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近视眼远离自己的孩子(一)保持正确读写姿势1. 读书写字时,身体坐正,两腿自然放平,头与上身稍向前倾,胸部距桌子一拳,两臂平放在桌面。保持眼睛与书本距离为33-35厘米左右(一尺)、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3厘米左右(一寸)。2. 写字时握笔处距离笔尖3厘米,食指与拇指不交叉,不相碰。执笔角度要合适,用铅笔、钢笔写字时笔杆与纸面的角度在40-50度之间,用毛笔写字时力求笔杆直立。3. 不歪头或躺着看书,不要趴在桌子上或扭着身体看书,不走路时看书,不在晃动的车船上看书。(二)选择良好的用眼视觉环境 1、读书写字视觉环境要求。1)读书写字时要有充足的光线,窗户光线及台灯灯光要从左前方射来。不要在过亮、过暗的光线下读写(如太阳直射光线下、傍晚光线不足时)。2)眼睛最舒适最清楚的亮度是40-50瓦日光灯3)尽量不用铅芯过细的笔写作业,铅芯要软硬适中,作业用纸要洁净,书写字体不要过小。4)选择适宜的桌椅读书写字,书桌高度以到上腹部附近为宜。2、看电视的视觉环境要求。1)看电视时,人与电视机应保持三米以上距离(或保持电视画面对角线5倍以上距离)。2)电视屏幕的高度应与看电视人的视线平行或稍低一些。且不要太偏角度,最好在30度内。3)电视机要放在背光的地方。4)电视的光亮度要合适,不能过亮或过暗。5)室内光线要充足,不可明暗相差太大。6)不超过一小时,最好每30分钟休息10分钟7)画面不宜太小,而且要清晰稳定。3、操作电脑视觉环境要求。1) 电脑屏幕最好背向或侧向窗户,避免出现反光现象。2) 电脑操作台应低于一般课桌的高度,座椅最好高低可调。电脑屏幕中心应与胸部在同一水平线上。3.)电脑屏幕与眼睛之间距离应不低于50厘米,视线应略低于平视线10-20度。4)电脑操作间的光线不应太弱或太强(12平方米的房间安装一盏40瓦日光灯即可达到所需的照度)。 (三)、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1)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不能过长,应控制在40-50分钟。课间休息时要注意放松眼睛,应到教室外活动或凭窗远眺或闭目养神。2)看电视或操作电脑时间不能过长。连续看电视或操作电脑40-50分钟左右,应休息一下眼睛,或闭目养神或做眼保健操,也可到室外运动或向远处眺望。 3.)不玩或少玩游戏机。偶尔玩一下时要注意眼睛与游戏机的距离不能太近,持续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四)、坚持做眼保健操1.)每天上下午要做一次眼保健操。2.)做眼保健操应注意双手干净,做到穴位准确、手法正确、力度适当。(五)、保证睡眠、均衡营养、加强锻炼1) 睡眠要充足,保证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2)适当摄取五大营养,含糖份高的食物少吃3)不挑食、不偏食,均衡饮食,保证营养全面。多吃各种水果,特别是柑桔类水果,还应多吃绿色蔬菜、粮食、鱼和鸡蛋。常吃富含维生素A食品(如胡萝卜、菠菜、动物肝脏、杏、枇杷等)。多喝水对减轻眼睛干燥也有帮助。4)多到户外活动,多参加球类运动、多观察树木花草,多享受大自然的青山绿水,使眼睫状肌得到放松。 (1)积极开展体育锻炼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2)打羽毛球、乒乓球可防近视在打球过程中眼睛须快速追随羽毛球和乒乓球这类灵活性很强的“小球运动”轨迹变化,这对5~9岁的孩子的眼球功能完善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六)、建立视光档案 防控中心对青少年视觉生理发育情况建立视光跟踪档案,以评估患者视力发展情况,对患者有针对性的提供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的防控方案。每年对学生按照年级分类建立三年或五年的视光档案,定期跟踪复查学生视力各项参数。(七)、双眼视功能及视觉训练针对近视、弱视、斜视术后康复、视觉亚健康的患者,视光医师为其制定整套的个体化视觉训练方案,通过各项训练,将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改善其视觉行为,将各项视功能异常提升到正常范围内,不仅解决患者的视觉亚健康,而且还能预防近视的发生发展。