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肛肠病术后的患者,均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具体指导才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有助于创面愈合。一般来讲,肛肠病手术均为开放式创口,属于污染创面,其生长愈合与无菌的一期缝合不同,这类创面需要由内向外自然愈合。因此,愈合的时间与自身体质、年龄、营养状况、良好休息等有很大关系。所以,术后患者应该对这些有基本了解以便顺利康复(一)饮食调养:痔瘘等术后开放性创面其生长均需要一定时间,如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年老体衰等创面生长相对较慢,即使身体没有各种基础病术后适度的营养也是必要的,如富含胶原纤维的食物,各种维生素等,对加速创面愈合均有利,但食补原则上适度为宜,过量则适得其反,另外术后至少一月应忌食辛辣,饮酒,海鲜等特异性蛋白,以减少创面刺激。(二)适度休息:一般来说肛肠病术后适当休息,可以防止过量运动导致的创面水肿,创面疼痛,术后两周内以散步为主。一月以内尽量不要跑步、跳舞、游泳、打球等剧烈活动,如果过度运动有可能导致局部创面撕裂,即使没有裂开也可能由于过度运动而导致创面疼痛或者分泌物增多等。(三)温水坐浴:肛周局部神经分布较多,局面异常敏感,因而术后疼痛在所难免,尤其是痔疮术后由于括约肌容易痉挛,所以肛门疼痛反而比脓肿或肛瘘术后为重(因脓肿、瘘术后括约肌部分切断,不易引起肛门痉挛)。如果术后一段时间内用中药或盐与花椒水坐浴(盐与花椒等量,各一勺),会很快缓解患者的肛门痉挛,疼痛即会即刻减轻。因此,术后一月内我们均主张患者用药物或者盐花椒水坐浴(40-50度水温为宜,每日两次,每次五分钟),通过临床观察,坐浴不仅能清洁创面,还能明显缓解术后疼痛。(四)坚持换药:肛肠术后换药是关键的一环,如果创面引流不畅或出现假愈合(表皮愈合,皮下空虚)均会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对于各种有创患者均应坚持每日或隔日换药,通过油纱条的引流,使创面由基底向外生长达到彻底愈合,换药可以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自行换药,或由医务人员操作。总之,创面彻底愈合才算康复。(五)排便与提肛:术后一周内必须注意排便的规律与通畅,过干大便会使创面撑开,出血,并由于机械性外力刺激而加重疼痛;大便过稀,如每日三次以上,可使创面不断收到粪便刺激,除加重疼痛外还容易引起创面水肿,延缓愈合。有个别患者术后一周经常有便不尽感,原因可能是创面本身的刺激,或结扎线未脱落所致,只要创面没有水肿,体温正常,待创面愈合后会逐渐消失,但如果因惧怕排便而有意久忍,往往会引起粪嵌塞,大便呈“巨大球状”,对恢复更加不利。肛肠病术后患者应切记这些。当痔瘘术后创面由轻度发痒的时候,此为生肌长肉的特征,这时候可以适当的进行提肛运动,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愈合。具体是睡前,起床时,排除杂念,舌抵上颚,每次提肛30-50次,每次提肛停留5s。如果患者既往有基础病,降压、降脂、降糖药物,术前术后均可继续服用,如果术前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等防止血小板凝聚的药物,建议术前术后各停一周以防止创面不易止血,经过这些方面的注意事项,相信对您的术后康复会有所帮助的。范学顺医生相册
相信每个要做痔瘘手术的病人都有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即手术当日到底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本人根据多年观察与总结,有如下经验供大家参考。术前一般主张排空大便,如果经常便秘者,应在术前1小时灌肠(温盐水500ml),以保证手术时局部不被污染。对于腰麻(无痛手术)或者全麻的患者还主张术前、术后6小时不能进食,术后6小时也不能活动;对于局部麻醉的患者不要求术前禁食,术后3小时内不主张下床,也不主张3小时内小便,以防止过早的活动而出现麻药反应(如头晕、恶心等)。由于肛肠手术基本为开放创口,术后难免少量渗血,所以术后应该由家属为患者在手术局部(已包扎完创口)加压30分钟,以防止局部出血。肛门周围神经丰富,术后疼痛在所难免,尤其是麻药过后会有一定的疼痛,但由于体质的差异,每个人对疼痛的敏感度也不一样,从多年临床观察,经常饮酒、过度紧张、焦虑、经常失眠、敏感体质的病人可能术后疼痛较重,凡属以上之一的患者均应提前与医生沟通,以便术前、术后止痛药物的及时应用,体质超敏,不耐疼痛的患者有可能每日早晚长效镇痛治疗。