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颅内动脉瘤是什么?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血管壁的薄弱部位,在血流和血压的作用下,向外膨出并隆起,在血管壁上形成一个小囊,类似皮肤表面磨出的水泡。血管壁上的这个“水泡”就是动脉瘤。 2, 颅内动脉瘤的风险是什么? 如上所述,动脉瘤是一个血管壁上的“水泡”,就如同我们手脚上磨出的“水泡”,它的瘤壁很薄,存在破裂的风险。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以后就会导致颅内出血,而且由于颅内动脉瘤的所在血管通常都是大血管,其破裂以后出血量会很大,致残致死率极高,是脑血管病中的头号“杀手”。 3, 颅内动脉瘤可以药物治疗吗? 现代医学治疗颅内动脉瘤已经近100年历史,无数医生和科研人员都在努力寻找能够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药物,但是迄今为止(公元2018)没有任何药物对颅内动脉瘤具有确切疗效。也就是说,药物无法预防动脉瘤形成,药物也无法令已经形成的动脉瘤消失,药物更无法防止动脉瘤破裂出血。 4, 我被查出有颅内动脉瘤?会破裂吗?可以不治疗吗? 现代医学对动脉瘤的破裂诱因知之甚少,但是我们逐渐认识到,许多人长期携带动脉瘤但是并未破裂出血,而这类动脉瘤通常尺寸较小(1-2毫米)并且形态规则(类圆形)。如果颅内动脉瘤形态和大小符合上述标准,可以考虑每年定期CTA或DSA复查,不进行治疗。如果复查发现动脉瘤大小和形态变化,就尽快治疗。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未破裂动脉瘤,医生需要连续复查CTA或DSA来动态观察动脉瘤形态是否变化,判断动脉瘤是否有破裂可能。因此,患者朋友们,如果想知道动脉瘤是否会破裂,请坚持每年血管复查吧。当然,复查间隔的时间内动脉瘤仍可能破裂出血,因此,对于相对风险动脉瘤,医生会建议每半年血管检查。当然,对于高风险动脉瘤(体积大,形态不规则,假性,夹层,子囊),医生会建议立刻治疗,以免脑出血造成严重后果。 5, 颅内动脉瘤如何治疗 颅内动脉瘤治疗分为开颅和介入两大类。 开颅手术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可以分为动脉瘤夹闭,复杂动脉瘤塑形,载瘤动脉孤立加血管搭桥等多种术式。同时开颅手术根据切口设计又可以分为标准翼点,额外侧,眉弓上锁孔等多种入路。 介入手术根据栓塞方式可以分为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血流导向支架(又称密网支架),web栓塞,胶栓塞等等,甚至有时候一种或多种方法联合使用。 总的来说,开颅手术创伤较大,费用相对较低;介入手术微创,但是费用较高;最重要的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面,两种治疗方式各有优势,各有利弊。 6, 如何选择颅内动脉瘤治疗方式?这是患者朋友最关心的问题。 如上所述,动脉瘤治疗方式非常复杂。即使是医生,如果非脑血管专业,面对具体患者也难以抉择。 真正合理的权衡和选择一个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式(包括权衡是否需要治疗),需要一个同时具有开颅手术和介入手术两方面丰富经验的脑血管病专业医生做出判断才是比较合理的。所以,具体到一个动脉瘤,咨询一名开颅和介入“两栖”的专家是第一选择,很遗憾这样 “两栖”的医学专家比较稀缺。所以,咨询一个同时具有开颅和介入医疗团队的脑血管病治疗机构是第二选择。我国神经外科泰斗,宣武医院凌锋教授,最早倡导和推行颅内动脉瘤治疗医生的“两栖”培养,提出每个动脉瘤患者治疗方式的“个体化”方案,在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培养了我国第一批“两栖”医生。 国际动脉瘤协作研究结果显示,“两栖”医生和医疗机构的动脉瘤治愈率最高,并发症和致残致死率最低。虽然“急诊科”和“单科”医生的动脉瘤治疗结果相对较差,但是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不及时手术就会危及生命,因此紧急情况下,并不建议破裂出血动脉瘤患者因为寻求“两栖”医生而耽误宝贵的抢救时间,毕竟动脉瘤治疗技术难度大,急诊找到能够胜任动脉瘤治疗的医生已实非易事。 7, 为什么医生说我的颅内动脉瘤是假性的? 假性动脉瘤是一种特殊的动脉瘤,从血管造影上看,形态与其他动脉瘤非常类似,但是这个动脉瘤并不存在瘤壁,假性动脉瘤形成原因是血管破裂以后在血管周围形成一个局限性的血肿,血肿被包裹在脑组织中,在血管造影中因此呈囊性表现。相对于动脉瘤的“水泡”而言,假性动脉瘤就是一个血肿,再次破裂风险更高,治疗难度更大,常常不得不牺牲整根血管来防治严重的脑出血。虽然假性动脉瘤的形态非常具有迷惑性,但是对于经验丰富的医生来说,蛛丝马迹仍可以提前判断出动脉瘤的“真”或“假”,并提出最安全的治疗方案。因此,准确发现“假性”动脉瘤是最重要的。 8, 为什么医生说我的颅内动脉瘤是夹层的? “夹层动脉瘤”是对动脉瘤的诸多病理分析之一,它有别于“水泡”形态的动脉瘤,常常为血管整段的“梭形”膨大,不但容易破裂出血,还容易导致血栓形成,治疗难度相对更大,需要血流导向支架,甚至是弹簧圈加支架多种方式相结合治疗。 9, 为什么医生说动脉瘤有小囊或有子囊?是转移吗? 动脉瘤是血管壁薄弱点的“水泡”样隆起,瘤壁很薄,但是厚度也不均匀。动脉瘤壁上个别部位极端薄弱的情况下,就会进一步凸出与整个水泡形态的动脉瘤表面,这样的“水泡”上的“水泡”被称为小囊或子囊。毫无疑问,这样的小囊或子囊非常危险,一旦出现就必须尽快治疗动脉瘤。 10, 颅内动脉瘤如何预防? 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破裂机制并不完全为医学所知。因此,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但是,我们也并不是毫无办法。从前(20年前),患者脑出血以后医生才能通过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并治疗动脉瘤,很多患者因此致残或失去治疗时机。随着CT血管造影和核磁血管造影技术的进步,医生可以发现未破裂的动脉瘤,甚至微小动脉瘤。