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固定融合术是脊柱外科最为经典、应用最为广泛、效果最有保证、相对风险最小的手术之一,可有效治疗伴有腰椎失稳和明显退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疾病。除非合并明显的骨质疏松或术中发现螺钉的固定强度不足,否则通常术后拔出引流管后就鼓励患者在他人扶助下佩戴腰围床上坐起及逐步站立行走,病情稳定时即可回家继续休养。很多患者回家后对疾病的恢复过程和注意事项仍有疑问,希望您可以在这里找到有用的信息。一.手术并不是小手术,因此回家还是以休息为主,加强营养,特别是要有足量蛋白质摄入,以补充伤口修复过程中消耗的蛋白质,并维持足够的免疫力。二.卧床时要注意下肢肌肉的锻炼,特别是股四头肌的力量,这样下地时才不会觉得腿软无力。可通过直腿抬高进行练习,或者通过膝关节下压的方式增强肌肉力量,每天要尽量多做。此外,对于卧床时间长的患者,还要多活动踝部预防下肢血栓形成。三.医生明确告知骨质疏松显著时,应遵循医嘱决定何时起床下地合适。如果骨质疏松不严重,一般来说无需保持卧床,而是应该佩戴腰围后适度下地活动,这不仅不会对伤口愈合产生不良影响,反而能够促进其愈合。每天下地多少次、走多远都没有标准和规定,而是量力而行,逐步恢复至术前日常活动所需强度即可。觉得累了就应该休息。四.对于开放减压固定融合术的患者,我科通常采用皮内缝合技术闭合皮肤切口,也有人称之为“美容缝合”,可吸收缝线位于伤口内部,因此无需拆线。出院后一般每3-4天伤口换药,观察伤口情况,没有明显红肿热痛的表现就说明伤口愈合情况良好。手术后14天伤口愈合,此后无需换药,伤口也不需要纱布或敷料覆盖了。对于内镜下融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的患者,几个经皮操作切口会有缝线,除遵循上述换药规律外,伤口愈合良好的前提下,术后14天应拆除缝线。手术后3周可以洗澡。五.根据患者的反馈和经验,通常术后一个月内就能够恢复到感觉良好的状态,术后三个月时基本没有不适感,此时大多数患者生活自理就不存在问题了;三个月的时候要进行复查,没有问题就可以不用再佩戴腰围。复查一般是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需要观察内固定是否有移位或松动,以及椎间融合情况。五.神经是十分敏感的组织,需要手术的患者其神经都经历了长时间比较严重的压迫,因此都有明显的损伤甚至结构坏死,手术只是给神经恢复创造条件,但恢复过程通常比较缓慢,而且不少患者在早期还会经历由于神经水肿导致的小腿和/或足部刺痛、麻木等症状,如果比较明显,通过服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物、消肿药物和神经妥乐平,绝大多数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但最终仍需时间上的跨度才能稳定在一个比较舒适的状态,但未必一定完全没有症状,因为神经可能无法完全修复。此外,术前的疼痛无力术后恢复的较快,但麻木感恢复时间较长。六.术后尽量少弯腰,术后三个月后开始锻炼腰背部肌肉,比如小燕飞或五点支撑,游泳也是一项推荐的运动,这些都有助于缓解手术导致的腰痛,也有利于预防或减缓相邻节段退变。七.一定要戒烟。吸烟已被证实对骨的融合有相当不利的作用,如果椎间融合失败,则可能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等,严重时甚至需要二次手术。八.如果合并骨质疏松,一定要积极地抗骨质疏松治疗,否则内固定可能松动。骨密度T值在-3以下的,建议使用特立帕肽增加成骨;T值在-2~-3的,建议使用地舒单抗减少骨流失。九.体重过大时,无论是自身的脊柱或者内固定均承受了更大的力量,出现问题的几率自然更高。因此,建议控制体重。