此项目还适合于用眼过度的中青年,以恢复和 改善其正常视觉功能。(八)、角膜塑形镜(RGP)对于近视增长迅速的青少年,“中心”在视觉训练基础之上,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高透氧性硬性夜戴式角膜塑形镜(RGP)控制近视发展。通过特殊设计的镜片佩戴在角膜上,通过流体力学等因素,使角膜上皮产生特异性分布,极大改善造成近视发展的周边视网膜离焦现象,有效控制近视眼度数的发展、控制眼轴的进一步增长。该类镜片使用方便,只需夜间睡眠时配戴,次日即可恢复正常视力。600度甚至 8.00度以内的近视患者在1-2周内可迅速达到5.0以上的视力。(九)、家长监督落实孩子视力不好,家长应该有家及时纠正孩子用眼不良习惯,或者监督孩子落实保健视力的方法和措施,或者亲自带领孩子预防,治疗近视眼,家长的长期监督落实,保健预防孩子视力效果才会更好。 (十)、其它注意事项1)充分睡眠、户外活动,及多眺望远方目标。2)每3-6个月或一年做两次视力检查。3)近视300度以下者,眼镜可于上课或平常时戴,长时间阅读不必戴,500度以上者最好能有两副眼镜,阅读时可使用较浅度数的眼镜。4)切忌“目不转睛”,自行注意频率并完整的眨眼动作,经常眨眼可减少眼球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避免泪液蒸发。5)不吹太久的空调, 避免座位上有气流吹过,并在座位附近放置茶水,以增加周边的湿度。吹过,并在座位附近放置茶水,以增加周边的湿度。6)避免长时间连续操作电脑,注意中间休息,通常连续操作1小时,休息5—10分钟。休息时可以看远处或做眼保健操。7)调整荧光屏距离位置。建议距离为50—70厘米,而荧光屏应略低于眼水平位置10—20厘米,呈15—20度的下视角。因为角度及距离能降低对屈光的需求,减少眼球疲劳的几率。
您的孩子走入近视治疗误区了吗?1、仍然以青少年近视是因调节太强,所以仍然用“让调节放松”陈旧与已经淘汰的思路进行防控。主要表现在:1)儿童近视不应用调节麻痹性(散瞳)验光,就直接在调节存在情况下进行验光配镜;2)指导低度近视儿童戴矫正眼镜时,不管他的调节和眼位情况,让他看远戴镜看近不戴镜3)验光后确定配镜处方时,仍然运用“近视低矫,远视足矫”的陈旧原则进行处方配镜;4)不管儿童调节和眼位情况如何,一味采用渐进多焦点眼镜、回归镜、双光镜、防近镜、抗疲劳镜等,作为儿童近视防控的主轴。要知道渐进多焦点眼镜是为老人设计,作为老花镜使用的。在发达国家中,50-70%的老年人都配戴此镜,而我国,只有1%左右。国外强调,青少年近视慎配,而我国泛滥成灾!5)许多近视防控的产品、药物,以及措施上,都标明让睫状体放松,让调节放松字样;2、重治疗,轻防御1)缺少多中心、前瞻性预防研究项目。推广的项目,缺少科学性和个性化,例如眼保健操,应尽快设立科研项目,有效的话必须更加强烈推广,如无效,应选择更有效的方法;2)儿童近视患者,几乎都是家长发现孩子看黑板不清时才发现的。从眼球的发育得知,儿童都是从远视眼想正视眼过度的,如果眼球发育过快,也就成为近视眼。3岁的孩子应该有1.75d的远视眼才对。如果通过检查,他只有0.75d的远视眼,说明他今后是近视眼发病的高危人群,重点进行防控更有价值。3、防控组织缺乏统一协调机制1)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是多种 原因引起,防控必须由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和社会通力合作才行。目前教育部门在体卫处中设立专人负责学生近视防控,卫生部门设有眼防所,公共卫生处等,缺少紧密联系和协调。2)我国验光师水平有待提高,但目前培养和技术管理不统一。例如,把验光师划入技工类考核,中级、高级验光师评级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合理做法是:技术考核应有卫生部门负责,上岗证书的认定和发证有人力资源部门负责,重庆已正在做有力的尝试,值得重视。4、对近视防控的不良产品和措施监督不力1)媒体上宣传近视眼防控疗效如何好的产品和措施广告太多太滥。例如好视力眼贴能治近视,远视、散光、青光眼、白内障等几乎所有眼病。2)某些防控产品粗制滥造,缺乏说明书。