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体检发现颅内动脉瘤,并且根据专业医生的建议采取长期随访或立刻治疗措施,避免了脑出血。由于动脉瘤破裂前在颅内常常毫无症状,有人将其形容为“定时炸弹”,虽然现代医学无法预防这个“炸弹”出现,但是医生可以提前发现并拆除“炸弹”,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预防措施。 本文系何川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治疗后的随访检查:1. MRA(CE)2.MRI(3D-TOF)3. 头部单纯X照相4. DSA注明:1,对于弹簧圈栓塞后的动脉瘤,不建议使用CTA复查,应为弹簧圈在CT下伪影很大,足以模糊动脉瘤复发的影像。2,目前临床经验已经表明,弹簧圈和辅助栓塞支架可以进行3.0T核磁扫描,其磁性和产热性不会造成人体危害。随访方法:1. 经典的MRA,可以发现2mm程度的动脉瘤腔复发。注意:MRA无动脉瘤再发而DSA发现复发动脉瘤的情况出现率为6-14%;2. 3D-TOF image的MRI,也能够有效发现动脉瘤复发,而且一些文献报道其评价效果优于MRA。注意:MRI影像中,Coil是Low intensity,血栓化动脉瘤内的血栓是High intensity。3. 头部单纯X照相,能够发现Coil的移动和变形,通常使用正位,侧位和汤位3个方向的图像进行评价。注意:随访X照相的角度应该保持前后一致,否则可能错误判断coil的变形和移位。随访时间:1.MRI:术后1周,6个月,1年,此后每年复查;2. 头部单纯X照相:术后6个月,1年,此后每年复查;3.如果上述2种随访方法发现异常,则立刻DSA复查;如果上述2种随访检查无异常,则术后1年复查DSA,此后不必每年DSA复查。
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动脉瘤一. 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出血的一种,因为脑血管破裂后血液弥散分布于脑表面的蛛网膜下腔而得名,分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顾名思义是外伤引起的颅内血管破裂出血。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原因是颅内血管存在原发病灶,例如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等,需要及时手术去除病灶,如果仅仅接受保守治疗,原发病灶容易再次出血,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准确的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仅仅是脑血管病的一种出血表现形式,而不是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瘤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脑血管病,占80%以上。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被称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严重的脑血管意外,病死率高达45%。目前,其全球平均的发病率约为每年万分之一。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表现很典型,被80%患者描述为“有生以来最剧烈的头痛”,70%患者左右伴有恶心、呕吐,50%患者出现意识丧失,30%患者颈部疼痛。最为严重的是,12%患者到达医院急诊前死亡。二. 什么是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是“潜伏”在人脑内的“定时炸弹”,形态上是颅内脑血管壁的异常囊性膨出,形象的说就好比是大脑的动脉像自行车内胎一样起泡或鼓包了。也可以说,脑动脉壁的“起泡”或“鼓包”,就是颅内动脉瘤,人体内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约为7%。正如自行车内胎的“起泡”或“鼓包”容易漏气一样,颅内动脉瘤比正常脑动脉薄弱很多,也容易发生破裂从而导致脑出血,这种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脑出血常常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所有脑出血中死亡率最高的,即使在医疗技术水平高速发展的今天,全球的病死率仍高达45%。更可怕的是,颅内动脉瘤“潜伏”在人脑内常常没有任何症状,一旦破裂出血就会危及生命,因此动脉瘤就像脑子里面的“定时炸弹”一样,随时可能爆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颅内动脉瘤的破裂出血通常呈短暂喷发状,第一次“破裂”后,12%患者当场死亡,幸存患者出血会暂时停止。此后,如果动脉瘤没有得到及时处理,还会第二次“破裂”,称为二次出血,在首次出血后第一个月内的发生率为20-30%,二次出血患者的死亡率高达70%,而两次出血幸存患者还会发生第三次出血,存活希望渺茫。三. 如何发现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是“潜伏”在人脑内的“定时炸弹”,在人体内的发生率约为7%,通常破裂出血前没有任何症状,一旦出血就会危及生命。因此,曾经有自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怀疑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必须立刻检查和治疗。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是数字脑血管造影(DSA),这是一种有创检查,方法是在大腿根部穿刺股动脉,或者手腕部穿刺挠动脉,将一根导管沿着体内大血管前进到颈部的颈动脉,通过这根导管注射造影剂,利用数字剪影技术获得脑血管的清晰影像。除此以外,随着CT和核磁技术进步,CT血管造影(CTA)和核磁血管造影(MRA)成为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二者相对数字脑血管造影的最大优点是创伤小,缺点是图像清晰度相对较差。