从临床观察,肛瘘、肛周脓肿由于切断了部分肛门括约肌,术后不易痉挛,所以术后疼痛反而较轻;痔疮或肛裂的病人由于没有损伤肛门括约肌,术后由于创面的刺激造成括约肌痉挛,所以疼痛相对较重,对于这些希望要手术的患者应该有所了解。但无论哪种疼痛,随着创面的生长,新鲜肉芽覆盖了神经末梢,只要创面没有再感染,疼痛很快就会缓解。对于疼痛敏感的人用止痛药的时间相对延长,反之则短。一般局部麻醉的患者,术后3小时可以下床活动,可以小便,但个别人也有术后一时小便不畅的感觉,这主要是由于肛门括约肌与尿道括约肌为同一神经支配,当肛门痉挛疼痛时,尿道括约肌也会痉挛,所以会出现小便不畅,但随着肛门疼痛的缓解,小便自然能够解出。如果术后8小时还未解出小便并有明显的小腹不适时应尽快让医生处理。肛肠手术,为了更好地保护创面,减少刺激,我们多主张手术当日不能排大便,如果既往有腹泻病史的病人则应在腹泻控制后再行手术,否则经常粪便刺激肛门会加重局部负担,并由于反复蹲厕造成局部易于水肿,对恢复不利。除腰麻术前术后6小时不能进食外,局部麻醉病人不必禁食,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饮食,当日主张宜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禁辛辣、禁油腻、禁发物(鱼、虾、蟹等),如饮牛奶等易于胀肚的病人,最好停用。手术当晚,病人应早休息,避免干扰,除年老体弱或病情严重需要陪床外,其余绝大多数患者可以不用陪床,自行护理。
克隆氏病迁延日久,很难自行痊愈,多需要综合治疗。一般包括饮食疗法、药物疗法、手术疗法。首先,发作期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低纤维素饮食,补足维生素及各种微量元素。忌食辛辣、生冷、油腻、海鲜食品,必要时给予全胃肠外营养。药物治疗可选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水杨酸柳氮磺胺毗啶、免疫球蛋白、肾上腺皮质激素或采用中医药结合治疗。抗生素如灭滴灵可抑制肠道厌氧菌,改善肠黏膜、降低肠道炎症活动指数;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等,可与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免疫球蛋白可改善临床表现;水杨酸柳氮磺胺毗啶适于活动期治疗,效果明显;急性期运用激素如氢化考的松滴注或灌肠,或口服强的松龙均有较好地治疗效果。在非活动期结合中医药辩证治疗也是不错的选择。对于内科治疗无效,不能正常生活或影响生长发育者,或伴有肠梗阻、腹部肿块、持续性贫血、外瘘形成者可采用手术治疗,可行部分肠切除或全结肠切除造瘘术。本文系范学顺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先生在外院行肛瘘手术后4月未愈,后来请我会诊,经查患者创面引流通畅,未见局部异常,查问患者时常出现腹泻、腹痛,后来考虑可能为克隆氏病所致。于是,老人的女儿追问克隆氏病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该病还会引起肛瘘?克隆氏病又称节段性肠炎、肉芽肿性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肠道复发性肉芽肿性疾病,可发生于从口腔至肛门的消化管道任何部位。临床以腹痛、腹泻、腹部包块、瘘管形成及不完全性肠梗阻为特点。本病病因尚不清楚,但多数专家认为本病之发生与感染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有关。感染因素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或支原体感染等均可能致病。本病活动期T细胞计数和混合淋巴细胞指数降低,提示免疫功能低下。有资料显示,本病有阳性家族史达10%以上,提示可能有一定遗传因素。本病与溃疡性结肠炎容易混淆两者虽然都有,腹痛、腹泻,但其它伴随症状不尽相同。溃结便血常见,克隆氏病便血不常见;溃结罕见肠梗阻,克隆氏病常见;溃结无腹部包块,克隆氏病常见;溃结罕见肛周瘘管,克隆氏病常见;溃结病变呈连续性,可波及全结肠,克隆氏病呈阶段性,回肠多见;溃结肠道没有肉芽肿,克隆氏病常见;溃结常见肠道假性息肉,克隆氏病罕见;溃结X线钡餐灌肠病变连续,肠袋消失,肠管痉挛,克隆氏病见病变阶段性,呈卵石样,肠腔狭窄、内瘘、僵直。临床上,多数专家认为在腹痛、腹泻同时,出现肠道非连续性病变、鹅卵石样改变、肠壁全层慢性炎症、结节样非干酪样肉芽肿、肛周瘘管形成,即可诊断为克隆氏病了。本文系范学顺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患了溃疡性结肠炎怎么调治?