患者中11例术后没有出现尿失禁,仅1例患者术后出现间歇性白天湿裤,且经过生物反馈的排尿训练后症状逐渐消失。即使是全膀胱切除后替代的新膀胱,患儿也可以通过腹压来自行排空尿液。除1例全膀胱切除,可控性回盲肠新膀胱术的患儿需要清洁导尿外,其余患儿均能从尿道排尿,且B超检测没有明显残余尿,临床上达到了满意的尿控效果。我们的经验表明,对于肿瘤较小,局限于前列腺或膀胱颈部的患儿,可以完整切除肿瘤病灶,保留膀胱。对于在活检和术前化疗后的二次手术中,无法保留膀胱的患者,我们倾向于根治性全膀胱前列腺切除结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治疗方案,术后近期随访结果良好,随访期间100%患儿无瘤存活,且术后均没有明显尿失禁。对于肿瘤浸润深度达膜部尿道以下进入前尿道的患者,新膀胱和残留尿道无法吻合,因此完整切除肿瘤后需要行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后自己清洁导尿排空新膀胱,也可以有满意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认为,对于儿童膀胱/前列腺部RMS,完整的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的主要目标,对改善预后,提高存活率起着重要和关键的作用,同时可以减少化放疗疗程及其相关的副反应。尤其对术前化疗疗效欠佳,肿瘤缩小不明显的患者,根治性手术的意义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