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是一个目前比较成熟的病。诊断很简单。患者一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电生理存在侧方扩散波,基本可以确诊。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药物卡马西平,但是药物有效率偏低,只有50%。还有肉毒素注射,可以有效缓解面部抽搐,但是需要3-6个月重复注射,药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一般6次以后会降低效果。手术目前主要就是微血管减压术,手术有效率高,复发率低。但是手术是一个微创的开颅手术,可能很多患者存在一定的畏惧心里。总的来说面肌痉挛是一个目前非常成熟的疾病,治疗也很成熟。病情本身不会影响患者寿命,和脑出血,脑梗塞也没有必然联系。因此主要是看患者从心理上能不能接受面部抽搐的情况,如果不能接受那就选择手术,如果不把这个抽搐当回事,可以不用治疗。
面瘫后面部发紧,又称为痉挛性面瘫后遗症,患者除了面部发紧,往往还会伴有眼睛睁不开,口眼联动等表现,主要是由于面神经损伤导致面神经内部纤维束膜完整性破坏,导致面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因为感觉面部总是发紧,当患者做一个表情时,往往出现其他表情被动运动,比如张口时必须闭眼,微笑时伴有歪嘴。怎么治疗:1.面肌联动患者切忌针灸。2.可积极加强按摩等康复训练。3.肉毒素注射治疗4.面神经梳理手术治疗。目前来说没有一种治疗办法能完全根治痉挛性面瘫后遗症,如果通过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应该考虑手术治疗,目前面神经梳理手术有效率可达80%以上。
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entral post stroke pain,CPSP)是发生在脑卒中后与脑血管病变相关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表现为脑卒中对侧的头面部、上肢、下肢或偏侧的剧烈疼痛,会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药物治疗主要有三环类抗抑郁药、抗惊厥药、阿片类药物等,即使是联合用药在临床上也是收效甚微。目前有关神经电刺激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运动皮层电刺激(motor codex stimulation,MCS)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有效率得到大家一致肯定。 丘脑痛,没有什么仪器可以确诊,目前对于丘脑痛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病史和症状。患者有脑梗死、脑出血的病史,并且发病后出现对策肢体疼痛,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越来越重,一般确诊为丘脑痛。 丘脑痛首选药物治疗,我一般采用联合药物治疗的方法 加巴喷汀(普瑞巴林)+羟考酮+文拉法辛(黛力新)+氯硝西泮+珍宝丸。和联合用药,一般50%的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缓减,当然每个病人用药不一定完全一样,需要根据病情临时调整药物。 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就可以考虑手术干预,目前最有效的手术为运动皮层电刺激,有效率80%,总体有效率还可以,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手术费用昂贵,一般需要花费30万左右。这个手术总体风险不大,不会导致致残致死等严重风险,并发症有癫痫,出血等,发生率非常低。手术一般分两次,第一次放一个临时电极,一般需要花费7万,先测试一下是否有效,如果没有效果就不用考虑后面的手术,如果有效则放入永久电极,需要花费20万左右。一般住院时间15天左右。
什么是面肌联动:也称为面瘫后,面神经连带运动,主要是由于面神经损伤导致面神经内部纤维束膜完整性破坏,导致面神经串联,当患者做一个表情时,往往出现其他表情被动运动,比如张口时必须闭眼,微笑时必须歪嘴等。 为什么会发现面肌联动:主要是因为面瘫后。面神经修复过程中,没有完全修复导致的。很多时候与过早针灸有关。 怎么治疗: 1.面肌联动患者切忌针灸。 2.可积极加强按摩等康复训练。 3.肉毒素注射治疗 4.面神经梳理手术治疗。 各种治疗一定要注意尽量早期治疗,越晚治疗效果越差。
游走性疼痛多发生于.全身关节轮换着疼痛的疼痛类型就叫“游走性疼痛”。一、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痛:以烧灼性神经痛的特征为:(1)自发性,顽固性疼痛,不经合理治疗则不易自行缓解;(2)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以下肢和肋间神经病多见;(3)疼痛呈烧灼感,弥漫而持续,或呈阵发性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痛性痉挛;(4)疼痛部位比较浅表,且无骨骼、肌肉及关节的异常变化;(5)发作时可有血管-植物神经症状伴随,包括体位性低血压,血管神经性水肿,汗腺分泌障碍等。其发病机理可能与血糖高引起神经营养及代谢障碍,加之某些维生素(如B1、B2、B6等)缺乏,特别是老年病人常伴血管病变,使得局部易发生缺血性改变,这样的多因素最终促成了烧灼性神经痛的发生。二、关节退行性改变:退行性变,就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所发生的一种异常改变。通俗说法就是“老化”。