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溃疡性结肠炎基本属于慢性复发性型,也就是病情迁延日久,反反复复,时轻时重。有些患者因不知道该病应怎样调治而忧心忡忡。首先,患病后莫要精神紧张并保持心情舒畅,只有正确认识本病才能减少发作频率。现代医学认为焦虑、紧张、多疑易引起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进一步可导致肠道运动功能亢进,结肠平滑肌痉挛,血管收缩,组织缺血,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最终引起肠壁炎症性溃疡形成。中医学认为肝气郁滞,肝气克脾,脾失运化,导致腹泻。所以,注意精神调养有助于本病康复。其次,注意饮食调护。从临床看,本病发作或复发与饮食刺激有很大关系。生冷饮食、辛辣刺激、各种酒类、海鲜食物,均应戒除,避免因这些食物刺激或肠道过敏而诱发病情加重。饮食应以易消化、少纤维、富有营养为佳。第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慢性迁延性患者,运用中医药辩证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当用药稳定后,也可将中药制成丸药长期服用,除内服中药外还可采用中药灌肠。现代医学主要采用磺胺类、免疫抑制剂、激素类进行治疗。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暴发或慢性复发型病情危重者,只用应用激素才能缓解症状。只有当内科治疗无效并且病情非常危重,如并发肠穿孔、急性肠扩张、大量出血时,可以考虑外科手术治疗。本文系范学顺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三)如何判断是否患上溃疡性结肠炎?目前,临床医生主要根据患者的既往症状、X线检查、肠镜检查以及病理改变来判断一个患者是否究竟患上了溃疡性结肠炎。一般患者在平稳期会出现反复发作的脓血便、腹痛、有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关节痛、脊柱炎、角膜炎等。但是当某种原因引起的溃结爆发时,患者各种症状明显加重,腹痛、腹泻剧烈,脓血便大量增多,伴有明显高烧,应引起足够重视。气钡双重造影可发现结肠黏膜刺状隆起,边缘毛糙或出现细颗粒状变化,还可发现多发溃疡或息肉形成,有些出现黏膜萎缩,长期反复发作病人可出现肠管狭窄、缩短。有生活常识的患者都知道,反复便脓血应该行消化道肠镜检查。一般肠镜下所见黏膜多发性浅溃疡伴充血、水肿,可在直肠或全结肠分布。黏膜粗糙,质脆,容易出血,有时伴有假性息肉。对病变部位取病理也是判定溃结的常用方法。通常组织学所见为结直肠黏膜炎细胞浸润,异常上皮细胞增生,上皮纤维化,隐窝脓肿。根据以上结果综合分析,医生很快为您判定是否患上了溃疡性结肠炎。本文系范学顺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二)溃疡性结肠炎会出现哪些症状?很多慢性腹泻的患者非常害怕自己是否患上了溃疡性结肠炎,更有甚者,即使经常腹泻和便脓血也不去看医生检查,没有健康意识,直到病变加重才不得不去医院。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累及直肠、乙状结肠,然后向近心端发展,甚至整个结肠。病理变化主要局限于结肠的黏膜层,黏膜下层病变较轻,少数严重病例可侵犯肌层与浆膜层。病变范围越大,症状越重。肠道症状:对于初发的患者,症状轻重程度不尽相同,仅有腹泻、腹痛、少量脓血便,腹痛为隐痛,体温脉搏正常,常常得不到人们重视,随着病情发展,可转变为慢性复发型,即症状较轻,反复发作,平时每日腹泻3~5次,黏液便或脓血便,在发作期,结肠镜检查显示有明显充血、溃疡,间歇期仅有轻度充血、水肿。由于病情迁延日久,最后病变常累及全结肠,多数伴有肠道假性息肉形成。日久不愈,可导致贫血、消瘦,个别假性息肉会导致癌变。此外,一部分病人会出现急性暴发型溃疡性结肠炎,起病急骤,全身和局部症状均重,高烧,脓血便或血便每日可达20次以上,常伴有呕吐、腹胀、腹痛、心跳加快等毒血症症状,易发生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腹膜炎等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及时,死亡率较高。肠道外症状:初期全身无明显表现,如反复发作可出现全身乏力,消瘦或贫血,有些患者伴有口腔溃疡、关节痛、关节炎、肝肿大、结膜炎、角膜炎等,需要引起注意,做好鉴别诊断本文系范学顺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溃疡性结肠炎是如何发生的?