脊柱内镜主要包括单轴内镜(椎间孔镜)和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作为近年来热门且应用广泛的微创手术技术,脊柱内镜能够进行椎管减压以及精确摘除突出压迫神经根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在适应证选择正确的前提下,可有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下肢放射性麻痛症状,受到越来越多患者和医生的欢迎。但脊柱内镜下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后,仍有腰椎间盘突出复发的风险。为了最大程度上降低这种风险,并减缓腰椎进一步退变导致的腰椎不稳、椎管狭窄等可能需要再次行固定融合手术的问题,患者在出院后建议做到以下几点:1、在4-6周内,除外必要的日常生活所需活动佩戴腰围完成,如吃饭、短距离的行走、如厕等,应尽量多卧床休息,每天坐的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体重大的患者更应注意!2、3个月内尽量避免弯腰,更不要搬提重物。同时还要避免扭腰、剧烈活动、以及打喷嚏等腹压突然升高的动作。3、多锻炼腰背肌,如小燕飞等,腰背肌力量的增强有助于稳定腰椎,减少腰痛的可能性并有利于常见腰椎疾病的预防。4、体力劳动和较为剧烈的体育运动建议1年后再考虑。这个时间并不是绝对的,国外有研究显示,术后短时间内恢复术前的活动强度也是可以的,但保险起见,并不建议患者太激进,毕竟一旦复发,痛苦的是自己。5、出院后每3-4天在附近医疗机构对伤口进行消毒换药1次,术后14天拆线。拆线后即可洗澡。对于以椎管狭窄为主、椎间盘突出不明显且在术中镜下得以确认的UBE单纯椎板开窗减压的患者来说,由于没有处理椎间盘结构,因此复发的风险相对来说小一些。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基础骨量积累和增龄后骨量流失密切相关。人体骨骼中的矿物含量在30岁左右达到最高的峰值骨量,骨量积累水平越高,中老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就越晚,症状与程度也越轻。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年龄增大是骨质疏松症高发的主要原因。不平衡膳食、静坐生活方式、日照过少、吸烟、饮酒、药物使用等因素不仅影响基础的骨量积累水平,也导致中老年后的骨量流失,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骨质疏松的标准诊断方式是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DEXA)进行骨密度的测量。骨密度T值-1以上为骨量正常,-1到-2.5为骨量减少,-2.5以下为骨质疏松;但是骨量减少的同时伴有脆性骨折的话即诊断为严重骨质疏松。所谓脆性骨折,就是指轻微暴力下发生的骨折,最常见的部位是脊柱、前臂远端和股骨近端(包括股骨颈和股骨粗隆)。脆性骨折的发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且可能由于长期卧床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发现骨质疏松就应该积极进行治疗。一方面降低发生脆性骨折或再骨折的风险,对于做了内固定手术的患者来说,还可以降低螺钉松动、椎间融合器下沉等风险。大家熟知的补钙其实是最基础的治疗,一般来说不需要买多贵的产品,市场上种类繁多的补钙产品,包括大家津津乐道的液体钙,其实只是改善了药物的性状,可能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但钙的吸收率并无多大差别。基础治疗除了补钙以外,还需要补充活性维生素D,即骨化三醇,起到促进钙质吸收的目的。这两种药物作为基础药物,一般建议终生服用。但是,仅仅服用这两种药物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如同盖楼,钙片和骨化三醇好比水泥,是基础材料。要想把楼盖好,需要“盖楼的工人”主动增加成骨,和(或)抑制骨质流失。而“盖楼的工人”在骨质疏松老年人体内的量是明显减少的,相对来说,骨质流失又是比较显著的。对于严重骨质疏松,或者骨密度在-3以下,首选主动增加成骨的药物。目前国内这种类型的常用药物为特立帕肽,用法稍微麻烦一点,类似胰岛素一样需要每天在家自己用注射笔皮下注射,建议使用时间1-2年。这个药物是优选,不过价格较高且目前不在医保(以后可能会纳入)。以天津为例,目前每个月费用为960元。对于一般的绝经后骨质疏松,建议选用抑制骨质流失的药物,可以选用地舒单抗或唑来膦酸,使用都比较方便。地舒单抗半年打一次针,600多一支,医保报销,有条件的话建议尽量用的时间长一些,国外有研究显示持续用十年的话,骨密度是持续改善的。唑来膦酸是输液的,一年只输一次,使用同样方便,医保报销,一般建议使用3年后停药观察。当然还有口服的抑制骨质流失的双磷酸盐类药物,比如福善美等,但是比起上述两种,使用上不够方便。止于降钙素类的药物如密盖息,通常更多用于急性骨质疏松骨折后疼痛的治疗。