发现颅内动脉瘤通常分三种情况。第一,正常身体检查时,核磁血管造影偶然发现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第二,颅内动脉瘤压迫或刺激颅内神经组织,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医生怀疑患者有颅内动脉瘤,进行数字血管造影或CT血管造影发现颅内动脉瘤。第三,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数字血管造影发现颅内动脉瘤。目前在中国,颅内动脉瘤患者大多数是首次破裂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才通过脑血管造影(DSA)等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现动脉瘤后,必须尽快手术处理动脉瘤,避免二次出血,挽救患者生命。四. 颅内动脉瘤如何治疗?颅内动脉瘤治疗的目的就是避免破裂出血,如果已经发生破裂出血,就必须避免二次破裂出血,这样才能挽救患者生命。因此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时机目前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发生过破裂出血或有神经系统症状的颅内动脉瘤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早治疗;第二,未破裂或无症状的患者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有两种:第一,开颅手术动脉瘤夹闭术,打开颅骨,分离脑组织,暴露动脉瘤后,使用特殊的金属夹子(动脉瘤夹)夹闭瘤颈(动脉瘤体和脑血管连接的部位),这样脑血管中的血流就不会再进入动脉瘤,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这种方法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优点是,直视下闭塞动脉瘤,对于出血量较大患者,可以清除血肿。缺点是,打开颅腔,创伤大,对于重症患者手术难度极大。第二,介入手术动脉瘤栓塞术,通过大腿根部穿刺股动脉,把导管沿体内血管到达颅内动脉瘤所在位置,使用特殊的钛合金丝(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囊(动脉瘤体的内部空间),最后撤出导管,这样脑血管的血流不会再进入动脉瘤,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这种方法为近20年来新技术,优点是,不开颅,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重症患者不会明显增加手术难度。但是治疗费用较高,复杂形状动脉瘤栓塞难度大,无法清除血肿。总的来说,无论开颅动脉瘤夹闭还是介入动脉瘤栓塞,都各有利弊,具体到每个患者,必须由具有介入栓塞和开颅夹闭两方面丰富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来决定最有利的治疗方法,或者具有介入栓塞经验的神经介入医师和开颅夹闭经验神经外科医师共同决定。五. 蛛网膜下腔出血如何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会导致灾难性后果。治疗的首要原则是处理出血原因避免二次出血,也就是处理颅内动脉瘤。但是颅内动脉瘤治疗后,患者还面临首次出血后已经进入蛛网膜下腔的血液如何处理的问题,如果一部分血液位置比较集中,形成血肿,可以通过开颅手术清除血肿。但是大部分血液往往弥散性分布于脑表面,很难手术清除。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腰穿脑脊液释放,因为脑表面的蛛网膜下腔内充满了脑脊液,通过腰穿释放脑脊液可以将脑表面的一部分血液带出,残余部分血液则只能靠自体的逐步吸收,历时可能数周甚至数月之久。因此,即使颅内动脉瘤已经成功处理,不会发生二次出血,弥散分布于蛛网膜下腔的血液仍然会给脑组织带来持续损害,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动脉瘤处理术后患者仍然需要进一步的住院治疗,腰穿释放脑脊液,控制颅压,防止脑血管痉挛等等。六.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后遗症?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会带来一系列的脑组织损害,如果首次出血少损害小,颅内动脉瘤处理后避免了二次出血,患者往往能够完全恢复正常生活,不遗留任何后遗症。但是如果出血多损伤大,患者可能仍会遗留残疾。通常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后遗症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严重时表现为持续昏迷甚至植物人,而表现为肢体瘫痪的相对较少。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会导致脑积水,因为血液影响了脑内液体的正常吸收,脑积水持续不缓解,轻则造成进一步的脑损害,重则可能危及生命。因此,颅内动脉瘤术后需要定期复查,必要时施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七. 颅内动脉瘤治疗后如何复查?已经治疗的动脉瘤,无论介入栓塞还是开颅夹闭,都有复发和再出血的危险。既可能是原有动脉瘤的再生长(0.9-2.9%),也可能是其他脑血管新生动脉瘤(1-2%)。因此,动脉瘤患者术后必须长期的定时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复查方法也不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通常复查数字脑血管造影和增强CT脑血管造影。介入动脉瘤栓塞术,通常复查数字脑血管造影和增强核磁血管造影。除了积极复查以外,颅内动脉瘤再发的预防方法有限,控制血压和戒烟可能降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和破裂出血风险。八. 颅内动脉瘤如何预防?