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肛肠病术后的患者,均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具体指导才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有助于创面愈合。一般来讲,肛肠病手术均为开放式创口,属于污染创面,其生长愈合与无菌的一期缝合不同,这类创面需要由内向外自然愈合。因
相信每个要做痔瘘手术的病人都有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即手术当日到底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本人根据多年观察与总结,有如下经验供大家参考。术前一般主张排空大便,如果经常便秘者,应在术前1小时灌肠(温盐水500m
克隆氏病迁延日久,很难自行痊愈,多需要综合治疗。一般包括饮食疗法、药物疗法、手术疗法。首先,发作期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低纤维素饮食,补足维生素及各种微量元素。忌食辛辣、生冷、油腻、海鲜食品,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先生在外院行肛瘘手术后4月未愈,后来请我会诊,经查患者创面引流通畅,未见局部异常,查问患者时常出现腹泻、腹痛,后来考虑可能为克隆氏病所致。于是,老人的女儿追问克隆氏病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该病还会引起肛瘘?克隆氏病又称节段性肠炎、肉芽肿性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肠道复发性肉芽肿性疾病,可发生于从口腔至肛门的消化管道任何部位。临床以腹痛、腹泻、腹部包块、瘘管形成及不完全性肠梗阻为特点。本病病因尚不清楚,但多数专家认为本病之发生与感染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有关。感染因素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或支原体感染等均可能致病。本病活动期T细胞计数和混合淋巴细胞指数降低,提示免疫功能低下。有资料显示,本病有阳性家族史达10%以上,提示可能有一定遗传因素。本病与溃疡性结肠炎容易混淆两者虽然都有,腹痛、腹泻,但其它伴随症状不尽相同。溃结便血常见,克隆氏病便血不常见;溃结罕见肠梗阻,克隆氏病常见;溃结无腹部包块,克隆氏病常见;溃结罕见肛周瘘管,克隆氏病常见;溃结病变呈连续性,可波及全结肠,克隆氏病呈阶段性,回肠多见;溃结肠道没有肉芽肿,克隆氏病常见;溃结常见肠道假性息肉,克隆氏病罕见;溃结X线钡餐灌肠病变连续,肠袋消失,肠管痉挛,克隆氏病见病变阶段性,呈卵石样,肠腔狭窄、内瘘、僵直。临床上,多数专家认为在腹痛、腹泻同时,出现肠道非连续性病变、鹅卵石样改变、肠壁全层慢性炎症、结节样非干酪样肉芽肿、肛周瘘管形成,即可诊断为克隆氏病了。本文系范学顺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患了溃疡性结肠炎怎么调治?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溃疡性结肠炎基本属于慢性复发性型,也就是病情迁延日久,反反复复,时轻时重。有些患者因不知道该病应怎样调治而忧心忡忡。首先,患病后莫要精神紧张并保持心情舒畅,只有正确认识本病才能减少发作频率。现代医学认为焦虑、紧张、多疑易引起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进一步可导致肠道运动功能亢进,结肠平滑肌痉挛,血管收缩,组织缺血,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最终引起肠壁炎症性溃疡形成。中医学认为肝气郁滞,肝气克脾,脾失运化,导致腹泻。所以,注意精神调养有助于本病康复。其次,注意饮食调护。从临床看,本病发作或复发与饮食刺激有很大关系。生冷饮食、辛辣刺激、各种酒类、海鲜食物,均应戒除,避免因这些食物刺激或肠道过敏而诱发病情加重。饮食应以易消化、少纤维、富有营养为佳。第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慢性迁延性患者,运用中医药辩证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当用药稳定后,也可将中药制成丸药长期服用,除内服中药外还可采用中药灌肠。现代医学主要采用磺胺类、免疫抑制剂、激素类进行治疗。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暴发或慢性复发型病情危重者,只用应用激素才能缓解症状。只有当内科治疗无效并且病情非常危重,如并发肠穿孔、急性肠扩张、大量出血时,可以考虑外科手术治疗。本文系范学顺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三)如何判断是否患上溃疡性结肠炎?目前,临床医生主要根据患者的既往症状、X线检查、肠镜检查以及病理改变来判断一个患者是否究竟患上了溃疡性结肠炎。一般患者在平稳期会出现反复发作的脓血便、腹痛、有时伴有