由于脊柱外科的疾病大多数会导致颈肩痛或腰腿痛,无论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后都会使用一些镇痛消炎药。但在与患者或家属的交流中发现,大家经常把医生嘱咐服用的消炎药(也叫抗炎药)误认为是指头孢类的药物,因此这里简短地说明一下二者的区别,希望能对大家理解医生嘱托时有所帮助。 1、消炎药:一般是指全称为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药物。这类药物的作用正如其全称一样,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的作用,所以大家平时买的发烧药、大部分的止疼药其实都属于这一类药物,比如电视广告中常见的芬必得等等。只不过在脊柱疾病当中,甚至是大多数骨科疾病的治疗当中,医生开具此类药物的主要功能是止疼,而其实这类药物的止疼原理是通过抑制炎症实现的。这里指的炎症是无菌性炎症,例如平时磕磕碰碰后局部会产生的肿痛,由于并没有病原体(细菌、病毒等)参与其中,所以不是感染,不需要使用抑制或杀死病原体的药物。 2、抗菌药:这是一大类药物,是指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老百姓最常提到的头孢什么什么,其实叫做抗生素,是抗菌药的一大类,包括头孢类、红霉素类、喹诺酮类(比如氟哌酸)等。这类药物的作用,当然是在体内存在细菌感染灶——也就是存在感染性炎症时通过抑制或杀死细菌来缓解或消除感染性炎症。此时所谓的抗炎和上述用来镇痛的抗炎完全是两码事。 因此,如果只是常见的颈肩腰腿痛,不可能会用头孢类的抗生素来止疼。而平时老百姓使用抗生素最常见的场景,莫过于因细菌感染导致的感冒咽痛发烧。朋友们这回清楚了吗?
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适合微创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可预约我院日间手术。住院时间在24-48小时以内,高效缓解或消除疼痛麻木等不适症状,康复快,费用低。预约前,应在当地医院或我院门诊完善腰椎正侧过伸过屈位X线片、CT及核磁。上述检查资料齐备后,可通过两种方式由我对病情进行评估:(1)预约我的专家门诊进行面诊;(2)在我的好大夫网上诊室输入简明扼要的病情信息并上传清楚的影像学资料,我在网上对病情进行评估。如果病情适合接受椎间孔镜手术治疗:(1)门诊患者由医生现场开具住院单安排床位住院。如暂时因无空床位无法住院,则留下联系方式等待医生通知在特定的时间住院,通常等待的时间很短;(2)网上鉴诊的患者在与我商定好的时间来医院取住院单直接办理住院。天津市医保的患者入院时交2万元押金。符合天津市医保单病种付费条件的患者,我们会为您办理相关手续,可显著降低您最终个人负担的住院费用。外地医保患者来院前务必咨询当地医保机构有关异地医保的相关政策,以便您及时享受当地医保实时报销。如可办理异地医保联网实时结算,则入院时交2万元押金。如无法实时结算,或是自费患者,则需入院后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交押金(3-4万)。住院当天请空腹,入院后即刻安排抽血化验及其他必要的术前检查,通常第二天安排手术。术后当天无不适即可办理出院,最晚术后第二天上午出院。需复印病历和开具诊断证明的患者,可提前告知我。出院时即可带走诊断证明;病历复印的位置在住院部二楼病案科,可通过邮寄的方式或在出院后约7个工作日持患者身份证现场办理。术后有任何问题,可随时通过网上诊室与我联系。有关复查时间等注意事项也可通过网上诊室了解和查看。祝您早日康复!