5、不重视光污染对环境的影响1)视觉环境的光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一样都会危害人类的健康。视环境中的光污染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室外环境污染,如建筑物外墙;二是室内环境污染,如室内装修、室内不良的光色环境等;三是局部环境污染,如书薄纸张、某些工业产品等。目前,很少有人认识到光污染的危害。据科学测定:一般白粉墙的光反射系数为69%-80%,镜面玻璃的光反射系数为82%-88%,洁白的书薄纸张的光反射系数高达90%,严重危害到了青少年的视力健康。2)近年,医学界指出“视觉环境是形成近视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受到光污染的视觉环境可以对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伤害,引起视觉疲劳和视力下降。现有的近视防控手段,以缓解视疲劳为主,缺乏对光污染恶劣的视觉的重视。视疲劳是在用眼过程中产生的,与视觉环境息息相关,因此采取科学健康的方法改善光污染对眼睛的影响,是缓解视疲劳、预防和控制近视的有效方法。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然而我国每年都有许多残疾儿童出生,这其中就包括有眼部疾患的新生儿。根据我们眼病筛查中心的统计,宝宝出生后眼睛异常检出率高达20%以上。 宝宝何时进行新生儿眼病筛查? 为提高儿童眼健康水平,我国卫生部颁发了《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规范》提出: 1.健康儿童应当在出生后28~30天进行首次眼病筛查,分别在3、6、12月龄和2、3、4、5、6岁健康检查的同时进行阶段性眼病筛查和视力检查。 2.具有眼病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当在出生后尽早由眼科医师进行检查。新生儿眼病的高危因素包括: (1)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超过7天并有连续吸氧(高浓度)史。 (2)临床上存在遗传性眼病家族史或怀疑有与眼病有关的综合征,例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视网膜母细胞瘤、先天性小眼球、眼球震颤等。 (3)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或毒浆体原虫(弓形体)等引起的宫内感染。 (4)颅面形态畸形、大面积颜面血管瘤,或者哭闹时眼球外凸。 (5)出生难产、器械助产。 (6)眼部持续流泪、有大量分泌物。 3.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应当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由眼科医师进行首次眼底病变筛查。 宝宝做新生儿眼病筛查能筛查出哪些常见的眼病? 新生儿时期的儿童眼病有很多,常见的包括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新生儿泪囊炎、新生儿眼底出血、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先天性小眼球、眼球震颤、视网膜色素失禁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等。这其中许多疾病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可以为孩子保留更多的有效视力。 如何给宝宝做新生儿眼病筛查? 先对宝宝进行对光刺激反应、外眼检查、红光反射检查及眼前节检查,再对宝宝进行眼底筛查。做眼底筛查时,需要小儿彩色眼底照相检查或者经验丰富的眼底医师在间接检眼镜下联合巩膜压迫进行眼底检查。筛查过程要求检查前1个小时,给宝宝点眼药水散瞳,同时检查前1小时不要喝奶,避免检查时小儿哭闹呛奶。检查期间给患儿点表麻药,使用开睑器开睑,检查眼底。 新生儿眼病筛查对宝宝有伤害吗? 1. 提起散瞳药,很多家长都害怕会对孩子的眼睛不好。其实,这种短效散瞳药还是相对比较安全的,不会对宝宝造成损害。 2. 检查过程中使用开睑器撑开眼睑,检查结束后有的宝宝眼睑会有轻度红肿及压迹,家长无需担心,这种情况很快就会消失,不需要特殊处理。 3. 检查过程中,机器接触孩子的眼球,护士固定孩子的头部,宝宝会有不适感,发生哭闹的情况,因此,检查前1小时不要给宝宝喂奶或水,以免发生呛咳。但整个检查过程对眼球没有任何伤害。