颅内动脉瘤的发生机制并不完全清楚,目前没有很好的预防手段,控制血压和戒烟可能降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和出血风险。对于已经“潜伏”在人脑内的颅内动脉瘤,重要的是在其破裂出血前及时的发现。由于数字血管造影是有创检查,具有一定的风险,所以无创的核磁血管造影或者CT血管造影更便于常规使用。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未破裂动脉瘤都需要立刻手术处理,发现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后,必须由同时具有介入栓塞和开颅夹闭两方面丰富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来决定是否手术治疗和选择何种治疗方式,或者具有介入栓塞经验的神经介入医师和开颅夹闭经验的神经外科医师共同商定。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神经外科的发源地,由我国神经外科先驱赵以成教授和王忠诚院士创立。2000年,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带头人凌锋教建立了国内最大的集神经介入和神经外科一体的脑血管病治疗中心,聘请国际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的鼻祖G. Yasargil教授,组建了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相结合的颅内动脉瘤治疗团队。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治疗团队将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与介入动脉瘤栓塞术相互结合,创立了一整套规范而有效的颅内动脉瘤诊治体系,团队内的神经外科医生都具有介入栓塞和开颅夹闭双重经验,保证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方法。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拥有专科的神经重症监护中心保证患者获得完善的术后监护和护理直至康复出院。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00 至2013年期间,共完成颅内动脉瘤治疗5000余例。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一直将中国神经外科发展事业视为己任,是培育我国神经外科医生的摇篮,受卫生部委托,承办全国神经外科医师进修班。全国显微神经外科、神经介入放射培训基地也设在这里。
脑血管畸形是一种涉及脑内血管异常的疾病,它可能导致出血或其他神经系统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某些类型脑血管疾病的选项之一。然而,对于脑血管畸形患者而言,是否可以采用支架治疗,以及这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我和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脑血管畸形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它可能对患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对于女性患者而言,怀孕期间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对脑血管畸形产生影响,从而增加孕期和分娩的风险。
脑血管畸形是一种复杂的脑部疾病,它涉及到脑内血管的异常结构和功能。当这种情况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同时出现时,治疗的复杂性会显著增加。甲亢可能会影响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从而对手术治疗带来额外的风险。我们来探讨一下脑血管畸形伴随甲亢时的手术治疗可能性。
脑动脉瘤的治疗选择一直是神经外科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介入治疗和开颅手术成为了治疗脑动脉瘤的两大主流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缺点,以及适用的不同情况,选对医生或团队很重要。
脑动脉瘤,一种脑血管的异常膨出,通常与严重的健康风险相关联,包括出血和神经系统损伤。然而,除了这些广为人知的并发症外,脑动脉瘤还可能对患者的视力产生影响。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脑动脉瘤是如何影响视力,以及这种影响对患者日常生活和治疗决策的意义。
在探讨脑血管健康的问题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两个相关的概念:脑血管狭窄和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狭窄是指脑部血管内径变窄,而脑血管畸形则是一种血管发育异常。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对脑部血流造成影响,但它们之间的具体关联以及是否会导致脑血管畸形破裂,是许多患者和家属关心的问题。本次深入解析脑血管狭窄与脑血管畸形破裂之间的关系,帮助患者朋友们更好地理解这两种疾病的相互作用及潜在风险。
脑动脉瘤是一种潜在的严重健康问题,它是指脑内动脉壁弱化并形成的一个囊状突出。尽管脑动脉瘤可能在任何时间破裂,但并非所有动脉瘤都会立即引起症状或破裂。因此,对于许多患者来说,定期复查以监测动脉瘤的变化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管理策略。本文将探讨为什么脑动脉瘤患者往往被建议每隔几年才进行一次复查,以及在这段时间内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和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