脊柱侧凸分为三种类型,每一种类型的治疗都不尽相同:1、先天性2、特发性3、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但最常见的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AIS是一个排除性诊断,也就是说,若要诊断为AIS,必须先排除其他疾病或原因。这种疾病具有遗传性,可由多种因素导致,但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有关致病原因的假说有多种,包括激素(褪黑素)相关、脑干、本体感觉障碍、肌肉骨骼异常、椎间盘胶原含量异常、韧带中存在超细纤维、盘状钙调蛋白病变、结缔组织病变以及发育异常等。AIS的定义是指直立位脊柱持续侧方弯曲超过10°。尽管脊柱侧方弯曲是该病最主要的症状,但AIS还常常伴有椎体旋转和脊柱多平面弯曲。这些冠状面以外的弯曲和椎体旋转使AIS成为一种复杂的三维畸形。0.2%到0.3%的AIS患者需要接受治疗。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脑瘫、Duchenne肌萎缩以及脊髓脊膜膨出(脊柱裂)等。这些疾病的类型大相径庭,因此治疗上也大不相同,这一点与AIS形成鲜明的对比。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出生时就伴有脊柱侧弯,因椎体形成障碍或分节不全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凸进展的因素(降序)1、一侧未分节骨桥伴对侧半椎体2、单侧未分节骨桥3、完全分节的半椎体4、部分分节的半椎体5、大块椎以上是几种不同类型的先天性脊柱侧弯。依据畸形形成的原因可预测侧弯的进展情况。辅助检查CTMRI申请额外的检查以排除其他异常或伴随疾病治疗/处理非手术治疗支具:佩戴情况取决于患者年龄。大多数情况下支具效果不佳。手术治疗融合术:前路或者后路融合、器械内固定。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最常见的脊柱侧凸。发病率(Cobb角>10°):25/1000女孩/男孩侧弯>25°的比率为7:1;3%到5%的患者侧弯>10°发展史:侧弯的进展取决于侧弯的程度以及发现侧弯时患者的骨骼成熟度。侧弯越小,骨骼成熟度越高,则侧弯进展的可能性越小。侧弯进展的危险因素:侧弯程度(>20°),年龄轻(预测侧弯是否会进展下列参数提示侧弯将会进展,因此需要仔细评估女性尚未来月经Risser征早期年龄较轻临床评估双肩高度评估腰线是否对称躯干是否有偏移双下肢是否不等长脊柱是否存在畸形肋骨旋转畸形程度(肋骨隆起)仔细的神经学检查神经学检查对于左胸弯尤其重要。检查结果异常则应进行MRI。举例来说,腹壁浅反射消失、Beevor征(患者仰卧位用力抬头,肚脐异常移动)阳性则提示腹直肌乏力,病因可能是脊髓灰质炎、脊髓空洞或脊髓脊膜膨出。确定侧弯类型特别提示:查体过程不应出现疼痛。如果出现了疼痛症状,则应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排除椎管内病变。治疗/处理非手术治疗支具主动矫形:通过压力点和放松达到三点固定的效果,能防止侧弯进展,但无法达到永久矫形的目的。支具可以防止侧弯进展,但不能减小侧弯。成功率75%至80%。手术大多数通过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矫形内固定,必要时需要融合。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少见,顾名思义,由神经或肌肉系统原发病变引起,需优先治疗原发病。
椎间盘退变引起不稳,导致椎间隙不对称狭窄及椎体旋转,最终发生老年人退行性脊柱侧弯。症状和体征背痛腰弯通常<40°,而且很少进展到40°以上。出现椎管狭窄症状,可因侧弯凹侧的神经根受压或凸侧神经根受牵拉引起。凹侧的塌陷导致相邻椎弓根之间的椎间孔狭窄,因此,大的腰弯凹侧常出现大腿前侧和小腿的症状(头端和中部的腰神经根受压所致)。腰弯凸侧常出现下肢后侧的放射痛;疼痛是由于尾端的腰神经根和骶神经根受压所致。由于侧弯在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中失去了其柔韧性,所以侧弯进展的可能性也相应地下降了。