前段时间,我院刚出生2天的孩子在做新生儿眼底筛查时,发现了视网膜母细胞瘤(RB)。在婴幼儿眼病中,视网膜母细胞瘤是性质最严重、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恶性肿瘤。而且视网膜母细胞瘤易发生颅内及远处转移,常危及患儿生命。这种刚出生2天就查出来RB的情况非常罕见。 何为视网膜母细胞瘤(RB)? RB是一种起源于光感受器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全球发病率约为 1/15000-1/20000,近年有增加趋势。中国每年新增患病人数达千例,约占全球新发病人数的20%,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 治疗及预后? 通俗的来讲,RB治疗目标可分为三个:保命,保眼球和保视力。发现的越早能保护的越多。治疗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经动脉介入化疗、体外放射治疗、激光治疗、冷冻疗法、眼球剜除术等等。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视网膜母细胞瘤已是所有儿童期癌症治愈率最高的一种,若能及时发现并治疗,约95%-98%的患病儿童能够康复。但最重要的是“早发现”。不幸的是,资料显示我国发现的80%以上都是晚期,对于晚期患儿经积极治疗后其一年生存率仅为50%,严重影响患儿的视力及生命。这主要是由于早期RB视力损伤外观上不会显现,只能依赖特殊器械检查才能发现。所以新生儿眼底筛查及0-6岁的孩子1个月、3个月、6个月和往后每半年一次的视功能检查和定期眼底检查非常必要。
最近,淄博市妇幼保健院眼科门诊来了许多小患者,他们几乎都有同样的症状,就是总喜欢眨眼、揉眼,眼睛还总是红红的,经医生检查后发现,原来是过敏性结膜炎惹的祸。 那么,什么是过敏性结膜炎呢? 过敏性结膜炎是结膜对过敏原刺激产生超敏反应所引起的一类疾病,以Ⅰ型和Ⅳ型超敏反应为主。常见的过敏原有花粉、尘螨、霉菌、动物的毛屑等。眼睛接触了这些过敏原,常会出现眼痒、眼红、分泌物增多、流眼泪等症状。有些孩子也会出现频繁眨眼睛和揉眼睛的情况。 那要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在生活中家长们应留意孩子是否有过敏性结膜炎的表现。防治儿童过敏性结膜炎,以下几点家长们需注意: 1.减少接触过敏原。 过敏性结膜炎遇到过敏原就会反复发作。家长们在生活中要留心孩子对什么过敏,最好是进行过敏源检测来确定过敏原,尽量避免孩子接触过敏原。尘螨过敏患者应做好室内清洁和除螨工作,花粉过敏症患者则需要在花粉季节尽量采取保护措施。空气污染严重时患者应适当减少户外活动时间。 2.注意用眼卫生,避免发生感染。 患过敏性结膜炎,眼睛会红肿、发痒,越揉症状会越严重,如果指甲划伤结膜和角膜,还容易造成细菌感染。家长需要告诉孩子不能揉眼睛。此外,孩子用过的毛巾、手帕也要常洗常晒。 3.少看电视,少玩电子游戏。 视屏终端会刺激孩子的眼睛,容易加重眼干、眼红、眼痒的症状。家长们要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4.及时就医,不自行用药。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眼睛痒,就自行购买抗生素眼药水给孩子滴。其实,对于过敏性结膜炎来说,用含抗生素的眼药水并不能解决眼痒、眼红问题。如果孩子易过敏,伴有鼻炎或哮喘,当出现眼睛痒,眼睛红时,建议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此外,眼部清洁及凉敷能一定程度减缓眼痒等不适。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眼科中心提醒您,春天花朵盛开,是过敏性结膜炎的高发季节,对于防治过敏性结膜炎可一定要重视起来!