(二)溃疡性结肠炎会出现哪些症状?很多慢性腹泻的患者非常害怕自己是否患上了溃疡性结肠炎,更有甚者,即使经常腹泻和便脓血也不去看医生检查,没有健康意识,直到病变加重才不得不去医院。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累及
(一)溃疡性结肠炎是如何发生的?一个30余岁的年轻人,据说有一天喝了很多冰镇啤酒,从此,腹泻不止,最后经过各种检查诊为溃疡性结肠炎,并从此与该病结下“不解之缘”。他不明白,为什么喝啤酒会导致该病发生。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之一。病变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甚至左半结肠、右半结肠、全结肠,临床以血性粘液便、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多发生于中、青年患者,多数病程缓慢,容易反复发作,个别出现急性发作。一般认为本病与免疫病理机制及心理因素有关,即通常认为,本病不是痢疾致病菌株所引起(非感染性疾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目前,医学界已经公认人体的自身免疫异常会导致该病发生。因为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血清中可发现抗结肠抗体、抗大肠杆菌抗体,从而损伤结肠黏膜导致发病。另外在溃疡周围的血中发现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群(T细胞、B细胞等)下降,也可能与本病有关。由于过度紧张、焦虑等导致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平滑肌痉挛,血管收缩,组织缺血,导致肠壁黏膜溃疡形成。所以,精神因素在本病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重视。此外,对食物的过敏、遗传因素、体内某些物质的缺乏等,也可能与本病发作有关。本文系范学顺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伪膜性肠炎一般发生于腹部大手术后并应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故又称手术后肠炎、抗生素肠炎。手术后由于体质虚弱,应用抗生素后,促使肠道菌群失调,厌氧芽孢杆菌异常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肠道黏膜急性坏死性炎症,并在坏死的黏膜上形成假膜。极个别人没有手术也可能发病,主要原因与机体免疫机能低下,如肠道缺血、肠道菌群失调等导致厌氧菌增多,产生毒素而致病。伪膜性肠炎特点是发病急骤,常在用药后数小时至2天内发病。发病时突然腹痛、发热,且常先于腹泻,腹痛有时剧烈,似急腹症,伴有恶心、腹胀。由于毒素刺激,体温升高,伴有心动过速、全身虚弱。个别患者产生中毒性休克。腹泻常呈绿色水样或黄绿色黏液样便,每日10次以上,重者大便量达4000ml以上,造成机体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有些患者粪便中可见块状伪膜。本病一旦确诊,应立即停用抗生素,并积极采用支持疗法,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低蛋白血症,必要时结合中药辨证治疗。本病如发现及时,处理得当,大多数患者可获痊愈,特别重症或年高体弱者,死亡率较高。本文系范学顺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天,一个邻居慌慌张张敲我家的门,说他岳父排便时出了很多血,非让我帮忙去看看,到他家后,见他家的厕所便坑内,的确有不少血,鲜红色,且有较多的稀粪便。后来,我又看看了老人家,见老人痛苦病容,伴有腹痛,里急后重,但没有发热、恶心、呕吐,追问老人没有痔疮病史,建议他迅速到医院进行检查。最后经过钡灌肠、结肠镜检查诊为缺血性结肠炎,并经过治疗后痊愈出院。缺血性结肠炎属于肠缺血综合征的一种,是指供应结肠的动脉(肠系膜下或上动脉)供血不足,引起所支配的肠段缺血,属于结肠局限性缺血性病变。本病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极快是其特点。造成缺血性肠炎的主要原因是血管本身病变和血流灌注不足,包括肠系膜动脉栓塞、胆固醇性栓塞、休克、心力衰竭、创伤、医源性损伤等造成结肠某段血流灌注不足,引发肠腔明显扩张、水肿、糜烂、不规则的深浅溃疡,黏膜甚至黏膜深层产生不同程度的坏死,甚至导致肠穿孔,形成腹膜炎。绝大部分缺血性结肠炎可通过保守治疗如禁食、抗生素、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后迅速产生疗效。有少部分病人需要早期剖腹探查,将坏死结肠切除。总之,只要便血多,伴有腹痛、腹泻者,应该迅速就医,免生他变。本文系范学顺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