特别提示:侧弯进展的危险因素有:Cobb角>30°顶椎旋转大于II度(Nash-Moe)侧方滑脱>6mm髂嵴连线通过或低于L4-5椎间隙辅助检查MRI或CT站立全长正侧位X线片,用于评估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仰卧位侧方弯曲像,用于评估侧弯的僵硬程度过屈过伸位像,了解有无不稳治疗非手术治疗:80%的患者保守治疗有效,包括理疗、服用非甾体类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有助于缓解夜间疼痛;支具主要用于控制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症状,并不能阻止侧凸进展。手术治疗:侧弯进展、存在动力性腰背痛或有椎管狭窄症状时有手术指征。手术可能仅能缓解50%-75%的背痛。对于无脊柱失平衡、主要以椎管狭窄症状为主的患者,可考虑多种形式的微创手术或短节段固定融合手术;对于有动力性腰背痛、存在脊柱冠状面或矢状面失平衡的患者,则应进行矫形手术。
腰痛可能的原因种类繁多,想十分明确其原因通常不容易,因为许多疼痛因素都能引起类似部位或区域的疼痛。腰痛可以是一侧的,也可以是位于中间区域的,有一些还伴有放射痛。一般来说,放射到臀部或者大腿外侧的大多是牵涉痛,也就是不涉及神经压迫问题,而如果放射到小腿后外侧甚至是足部,则要考虑腰椎间盘突出等导致的神经压迫所致。腰痛可分为以下6种:1、神经源性;2、脊柱源性;3、炎性/关节炎;4、肿瘤性;5、椎间盘源性;6、软组织源性。其中比较常见的有: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特征是由椎间盘纤维环的炎症引发的轴性疼痛。可由纤维环破裂、既往手术史、不稳、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或椎间盘内部破裂引起。腰椎不稳定一般是指腰椎过伸过屈位像上前后5mm以上的移位或11°以上的成角。峡部裂引起>4mm的腰椎滑脱易引起慢性下腰痛。腰扭伤急性腰部肌肉或韧带等软组织扭伤所致通常腰痛位于一侧,有明确的扭伤动作病史腰部肌筋膜炎临床上颇为常见,起病隐匿,没有明确的原因与劳损,受凉,久坐等有关发作初期可以非常疼痛,使人误以为出现了大问题,但通常预后良好。腰椎病理性骨折老年骨质疏松性,或者肿瘤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通常疼痛剧烈,特别是翻身活动时肿瘤性骨折通常夜间疼痛剧烈辅助检查X线片应注意的X线改变:单独的椎间隙狭窄;峡部裂;脊柱向前或向后滑脱;腰椎节段的活动度;移行区;侧方滑脱;椎弓根的完整性;脊柱侧凸;脊柱裂;既往手术(如椎板切除术后改变)。必要时拍摄动力位片。MRI对退行性改变高度敏感。常用于明确是否存在椎间盘突出,或是否有X片上不易发现的椎体病理性骨折治疗/处理保守治疗腰痛的保守治疗方式尚无标准,因为大部分患者的症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好转。当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时成功的机会最大。保守治疗方法很多,大多联合使用(如卧床休息,药物,理疗,按摩,注射,支具等)。卧床休息:卧床休息是治疗腰痛最常用的方法。药物:包括NSAID(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最为常用),肌肉松弛药;抗抑郁药和抗癫痫药。物理治疗:是腰痛保守治疗的有效手段。理疗方案的制定应以增强脊柱肌群力量以更好地支撑脊柱为目的。目的是增加顺应性、增强躯干肌肉力量并改善姿势。在腰痛明显缓解后,一定要重视不良生活工作习惯的纠正,同时锻炼腰背部肌肉,如使用小燕飞姿势和五点支撑等,鼓励游泳。手术:腰椎滑脱和病理性骨折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脊髓损伤是由脊柱神经组织损害或损伤引起的一种疾病。脊柱颈部和胸部区域的神经组织称为“脊髓”;下腰部区域神经组织称为“马尾”。通常脊髓和马尾输送手臂,腿部和大脑间的神经信号,让我们能行动并感觉。如果神经组织受到伤害(如脊柱骨折所致),则会发生全部或部分运动(瘫痪)或感觉丧失。当脊柱受到持续损伤,导致脊柱骨骼(椎骨)或附着韧带的破坏或断裂时就会发生脊柱骨折。脊椎构成脊柱,包含并保护脊髓和从脊髓发出的神经。一些损伤只影响脊柱,并不破坏神经组织—而其他脊柱更严重损伤可导致脊髓和/或神经的暂时或永久损害。