婴幼儿泪囊炎是发病率较高的小儿眼科疾病。主要的表现就是,出生以后几天孩子就开始出现一个持续流泪流脓的症状。小孩眼泪持续流,在屋里面不哭不闹也泪汪汪的,能够流出来。另外,脓液也比较多,擦掉以后还会再有,一直持续这个状态。可单眼或双眼发病,其病因主要是由于先天性泪道发育障碍。近年来婴幼儿泪囊炎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可能与剖宫产增加及患儿哭泣减少有关。剖宫产患儿出生时Hasser瓣膜未受到产道压力影响,不能自行破裂,使得分娩过程中产道挤压协助完成鼻泪道管道化的生理过程人为缺失。 婴幼儿泪囊炎对患儿危害较大,包括:婴幼儿泪囊炎是角膜潜在性的感染源,如发生手指擦伤角膜的情况时,有引起感染性角膜炎的危险;病情迁延局部易患眶蜂窝织炎。 此病的治疗方法,一种是保守治疗,一般适用于2个月之内的宝宝,可以通过滴眼液和按摩来恢复。但是还有的宝宝通过保守治疗不能治愈,这时候就需要做泪道的探通和冲洗。过去,泪道探通和冲洗是分开进行的,手术时间长,病人痛苦大。而现在,用我自己发明的一套工具,探通冲洗一步到位,一招就见效。这个探针是我自己做的,专门应用于婴幼儿的。这个探针很细,有一定的韧性,还不是特别地尖,不是特别地硬,这样损伤泪道少,很容易做探通,非常简便。整个过程一般是2至3分钟,有的快的1分钟。我们就是只做一次,连冲洗带探通,只做一次,一次解决问题。病人的痛苦很小,出血很少,或者几乎不出血。手术以后的复发率很低,我们一次探通的成功率大约在95%以上,两次探通的成功率接近100%。 行泪道探通时,熟练的探通技术和手感是获得泪道探通成功的关键。淄博市妇幼保健院眼科开展婴幼儿泪道探通术20余年来,每年平均手术1000余例,尤其是对于难治性婴幼儿泪道疾病、泪囊粘液囊肿等疑难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较高的手术水平。
什么是白瞳症? 白瞳症,也就是瞳孔区失去了正常的黑色而呈现白色、黄色或粉白色反光,俗称“猫眼”。单眼或双眼均可发生。白瞳症并不是某种疾病,而是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上多种疾病的共同表现。 引起婴幼儿白瞳症的疾病主要有哪些呢? (1)严重的先天性白内障 多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儿童期进展加重,约1/3有遗传因素,另外还与孕期胎儿宫内病毒感染、营养不良及代谢障碍有关。 (2)视网膜母细胞瘤(RB) 儿童眼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高度恶性,具有家族遗传倾向。该病易发生颅内及远处转移,常危及患儿生命。 (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 发生于出生体重低、长时间吸氧的早产儿,90%以上患儿都可通过早期治疗保住视力。 (4)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 此病同时侵犯双眼,眼底改变与ROP相似,但发生于足月新生儿,无吸氧史,且多数有家族遗传史。 (5)Coats病 是一种视网膜血管异常性疾病,多见于青少年男性,通常侵犯单眼。 (6)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HPV) 出生时即出现,是原始玻璃体未退化并在晶状体后方增殖的结果。 家长如何发现宝宝白瞳? 其实,家长要想发现孩子有没有白瞳,方法很简单。夜里关上灯看看宝宝的眼睛瞳孔区有没有发白、发亮,或者在较暗的房间里给宝宝拍一张照片,拍照的时候一定要关闭相机中的红眼消除功能,并打开常规的自动闪光。 如何早期发现眼部疾病,避免白瞳的发生? 宝宝出生后首先要进行新生儿眼病筛查,早期排查有没有眼部发育异常以及先天性眼病,出生1个月、3个月、6个月,以后每半年都要做视功能检查和眼病筛查,确保可以早期发现宝宝的视力异常。相当一部分危害较大的致盲性眼病都可以通过早发现、早治疗保住视力。