一个30余岁的年轻人,据说有一天喝了很多冰镇啤酒,从此,腹泻不止,最后经过各种检查诊为溃疡性结肠炎,并从此与该病结下“不解之缘”。他不明白,为什么喝啤酒会导致该病发生。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之一。病变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甚至左半结肠、右半结肠、全结肠,临床以血性粘液便、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多发生于中、青年患者,多数病程缓慢,容易反复发作,个别出现急性发作。一般认为本病与免疫病理机制及心理因素有关,即通常认为,本病不是痢疾致病菌株所引起(非感染性疾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目前,医学界已经公认人体的自身免疫异常会导致该病发生。因为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血清中可发现抗结肠抗体、抗大肠杆菌抗体,从而损伤结肠黏膜导致发病。另外在溃疡周围的血中发现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群(T细胞、B细胞等)下降,也可能与本病有关。由于过度紧张、焦虑等导致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平滑肌痉挛,血管收缩,组织缺血,导致肠壁黏膜溃疡形成。所以,精神因素在本病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重视。此外,对食物的过敏、遗传因素、体内某些物质的缺乏等,也可能与本病发作有关。本文系范学顺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伪膜性肠炎一般发生于腹部大手术后并应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故又称手术后肠炎、抗生素肠炎。手术后由于体质虚弱,应用抗生素后,促使肠道菌群失调,厌氧芽孢杆菌异常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肠道黏膜急性坏死性炎症,并在坏死的黏膜上形成假膜。极个别人没有手术也可能发病,主要原因与机体免疫机能低下,如肠道缺血、肠道菌群失调等导致厌氧菌增多,产生毒素而致病。伪膜性肠炎特点是发病急骤,常在用药后数小时至2天内发病。发病时突然腹痛、发热,且常先于腹泻,腹痛有时剧烈,似急腹症,伴有恶心、腹胀。由于毒素刺激,体温升高,伴有心动过速、全身虚弱。个别患者产生中毒性休克。腹泻常呈绿色水样或黄绿色黏液样便,每日10次以上,重者大便量达4000ml以上,造成机体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有些患者粪便中可见块状伪膜。本病一旦确诊,应立即停用抗生素,并积极采用支持疗法,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低蛋白血症,必要时结合中药辨证治疗。本病如发现及时,处理得当,大多数患者可获痊愈,特别重症或年高体弱者,死亡率较高。本文系范学顺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天,一个邻居慌慌张张敲我家的门,说他岳父排便时出了很多血,非让我帮忙去看看,到他家后,见他家的厕所便坑内,的确有不少血,鲜红色,且有较多的稀粪便。后来,我又看看了老人家,见老人痛苦病容,伴有腹痛,里急后重,但没有发热、恶心、呕吐,追问老人没有痔疮病史,建议他迅速到医院进行检查。最后经过钡灌肠、结肠镜检查诊为缺血性结肠炎,并经过治疗后痊愈出院。缺血性结肠炎属于肠缺血综合征的一种,是指供应结肠的动脉(肠系膜下或上动脉)供血不足,引起所支配的肠段缺血,属于结肠局限性缺血性病变。本病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极快是其特点。造成缺血性肠炎的主要原因是血管本身病变和血流灌注不足,包括肠系膜动脉栓塞、胆固醇性栓塞、休克、心力衰竭、创伤、医源性损伤等造成结肠某段血流灌注不足,引发肠腔明显扩张、水肿、糜烂、不规则的深浅溃疡,黏膜甚至黏膜深层产生不同程度的坏死,甚至导致肠穿孔,形成腹膜炎。绝大部分缺血性结肠炎可通过保守治疗如禁食、抗生素、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后迅速产生疗效。有少部分病人需要早期剖腹探查,将坏死结肠切除。总之,只要便血多,伴有腹痛、腹泻者,应该迅速就医,免生他变。本文系范学顺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