这些损伤的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扫描,有时还需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MRI)以明确损伤。骨折的治疗根据损伤的程度决定,可能需要支具或手术或两者兼之。脊髓损伤会影响什么人?目前,脊髓损伤(SCI)对患者及其家庭仍然是一种毁灭性的疾病。这些损伤也对我们卫生保健系统与整个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美国每年约有11000例新伤,超过250000名患者患有某种程度的瘫痪。约有80%的脊髓损伤患者为男性。在过去几十年,人们对SCI有了更多了解。最重要的进展中一部分是有关于事故现场脊髓损伤患者的评估,制动和运输方面的改进。此外,手术与治疗的新技术也极大地改善了这些患者的护理、功能恢复和生存质量。不幸的是,到现在仍然没有一种能够治疗损伤所致的全部功能障碍的方法,尤其是瘫痪。脊髓损伤患者在未来的生活中容易出现特别的问题和并发症,如脊髓空洞症(一种异常的有害的脊髓积液),进行性畸形或脊柱不稳,以及慢性疼痛。脊髓损伤的长期治疗已有很多改善,包括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创伤后晚期畸形与疼痛控制。什么导致了SCI?多年来,导致SCI的事故类型一直在变化。工业,机动车事故已成为导致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由于暴力导致的脊髓损伤患者数量正在上升,表现在攻击致伤患者数量增加。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因枪伤和刀伤等此类贯通伤导致的脊髓损伤发病率的增加。运动相关的损伤已吸引了许多媒体的注意,还有一些人进行对脊柱有潜在危险的骑马与其他运动。怎样预防SCI?大多数SCI能通过避免危险的或高风险的活动预防。预防的第一步是SCI的起因与作用机制的教育普及。安全、清醒驾驶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对司机的多元化教育应包括不良驾驶事故导致潜在SCI的例子。我能期待什么?确定脊髓损伤患者的预后和最终功能恢复程度在某些情况下是一个挑战。脊柱专家必须考虑患者神经功能检查(手臂与腿部运动、感知能力),年龄,影像学结果(X线,CT扫描和MRI)和其他临床数据,以此对特定的损伤引导患者和他的家人理解预期后果。脊髓损害范围或严重程度影响预后。根据损伤后神经功能残余程度,可使用既定标准对SCI进行描述并分类。完全SCI意味着损伤区域下脊髓无任何运动或感觉功能。部分或不完全SCI意味着脊髓能传送一些使肢体运动的信息,或将皮肤感知的一些信息传回大脑。通常,大部分脊髓不完全损伤入院的患者可能获得部分恢复;然而,当患者表现为完全损伤时,重新获得有意义的运动或感觉功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可能的治疗方案有哪些?SCI患者的初始治疗集中在提高脊髓愈合和恢复的可能性,预防进一步的神经损害,以及稳定损伤的脊柱结构。根据损伤类型,这些目标可能只需给患者佩戴颈围、安装头胸架或身体支具即可达到。然而,许多情况下手术是必需的;是否手术治疗可能受患者其它非脊柱损伤的影响。手术通常由接受过脊柱手术专门培训的骨科医师进行。手术通常需要放置金属钢板或钉棒、螺钉及骨移植材料,以融合损伤的脊柱。作为手术治疗的一部分,脊柱需恢复正常序列,骨块需从椎管中切除,以解除脊髓承受的任何压力或冲击。损伤和任何矫正手术后,住院初期的重点是预防和治疗SCI的继发疾病。这些潜在问题包括心率和血压波动(自主神经反射异常),呼吸衰竭,皮肤压疮,以及腿部血栓形成。一旦患者病情稳定并准备活动,他将开始包括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在内的高强度治疗。这一阶段的治疗最好在专门的康复中心完成。治疗包括增强肌力,教会患者在日常生活(包括就业)中如何将残存功能最大程度地进行利用,并确定大小便功能与性功能康复的策略。痉挛(无法控制的肌肉痉挛)与慢性神经痛经常伴随脊髓损伤而出现。治疗和药物选择,如植入泵传送系统,应该是脊髓损伤康复中心总体治疗计划的一部分。康复中心还应该能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咨询服务和支援团队,这能极大地帮助他们应对脊髓损伤带来的压力和现实生活。正进行研究吗?脊髓损伤研究是世界各地的学术界和医疗产业支持的研究中心的重点。目前研究的领域包括初始SCI损伤的细胞水平发病原因、继发损伤机制以及SCI急性和延迟期的最佳治疗。目前研究重点可分为两类:药物治疗和通过移植进行脊髓修复。药物研究集中在损伤急性期给予什么药物,可能限制继发损伤机制或促进再生。在移植领域,细胞疗法治疗慢性损伤十分重要。感兴趣的细胞包括雪旺氏细胞、嗅神经鞘胶质细胞、胚胎脊髓和干细胞。药物和移植技术联合应用的策略被确定能取得最佳疗效。