三、关节慢性劳损:由于关节部位活动量相对较大,导致关节周围的肌肉等软组织出现劳损,进而引起疼痛。四、风湿、类风湿等引起的骨关节炎:骨关节炎常影响的部位有大的负重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颈椎、腰椎及手部指间关节。其发生之原因包括老化、肥胖、创伤或是常常需要搬运重物等。临床症状包括关节疼痛、僵硬、偶而肿胀,开始时上下楼梯困难,无法蹲下,逐渐地其行动功能慢慢衰退,无法长距离行走及上下楼,关节变形(如膝关节为O型或X型),严重者需以拐杖协助步行或以轮椅代步。五、风湿性多肌痛:以四肢和躯干近端疼痛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一般包括以下要点:①50岁以上起病;②肩胛带、骨盆带和颈部3处易患部位中有2处出现疼痛和晨僵,时间超过30min,持续1个月以上;③全身反应证据如血沉升高超过40mm/h或50mm/h。六、骨质疏松:卵巢功能的衰退 ,雌激素分泌下降 ,导致钙剂大量丢失 ,引起骨质疏松所致。女性过了 40岁以后 ,随着雌激素的分泌减少 ,会抑制肠道对钙的吸收 ,成骨细胞活动也减弱 ,此时骨量会大量流失 ,绝大部分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肌肉酸痛,特别是腰背肌肉痛、肋间痛、髋关节酸痛等
疾病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是能够彻底根治,且没有并发症和副作用,事实上,这种情况极其少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很多,除药物治疗外,还有封闭治疗,周围支切除或抽出术,经延髓的三叉神经脊束切断术,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经皮穿刺选择性三叉神经根射频毁损术以及广泛应用的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天津市环湖医院疼痛科刘清军 1)药物治疗: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药物是卡马西平。本药可以使70-80%的病人完全止痛,近20%的病人得到缓解。此外,临床上应用其他药物尚有苯妥英纳、普瑞巴林、加巴喷丁等,这些药物的疗效均不如卡马西平。药物的副作用有嗜睡、眩晕、消化功能障碍、肝功能受损、造血系统受抑制等等。药物治疗的同时,尚有针炙、中药、理疗、按摩等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但这些辅助措施的效果均不确切。对于初发的病人,应首先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其他保守治疗,如无效或服药后副作用不能耐受,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2)三叉神经后根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主要致病原因为后根受到邻近血管的压迫,导致神经脱髓鞘,引发疼痛,采用后颅窝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被广泛应用,以其有效率高,复发率低成为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法。其优点是可以保留三叉神经功能,不遗留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缺点是手术需要开颅,有一定的风险性和开颅手术后固有的并发症,在成熟的中心,手术的安全性很高,治愈率98%以上,复发罕见,成为目前治疗微创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 3)经皮穿刺三叉神经根射频毁损术:本方法适用于三叉神经痛不适于开颅及拒绝开颅手术者,也适用复发及口腔、鼻咽癌致面部疼痛者,手术有效率85-95%,主要合并症有面部的触觉障碍,感觉异常,运动根损伤,角膜反射减退或消失,麻木性疼痛。动眼、滑车、外展神经损伤等。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误穿颈内动脉,导致死亡。复发率10-20%,最高近80%。复发后再次进行毁损可以有效。 4)三叉神经周围支及半月节封闭术: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安全,但疗效不够持久,一般可以维持3-8个月,适用于全身状况不佳不适合手术者,同时,亦可作为协助诊断的方法。半月神经节封闭可引起神经性角膜炎等并发症,在解决疼痛的同时,造成感觉丧失。近年来,本术式已逐渐减少。
小脑扁桃体下疝是指小脑扁桃体因颅腔容量不够,向下超过枕骨大孔5mm以上者,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下疝都需要做手术呢? 答案是否定的,单纯的下疝,临床没有任何症状,不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指征主要包括1下疝严重,患者有明显的脑干症状,或者小脑症状。2患者出现脊髓空洞,并且复查脊髓空洞逐渐增大。3患者脊髓空洞虽然不大,但是有明显的分离性,节段性,感觉障碍?。4下疝同时伴有脊椎齿突不稳,环枢椎脱位等。
小脑扁桃体下疝是比较常见的颅底畸形,主要原因是因为后颅窝容积狭小,导致颅腔容积不够,最后疝入到椎管内。他主要的症状包括:1头痛。表现为剧烈的头痛,主要发生在用力或者咳嗽时明显。2小脑症状,主要表现为走路不稳,手指不灵活,走路跑偏等。3脑干症状,主要表现为一侧或者双侧肢体乏力。4脊髓空洞症状,若出现空洞,也主要表现为分离性,节段性感觉障碍。若出现上述症状,则要尽快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