椎间盘是一种兼具连接和缓冲作用的组织,位于被称为“椎体”的脊椎骨之间。椎间盘外缘,称为纤维环,随着年龄增长或受损而变得脆弱,破裂后椎间盘内部柔软的部分,也就是髓核,就会凸出,可称为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脱出或椎间盘滑移或膨出。一旦椎间盘内部组织向外延伸超过椎间盘正常外缘,就会挤压脊柱非常敏感的神经组织。“凸出”椎间盘会压缩甚至损伤神经组织,导致背部、单侧或双侧下肢乏力、刺痛或疼痛。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切除了突出且压迫神经的椎间盘髓核组织,神经获得减压后疼痛得以缓解。过去,开放性椎间盘切除术曾经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最常用的手术方法,通过腰背部皮肤的较小切口,切除部分韧带与骨组织并最终切除部分椎间盘。目前此类手术大部分能够通过脊柱内镜微创解决。哪些人需要进行要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并不是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都需要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多数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如休息,理疗,抗炎药物与硬膜外注射即可缓解疼痛。然而,疼痛有时对这些治疗方法无反应,这就需要进行更积极的干预。如背部与腿部疼痛对保守治疗无效,且持续4-6周或更久,那么医生会申请诊断性检查,如X线片,MRI或CT扫描,以确认疼痛来源与损伤程度。如果确诊为椎间盘突出,则推荐进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后我能进行什么活动?在家时,你可能会有一些小的限制,如术后四到六周内不能久坐,不能提超过5斤的物体,脊柱不能过伸过屈。并且,在你的医生告知你可以开车前,不要试图驾驶汽车。散步是你可尝试的第一项活动—事实上人们普遍鼓励这样做。散步能让你的脊柱保持活动,降低手术部位形成疤痕组织的风险。几周后,你可以骑自行车或游泳。正规理疗有助于最大程度上得到康复。大多数非重体力工作的患者可考虑在六周后返回工作。工作中需要提重物或操作可引起剧烈振动的重型机械的患者,术后至少需休息六到八周才能返回工作。再次说明,理疗可能对你的康复有利。有哪些可能的并发症?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可能并发症包含失血,感染,脑脊液漏,脊柱附近静脉与动脉的损伤,脊柱神经组织或周围保护层的损伤(硬脑膜)。术后同一水平的椎间盘突出可能复发。复发性椎间盘突出发生比例约为5%-10%。所有外科手术都有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在手术进行前,应跟你的医生讨论所有风险。术后应小心一些可能出现问题的警告信号,如伤口发红或渗出,发热,腿部无力或麻木,或排尿困难。如果你出现任何令人担忧的症状,请立即通知你的医生。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成功率如何?医学研究表明,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患者中疗效良好的占80%-90%。研究还表明,相比下腰痛患者,放射至小腿的神经根性疼痛患者行开放性椎间盘切除术后疼痛缓解更为明显。为最大程度上保证手术的有效性,手术仅适用于持续、严重和(或)导致功能障碍的臀部疼痛、腿痛或无力的患者。如果你的背痛或腿痛未达到上述水平,那么手术可能不适合你,保守治疗即可取得良好效果。如果你有背部或腿部疼痛或无力,那么在接受任何类型的手术治疗前,你都应该确保将疼痛情况告知你的医生并考虑所有可能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